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12962U - 检测下料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检测下料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12962U
CN220912962U CN202322664285.6U CN202322664285U CN220912962U CN 220912962 U CN220912962 U CN 220912962U CN 202322664285 U CN202322664285 U CN 202322664285U CN 220912962 U CN220912962 U CN 220912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blanking
unit
assembly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428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凌云
李海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Jiuchu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Jiuchu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Jiuchu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Jiuchua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428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12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12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12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检测下料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检测下料装置包括检测组件和下料组件,检测组件包括摄像单元和输送单元,下料组件与检测组件独立设置,下料单元具有可上下升降的吸附面,检测组件和下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定位件,定位件用于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定位检测组件和下料组件,以至少使第一输送面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吸附面的移动范围内、或、至少使第一输送面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吸附面的移动范围外且吸附面的最低位置和第一输送面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差不超过第一预设值。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检测下料装置,可以减少振动对摄像单元的影响,提高检测下料装置的稳定性和产能。

Description

检测下料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下料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检测下料装置可以在对待检测件输送的过程中对待检测件的相关信息等进行检测,而后将待检测件移除。然而,检测下料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需要输送单元对待检测件进行输送、下料等操作,检测下料装置在进行上述过程时产生的振动会传递至用于对待检测件进行检测的部件,影响检测准确性和检测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检测下料装置,所述检测下料装置可以减少振动对摄像单元的影响,提高检测下料装置的稳定性和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检测下料装置的检测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检测下料装置,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摄像单元和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具有第一输送面,所述摄像单元用于采集处于所述输送单元的所述待检测件的图像信息;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与所述检测组件独立设置,且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单元,所述下料单元具有可上下升降的吸附面,所述下料单元用于将所述输送单元上的待检测件吸附于所述吸附面并移除,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定位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以至少使所述第一输送面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吸附面的移动范围内、或、至少使所述第一输送面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吸附面的移动范围外且所述吸附面的最低位置和所述第一输送面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差不超过第一预设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下料装置,检测组件和下料组件独立设置,以避免下料组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影响检测组件,以减少振动对摄像单元的影响,保证摄像单元采集待检测件的图像信息准确,从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组件的检测效率,使得检测下料装置整体运行更加稳定,减少振动对检测组件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检测下料装置的产能;同时检测组件和下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安装部,使得检测组件和下料组件通过安装于安装部的定位件定位,可以减小检测下料装置的分体式设计对下料组件和输送单元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下料装置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调整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构造成与所述定位件可拆卸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料组件还包括盛料单元,所述下料单元用于将所述输送单元上的所述待检测件传送至所述盛料单元上,所述定位件还用于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定位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以使所输送单元和所述盛料单元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预设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盛料单元为两个且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输送单元的一端配合于两个所述盛料单元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料组件内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下料单元和所述盛料单元均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安装空间的朝向所述检测组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配合口,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配合口连通的第二配合口,所述输送单元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配合口和所述第二配合口配合于所述安装空间,且所述检测组件适于与所述第二配合口的远离所述第一配合口的一侧边沿止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所述输送单元的配合于所述安装空间内的部分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安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滚轮,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用于调整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料单元沿垂直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向可相对于所述输送单元移动,所述输送单元具有下料区,所述下料单元用于将传送至所述下料区的所述待检测件移除,所述定位件还用于在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定位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以使所述下料区与所述下料单元在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距离不超过第二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二滚轮,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用于调整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在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分别具有所述安装部,所述检测组件上的所述安装部为第一安装部,所述下料组件上的所述安装部为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与所述定位件相连,所述第一安装部在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同侧表面适于齐平设置且均用于安装所述定位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部形成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定位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三连接孔和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适于穿设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适于穿设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中的其中一个形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中的其中一个形成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其中一个为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另一个为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检测设备,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检测下料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设备,通过采用上述的检测下料装置,可以提高检测设备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检测下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检测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下料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检测设备的另一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输送单元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的输送单元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所示的两个第一挡停装置中后侧的第一挡停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图9中所示的两个第一挡停装置中前侧的第一挡停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第一挡停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4是图9中所示的两个第二挡停装置中后侧的第二挡停装置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所示的第二挡停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6是图9中所示的两个第二挡停装置中前侧的第二挡停装置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所示的第二挡停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记:
检测设备200、
检测下料装置100、万向轮10a、
检测组件2、摄像单元21、输送单元22、第一输送面22a、下料区22b、第一安装部23、第一连接孔23a、检测壳体24、
输送机构221、第一输送机构221a、第二输送机构221b、第一输送口221c、第三输送机构221e、第四输送机构221f、第二输送口221g、第一输送段2211、第二输送段2212、第三输送段2213、承载座2214、滑轨2214a、
挡停结构222、支架222a、挡停面222c、检测件222d、支撑座222e、连杆222f、传动件222g、驱动装置222h、第一挡停结构2221、第一挡停件2221a、支撑杆2221b、第二挡停结构2222、固定槽2222a、第二滑槽2222b,第二挡停件2222c、安装架223、
升降组件3、升降脚杯31、
下料组件4、安装空间4a、第一配合口4c、第二配合口4d、下料单元41、下料滑轨411、下料臂412、盛料单元42、第二安装部43、下料壳体44、
定位件5、第三连接孔5a、第四连接孔5b、上料组件6、上料壳体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下料装置100。
如图1所示,检测下料装置100包括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检测组件2包括摄像单元21和输送单元22,输送单元22具有第一输送面22a,摄像单元21用于采集处于输送单元22的待检测件的图像信息,以便于进行待检测件的缺陷检测;下料组件4与检测组件2独立设置,且下料组件4包括下料单元41,下料单元41具有可上下升降的吸附面,下料单元41用于将输送单元22上的待检测件吸附于吸附面并移除,以完成待检测件的搬运(例如下料或存储等),则检测下料装置100在输送待检测件时,待检测件在第一输送面22a的输送过程中先经过摄像单元21的检测、而后被下料单元41移除。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输送面22a用于输送待检测件,第一输送面22a可以为输送单元22具有的实体平面结构,或者第一输送面22a为输送单元22的多个部位限定出的一个虚拟的平面。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输送单元22包括输送带,输送带的上侧表面即为第一输送面22a,或者,输送单元22包括滚筒机构,滚筒机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滚筒,多个滚筒的顶端所在的平面可以理解为第一输送面22a。
其中,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独立设置,实现检测下料装置100的分体式设计,则摄像单元21无需与下料组件4共用机架或承载座,摄像单元21并未与下料单元41共用机架或承载座,同时输送单元22无需与下料组件4共用机架或承载座,即输送单元22并未与下料单元41共用机架或承载座,以有效减少下料组件4时传递至检测组件2的振动,从而减少下料组件4运行传递至摄像单元21的振动,以减小下料组件4产生的振动对摄像单元21的影响,有利于提升摄像单元21采集待检测件的图像信息准确性和采集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组件2的检测效率。由此,检测下料装置100的分体式设计,使得检测下料装置100整体运行更加稳定,减少振动对检测组件2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检测下料装置100的产量。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定位件5。
其中,定位件5用于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定位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以至少使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吸附面的移动范围内,则吸附面在移动至其移动范围内的某个位置时,吸附面可以与待检测件贴合,以使下料单元41吸附待检测件;或者,定位件5用于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定位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以至少使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吸附面的移动范围内外、且吸附面的最低位置和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差不超过第一预设值,同样可以在吸附面移动至其移动范围内的某个位置时,吸附面与待检测件贴合,以使下料单元41吸附待检测件,例如第一输送面22a位于处于最低位置的吸附面的下方,且第一输送面22a与处于最低位置的吸附面之间上下间隔不超过第一预设值。
可见,上述定位件5的设置,可以使得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组装后,下料单元41的吸附面可以在上下升降的移动范围内成功吸附待检测件,保证下料单元41稳定地吸附待检测件。由此,通过定位件5的定位作用,实现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使得下料单元41与输送单元22之间上下设置距离合适,便于使得下料单元41在其移动范围内的某一位置顺利将输送单元22上的待检测件吸附于吸附面,从而便于保证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装配准确,有利于提高下料组件4的下料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值可以小于等于待检测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例如,待检测件为PCB板,第一预设值小于等于PCB板的厚度。
例如,下料组件4具有安装部,检测组件2未设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定位件5,定位件5适于与检测组件2定位配合;或者,检测组件2具有安装部,下料组件4未设有安装部,装部用于安装定位件5,定位件5与下料组件4定位配合;或者,下料组件4和检测组件2都具有安装部,每个安装部23都用于安装定位件5,安装于下料组件4的定位件5适于与安装于检测组件2的定位件5定位配合;或者,下料组件4和检测组件2都具有安装部,每个安装部都用于安装定位件5,安装于下料组件4的定位件5适于与检测组件2定位配合,且安装于检测组件2的定位件5适于与下料组件4定位配合;或者,下料组件4和检测组件2都具有安装部,每个安装部都用于安装定位件5,且下料组件4上的安装部和检测组件2上的安装部用于安装同一个定位件5。由此,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适于通过定位件5至少实现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使得下料单元41能将输送单元22上的待检检测顺利移除。
可选地,通过定位件5实现下料组件4和检测组件2在上下方向上定位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止抵定位(例如设于下料组件4的定位件5与检测组件2在上下方向上止抵配合)、凹凸定位(例如设于下料组件4的定位件5与检测组件2通过凹凸配合结构配合,凹凸配合结构包括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定位凸起形成于定位件5和检测组件2中的其中一个上,定位凹槽形成于定位件5和检测组件2中的另一个,定位凸起的定位平面可以为平面、或圆弧面等)等。
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检测组件2具有两个安装部,两个安装部分别位于检测组件2的左右两侧,下料组件4具有两个安装部,两个安装部分别位于下料组件4的左右两侧;当检测组件2与下料组件4组装配合时,在上下方向上,检测组件2左侧的安装部和下料组件4左侧的安装部的上侧表面齐平且两者与同一个定位件5相连,检测组件2右侧的安装部和下料组件4右侧的安装部的上侧表面齐平且两者与同一个定位件5相连,从而实现下料组件4和检测组件2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下料装置100,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独立设置,实现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的分体式设计,以有效减少下料组件4工作过程中传递至检测组件2的振动,以减小振动对摄像单元21的影响,有利于提升摄像单元21采集待检测件的图像信息准确性和采集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组件2的检测效率,使得检测下料装置100整体运行更加稳定,提升检测下料装置100的产能;同时,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安装部,使得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通过安装于安装部的定位件5定位,以至少使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吸附面的移动范围内,或者,以至少使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吸附面的移动范围内外且吸附面的最低位置和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差不超过第一预设值,从而可以减小检测下料装置100的分体式设计对下料组件4和输送单元22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检测组件2包括摄像单元21和输送单元22,输送单元22具有第一输送面22a,摄像单元21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垂直于第一输送面22a的轴线在输送单元22的输送方向上正向偏转预设角度、或负向偏转预设角度,使得摄像单元21可以采集处于输送单元22的待检测件的更多的图像信息,例如待检测件上形成有开孔,摄像单元21倾斜设置以使得摄像单元21的中心轴线相对于开孔的中心轴线倾斜设置,以便摄像单元21采集开孔孔壁的图像信息,提高检测组件2检测待检测件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
当然,摄像单元21的中心轴线还可以相对于垂直于第一输送面22a的轴线在垂直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正向偏转预设角度、或负向偏转预设角度。
例如,在图1和图3的示例中,第一输送面22a水平设置,输送方向为自前向后,摄像单元21的中心轴线相对于竖直轴线向前偏转预设角度、或者摄像单元21的中心轴线相对于竖直轴线向后偏转预设角度。第一输送面22a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摄像单元21,以实现待检测件在上下方向上两侧的图像信息采集;摄像单元21可以为线扫相机,摄像单元21的扫描区域沿左右方向延伸,扫描方向相对于竖直轴线向前或向后偏转预设角度,其中一个摄像单元21的扫描方向相对于竖直轴线向前偏转、另一个摄像单元21的扫描方向相对于竖直轴线向后偏转,使得摄像单元21不仅可以采集到待检测件表面的图像信息,还可以采集到待检测件的孔或槽等侧壁的图像信息,以使摄像单元21采集待检测件更多的图像信息,便于提高检测组件2对待检测件缺陷检测的准确性。在其他示例中,摄像单元21的中心轴线还可以相对于竖直轴线向左偏转预设角度、或者摄像单元21的中心轴线相对于竖直轴线向右偏转预设角度。
可选地,摄像单元21的类型不限于此,例如摄像单元21可以为面扫相机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检测下料装置100还包括升降组件3,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升降组件3,升降组件3用于调整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以便于在将定位件5安装于安装部后、通过升降组件3将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调整至定位件5在上下方向上定位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使得吸附面和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处于合适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升降组件3设于检测下料装置100的底部且升降组件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升降脚杯31,可以通过调节升降脚杯31以调整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中的其中一个相对于地面的相对位置,以调整在上下方向上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之间的相对位置,直至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通过定位件5实现上下定位,则吸附面和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处于合适的相对位置。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升降组件3包括多个升降脚杯31,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的下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升降脚杯31,升降脚杯31包括底座和螺杆,螺杆的一端连接检测组件2或下料组件4的下侧,另一端连接底座,底座与螺杆螺纹配合,通过转动底座以调整检测组件2或下料组件4的高度,以实现吸附面和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调节。当然,在其他示例中,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中的其中一个的底部设有升降组件3。
可选地,升降组件3的结构不限于此,例如升降组件3可以液压举升装置等。
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检测组件2包括输送单元22,输送单元22具有第一输送面22a,下料组件4包括下料单元41,下料单元41具有可上下升降的吸附面,吸附面位于第一输送面22a的上侧,检测组件2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安装部,下料组件4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安装部,下料组件4的每个安装部设有定位件5,当检测组件2与下料组件4相配合时,在左右方向上,定位件5的一部分设于下料组件4的安装部上,定位件5的另一部分用于与输送单元22的安装部定位配合。当然,可以通过调节设于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的升降脚杯31,以调节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的高度,直至下料组件4的两个定位件5分别与检测组件2的两个安装部在上下方向上的端面止抵,以实现吸附面和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调节,使得吸附面和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处于合适的高度,即吸附面的最低位置和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差不超过第一预设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部构造成与定位件5可拆卸相连,以便于拆卸定位件5,则在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通过定位件5定位完成后,可以将定位件5与安装部拆卸,以进一步减少下料组件4工作时传递至检测组件2的振动,尤其可以减少下料组件4工作时通过定位件5传递至检测组件2的振动,进一步减小振动对摄像单元21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检测组件2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部与定位件5之间的可拆卸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例如,安装部与定位件5卡扣连接、或螺钉连接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部可以构造成与定位件5不可拆卸相连。
可选地,安装部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定,例如输送单元22具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于安装定位件5,以通过定位件5至少实现上料组件1和检测组件2的上下定位。
例如,在图1和图2的示例中,输送单元22包括输送机构221和安装架223,输送机构221具有第一输送面22a,安装件223位于输送装置211的下侧且用于承载输送机构221,安装架223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个安装部,下料组件4还包括下料壳体44,下料单元41可运动地设于下料壳体44,下料壳体44具有两个安装部;当检测组件2与下料组件4相配合时,通过调节检测组件2与下料组件4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使得检测组件2的安装部和下料组件4的对应安装部通过定位件5上下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检测组件2还包括检测壳体24,摄像单元21的至少部分和输送单元22的至少部分设于检测壳体24内;下料组件4还包括下料壳体44,下料单元41的至少部分设于下料壳体44内。可选地,当检测组件2具有安装部时,安装部还可以形成于检测壳体24;当下料组件4具有安装部时,安装部还可以形成于下料壳体4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下料组件4还包括盛料单元42,下料单元41用于将输送单元22上的待检测件传送至盛料单元42上,以便盛料单元42存储待检测件。
其中,定位件5还用于在垂直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定位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以使输送单元22和盛料单元42在垂直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的方向(例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具有预设间距,使得盛料单元42与输送单元22在垂直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处于合适的位置,以实现盛料单元42与输送单元22在垂直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上的定位,便于下料单元41准确地将待检测件从输送单元22搬运至盛料单元42上,而且在预设间距大于0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减少盛料单元42传递至输送单元22的振动,同时便于避免盛料单元42与输送单元22之间产生干涉。
例如,在图1和图5的示例中,盛料单元42可上下升降,盛料单元4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第一位置位于第二位置的上侧,盛料单元42处于第一位置时,下料单元41可以将输送单元22上的待检测件搬运至盛料单元42上,盛料单元42处于第二位置时,用户或相应的设备可以将该盛料单元42上的待检测件统一移除或存储起来。由此,盛料单元42可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交替运动以便于下料单元41移除待检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盛料单元42为两个且两个盛料单元42在垂直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输送单元22的一端配合于两个盛料单元42之间。由此,输送单元22与其中一个盛料单元42配合实现待检测件的移除时,另一个盛料单元42可以进行腾出等预先处理,以便为后续盛放待检测件做好准备;此时两个盛料单元42可以交替与下料单元41配合,使得下料单元41可以持续地将待检测件从输送单元22搬运至盛料单元42,保证下料组件4工作的可靠、持续,也就是说,下料单元41将待检测件传送至其中一个盛料单元42,待该盛料单元42盛满时,下料单元41可以继续将待检测件传送至另一个盛料单元41,上述其中一个盛料单元42可以运行至其他位置以便实现卸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下料单元41包括下料滑轨411和下料臂412,下料滑轨411设于两个盛料单元42的上侧,且在垂直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的方向上,下料滑轨41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对应盛料单元42的上侧,下料臂412与下料滑轨411沿垂直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的方向滑移配合,下料臂412的下侧具有吸附面,下料臂412可上下升降以带动吸附面上下升降,使得下料臂412可以与下料滑轨411滑移配合以将输送单元22上的待检测件搬运至盛料单元42,以完成下料。
例如,在图1和图5的示例中,输送单元22的输送方向为自前向后,下料组件4包括下料单元41和两个盛料单元42,每个盛料单元42可升降地设于下料单元41的下侧,且两个盛料单元42分别位于输送单元22的后端的左右两侧,进行下料时,下料臂412的吸附面吸附第一输送面22a上的待检测件并将待检测件搬运至其中一个盛料单元42上,且当该盛料单元42存储足够多的检测件时,下料臂412将第一输送面22a上的待检测件搬运至另一个盛料单元42上,此时可以对上述其中一个盛料单元42进行卸料,以准备下一次存储待检测件,便于使得两个盛料单元42可以交替运行,以实现下料单元41连续下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下料组件4内限定出安装空间4a,下料单元41和盛料单元42均设于安装空间4a内,安装空间4a的朝向检测组件2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配合口4c,安装空间4a的底部形成有与第一配合口4c连通的第二配合口4d,输送单元22的一部分通过第一配合口4c和第二配合口4d配合于安装空间4a,第一配合口4c的边沿和第二配合口4d的边沿可以起到一定的引导、限位作用,可以引导输送单元22与下料组件4配合,便于将输送单元22的上述一部分导引至安装空间4a,方便下料组件4和检测组件2的装配。
其中,检测组件2适于与第二配合口4d的远离第一配合口4c的一侧边沿止抵,以限制检测组件2移动,以便起到预限位的作用,进一步方便检测组件2与下料组件4组装。
由此,下料单元41、盛料单元42和输送单元22的设置更加紧凑,有利于减少下料单元41将待检测件从输送单元22搬运至盛料单元42的时间,从而有利于提高下料组件4的下料效率。
例如,在图1和图5的示例中,第一配合口4c形成在安装孔4a在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上朝向检测组件2的一侧,在输送方向(图1中自前向后的方向)上,输送单元22的下游段通过第一配合口4c和第二配合口4d配合于安装空间4a,且输送单元22的下游段与第二配合口4d的远离第一配合口4c的一侧边沿止抵,以便实现检测组件2与下料组件4在输送方向上的预限位,而第一配合口4c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边沿和第二配合口4d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边沿可以对输送单元22的上述下游段起到一定预限位作用,便于后续定位件5准确定位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下料单元41和两个盛料单元42均设于安装空间4a内,且两个盛料单元42分别位于输送单元22的下游段的左右两侧,下料单元41设于盛料单元42和输送单元22的上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在垂直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的方向上,输送单元22的配合于安装空间4a内的部分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安装部,相对两侧的安装部分别通过定位件5以与下料组件4的安装部定位配合,有利于减少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之间的定位误差,保证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之间的定位配合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输送单元22还包括输送机构221和安装架223,输送机构221设于安装架223,输送机构221具有第一输送面22a,安装架223的一部分通过第一配合口4c和第二配合口4d配合于安装空间4a,输送机构221的一部分通过第一配合口4c配合于安装空间4a,安装架223适于与第二配合口4d的远离第一配合口4c的一侧边沿止抵,安装架223的配合于安装空间4a内的部分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安装部。由此,通过安装架223与下料组件4的止抵配合,以限制输送单元22的移动,保证输送单元22与下料组件4配合准确,以便于定位件5定位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下料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滚轮,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用于调整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在垂直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以便于在将定位件5安装于对应的安装部后、通过第一滚轮将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调整至定位件5定位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使得可以调整输送单元22和盛料单元42在垂直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间距且处于预设距离,且方便用户操作。
可选地,第一滚轮可以为万向轮,方便用户移动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便于用户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下料单元41沿垂直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的方向可相对于输送单元22移动,输送单元22具有下料区22b,下料单元41用于将传送至下料区22b的待检测件移除,例如下料单元41的吸附面吸附下料区22b的待检测件以将待检测件搬运至盛料单元42;定位件5还用于在输送单元22的输送方向上定位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以使下料区22b与下料单元41在输送单元22的输送方向上的距离不超过第二预设值,以保证下料区22b与下料单元41在输送单元22的输送方向上的距离合适,使得下料单元41的吸附面可以基本吸附下料区22b上待检测件的中心位置,方便下料组件4稳定移除待检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下料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滚轮,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二滚轮,第二滚轮用于调整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在输送单元22的输送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以便于在将定位件5安装于对应的安装部后、通过第二滚轮将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调整至定位件5定位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使得可以调整下料区22b与所述下料单元41在输送单元22的输送方向上的距离不超过第二预设值,方便用户操作。
可选地,第二滚轮可以为万向轮,方便用户移动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便于用户操作。
可选地,检测下料装置100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集成为万向轮10a。当然,在其他示例中,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还可以分开单独设置,例如第一滚轮设于检测组件2的底部,第二滚轮设于下料组件4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图6所示,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分别具有安装部,检测组件2上的安装部为第一安装部23,下料组件4上的安装部为第二安装部43,第一安装部23和第二安装部43分别与定位件5相连,第一安装部23在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表面和第二安装部43的同侧表面适于齐平设置且均用于安装定位件5,以便于定位件5与第一安装部23和第二安装部43在上下方向上定位配合,以实现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定位。
可选地,在上下方向上,第一安装部23的上侧表面和第二安装部43的上侧表面适于齐平设置以便设置定位件5;和/或,第一安装部23的下侧表面和第二安装部43的上侧表面适于齐平设置以便设置定位件5。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安装部23形成有第一连接孔23a,第二安装部43形成有第二连接孔,定位件5形成有与第一连接孔23a对应的第三连接孔5a和与第二连接孔对应的第四连接孔5b,第一连接孔23a和第三连接孔5a适于穿设第一紧固件,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5b适于穿设第二紧固件,第一连接孔23a和第三连接孔5a中的其中一个形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5b中的其中一个形成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其中一个为输送单元22的输送方向,另一个为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
由此,定位件5在上下方向上安装于第一安装部23和第二安装部43,且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3a和第三连接孔5a、第二紧固件穿设于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5b,以实现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在上下方向、输送单元22的输送方向和垂直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定位;同时长条形孔的设置,可以适应检测下料装置100的装配误差,实现定位件5的顺利安装。
例如,在图2和图6的示例中,第三连接孔5a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第四连接孔5b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第一方向为输送单元22的输送方向,第二方向为与输送单元22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以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为例,定位件5安装于第一安装部23和第二安装部43时,第一紧固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3a和第三连接孔5a,以实现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在前后方向的定位,且使得下料区22b与下料单元41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不超过第二预设值,第二紧固件穿设于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5b,以实现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在左右方向的定位,且使得输送单元22和盛料单元42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处于预设间距内,定位件5的下表面分别与第一安装部23的上表面、第二安装部43的上表面止抵,以实现第一安装部23和第二安装部43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从而实现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输送单元22包括输送机构221,输送机构221用于将待检测件(例如电路板等)沿输送方向(例如图10中自前向后方向)输送,且输送机构221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输送段2211、第二输送段2212和第三输送段2213,摄像单元21设于第二输送段2212,待检测件适于在第二输送段2212上输送的过程中被检测,则输送机构221在输送待检测件时,待检测件依次经过第一输送段2211、第二输送段2212和第三输送段2213;待检测件适于在第二输送段2212上输送的过程中被检测,摄像单元21采集待检测件的图像信息,以便于完成待检测件的检测例如缺陷检测等。例如,待检测件依次经过第一输送段2211、第二输送段2212和第三输送段2213进行输送,且待检测件可以在第三输送段2213上输送过程中被移除,以实现下料。
输送单元22还包括挡停结构222,挡停结构222为多个且多个挡停结构222均设于输送机构221,多个挡停结构222包括第一挡停结构2221和第二挡停结构2222,第一挡停结构2221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沿输送方向间隔设于第一输送段2211,第二挡停结构2222设于第三输送段2213,则待检测件在输送机构221上可以先依次经过多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所在的位置、再被输送至第二挡停结构2222所在的位置。
其中,每个挡停结构222具有挡停状态,且挡停结构222构造成在挡停状态下挡停结构222用于使移动至预设位置的待检测件停留在预设位置并保持预设时长,则第一挡停结构2221和第二挡停结构2222分别具有挡停状态,第一挡停结构2221构造成在挡停状态下第一挡停结构2221用于使移动至预设位置的待检测件停留在预设位置并保持预设时长,第二挡停结构2222构造成在挡停状态下第二挡停结构2222用于使移动至预设位置的待检测件停留在预设位置并保持预设时长,则处于挡停状态下的挡停结构222可以限制待检测件,使得待检测件无法沿输送方向继续输送,实现对待检测件的阻挡;第一挡停结构2221还具有避让状态,第一挡停结构2221构造成在避让状态下第一挡停结构2221适于避让待检测件,则处于避让状态下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不会干涉待检测件沿输送方向继续输送,实现对待检测件的释放。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挡停结构222对应的预设位置可以不同,第一挡停结构2221构造成用于使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的待检测件停留在第一预设位置并保持预设时长,第一挡停结构2221可以切换至挡停状态使得第一挡停结构2221与位于第一预设位置的待检测件止抵以将待检测件限制在第一预设位置,则多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对应的第一预设位置不同,第二挡停结构2222构造成用于使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的待检测件停留在第二预设位置并保持预设时长,第二挡停结构2222可以在挡停状态下使得第二挡停结构2222与位于第二预设位置的待检测件止抵以将待检测件限制在第二预设位置。多个挡停结构222对应的预设时长可以相等或不等。
示例性地,以第一挡停结构2221为两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为一个为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第一输送段2211上,在输送方向上位于下游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可以通过在挡停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切换来控制待检测件输送至第二输送段2212上的时刻,保证待检测件有序地进行检测,有利于避免出现多个待检测件重叠等影响检测的准确性,以便合理地控制待检测件自上述下游第一挡停结构2221朝向第二输送段2212输送的频率、相邻两次输送的时间间隔等,而在输送方向上位于上游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可以通过在挡停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切换来控制待检测件输送至下游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所在位置处的时刻,以便合理地控制待检测件自上游第一挡停结构2221朝向下游第一挡停结构2221输送的频率、相邻两次输送的时间间隔等;当位于下游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释放待检测件后,位于上游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可以及时释放待检测件并补充新的待检测件。在第三输送段2213上,第二挡停结构2222可以位于第三输送段2213在输送方向的下游端,以在挡停状态下截停待检测件,方便下料单元41将处于与第二挡停结构2222对应的预设位置的待检测件搬运至其他对应位置,以实现下料,保证下料过程的有序进行;当然,第二挡停结构2222还可以位于第三输送段2213在输送方向上的其他位置,而不限于第三输送段2213的下游端。
此外,第一挡停结构2221还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第二挡停结构2222还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显然,多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和至少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设置,不会影响待检测件在第一输送段2211上的输送、也不会影响待检测件自第一输送段2211输送至第二输送段2212上、更不会影响待检测件自第二输送段2212输送至第三输送段2213上;同时多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又能在待检测件输送至第二输送段2212进行检测之前,预留出多个用于设置待检测件的第一缓存位,处于第一缓存位的待检测件可以为下一步工序至少在时间上提前做好准备,以在前一个待检测件完成对应工序例如检测时,处于第一缓存位的待检测件可以更加及时地跟进至对应工序,有效扩大了相邻两个待检测件在输送机构221上输送的整个过程在时间上的重合部分,同时相邻待检测件之间也不会发生干涉、重叠等,从而有利于提升输送单元22的输送效率、缩短相邻两个待检测件进行检测的时间间隔,进而提升检测效率,提升检测设备100的产能;而且第二挡停结构2222可以至少避免待检测件沿输送方向输送至与输送机构221脱离,如果输送单元22与下料组件4配合时,便于使得待检测件在输送机构221上具有确定的下料位置,下料单元41可以将输送至下料位置的待检测件搬运至其他位置,便于简化下料单元41的设置。
换言之,通过多个挡停结构222以使得对应的待检测件在相应的挡停结构222处进行等待,使得待检测件依次排队进行相应的过程,保证待检测件在相应的过程(与检测组件2对应的检测位置或上文所述的下料位置等)有序进行,提高输送单元22在相应过程的工作效率,同时,可以使得输送机构221同时进行多个工序过程(例如同时进行检测过程、下料过程和上料过程等),以避免需要等待待检测件完成上一过程才能进行下一过程,减少待检测件在各个过程的等待时间,使得输送机构221各个过程的进行更加紧凑;当然,通过挡停结构222也避免待检测件之间相互影响(例如待检测件之间出现遮挡等)或在输送过程中多个待检测件出现同一位置(检测位置或下料位置等),从而有利于节约相邻两个待检测件进行检测的时间间隔,使得输送机构221可以处理更多的待检测件,由此,提高输送机构221的性能和产能。
可选地,多个挡停结构222将待检测件停留于预设位置的预设时长可以相同或不同,以适应输送单元22的需求,以便于将待检测件处于不同位置的挡停结构222对应的预设位置时停留合适的预设时长,有利于提高输送单元22的产能和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时长与输送单元22输送待检测件的速度、待检测件的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以及相邻挡停结构222之间的距离等相适应,以保证在输送方向上在后的待检测件在预设位置停留合适的时间,在第一输送段2211上,以便于输送方向上在先的待检测件具有合适的时间进行检测并避免在后待检测件影响在先的待检测件,在第三输送段2213上,以便于输送方向上具有合适的时间以搬运在先的待检测件并避免在后待检测件影响在先的待检测件。此外,挡停结构222的数量可以根据待检测件的长度等具体适应设置。
例如,待检测件为小尺寸长度时,可以适当缩短预设时长,以使新的待检测件快速地填补空缺的位置,保证相应过程保持处于工作状态,减少输送过程的时间浪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挡停结构222在挡停状态下,限制待检测件继续输送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挡停结构222止挡在待检测件的边缘处,或者,挡停结构222与待检测件上的配合部(例如配合孔、配合槽等)配合以限制待检测件的继续输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输送机构221包括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输送机构221a和第二输送机构221b,第一输送机构221a和第二输送机构221b之间限定出第一输送口221c,第一输送口221c位于第一输送段2211和第二输送段2212之间,其中一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设于第一输送口221c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端处;第一输送口221c在输送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在输送方向上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上游,在输送过程中、待检测件的边沿先经过第一端、再经过第二端,则第一端可以理解为第一输送机构221a的朝向第二输送机构221b的一端,第二端可以理解为第二输送机构221b的朝向第一输送机构221a的一端,其中一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设于第一端处,其余第一挡停结构2221可以设于上述其中一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在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
由此,方便设置该第一挡停结构2221,使得第一输送口221c可以为该第一挡停结构2221提供避让空间,便于使得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挡停部分(例如后文所述的第一挡停件2221a)自输送机构221的输送面的一侧伸至该输送面的另一侧,例如便于使得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挡停部分自输送面的上侧伸至该输送面的下侧,有利于在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挡停部分不与输送机构221发生摩擦干涉的前提下,增大第一挡停结构2221对待检测件的阻挡面积,提升挡停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图14所示,第一挡停结构2221包括支架222a和第一挡停件2221a,第一挡停件2221a在挡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可相对支架222a运动。在挡停位置,第一挡停件2221a用于阻挡待检测件的输送,以限制待检测件沿输送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挡停结构2221可以处于挡停状态;在避让位置,第一挡停件2221a用于避让待检测件的输送,以使待检测件顺利通过第一挡停结构2221,此时第一挡停结构2221可以处于避让状态。由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挡停件2221a位于挡停位置的时长来控制第一挡停结构2221截停待检测件的预设时长,方便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操作。
设于第一输送口221c处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第一挡停件2221a可相对对应支架222a转动,实现第一挡停件2221a在挡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的切换,且在挡停位置,设于第一输送口221c处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第一挡停件2221a转动至第一输送机构221a和第二输送机构221b之间,且此时该第一挡停件2221a与第一输送机构221a间隔设置,从而便于上述第一挡停结构2221并非通过与第一输送机构221a的表面接触的方式来实现挡停,减轻第一挡停结构2221和第一输送机构221a的磨损,同时提升挡停可靠性;其余第一挡停结构2221均与第一输送机构221a在输送方向的两端分别间隔设置,且其余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第一挡停件2221a可相对对应支架222a移动,实现第一挡停件2221a在挡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的切换,有利于简化其余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设计。
例如,在图12-图14的示例中,第一输送段2211设有两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位于前侧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第一挡停件2221a相对于支架222a上下移动以实现第一挡停件2221a在挡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的切换,位于后侧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设于第一输送口221c处且该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第一挡停件2221a相对于支架222a转动以实现第一挡停件2221a在挡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的切换。
可选地,第一挡停件2221a相对于支架222a的运动方式不限于移动或转动,只需要保证第一挡停件2221a可以由挡停位置运动至避让位置、及由避让位置运动至挡停位置即可。
可选地,第一挡停结构2221还包括驱动装置222h,驱动装置222h与第一挡停件2221a相连以驱动第一挡停件2221a运动,以使第一挡停件2221a在挡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相对支架222a运动。
可选地,对于第一输送机构221a和第二输送机构221b中的任一个而言,其可以包括带传动机构、也可以包括多个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的滚筒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一挡停件2221a具有挡停面222c,挡停面222c可以位于第一挡停件2221a在输送方向上的一侧,在挡停位置,第一挡停件2221a用于阻挡待检测件的输送,以使待检测件的边沿与挡停面222c齐平,则待检测件的边沿可以与挡停面222c位于同一平面,即待检测件的边沿与挡停面222c平行,以在挡停的同时将待检测件调整为合适的输送姿态。
例如,在图12-图13的示例中,待检测件在运动至预设位置之前,如果待检测件的朝向挡停面222c的边沿相对于图10中的前后方向倾斜,则运动至预设位置的待检测件的上述边沿的一端先与挡停面222c止抵,待检测件上述边沿的另一端随输送机构221的运动继续朝向挡停面222c运动,直至待检测件上述边沿的另一端也与挡停面222c止抵,此时待检测件的上述边沿与挡停面222c齐平,且待检测件处于合适的输送姿态。
可选地,第一挡停件2221a包括本体和挡板,本体相对于支架222a运动,挡板固设于本体,挡停面222c形成于挡板,挡板用于阻挡待检测件沿输送方向运动,以使待检测件的边沿与挡停面222c齐平。可选地,挡板可以为柔性件,例如橡胶件,以避免待检测件与挡板碰撞而损伤待检测件,保证待检测件的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2-图13所示,第一挡停结构2221还包括检测件222d,检测件222d直接或间接设于支架222a,检测件222d构造成检测到待检测件移动至与第一挡停结构2221对应的检测位置时通知第一挡停件2221a从避让状态切换至挡停状态,检测位置位于与第一挡停结构2221对应的预设位置的上游,待检测件沿输送方向运动至检测位置时,第一挡停结构2221可以根据检测件222d检测结构切换至挡停状态,提高挡停结构222工作的准确性。
其中,检测件222d沿支架222a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2中的左右方向)可移动且检测件222d的位置可被锁定,可以使得检测件222d的位置与待检测件在输送机构221上的位置相对应。
可选地,检测件222d为多个,多个检测件222d间隔设置,多个检测件222d共同判断待检测件是否移动至检测位置,进一步提高了检测件222d检测的准确性;当然,多个检测件222d可以对应输送机构221上多个并排输送的待检测件,提高检测件222d的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对于第一挡停件2221a可相对对应支架222a移动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而言,还包括支撑杆2221b,支撑杆2221b设于支架222a,检测件222d可运动地设于支撑杆2221b,检测件222d与支撑杆2221b滑移配合以改变检测件222d在支架222a长度方向上的位置。
例如,在图11和图13的示例中,对于第一挡停件2221a可相对对应支架222a移动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而言,该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支撑杆2221b设有两个检测件222d,两个检测件222d均与支撑杆2221b可滑移配合,驱动装置222h固设于支架222a远离支撑杆2221b的一侧,第一挡停件2221a设于支架222a的下侧,驱动装置222h驱动第一挡停件2221a沿上下方向移动,以改变第一挡停件2221a相对于支架222a的位置,使得第一挡停件2221a在挡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切换,位于支架222a前侧的两个检测件222d共同检测,当检测件222d检测到待检测件移动至检测位置,驱动装置222h驱动第一挡停件2221a向下移动,以使第一挡停件2221a从避让位置切换至挡停位置,以使第一挡停件2221a截停待检测件并保持一定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对于第一挡停件2221a可相对对应支架222a转动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而言,其支架222a包括支撑座222e和连杆222f,连杆222f的两端分别设于支撑座222e,驱动装置222h设于其中一个支撑座222e远离另一个支撑座222e的一侧,第一挡停件2221a的长度两端分别设于连杆222f,且第一挡停件2221a的一端通过传动件222g与驱动装置222h相连,则驱动装置222h带动传动件222g转动以驱动第一挡停件2221a相对于连杆222f转动,以使第一挡停件2221a可以在挡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转动。
进一步地,连杆222f上设有检测件222d,检测件222d与连杆222f可滑移配合,以能改变检测件222d在支架222a长度方向(例如图12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使得可以调整检测件222d的位置与待检测件相对,保证检测件222d的检测准确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挡停件2221a可相对对应支架222a转动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而言,其支架222a包括支撑座222e和连杆222f,连杆222f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支撑座222e,且连杆222f的长度一端与驱动装置222h连接,第一挡停件2221a的长度两端分别设于连杆222f,则驱动装置222h驱动连杆222f转动时,连杆222f带动第一挡停件2221a相对于支架222a转动,以使第一挡停件2221a可以在挡停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停结构222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A1:第二挡停结构2222为多个且多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沿输送方向间隔设于第三输送段2213,至少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也具有避让状态以适于避让待检测件,即处于避让状态的第二挡停结构2222不会干涉待检测件沿输送方向继续输送,实现对待检测件的释放,此时可以根据多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相对位置设置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状态切换需求,以便在待检测件离开输送机构221之前预留出多个用于设置待检测件的第二缓存位,处于第二缓存位的待检测件可以为下一步工序至少在时间上提前做好准备,以在前一个待检测件完成对应工序例如下料时,处于第二缓存位的待检测件可以更加及时地跟进对应工序,保证下料过程的稳定;条件A2:至少一个挡停结构222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以便调整至少相邻两个挡停结构222的间隔距离,而相邻两个挡停结构222之间的间隔大于待检测件的长度,从而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待检测件;条件A3:至少一个挡停结构222与输送机构221可拆卸相连(例如螺钉连接),以方便用户拆卸挡停结构222,方便维护挡停结构222。
在上述条件A1中,示例性地,多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中沿输送方向最后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可以仅具有挡停状态,其余第二挡停结构2222可以具有挡停状态和避让状态。在上述条件A2中,至少一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例如,在图11的示例中,第一输送段2211设有两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其中一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固设于第一输送段2211的中部,另一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固设于第一输送段2211的下游端,第三输送段2213设有两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其中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固设于第三输送段2213的中部,另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设于第三输送段2213的下游侧且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可调,第二输送段2212对应设有摄像装置(例如线扫相机),以检测在第二输送段2212上输送的待检测件。可选地,在图11的示例中,以上下方向为投影方向,在投影面上,位于前侧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投影与第一输送段2211投影的上游端之间的距离为245mm,位于前侧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投影与位于后侧的第二挡停结构2222投影之间的距离为245mm,位于后侧的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投影与位于前侧的第二挡停结构2222投影之间的距离为450mm,且位于前侧的第二挡停结构2222与摄像装置101投影之间的距离为177mm,位于前侧的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投影与位于后侧的第二挡停结构2222投影之间的距离位于150mm-340mm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5-图16所示,在输送方向上,其中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间隔设于输送机构221的下游侧,且其中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以调整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与输送机构221的下游端之间的距离;由于第二挡停结构2222具有挡停状态,则在挡停状态下,第二挡停结构2222在输送方向上相对于输送机构221的位置会影响待检测件传送至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时伸出输送机构221的长度,从而当待检测件传送至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后再实现下料时,可以通过调节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以调节待检测件下料时伸出输送机构221的长度,以在实现可靠下料的前提下,便于适当减短输送机构221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降低成本,同时使得输送单元22可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待检测件的下料,有利于使得不同长度的待检测件在输送机构221上具有较为确定的下料位置,便于降低对下料组件4的智能化需求,以使待检测件保持处于合适的位置以方便搬运。其中,待检测件的长度即为待检测件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
示例性地,下料位置可以理解为下料组件4的抓取位置、或者待检测件脱离输送机构221时所处的位置;下料组件4抓取时,待检测件的中心与下料位置越近越好,待检测件件的长度较长时,可以适当增大上述第二挡停结构2222与输送机构221下游端之间的距离,以增大待检测件下料时伸出输送机构221的长度,便于减小待检测件下料时其中心与下料位置之间的距离,而待检测件的长度较短时,可以适当减小上述第二挡停结构2222与输送机构221下游端之间的距离,以减小待检测件下料时伸出输送机构221的长度,同样便于减小待检测件下料时其中心与下料位置之间的距离。可见,上述第二挡停结构2222可以仅具有挡停状态,也就是说,上述第二挡停结构2222可以始终处于挡停状态;或者上述第二挡停结构2222也可以具有挡停状态和避让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第二挡停结构2222为一个时,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间隔设于输送机构221的下游侧且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可调;当第二挡停结构2222为多个时,其中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间隔设于输送机构221的下游侧且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可调。
例如,在图11和图15的示例中,在第三输送段2213的下游侧间隔设有第二挡停结构2222,第二挡停结构2222可以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于第三输送段2213的位置可调,以改变第二挡停结构2222与第三输送段2213的下游端之间的距离,以在待检测件传送至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时使得待检测件的中心位置处于下料组件4的抓取位置,方便下料组件4搬运待检测件,且保证搬运待检测件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5所示,输送单元22还包括承载座2214,输送机构221和上述其中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均设于承载座2214,且其中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与承载座2214在输送方向上滑移配合,且上述其中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与承载座2214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任意方向上限位配合,便于简化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运动方式,使得第二挡停结构2222稳定截停待检测件,以避免待检测件脱出输送机构221。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仅在输送方向上可移动,在垂直于输送方向的方向(例如图15中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上不能相对输送机构221移动。
例如,在图11和图15的示例中,承载座2214上设置有滑轨2214a,两个滑轨2214a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第三输送段2213的下游侧设有第二挡停结构2222,第二挡停结构2222形成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与滑轨2214a配合以使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与承载座2214在前后方向滑移配合、在上下方向限位配合、在左右方向限位配合,使得可以调整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与第三输送段2213的下游端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且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在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上相对第三输送段2213的位置不变;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在上下方向的高度高于输送机构221的对应的第一输送面22a的部分输送面,以使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有效挡停待检测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图17所示,至少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包括第二挡停件2222c,第二挡停件2222c形成有固定槽2222a,固定槽2222a沿垂直于第一输送面22a的方向(例如图15中的上下方向)延伸,通过固定件(例如螺栓或螺钉等)与固定槽2222a配合,以调整第二挡停件2222c在垂直于第一输送面22a的方向的位置,以使得第二挡停结构2222可以更好得适应第一输送面22a在垂直于第一输送面22a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保证第二挡停件2222c相对于第一输送面22a的高度位置合适。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仅具有挡停状态的第二挡停结构2222(例如前文所述的沿输送方向布置的最后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而言,第二挡停件2222c可以具有挡停位置,以阻挡待检测件的继续传送;对于具有挡停状态和避让状态的第二挡停结构2222(例如后文所述的设于第二输送口221g的第二挡停结构2222)而言,第二挡停件2222c可以具有挡停位置和避让位置,第二挡停件2222c位于挡停位置,则第二挡停结构2222处于挡停状态,第二挡停件2222c位于避让位置,则第二挡停结构2222处于避让状态。那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挡停件2222c可以通过固定槽2222a适应调整第二挡停件2222c的挡停位置。
此外,第二挡停件2222c在输送方向上的一侧也具有挡停面222c,挡停面222c适于用于阻挡待检测件的输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适应调整待检测件的当前放置姿态。
可选地,如图15-图17所示,第二挡停结构2222还形成有第二滑槽2222b,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检测件222d设于第二滑槽2222b且该检测件222d与第二滑槽2222b的槽壁沿左右方向滑移配合,使得可以调整检测件222d在左右方向相对于第一输送面22a的位置,以适应待检测件的位置,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其中,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检测件222d构造成检测到待检测件移动至与第二挡停结构2222对应的检测位置时通知第二挡停结构2222切换至挡停状态,该检测位置位于与第二挡停结构2222对应的预设位置的上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图15和图17所示,输送机构221具有第一输送面22a,至少一个挡停结构22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输送面22a的上侧,且其余挡停结构222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输送面22a的下侧,以便利用第一输送面22a的上下侧空间合理设置挡停结构222的位置,以便在相对应位置为其他部件腾出合适的布置空间,避免影响其它部件(例如摄像单元21)的设置,同时,有利于减少挡停结构222对第一输送面22a的遮挡,方便用户观察待检测件的输送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输送面22a应作广义理解,可以理解为输送机构221具有的实体平面结构,也可以理解为输送机构221的多个部位限定出的一个虚拟的平面,第一输送面22a用于放置待检测件,使得待检测件在第一输送面22a沿输送方向进行输送。例如,在图10和图11的示例中,输送机构221包括输送带,输送带的上侧表面即为第一输送面22a,或者,输送机构221包括滚筒机构,滚筒机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滚筒,多个滚筒的顶端所在的平面可以理解为第一输送面22a。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输送面22a的下侧的挡停结构222而言,如果该挡停结构222具有挡停状态和避让状态,例如该挡停结构222为第一挡停结构2221或第二挡停结构2222,则挡停结构222可以通过切换挡停结构222的挡停部分(例如挡停结构222的挡停件)相对于第一输送面22a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来实现在挡停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的切换;如果该挡停结构222具有挡停状态而不具有避让状态,例如该挡停结构222为第二挡停结构2222,则挡停结构222的挡停部分可以始终伸至第一输送面22a的上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输送面22a的上侧,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输送面22a的下侧,便于使得第一挡停结构2221在第二输送段2212的上游侧为其他部件腾出较为集中的布置空间、第二挡停结构2222在第二输送段2212的下游侧为其他部件腾出较为集中的布置空间,同时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设置有利于无需打断第一输送段2211的连续设置,尤其是当第一输送段2211包括输送带时,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至少部分设于输送带的上侧,便于无需将输送带分隔为多个间隔的子输送带,设置更加合理,而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设置便于为下料提供更多操作空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其中一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输送面22a的上侧,另一个第一挡停结构222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输送面22a的下侧;但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7所示,输送机构221包括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输送机构221e和第四输送机构221f,第三输送机构221e和第四输送机构221f之间限定出第二输送口221g,第二输送口221g位于第三输送段2213,其中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对应于第二输送口221g且可在挡停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切换;在挡停状态下,上述其中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一部分通过第二输送口221g伸至第一输送面22a上侧,在避让状态下,上述其中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位于第一输送面22a下侧。由此,通过设置第二输送口221g,便于实现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输送面22a下侧的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在遮挡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的切换。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第二挡停结构2222为一个时,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设于第二输送口221g处且可在挡停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切换;当第二挡停结构2222为多个时,其中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设于第二输送口221g处且可在挡停状态和避让状态之间切换。
例如,在图10和图17的示例中,第三输送段2213形成有第二输送口221g,第二挡停结构2222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至少部分设于输送机构221的下侧且与第二输送口221g对应,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具有挡停状态和避让状态;在挡停状态,第二挡停结构2222伸出第二输送口221g,第二挡停结构2222的部分高于第一输送面22a,使得第二挡停结构2222可以截停待检测件,在避让状态,第二挡停结构2222缩入第一输送面22a下侧,使得待检测件可以正常通过第二输送口221g处。另一个第二挡停结构2222间隔设于第三输送段2213的下游侧,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仅具有挡停状态。
例如,在图17的示例中,设于第二输送口221g的第二挡停结构2222包括驱动装置222h和第二挡停件2222c,驱动装置222h与第二挡停件2222c间接相连,驱动装置222h可以驱动第二挡停件2222c沿上下方向移动,可以使得第二挡停件2222c伸出第二输送口221g,以使第二挡停件2222c高于第一输送面22a,此时第二挡停件2222c处于挡停位置,或者,第二挡停件2222c缩回第二输送口221g,以使第二挡停件2222c低于第一输送面22a,此时第二挡停件2222c处于避让位置。由此,该第二挡停结构2222具有遮挡状态和避让状态,不会影响待检测件的输送,同时为待检测件在第三输送段2213上预留出缓存位。
可以理解的是,当输送机构221包括第一输送机构221a、第二输送机构221b、第三输送机构221e和第四输送机构221f,第二输送机构221b和第三输送结构可以为同一个输送机构、也可以为沿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不同的输送机构(如图10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检测设备2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检测下料装置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检测设备200,通过采用上述的输送下料装置,可以提高检测设备20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检测设备200还包括上料组件6,上料组件6用于将待检测件搬运至输送单元22上,第一输送面22a输送待检测件依次完成图像采集和下料,其中,上料组件6与检测组件2独立设置,进一步提升检测设备200的分体化,实现检测设备200的分体式设计,则摄像单元21无需与上料组件6共用机架,摄像单元21并未与下料单元42共用机架,同时输送单元22无需与下料单元42共用机架,以有效减少上料组件6传递至检测组件2的振动,从而减少上料组件6运行传递至摄像单元21的振动,以减小上料组件6产生的振动对摄像单元21的影响,有利于提升摄像单元21采集待检测件的图像信息准确性和采集效率,从而有利于提高检测组件2的检测效率。由此,检测设备200的分体式设计,使得检测设备200整体运行更加稳定,减少振动对检测组件2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检测设备200的产量。
上料组件6还包括上料壳体61,上料壳体61包裹上料组件6的相关部件的至少部分,检测组件2还包括检测壳体24,检测壳体24设于摄像单元21和输送单元22的外侧以包裹摄像单元21的至少部分和输送单元22的至少部分,下料组件4还包括下料壳体44,下料壳体44设于下料单元41和盛料单元42的外侧以包裹下料组件的下料单元41的至少部分和盛料单元42的至少部分,从而保证上料组件1、检测组件2和下料组件4内部部件的安全。
其中,上料壳体61、检测壳体24和下料壳体44为分体式设计,使得上料壳体61、检测壳体24和下料壳体44在保证相互配合以保证检测设备200的密封的前提下,有利于减少上料组件6通过上料壳体61传递至检测壳体24的振动、减少下料组件4通过下料壳体44传递至检测壳体24的振动,以保证检测组件2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图8的示例中,上料壳体61、检测壳体24和下料壳体44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检测壳体24的部分位于上料壳体61和下料壳体44之间,检测壳体24的另一部分位于上料壳体61和下料壳体44的上侧,且以上下方向为投影方向,上述检测壳体24的另一部分的投影分别与上料壳体61的投影和下料壳体44的投影部分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摄像单元和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具有第一输送面,所述摄像单元用于采集处于所述输送单元的待检测件的图像信息;
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与所述检测组件独立设置,且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单元,所述下料单元具有可上下升降的吸附面,所述下料单元用于将所述输送单元上的待检测件吸附于所述吸附面并移除,
其中,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至少在上下方向上定位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以至少使所述第一输送面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吸附面的移动范围内、或、至少使所述第一输送面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吸附面的移动范围外且所述吸附面的最低位置和所述第一输送面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差不超过第一预设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升降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所述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用于调整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构造成与所述定位件可拆卸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还包括盛料单元,所述下料单元用于将所述输送单元上的所述待检测件传送至所述盛料单元上,
所述定位件还用于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定位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以使所输送单元和所述盛料单元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向上具有预设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料单元为两个且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输送单元的一端配合于两个所述盛料单元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内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下料单元和所述盛料单元均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安装空间的朝向所述检测组件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配合口,所述安装空间的底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配合口连通的第二配合口,所述输送单元的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配合口和所述第二配合口配合于所述安装空间,且所述检测组件适于与所述第二配合口的远离所述第一配合口的一侧边沿止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向上,所述输送单元的配合于所述安装空间内的部分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滚轮,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用于调整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在垂直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单元沿垂直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的方向可相对于所述输送单元移动,所述输送单元具有下料区,所述下料单元用于将传送至所述下料区的所述待检测件移除,
所述定位件还用于在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定位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以使所述下料区与所述下料单元在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距离不超过第二预设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滚轮,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所述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用于调整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在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和所述下料组件分别具有所述安装部,所述检测组件上的所述安装部为第一安装部,所述下料组件上的所述安装部为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与所述定位件相连,
所述第一安装部在上下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同侧表面适于齐平设置且均用于安装所述定位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形成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安装部形成有第二连接孔,所述定位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三连接孔和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对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适于穿设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适于穿设第二紧固件,
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中的其中一个形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中的其中一个形成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其中一个为所述输送单元的输送方向,另一个为与所述输送单元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
13.一种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下料装置。
CN202322664285.6U 2023-09-28 2023-09-28 检测下料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Active CN220912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4285.6U CN220912962U (zh) 2023-09-28 2023-09-28 检测下料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4285.6U CN220912962U (zh) 2023-09-28 2023-09-28 检测下料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12962U true CN220912962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20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4285.6U Active CN220912962U (zh) 2023-09-28 2023-09-28 检测下料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12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96871B (zh) 固晶机
CN104567697B (zh) 一种零件高度差检测设备
US20020194727A1 (en) Transfer for tray feeder
CN101480118A (zh) 表面安装机
CN220912962U (zh) 检测下料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CN117622813A (zh) 检测下料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CN214692092U (zh) 上料设备
CN214685081U (zh) 外壳上料结构
CN118137258A (zh) 换向器装配装置
CN221056317U (zh) 上料检测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CN221056315U (zh) 检测设备
CN109701815B (zh) 一种全自动点胶机
CN217920060U (zh) 一种兼容式载具的输送导向定位机构
CN218212586U (zh) 上料组件和外观检测设备
CN117330502A (zh) 上料检测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CN117309765A (zh) 检测设备
CN112109997B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pcb板智能贴标机构器人以及贴标方法
CN221069790U (zh) 输送装置和具有其的检测设备
CN212831474U (zh) 检测机用多功能平台
CN210029050U (zh) 提升式板材供给装置
CN218289600U (zh) 一种插针机的自动收料系统
CN215421490U (zh) 一种贴装机构
CN112027266A (zh) 一种pcb板智能贴标机构器人以及贴标方法
CN210222040U (zh) 自动进退检测卡的宠物疾病检测仪器
CN116723636B (zh) 线路板的输送和对中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