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6434U - 一种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6434U
CN220966434U CN202320474020.7U CN202320474020U CN220966434U CN 220966434 U CN220966434 U CN 220966434U CN 202320474020 U CN202320474020 U CN 202320474020U CN 220966434 U CN220966434 U CN 220966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chamber
aerosol
atomizer
combus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40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培龙
彭浩
李�雨
陈熙佳
陈勋
单永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40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6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6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64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ray-Type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碳燃烧室和雾化室;碳燃烧室与雾化室分隔且导热;碳燃烧室与雾化室在雾化器的长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碳燃烧室与雾化室分隔且导热,那么可燃碳质热源完全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异味或有毒有害物质与雾化室产生的气溶胶分隔开,消除或降低与气溶胶混合被用户吸入的可能性,且由于碳燃烧室与雾化室分隔,即以热传导的方式导热,从而能适用于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等多种状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

Description

一种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雾化器。
背景技术
雾化器通常使用电池为雾化提供所需的能量,雾化器需要包括电池在内的供能硬件系统支持,设置部件较多因此结构较为复杂且成本较高,并且难以达到类似卷烟的小型化。而且,雾化器作为快消品,使用一次后丢弃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而且由于尺寸大和成本高使其难以具备社交分享属性。
相关雾化器采用碳燃烧供能代替电池供能,以减小雾化器尺寸。但是,碳完全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异味或有毒有害物质容易随雾化后的气溶胶一起被人吸入,影响产品口感和产生危害;此外,相关的碳燃烧供能雾化器只适用于雾化固态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以解决如何降低或消除雾化器产生的气溶胶异味以及雾化器适用局限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碳燃烧室,内部容纳可燃碳质热源;雾化室,内部容纳至少部分气溶胶生成基质;其中,所述碳燃烧室与所述雾化室分隔且导热;所述碳燃烧室与所述雾化室在所述雾化器的长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雾化管,沿所述长度方向中空设置,所述雾化室位于所述雾化管内且从所述雾化管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雾化管内设置有热传导件,所述热传导件从所述雾化管的所述第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端,以将所述雾化管的内部分隔成所述碳燃烧室和所述雾化室。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雾化管与所述碳燃烧室相邻的管壁上开设多个供氧通孔,所述供氧通孔的面积之和与所述管壁的面积之比大于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雾化管与所述雾化室相邻的管壁上开设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靠近所述雾化管的所述第一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烟杆,连接在所述雾化管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烟杆内部具有中空的气溶胶储存腔;所述气溶胶储存腔与所述雾化室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烟杆与所述雾化管连接的一端插入所述雾化管内,且开设连通所述气溶胶储存腔与所述雾化室的气道。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可燃碳质热源套设在所述雾化管的所述第一端的外侧,所述雾化管分隔所述雾化室和所述碳燃烧室在所述雾化管的内外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套筒件,套设在所述可燃碳质热源外侧,所述套筒件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镂空段和封闭段;其中,所述镂空段形成所述碳燃烧室且所述镂空段开设通孔以暴露所述可燃碳质热源;所述封闭段位于所述雾化管外侧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可燃碳质热源分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封闭段的内壁面与所述雾化管的外壁面之间设置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碳燃烧室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封闭段开设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位于所述密封件的远离所述碳燃烧室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雾化管开设与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的第三进气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烟杆,所述烟杆套设在所述雾化管的所述第二端的外侧且与封闭段连接,所述烟杆内部具有与所述雾化室连通的气溶剂储存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状态包括以下状态至少之一: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在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为液态或固液混合态的状态下,所述雾化室内还设置介质基体用于储存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底盖,设置在所述雾化管的第一端,所述底盖封闭所述雾化室的所述第一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包括碳燃烧室和雾化室;碳燃烧室与雾化室分隔且导热;碳燃烧室与雾化室在雾化器的长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碳燃烧室与雾化室分隔且导热,那么可燃碳质热源完全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异味或有毒有害物质与雾化室产生的气溶胶分隔开,消除或降低与气溶胶混合被用户吸入的可能性,且由于碳燃烧室与雾化室分隔,即以热传导的方式导热,从而能适用于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等多种状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碳燃烧室与雾化室在雾化器的长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那么,随着可燃碳质热源在长度方向上的蔓延燃烧,雾化室中的吸热区域也随长度方向延伸,从而长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均能够被充分加热,因此有利于提升雾化器的雾化效率,并且减少部分气溶胶生成基质不能受热雾化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雾化器(气溶胶生成基质为固态)的剖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雾化器(气溶胶生成基质为液态或固液混合态)的剖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雾化器(气溶胶生成基质为固态)的爆炸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雾化器(气溶胶生成基质为液态或固液混合态)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雾化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雾化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雾化器(气溶胶生成基质为固态)的剖视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雾化器(气溶胶生成基质为液态或固液混合态)的剖视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雾化器(气溶胶生成基质为固态)的爆炸示意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雾化器(气溶胶生成基质为液态或固液混合态)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套筒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雾化器;1、雾化管;11、碳燃烧室;12、雾化室;13、热传导件;14、第一端;15、第二端;16、供氧通孔;17、第一进气孔;18、第三进气孔;19、介质基体;2、烟杆;21、气溶胶储存腔;22、气道;3、可燃碳质热源;4、气溶胶生成基质;5、套筒件;51、镂空段;52、封闭段;53、通孔;54、第二进气孔;6、密封件;7、底盖;8、滤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雾化器是一种将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成气溶胶或液滴颗粒的装置。其中,雾化器可应用于各种雾化场景,例如,雾化器可应用于医疗美容、尼古丁传送、日常生活等雾化场景,气溶胶生成基质可以是药液,香水,尼古丁制剂以及能产生特殊气味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雾化器的应用场景可以有多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雾化器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相关的雾化器通常使用电池为整个系统提供雾化所需的能量,整个系统需要包括硬件电池在内的硬件系统支持,因此较为复杂,导致成本较高且结构难以达到类似卷烟的小型化。一方面,雾化器作为快消品,废弃成本高且废弃后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尤其是电池污染。另一方面,雾化器通常尺寸为普通卷烟烟支的两倍以上,价格为普通卷烟烟支的几十、几百倍,这两方面因素决定了雾化器难以具备社交分享属性。
相关的使用碳燃烧供能的雾化器的尺寸相对普通卷烟更小,但其在设置时将气道和碳燃烧室连通,抽吸时吸入的空气经过碳燃烧室加热后变成热空气,通过热空气的对流加热将介质雾化。这种雾化方式有两方面的缺点,一是由于气道与碳燃烧室直接连通,碳完全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异味或有毒有害物质会一同被人吸入,严重影响产品的口感体验,且存在一定的危害;另一方面空气对流的加热方式一般只适用于固态介质雾化,而不适用于液态、固液混合态介质雾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相同特征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雾化器10,雾化器10呈细长状,可达到类似卷烟的小型化。如图2a、图2b、图6a、图6b所示,雾化器10包括碳燃烧室11和雾化室12。其中,碳燃烧室11内部容纳至少部分可燃碳质热源3,可燃碳质热源3与空气接触可发生反应,例如燃烧以产生热量。雾化室12内部容纳气溶胶生成基质4,气溶胶生成基质4受热雾化产生气溶胶;其中,碳燃烧室11与雾化室12分隔且导热,可以理解,碳燃烧室11与雾化室12分隔说明二者在物理上是隔离开的,两个腔室内气流互不连通。碳燃烧室11与雾化室12导热,即两个物理上分隔开的腔室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热交换;例如,碳燃烧室11与雾化室12可以位于实体分隔壁的两侧,通过实体的分隔壁的热传导,碳燃烧室11产生的热量可传递到雾化室12,从而实现导热。
如图2a、图2b、图6a、图6b所示,碳燃烧室11与雾化室12在雾化器10的长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长度方向如图2a、图2b、图6a、图6b所示的L1方向,可以理解,碳燃烧室11与雾化室12可以是在雾化器10的长度方向上有一部分重合,而一部分未重合;也可以是在雾化器10的长度方向上全部重合。考虑到雾化器10呈细长状,碳燃烧室11与雾化室12可以是在雾化器10的长度方向上左右分隔且相邻设置,也可以是在雾化器10的长度方向上碳燃烧室11环绕雾化室12,且两者分隔设置,当然,不仅限于以上方式,只要碳燃烧室11与雾化室12分隔且导热即可。
可燃碳质热源3采用多孔多槽设置,主要是为了增大可燃碳质热源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效率。可燃碳质热源3中可添加无毒无害助燃剂,如石蜡油、碳酸钠、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锶、氯化钠、二氧化硅、氧化钙、氢氧化铝、六次甲基四胺,以及上述化学物质的两种或多种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物。气溶胶生成基质4可为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碳燃烧室与雾化室分隔且导热,那么可燃碳质热源完全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异味或有毒有害物质与雾化室产生的气溶胶分隔开,消除或降低与气溶胶混合被用户吸入的可能性,且由于碳燃烧室与雾化室分隔,即以热传导的方式导热,从而能适用于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等多种状态气溶胶生成基质的雾化。
碳燃烧室与雾化室在雾化器的长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那么,一方面,由于可燃碳质热源材料和气溶胶生成基质沿着长度方向布置,可以占据较少的宽度,从而有利于雾化器的直径小型化。另一方面,可燃碳质热源是逐步燃烧,因此随着可燃碳质热源在长度方向上的蔓延燃烧,加热的雾化室的区域也在沿着长度发生变化,例如,在可燃碳质热源在碳燃烧室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燃烧时,该端的温度较高,给位于长度方向该端的雾化室区域加热,使得位于该端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随着可燃碳质热源沿长度方向蔓延燃烧,温度较高的区域也随着长度方向延伸,从而给对应长度位置上的雾化室区域加热,使得不同长度位置上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都可以与温度较高的区域相距很近,从而使得长度方向上不同位置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均能够被充分加热,因此有利于提升雾化器的雾化效率,并且减少部分气溶胶生成基质不能受热雾化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图3b、图7a、图7b所示,雾化器10还包括雾化管1,雾化管1沿长度方向中空设置,长度方向如图3a、图3b、图7a、图7b所示的L1方向,雾化室12位于雾化管1内,气溶胶生成基质设置在雾化室12内可受热雾化为气溶胶,再结合图4所示,雾化室12从雾化管1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14延伸到第二端15,第一端14和第二端15相对设置。雾化管1需要选用耐高温不可燃材质,首选不锈钢,其他金属如铝合金、铜、铜合金也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管沿长度方向中空设置,气溶胶生成基质在雾化管的整个长度方向上设置于雾化室内,从而可配合传统卷烟细长状的结构,从而雾化管在长度方向上容纳较多的气溶胶生成基质。
以下单独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例1的特征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雾化管1内设置有热传导件13,热传导件13从雾化管1的第一端14延伸到第二端15,以将雾化管1的内部分隔成碳燃烧室11和雾化室12,碳燃烧室11和雾化室12的气流互不连通,碳燃烧室11内的热量可通过热传导件13传递到雾化室12内。热传导件13需要选用导热性良好的材质。在碳燃烧室11布置可燃碳质热源时,可燃碳质热源与热传导件13紧密贴合,提高热传导效率,例如,可通过结构尺寸上的设置使其自然贴合,也可使用耐高温粘接剂如陶瓷釉等粘接贴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热传导件将雾化管的内部分隔成碳燃烧室和雾化室,从而碳燃烧室和雾化室中的气流互不连通,并且碳燃烧室和雾化室相邻设置,碳燃烧室内的热量可较快地传递到雾化室内,使得雾化室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受热雾化为气溶胶,同时隔离碳燃烧室内的异味或有毒有害物质,避免其进入雾化室与气溶胶混合而被用户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雾化管1与碳燃烧室11相邻的管壁上开设多个供氧通孔16,多个供氧通孔16均分布于以热传导件13为界面且靠近碳燃烧室11的一侧,多个供氧通孔16为可燃碳质热源燃烧提供所需氧气。供氧通孔16的面积之和与管壁的面积之比大于预设值。例如,预设值可为1/2、1/3等,也就是说,供氧通孔16的面积之和与管壁的面积之比大于1/2、1/3等,预设值越大,即供氧通孔16的面积之和与管壁的面积之比越大,在管壁的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供氧通孔16的面积之和越大,从而供氧通孔16在同一时间内给可燃碳质热源燃烧提供的氧气越多,使得可燃碳质热源燃烧更加充分,因此可在考虑可燃碳质热源能否充分燃烧的前提下选取合适的预设值。供氧通孔16的孔隙率大,可达40%~99%,孔隙率是指块状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单个供氧通孔16的直径1-10mm,供氧通孔16的形状不限于圆形、方形、椭圆形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管与碳燃烧室相邻的管壁上开设多个供氧通孔,从而多个供氧通孔为可燃碳质热源燃烧提供所需氧气,使得可燃碳质热源燃烧更加充分,从而减少异味或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雾化管1与雾化室12相邻的管壁上开设第一进气孔17,第一进气孔17分布于以热传导件13为界面且靠近雾化室12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进气孔17与多个供氧通孔16分布于以热传导件13为界面的两侧,第一进气孔17靠近雾化管1的第一端14,外部空气可从第一进气孔17进入雾化室12内并带动雾化室12内的气溶胶从第一端14流动至第二端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管与雾化室相邻的管壁上开设第一进气孔,从而外部空气可从第一进气孔进入雾化室内并带动雾化室内的气溶胶流出雾化室以供用户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雾化器10还包括烟杆2,烟杆2连接在雾化管1的第二端15,烟杆2内部具有中空的气溶胶储存腔21,气溶胶储存腔21用于储存产生的气溶胶;气溶胶储存腔21与雾化室12连通,雾化室12内气溶胶生成基质4雾化产生的气溶胶可进入气溶胶储存腔21内以供储存并进一步供用户吸收。雾化器10还包括滤嘴8,滤嘴8设置在烟杆2远离雾化管12的一端且位于烟杆2内以封闭烟杆2,气溶胶储存腔21位于滤嘴8和烟杆2之间,气溶胶需经过滤嘴8才能被用户吸收,同时滤嘴8能过滤气溶胶中大部分的有害物质,保护人体的健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杆内部具有中空的气溶胶储存腔以用于储存产生的气溶胶,由于雾化器内可燃碳质热源燃烧以加热雾化产生气溶胶是一个持续不可中断的过程,因此设置气溶胶储存腔是很有必要的,可减少气溶胶生成后直接流出而造成浪费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烟杆2与雾化管1连接的一端插入雾化管1内,从而可保证烟杆2与雾化管1的连接位置无较大缝隙,并且烟杆2开设连通气溶胶储存腔21与雾化室12的气道22,再结合图4所示,首先,外部空气从第一进气孔17进入雾化室12内并带动雾化室12内的气溶胶从第一端14流动至第二端15,再经过气道22流入气溶胶储存腔21,进而经过滤嘴8供用户吸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道连通气溶胶储存腔与雾化室,从而雾化室内的气溶胶可经过气道流入烟杆的气溶胶储存腔内以供储存和进一步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雾化器10的直径为6-8mm,长度为50-70mm,相比传统卷烟更小,重量更轻,有利于实现社交分享属性。
以下单独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例2的特征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和图6b所示,雾化管1内设置气溶胶生成基质4,可燃碳质热源3套设在雾化管1的第一端14的外侧,从而气溶胶生成基质4受热由第一端14向第二端15雾化,符合气流的流向。雾化管1分隔雾化室12和碳燃烧室11在雾化管1的内外两侧,从而雾化室12和碳燃烧室11的气流互不连通,并且雾化管1可将碳燃烧室11的热量传递到雾化室12内。雾化管1需要选用传热性好的材料,首选铜,其他金属如铝、铝合金、不锈钢也可。可燃碳质热源3采用圆环结构,便于与雾化管1的管状配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管分隔雾化室和碳燃烧室在雾化管的内外两侧,从而碳燃烧室和雾化室中的气流互不连通,并且碳燃烧室环绕雾化室设置,碳燃烧室内的热量可较快地传递到雾化室内,使得雾化室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受热雾化为气溶胶,同时隔离碳燃烧室内的异味或有毒有害物质,避免其进入雾化室与气溶胶混合而被用户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7a和图7b所示,雾化器10还包括套筒件5,套筒件5套设在可燃碳质热源3外侧,套筒件5需要选用耐高温不可燃材质,首选不锈钢,其他金属如铝合金、铜、铜合金也可。再结合如图8所示,套筒件5包括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镂空段51和封闭段52,长度方向如图8所示的L1方向;其中,镂空段51形成碳燃烧室11且镂空段51开设通孔53以暴露可燃碳质热源3,从而保证可燃碳质热源3燃烧过程中供氧充足,并且镂空段51承载可燃碳质热源3,可保证其在燃烧过程中不易掉落。封闭段52位于雾化管1外侧且在长度方向与可燃碳质热源3分隔,从而碳燃烧室11和封闭段52内的气流互不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镂空段开设通孔以暴露可燃碳质热源,从而通孔为可燃碳质热源燃烧提供所需氧气,使得可燃碳质热源燃烧更加充分,从而减少异味或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封闭段位于雾化管外侧且与可燃碳质热源分隔,从而碳燃烧室内的异味或有毒有害物质被隔离而无法进入封闭段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和图6b所示,封闭段52的内壁面与雾化管1的外壁面之间设置密封件6,密封件6封闭碳燃烧室11靠近封闭段52的一端,密封件6用以分隔可燃碳质热源3与封闭段52内部,密封件6需要选用耐高温阻燃硅胶,其他密封方式如耐火泥密封,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纸/布/棉阻燃密封也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闭段的内壁面与雾化管的外壁面之间设置密封件,从而密封件可分隔可燃碳质热源与封闭段内部,从而碳燃烧室内的异味或有毒有害物质被隔离而无法进入封闭段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图6b和图8所示,封闭段52开设第二进气孔54,外部空气可从第二进气孔54进入封闭段52内,第二进气孔54位于密封件6的远离碳燃烧室11的一侧,因此碳燃烧室11内的气流被密封件6隔离而不会进入封闭段52内与封闭段52内的气流混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闭段开设第二进气孔,从而外部空气可从第二进气孔进入封闭段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和图6b所示,雾化管1开设与第二进气孔54连通的第三进气孔18,第三进气孔18在长度方向上靠近第二进气孔54设置,从而外部空气进入雾化管1的路径较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雾化管开设与第二进气孔54连通的第三进气孔18,从而外部空气从第二进气孔54进入封闭段内进而通过第三进气孔18进入雾化室内并带动雾化室内的气溶胶流出雾化室以供用户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a和图6b所示,雾化器1还包括烟杆2,烟杆2套设在雾化管1的第二端15的外侧,雾化管1至少部分伸入烟杆2内部,并且烟杆2与封闭段52连接,烟杆2与封闭段52连接的一端插入封闭段52内,从而可保证烟杆2与封闭段52的连接紧固,烟杆2内部具有与雾化室12连通的气溶剂储存腔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烟杆内部具有中空的气溶胶储存腔以用于储存产生的气溶胶,由于雾化器内可燃碳质热源燃烧以加热雾化产生气溶胶是一个持续不可中断的过程,因此设置气溶胶储存腔是很有必要的,可减少气溶胶生成后直接流出而造成浪费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雾化器10的直径为6-12mm,长度为50-100mm,尺寸近似传统卷烟,重量轻,利于实现社交分享属性。
以下继续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相同特征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图2b、图6a、图6b所示,气溶胶生成基质4的状态包括以下状态至少之一: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如图2a和图6a所示,在气溶胶生成基质4为固态的状态下,气溶胶生成基质4可将片状体堆叠或卷绕多圈设置于雾化室12内,有利于充分雾化;如图2b和图6b所示,在气溶胶生成基质4为液态或固液混合态的状态下,雾化室1内还设置介质基体19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4,介质基体19一般可以是多孔陶瓷或储油棉。如图2b所示,也就是实施例1中,介质基体19的厚度在0.2~1mm,介质基体19与热传导件13紧密贴合,提高热传导效率,可使用耐高温粘接剂如陶瓷釉等将介质基体19粘接于热传导件13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雾化器热传导的方案能支持包括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等多种状态介质的雾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图3b、图7a、图7b所示,雾化器10还包括底盖7,底盖7设置在雾化管1的第一端14,底盖7封闭雾化室1的第一端14,同时底盖7也可用于承载可燃碳质热源,可保证其在燃烧过程中不易掉落。底盖7需要选用耐高温不可燃材质,首选不锈钢,其他金属如铝合金、铜、铜合金也可。底盖7可设置供氧通孔以暴露碳燃烧室11,用以保证可燃碳质热源供氧充足,充分燃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盖封闭雾化室的第一端,从而雾化室内的气溶胶只能从第二端进入气溶胶储存腔进而供用户吸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碳燃烧室,内部容纳可燃碳质热源;
雾化室,内部容纳至少部分气溶胶生成基质;
其中,所述碳燃烧室与所述雾化室分隔且导热;所述碳燃烧室与所述雾化室在所述雾化器的长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
雾化管,沿所述长度方向中空设置,所述雾化室位于所述雾化管内且从所述雾化管的所述长度方向的第一端延伸到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内设置有热传导件,所述热传导件从所述雾化管的所述第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端,以将所述雾化管的内部分隔成所述碳燃烧室和所述雾化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与所述碳燃烧室相邻的管壁上开设多个供氧通孔,所述供氧通孔的面积之和与所述管壁的面积之比大于预设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与所述雾化室相邻的管壁上开设第一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靠近所述雾化管的所述第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
烟杆,连接在所述雾化管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烟杆内部具有中空的气溶胶储存腔;所述气溶胶储存腔与所述雾化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杆与所述雾化管连接的一端插入所述雾化管内,且开设连通所述气溶胶储存腔与所述雾化室的气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燃碳质热源套设在所述雾化管的所述第一端的外侧,所述雾化管分隔所述雾化室和所述碳燃烧室在所述雾化管的内外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
套筒件,套设在所述可燃碳质热源外侧,所述套筒件包括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镂空段和封闭段;其中,所述镂空段形成所述碳燃烧室且所述镂空段开设通孔以暴露所述可燃碳质热源;所述封闭段位于所述雾化管外侧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与所述可燃碳质热源分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段的内壁面与所述雾化管的外壁面之间设置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封闭所述碳燃烧室的一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段开设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二进气孔位于所述密封件的远离所述碳燃烧室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开设与所述第二进气孔连通的第三进气孔。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
烟杆,所述烟杆套设在所述雾化管的所述第二端的外侧且与封闭段连接,所述烟杆内部具有与所述雾化室连通的气溶剂储存腔。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状态包括以下状态至少之一:固态、液态、固液混合态;在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为液态或固液混合态的状态下,所述雾化室内还设置介质基体用于储存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
底盖,设置在所述雾化管的第一端,所述底盖封闭所述雾化室的所述第一端。
CN202320474020.7U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雾化器 Active CN220966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4020.7U CN220966434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4020.7U CN220966434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6434U true CN220966434U (zh) 2024-05-17

Family

ID=91058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4020.7U Active CN220966434U (zh) 2023-03-13 2023-03-13 一种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64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99641B2 (ja) 吸入器
CN108025149B (zh) 使用辐射加热的气溶胶递送设备
RU2311859C2 (ru) Ингалятор
WO2018000761A1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器
RU2302806C2 (ru) Держатель искусственного курительного изделия
CN206079041U (zh) 雾化器和包括该雾化器的分体式电子烟
CN108778009A (zh) 水烟消耗制品
WO2010091593A1 (zh) 一种改进的雾化电子烟
CN209106324U (zh) 印刷发热体雾化器和电子烟
CN101790662A (zh) 气体驱动的加热单元和加热但不燃烧的蒸发设备
CN206284398U (zh) 烟雾生成器、电子烟及可拆卸安装的雾化装置
WO2024001775A1 (zh) 雾化器
WO2021249488A1 (zh) 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21018215A1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20966434U (zh) 一种雾化器
CN112315029A (zh) 一种高效防漏油烟弹
WO2019051667A1 (zh) 一种雾化器以及电子烟
WO2020237490A1 (zh) 一种一次性双通道烟支及其制备方法
KR100877433B1 (ko) 흡입기
CN218303413U (zh) 雾化装置
CN216906814U (zh) 一种基于超声波雾化器的多孔导油结构及电子烟
CN212414737U (zh) 一种加热不燃烧低温卷烟烟具
CN214854352U (zh) 一种具有多通道进气的电子烟
CN218898329U (zh) 一种方便装配的充电式电子雾化器
CN213908494U (zh) 一种高效防漏油烟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