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9034U - 一种新型热熔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热熔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9034U
CN220969034U CN202322512009.8U CN202322512009U CN220969034U CN 220969034 U CN220969034 U CN 220969034U CN 202322512009 U CN202322512009 U CN 202322512009U CN 220969034 U CN220969034 U CN 220969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ttle body
hot melting
melting kettle
heating
no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120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政行
陈羿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yungang Helw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yungang Helw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yungang Helw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yungang Helw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120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9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9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9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热熔釜,包括热熔釜体,釜体上设置一排或多排加热组件,均相互平行设置且上下相邻两排的新型硅碳加热器间隔错开设置,有利于热量的扩散和热交换。加热套筒在热熔釜体内的加热面积大,加热时间短,热熔釜升温快,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加热套筒与釜体相交处焊接密封。釜体内密封性能好。加热套筒开口端设有陶瓷顶盖,隔热效果好,不会将釜体内的高温传递到釜体外的金属接头,保证金属接头不受高温的影响,和底托瓷座组合设置起到绝缘作用,避免通电的金属接头上的电传递给釜体,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釜体外部采用厚的硅酸铝纤维制成的保温隔热层,热损耗不到传统型热熔釜的1/5,热效率极大提高,大幅度节能降耗。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热熔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熔釜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热熔釜。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高温热熔釜,用于铝、镁及其合金的重熔精炼,及各种复盐的重熔制备所使用的热熔釜,有电极型、平炉型、感应型、电阻系外加热型、天然气、液化气外加热型、煤焦碳外加热型。这些传统使用的热熔釜,炉体大,燃烧或者电加热的热损耗大、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通过釜体内设置一排或多排加热组件,加热面积大,加热时间短,热熔釜升温快,密封性能好,热损耗小,且大幅度节能降耗的新型热熔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热熔釜,包括热熔釜体,热熔釜体上端设有顶法兰,热熔釜体下端设有底法兰,热熔釜体靠近底法兰一侧的釜体内设有至少一排加热组件,每排加热组件包括若干个新型硅碳加热器,每个新型硅碳加热器包括一端內伸到热熔釜体内的加热套筒,加热套筒伸入热熔釜体内的一端设有密封端盖,加热套筒内靠近密封端盖一侧设有底托瓷座,底托瓷座上平行且并排设有两个U型硅碳棒,U型硅碳棒自由端伸出加热套筒,U型硅碳棒自由端嵌套有金属接头,金属接头与外部导线电性相连;
加热套筒伸出热熔釜体的一端设有陶瓷顶盖,陶瓷顶盖上设有U型硅碳棒自由端穿过的定位孔,陶瓷顶盖中心设有热电偶孔。热熔釜升温快,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熔釜体横截面呈椭圆形长孔,每排加热组件均设置在椭圆形长孔的一侧的长直边上,每个新型硅碳加热器的加热套筒內伸部分占釜体宽度的3/4-4/5位置处。加热套筒在热熔釜体内的加热面积大,加热时间短,热损耗小,加热效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每排加热组件中两个相邻的加热套筒的中心距为250mm-280mm,加热套筒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支撑座,加热套筒通过支撑座固定在热熔釜体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每排加热组件均相互平行设置,上下相邻两排的新型硅碳加热器间隔错开设置;有利于热量的扩散和热交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陶瓷顶盖包括瓷盘和瓷盘法兰,瓷盘与加热套筒过渡配合卡接,定位孔和热电偶孔均设置在瓷盘上,金属接头通过定位孔內伸到瓷盘内,瓷盘上还设有沿热电偶孔对称设置两个的控距孔,瓷盘法兰沿加热套筒开口端外翻设置。陶瓷顶盖的隔热效果好,不会将釜体内的高温传递到釜体外的金属接头,保证金属接头不受高温的影响,同时陶瓷顶盖是非常好的绝缘材料,避免通电的金属接头上的电传递给釜体,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托瓷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定位槽,U型硅碳棒底部嵌装在定位槽内。底托瓷座既固定了U型硅碳棒,又起到了绝缘的作用。在加热套筒内的陶瓷顶盖与底托瓷座之间设有若干个支撑U型硅碳棒的陶瓷支架,陶瓷支架上设有与U型硅碳棒配合的通孔。U型硅碳棒长度过长时,在长度方向上进行支撑,受力均匀,支撑稳定性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熔釜体的釜体上设有管孔,加热套筒沿管口贯穿设置,加热套筒与管口相交处焊接密封。釜体内密封性能好,釜体内的物料不会泄露,加热套筒与釜体固定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熔釜体位于釜体中部设有加强圈,热熔釜体外部设有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采用厚度为100-120mm的硅酸铝纤维层制成。热损耗不到传统型热熔釜的1/5,热效率极大提高,大幅度节能降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金属接头为铜接头或铝接头或金属线缠绕构成的接头。铜接头或铝接头导电性能好,电损耗低,且金属线缠绕构成的接头,缠绕安装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法兰与釜体上口焊接形成上环缝,顶法兰沿上环缝一圈均布有若干个加强筋板。底法兰与釜体下口焊接形成下环缝,底法兰沿下环缝一圈均布有若干个加强筋板。加强筋板对釜体以及法兰之间受力加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釜体上设置一排或多排加热组件,均相互平行设置且上下相邻两排的新型硅碳加热器间隔错开设置,有利于热量的扩散和热交换。加热套筒在热熔釜体内的加热面积大,加热时间短,热熔釜升温快,同时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加热套筒与釜体相交处焊接密封。釜体内密封性能好,釜体内的物料不会泄露,加热套筒与釜体固定稳定。
加热套筒开口端设有陶瓷顶盖,隔热效果好,不会将釜体内的高温传递到釜体外的金属接头,保证金属接头不受高温的影响,和底托瓷座组合设置起到绝缘作用,避免通电的金属接头上的电传递给釜体,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
釜体外部采用厚的硅酸铝纤维制成的保温隔热层,热损耗不到传统型热熔釜的1/5,热效率极大提高,大幅度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硅碳加热器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热熔釜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热熔釜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陶瓷顶盖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托瓷座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底托瓷座主视图。
图中:1-新型硅碳加热器,101-密封端盖,102-底托瓷座,121-定位槽,103-加热套筒,104-U型硅碳棒,105-陶瓷顶盖,151-定位孔,152-控距孔,153-热电偶孔,106-金属接头,107-陶瓷支架,2-底法兰,3-加强筋板,4-热熔釜体,5-加强圈,6-顶法兰,7-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附图1-附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热熔釜,包括热熔釜体4,所述热熔釜体位于釜体中部设有加强圈5,加强圈沿热熔釜体周向一圈焊接,热熔釜体外部设有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采用厚度为100-120mm的硅酸铝纤维层制成。
热熔釜体上端设有顶法兰6,热熔釜体下端设有底法兰2,所述顶法兰与釜体上口焊接形成上环缝,顶法兰沿上环缝一圈均布有若干个加强筋板。
底法兰2与釜体下口焊接形成下环缝,底法兰沿下环缝一圈均布有若干个加强筋板3。防止顶法兰与釜体及底法兰与筒体之间产生应力变形,同时加强釜体的刚性。
实施例1
热熔釜体靠近底法兰一侧的釜体上设有一排加热组件,和热熔釜进行热量的扩散和热交换。
每排加热组件包括6个新型硅碳加热器1,每个新型硅碳加热器包括一端內伸到热熔釜体内的加热套筒103,所述热熔釜体横截面呈椭圆形长孔,每排加热组件均设置在椭圆形长孔的一侧的长直边上,所述热熔釜体的釜体上设有管孔,加热套筒沿管口贯穿设置,加热套筒与管口相交处焊接密封。釜体内密封性能好,釜体内的物料不会泄露,加热套筒与釜体固定稳定。
每个新型硅碳加热器的加热套筒103內伸部分占釜体宽度的4/5位置处。当釜体宽度为1000mm,热套筒內伸部分的长度为840mm,热套筒外伸部分的长度为160mm。
所述每排加热组件中两个相邻的加热套筒的中心距为250mm,加热套筒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3个支撑座7,加热套筒通过3个支撑座固定在热熔釜体底部。加热套筒在物料的运动过程中受到冲击不会发生移位。
加热套筒伸入热熔釜体内的一端设有密封端盖101,加热套筒内靠近密封端盖一侧设有底托瓷座102,底托瓷座上平行且并排设有两个U型硅碳棒104,所述底托瓷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定位槽121,U型硅碳棒底部嵌装在定位槽121内。底托瓷座既固定了U型硅碳棒104,又起到了绝缘的作用。在加热套筒内的陶瓷顶盖与底托瓷座之间设有若干个支撑U型硅碳棒的陶瓷支架107,陶瓷支架上设有与U型硅碳棒配合的通孔。U型硅碳棒长度过长时,在长度方向上进行支撑。
U型硅碳棒自由端伸出加热套筒,U型硅碳棒自由端嵌套有金属接头106,金属接头与外部导线电性相连;所述金属接头为铜接头或铝接头或金属线缠绕构成的接头。铜接头或铝接头导电性能好,电损耗低。或将金属线直接缠绕在U型硅碳棒自由端,金属缠绕线与外部电源相连。当热熔釜工作需要加热时,外部导线通电,传导给金属接头106,U型硅碳棒将电能转化成热能,U型硅碳棒的温度持续上升,通过加热套筒传递给釜体内的物料,物料的温度升高到熔点之上,进行熔融。
加热套筒伸出热熔釜体的一端设有陶瓷顶盖105,陶瓷顶盖上设有U型硅碳棒自由端穿过的定位孔151,陶瓷顶盖中心设有热电偶孔153。所述陶瓷顶盖包括瓷盘和瓷盘法兰,瓷盘与加热套筒过渡配合卡接,定位孔和热电偶孔均设置在瓷盘上,金属接头通过定位孔內伸到瓷盘内,金属接头包裹U型硅碳棒自由端后,金属接头与U型硅碳棒通过定位孔被固定在瓷盘上,瓷盘是绝缘材质,金属接头通电后,电能传递转换成U型硅碳棒的热能,热能在加热套筒内扩散再传递给釜体内的物料。
瓷盘上还设有沿热电偶孔对称设置两个的控距孔152,瓷盘法兰沿加热套筒开口端外翻设置。陶瓷顶盖的隔热效果好,不会将釜体内的高温传递到釜体外的金属接头,保证金属接头不受高温的影响,同时陶瓷顶盖是非常好的绝缘材料,避免通电的金属接头上的电传递给釜体,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热熔釜体靠近底法兰一侧的釜体上设有两排加热组件;
所述每排加热组件均相互平行设置,上下相邻两排的新型硅碳加热器1间隔错开设置;有利于热量的扩散和热交换。当U型硅碳棒的轴向长度加长时,陶瓷顶盖与底托瓷座之间沿U型硅碳棒轴线方向设有若干个陶瓷支架107,陶瓷支架上设有与U型硅碳棒配合的通孔。
热熔釜釜体内物料多或者釜体容积大时,加热组件设置为两排进行加热,釜体内温度升高更快。
上排加热组件和下排加热组件均包括6个新型硅碳加热器1,每个新型硅碳加热器包括一端內伸到热熔釜体内的加热套筒103,所述两排加热组件中两个相邻的加热套筒的中心距为250mm,下排加热组件的两个相邻的加热套筒之间的中线上设有上排加热组件中的加热套筒,上排加热组件同时工作进行加热,釜体内物料被加热升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新型热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热熔釜体(4),热熔釜体上端设有顶法兰(6),热熔釜体下端设有底法兰(2),热熔釜体靠近底法兰一侧的釜体内设有至少一排加热组件,每排加热组件包括若干个新型硅碳加热器(1),每个新型硅碳加热器包括一端內伸到热熔釜体内的加热套筒(103),加热套筒伸入热熔釜体内的一端设有密封端盖(101),加热套筒内靠近密封端盖一侧设有底托瓷座(102),底托瓷座上平行且并排设有两个U型硅碳棒(104),U型硅碳棒自由端伸出加热套筒,U型硅碳棒自由端嵌套有金属接头(106),金属接头与外部导线电性相连;
加热套筒伸出热熔釜体的一端设有陶瓷顶盖(105),陶瓷顶盖上设有U型硅碳棒自由端穿过的定位孔(151),陶瓷顶盖中心设有热电偶孔(1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热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釜体横截面呈椭圆形长孔,每排加热组件均设置在椭圆形长孔的一侧的长直边上,每个新型硅碳加热器的加热套筒(103)內伸部分占釜体宽度的3/4-4/5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热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排加热组件中两个相邻的加热套筒的中心距为250mm-280mm,加热套筒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支撑座(7),加热套筒通过支撑座固定在热熔釜体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热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排加热组件均相互平行设置,上下相邻两排的新型硅碳加热器间隔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热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顶盖包括瓷盘和瓷盘法兰,瓷盘与加热套筒过渡配合卡接,定位孔(151)和热电偶孔(153)均设置在瓷盘上,金属接头(106)通过定位孔內伸到瓷盘内,瓷盘上还设有沿热电偶孔对称设置两个的控距孔(152),瓷盘法兰沿加热套筒开口端外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热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瓷座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定位槽(121),U型硅碳棒底部嵌装在定位槽内;在加热套筒内的陶瓷顶盖与底托瓷座之间设有若干个支撑U型硅碳棒的陶瓷支架(107),陶瓷支架上设有与U型硅碳棒配合的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热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釜体的釜体上设有管孔,加热套筒沿管口贯穿设置,加热套筒(103)与管口相交处焊接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热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熔釜体(4)位于釜体中部设有加强圈(5),热熔釜体外部设有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采用厚度为100-120mm的硅酸铝纤维层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热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头(106)为铜接头或铝接头或金属线缠绕构成的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热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法兰(6)与釜体上口焊接形成上环缝,顶法兰沿上环缝一圈均布有若干个加强筋板;
底法兰(2)与釜体下口焊接形成下环缝,底法兰沿下环缝一圈均布有若干个加强筋板(3)。
CN202322512009.8U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新型热熔釜 Active CN220969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12009.8U CN220969034U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新型热熔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12009.8U CN220969034U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新型热熔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9034U true CN220969034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37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12009.8U Active CN220969034U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新型热熔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9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32253Y (zh) 快热式热水器
CN220969034U (zh) 一种新型热熔釜
CN201260249Y (zh) 一种复合电热管
CN102548061B (zh) 一种生产多晶硅真空炉用水冷铜电极
CN103725865A (zh) 一种轧钢加热炉滑块及其生产方法
CN207991351U (zh) 螺旋翅片管及换热器
CN217307913U (zh) 一种降低功耗的异型石墨电极柱
CN206341444U (zh) 一种预加热器
CN204718381U (zh) 一种新型浸入式加热坩埚保温炉
CN211019277U (zh) 一种电加热器
CN204555328U (zh) 用于容积式燃气热水器的单烟管内胆结构
CN211695907U (zh) 加热炉
CN210648955U (zh) 用于线性急冷器的内管加热装置
CN206771747U (zh) 一种分体式并联自流式结构的熔盐炉
CN101767234B (zh) 同轴导电电渣炉铜料杆与铜轴套焊接方法
CN207016663U (zh) 用于加热电极的冷却装置和熔融炉
CN209057384U (zh) 液体加热式氮化硅陶瓷电热元件
CN213578142U (zh) 一种螺旋形电加热管
CN220912007U (zh) 一种陶瓷纤维炉膛
CN211792090U (zh) 一种带余热利用装置的加热辐射管
CN113683290B (zh) 一种玻璃纤维窑炉结构
CN213913693U (zh) 一种卧式包覆造粒反应釜用大温区电加热炉及卧式包覆造粒反应釜
CN209526903U (zh) 一种双电阻陶瓷加热管
CN217116445U (zh) 一种新型陶瓷外管高密度加热器
CN214010083U (zh) 换热翅片、换热翅片组件及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