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8444U - 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8444U
CN220918444U CN202322459433.0U CN202322459433U CN220918444U CN 220918444 U CN220918444 U CN 220918444U CN 202322459433 U CN202322459433 U CN 202322459433U CN 220918444 U CN220918444 U CN 220918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dimentation tank
supporting plate
tank
filter screen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594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思远
章斌
姜兴华
朱银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zhou Wei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zhou Wei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zhou Wei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zhou Wei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594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8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8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8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过滤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壁分别固设有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所述沉淀池内壁固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端部安装有除垢组件,所述除垢组件穿过沉淀池并延伸至其外侧,所述沉淀池侧壁安装有排污组件和排水组件。过滤网内部堆积的污垢,由于过滤网的倾斜,以及污水的冲刷,会堆积在过滤网下方,当堆积的污垢达到一定重量后,密封塞会向排料板内部移动,直至密封塞移动至排污口另一侧,从而使得过滤网内部的污垢能够从排污口内部排出,此设计能够实现自动对过滤网内部的污垢进行清理的效果,避免停机进行操作,影响对污水沉淀的效率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都是经过污水厂统一进行处理,通过一系列的处理方式起到污水处理的效果。对于污水当中的颗粒物,往往通过过滤的方式进行分离,污水中往往含有一些细小的杂质,这些杂质在污水过滤处理过程中会堵塞滤网,从而影响污水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
目前的污水处理设备,在对污水中的颗粒物进行分离的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过滤的方式进行处理,而过滤网在对污水进行过滤时,容易出现阻塞的情况,而阻塞的滤网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清理,而通过人工进行清理的方式,操作起来较为费时费力,并且通常需要停机进行操作,影响对污水沉淀的效率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解决了过滤网在对污水进行过滤时,容易出现阻塞的情况,而阻塞的滤网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清理,而通过人工进行清理的方式,操作起来较为费时费力,并且通常需要停机进行操作,影响对污水沉淀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内壁分别固设有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所述沉淀池内壁固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端部安装有除垢组件,所述除垢组件穿过沉淀池并延伸至其外侧,所述沉淀池侧壁安装有排污组件和排水组件。
优选地,所述排污组件包括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顶部进水口处固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圆周外壁呈上下结构固设有多个排污管,多个所述排污管圆周外壁均固设有第一阀门,多个所述排污管均贯穿沉淀池并与其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进水口处固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贯穿沉淀池并与其连接固定,所述排水管圆周外壁固设有第二阀门
优选地,所述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底板均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底板分别设置在排污管下方。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侧壁固设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端面固设有进水管。
优选地,所述沉淀池内壁固设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分别位于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上方,多个所述隔板分别与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之间组合形成排水孔。
优选地,所述进水槽内壁排水口为矩形结构,所述进水槽排水口高于排水孔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过滤网横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过滤网呈倾斜结构设置。
优选地,所述除垢组件包括有排料板,所述排料板与过滤网下端面连接固定,所述排料板端部贯穿沉淀池并与其连接固定,所述排料板内壁滑动连接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靠外一侧固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外端贯穿排料板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圆周外壁套设有弹簧,所述连接杆外端固设有端盖,所述排料板内壁底部开设有排污口。
优选地,所述弹簧一端与密封塞连接固定,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排料板内壁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过滤网内部堆积的污垢,由于过滤网的倾斜,以及污水的冲刷,会堆积在过滤网下方,当堆积的污垢达到一定重量后,密封塞会向排料板内部移动,直至密封塞移动至排污口另一侧,从而使得过滤网内部的污垢能够从排污口内部排出,此设计能够实现自动对过滤网内部的污垢进行清理的效果,避免停机进行操作,影响对污水沉淀的效率较低。
2、污水中的污垢会沉积在第一托板底部,并沿着第一托板底部斜面堆积在靠近排污管端口处,从而便于将排污管进行集中排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料板的示意图。
图中:1、沉淀池;2、进水槽;3、进水管;4、隔板;5、第一托板;6、第二托板;7、第三托板;8、排水孔;9、排污管;10、第一阀门;11、第一水泵;12、连接管;13、排水管;14、第二阀门;15、第二水泵;16、过滤网;17、排料板;18、密封塞;19、连接杆;20、弹簧;21、端盖;22、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固设”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设”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内壁分别固设有第一托板5、第二托板6和第三托板7,沉淀池1内壁固设有过滤网16,过滤网16横截面为U形结构,过滤网16呈倾斜结构设置,过滤网16端部安装有除垢组件,除垢组件穿过沉淀池1并延伸至其外侧,沉淀池1侧壁安装有排污组件和排水组件,排污组件包括有第一水泵11,第一水泵11顶部进水口处固设有连接管12,连接管12圆周外壁呈上下结构固设有多个排污管9,多个排污管9圆周外壁均固设有第一阀门10,多个排污管9均贯穿沉淀池1并与其连接固定,第一托板5、第二托板6和第三托板7底板均呈倾斜设置,第一托板5、第二托板6和第三托板7底板分别设置在排污管9下方,排水组件包括有第二水泵15,第二水泵15进水口处固设有排水管13,排水管13贯穿沉淀池1并与其连接固定,排水管13圆周外壁固设有第二阀门14。
如图1和图2所示,沉淀池1侧壁固设有进水槽2,进水槽2端面固设有进水管3,沉淀池1内壁固设有多个隔板4,多个隔板4分别位于第一托板5、第二托板6和第三托板7上方,多个隔板4分别与第一托板5、第二托板6和第三托板7之间组合形成排水孔8,进水槽2内壁排水口为矩形结构,进水槽2排水口高于排水孔8的高度。
如图2和图3所示,除垢组件包括有排料板17,排料板17与过滤网16下端面连接固定,排料板17端部贯穿沉淀池1并与其连接固定,排料板17内壁滑动连接有密封塞18,密封塞18靠外一侧固设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外端贯穿排料板17并与其滑动连接,连接杆19圆周外壁套设有弹簧20,连接杆19外端固设有端盖21,排料板17内壁底部开设有排污口22,弹簧20一端与密封塞18连接固定,弹簧20另一端与排料板17内壁连接固定,过滤网16内部堆积的污垢,由于过滤网16的倾斜,以及污水的冲刷,会堆积在过滤网16下方,当堆积的污垢达到一定重量后,密封塞18会向排料板17内部移动,直至密封塞18移动至排污口22另一侧,从而使得过滤网16内部的污垢能够从排污口22内部排出,此设计能够实现自动对过滤网16内部的污垢进行清理的效果,避免停机进行操作,影响对污水沉淀的效率较低。
工作原理:通过进水管3将污水注入进水槽2内部,通过进水槽2,能够使得污水更加分散流淌至第一托板5内部,使得污水能够在第一托板5内部进行沉淀,污水中的污垢会沉积在第一托板5底部,并沿着第一托板5底部斜面堆积在靠近排污管9端口处,沉淀后的污水会通过排水孔8进入第二托板6内,依次,通过第三托板7对污水进行沉淀,通过第一水泵11将多个排污管9内部的污垢吸入并排出,从第三托板7上方的排水孔8排出的污水会落入过滤网16内部,通过过滤网16能够对污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1底部,通过第二水泵15,能够将沉淀池1内部净化后的污水排出,而过滤网16内部堆积的污垢,由于过滤网16的倾斜,以及污水的冲刷,会堆积在过滤网16下方,当堆积的污垢达到一定重量后,密封塞18会向排料板17内部移动,直至密封塞18移动至排污口22另一侧,从而使得过滤网16内部的污垢能够从排污口22内部排出,当污垢重量较小时,此时在弹簧20的弹力作用下,密封塞18会滑动至沉淀池1内部,从而对排料板17进行密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包括沉淀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内壁分别固设有第一托板(5)、第二托板(6)和第三托板(7),所述沉淀池(1)内壁固设有过滤网(16),所述过滤网(16)端部安装有除垢组件,所述除垢组件穿过沉淀池(1)并延伸至其外侧,所述沉淀池(1)侧壁安装有排污组件和排水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组件包括有第一水泵(11),所述第一水泵(11)顶部进水口处固设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圆周外壁呈上下结构固设有多个排污管(9),多个所述排污管(9)圆周外壁均固设有第一阀门(10),多个所述排污管(9)均贯穿沉淀池(1)并与其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包括有第二水泵(15),所述第二水泵(15)进水口处固设有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贯穿沉淀池(1)并与其连接固定,所述排水管(13)圆周外壁固设有第二阀门(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5)、第二托板(6)和第三托板(7)底板均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托板(5)、第二托板(6)和第三托板(7)底板分别设置在排污管(9)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侧壁固设有进水槽(2),所述进水槽(2)端面固设有进水管(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内壁固设有多个隔板(4),多个所述隔板(4)分别位于第一托板(5)、第二托板(6)和第三托板(7)上方,多个所述隔板(4)分别与第一托板(5)、第二托板(6)和第三托板(7)之间组合形成排水孔(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槽(2)内壁排水口为矩形结构,所述进水槽(2)排水口高于排水孔(8)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16)横截面为U形结构,所述过滤网(16)呈倾斜结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垢组件包括有排料板(17),所述排料板(17)与过滤网(16)下端面连接固定,所述排料板(17)端部贯穿沉淀池(1)并与其连接固定,所述排料板(17)内壁滑动连接有密封塞(18),所述密封塞(18)靠外一侧固设有连接杆(19),所述连接杆(19)外端贯穿排料板(17)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9)圆周外壁套设有弹簧(20),所述连接杆(19)外端固设有端盖(21),所述排料板(17)内壁底部开设有排污口(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污水沉淀过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20)一端与密封塞(18)连接固定,所述弹簧(20)另一端与排料板(17)内壁连接固定。
CN202322459433.0U 2023-09-09 2023-09-09 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 Active CN220918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59433.0U CN220918444U (zh) 2023-09-09 2023-09-09 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59433.0U CN220918444U (zh) 2023-09-09 2023-09-09 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8444U true CN220918444U (zh) 2024-05-10

Family

ID=90967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59433.0U Active CN220918444U (zh) 2023-09-09 2023-09-09 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8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04409U (zh) 一种用于城市建设的截污结构
CN220918444U (zh) 一种污水沉淀过滤池
CN218843300U (zh) 一种自动排水井式排水器
CN105797457A (zh) 篮式过滤器
CN210103598U (zh) 一种旋流除污器
CN110054312B (zh) 一种旋流除污器
CN217526558U (zh) 一种用于镀锌板拉矫液的双联筒形污物过滤分离装置
CN112093998A (zh) 一种油污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08726944U (zh) 一种用于水质过滤的循环冲洗式过滤设备
CN212292917U (zh) 一种全自动渣、油清除处理设备
CN215102383U (zh) 一种甜菊糖生产中废水处理装置
CN218608289U (zh) 一种环保型污泥中转车间
CN216703619U (zh) 一种前处理脱脂槽滤油设备
CN212141643U (zh) 一种前置过滤器
CN217340669U (zh) 一种高效旋流洗涤塔设备
CN215996084U (zh) 一种新型四级除尘装置
CN220013909U (zh) 一种带多重过滤结构的负压收集井
CN214319408U (zh) 一种地上型无动力油水分离直排器
CN219681779U (zh)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池
CN216878270U (zh) 一种改进的组装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器
CN212271168U (zh) 一种人工湖排污井
CN219863180U (zh) 一种电解铜箔生箔机排污管道装置
CN209941866U (zh) 一种具有防淤积自清洁功能的一体化预制泵站
CN213171715U (zh) 一种分级过滤式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CN219080560U (zh) 一种反冲洗防堵塞的污水提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