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62012U - 一种头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头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62012U
CN220962012U CN202322797669.5U CN202322797669U CN220962012U CN 220962012 U CN220962012 U CN 220962012U CN 202322797669 U CN202322797669 U CN 202322797669U CN 220962012 U CN220962012 U CN 220962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ound
low
pitch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976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杨
刘连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xshare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976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62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62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62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头戴设备。该设备包括头戴支架,包括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扬声器播放单元,包括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高音模组至少包括第一高音模组、第二高音模组、第三高音模组和第四高音模组,低音模组包括第一低音模组和第二低音模组;第一高音模组设置于左侧支架的上方,第三高音模组设置于左侧支架的下方,第二高音模组设置于右侧支架的上方,第四高音模组设置于右侧支架的下方;第一低音模组设置于左侧支架上且处于第一高音模组和第三高音模组之间,第二低音模组设置于右侧支架上且处于第二高音模组和第四高音模组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戴设备,可以实现头戴环绕立体声效果,便于用户获得更好的头戴环绕声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头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在观影或玩游戏时,用户往往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irtual Reality/Augmented Reality,VR/AR)头戴设备来体验更真实的感受。其中,为了使用户体验到最真实的感受,需要声音经过设备上播放后传递到人耳,感觉像是环绕在用户的头部,最大程度地保持设备播放的声音虚拟环绕的效果。
现有的VR/AR头戴设备,往往通过软件集成音效算法,模拟出固定的扬声器的位置,使声音的空间和纵深感不会因为头部动作发生改变,最大程度地保持虚拟环绕的效果;或是通过对音源本身进行处理,提前用多个麦克风录制好多声道的环绕声音频,经过音频处理技术将环绕声道的音频转换成立体声音频。用户在使用时可以选择打开环绕声的音效或播放环绕声音频的方法,声音经过设备上播放后传递到人耳,感觉像是环绕在用户的头部。
但是目前的这两种方法对头戴设备的要求较多,集成算法需要考虑平台算力、算法成本以及算法的适配性;使用环绕声音频的话,在播放环绕声音频时依赖于环绕声算法的好坏,效果上不如多声道音箱好,音源比较受限,音频种类较少,可见,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音效模式比较单一,实现方式要求较高,导致用户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戴设备,以实现头戴环绕立体声效果,便于用户获得更好的头戴环绕声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该头戴设备包括:
头戴支架,包括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
扬声器播放单元,包括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所述高音模组至少包括第一高音模组、第二高音模组、第三高音模组和第四高音模组,所述低音模组包括第一低音模组和第二低音模组;
所述第一高音模组设置于所述左侧支架的上方,所述第三高音模组设置于所述左侧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二高音模组设置于所述右侧支架的上方,所述第四高音模组设置于所述右侧支架的下方;
所述第一低音模组设置于所述左侧支架上且处于所述第一高音模组和所述第三高音模组之间,所述第二低音模组设置于所述右侧支架上且处于所述第二高音模组和所述第四高音模组之间。
可选地,所述头戴设备还包括信号处理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所述高音模组和所述低音模组,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
编解码处理子单元,用于对信号源进行解码处理,生成音频信号并传输至音频处理子单元;
音频处理子单元,用于对所述音频信号进行分频处理,获得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并传输至功放处理子单元;
功放处理子单元,用于将所述高频信号和所述低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通过放大后的高频信号推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对应的高音模组发声以及通过放大后的低频信号推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对应的低音模组发声。
可选地,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立体声模式下,所述第一低音模组和所述第二低音模组同时开启工作,呈现立体声音效。
可选地,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环绕立体声模式下,所述第一高音模组、所述第二高音模组、所述第一低音模组和所述第二低音模组同时开启工作,呈现环绕立体声音效。
可选地,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环绕立体声增强模式下,所述第一高音模组、所述第二高音模组、所述第三高音模组、所述第四高音模组、所述第一低音模组和所述第二低音模组同时开启工作,呈现环绕立体声增强音效。
可选地,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单声道模式下,所述第一低音模组或者所述第二低音模组单独工作,呈现单声道音效。
可选地,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单环绕声模式下,所述第一高音模组和所述第一低音模组同时开启工作,或者所述第二高音模组和所述第二低音模组同时开启工作,呈现单环绕声音效。
可选地,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单环绕声增强模式下,所述第一高音模组、所述第三高音模组和所述第一低音模组同时开启工作,或者所述第二高音模组、所述第四高音模组和所述第二低音模组同时开启工作,呈现单环绕声增强音效。
可选地,所述左侧支架和所述右侧支架分别包括近耳佩戴部位,所述第一低音模组和所述第二低音模组分别与对应的近耳佩戴部位距离为3cm-3.5cm。
可选地,所述高音模组的数量为4个~8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头戴设备。该设备包括头戴支架,包括左侧支架和右侧支架;扬声器播放单元,包括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高音模组包括第一高音模组、第二高音模组、第三高音模组和第四高音模组,低音模组包括第一低音模组和第二低音模组;第一高音模组设置于左侧支架的上方,第三高音模组设置于左侧支架的下方,第二高音模组设置于右侧支架的上方,第四高音模组设置于右侧支架的下方;第一低音模组设置于左侧支架上且处于第一高音模组和第三高音模组之间,第二低音模组设置于右侧支架上且处于第二高音模组和第四高音模组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头戴设备,通过在头戴支架上的相应位置设置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并将低音模组置于两个高音模组之间,不需要集成环绕音效算法或使用提前录制好环绕声音频,就可以实现头戴环绕立体声效果,并丰富了音效工作模式,实现多种模式的音效播放效果,可以让用户体会到不同的沉浸式体验,便于用户获得更好的头戴环绕声体验,具有较好的听觉感官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头戴支架;11、左侧支架;12、右侧支架;111、近耳佩戴部位;
2、扬声器播放单元;21、第一高音模组;22、第二高音模组;23、第三高音模组;24、第四高音模组;25、第一低音模组;26、第二低音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头戴设备,该头戴设备包括头戴支架1,包括左侧支架11和右侧支架12;扬声器播放单元2,包括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高音模组至少包括第一高音模组21、第二高音模组22、第三高音模组23和第四高音模组24,低音模组包括第一低音模组25和第二低音模组26;第一高音模组21设置于左侧支架11的上方,第三高音模组23设置于左侧支架11的下方,第二高音模组22设置于右侧支架12的上方,第四高音模组24设置于右侧支架12的下方;第一低音模组25设置于左侧支架11上且处于第一高音模组21和第三高音模组22之间,第二低音模组26设置于右侧支架12上且处于第二高音模组22和第四高音模组2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头戴设备可以是AR眼镜、VR眼镜或者其他可穿戴性设备。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可以描述为:当用户通过佩戴头戴设备进行观影、游戏或者听音乐时,头戴设备不仅可以进行图像显示,还需要将相应的声音进行播放,以实现立体环绕音效,使用户能够进行沉浸式体验。
其中,头戴设备包括头戴支架1,对于眼镜来说,头戴支架1可以认为是眼镜的镜腿。头戴支架1包括两个支架,将佩戴时相对于头部左边的支架记为左侧支架11,将佩戴时相对于头部右边的支架记为右侧支架12。
为了使头戴设备具备不同的立体环绕声效果,可以在头戴支架上装配有扬声器播放单元2,扬声器播放单元2包含有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将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以阵列的方式进行装配。其中,高音模组可以理解为播放中高音频信号的模组,低音模组可以理解为播放低音或者重低音的模组。高音模组的数量可以根据头戴设备的需求进行设置调整,优选的,高音模组的数量为4个,本实施例中将4个高音模组分别记为第一高音模组21、第二高音模组22、第三高音模组23和第四高音模组24。需要说明的是,高音模组除了包含以上4个高音模组外,还可以设置更多的高音模组以满足头戴设备的需求。其中,低音模组的数量为2个,本实施例中将2个低音模组分别记为第一低音模组25和第二低音模组2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音模组21设置于左侧支架11的上方,第三高音模组23设置于左侧支架11的下方,第二高音模组22设置于右侧支架12的上方,第四高音模组24设置于右侧支架12的下方。第一低音模组25设置于左侧支架11上且处于第一高音模组21和第三高音模组22之间,第二低音模组26设置于右侧支架12上且处于第二高音模组22和第四高音模组24之间。
优选的,第一高音模组21与第二高音模组22相对于头戴设备的中轴线对称;第三高音模组23与第四高音模组24相对于头戴设备的中轴线对称;第一低音模组25和第二低音模组26相对于头戴设备的中轴线对称。
可以清楚的是,低音模组分别处于高音模组之间。低音模组在头戴支架上的位置应该优选为在佩戴头戴设备时,低音模组接近在佩戴者耳朵的部位。通过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的阵列式排放,共同组成头戴设备的扬声器播放单元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多种音效播放模式,每一种音效播放模式对应有至少一种模组工作方式。通过控制不同的高音模组和/或低音模组启动工作,来实现不同的音效播放模式,从而呈现不同的音效播放效果。可以认为,头戴设备可以在设备本体上设置有音效播放模式的模式选择按钮,或者头戴设备可以外接于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上设置有音效播放模式的模式选择按钮。当佩戴者佩戴好头戴设备后,可以按照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音效播放模式,当选定音效播放模式后,会控制该选定音效播放模式对应的高音模组和/或低音模组工作,从而进行相应声音的播放,达到该选定音效播放模式对应的音效播放效果。
示例性的,音效播放模式可以包括立体声模式、环绕立体声模式、环绕立体声增强模式、单环绕声模式等多种模式。每种音效播放模式对应有需要哪几个高音模组和/或低音模组进行工作。以环绕立体声模式为例进行说明,环绕立体声模式需要第一高音模组21、第二高音模组22、第一低音模组25和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以呈现环绕立体声音效。以单声道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单声道模式需要第一低音模组25或者第二低音模组26单独工作,可以呈现单声道音效。当佩戴者选择不同的分模式设置时,可以体会到不同的佩戴声音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对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的尺寸及重量不做具体限制,示例性的,高音模组的尺寸可以优选为10mm*4mm*2mm,重量115mg;低音模组的尺寸优选为25mm×8mm×3mm,重量178mg。
可以理解的是,高音模组没有低频,高频比较好,响度更大,同时体积小,搭配低音模组使用,可以弥补自身没有低频的缺陷,同时也能发挥自身中高频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
在本实施例中,头戴设备还设置有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可以装配于设备本体中,信号处理单元可以与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电性连接,将相应的音频信号传输到对应的高音模组和/或低音模组中以进行声音播放。具体的,当视频播放器、音乐播放器或者游戏应用等开启后,信号处理单元需要获取信号源,并对信号源进行编码处理,保证音频通路正常运行;再将音频信号按照不同的频段划分得到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根据所选定的音效播放模式获知哪几个高音模组和/或低音模组工作,将获得的高频信号传输至工作的高频模组,将低频信号传输至工作的低频模组;最后将音频信号不失真地加以放大,输出足够的功率去驱动模组工作发声。从而保证,在使用头戴设备进行观影、游戏或听音乐时,不仅可以将图像显示,还可将设备的声音通过相应的高频模组和/或低频模组播放,提升环绕声音效。
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集成环绕音效算法或使用提前录制好的环绕声音频,而是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设备,其上搭配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组成的扬声器播放单元2,在用户进行会议、音乐、游戏或观影时,通过不同模式设置,可在佩戴者头部形成环绕声场,可以让用户体会到不同的沉浸式体验,使用户获得更好的沉浸式体验。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设备不需要额外考虑算力平台,仅通过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的搭配就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播放音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头戴设备,通过在头戴支架上的相应位置设置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并将低音模组置于两个高音模组之间,不需要集成环绕音效算法或使用提前录制好环绕声音频,就可以实现头戴环绕立体声音效,并丰富了音效工作模式,实现多种模式的音效播放效果,可以让用户体会到不同的沉浸式体验,便于用户获得更好的头戴环绕声体验,具有较好的听觉感官体验。
可选地,该头戴设备还包括信号处理单元,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编解码处理子单元,用于对信号源进行解码处理,生成音频信号并传输至音频处理子单元;音频处理子单元,用于对对音频信号进行分频处理,获得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并传输至功放处理子单元;功放处理子单元,用于将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通过放大后的高频信号推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对应的高音模组发声以及通过放大后的低频信号推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对应的低音模组发声。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扬声器播放单元2实现立体环绕声音效,还需要信号处理单元负责控制整个头戴设备的运行。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编解码处理子单元、音频处理子单元和功放处理子单元。信号处理单元与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电性连接。
具体的,当视频播放器、音乐播放器或者游戏应用等开启进行音视频播放时,编解码处理子单元获取原始的信号源,并对信号源进行解码成音频信号,解码之后的音频信号传输给音频处理子单元。音频处理子单元负责对音频信号进行分频处理,具体为根据音频信号的频率以及强度计算出声音的发出点,对音频信号按照不同的频段划分,获得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并传输至功放处理子单元中。其中,进行分频处理的方式可以采用分频处理算法,此处不做具体描述。分频处理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对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的过程。当功放处理子单元接收到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后,需要对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另外,佩戴者在进行音视频播放时,会选择音效播放模式,当选定音效播放模式后,会使该选定音效播放模式对应的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开启工作。功放处理子单元会通过放大后的高频信号推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对应的高音模组发声以及通过放大后的低频信号推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对应的低音模组发声。基于将高频信号通过高音模组播放,将低频信号通过低音模组播放,从而可以提高头戴设备的性能和音质。
继续参考图1,可选地,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立体声模式下,第一低音模组25和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立体声音效。
其中,立体声模式是音效播放模式的一种具体模式,当佩戴者选择设置立体声模式时,则佩戴设备工作在立体声模式下,此时,第一低音模组25和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相应的播放音效为立体声音效。
继续参考图1,可选地,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环绕立体声模式下,第一高音模组21、第二高音模组22、第一低音模组25和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环绕立体声音效。
其中,环绕立体声模式是音效播放模式的又一种具体模式,当佩戴者选择设置环绕立体声模式时,则佩戴设备工作在环绕立体声模式下,此时,第一高音模组21、第二高音模组22、第一低音模组25和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环绕立体声音效。
继续参考图1,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环绕立体声增强模式下,第一高音模组21、第二高音模组22、第三高音模组23、第四高音模组24、第一低音模组25和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环绕立体声增强音效。
其中,环绕立体声增强模式是音效播放模式的又一种具体模式,当佩戴者选择设置环绕立体声增强模式时,则佩戴设备工作在环绕立体声模式下,此时,第一高音模组21、第二高音模组22、第三高音模组23、第四高音模组24、第一低音模组25和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环绕立体声增强音效。
继续参考图1,可选地,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单声道模式下,第一低音模组25或者第二低音模组26单独工作,呈现单声道音效。
其中,单声道模式是音效播放模式的又一种具体模式,当佩戴者选择设置单声道模式时,则佩戴设备工作在单声道模式下,此时,第一低音模组25或者第二低音模组26单独工作,呈现单声道音效。
继续参考图1,可选地,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单环绕声模式下,第一高音模组21和第一低音模组25同时开启工作,或者第二高音模组22和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单环绕声音效。
其中,单环绕声模式是音效播放模式的又一种具体模式,当佩戴者选择设置单环绕声模式时,则佩戴设备工作在单环绕声模式下,此时,第一高音模组21和第一低音模组25同时开启工作,或者第二高音模组22和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单环绕声音效。
继续参考图1,可选地,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单环绕声增强模式下,第一高音模组21、第三高音模组23和第一低音模组25同时开启工作,或者第二高音模组22、第四高音模组24和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单环绕声增强音效。
其中,单环绕声增强模式是音效播放模式的又一种具体模式,当佩戴者选择设置单环绕声增强模式时,则佩戴设备工作在单环绕声增强模式下,此时,第一高音模组21、第三高音模组23和第一低音模组25同时开启工作,或者第二高音模组22、第四高音模组24和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单环绕声增强音效。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不同的音效播放模式,使对应的高音模组和/或低音模组工作,从而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音效播放效果,从而为佩戴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音效形式,使佩戴者在进行会议、音乐、游戏或观影时,通过不同模式设置可以体会到不同的沉浸式体验。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头戴设备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可选地,左侧支架11和右侧支架12分别包括近耳佩戴部位111,第一低音模组25和第二低音模组26分别与对应的近耳佩戴部位111距离为3cm-3.5cm。
其中,近耳佩戴部位111是指佩戴者佩戴头戴设备时,头戴设备上靠近佩戴者耳朵的部位,例如,若头戴设备为AR/VR眼镜,近耳佩戴部位111位于头戴支架1上,且位于头戴支架1的对应佩戴者耳朵的部位。
在本实施例中,左侧支架11和右侧支架12上均包括近耳佩戴部位111。设置第一低音模组25的位置与左侧支架11的近耳佩戴部位111的距离优选为3cm-3.5cm,同样的,设置第二低音模组26的位置与右侧支架12的近耳佩戴部位111的距离优选为3cm-3.5cm。可以理解为当佩戴者佩戴上头戴设备后,低音模组的位置均靠近佩戴者的耳朵,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声场的还原度更高,声音能更自然的传入人耳,聆听音效更好。
可选地,高音模组的数量为4个~8个。
在本实施例中,头戴设备上所设置的高音模组的数量可以根据设备需求确定和调整,高音模组的数量可以为4个~8个。上述描述了4个高音模组分别位于头戴支架1上,如果高音模组的数量大于4个,则可以将其它的高音模组也均匀分布于左侧支架11和右侧支架12上,还可以将其它的高音模组均匀分布于头戴设备上除头戴支架1以外的其他部位,如若头戴设备为AR/VR眼镜,则还可以将高音模组均匀分布于眼镜的镜框边缘处。本实施例中对高音模组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不做具体限制,可以根据头戴设备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设定。通过调整高音模组的数量和分布,可以实现头戴设备适应性的调整相应的音效效果,满足佩戴者的需求。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戴支架(1),包括左侧支架(11)和右侧支架(12);
扬声器播放单元(2),包括高音模组和低音模组,所述高音模组至少包括第一高音模组(21)、第二高音模组(22)、第三高音模组(23)和第四高音模组(24),所述低音模组包括第一低音模组(25)和第二低音模组(26);
所述第一高音模组(21)设置于所述左侧支架(11)的上方,所述第三高音模组(23)设置于所述左侧支架(11)的下方,所述第二高音模组(22)设置于所述右侧支架(12)的上方,所述第四高音模组(24)设置于所述右侧支架(12)的下方;
所述第一低音模组(25)设置于所述左侧支架(11)上且处于所述第一高音模组(21)和所述第三高音模组(23)之间,所述第二低音模组(26)设置于所述右侧支架(12)上且处于所述第二高音模组(22)和所述第四高音模组(2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处理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于所述高音模组和所述低音模组,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
编解码处理子单元,用于对信号源进行解码处理,生成音频信号并传输至音频处理子单元;
音频处理子单元,用于对所述音频信号进行分频处理,获得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并传输至功放处理子单元;
功放处理子单元,用于将所述高频信号和所述低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通过放大后的高频信号推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对应的高音模组发声以及通过放大后的低频信号推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对应的低音模组发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立体声模式下,所述第一低音模组(25)和所述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立体声音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环绕立体声模式下,所述第一高音模组(21)、所述第二高音模组(22)、所述第一低音模组(25)和所述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环绕立体声音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环绕立体声增强模式下,所述第一高音模组(21)、所述第二高音模组(22)、所述第三高音模组(23)、所述第四高音模组(24)、所述第一低音模组(25)和所述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环绕立体声增强音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单声道模式下,所述第一低音模组(25)或者所述第二低音模组(26)单独工作,呈现单声道音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单环绕声模式下,所述第一高音模组(21)和所述第一低音模组(25)同时开启工作,或者所述第二高音模组(22)和所述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单环绕声音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设置音效播放模式为单环绕声增强模式下,所述第一高音模组(21)、所述第三高音模组(23)和所述第一低音模组(25)同时开启工作,或者所述第二高音模组(22)、所述第四高音模组(24)和所述第二低音模组(26)同时开启工作,呈现单环绕声增强音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支架(11)和所述右侧支架(12)分别包括近耳佩戴部位(111),所述第一低音模组(25)和所述第二低音模组(26)分别与对应的近耳佩戴部位(111)距离为3cm-3.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音模组的数量为4个~8个。
CN202322797669.5U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头戴设备 Active CN220962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97669.5U CN220962012U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头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97669.5U CN220962012U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头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62012U true CN220962012U (zh) 2024-05-14

Family

ID=90977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97669.5U Active CN220962012U (zh) 2023-10-17 2023-10-17 一种头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620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4664B2 (en) Device for generating chest-chamber acoustic resonance and delivering the resultant audio and haptic to headphones
CN101032186B (zh) 用录音来产生幻像三维声音空间的方法及装置
US6118876A (en) Surround sound speaker system for improved spatial effects
JP2022009793A (ja) 音響再生装置
US20120057734A1 (en) Hear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JP4694763B2 (ja) ヘッドホン装置
US7277551B2 (en) Sou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sound reproducing method
CN109729484B (zh) 用于提供及传输输出音频信号的系统和方法
JP2002369283A (ja) イヤホーン
CN1605223A (zh) 低音回复式耳机
CN101849419B (zh) 一种改善声音再现和听觉享受的方法
KR20040011859A (ko) 알파벳 유자 모양의 어깨 착용형 진동 우퍼 스피커
CN205071236U (zh) 一种头戴式音视频处理设备
CN220962012U (zh) 一种头戴设备
JP5281695B2 (ja) 音響変換装置
JPH114500A (ja) ホームシアターサラウンドサウンド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JP2002291100A (ja) オーディオ信号再生方法、及びパッケージメディア
US7050596B2 (en) System and headphone-like rear channel speaker and the method of the same
US7164770B2 (en) Surround sound speaker system
WO2020163387A1 (en) Improved directional sound recording and playback
US20080310658A1 (en) Headphone for Sound-Source Compensation and Sound-Image Positioning and Recovery
CN111866668B (zh) 一种带有耳机放大器的多声道蓝牙耳机
CN216291417U (zh) 头戴立体声装置
CN217590944U (zh) 一种组合式电视环绕立体音响系统
US20240155283A1 (en) Set of Headpho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