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2431U - 管道振动测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道振动测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2431U
CN220982431U CN202323186425.XU CN202323186425U CN220982431U CN 220982431 U CN220982431 U CN 220982431U CN 202323186425 U CN202323186425 U CN 202323186425U CN 220982431 U CN220982431 U CN 220982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hole
fitting hole
fitt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1864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乐
周淋
朱建成
栾振兴
谢雄
杨建东
左双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Fangchenggang Nuclear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Fangchenggang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Fangchenggang Nuclear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Fangchenggang Nuclear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1864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2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2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2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包括主体、调节件以及测量所述管道振动情况的传感器;所述主体包括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主体上贯穿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主体上贯穿有第三装配孔;所述调节件包括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内,所述第二部分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三装配孔内;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装配孔内的移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三装配孔内的移动速度。本实用新型所构造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保证了测量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Description

管道振动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道振动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机组运行期间需对不同管径的小尺寸管道进行振动测量,这类小径管大多数为不锈钢材质,管线尺寸小、刚度较差,目前常用的振动测量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手持传感器固定于管线上进行振动测量,二是通过卡箍搭配传感器适配座将传感器固定于管线上进行测量。
若采用手持传感器进行测量,则每次只能测量一个方向上的振动情况,效率较低。且手持方式相当于给管线施加了额外的力,改变了原有管线的振动特性。手持方式也无法有效的固定传感器,无法保证传感器与管线同频振动。上述情况通常会造成振动数据的失真,不能准确的反应管道真实的振动状态,导致评估错误。
若采用卡箍搭配传感器测量,则需要借助螺丝刀等外部工具和零件进行拆装,操作不够简便,如遇狭小空间或高温管线,进一步加大了操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构造一种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包括:
主体,包括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转动地连接以夹持管道,所述第一主体上贯穿有第一装配孔,所述第二主体上贯穿有第三装配孔;
调节件,包括纵长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以及所述第三装配孔内,所述装配部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内,所述第二部分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三装配孔内;以及
测量所述管道振动情况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主体上;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第一装配孔内的移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三装配孔内的移动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均呈圆柱状,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一部分螺纹的螺距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螺纹的螺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上还贯穿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交叉连通的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装配孔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主体上还贯穿有与所述第三装配孔交叉连通的第四装配孔,所述第三装配孔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装配孔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装配孔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装配孔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一装配件以及第二装配件,所述第一装配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孔内,所述第二装配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装配孔内,所述第一装配件以及所述第二装配件上垂直其轴线分别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件的通孔内,所述第二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二装配件的通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孔和/或所述第三装配孔的横截面呈跑道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配部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一部分螺纹的螺距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螺纹的螺距;
所述第一装配件以及所述第二装配件的通孔均为螺孔,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外表面的螺纹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防止所述管道滑脱的第一防滑件以及第二防滑件,所述第一防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上,所述第二防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滑件和/或所述第二防滑件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脱锯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包括一体制成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夹紧部以及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夹紧部的一端;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一体制成的第二连接部、第二夹紧部以及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夹紧部的一端;
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装配孔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三装配孔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所述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还包括防止所述管道滑脱的第一防滑件以及第二防滑件,所述第一防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紧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防滑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夹紧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种主体与调节件相配合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将传感器设置于主体上,避免了通过额外的零部件进行安装固定,仅通过操作调节件即可完成装卸,保证了测量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地,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中的第一主体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第一主体的仰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中的第二主体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二主体的仰视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第二主体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中的第一装配件或第二装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中的第一防滑件或第二防滑件的主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第一防滑件或第二防滑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底”、“内”、“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部分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1,用于对管道进行振动测量时将传感器固定于被测管道上,该管道振动测量装置1包括主体10、调节件20以及传感器30。其中该主体10可拆卸地设置于被测管道上,用于夹紧、放松被测管道,夹紧被测管道时可保证测试过程中传感器30与被测管道保持相对固定。该调节件20可移动地设置于主体10上,用于实现主体10对被测管道的夹紧与放松,以使得主体10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被测管道。该传感器30设置于主体10上,用于测试管道的振动情况。
该主体10包括第一主体11、第二主体12、第一装配件13、第二装配件14、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其中该第一主体11以及第二主体12可转动地连接,以夹持、松开被测管道。该第一装配件13以及第一防滑件15分别设置于第一主体11上,第二装配件14以及第二防滑件16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主体12上。第一装配件13以及第二装配件14均用于与调节件20进行装配,以使得调节件20可移动地设置于主体10上。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均用于防止主体10与管道发生相对转动或滑动。
如图2所示,该第一主体11包括第一连接部111、第一夹紧部112以及第一插接部113,该第一连接部111、第一夹紧部112以及第一插接部113一体制成,且整体呈类L型。该第一夹紧部112呈纵长设置,用于夹固管道。该第一插接部113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1远离第一夹紧部112的一端,用于与第二主体12进行转动连接。该第一连接部111用于与调节件20可相对移动地连接。
一同参阅图3,该第一连接部111上贯穿有第一装配孔1111以及第二装配孔1112。其中该调节件20沿该第一装配孔1111的轴向来回移动地穿设于该第一装配孔1111内。该第二装配孔1112与第一装配孔1111交叉连通,且第二装配孔1112的轴线与第一装配孔1111的轴线相垂直。该第一装配件13可转动地穿设于该第二装配孔1112内。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装配孔1111的横截面呈跑道状,以保证调节件20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该第一夹紧部112远离第一连接部111的一端形成有第一装配槽112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装配槽1121将该第一连接部111的一端分隔为两块平行的耳板,两块耳板上分别形成有相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孔1122,该第一防滑件15的一端通过相对应地两个第一连接孔1122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装配槽1121内,以防止测试过程中管道因为振动与主体10产生滑脱。该第一夹紧部112与被测管道相接触的表面可呈微弧形,以增大与被测管道的接触面积,提高夹固的稳定性。
该第一插接部113远离第一连接部111的一端呈板状或柱状等,其上贯穿有第二连接孔1131,用于实现与第二主体12的可转动连接。
如图4所示,该第二主体12包括第二连接部121、第二夹紧部122以及第二插接部123,该第二连接部121、第二夹紧部122以及第二插接部123一体制成,且整体呈L型。该第二夹紧部122用于与第一夹紧部112配合夹紧管道。该第二插接部123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21远离第二夹紧部122的一端,用于与第一插接部113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二连接部121用于与调节件20可相对移动地连接。
一同参阅图5,该第二连接部121上贯穿有第三装配孔1211以及第四装配孔1212。其中该调节件20沿该第三装配孔1211的轴向来回移动地穿设于该第三装配孔1211内。该第四装配孔1212与第三装配孔1211交叉连通,且第四装配孔1212的轴线与第三装配孔1211的轴线想垂直,且该第四装配孔1212的轴线与第二装配孔1112的轴线相平行。该第二装配件14可转动地穿设于该第四装配孔1212内。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装配孔1211的横截面呈跑道状,以保证调节件20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该第二夹紧部122远离第二连接部121的一端形成有第二装配槽122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装配槽1221将第二连接部121的一端分隔为两块平行的耳板,两块耳板上分别形成有相对应设置的第三连接孔1222,该第二防滑件16的一端通过相对应地两个第三连接孔1222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二装配槽1221内,与第一防滑件15相配合,共同防止测试过程中管道的滑脱。该第二夹紧部122与被测管道相接触的表面可呈微弧形,以增大与被测管道的接触面积,提高夹固的稳定性。
一同参阅图6,该第二插接部123远离第二连接部121的一端形成有插接槽1231,其厚度与第一插接部113的厚度相适配,使得该第一插接部113可转动地设置于该插接槽1231内,以实现与第一插接部113的可转动连接。该插接槽1231将第二插接部123的一端同样分隔为两块耳板,两块耳板上分别贯穿有第四连接孔1232,两个第四连接孔1232相对应,并在与第一插接部113插接装配后与第一插接部113上的第二连接孔1131相对应,用于与第一插接部113实现可转动地配合。
再如图1所示,该主体1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7,该第一连接件17同时穿设于两个第二连接孔1131以及第四连接孔1232内,以实现第一插接部113与第二插接部123的可转动连接,进而使得该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2可转动连接,该第一夹紧部112与第二夹紧部122之间的距离与角度可变化设置,以适应不同管径的管道,并于被测管道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装配孔1112、第一连接孔1122、第二连接孔1131、第四装配孔1212、第三连接孔1222以及第四连接孔1232的轴线均平行。
如图7所示,该第一装配件13以及第二装配件14上垂直于其轴线分别贯穿有通孔(图7所示意的结构既可指代第一装配件13又可指代第二装配件14)。该第一装配件13上的通孔位于第一装配孔1111内,该通孔在第一装配件13上的位置使得该调节件20在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11的同时,穿设于该第一装配件13上的通孔内。该第二装配件14上的通孔位于第三装配孔1211内,该通孔在第二装配件14上的位置使得该调节件20在穿设于该第三装配孔1211的同时,穿设于该第二装配件14上的通孔内。
需要理解的是,该调节件20通过第一装配件13以及第二装配件14上的通孔可移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装配孔1111以及第三装配孔1211内,且在调节件20调节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2产生相对转动以夹紧、松开管道的过程中,第一装配件13在第二装配孔1112内产生转动,同时第二装配件14在第四装配孔1212内产生转动,进而带动调节件20发生倾斜,此时第一装配孔1111以及第三装配孔1211的跑道型横截面可为调节件20的倾斜提供让位。
在其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一装配孔1111以及第三装配孔1211的横截面可以不设置为跑道型,设置为矩形等其他可以保证调节件20能在其中倾斜的形状均可。
如图8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结构相同,均呈饼状(图8及图9均既可指代第一防滑件15,又可指代第二防滑件16)。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侧表面。该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结构相同且平行间隔设置,包括平行间隔地第一边以及第二边,该第一边的一端以及第二边的一端通过呈半圆形的弧边相连接,两者的另一端通过倾斜的直边相连接,使得该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适用于不同管径的管道,通过转动调整至合适角度与管道相接触。
该第一防滑件15与第二防滑件16上均沿其厚度方向贯穿有连接孔。该第一防滑件15上的连接孔与第一装配槽1121所分隔出来的两个耳板上的第一连接孔1122相适配,该第二防滑件16上的连接孔与第二装配槽1221所分隔出来的两个耳板上的第三连接孔1222相适配。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上的通孔均形成于其半圆形的弧边所界定出的部分上。
再如图1所示,该主体10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8以及第三连接件19,该第二连接件18穿设于两个第一连接孔1122以及第一防滑件15上的连接孔内,使得该第一防滑件15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一装配槽1121内,与第一夹紧部112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三连接件19穿设于两个第三连接孔1222以及第二防滑件16上的连接孔内,使得该第二防滑件16可转动地设置于该第二装配槽1221内,与第二夹紧部122可转动地连接。进而相对固定管道,避免管道与第一主体11和第二主体12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该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脱锯齿(附图中并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的防滑脱锯齿分别形成于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的侧表面上。
在其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表面还可以通过设置凹槽、凸肋、螺纹等增强防滑脱效果。
在其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主体10还可以不设置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通过在第一夹紧部112以及第二夹紧部122与管道所接触的面上设置防滑层或防滑膜或防滑凸起等结构达到上述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件17、第二连接件18、第三连接件19、第一装配件13以及第二装配件14均为螺栓。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调节件20包括装配部21以及调节部22,其中该装配部21呈纵长设置,可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11、第三装配孔1211、第一装配件13和第二装配件14上的通孔中,该调节部22设置于该装配部21的一端,便于使用者操作该装配部21,通过调节部22控制装配部21沿其轴向来回移动地设置于主体10上。
该装配部21呈圆柱状,且外表面形成有螺纹,该第一装配件13以及第二装配件14上的通孔均为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以实现装配部21沿其轴向来回移动地设置于螺纹孔内。该装配部21包括首尾相连第一部分211以及第二部分212,该第一部分211与第二部分212一体制成。
该第二部分212设置于该第一部分211远离调节部22的一端,且该第一部分211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11以及第一装配件13的螺纹孔内,该第二部分212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第三装配孔1211以及第二装配件14的螺纹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部分212上的螺纹的螺距小于该第一部分211上螺纹的螺距(图中未示出)。相对应地是,该第一装配件13的螺纹孔的螺距与第一部分211上螺纹的螺距相适配,该第二装配件14的螺纹孔的螺距与第二部分212上的螺纹的螺距相适配(图中未示出)。以使得该第一部分211在第一装配孔1111以及第一装配件13的螺纹孔内的移动速度小于第二部分212在第三装配孔1211以及第二装配件14的螺纹孔内的移动速度,通过相对移动速度的不同,使得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2之间实现转动动作。
该传感器30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11或第二连接部121上。如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部121上形成有容置腔1213,该传感器30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二连接部121的容置腔1213内。在其他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该传感器30还可以凸设于主体10的其他任何部位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主体10以及调节件20均采用铝合金材料,以保证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减轻该管道振动测量装置1的重量。
需要理解的是,本管道振动测量装置1可根据被测管道的大小灵活调整自身尺寸,既可适用于大管径管道,又可以适用于直径在10-30mm的小管径管道。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拧动调节部22使得装配部21发生转动,进而第一部分211与第一主体11上的第一装配孔1111以及第一装配件13上的通孔发生相对移动,第二部分212与第二主体12上的第三装配孔1211以及第二装配件14上的通孔发生相对移动。由于螺距的不同,相对移动速度不同,进而使得第一主体11向远离第二主体12的方向转动(此过程中,第一装配件13与第二装配件14分别在第二装配孔1112与第四装配孔1212中转动),该主体10呈开放状,以便于被测管道置入其中。
进一步地,将该主体10设置于被测管道上,并反方向拧动调节部22使得装配部21发生反方向转动,进而第一部分211与第一主体11上的第一装配孔1111以及第一装配件13上的通孔发生反方向相对移动,第二部分212与第二主体12上的第三装配孔1211以及第二装配件14上的通孔发生反方向相对移动。由于螺距的不同,相对移动速度不同,进而使得第一主体11向靠近第二主体12的方向转动(此过程中,第一装配件13与第二装配件14分别在第二装配孔1112与第四装配孔1212中做与前步骤相反方向的转动),直至第一主体11与第二主体12夹紧被测管道。
进一步地,通过传感器30测量管道的振动情况。
进一步地,结束测量后,通过拧动调节部22重复第一步骤,使得第一主体11向远离第二主体12的方向转动,该主体10呈开放状,以便于将管道振动测量装置1自被测管道上拆卸下来。
可以理解地,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0),包括第一主体(11)以及第二主体(12),所述第一主体(11)与所述第二主体(12)可转动地连接以夹持管道,所述第一主体(11)上贯穿有第一装配孔(1111),所述第二主体(12)上贯穿有第三装配孔(1211);
调节件(20),包括纵长的装配部(21),所述装配部(21)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以及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内,所述装配部(21)包括首尾相连的第一部分(211)以及第二部分(212),所述第一部分(211)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内,所述第二部分(212)沿其轴线来回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内;以及
测量所述管道振动情况的传感器(30),所述传感器(30)设置于所述主体(10)上;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11)在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内的移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212)在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内的移动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211)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12)均呈圆柱状,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一部分(211)螺纹的螺距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212)螺纹的螺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1)上还贯穿有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交叉连通的第二装配孔(1112),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装配孔(1112)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主体(12)上还贯穿有与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交叉连通的第四装配孔(1212),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装配孔(1212)的轴线相垂直,所述第二装配孔(1112)的轴线与所述第四装配孔(1212)的轴线相平行;
所述主体(10)还包括第一装配件(13)以及第二装配件(14),所述第一装配件(13)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装配孔(1112)内,所述第二装配件(14)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装配孔(1212)内,所述第一装配件(13)以及所述第二装配件(14)上垂直其轴线分别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一部分(211)穿设于所述第一装配件(13)的通孔内,所述第二部分(212)穿设于所述第二装配件(14)的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和/或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的横截面呈跑道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21)呈圆柱状,所述第一部分(211)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12)外表面分别设置有螺纹,且所述第一部分(211)螺纹的螺距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212)螺纹的螺距;
所述第一装配件(13)以及所述第二装配件(14)的通孔均为螺孔,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部分(211)以及所述第二部分(212)外表面的螺纹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还包括防止所述管道滑脱的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所述第一防滑件(15)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1)上,所述第二防滑件(16)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滑件(15)和/或所述第二防滑件(16)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置有防滑脱锯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主体(11)包括一体制成的第一连接部(111)、第一夹紧部(112)以及第一插接部(113),所述第一插接部(11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远离所述第一夹紧部(112)的一端;
所述第二主体(12)包括一体制成的第二连接部(121)、第二夹紧部(122)以及第二插接部(123),所述第二插接部(123)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21)远离所述第二夹紧部(122)的一端;
所述第一插接部(113)与所述第二插接部(123)可转动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孔(1111)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上,所述第三装配孔(1211)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21)上,所述传感器(30)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11)或所述第二连接部(12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振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还包括防止所述管道滑脱的第一防滑件(15)以及第二防滑件(16),所述第一防滑件(15)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夹紧部(11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11)的一端,所述第二防滑件(16)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夹紧部(122)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121)的一端。
CN202323186425.XU 2023-11-23 2023-11-23 管道振动测量装置 Active CN220982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86425.XU CN220982431U (zh) 2023-11-23 2023-11-23 管道振动测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186425.XU CN220982431U (zh) 2023-11-23 2023-11-23 管道振动测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2431U true CN220982431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35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186425.XU Active CN220982431U (zh) 2023-11-23 2023-11-23 管道振动测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24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982431U (zh) 管道振动测量装置
US7455273B2 (en) Projector holder
CN112461182B (zh) 一种可调式沟槽深度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20472531U (zh) 圆形连接器弯式尾罩主键位朝向角度定位装置
CN208334060U (zh) 用于测试根管器械扭矩的夹具
CN1307469C (zh) 背光模组测试工具
CN214473610U (zh) 建材电线电阻检测的端头对中夹具机构
CN214309113U (zh) 中职物理教学的振动测量装置
CN216349291U (zh) 一种滚珠丝杆副丝杆扭矩检测仪
CN21521559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工程测绘用测量仪支架
CN218035365U (zh) 一种方便对接光纤的光功率计探头夹持装置
CN108931228B (zh) 一种桨距夹及桨距角检测装置
CN108871643B (zh) 一种根管器械的扭矩测试工装
CN216327720U (zh) 一种铜制三通检测用具
CN211206204U (zh) 一种液晶屏内部粘贴力测试用夹具
CN112936137B (zh) 一种钢结构预应力检测装置
CN215640017U (zh) 传感器固定装置
CN214501645U (zh) 一种传感器固定装置和空调器
CN216847290U (zh) 一种蛇骨测试装置
CN220418421U (zh) 一种测量轴四向卡紧装置及车轮角度测量设备
CN212568239U (zh) 测量装置
CN217286057U (zh) 手术导航适配器
CN209043214U (zh) 一种丝杠水平检测工装
CN220807043U (zh) 一种小件样品多联检测装置
CN220018813U (zh) 一种扭矩扳手检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