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59750U - 一种热管和热管抽真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热管和热管抽真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59750U
CN220959750U CN202322383096.1U CN202322383096U CN220959750U CN 220959750 U CN220959750 U CN 220959750U CN 202322383096 U CN202322383096 U CN 202322383096U CN 220959750 U CN220959750 U CN 2209597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box body
sealing plug
sealing
explo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30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熠天
王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3830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597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597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597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热管和热管抽真空系统,属于热管及抽真空系统技术领域。热管:封堵塞的曲面上开有环形沟槽,环形沟槽内镶嵌有密封圈,封堵塞固定在热管本体的开口内,热管本体和封堵塞之间为密封圈,封堵塞为空心结构,底盖与封堵塞的开口端旋接,底盖与封堵塞之间设有密封垫二,底盖的中心位置设有螺旋孔,塑料堵与底盖的螺旋孔旋接,封堵塞放置有工作介质。热管抽真空系统:防爆伺服直线电机安装在箱体的箱体内腔内的顶部,电机控制器与防爆伺服直线电机电连接,真空泵组通过抽真空管路与箱体的箱体内腔相连通,抽真空管路上串接有单向阀。热管封闭方法:真空泵组开始工作,使热管本体内和箱体内产生真空,真空度为<2x10‑5

Description

一种热管和热管抽真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和热管抽真空系统,属于热管及抽真空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管在航天、军工和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热管制造时工质填充和封装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为此人们想出许多方法,因热管的工质不是强氧化剂就是易燃易爆的物质,现有的方法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即抽真空后向热管中装入工作介质不易控制,影响了热管的质量和广泛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热管和热管抽真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热管,包括热管本体、封堵塞、密封圈、工作介质、底盖、密封垫二和塑料堵,所述封堵塞的曲面上开有环形沟槽,环形沟槽内镶嵌有密封圈,封堵塞固定(焊接)在热管本体的开口内,热管本体和封堵塞之间为密封圈,封堵塞为空心结构,底盖与封堵塞的开口端旋接,底盖与封堵塞之间设有密封垫二,底盖的中心位置设有螺旋孔,塑料堵与底盖的螺旋孔旋接,封堵塞放置有工作介质。
一种热管抽真空系统,包括:箱体、防爆伺服直线电机、箱体内腔、真空泵组、抽真空管路、单向阀和电机控制器,防爆伺服直线电机安装在箱体的箱体内腔内的顶部,电机控制器与防爆伺服直线电机电连接,真空泵组通过抽真空管路与箱体的箱体内腔相连通,抽真空管路上串接有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工作介质充填和封装简单易行。现有的热管灌装方法在装入工作介质时,难免有少许空气混入并难以排除,降低了热管的热传导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热管封闭效果和传热效果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和现有技术相比,热管中没有空气混入,提高了热管的热传导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管、热管抽真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封堵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热管本体和封堵塞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1为箱体,2为防爆伺服直线电机,3为箱体内腔,4为真空泵组,5为抽真空管路,6为单向阀,7为热管本体,8为电机控制器,9为电动推杆,10为封堵塞,11为密封圈,12为密封垫一,13为工作介质,14为底盖,15为密封垫二,16为塑料堵,17为管箍(接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热管,包括热管本体7、封堵塞10、密封圈11、工作介质13、底盖14、密封垫二15和塑料堵16,所述封堵塞10的曲面上开有环形沟槽,环形沟槽内镶嵌有密封圈11,封堵塞10固定焊接在热管本体7的开口内,热管本体7和封堵塞10之间为密封圈11,封堵塞10为空心结构,底盖14与封堵塞10的开口端旋接,底盖14与封堵塞10之间设有密封垫二15,底盖14的中心位置设有螺旋孔,塑料堵16与底盖14的螺旋孔旋接,封堵塞10放置有工作介质13。
所述热管本体7为圆管、方管或扁管。热管本体7采用圆管时,热管本体7和箱体1之间用管箍连接,热管本体7采用方管或扁管时,箱体1的开口应该与其相适应,热管本体7和箱体1之间可以用卡具连接并密封,封堵塞10也要随形。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热管抽真空系统,包括:箱体1、防爆伺服直线电机2、箱体内腔3、真空泵组4、抽真空管路5、单向阀6和电机控制器8,防爆伺服直线电机2安装在箱体1的箱体内腔3内的顶部,电机控制器8与防爆伺服直线电机2电连接,真空泵组4通过抽真空管路5与箱体1的箱体内腔3相连通,抽真空管路5上串接有单向阀6。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热管封闭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工作介质13装入封堵塞10内,底盖14与封堵塞10旋紧,用塑料堵16封住底盖14的螺旋孔;
步骤二、将封堵塞10与防爆伺服直线电机2的电动推杆9的自由端旋接;
步骤三、将热管本体7的开口端与箱体1的开口端之间搁置好密封垫一12,然后通过管箍17将热管本体7和箱体1之间旋紧使之密封;
步骤四、真空泵组4工作,使热管本体7内和箱体1内产生真空,真空度为<2x10-5
步骤五、防爆伺服直线电机2的电动推杆9将封堵塞10顶推进入热管本体7内,使封堵塞10的顶端与热管本体7的开口边沿持平,关闭真空泵组4;
步骤六、将热管本体7和箱体1旋离;
步骤七、对封堵塞10和热管本体7进行焊接;
步骤八、加热热管本体7使塑料堵16融化释放封堵塞10内的工作介质13。
所述管箍17两端的螺纹方向一致,即均为左旋螺纹或均为右旋螺纹。
所述管箍17两端的螺纹方向互为相反,即一端为左旋螺纹另一端为右旋螺纹。
聚氯乙烯(PVC)融化温度为75~90℃,聚乙烯(PE)熔点为110℃左右,塑料堵16使用上述材质是可以实现融化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具体实施方式都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下的不同实现方式,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

1.一种热管,包括热管本体(7)、封堵塞(10)、密封圈(11)、工作介质(13)、底盖(14)、密封垫二(15)和塑料堵(16),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塞(10)的曲面上开有环形沟槽,环形沟槽内镶嵌有密封圈(11),封堵塞(10)固定在热管本体(7)的开口内,热管本体(7)和封堵塞(10)之间为密封圈(11),封堵塞(10)为空心结构,底盖(14)与封堵塞(10)的开口端旋接,底盖(14)与封堵塞(10)之间设有密封垫二(15),底盖(14)的中心位置设有螺旋孔,塑料堵(16)与底盖(14)的螺旋孔旋接,封堵塞(10)内放置有工作介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本体(7)为圆管、方管或扁管。
3.一种热管抽真空系统,包括:箱体(1)、防爆伺服直线电机(2)、箱体内腔(3)、真空泵组(4)、抽真空管路(5)、单向阀(6)和电机控制器(8),其特征在于,防爆伺服直线电机(2)安装在箱体(1)的箱体内腔(3)内的顶部,电机控制器(8)与防爆伺服直线电机(2)电连接,真空泵组(4)通过抽真空管路(5)与箱体(1)的箱体内腔(3)相连通,抽真空管路(5)上串接有单向阀(6)。
CN202322383096.1U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热管和热管抽真空系统 Active CN2209597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3096.1U CN220959750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热管和热管抽真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3096.1U CN220959750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热管和热管抽真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59750U true CN220959750U (zh) 2024-05-14

Family

ID=91009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3096.1U Active CN220959750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热管和热管抽真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597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3847B (zh) 一种软包电池预留导气口封装方法及封装结构
CN108039423A (zh) 软包电池侧封封头及软包电池封口方法
CN220959750U (zh) 一种热管和热管抽真空系统
CN105161766A (zh) 一种动力型锂电池的注液化成方法
CN117308657A (zh) 一种热管、热管抽真空系统及热管封闭方法
CN201340885Y (zh) 一种软包装锂电池
CN205058703U (zh) 一种用于气泡袋生产的充气封装设备
CN203895535U (zh) 一种新型的电池注液口密封结构
CN102593401A (zh) 一种带有导气装置的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60722A (zh) 一种锂电池的电解液注入方法
CN204512788U (zh) 基于流体管道泄漏的快速夹紧封堵导流装置
CN207490045U (zh)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组装设备
CN104600369A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注液、封口、化成方法
CN204102955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芯的封装封头及封装装置
CN207165718U (zh) 热管理装置及电池模组
CN203777138U (zh) 一种自动透气防爆电热水袋
CN206451736U (zh) 锂电池铝塑膜封口装置
CN102359852A (zh)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内胆的电加热管口检漏方法
CN111430656A (zh) 一种免二封高粘结型铝塑膜软包电池及制备方法
CN201732828U (zh)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密封结构
CN206704662U (zh) 一种工业用粉体灌装机
CN205609595U (zh) 电池的防爆密封塞
CN213331425U (zh) 一种硫磺泵保温装置
CN204756304U (zh) 一种管道与管道防水装置之间的密封紧固装置
CN203631529U (zh) 一种热保护器封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