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4411U - 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4411U
CN220914411U CN202322387697.XU CN202322387697U CN220914411U CN 220914411 U CN220914411 U CN 220914411U CN 202322387697 U CN202322387697 U CN 202322387697U CN 220914411 U CN220914411 U CN 2209144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housing
exhaust
shel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76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
廖正远
周宇
蒋志敏
谭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Huizhou BYD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76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44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44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44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电池包和车辆。壳体用于电池包,壳体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一腔和第二腔通过至少一个通气孔连通并形成排气通道的至少部分,第一腔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第二腔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至少一个排气口位于至少一个进气口的第一侧,至少一个进气口的第二侧具有至少一个通气孔,进气口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互背离。上述壳体,在电芯发生热失控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时,气体能够沿排气通道流动,进气口、通气孔和排气口的配置可增加排气通道的长度,以能够增加排气通道对气体的吸热时长,在气体最终从排气通道排出并接触电池包外部的空气时,由于温度降低而不容易发生高温起火,有利于降低发生火灾的概率。

Description

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在电池包发生热失控时,电芯释放出来的高温高压气体如果不加以控制直接排出电池包外,由于温度太高,容易接触外界空气后起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壳体,用于电池包,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至少一个通气孔连通并形成排气通道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腔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所述第二腔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口位于至少一个所述进气口的第一侧,所述至少一个所述进气口的第二侧具有至少一个所述通气孔,所述进气口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互背离。
上述壳体,在电芯发生热失控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时,气体能够沿排气通道流动,进气口、通气孔和排气口的配置可增加排气通道的长度,以能够增加排气通道对气体的吸热时长,在气体最终从排气通道排出并接触电池包外部的空气时,由于温度降低而不容易发生高温起火,有利于降低发生火灾的概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的其中一个设有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的另外一个设有所述第二腔;
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配置为,能够通过拼接围合形成容纳腔,并使得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包的电芯,所述容纳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腔间隔设置。如此,可以增强对气流的降温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通过上下拼接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其中一个靠近所述壳体的顶部,以及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另外一个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如此,简单实现第一壳和第二壳的连接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气孔,所述第二腔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气孔,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拼接围合,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气孔能够与相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气孔对接形成所述通气孔。如此,可以形成连续的排气通道以加强换热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
冷板,所述冷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的至少一个,所述冷板用于吸收所述容纳腔内的热量。如此,有利于提高对高温气体的吸热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
排气件,所述排气件形成有排气腔,所述排气件选择性地连通或隔绝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一腔;所述排气腔用于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的开口错位设置;当所述排气件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一腔时,所述排气腔连通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进气口,所述排气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依次连通并形成所述排气通道。如此,可以避免气体直接进入第二排气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设有至少两个进气口,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排气件,每个所述进气口适于连通对应的一个所述排气件的排气腔,每个所述排气件对应所述电池包的一个电芯。如此,可以减缓电芯热失控的程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形成所述排气通道的至少部分设置有绝缘结构,和/或,
所述壳体形成所述排气通道的至少部分设置有耐高温结构。如此,可以避免气体破坏排气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包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具有车头和车尾,所述进气口的第一侧靠近所述车辆的车尾,所述进气口的第二侧靠近所述车辆的车头。如此,在车辆向前行驶时,可使得热失控所产生的高温气体尽快远离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包包括:
电芯;和
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电芯。
上述壳体,在电芯发生热失控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时,气体能够沿排气通道流动,进气口、通气孔和排气口的配置可增加排气通道的长度,以能够增加排气通道对气体的吸热时长,在气体最终从排气通道排出并接触电池包外部的空气时,由于温度降低而不容易发生高温起火,有利于降低发生火灾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包括:
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池包。
上述壳体,在电芯发生热失控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时,气体能够沿排气通道流动,进气口、通气孔和排气口的配置可增加排气通道的长度,以能够增加排气通道对气体的吸热时长,在气体最终从排气通道排出并接触电池包外部的空气时,由于温度降低而不容易发生高温起火,有利于降低发生火灾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池包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池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和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池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车辆-100,电池包-10,电芯-11,密封口-111,防爆阀-112,壳体-12,容纳腔-121,排气通道-122,下壳-123,第二排气件-1231,进气口-1232,第一口-1233,第一空腔-1234,第二空腔-1235,隔板-1236,第一腔-1237,上壳-124,第一排气件-1241,第二口-1242,排气口-1243,第二腔-1244,排气件-13,排气腔-131,开口-1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壳体12,用于电池包10。壳体12可以设有第一腔1237和第二腔1244。第一腔1237和第二腔1244可以通过至少一个通气孔连通并形成排气通道122的至少部分。第一腔1237可以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1232。第二腔1244可以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1243。至少一个排气口1243可以位于至少一个进气口1232的第一侧。至少一个进气口1232的第二侧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通气孔。进气口123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可以相互背离。
上述壳体12,在电芯11发生热失控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时,气体能够沿排气通道122流动,进气口1232、通气孔和排气口1243的配置可增加排气通道122的长度,以能够增加排气通道122对气体的吸热时长,在气体最终从排气通道122排出并接触电池包10外部的空气时,由于温度降低而不容易发生高温起火,有利于降低发生火灾的概率。
具体地,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腔1237可以设有第一口1233。第二腔1244可以设有第二口1242。第一口1233和第二口1242可以相互连通形成通气孔。排气口1243用于将壳体12的排气通道122内的气体排出至电池包10外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包括壳体12的电池包10可以用于车辆100。车辆100具有车头方向和车尾方向。进气口1232的第一侧可以对应车辆100的车尾方向,或者说后方,进气口1232的第二侧可以对应车辆100的车头方向,或者说前方。这样,在车辆100向前行驶时,可使得热失控所产生的高温气体尽快远离车辆100。
当然,在一些情况下,进气口123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也可以朝向车辆100的其他不同的方向。例如,第一侧可以朝向车辆100的左侧方向,第二侧可以朝向车辆100的右侧方向;或者,第一侧可以朝向车辆100的右侧方向,第二侧可以朝向车辆100的左侧方向;又或者,第一侧可以朝向车辆100的前向,第二侧可以朝向车辆100的后向。
第一侧和第二侧相互背离,可以为进气口1232朝向第一侧的方向和朝向第二侧的方向形成足够大的角度,从而可使得气流不会沿近乎直线的方向从进气口1232流动至排气口1243。这个角度可以为大于30度,从而可以使得进气口1232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不会被认为是位于进气口1232的同一方向,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来调整进气口1232朝向第一侧的方向和朝向第二侧的方向之间形成的角度的大小。
由于排气口1243和通气孔分别位于进气口1232的不同侧面,气流依次流过第一腔1237和第二腔1244时,会增加气流流过的路径,从而可使得气体与排气通道122的侧壁接触的时间足够长,可以增强对气体的换热效果。由此,在电芯11发生热失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的情况下,排气通道122可以使高温高压气体冷却降压后排出,从而保障电池包10的安全。
进气口1232、排气口1243和通气孔可以为常开设置,也可以为其中至少一个在正常情况下封闭、在发生热失控的时候打开。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2可以包括第二排气件1231。第二排气件1231可以形成有进气口1232、第一口1233和第一腔1237。第一口1233可以位于第二排气件1231的顶部。第一腔1237可以连通进气口1232和第一口1233。第二口1242可以位于第一排气件1241的底部并连通第一口1233。第一腔1237和第二腔1244可以连通形成排气通道122。
如此,可以形成连续的排气通道122以加强换热效果。
具体地,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排气件1231和第一排气件1241可以沿上下方向贴邻。第二排气件1231可以位于第一排气件1241下方,并可以在侧面开设有朝向容纳腔121的进气口1232。容纳腔121内的电芯11排出的气体可以从进气口1232进入第一腔1237。第二排气件1231的第一口1233和第一排气件1241的第二口1242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对应,使得气体可以从第一口1233排出第二排气件1231并从第二口1242进入第二腔1244。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口1233和第二口124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其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多边形。
其中,第一口1233和第二口1242的其中一个可以为第一气孔,第一口1233和第二口1242的另外一个可以为第二气孔。通过两个开口的对接连通,能够实现第一腔1237和第二腔1244的相互间隔,以及能够增加第一腔1237和第二腔1244的侧壁,从而可提高第一腔1237和第二腔1244的结构强度。
请参阅图3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2可以包括下壳123和上壳124。下壳123可以位于壳体12的底部。上壳124可以位于壳体12的顶部。下壳123和上壳124可以围合形成容纳腔121,并使得第一腔1237可以连通第二腔1244。容纳腔121可以分别与第一腔1237、第二腔1244间隔设置。
如此,可以增强对气流的降温效果。
具体地,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12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壳124和下壳123。上壳124和下壳123可以沿上下方向排布并围合形成容纳腔121,电芯11可以容纳在容纳腔121内。
下壳123可以包括第二排气件1231。上壳124可以包括第一排气件1241。通过将排气通道122分为两部分,可以使电芯11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在通过不同的排气件时降低流速。第二排气件1231和第一排气件1241可以为铝材。第二排气件1231和第一排气件1241的横截面可以为方形环,从而获得较大的排气截面。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排气件1231和第一排气件1241的横截面也可以为多孔结构,从而可以获得较大的接触面积以增强换热效果。
另外,通过将排气通道122分为多段,也可有利于增加排气路径设置的灵活性,以及可以利用同样大小的空间增加排气路径的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排气通道122的吸热效果。
在上述基础上,下壳123和上壳124的其中一个可以为第一壳,下壳123和上壳124的另外一个可以为第二壳,从而可简单实现第一壳和第二壳的连接结构。
容纳腔121分别与第一腔1237、第二腔1244间隔设置,可以为第一壳通过设置挡板隔开容纳腔121和第一腔1237,以及第二壳通过设置挡板隔开容纳腔121和第二腔1244。这样的间隔设置,可将不同的空间区分开,方便空间的功能确定和对气流的引导顺序。
壳体12可以包括冷板(图未示)。冷板可以设置于第一壳和第二壳的至少一个。冷板可以用于吸收容纳腔121内的热量。
如此,有利于提高对高温气体的吸热效率。
冷板可以贴合在第一壳和第二壳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上,也可以直接形成第一壳和第二壳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
请参阅图3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下壳123可以形成有容纳腔121的至少部分。第二排气件1231可以位于下壳123的侧边并连通容纳腔121的至少部分。第一排气件1241可以位于上壳124的侧边。下壳123和上壳124可以通过围合容纳腔121的至少部分以形成容纳腔121。
如此,可以增加电芯11的稳定性。
具体地,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下壳123和上壳124均可以形成有第一空腔1234。下壳123上可以设置有隔板1236并划分出多个第二空腔1235,其中一个第二空腔1235可以被上壳124和隔板1236封闭与上壳124的第一空腔1234组合形成容纳腔121。下壳123、上壳124和隔板1236围合固定电芯11可以增加电芯11的稳定性。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下壳123可以不设置隔板1236而通过第一空腔1234形成容纳腔121。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上壳124可以单独形成有第一空腔1234,第一空腔1234通过与下壳123的围合形成容纳腔121。
请参阅图6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池包10可以包括排气件13。排气件13可以形成有排气腔131。排气腔131可以选择性连通或隔绝容纳腔121与第一腔1237。排气腔131用于连通容纳腔121的开口132和用于连通第一腔1237的开口132可以错位设置。当排气件连通容纳腔121与第一腔1237时,排气腔131可以连通对应的至少一个进气口1232。排气腔131、第一腔1237和第二腔1244可以依次连通并形成排气通道122。
如此,可以避免气体直接进入第二排气件1231。
具体地,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气件13可以设置在电芯11与第二排气件1231之间。电芯11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可以通过排气件13的排气腔131进入排气通道122。
排气腔131可以设置有错位的两个开口132。错位的两个开口132可以分别连通电芯11和进气口1232,从而使电芯11喷出的气体可以第一时间撞击排气件13的侧壁,从而降低气体流速,而后经进气口1232进入第二排气件1231。
在第二排气件1231采用铝材等导电材料时,设置排气件13可以避免电芯11喷出高温高压的带电物质第一时间接触第二排气件1231而产生拉弧风险。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气腔131的开口132可以设置在排气件13的侧面的中部或上部,从而可以使从电芯11喷出的液态或固态物质遗留在排气件13内。
请参阅图6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排气件13形成排气腔131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有绝缘结构,和/或排气件13形成排气腔131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有耐高温结构。
如此,可以避免气体破坏排气件13。
具体地,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气件13接触电芯11的高温高压的带电物质的部分可以采用绝缘材料。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气件13接触电芯11的气流的部分可以采用耐高温材料。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气件13可以采用云母材料,从而避免排气件13被高温高压气体破环结构或与带电物质产生拉弧。
请参阅图6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电池包1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电芯11和至少两个排气件13。壳体12可以形成有两个排气通道122。电芯11的密封口111可以连通对应的一个排气件13。排气件13可以连通两个排气通道122的其中一个。两个排气通道122可以分别位于壳体12相对的两个侧边。
如此,可以提高电芯11连通排气通道122的灵活性。
具体地,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容纳腔121内可以容纳有多个电芯11,多个排气件13可以分别设置在靠近电芯11的底部以方便连接第二排气件1231。在电芯11的左右两侧可以分别设置有一个排气通道122,每个排气件13都可以分别连通有一个电芯11的密封口111和一个排气通道122。电芯11可以设置有防爆阀112,防爆阀112可以对密封口111进行密封。防爆阀112可以在电芯11内的气压大于预设值时解除密封,使得密封口111连通排气件13。
请参阅图1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腔1237可以设有至少两个进气口1232,壳体12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排气件13,每个进气口1232可以适于连通对应的一个排气件13的排气腔131,每个排气件13可以对应电池包10的一个电芯11。
如此,可以减缓电芯11热失控的程度。
具体地,请参阅图1和图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不同的排气件13可以依次排布。不同的排气件13可以通过自身的一个开口132连通对应的一个进气口1232,以及通过自身的另一个开口132朝向对应的一个电芯11。在电芯11热失控时,产生的气体和/或带电物质会进入对应的一个排气件13内。在多个电芯11热失控时,则不会产生容纳腔121内堆积大量的气体和/或带电物质,而仅能通过单个通道排出的问题,从而可减缓电芯11热失控的程度。
其中,排气件13对应电芯11的方式可以是,排气件13直接连接电芯11的防爆阀112,电芯11的防爆阀112打开时,气体可以不经过容纳腔121内除电芯11外的空间,而是会直接进入对应的一个排气件13。排气件13对应电芯11的方式也可以是,排气件13不直接连接防爆阀112,电芯11的防爆阀112打开时,气体会经过容纳腔121内除电芯11外的空间,然后再进入对应的一个排气件13。
在图1和图7中,在容纳腔121内,多个电芯11可以沿前后方向依次排布。对于相邻两个电芯11而言,其中一个电芯11的防爆阀112可以设置在相对于电池包10左向的侧面,另外一个电芯11的防爆阀112可以设置在相对于电池包10右向的侧面,或者说,相邻两个电芯11的防爆阀112的设置朝向相反。多个排气件13可以分别设置在电芯11的左右两侧。排气件13的长度可以对应两个电芯11的宽度。两个电芯11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面连接对应的一个排气件13,由此,可以使所有电芯11向对应的一个排气通道122排出气体。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电池包10,包括电芯11和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的壳体12。壳体12形成有容纳腔121。容纳腔121用于收容电芯11。
上述电池包10,在电芯11发生热失控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时,气体能够沿排气通道122流动,使得排气通道122对气体进行吸热,在气体最终从排气通道122排出并接触电池包10外部的空气时,由于温度降低而不容易发生高温起火,有利于降低发生火灾的概率。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池包10可以用于车辆100。在容纳在壳体12内的电芯11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电芯11内将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并喷射至排气通道122。通过设置排气通道122,可以使高温高压气体第一时间排出,从而可以避免高温高压气体对壳体12和其他电芯11造成破坏并造成连锁反应使所有电芯11发生热失控,进而避免车辆100起火而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进一步地,排气通道122可以吸收电芯11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的热量,使排出的气体的温度低于其燃点,从而避免气体在排出后遇空气而燃烧。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车辆100,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包10。
上述车辆100,在电芯11发生热失控而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时,气体能够沿排气通道122流动,使得排气通道122对气体进行吸热,在气体最终从排气通道122排出并接触电池包10外部的空气时,由于温度降低而不容易发生高温起火,有利于降低发生火灾的概率。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具备排气通道122的电池包10,可以在单个电芯11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及时排出高温高压气体,从而避免单个电芯11对相邻电芯11造成破坏而引发连锁的热失控。另一方面,排气通道122可以对高温高压气体进行降温以避免气体直接起火而引发火灾,从而提高车辆100的电池包10的安全性。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壳体,用于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通过至少一个通气孔连通并形成排气通道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腔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口,所述第二腔设有至少一个排气口;
至少一个所述排气口位于至少一个所述进气口的第一侧,所述至少一个所述进气口的第二侧具有至少一个所述通气孔,所述进气口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互背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和第二壳,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的其中一个设有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的另外一个设有所述第二腔;
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配置为,能够通过拼接围合形成容纳腔,并使得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第二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包的电芯,所述容纳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腔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通过上下拼接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其中一个靠近所述壳体的顶部,以及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的另外一个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气孔,所述第二腔具有至少一个第二气孔,
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之间拼接围合,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气孔能够与相应的一个所述第二气孔对接形成所述通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冷板,所述冷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和所述第二壳的至少一个,所述冷板用于吸收所述容纳腔内的热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排气件,所述排气件形成有排气腔,所述排气件选择性地连通或隔绝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一腔;所述排气腔用于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的开口错位设置;当所述排气件连通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一腔时,所述排气腔连通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进气口,所述排气腔、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依次连通并形成所述排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设有至少两个进气口,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排气件,每个所述进气口适于连通对应的一个所述排气件的排气腔,每个所述排气件对应所述电池包的一个电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所述排气通道的至少部分设置有绝缘结构,和/或,
所述壳体形成所述排气通道的至少部分设置有耐高温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具有车头和车尾,所述进气口的第一侧靠近所述车辆的车尾,所述进气口的第二侧靠近所述车辆的车头。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和
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所述电芯。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
CN202322387697.XU 2023-08-31 2023-08-31 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Active CN2209144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7697.XU CN220914411U (zh) 2023-08-31 2023-08-31 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7697.XU CN220914411U (zh) 2023-08-31 2023-08-31 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4411U true CN220914411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4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7697.XU Active CN220914411U (zh) 2023-08-31 2023-08-31 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44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43334B2 (ja) 組電池
JP5000107B2 (ja) フィルム外装電気デバイス集合体
CN112103443A (zh) 箱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CN215816098U (zh) 电池包热失控防护系统及电池包
CN111668410B (zh) 动力电池包及车辆
CN216213676U (zh) 一种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及车辆
WO2022143042A1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115602994B (zh) 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CN110364644A (zh) 一种引导热失控气体排出的电池包及新能源汽车
JP5245335B2 (ja) 鉛蓄電池
CN217589301U (zh) 一种动力电池及电动车辆
WO2022099661A1 (zh) 箱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JP2012199186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7099335B2 (ja) 電池パック
CN220914411U (zh) 壳体、电池包和车辆
CN116799413A (zh) 电池包
EP4080662A1 (en) Battery, electr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ttery
CN115917862A (zh)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和车辆
JP7120174B2 (ja) 電池パック
CN219643045U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和车辆
CN219498081U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和车辆
CN218586254U (zh) 一种电池包
CN220914489U (zh) 电池包壳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7712613A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排气方法
CN218975625U (zh) 电池安装结构及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