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26688U - 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26688U
CN220926688U CN202322743211.1U CN202322743211U CN220926688U CN 220926688 U CN220926688 U CN 220926688U CN 202322743211 U CN202322743211 U CN 202322743211U CN 220926688 U CN220926688 U CN 2209266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meter section
section
small
diameter
dif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432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ke Yingyuan New Co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ke Yingyuan New Co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ke Yingyuan New Co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ke Yingyuan New Coal Gas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432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266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266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266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混合器包括:大直径段,其一端适于通入含碳颗粒物;小直径段,其沿高度方向远离大直径段的一端适于通入第一物料A;扩散段,设置于大直径段与小直径段之间,扩散段的大端口与大直径段相连通,扩散段的小端口与小直径段相连通;喷头,沿周向设置于小直径段的外侧周壁上,喷头适于将第二物料B导入小直径段的内腔内;气源接管,设置于扩散段的外侧周壁上,气源接管适于将第三物料C导入扩散段和/或小直径段的内腔内。本实用新型混合器能够使得各反应物料在大直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内按照工艺路线的需要混合、接触和高效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和生产强度。

Description

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
背景技术
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以含碳颗粒物为原料,采用蒸汽、氧气、二氧化碳及其混合物等物料作为氧化剂,加入蒸汽、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焦油及其混合物等重整剂实现二次转化重整,采用带催化功能的复合气膜砖引入气膜气体,利用气膜气体冷却气膜砖保护炉墙的同时气膜气体经气膜砖得到加热提温、断链,最后与反应器内物料接触被催化转化。
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反应器容腔的直径也越来越大,然而,现有的大直径含碳物质转化反应器难以实现各反应物料按工艺路线的需要混合、接触和高效反应,反应效率和生产强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大直径含碳物质转化反应器难以实现各反应物料按工艺路线的需要混合、接触和高效反应,反应效率和生产强度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器,能够使得含碳颗粒物由大直径段的内腔沿高度方向从上往下运动,最终进入小直径段的内腔,第一物料A由小直径段的内腔沿高度方向从下往上运动,第二物料B经由喷头喷射进入小直径段的内腔,此时,在小直径段的内腔内,第一物料A与第二物料B在由含碳颗粒物形成的气隙空间内进行一次混合;一次混合后,气相进入扩散段,受第三物料C扰动后一起在扩散段膨胀并进行二次混合,同时与含碳颗粒物进一步接触,最后经由大直径段的引流和分散以形成自下而上的混合后气流,并与含碳颗粒物进一步接触;一次混合后液、固相在小直径段内自上而下在含碳颗粒物形成的气隙空间内与第一物料A进一步接触并被第一物料A分散,通过一次混合、二次混合、引流和分散、接触,从而完成混合、传质、传热和反应过程,使得各反应物料能够在4.0米~6.5米的大直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内按照工艺路线的需要混合、接触和高效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和生产强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器,包括:
大直径段,其高度方向一端适于通入含碳颗粒物;
小直径段,设置于大直径段高度方向的另一端,小直径段沿高度方向远离大直径段的一端适于通入第一物料A;
扩散段,设置于大直径段与小直径段之间,扩散段呈截头倒圆锥形设置,扩散段的大端口与大直径段相连通,扩散段的小端口与小直径段相连通;
喷头,沿周向固定设置于小直径段的外侧周壁上,喷头适于将第二物料B导入小直径段的内腔内;
气源接管,设置于扩散段的外侧周壁上,气源接管适于将第三物料C导入扩散段和/或小直径段的内腔内。
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含碳颗粒物由大直径段的内腔沿高度方向从上往下运动,最终进入小直径段的内腔,第一物料A由小直径段的内腔沿高度方向从下往上运动,第二物料B经由喷头喷射进入小直径段的内腔,此时,在小直径段的内腔内,第一物料A与第二物料B在由含碳颗粒物形成的气隙空间内进行一次混合;一次混合后,气相进入扩散段,受第三物料C扰动后一起在扩散段膨胀并进行二次混合,同时与含碳颗粒物进一步接触,最后经由大直径段的引流和分散以形成自下而上的混合后气流,并与含碳颗粒物进一步接触;一次混合后液、固相在小直径段内自上而下在含碳颗粒物形成的气隙空间内与第一物料A进一步接触并被第一物料A分散,通过一次混合、二次混合、引流和分散、接触,从而完成混合、传质、传热和反应过程,使得各反应物料能够在4.0米~6.5米的大直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内按照工艺路线的需要混合、接触和高效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和生产强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小直径段的内直径为D1,D1满足1.7m≤D1≤5.9m;小直径段的长度为H2,H2满足H2>2m;
大直径段的内直径为D2,D2满足1.8m≤D2≤6.5m;大直径段的长度为H3,H3满足H3>2.5m。
通过如此设置,以使H2/D1以及H3/D2处于生产所需的较佳的比例关系,从而提高混合器内部气体介质的速度能与压力能的转换效率,有利于提高混合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扩散段的高度为H1,H1满足2m≤H1≤4.6m;扩散段的锥度为γ,γ的取值范围为1/0.5≤γ≤1/9.6。
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混合器内部介质的扩散效率和混合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大直径段、小直径段和扩散段的内侧周壁上均设置有复合衬里,复合衬里由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低热导率材料制成。
通过在大直径段、小直径段和扩散段的内侧周壁上设置复合衬里,从而保证大直径段、小直径段和扩散段之间可靠的密合性能;复合衬里由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低热导率材料制成,从而提高混合器的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性能,保证混合器具有较长的无故障运行周期并减少热、冷能量损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复合衬里的厚度为W,W满足0.5mm≤W≤500mm。
复合衬里的厚度满足0.5mm≤W≤500mm,从而保证复合衬里可靠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保证大直径段、小直径段和扩散段之间可靠的密合性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复合衬里包括气膜部件,气膜部件与气源接管相连通,气膜部件适于将气源接管内的第三物料C导入扩散段和/或小直径段的内腔内。
气膜部件设置于复合衬里远离小直径段和/或扩散段的内侧周壁的一侧,气膜部件可采用带催化功能的复合气膜砖,气膜部件的一侧与气源接管相连通,另一侧与小直径段和/或扩散段的内腔相连通,一方面能够通过向气膜部件内通入第三物料C对复合衬里进行冷却保护,满足长周期无故障运行要求,另一方面,第三物料C经由复合气膜砖后得以加热提温、断链,从而进入混合器内与混合器内物料接触并被催化转化。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气膜部件包括:
第一气膜段,设置于小直径段沿高度方向靠近扩散段的一端,第一气膜段沿高度方向长度为H4,H4满足0.5m≤H4≤2m;
第二气膜段,设置于扩散段沿高度方向靠近小直径段的一端,第二气膜段沿高度方向长度为H5,H5满足0.5m≤H5≤2m。
在大直径段、小直径段和扩散段满足上述尺寸及比例关系的基础上,第一气膜段沿高度方向长度通过设置为0.5m≤H4≤2m,以及第二气膜段沿高度方向长度通过设置为0.5m≤H5≤2m,从而提高混合器内部容腔的混合动力学水平,满足混合器内的介质的混合需求。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小直径段的外侧周壁上设置有N个容器法兰接管,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2≤N≤24;容器法兰接管的中心轴线与小直径段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并相交,容器法兰接管的一端与小直径段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喷头相连接。
N个容器法兰接管在小直径段的外侧周壁上环周均匀间隔设置,N的取值范围为2≤N≤24,以在经济的制造费用内实现必须的混合效率;容器法兰接管的中心轴线与小直径段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并相交,有利于强化扰动,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喷头包括:
喷嘴,其一端与小直径段的内腔相连通;
进气短管,与喷嘴的另一端可拆连接;
安装法兰,固定设置于进气短管的外侧周壁上,安装法兰适于与容器法兰接管螺栓连接;
进气法兰,与进气短管的另一端相连接。
安装法兰与容器法兰接管通过螺栓可拆固定连接,安装法兰与容器法兰接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从而保证喷头与容器法兰接管之间的气密性;喷嘴可采用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材质,从而实现较长的无故障运行周期,喷嘴的一端与小直径段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可与进气短管承插连接,从而便于快速更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喷嘴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远离进气短管的一端开设有渐扩流道,喷嘴沿其自身长度方向靠近进气短管的一端开设有渐缩流道,渐缩流道与渐扩流道之间设置有平行流道。
渐扩流道的横截面沿喷嘴的长度方向由靠近进气短管的一端向远离进气短管的一端逐渐增大,渐缩流道的横截面沿喷嘴的长度方向由靠近进气短管的一端向远离进气短管的一端逐渐减小,从而保证第二物料B的流速并降低阻力损失。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包括: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本体,以及如上述的混合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混合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混合器的喷头在小直径段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混合器的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大直径段;
20、小直径段;21、容器法兰接管;22、螺栓;23、密封垫;
30、扩散段;
40、喷头;41、喷嘴;411、渐扩流道;412、渐缩流道;413、平行流道;42、进气短管;43、安装法兰;44、进气法兰;
50、气源接管;
60、复合衬里;61、气膜部件;611、第一气膜段;612、第二气膜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至图3,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器,包括:
大直径段10,其高度方向一端适于通入含碳颗粒物;
小直径段20,设置于大直径段10高度方向的另一端,小直径段20沿高度方向远离大直径段10的一端适于通入第一物料A;
扩散段30,设置于大直径段10与小直径段20之间,扩散段30呈截头倒圆锥形设置,扩散段30的大端口与大直径段10相连通,扩散段30的小端口与小直径段20相连通;
喷头40,沿周向固定设置于小直径段20的外侧周壁上,喷头40适于将第二物料B导入小直径段20的内腔内;
气源接管50,设置于扩散段30的外侧周壁上,气源接管50适于将第三物料C导入扩散段30和/或小直径段20的内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器主要用于含碳物质的转化重整,能够适用于外直径长达4.0米~6.5米的大直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其中,“含碳物质”指的是各种优质煤、低值煤、劣质煤、泥煤、混合成型煤、固体垃圾、固体含碳生物质、重油等固体和液态可燃物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含碳颗粒物”指的是外形任一尺寸不大于150mm的“含碳物质”;“第一物料A”指的是多组分气体;“第二物料B”指的是液体、气体、含固液体或其中至少两种的混合物;“第三物料C”指的是单组份或多组分气体。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1所示,混合器主要包括大直径段10、小直径段20、扩散段30、喷头40和气源接管50,其中,大直径段10和小直径段20分别位于扩散段30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大直径段10、小直径段20和扩散段30的内侧周壁共同围合形成混合器的内部容腔;大直径段10沿高度方向远离扩散段30的一端适于向内部容腔内通入含碳颗粒物,小直径段20沿高度方向远离扩散段30的一端适于向内部容腔内通入第一物料A,若干喷头40在小直径段20的外侧周壁上沿周向均匀间隔设置,喷头40适于将第二物料B沿径向通入内部容腔内,气源接管50固定设置于扩散段30的外侧周壁上,气源接管50适于将第三物料C通入内部容腔内。结合图1所示,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混合器的工作原理进行统一说明:含碳颗粒物由大直径段10的内腔沿高度方向从上往下运动,最终进入小直径段20的内腔,第一物料A由小直径段20的内腔沿高度方向从下往上运动,第二物料B经由喷头40喷射进入小直径段20的内腔,此时,在小直径段20的内腔内,第一物料A与第二物料B在由含碳颗粒物形成的气隙空间内进行一次混合;一次混合后,气相进入扩散段30,受第三物料C扰动后一起在扩散段30膨胀并进行二次混合,同时与含碳颗粒物进一步接触,最后经由大直径段10的引流和分散以形成自下而上的混合后气流,并与含碳颗粒物进一步接触;一次混合后液、固相在小直径段20内自上而下在含碳颗粒物形成的气隙空间内与第一物料A进一步接触并被第一物料A分散,通过一次混合、二次混合、引流和分散、接触,从而完成混合、传质、传热和反应过程,使得各反应物料能够在4.0米~6.5米的大直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内按照工艺路线的需要混合、接触和高效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和生产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小直径段20的内直径为D1,D1满足1.7m≤D1≤5.9m;小直径段20的长度为H2,H2满足H2>2m;
大直径段10的内直径为D2,D2满足1.8m≤D2≤6.5m;大直径段10的长度为H3,H3满足H3>2.5m。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1所示,小直径段20的长度H2满足H2>2m,小直径段20的内直径D1满足1.7m≤D1≤5.9m,其中,小直径段20的最小内直径尺寸主要取决于经济运行的最小生产能力,小直径段20的最大内直径尺寸主要取决于最大生产能力及相应的制造成本;大直径段10的长度H3满足H3>2.5m,大直径段10的内直径D2满足1.8m≤D2≤6.5m,以使H2/D1以及H3/D2处于生产所需的较佳的比例关系,从而提高混合器内部气体介质的速度能与压力能的转换效率,有利于提高混合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扩散段30的高度为H1,H1满足2m≤H1≤4.6m;扩散段30的锥度为γ,γ的取值范围为1/0.5≤γ≤1/9.6。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1所示,扩散段30的高度H1满足2m≤H1≤4.6m,扩散段30的锥度为γ,γ满足γ=H1/(D2-D1),γ的取值过小或者过大不仅影响混合器的扩散效率,而且容易增加混合器的生产成本,因此,γ的取值范围需满足1/0.5≤γ≤1/9.6,从而提高混合器内部介质的扩散效率和混合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大直径段10、小直径段20和扩散段30的内侧周壁上均设置有复合衬里60,复合衬里60由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低热导率材料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1所示,复合衬里60具有优良的结构稳定性,通过在大直径段10、小直径段20和扩散段30的内侧周壁上设置复合衬里60,从而保证大直径段10、小直径段20和扩散段30之间可靠的密合性能;复合衬里60由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低热导率材料制成,从而提高混合器的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性能,保证混合器具有较长的无故障运行周期并减少热、冷能量损伤。
在一个实施例中,复合衬里60的厚度为W,W满足0.5mm≤W≤500mm。
需要说明的是,复合衬里60的厚度满足0.5mm≤W≤500mm,从而保证复合衬里60可靠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保证大直径段10、小直径段20和扩散段30之间可靠的密合性能。例如,当复合衬里60的材质选用金属或金属陶瓷时,可通过喷焊使复合衬里60与大直径段10、小直径段20和/或扩散段30的内侧周壁密合,此时复合衬里60的厚度W满足0.5mm≤W≤5mm;当复合衬里60的材质选用耐火砖或不定形耐火材料时,可通过将耐火砖或不定形耐火材料砌筑形成复合衬里60,此时复合衬里60的厚度W满足150mm≤W≤50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复合衬里60包括气膜部件61,气膜部件61与气源接管50相连通,气膜部件61适于将气源接管50内的第三物料C导入扩散段30和/或小直径段20的内腔内。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1所示,气膜部件61设置于复合衬里60远离小直径段20和/或扩散段30的内侧周壁的一侧,气膜部件61可采用带催化功能的复合气膜砖,气膜部件61的一侧与气源接管50相连通,另一侧与小直径段20和/或扩散段30的内腔相连通,一方面能够通过向气膜部件61内通入第三物料C对复合衬里60进行冷却保护,满足长周期无故障运行要求,另一方面,第三物料C经由复合气膜砖后得以加热提温、断链,从而进入混合器内与混合器内物料接触并被催化转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膜部件61包括:
第一气膜段611,设置于小直径段20沿高度方向靠近扩散段30的一端,第一气膜段611沿高度方向长度为H4,H4满足0.5m≤H4≤2m;
第二气膜段612,设置于扩散段30沿高度方向靠近小直径段20的一端,第二气膜段612沿高度方向长度为H5,H5满足0.5m≤H5≤2m。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1所示,气膜部件61包括第一气膜段611和第二气膜段612,第一气膜段611设置于小直径段20沿高度方向靠近扩散段30的一端,第二气膜段612设置于扩散段30沿高度方向靠近小直径段20的一端;在大直径段10、小直径段20和扩散段30满足上述尺寸及比例关系的基础上,第一气膜段611沿高度方向长度通过设置为0.5m≤H4≤2m,以及第二气膜段612沿高度方向长度通过设置为0.5m≤H5≤2m,从而提高混合器内部容腔的混合动力学水平,满足混合器内的介质的混合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小直径段20的外侧周壁上设置有N个容器法兰接管21,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2≤N≤24;容器法兰接管21的中心轴线与小直径段20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并相交,容器法兰接管21的一端与小直径段20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喷头40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2所示,N个容器法兰接管21在小直径段20的外侧周壁上环周均匀间隔设置,N的取值范围为2≤N≤24,以在经济的制造费用内实现必须的混合效率;容器法兰接管21的中心轴线与小直径段20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并相交,有利于强化扰动,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喷头40包括:
喷嘴41,其一端与小直径段20的内腔相连通;
进气短管42,与喷嘴41的另一端可拆连接;
安装法兰43,固定设置于进气短管42的外侧周壁上,安装法兰43适于与容器法兰接管21螺栓连接;
进气法兰44,与进气短管42的另一端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3所示,喷头40主要包括喷嘴41、进气短管42、安装法兰43和进气法兰44,其中,安装法兰43与容器法兰接管21通过螺栓22可拆固定连接,安装法兰43与容器法兰接管2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23从而保证喷头40与容器法兰接管21之间的气密性;喷嘴41可采用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材质,从而实现较长的无故障运行周期,喷嘴41的一端与小直径段20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可与进气短管42承插连接,从而便于快速更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喷嘴41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远离进气短管42的一端开设有渐扩流道411,喷嘴41沿其自身长度方向靠近进气短管42的一端开设有渐缩流道412,渐缩流道412与渐扩流道411之间设置有平行流道413。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3所示,喷嘴41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远离进气短管42的一端开设有渐扩流道411,另一端开设有渐缩流道412,渐缩流道412与渐扩流道411之间通过平行流道413相连通,其中,渐扩流道411的横截面沿喷嘴41的长度方向由靠近进气短管42的一端向远离进气短管42的一端逐渐增大,渐缩流道412的横截面沿喷嘴41的长度方向由靠近进气短管42的一端向远离进气短管42的一端逐渐减小;渐缩流道412与平行流道413适于促使第二物料B达到指定流速,但是平行流道413越长阻力损失越大,通过在平行流道413远离渐缩流道412的一端设置渐扩流道411,以使第二物料B由平行流道413进入渐扩流道411内时流通截面积增大,使得第二物料B流动的摩擦阻力减小,从而使得第二物料B得以加速流动,进而保证第二物料B的流速并降低阻力损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包括: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本体,以及如上述的混合器。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大直径段(10),其高度方向一端适于通入含碳颗粒物;
小直径段(20),设置于所述大直径段(10)高度方向的另一端,所述小直径段(20)沿高度方向远离所述大直径段(10)的一端适于通入第一物料A;
扩散段(30),设置于所述大直径段(10)与所述小直径段(20)之间,所述扩散段(30)呈截头倒圆锥形设置,所述扩散段(30)的大端口与所述大直径段(10)相连通,所述扩散段(30)的小端口与所述小直径段(20)相连通;
喷头(40),沿周向固定设置于所述小直径段(20)的外侧周壁上,所述喷头(40)适于将第二物料B导入所述小直径段(20)的内腔内;
气源接管(50),设置于所述扩散段(30)的外侧周壁上,所述气源接管(50)适于将第三物料C导入所述扩散段(30)和/或所述小直径段(20)的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直径段(20)的内直径为D1,D1满足1.7m≤D1≤5.9m;所述小直径段(20)的长度为H2,H2满足H2>2m;
所述大直径段(10)的内直径为D2,D2满足1.8m≤D2≤6.5m;所述大直径段(10)的长度为H3,H3满足H3>2.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段(30)的高度为H1,H1满足2m≤H1≤4.6m;
所述扩散段(30)的锥度为γ,γ的取值范围为1/0.5≤γ≤1/9.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直径段(10)、所述小直径段(20)和所述扩散段(30)的内侧周壁上均设置有复合衬里(60),所述复合衬里(60)由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抗氧化低热导率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衬里(60)的厚度为W,W满足0.5mm≤W≤50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衬里(60)包括气膜部件(61),所述气膜部件(61)与所述气源接管(50)相连通,所述气膜部件(61)适于将所述气源接管(50)内的第三物料C导入所述扩散段(30)和/或所述小直径段(20)的内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膜部件(61)包括:
第一气膜段(611),设置于所述小直径段(20)沿高度方向靠近所述扩散段(30)的一端,所述第一气膜段(611)沿高度方向长度为H4,H4满足0.5m≤H4≤2m;
第二气膜段(612),设置于所述扩散段(30)沿高度方向靠近所述小直径段(20)的一端,所述第二气膜段(612)沿高度方向长度为H5,H5满足0.5m≤H5≤2m。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直径段(20)的外侧周壁上设置有N个容器法兰接管(21),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2≤N≤24;所述容器法兰接管(2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小直径段(20)的中心轴线相垂直并相交,所述容器法兰接管(21)的一端与所述小直径段(20)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喷头(40)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40)包括:
喷嘴(41),其一端与所述小直径段(20)的内腔相连通;
进气短管(42),与所述喷嘴(41)的另一端可拆连接;
安装法兰(43),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气短管(42)的外侧周壁上,所述安装法兰(43)适于与所述容器法兰接管(21)螺栓连接;
进气法兰(44),与所述进气短管(42)的另一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41)沿其自身长度方向远离所述进气短管(42)的一端开设有渐扩流道(411),所述喷嘴(41)沿其自身长度方向靠近所述进气短管(42)的一端开设有渐缩流道(412),所述渐缩流道(412)与所述渐扩流道(411)之间设置有平行流道(413)。
11.一种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本体,以及如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器。
CN202322743211.1U 2023-10-12 2023-10-12 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 Active CN2209266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43211.1U CN220926688U (zh) 2023-10-12 2023-10-12 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43211.1U CN220926688U (zh) 2023-10-12 2023-10-12 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26688U true CN220926688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33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43211.1U Active CN220926688U (zh) 2023-10-12 2023-10-12 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266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26830A (en) Fluidized bed reactor
EP0435642A2 (en) Reforming apparatus for hydrocarbon
CN1033753A (zh) 用于反应器的气体混合、分配器
CN101024489A (zh) 液态燃料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烧嘴
CN102268300B (zh) 一种煤液化残渣与水煤浆联合气化喷嘴及其应用
CN104762107B (zh) 气流床气化系统及气流床气化工艺
CN220926688U (zh) 混合器及具有其的含碳物质转化重整反应器
CN105112104B (zh) 一种用于多元料浆气化反应器的多通道喷嘴及其用途
CN202835334U (zh) 用于气化固体燃料的燃烧器
CN105694981B (zh) 一种气化炉喷嘴及气化炉
CN214495755U (zh) 一种氯化法钛白装置中的氯化炉
CN101050385B (zh) 具有多路固态燃料入口的燃烧器及其应用
CN201241104Y (zh) 一种新型煤气发生炉
CN101275088A (zh) 一种新型煤气发生炉
CN203363462U (zh) 一种连接高温富集烟气与喷淋塔的进气管
CN210215435U (zh) 一种可冷却的喷吹搅拌复合铁水脱硫的搅拌装置
CN210314136U (zh) 一种螺旋流道的气化炉烧嘴结构
CN209848902U (zh) 一种用于甲烷氯化物的节能热氯化反应装置
CN1687322A (zh) 一种固态含碳物质部分氧化制备合成气喷嘴及其工业应用
CN218058906U (zh) 水冷壁加压流化床气化炉
CN220413262U (zh) 负压烟气炉
CN202193632U (zh) 三氯化铝发生器
CN216513710U (zh) 一种四通道工艺烧嘴
CN217628474U (zh) 一种转炉下料装置
CN201245375Y (zh) 用于粉状物料加压输送系统的气体注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