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81965U - 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81965U
CN220981965U CN202323041072.4U CN202323041072U CN220981965U CN 220981965 U CN220981965 U CN 220981965U CN 202323041072 U CN202323041072 U CN 202323041072U CN 220981965 U CN220981965 U CN 220981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box body
face
sla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410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万坤
赵创业
段景堂
王小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ianshuo Metal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ianshuo Met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ianshuo Metal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ianshuo Metal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410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81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81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81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铅熔炼炉放渣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侧面设置有过滤机构和下料机构。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杆带动第一移动板进行移动,从而进行调控炉体放渣的速率,从而通过设置第一斜板与第一过滤板进行初步的冷却过滤渣体,通过设置双轴电机带动第一搅拌杆与第一齿轮进行啮合,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进行啮合,进而对渣体内部进行搅拌,便于根据内部残渣的大小进行下料;设置第一液压杆与第二液压杆,同步带动第一刷板与第二刷板进行移动,从而通过第二刷板对第二过滤板进行刷蹭,既可以对渣体进行出料,也可以进行对第二过滤板的表面清洁,从而当渣体溢出时可以有效的降低粉尘。

Description

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铅熔炼炉放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再生铅冶炼过程中,把含铅废料投入到熔炼炉内,经过熔炼,含铅废料在熔炼炉内熔化为液态铅,在铅液上层漂浮有高温液态的渣层,熔炼完成后需要通过熔炼炉的放渣口把产生的渣液从熔炼炉内排出。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再生铅熔炼炉放渣装置,公开号为CN217403152U,包括熔炼炉,熔炼炉右侧壁上开设有放渣孔,熔炼炉侧壁上固定有与放渣孔连通的溜渣槽,放渣孔的大孔内设置有挡板,挡板对放渣孔进行封堵,溜渣槽内固定有阻板,阻板下端开设有凹槽,溜渣槽下方设置有水槽,水槽内设置有存渣槽,存渣槽的宽度大于溜渣槽的宽度,溜渣槽右端位于存渣槽上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渣液冷却速度快,能有效的控制放渣的时间、速度和流量,能够防止凝固的铅渣阻挡放渣操作,方便对凝固的铅渣进行清理收集。
该方案中还存在以下缺点:在进行放渣过程中,无法快速进行对渣碎物的大小进行分开排渣,不利于放渣的下料。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侧面设置有过滤机构和下料机构;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支撑部与过滤部,支撑部位于过滤部侧面;
支撑部包括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顶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炉体侧面贯通开设有第一出渣口,所述第一支撑架顶面贯通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箱体顶面贯通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液压杆输出杆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外表面贯穿第二通槽内壁延伸至第二通槽内部,所述第一移动板侧面与第一出料口内壁接触设置;
过滤部包括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斜板侧面与第一箱体内部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内部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箱体侧面固定设置有双轴电机,所述第一箱体底面设置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外表面固定贯穿第二箱体顶面延伸至第二箱体内部,所述第二箱体顶面贯通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双轴电机输出杆右端面贯穿第二箱体内部侧面延伸至第二箱体侧面。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外表面固定贯穿第二箱体侧面延伸至第二箱体内部,所述第一箱体顶面贯通开设有第四通槽,所述第二箱体顶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顶面贯通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箱体侧面贯通开设有第四出料口,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均为透明设置。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三凹槽内壁滑动设置有第三移动板,所述第一箱体底面贯通开设有总出料口,所述第一箱体侧面贯通开设有总出料管,所述总出料管外表面贯穿第二箱体顶面延伸至第二箱体内部,所述第三移动板底面与第一箱体顶面接触设置,所述第三移动板顶面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二液压杆输出杆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刷板,通过设置第一刷板进行刷蹭表面残留的渣体,进而方便进行清洗。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箱体内部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二箱体侧面设置有第三液压杆,所述第三液压杆固定贯穿第二箱体侧面延伸至第二箱体内部,所述第三液压杆输出杆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刷板,所述第一刷板底面与第二过滤板顶面接触设置,通过设置第二刷板进行上下刷蹭处理。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刷板顶面与第二过滤板底面接触设置,所述第二刷板底面与第二箱体内部底面接触设置,所述双轴电机输出杆左端面贯穿第一箱体侧面延伸至第一箱体内部,通过设置双轴电机便于更好的进行搅拌炉体内部灰尘。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双轴电机输出杆左端面固定套设有第一搅拌杆,所述双轴电机输出杆右端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箱体侧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杆,通过设置第一齿轮便于进行啮合传动。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外表面从右至左依次贯穿第二箱体侧面、第一箱体侧面延伸至第一箱体内部,所述第二螺纹杆左端面固定套设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右端面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侧面与第二齿轮侧面相互啮合,通过设置第二搅拌杆便于进行搅拌渣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
通过设置过滤机构,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杆带动第一移动板进行移动,从而进行调控炉体放渣的速率,从而通过设置第一斜板与第一过滤板进行初步的冷却过滤渣体,通过设置双轴电机带动第一搅拌杆与第一齿轮进行啮合,使得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进行啮合,进而对渣体内部进行搅拌,从而便于根据内部残渣的大小进行下料;
通过设置下料机构,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杆与第二液压杆,从而同步带动第一刷板与第二刷板进行移动,从而通过第二刷板对第二过滤板进行刷蹭,既可以对渣体进行出料,也可以进行对第二过滤板的表面清洁,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架与把手,利用把手对第三移动板对第一箱体顶面进行移动,从而当渣体溢出时可以有效的降低粉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局部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1中A区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仰视图。
图中:炉体1、过滤机构2、第一箱体201、第一支撑架202、第一液压杆203、第一移动板204、第一斜板205、第一过滤板206、双轴电机207、第二箱体208、下料机构3、第二液压杆301、第一刷板302、第二过滤板303、第一搅拌杆304、第一齿轮305、第二刷板30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包括炉体1,炉体1侧面设置有过滤机构2和下料机构3;
过滤机构2包括支撑部与过滤部,支撑部位于过滤部侧面;
支撑部包括第一箱体201,第一箱体201顶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架202,炉体1侧面贯通开设有第一出渣口,第一支撑架202顶面贯通开设有第一通槽,第一通槽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杆203,第一箱体201顶面贯通开设有第二通槽,第一液压杆203输出杆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移动板204,第一移动板204外表面贯穿第二通槽内壁延伸至第二通槽内部,第一移动板204侧面与第一出料口内壁接触设置;
过滤部包括第一斜板205,第一斜板205侧面与第一箱体201内部侧面固定连接,第一箱体内部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过滤板206,第一箱体201侧面固定设置有双轴电机207,第一箱体201底面设置有第二箱体208,第一箱体201外表面固定贯穿第二箱体208顶面延伸至第二箱体208内部,第二箱体208顶面贯通开设有第一凹槽,双轴电机207输出杆右端面贯穿第二箱体208内部侧面延伸至第二箱体208侧面。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过滤机构2,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杆203带动第一移动板204进行移动,从而进行调控炉体1放渣的速率,从而通过设置第一斜板205与第一过滤板206进行初步的冷却过滤渣体,通过设置双轴电机207带动第一搅拌杆304与第一齿轮305进行啮合,使得第一齿轮305与第二齿轮进行啮合,进而对渣体内部进行搅拌,从而便于根据内部残渣的大小进行下料;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图5,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
下料机构3包括第二液压杆301,第二液压杆301外表面固定贯穿第二箱体208侧面延伸至第二箱体208内部,第一箱体201顶面贯通开设有第四通槽,第二箱体208顶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顶面贯通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二箱体208侧面贯通开设有第四出料口,第一箱体201与第二箱体208均为透明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第三凹槽内壁滑动设置有第三移动板,第一箱体201底面贯通开设有总出料口,第一箱体201侧面贯通开设有总出料管,总出料管外表面贯穿第二箱体208顶面延伸至第二箱体208内部,第三移动板底面与第一箱体201顶面接触设置,第三移动板顶面固定设置有把手,第二液压杆301输出杆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刷板302,通过设置第一刷板302进行刷蹭表面残留的渣体,进而方便进行清洗。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第二箱体208内部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过滤板303,第二箱体208侧面设置有第三液压杆,第三液压杆固定贯穿第二箱体208侧面延伸至第二箱体208内部,第三液压杆输出杆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刷板306,第一刷板302底面与第二过滤板303顶面接触设置,通过设置第二刷板306进行上下刷蹭处理。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第二刷板306顶面与第二过滤板303底面接触设置,第二刷板306底面与第二箱体208内部底面接触设置,双轴电机207输出杆左端面贯穿第一箱体201侧面延伸至第一箱体201内部,通过设置双轴电机207便于更好的进行搅拌炉体内部灰尘。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双轴电机207输出杆左端面固定套设有第一搅拌杆304,双轴电机207输出杆右端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305,第二箱体208侧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杆,通过设置第一齿轮305便于进行啮合传动。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第二螺纹杆外表面从右至左依次贯穿第二箱体208侧面、第一箱体201侧面延伸至第一箱体201内部,第二螺纹杆左端面固定套设有第二搅拌杆,第二螺纹杆右端面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305侧面与第二齿轮侧面相互啮合,通过设置第二搅拌杆便于进行搅拌渣尘。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下料机构3,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杆301与第二液压杆,从而同步带动第一刷板302与第二刷板306进行移动,从而通过第二刷板306对第二过滤板303进行刷蹭,既可以对渣体进行出料,也可以进行对第二过滤板303的表面清洁,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架与把手,利用把手对第三移动板对第一箱体201顶面进行移动,从而当渣体溢出时可以有效的降低粉尘。
使用时,通过设置过滤机构2,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杆203带动第一移动板204进行移动,从而进行调控炉体1放渣的速率,从而通过设置第一斜板205与第一过滤板206进行初步的冷却过滤渣体,通过设置双轴电机207带动第一搅拌杆304与第一齿轮305进行啮合,使得第一齿轮305与第二齿轮进行啮合,进而对渣体内部进行搅拌,通过设置下料机构3,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杆301与第二液压杆,从而同步带动第一刷板302与第二刷板306进行移动,从而通过第二刷板306对第二过滤板303进行刷蹭,对渣体进行出料,也可以进行对第二过滤板303的表面清洁,通过设置第二支撑架与把手,利用把手对第三移动板对第一箱体201顶面进行移动,降低粉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包括炉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侧面设置有过滤机构(2)和下料机构(3);
所述过滤机构(2)包括支撑部与过滤部,支撑部位于过滤部侧面;
支撑部包括第一箱体(201),所述第一箱体(201)顶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架(202),所述炉体(1)侧面贯通开设有第一出渣口,所述第一支撑架(202)顶面贯通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一液压杆(203),所述第一箱体(201)顶面贯通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液压杆(203)输出杆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移动板(204),所述第一移动板(204)外表面贯穿第二通槽内壁延伸至第二通槽内部,所述第一移动板(204)侧面与第一出料口内壁接触设置;
过滤部包括第一斜板(205),所述第一斜板(205)侧面与第一箱体(201)内部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箱体内部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一过滤板(206),所述第一箱体(201)侧面固定设置有双轴电机(207),所述第一箱体(201)底面设置有第二箱体(208),所述第一箱体(201)外表面固定贯穿第二箱体(208)顶面延伸至第二箱体(208)内部,所述第二箱体(208)顶面贯通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双轴电机(207)输出杆右端面贯穿第二箱体(208)内部侧面延伸至第二箱体(208)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3)包括第二液压杆(301),所述第二液压杆(301)外表面固定贯穿第二箱体(208)侧面延伸至第二箱体(208)内部,所述第一箱体(201)顶面贯通开设有第四通槽,所述第二箱体(208)顶面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顶面贯通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箱体(208)侧面贯通开设有第四出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内壁滑动设置有第三移动板,所述第一箱体(201)底面贯通开设有总出料口,所述第一箱体(201)侧面贯通开设有总出料管,所述总出料管外表面贯穿第二箱体(208)顶面延伸至第二箱体(208)内部,所述第三移动板底面与第一箱体(201)顶面接触设置,所述第三移动板顶面固定设置有把手,所述第二液压杆(301)输出杆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一刷板(3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208)内部侧面固定设置有第二过滤板(303),所述第二箱体(208)侧面设置有第三液压杆,所述第三液压杆固定贯穿第二箱体(208)侧面延伸至第二箱体(208)内部,所述第三液压杆输出杆端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刷板(306),所述第一刷板(302)底面与第二过滤板(303)顶面接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刷板(306)顶面与第二过滤板(303)底面接触设置,所述第二刷板(306)底面与第二箱体(208)内部底面接触设置,所述双轴电机(207)输出杆左端面贯穿第一箱体(201)侧面延伸至第一箱体(20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电机(207)输出杆左端面固定套设有第一搅拌杆(304),所述双轴电机(207)输出杆右端面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305),所述第二箱体(208)侧面设置有第二螺纹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外表面从右至左依次贯穿第二箱体(208)侧面、第一箱体(201)侧面延伸至第一箱体(201)内部,所述第二螺纹杆左端面固定套设有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螺纹杆右端面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305)侧面与第二齿轮侧面相互啮合。
CN202323041072.4U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 Active CN220981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41072.4U CN220981965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41072.4U CN220981965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81965U true CN220981965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38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41072.4U Active CN220981965U (zh) 2023-11-10 2023-11-10 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819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974324U (zh) 一种水处理用过滤装置
CN210206046U (zh) 一种市政用污水除渣装置
CN220981965U (zh) 一种精铅熔炼炉放渣装置
CN207903918U (zh) 一种餐饮废水固液分离排渣装置
CN216857582U (zh) 一种金属表面处理预清洗装置
CN116206859A (zh) 基于液体循环式降温的便于清理的变压器
CN216385124U (zh) 一种用于熔铝炉的具有过滤净化功能的出水口装置
CN213171624U (zh) 一种用于废水治理的沉淀池堆积物清理设备
CN210253315U (zh) 一种电路板清洗装置
CN212914800U (zh) 一种树脂生产用树脂胶液的过滤除杂装置
CN113786926A (zh) 一种渣锍全自动剥离装置
CN112812942A (zh) 一种分离效率高的细胞分离器
CN113503740A (zh) 一种铝合金铸造用铝液清渣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20802221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池
CN217092507U (zh) 一种具有清洗液沉淀功能的玻璃清洗设备
CN219848369U (zh) 一种柴油抗磨剂生产用提纯设备
CN220633259U (zh) 五水硫酸铜用废水收集设备
CN218608978U (zh) 一种精制硅酸钠除铁装置
CN220676966U (zh) 一种核桃油杂质过滤机
CN220305583U (zh) 一种接触镜清洁装置
CN219670614U (zh) 一种镀锌锅浮渣处理装置
CN215823853U (zh) 一种畜牧用食槽清理装置
CN219540277U (zh) 一种用于冶金的反应釜
CN216796198U (zh) 一种自动换水生态青虾养殖装置
CN219784003U (zh) 一种木糖生产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