CN220984181U - 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4181U
CN220984181U CN202322858100.5U CN202322858100U CN220984181U CN 220984181 U CN220984181 U CN 220984181U CN 202322858100 U CN202322858100 U CN 202322858100U CN 220984181 U CN220984181 U CN 220984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vent
weighing
platform
bag
finished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581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葆春
吴建文
姜守峰
倪琳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eibo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eibo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eibo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eibo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581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4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4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4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其中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包括称重平台,用于放置溶媒袋;称重装置,设于称重平台内,用于测量溶媒袋及其内部容纳的溶液的总重量;扫码器,用于扫描设于溶媒袋正面或反面的处方标签;摄像头,设于称重平台上方,用于对设于溶媒袋正面的袋体字样及溶媒袋本体进行图像识别。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将溶媒识别和成品复核功能整合于一体,实现了系统简化和成本控制,溶媒识别功能避免因医护人员疲劳或疏忽导致的溶媒袋贴错标签或取错患者的特定溶媒,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成品复核功能保证了成品溶媒的调配质量,进一步保障患者的药品调配安全和药效。

Description

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溶媒配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
背景技术
处方调配(指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药品的配置和调配的过程)的过程中,人工因疲劳、情绪、经验等因素影响药物调配安全性,如贴签差错、调配差错等,给临床用药造成重大安全隐患。为此,市场上出现了配药机器人,在调配安全上较人工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实现调配过程中药品支数、药品规格的核对,调配过程中如是医护人员错放、漏放、多放药品机器人提示报警,提示医护人员进行复查,且调配过程中可实现数据记录,便于后续回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虽然医院使用配药机器人进行处方的调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处方调配的差错率,但是处方调配过程还是存在安全隐患,如医护人员在机器人调配前放错了溶媒、调配前未进行溶媒的提前排液等,依然会造成出处方调配差错。
为此,市场上出现了可实现成品复核的配药机器人,具体地,这类配药机器人需要称重记录调配前的初始溶媒袋总重量(溶媒袋空重及其内容纳的溶液的总重量),以判定所选的溶媒规格、剂量是否正确;由于溶媒袋空重通常为一固定值,因此将初始溶媒袋总重量减去溶媒袋空重可得到溶媒袋中的初始溶媒重量,再将该初始溶媒重量与医嘱处方要求的溶媒计量比对,以判断选用的初始溶媒是否与医嘱处方要求的一致。选用的初始溶媒与医嘱处方要求的不一致,一是可能忽略特殊剂量需求(例如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所需量可能不是常用的250ml而是150ml),如在机器人调配前需人工先排出一定量的溶媒,但是人工忘记对溶媒进行提前排液,直接开始用机器人进行调配,机器人在正式调配前对溶媒首次称重时候,复核实际称重的溶媒重量与处方医嘱所需的溶媒重量有差异,提示医护人员溶媒异常;二是溶媒袋规格选错,如需使用250ml氯化钠溶媒袋,但实际选择100ml氯化钠溶媒袋,也会在开始配药器提示医护人员溶媒异常。医护人员在接收到机器人提示信息后,停止机器人调配操作,进行溶媒的排液或更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配药机器人在调配后对溶媒袋进行二次称重(即复核称重),以根据前后两次称重的结果对溶媒成品进行复核称重;溶媒成品复核称重,是首先根据处方获取的初始溶媒袋总重量,计算患者根据医嘱处方理论应抽吸的药液(溶液)重量、以及理论调配后成品溶媒的重量;然后在配药机器人完成调配后,对调配后的成品溶媒袋总重量进行再次称重记录,以计算调配完成后实际称重的成品溶媒与患者需要的理论成品溶媒的重量差,从而根据该重量差的大小复核调配质量是否合格。若初始溶媒袋总重量+调配加入药品重量>调配完后用于输液的成品溶媒袋总重量,且该差值超过一定的偏差范围,则复核判定处方调配状态异常,即调配过程中可能存在漏液、抽吸不干净等等误差而导致异常;若初始溶媒袋总重量+调配加入药品重量<调配完后用于输液的成品溶媒袋总重量,且该差值超过一定的偏差范围,则同样可以复核判定处方调配状态异常,即调配过程中可能存在定量抽吸不准确(如处方中有定量抽吸的时候,定量抽吸的时候抽吸的量不精确等)等等误差而导致异常。
但是配药机器人仅通过复核装置以称重形式对溶媒袋配药前后的重量进行复核时,若出现医护人员因疏忽贴错溶媒处方标签于错误类型的溶媒袋上,而选错的溶媒和医嘱处方要求的溶媒重量接近的情形,则容易发生溶媒选错却未检测发现异常,导致患者用药发生危险,无法完全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目前,市面上提供的配药机器人未设置检测调配前初始溶媒与患者的医嘱处方是否匹配的溶媒识别装置,现有技术中通常由医护人员在药品调配前进行溶媒核验,即以医护人员人工对调配前的溶媒袋及其正面记载其溶媒的类型、规格的袋体字样进行目视核验,以将其与患者的医嘱处方要求使用的溶媒的袋体类型、规格进行比对,以判断溶媒的实际类型、规格与医嘱处方是否匹配。而人工目视核验的过程缺乏管控,全凭医护人员自主意识,比如核对初始溶媒与处方溶媒是否匹配时,有些医护人员可能较细致,而有些医护人员可能较粗心,因此其溶媒核验过程和质量难以管控。此外,在医护人员频繁目视核验溶媒过程中,容易因疲劳或疏忽而未识别出类型、规格与医嘱处方不符的初始溶媒,且识别效率低下。
此外,现有溶媒复核装置是设于配药机器人系统内部的,其结构较复杂,且若初始溶媒的计量与医嘱处方不匹配,需要在配药机器人系统开始调配作业以后、系统运行到复核称重对初始溶媒进行首次称重时才能发现问题,此时需将配药机器人系统停机复位后再取出问题溶媒袋,对溶媒配置过程造成不便并影响配药效率。综上所述,医院使用的配药机器人需要一种既能识别溶媒以保证所选溶媒不出错,又能保证对调配过程和质量进行复核的装置。也即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可集溶媒识别与复核称重功能于一体,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性的自动配药机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配药系统缺乏溶媒识别装置导致配药安全性低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包括:
称重平台,用于放置溶媒袋;
称重装置,设于称重平台内,用于测量溶媒袋及其内部容纳的溶液的总重量;
扫码器,用于扫描设于溶媒袋正面或反面的处方标签;
摄像头,设于称重平台上方,用于对设于溶媒袋正面的袋体字样及溶媒袋本体进行图像识别。
优选地,称重平台包括:
平台壳体,平台壳体的顶壁形成用于支撑溶媒袋的称重台面,称重装置设于平台壳体内。
优选地,扫码器设于平台壳体内,称重台面设有贯通平台壳体内部的透光口;
称重平台还包括铺设于称重台面顶部的透光平台板;
当处方标签设于溶媒袋反面、且溶媒袋正面朝上、反面朝下地放置于透光平台板上时,扫码器可透过透光口和透光平台板扫描该处方标签。
优选地,扫码器设于称重平台上方;
当溶媒袋置于扫码器下方、且溶媒袋设有处方标签的一面朝上时,扫码器可扫描该处方标签。
进一步地,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还包括:
支架,固定安装于称重平台并延伸至称重平台上方,摄像头设于支架上。
进一步地,称重平台还包括:
支撑挂架,设于平台壳体内、并固定安装于顶壁内底面,称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支撑挂架上的称重传感器,以及固定安装于平台壳体内侧的称重变送器。
优选地,支架包括:
空心竖架,固定安装于称重平台一侧并远离称重平台向上延伸;
悬挂臂,固定安装于空心竖架远离称重平台的顶部、并延伸至称重平台上方;
悬挂顶座,固定安装于悬挂臂远离空心竖架的端部,摄像头安装于悬挂顶座上。
进一步地,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还包括:指示灯,设于支架上;
标签打印机,设于称重平台上。
优选地,透光平台板为玻璃板或亚克力板,扫码器为扫描枪(即条码阅读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动配药系统,包括配药机器人还包括上述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可扫描溶媒袋袋体的处方标签以匹配患者的医嘱处方溶媒信息和处方药品信息,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袋体及袋体字样进行识别,以比对判断溶媒的实际类型、规格选择与医嘱处方是否正确匹配;采集图像的同时称重装置可获取并测量初始溶媒袋总重量,以比对判断选用的初始溶媒计量与医嘱处方要求的理论溶媒计量是否正确匹配;药品调配完成后可将成品溶媒袋置于称重平台进行二次称重(即复核称重),根据初始溶媒袋总重量计算患者根据医嘱处方理论应抽吸的药液重量、以及理论调配后成品溶媒的重量,并根据二次称重获得的调配后成品溶媒袋总重量,计算调配后实际称重的成品溶媒与医嘱处方信息中患者需要的理论成品溶媒的重量差,以复核判断成品溶媒调配质量是否合格;该装置将溶媒识别和成品复核功能整合于一体实现系统简化,溶媒识别功能能避免因医护人员疲劳或疏忽导致的溶媒袋贴错标签或取错患者的特定溶媒,保障的患者用药安全;成品复核功能保证配药前产品溶媒的调配质量,进一步保障患者的药品调配安全和药效。同时该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独立外置于配药机器人外围,可于配药机器人开始调配作业前及时识别和称重发现并更换异常溶媒,避免因配药机器人无效配药操作而造成配药成本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应该理解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可以对这些附图进行变化。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四;
图5为图1中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隐去机壳、透光平台板、称重托盘及竖架侧框且平台壳体仅保留其顶壁的立体图;
图6为图2中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隐去机壳、透光平台板、称重托盘及竖架侧框且平台壳体仅保留其顶壁的立体图;
图7为图3中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隐去机壳、透光平台板、称重托盘及竖架侧框且平台壳体仅保留其顶壁的立体图;
图8为图4中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隐去机壳、透光平台板、称重托盘及竖架侧框且平台壳体仅保留其顶壁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的实施例二隐去机壳后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的实施例二隐去平台壳体后的立体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称重平台;11、平台壳体;111、称重台面;112、透光口;113、侧壁;114、底壁;115、支撑脚;12、透光平台板;13、支撑挂架;14、称重托盘;15、传递载板;16、延伸挂架;161、竖向腰型孔;17、围框;18、水平底座;181、透光孔;2、称重装置;21、称重传感器;22、称重变送器;3、扫码器;31、扫描光线;4、摄像头;41、工业数字相机;42、光源;43、机壳;5、支架;51、空心竖架;511、走线通道;512、竖架背板;513、竖架侧框;52、悬挂臂;53、悬挂顶座;531、悬挂竖板;532、横向腰型孔;6、指示灯;7、标签打印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10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包括:
称重平台1,用于放置溶媒袋;称重装置2,设于称重平台1内,用于测量溶媒袋及其内部容纳的溶液的总重量;扫码器3,用于扫描设于溶媒袋正面或反面的处方标签;在本实用新型中,溶媒袋正面为溶媒袋设有袋体字样的一面;摄像头4,设于称重平台1上方,用于对设于溶媒袋正面的袋体字样(包括溶媒袋的包括溶媒类型、规格、浓度、生产厂家等信息)及溶媒袋本体进行图像识别。
在本实施方式中,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通过配药控制程序实现自动控制)(图中未示出),上述处方标签为粘贴到溶媒袋上、匹配有患者用药处方信息的标签,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的扫码器3在扫描处方标签上的二维码或者一维条形码获取处方信息,通过控制单元对接的医院的HIS管理系统或PIVAS管理系统,以从医院数据库下载并获取处方信息,并将获取的处方信息自动录入配药控制程序中,包括处方溶媒信息(包含溶媒类型、规格、计量等详细信息)和处方药品信息(包含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量、用法等详细信息)等等。
请一并参阅图5-8,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4包括光源42和工业数字相机41,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还包括图像采集单元(图中未示出)、图像处理单元(图中未示出)和视觉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的图像识别采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首先采集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类型、规格的溶媒照片,然后根据目标医院使用的溶媒挑选需要识别的图片,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深度学习,通过建立深度神经网络并进行训练建立模型库,以实现对图像信息的智能分类、分析、识别和检索。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采用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4,在本实施方式中,称重平台1包括:
平台壳体11,该平台壳体11包括底壁114、侧壁113和顶壁,底壁114底端设有多个支撑脚115,平台壳体11可以设置于配药机器人系统设备外围的任意支撑位置,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平台壳体11的顶壁形成用于支撑溶媒袋的称重台面111,称重装置2设于平台壳体11内。
请参阅图1-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的实施例一:
扫码器3设于平台壳体11内,称重台面111(即平台壳体11的顶壁)设有贯通平台壳体11内部的透光口112;称重平台1还包括铺设于称重台面111顶部的透光平台板12;
当处方标签设于溶媒袋反面、且溶媒袋正面朝上、反面朝下地放置于透光平台板12上时(医院在进行调配前会在溶媒袋上贴匹配有溶媒处方信息的处方标签,有的医院习惯将处方标签贴到溶媒袋设有袋体字样的正面,即处方标签贴于溶媒袋设置袋体字样的同一面;有的医院习惯将处方标签贴到溶媒袋未设置袋体字样的反面,即处方标签贴于溶媒袋未设置袋体字样的另一面),扫码器3射出的扫描光线31可透过透光口112和透光平台板12扫描该处方标签。
由于摄像头4设于称重平台1上方,而扫码器3设于平台壳体11内、并透过平台壳体11向上扫描处方标签,因此在医护人员在将溶媒袋(带袋体字样的)正面朝上、反面朝下地将溶媒袋放置于称重平台1顶端时,无需将溶媒袋正反面上下翻转即可完成对溶媒袋朝下的反面设置的处方标签的扫描、对溶媒袋及其朝上的正面设置的袋体字样的识别和成品复核过程的溶媒袋首次称重,摄像头4、扫码器3和称重装置2的这种布局尤其便于处方标签和溶媒袋的袋体字样不在溶媒袋同一面时对溶媒袋进行快速识别和成品复核作业。
请参阅图9、1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的实施例二:
扫码器3设于称重平台1上方,此时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无需设置延伸挂架16及其竖向腰型孔161、围框17、水平底座18及其透光孔181,并可用不透光的平台板替换实施例一中的透光平台板12,仅保留透光口112(与实施例一采用通用称重台面111,且透光口112处的空间用于安装传递载板15);
当溶媒袋置于扫码器3下方、且溶媒袋设有处方标签的一面朝上时,扫码器3可扫描该处方标签。
作为实施例二优选的实施方式,溶媒袋设有处方标签的一面为溶媒袋设有其袋体字样的正面,即溶媒袋的处方标签和袋体字样设于同一面。
由于扫码器3和摄像头4均设于称重平台1上方,此时医护人员将溶媒袋(带袋体字样的)正面朝上、反面朝下的姿态放置于称重台面111上,由扫码器3从上往下扫描溶媒袋朝上的正面设置的处方标签,由称重平台1上方的摄像头4对溶媒袋及其朝上的正面设置的袋体字样拍照图像采样以进行溶媒识别,并由称重装置2完成成品复核过程的溶媒袋首次称重;或者医护人员手持溶媒袋、并将溶媒袋(带袋体字样的)正面朝上、反面朝下地伸入摄像头4(摄像头正下方)和称重平台1之间,由扫码器3和摄像头4完成处方标签扫描和溶媒识别后,再将溶媒袋放置于称重平台1上完成溶媒袋的首次称重。这种布局方便处方标签和溶媒袋袋体字样位于同一面时对溶媒袋快速进行溶媒识别和第一次称重作业。
请一并参阅图1-4,在本实施例中,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还包括:
支架5,固定安装于称重平台1并延伸至称重平台1上方,摄像头4设于支架5上。
请一并参阅图5-10,作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共同的实施方式,称重平台1还包括:
支撑挂架13,设于平台壳体11内、并固定安装于顶壁内底面,称重装置2包括固定安装于支撑挂架13上的称重传感器21,以及固定安装于平台壳体11内侧的称重变送器22。当溶媒袋置于透光平台板12上时,通过称重台面111将溶媒袋压力传递至称重传感器21(优选为单点式称重传感器,其称重功能基于电阻应变原理,即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形状和尺寸会发生微小的变化,从而导致电阻值的变化),以使其获取压力值(即重量值),再通过称重变送器22将溶媒袋的重量值转换成电信号通过串口服务器输出,以便于控制单元进行数字化处理和控制,即可获得可视化溶媒重量信息数据,并通过显示单元将溶媒重量值展示。
请一并参阅图1-10,在本实施方式中,称重平台1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称重台面111顶部并覆盖透光口112的称重托盘14,透光平台板12铺设于称重托盘14内侧,称重托盘14底部设有让位口(图中未示出),透光口112的面积大于让位口的面积,透光口112的一侧正对让位口,称重托盘14底端面固定安装一传递载板15,该传递载板15位于透光口112中的另一侧;支撑挂架13安装于顶壁内底面位于透光口112周侧处,称重传感器21的顶端连接于传递载板15的底端,称重传感器21的底端固定安装于支撑挂架13上。
在实施例二中,也可以不设置透光平台板12,而将溶媒袋直接放置于称重托盘14上。
请一并参阅图3-8,作为实施例一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挂架13底端固定安装一向下延伸的延伸挂架16,延伸挂架16设有竖直上下延伸的竖向腰型孔161,一水平底座18通过安装孔与竖向腰型孔161配合可调节高度地安装于延伸挂架16下部,扫码器3固定安装于水平底座18底端,水平底座18设有透光孔181,扫码器3射出的扫描光线31竖直向上依次穿过透光孔181、透光口112、让位口和透光平台板12后,可触及并扫描反面朝下地放置于透光平台板12上的溶媒袋反面设置的处方标签。
请一并参阅图3-8,作为实施例一的一种更优的实施方式,顶壁内底面位于透光口112周侧处还安装有围框17,扫码器3射出的扫描光线31穿过该围框17的内部空间,即扫码器3射出的扫描光线31竖直向上依次穿过透光孔181、透光口112、围框17的内部空间、让位口和透光平台板12。
请一并参阅图1-10,作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共同的实施方式,支架5包括:
空心竖架51,固定安装于称重平台1的平台壳体11一侧并远离称重平台1向上延伸;悬挂臂52,固定安装于空心竖架51远离称重平台1的顶部、并延伸至称重平台1上方;悬挂顶座53,固定安装于悬挂臂52远离空心竖架51的端部,摄像头4安装于悬挂顶座53上。
请一并参阅图1-10,作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共同的实施方式,摄像头4包括:
安装于悬挂顶座53上的工业数字相机41和安装于悬挂顶座53底端的光源42,以及将工业数字相机41包裹在内的机壳43。
请一并参阅图5-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悬挂顶座53包括固定连接于悬挂臂52的端部的悬挂竖板531,悬挂竖板531设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即左右延伸)的横向腰型孔532,摄像头4通过活动支架5与水平延伸的横向腰型孔532配合可调节其左右位置地安装于悬挂竖板531上。
请参阅图9、10,作为实施例二的优选实施方式,扫码器3安装于悬挂顶座53上,并与工业数字相机41一并由机壳43包裹在内。
请一并参阅图1-10,作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共同的实施方式,空心竖架51包括竖架背板512和竖架侧框513,空心竖架51在竖架背板512和竖架侧框513围成的内部空间形成连通平台壳体11内部及机壳43内部的走线通道511,图像采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和视觉传感器设于平台壳体11内部,并通过空心竖架51内部的走线通道511将信号线缆连通至设于机壳43内部的工业数字相机41。
请一并参阅图1、4-5、9,作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共同的实施方式,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还包括:
指示灯6,设于支架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指示灯6为可显示绿色或红色灯光的呼吸氛围灯。
请一并参阅图1、3-5、7-10,作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共同的实施方式,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还包括:
标签打印机7,设于称重平台1上。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标签打印机7设于平台壳体11内,其设有打印机出口的一侧从平台壳体11侧面设置的开口伸出平台壳体11。打印机可根据客户需求实现对各种标签的打印,如处方标签、调配复核合格标签和拼药标签的打印等等。
作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共同的实施方式,透光平台板12为玻璃板或亚克力板,扫码器3为扫描枪。
在一种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还可以不设置支架5,而是将摄像头4直接设置于称重平台1上方,如配药机器人系统设备外围的支撑框架顶部的下底面,并将称重平台1设于如配药机器人系统设备外围的支撑框架底部的上表面,使得摄像头4和称重平台1上下分体间隔且正对设置。
作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共同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使用的溶媒的规格有50ml、100ml、250ml、500ml和1000ml等等。
本实用新型中的溶媒识别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溶媒袋及其正面记载其溶媒的类型、规格的袋体字样进行识别,以判断该溶媒是否是处方信息所需的溶媒类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自动配药系统,包括配药机器人(图中未示出)、,还包括上述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单元可以为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独立设置的控制单元,也可以为自动配药系统的配药机器人的控制单元。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单元为自动配药系统的配药机器人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配药控制程序对接医院的HIS管理系统或PIVAS管理系统,以使摄像头4对溶媒袋的扫描识别操作可通过配药控制程序,从医院数据库获取、并由自动配药系统的显示单元界面显示该溶媒袋对应的处方信息;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通过摄像头4对溶媒袋进行拍照并识别,与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出厂前预先训练的模型库比对特征,从而识别该溶媒是什么类型的溶媒以及哪个厂家生产的溶媒,控制单元通过配药程序自动将识别结果与处方信息对比以核对溶媒类型、厂家与处方信息所需的溶媒是否正确匹配;再通过称重装置2前后两次对溶媒袋进行称重,由控制单元通过配药程序获取的处方信息及算法,比对判定溶媒的规格是否选对、是否已排液、调配质量是否合格等等。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配药系统还包括信息系统,用于自动记录药品信息、溶媒信息以及溶媒调配过程数据,并通过标签打印机7将处方调配信息打印为医院特定标签,由医护人员粘贴于调配完成后的成品溶媒袋上,使得调配完成后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扫描医院特定调配标签上的一维条码或二维码,识别获取该溶媒的处方调配过程信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信息系统收录有各个厂家的溶媒信息、空袋子重量、溶媒密度,以及药品厂家信息、规格信息、药品重量、空瓶重量等等信息;还包含调配过程查询信息,如数据统计、数据查询等等。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信息系统采用WIENAS信息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医护人员将溶媒袋设有处方标签的一面(正面或反面)迎向扫码器3的扫描方向(在实施例一中处方标签设于溶媒袋反面,将溶媒袋正面朝上、反面朝下地放置于透光平台板12上;在实施例二中处方标签设于溶媒袋正面,医护人员将溶媒袋(带袋体字样的)正面朝上、反面朝下地放置于称重平台1顶部、摄像头4正下方,通过扫码器3扫描获取处方标签匹配的对应患者的处方信息,包括处方溶媒信息(包含溶媒类型、规格、计量等详细信息)和处方药品信息(包含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量、用法等详细信息)以及患者的名称、性别、年龄等信息;
在扫码器3对放置于称重平台1顶部的溶媒袋的处方标签扫描作业的同时,由称重平台1顶置摄像头4对溶媒袋拍照以采集溶媒袋图像;通过图像采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和视觉传感器并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人工智能分类算法对溶媒袋袋体及其正面记载其溶媒的类型、厂家的袋体字样进行识别,以将其与患者的处方信息要求使用的溶媒的袋体类型、厂家比对,以判断溶媒的实际类型厂家选择与处方信息是否正确匹配。若正确指示灯6显示绿光;若错误指示灯6显示红光,则判定该溶媒选择有误(如处方记录的信息是应使用250ml的氯化钠溶媒,实际使用的是250ml的葡萄糖溶媒),并提示医护人员实际选择的溶媒类型、厂家与医嘱处方要求使用的溶媒类型、厂家不一致,此时需对患者进行更换溶媒处理;
在溶媒袋放置于称重平台1顶部、摄像头4采集溶媒袋图像的同时,称重装置2获取并测量初始溶媒袋总重量(溶媒袋空重及其内容纳的溶液的总重量),将初始溶媒袋总重量数据传输至配药机器人系统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通过初始溶媒袋总重量计算得到初始溶媒重量数据,并根据先前扫码器3扫描处方标签获取的患者处方信息,将该初始溶媒重量数据与处方信息要求的理论溶媒计量比对,以判断选用的初始溶媒计量与处方信息要求的理论溶媒计量是否正确匹配。若正确指示灯6显示绿光,直接将溶媒移入配药机器人系统中开始药品调配作业;若错误指示灯6显示红光,则判定该初始溶媒计量有误(如处方信息记录的信息是应使用规格为250ml的溶媒,实际将处方标签贴到规格为100ml的溶媒袋上,在调配前对溶媒进行扫描和识别时,控制单元依据扫码获得的该处方标签对应的理论溶媒计量与实际称量和计算获得的初始溶媒重量进行核对,以判断溶媒选择是否有误,若判定选择错误,如通过指示灯6发出红光提示医护人员),并提示医护人员实际选择的溶媒规格和处方信息要求的溶媒规格不一致。溶媒识别步骤能够在调配前及时发现因医护人员疲劳或疏忽导致的溶媒袋贴错处方标签或取错患者的特定溶媒,并反馈提示医护人员溶媒选择出错,保证医护人员及时更换正确的溶媒,从而保障的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配药机器人系统药品调配完成后,医护人员将调配后的成品溶媒袋重新放置于称重平台1顶部进行二次称重(即复核称重),控制单元根据药品调配前溶媒识别时获取的初始溶媒袋总重量,计算患者根据处方信息理论应抽吸的药液(溶液)重量、以及理论调配后成品溶媒的重量,并根据二次称重获得的调配后成品溶媒袋总重量,计算调配后实际称重的成品溶媒与处方信息中患者需要的理论成品溶媒的重量差,最后将该重量差与预设的偏差范围值比对,以复核判断成品溶媒调配质量是否合格。若正确指示灯6显示绿光,则判定该成品溶媒调配合格;若错误指示灯6显示红光,则判定该成品溶媒调配不合格,需采取重新调配处理。成品复核步骤保证了调配质量,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药效。
若有些医院无需进行成品复核,也即在调配完成后作业人员通过人工肉眼查看成品溶媒输液有无沉淀、杂质等以完成溶媒的成品复核,而不进行成品的二次称重以计算其是否调配正常的称重复核,在这种情况下,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只需启用一项溶媒识别的配置即可,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可以实现其控制软件功能上的独立,根据医院的实际需求选择性地启闭特定功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称重平台,用于放置溶媒袋;
称重装置,设于所述称重平台内,用于测量所述溶媒袋及其内部容纳的溶液的总重量;
扫码器,用于扫描设于溶媒袋正面或反面的处方标签;
摄像头,设于所述称重平台上方,用于对设于溶媒袋正面的袋体字样及溶媒袋本体进行图像识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平台包括:
平台壳体,所述平台壳体的顶壁形成用于支撑所述溶媒袋的称重台面,所述称重装置设于所述平台壳体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器设于所述平台壳体内,所述称重台面设有贯通所述平台壳体内部的透光口;
所述称重平台还包括铺设于称重台面顶部的透光平台板;
当所述处方标签设于所述溶媒袋反面、且溶媒袋正面朝上、反面朝下地放置于所述透光平台板上时,扫码器可透过所述透光口和透光平台板扫描该处方标签。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器设于所述称重平台上方;
当所述溶媒袋置于扫码器下方、且溶媒袋设有所述处方标签的一面朝上时,扫码器可扫描该处方标签。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称重平台并延伸至所述称重平台上方,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支架上。
6.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平台还包括:
支撑挂架,设于所述平台壳体内、并固定安装于所述顶壁内底面,所述称重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挂架上的称重传感器,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平台壳体内侧的称重变送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空心竖架,固定安装于所述称重平台一侧并远离所述称重平台向上延伸;
悬挂臂,固定安装于所述空心竖架远离所述称重平台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称重平台上方;
悬挂顶座,固定安装于所述悬挂臂远离所述空心竖架的端部,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悬挂顶座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灯,设于所述支架上;
标签打印机,设于所述称重平台上。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平台板为玻璃板或亚克力板,所述扫码器为扫描枪。
10.一种自动配药系统,包括配药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
CN202322858100.5U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 Active CN220984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58100.5U CN220984181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58100.5U CN220984181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4181U true CN220984181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6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58100.5U Active CN220984181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41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20803B2 (en) Work station for medical dose preparation
US847539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measuring and verifying additives for use in a dialysis machine
US11768100B2 (en) Medication dispensing device and methods
AU2022218605A1 (en) Enhanced platen for pharmaceutical compounding
CA2997931C (en) Visual counting system
EP2549275B1 (en)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devic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method
KR102660489B1 (ko) Ⅳ 배합용 멀티­카메라 이미징
US8818821B2 (en) Digital assistant appliance for assisting an operator in the manual preparation of a liquid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in a medical instrument for administering the composition to a patient, and corresponding operating method
JPWO2011045906A1 (ja) 薬液調製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薬液調製支援方法
WO2013116873A1 (en) Drug documen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220984181U (zh) 一种溶媒识别及成品复核装置及自动配药系统
CN111388794A (zh) 智能输液装置及输液架
CN113514412B (zh) 用于监测调配后输液袋中药物浓度的光电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8070832A (zh) 一种药品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64678B (zh) 腹膜透析废液引流检测装置
CN109632652A (zh) 适用于多规格试管的血浆乳糜和溶血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2156277A (zh) 输液报警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209656548U (zh) 一种适用于多规格试管的血浆乳糜和溶血的检测装置
CN117653055B (zh) 一种信息收集推送系统及基于系统的信息推送方法
CN212698817U (zh) 一种手持式视力检测装置
KR20230166509A (ko) 의료용 검체 추적시스템
US20230237415A1 (en) Work station for medical dose preparation
JP5875469B2 (ja) シリンジ計量システム
KR102139791B1 (ko) IoT 기반의 수액량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11803021A (zh) 一种手持式视力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