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27692U - 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27692U
CN220927692U CN202322763049.XU CN202322763049U CN220927692U CN 220927692 U CN220927692 U CN 220927692U CN 202322763049 U CN202322763049 U CN 202322763049U CN 220927692 U CN220927692 U CN 220927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rtise
river
piles
teno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6304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和康
李震涛
刘美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shan Runwu Zhejiang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shan Runwu Zhejiang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shan Runwu Zhejiang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shan Runwu Zhejiang Water Conservanc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6304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27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27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276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包括沿河岸间隔排布的支护桩,相邻的支护桩之间均设有若干沿竖向排布的挡板,挡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至相邻的支护桩;相邻的支护桩的相对侧的下部设有凸起的限位部,位于最下侧的挡板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应的支护桩的限位部上方。上述方案通过将支护桩设计为间隔布置于河岸边,并在相邻的支护桩之间设置沿竖向排布的挡板,从而有效降低了支护桩的总体需求量,降低了生产与施工的总体成本,而且挡板与支护桩之间通过榫卯结构实现连接,不仅安装方便,而且确保了挡板与支护桩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此外,位于最下侧的挡板搁置于相邻支护桩的限位部上方,从而相邻支护桩之间的挡板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水位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支护桩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对于河道或水域的生态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部分比较杂乱的河道或水域,由于杂草丛生且河岸地势复杂,非常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同时,随着水流的持续冲刷,河岸边的砂石泥土会不断流入河道或水域内,这不仅导致了泥土流失,而且使得河道或水域面积会不断缩小,影响河道或水域的蓄水、储水、排水等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常采用的方式是沿着河岸边植入支护桩,支护桩并排布置且相邻的支护桩彼此紧挨,从而能够将河岸与河道或水域隔开,实现对河岸的有效防护。
然而,这种方式下由于支护桩之间是密集排布的,因此支护桩的用量非常之大,进而导致生产制作、施工的总体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护桩采用密集排布的形式布置时用量较大,导致生产制作、施工的总体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包括沿河岸间隔排布的支护桩,相邻的所述支护桩之间均设有若干沿竖向排布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至相邻的支护桩;相邻的所述支护桩的相对侧的下部设有凸起的限位部,位于最下侧的挡板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应的支护桩的限位部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通过将支护桩设计为间隔布置于河岸边,并在相邻的支护桩之间设置沿竖向排布的挡板,从而一方面有效降低了支护桩的总体需求量,降低了生产与施工的总体成本,另一方面挡板与支护桩之间通过榫卯结构实现连接,不仅安装方便,而且确保了挡板与支护桩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此外,位于最下侧的挡板搁置于相邻支护桩的限位部上方,而相邻支护桩之间的挡板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水位进行调节,从而避免了挡板的总高度过高导致浪费,或者挡板总高度过低导致无法分隔河道与河岸等问题。
作为优选的,所述榫卯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护桩的榫卯槽和设置于挡板的榫卯头,所述榫卯槽沿竖向开设于支护桩的朝向相邻支护桩的侧面且榫卯槽贯通至支护桩的上端面,所述榫卯槽的槽宽沿靠近槽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使得榫卯槽的截面形状呈锥形;所述榫卯头分别沿竖向设置于挡板的两端,所述榫卯头的截面形状与榫卯槽相对应,所述挡板两端的榫卯头分别配合连接至相应的支护桩的榫卯槽内,锥形的截面形状不仅使得榫卯槽和榫卯头之间连接紧密,而且确保了榫卯头不会从榫卯槽的槽口位置脱出,有效提升了挡板与支护桩在横向上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榫卯槽的槽底与槽壁之间设有圆角,所述榫卯头朝向榫卯槽的一侧设有相应的圆角,从而一方面便于榫卯头与榫卯槽之间的对准与装配,另一方面圆角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榫卯头和榫卯槽相互间的内应力,确保榫卯头和榫卯槽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作为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为凸台,位于最下侧的挡板的底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搁置于相应的凸台上的嵌槽,从而通过凸台与嵌槽的配合确保位于最下侧的挡板能够稳定地连接在相邻的支护桩之间。
作为优选的,位于最上侧的挡板朝向河道的一侧或朝向河岸的一侧设有预制图案,预制图案优选为以刻制的形式设置在挡板的侧面,预制图案的样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例如可以是花纹也可以是标识。
作为优选的,位于最下侧的挡板的下侧呈锯齿状结构,锯齿状结构使得位于最下侧的挡板能够更为省力地插入河岸的泥土中。
作为优选的,所述挡板设有用于连通河道与河岸的排水孔,排水孔可供水流穿过,确保挡板靠近河道一侧的水位和靠近河岸一侧的水位不会差距过大。
作为优选的,所述排水孔朝向河岸的一侧覆盖有反滤袋,所述反滤袋为透水材质,所述反滤袋内填充有滤材,反滤袋的设置能够减少河岸边的泥土通过窟孔和导孔而进入河道的问题,进一步避免了泥土流失。
作为优选的,所述挡板上还设有用于连通河道与河岸的导孔,所述挡板朝向河岸的一侧设有鱼窟座,所述鱼窟座设有窟孔,所述窟孔的一端连通至导孔且另一端贯通至鱼窟座的外侧面,从而使得河道内的鱼虾能够穿过导孔和窟孔而接触到河岸边的泥土,实现鱼虾的栖息,尽可能减少对河岸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为优选的,所述支护桩包括用于固定至河岸边的桩座和连接于桩座上的桩体,所述榫卯槽设置于所述桩体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桩座上,所述桩座的下侧设有三根沿河道的宽度方向排布的竖桩且位于中部的竖桩的长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竖桩的长度,在施工时,随着桩座朝施工位置向下移动,位于中部的竖桩由于较长而能够先插入施工位置实现预定位,随后两侧的较短的竖桩再插入施工位置实现对桩座的进一步支撑,确保桩座不会向河道倾斜;随后再将桩体连接至桩座上,完成支护桩的施工,然后即可将挡板装配至相邻支护桩之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的俯视示意图(挡板和支护桩为分离状态);
图3为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的俯视示意图(挡板和支护桩为连接状态);
图4为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的侧视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透视);
图5为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的俯视示意图(在图3基础上增加了鱼窟座);
图6为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的侧视示意图(在图4基础上增加了鱼窟座);
图7为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的鱼窟座的侧视示意图;
图8为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的鱼窟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的鱼窟座的前视示意图;
图10为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的鱼窟座的后视示意图;
图11为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的挡板的俯视示意图(在挡板基础上增加了反滤袋,图中虚线代表透视)。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护桩;11、桩体;12、桩座;121、竖桩;122、导泥孔;2、挡板;21、嵌槽;22、排水孔;23、锯齿状结构;24、导孔;3、凸台;4、榫卯槽;5、榫卯头;6、反滤袋;7、鱼窟座;71、窟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包括沿河岸间隔排布的支护桩1,相邻的支护桩1之间均设有若干沿竖向排布的挡板2,挡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至相邻的支护桩1;相邻的支护桩1的相对侧的下部设有凸起的限位部,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应的支护桩1的限位部上方。
上述方案通过将支护桩1设计为间隔布置于河岸边,并在相邻的支护桩1之间设置沿竖向排布的挡板2,从而一方面有效降低了支护桩1的总体需求量,降低了生产与施工的总体成本,另一方面挡板2与支护桩1之间通过榫卯结构实现连接,不仅安装方便,而且确保了挡板2与支护桩1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此外,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搁置于相邻支护桩1的限位部上方,而相邻支护桩1之间的挡板2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水位进行调节,从而避免了挡板2的总高度过高导致浪费,或者挡板2总高度过低导致无法分隔河道与河岸等问题。
为实现更好的说明,以下将支护桩1的朝向河道的一侧称为前侧,朝向河岸的一侧称为后侧,朝向相邻支护桩1的侧面称为支护桩1的左侧和右侧。相应的,挡板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支护桩1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榫卯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护桩1的榫卯槽4和设置于挡板2的榫卯头5,榫卯槽4沿竖向开设于支护桩1的左侧和右侧,且榫卯槽4贯通至支护桩1的上端面,榫卯槽4的槽宽沿靠近槽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使得榫卯槽4的截面形状呈锥形;榫卯头5分别沿竖向设置于挡板2的两端,榫卯头5的截面形状与榫卯槽4相对应,挡板2两端的榫卯头5分别从支护桩1的上方插入至相应的榫卯槽4内,锥形的截面形状不仅使得榫卯槽4和榫卯头5之间连接紧密,而且确保了榫卯头5不会从榫卯槽4的槽口位置脱出,有效提升了挡板2与支护桩1在横向上的连接稳定性。应当理解,也可以将榫卯槽4沿竖向设置在挡板2的左端和右端,将榫卯头5沿竖向设置在支护桩1的左侧和右侧,同样能够实现挡板2与支护桩1之间的榫卯结构的连接。进一步的,榫卯槽4的槽底与槽壁之间设有圆角,榫卯头5朝向榫卯槽4的一侧也设有相应的圆角,从而一方面便于榫卯头5与榫卯槽4之间的对准与装配,另一方面圆角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少榫卯头5和榫卯槽4相互间的内应力,确保榫卯头5和榫卯槽4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为凸台3且凸出设置于支护桩1的左侧的下部和右侧的下部,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底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搁置于相应的凸台3上的嵌槽21,从而通过凸台3与嵌槽21的配合确保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能够稳定地连接在相邻的支护桩1之间。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优化,位于最上侧的挡板2朝向河道的一侧或朝向河岸的一侧设有预制图案,预制图案优选为以刻制的形式设置在挡板的侧面,预制图案的样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例如可以是花纹也可以是标识。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优化,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下侧呈锯齿状结构23,锯齿状结构23使得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能够更为省力地插入河岸的泥土中。
如图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挡板2设有用于连通河道与河岸的排水孔22,排水孔22可供水流穿过,确保挡板2靠近河道一侧的水位和靠近河岸一侧的水位不会差距过大。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孔22朝向河岸的一侧覆盖有反滤袋6,反滤袋6为透水材质,例如土工布;反滤袋6内填充有滤材,滤材优选为碎石。反滤袋6的设置能够减少河岸边的泥土通过窟孔71和导孔24而进入河道的问题,进一步避免了泥土流失。另外,挡板2上可以设置螺孔,反滤袋6通过螺栓连接至挡板2上的螺孔,从而根据需要反滤袋6可以便捷地拆装替换,有利于后续的维护。
进一步的,如图1、5-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挡板2上还设有用于连通河道与河岸的导孔24,挡板2朝向河岸的一侧设有鱼窟座7,鱼窟座7设有窟孔71,窟孔71的一端连通至导孔24且另一端贯通至鱼窟座7的外侧面,从而使得河道内的鱼虾能够穿过导孔24和窟孔71而接触到河岸边的泥土,实现鱼虾的栖息,尽可能减少对河岸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鱼窟座7与挡板2之间同样可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即在挡板2上设置螺孔,在鱼窟座7上设置螺栓,通过将鱼窟座7上的螺栓螺接至挡板2上的螺孔,即可实现鱼窟座7与挡板2之间的安装,且同样可以便捷地拆装替换,利于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支护桩1包括用于固定至河岸边的桩座12和连接于桩座12上的桩体11,榫卯槽4沿竖向设置于桩体11的左侧和右侧,限位部则凸出设置于桩座12的左侧和右侧。桩座12的下侧设有三根沿河道的宽度方向排布的竖桩121,且位于中部的竖桩121的长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竖桩121的长度,在施工时,随着桩座12朝施工位置向下移动,位于中部的竖桩121由于较长而能够先插入施工位置实现预定位,随后两侧的较短的竖桩121再插入施工位置实现对桩座12的进一步支撑,确保桩座12不会向河道倾斜;随后再将桩体11连接至桩座12上,完成支护桩1的施工,然后即可将挡板2装配至相邻支护桩1之间。进一步的,竖桩121的下端呈尖锥状,从而能够更为省力且准确地插入施工位置;竖桩121的横截面优选为H形,从而与泥土之间具备较大的接触面积,不易松动,确保桩座12能够稳定地被固定在施工位置;桩座12设有沿竖向贯穿的导泥孔122,从而在桩座12插入施工位置的过程中,泥土能够通过导泥孔122移动至桩座12上方,避免阻塞。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岸间隔排布的支护桩(1),相邻的所述支护桩(1)之间均设有若干沿竖向排布的挡板(2),所述挡板(2)的两端分别通过榫卯结构连接至相邻的支护桩(1);相邻的所述支护桩(1)的相对侧的下部设有凸起的限位部,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两端分别搁置于相应的支护桩(1)的限位部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结构包括设置于支护桩(1)的榫卯槽(4)和设置于挡板(2)的榫卯头(5),所述榫卯槽(4)沿竖向开设于支护桩(1)的朝向相邻支护桩(1)的侧面且榫卯槽(4)贯通至支护桩(1)的上端面,所述榫卯槽(4)的槽宽沿靠近槽口的方向逐渐减小以使得榫卯槽(4)的截面形状呈锥形;所述榫卯头(5)分别沿竖向设置于挡板(2)的两端,所述榫卯头(5)的截面形状与榫卯槽(4)相对应,所述挡板(2)两端的榫卯头(5)分别配合连接至相应的支护桩(1)的榫卯槽(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卯槽(4)的槽底与槽壁之间设有圆角,所述榫卯头(5)朝向榫卯槽(4)的一侧设有相应的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凸台(3),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底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搁置于相应的凸台(3)上的嵌槽(21)。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侧的挡板(2)朝向河道的一侧或朝向河岸的一侧设有预制图案。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下侧的挡板(2)的下侧呈锯齿状结构(23)。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设有用于连通河道与河岸的排水孔(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22)朝向河岸的一侧覆盖有反滤袋(6),所述反滤袋(6)为透水材质,所述反滤袋(6)内填充有滤材。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上还设有用于连通河道与河岸的导孔(24),所述挡板(2)朝向河岸的一侧设有鱼窟座(7),所述鱼窟座(7)设有窟孔(71),所述窟孔(71)的一端连通至导孔(24)且另一端贯通至鱼窟座(7)的外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桩(1)包括用于固定至河岸边的桩座(12)和连接于桩座(12)上的桩体(11),所述榫卯槽(4)设置于所述桩体(11)上,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桩座(12)上,所述桩座(12)的下侧设有三根沿河道的宽度方向排布的竖桩(121)且位于中部的竖桩(121)的长度大于位于两侧的竖桩(121)的长度。
CN202322763049.XU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 Active CN220927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63049.XU CN220927692U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63049.XU CN220927692U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27692U true CN220927692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69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63049.XU Active CN220927692U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276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29313Y1 (ko) 계단 적층식 식생 옹벽블록
CN220927692U (zh) 一种河道支护预构件
JP3856681B2 (ja) 植栽トレー
CN213203979U (zh) 河道重力式混凝土防洪墙生态改造结构
CN210017128U (zh) 土质陡边坡乔木种植坑结构
CN113638381A (zh) 水利工程河道拦污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KR100536304B1 (ko) 식생옹벽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블럭식 옹벽 축조방법
CN220184081U (zh) 一种可排积水的挡土墙
CN213038293U (zh) 3d打印防护岸
CN21227084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结构
CN216892230U (zh) 榫卯式多功能生态砌块护岸
CN220598404U (zh) 一种分体式生态u型板桩
CN212801640U (zh) 一种干垒挡土墙砌块
CN218204690U (zh) 一种适用构建鱼巢的组装式生态护岸结构
CN219033094U (zh) 一种水利河道生态护坡构件
CN213328912U (zh) 箭头式生态砖砌块
CN209873748U (zh) 一种路渠一体化灌溉渠道结构
CN220364933U (zh) 透水板桩生态护岸结构
CN211849515U (zh) 装配式边坡防护结构及采用该防护结构的公路
CN214530143U (zh) 一种装配式亲水栈道
CN218540898U (zh) 一种沟体深度和沟底坡度可调的新型成品排水沟
CN219710181U (zh) 一种用于堤防加高的装配式挡墙结构
CN215165796U (zh) 一种自嵌式挡墙
CN218175683U (zh) 一种防撞隔离墩及防撞隔离花箱
CN209873718U (zh) 一种松木桩生态护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