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904941U - 踏板制动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踏板制动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904941U
CN220904941U CN202322509951.9U CN202322509951U CN220904941U CN 220904941 U CN220904941 U CN 220904941U CN 202322509951 U CN202322509951 U CN 202322509951U CN 220904941 U CN220904941 U CN 220904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lower
axis
braking device
drive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099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振华
何智广
吕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099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904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904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904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踏板制动装置和车辆。踏板制动装置包括从动组件和主动件;从动组件用于可移动地设置于车辆,从动组件还用于连接至制动组件,从动组件具有接触部;主动件用于绕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车辆,主动件具有推动部;沿垂直于第二轴线的方向,接触部和推动部至少部分地重叠,以使推动部能够抵靠至接触部,从而使从动组件移动,进而对制动组件施加制动力。由此,转动主动件,以使主动件带动从动组件移动即可对制动组件施加制动力。

Description

踏板制动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踏板制动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中在制动踏板设置传感器,以采集制动踏板的转动角度。和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通过传感器获取制动踏板的转动角度,进而根据转动角度控制制动组件抱紧轮毂以实现制动,或者松开轮毂,以使车辆能够行驶。
这样,当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以及控制器和制动组件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不能正常工作时,无法实现制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踏板制动装置和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踏板制动装置,踏板制动装置用于连接至车辆的制动组件,从而驱动制动组件工作,制动装置包括:
从动组件,从动组件用于可移动地设置于车辆,从动组件还用于连接至制动组件,从动组件具有接触部;
主动件,主动件用于绕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车辆,主动件具有推动部;
沿垂直于第二轴线的方向,接触部和推动部至少部分地重叠,以使推动部能够抵靠至接触部,从而使从动组件移动,进而对制动组件施加制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踏板制动装置,当需要通过制动装置向制动组件施加制动力的情况下(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以及控制器和制动组件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不能够正常工作),可以转动主动件,以使主动件带动从动组件移动即可对制动组件施加制动力。
可选地,主动件包括作用件和棘轮,作用件固定连接至棘轮,棘轮绕第二轴线可转动,作用件的至少部分和第二轴线间隔设置,棘轮的棘齿包括推动部。
可选地,沿棘轮的径向方向,作用件延伸至棘轮的外侧。
可选地,主动件具有推动部离开接触部的第二复位位置,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至主动件,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车辆,以用于向主动件施加使主动件朝向第二复位位置转动的作用力。
可选地,从动组件包括:
第一从动件,第一从动件用于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车辆,第一从动件还用于连接至制动组件,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平行;
第二从动件,第二从动件具有接触部,第二从动件绕第三轴线可转动地连接至第一从动件,以使接触部和推动部分离或者抵接,第三轴线和第一轴线平行;
接触部和推动部抵接的情况下,主动件能够通过第二从动件带动第一从动件转动,进而对制动组件施加制动力。
可选地,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同轴设置,并且/或者
第三轴线和第一轴线间隔设置。
可选地,第一从动件具有第一复位位置,离开第一复位位置的第一从动件能够向制动组件施加制动力,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至第一从动件,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车辆,以用于向第一从动件施加使第一从动件朝向第一复位位置转动的作用力。
可选地,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第三弹性件,第三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至第一从动件,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从动件,以用于向第二从动件施加使第二从动件朝向接触部和推动部抵接的位置转动的作用力。
可选地,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连接至第一从动件,驱动组件包括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的移动部,移动部连接至第二从动件,以用于驱动第二从动件在接触部和推动部分离的位置或者抵接的位置之间转动。
可选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件,驱动件具有移动部,驱动件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第一从动件;
电磁线圈,电磁线圈通过电磁感应驱动驱动件沿移动方向移动。
可选地,第一从动件为杆件。
可选地,移动部具有第三复位位置,移动部位于第三复位位置的情况下,接触部和推动部抵接,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第四弹性件,第四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至第一从动件,第四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移动部,以用于向移动部施加使移动部朝向第三复位位置移动的作用力。
可选地,第二从动件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位于第一从动件的一侧,第二部位于第一从动件的另一侧,第一部的一端连接至第二部的一端,接触部位于第一部的远离第二部的一端,第二部连接至移动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前述的踏板制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车辆包括前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当需要通过制动装置向制动组件施加制动力的情况下(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以及控制器和制动组件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不能够正常工作),可以转动主动件,以使主动件带动从动组件移动即可对制动组件施加制动力。
可选地,车辆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传感器和制动组件均电连接至控制器,传感器连接至主动件,控制器通过传感器获取表示主动件转动的角度的角度信息,进而根据角度信息控制制动组件的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踏板制动装置的主视示意图;以及
图2为图1的踏板制动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第一从动件 111:第一转轴
112:第三转轴 120:主动件
121:第二转轴 122:推动部
123:作用件 124:棘轮
130:第二从动件 131:第三安装孔
132:接触部 133:第一部
134:第二部 141:第一弹性件
142:第二弹性件 143:第三弹性件
144:第四弹性件 151:第一安装孔
152:第二安装孔 160:制动组件
170:驱动组件 171:电磁线圈
172:驱动件 173:移动部
180:连接件 190:车身
200:从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在本文中,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踏板制动装置。踏板制动装置能够用于车辆。车辆包括制动组件160。制动组件160受到制动力时,制动组件160能够抱紧轮毂,以制动车辆。制动力越大,制动组件160对轮毂的抱紧力越大。踏板制动装置能够控制车辆的制动组件160的工作。
请参考图1和图2,踏板制动装置包括从动组件200和连接件180。从动组件200包括第一从动件110。第一从动件1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轴111。第一转轴111的轴线为第一轴线。车辆的车身190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51。第一转轴111穿设于第一安装孔151。这样,第一转轴111能够在第一安装孔151内绕第一轴线沿方向A转动。如此,从动组件200相对于车辆的车身190可移动。
连接件180可以是柔性连接件(例如钢索)。连接件180的一端连接至第一从动件110的远离第一转轴111的一端。连接件180的另一端连接至制动组件160。这样,第一从动件110绕第一轴线沿方向A转动时,第一从动件110能够通过连接件180对制动组件160施加制动力,进而控制制动组件160的工作。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轴可以固定设置于车辆。此时,第一从动件设置有第一安装孔。
如图1至图2所示,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主动件120。主动件120具有第二转轴121。第二转轴121的轴线为第二轴线。第二轴线和第一轴线平行。车辆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52。第二安装孔152和第一安装孔151间隔设置。第二转轴121穿设于第二安装孔152。这样,主动件120能够绕第二轴线沿B方向转动。主动件120具有推动部122。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转轴可以固定设置于车辆。此时,主动件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从动组件200还包括第二从动件130。第一从动件110还设置有第三转轴112。第三转轴112的轴线为第三轴线。第二从动件130设置有第三安装孔131。第三安装孔131套设于第三转轴112。这样,第二从动件130能够绕第三轴线转动。第二从动件130能够在制动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转动。第三轴线和第一轴线平行。第二从动件130具有接触部132。
如图1的实线所示的第二从动件130。第二从动件130位于制动位置的情况下,沿垂直于第二轴线的径向方向(也就是绕第二轴线的圆周的径向方向),接触部132和推动部122部分重叠。这样,主动件120绕第二轴线沿方向B转动时,推动部122接触至接触部132,并推动接触部132。此时,保持于制动位置的第二从动件130通过第三转轴112推动第一从动件110绕第一轴线沿方向A转动。如此,沿方向A转动的第一从动件110能够通过连接件180对制动组件160施加制动力,以使制动组件160抱紧轮毂,从而实现制动。也就是说,主动件120能够带动从动组件200移动,进而通过连接件180对制动组件160施加制动力,以使制动组件160抱紧轮毂,从而实现制动。
如图1的虚线所示的第二从动件130。第二从动件130位于离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从动件130和主动件120之间存在间隔。这样,主动件120绕第二轴线转动时,推动部122不会接触至接触部132。主动件120的转动不会作用于第二从动件130,从而不会使第一从动件110转动,进而不会使第一从动件110通过连接件180对制动组件160施加制动力。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从动组件可以沿垂直于第二轴线的方向平移,以对制动组件施加制动力。
本实施方式中,车辆包括前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当需要通过踏板制动装置向制动组件160施加制动力的情况下(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以及控制器和制动组件160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不能够正常工作),可以转动主动件120,以使主动件120带动从动组件200移动即可对制动组件160施加制动力。
当不需要对制动组件160施加制动力(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以及控制器和制动组件160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能够正常工作)时,可以使主动件120反向转动,从而和第二从动件130分离,进而能够使第二从动件130保持于离开位置即可。
请参考图1,第二从动件130位于制动位置,并且主动件120的推动部122接触至第二从动件130时,推动部122和第二从动件130的接触处在投影面的投影的中心点为第一投影点。第二转轴121的轴线在投影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点。第三安装孔131的轴线在投影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点。投影面垂直于第二转轴121的轴线。第一投影点在第二投影点和第三投影点的连线的侧方。这样,第一投影点、第二投影点与第三投影点的任意两个之间的连线构成三角形结构。由此,第二从动件130位于制动位置,并且主动件120的推动部122接触至第二从动件130时,第二从动件130、主动件120与第一从动件110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主动件120包括作用件123和棘轮124。作用件123的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转轴121的一端。第二转轴1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棘轮124的圆心。这样,棘轮124绕第二轴线可转动。沿棘轮124的径向方向,作用件123的至少部分和第二轴线间隔设置。棘轮124包括多个棘齿。其中的一个棘齿构成推动部122。由此,主动件120的结构简单,方便作用件123和棘轮124的连接加工。
作用件123可以为车辆的制动踏板。这样,司机可以沿方向C踩踏制动踏板,以控制棘轮124的转动。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作用件可以通过手推或拉,从而使棘轮转动。
进一步优选地,沿棘轮124的径向方向,作用件123延伸至棘轮124的外侧。由此,通过较小的力作用于作用件123,既可使棘轮124转动。
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主动件也可以不包括棘轮,只要包括作用件和推动部即可。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同轴设置。由此,踏板制动装置的结构简单。第三轴线和第一轴线间隔设置。由此,踏板制动装置的结构简单。
优选地,第一从动件110为杆件。沿第一从动件110的长度方向,第一转轴111连接至第一从动件110的一端,连接件180连接至第一从动件110的另一端。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和第一从动件110的长度方向垂直。由此,第一从动件110的结构简单。
请参考图1,第一从动件110具有第一复位位置(图1中第一从动件110的位置)。此时,连接件180对制动组件160没有施加制动力。制动组件160不会因为连接件180的作用而抱紧轮毂。
绕第一轴线沿方向A转动离开第一复位位置的第一从动件110能够向制动组件160施加制动力。第一从动件110转动离开第一复位位置的角度越大,连接件180对制动组件160的制动力越大。
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41。第一弹性件141可以是弹簧。第一弹性件141的一端连接至第一从动件110。第一弹性件141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车辆。这样,第一从动件110离开第一复位位置时,第一弹性件141向第一从动件110施加使第一从动件110朝向第一复位位置转动的作用力。
进一步优选地,请继续参考图1,第一从动件110离开第一复位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141处于被拉伸的状态。此时,第一弹性件141对第一从动件110施加拉力,以使第一从动件110朝向第一复位位置转动。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从动件离开第一复位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也可以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以向第一从动件施加推力,从而使第一从动件朝向第一复位位置转动。
如图1所示,主动件120具有第二复位位置(图1中虚线所示的主动件120的位置)。此时,推动部122离开接触部132。第二从动件130能够绕第三转轴112在制动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转动,而不会接触至推动部122。
使第二从动件130转动至制动位置,并保持于制动位置的情况下,绕第二轴线沿方向B转动主动件120,以使主动件120离开第二复位位置。此时,主动件120的推动部122能够接触至接触部132。绕第二轴线沿方向B继续转动主动件120,即可推动接触部132,进而通过第二从动件130推动第一从动件110转动离开第一复位位置。
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42。第二弹性件142可以是弹簧。第二弹性件142的一端连接至主动件120。第二弹性件142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车辆。主动件120离开第二复位位置时,第二弹性件142向主动件120施加使主动件120朝向第二复位位置转动的作用力。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主动件120离开第二复位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142处于被拉伸的状态。此时,第二弹性件142对主动件120施加拉力,以使主动件120朝向第二复位位置转动。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主动件离开第二复位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也可以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以向主动件施加推力,从而使主动件朝向第二复位位置转动。
如图1所示,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第三弹性件143。第三弹性件143可以是弹簧。第三弹性件143的一端连接至第一从动件110。第三弹性件14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从动件130。第三弹性件143向第二从动件130施加使第二从动件130朝向制动位置转动的作用力。这样,在第三弹性件143的作用下,第二从动件130保持于制动位置。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从动件130位于制动位置时,第三弹性件143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此时,第三弹性件143对第二从动件130施加推力。这样,第二从动件130受到主动件120的推动作用时,能够保持于制动位置,从而能够使第一从动件110转动。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从动件位于制动位置的情况下,第三弹性件也可以处于被拉伸的状态,以向第二从动件施加拉力,从而使第二从动件受到主动件的推动作用时,能够保持于制动位置,从而能够使第一从动件转动。
如图1所示,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170。驱动组件170连接至第一从动件110。驱动组件170包括移动部173。移动部173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第一从动件110。移动部173连接至第二从动件130,以用于驱动第二从动件130在制动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转动。由此,驱动第二从动件130转动方便。
如前所述,驱动组件170可以和第三弹性件143一起作用,以使第二从动件130保持于制动位置。
当需要使第二从动件130转动至离开位置,则驱动组件170需要克服第三弹性件143对第二从动件130的作用力,以使第二从动件130离开制动位置而朝向离开位置转动,并使第二从动件130保持于离开位置。
如图1所示,驱动组件170包括驱动件172、电磁线圈171与电源(未示出)。驱动件172包括移动部173。驱动件172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第一从动件110。
电源和电磁线圈171连接,以为电磁线圈171供电。这样,电源能够控制电磁线圈171通电或者断电,进而控制电磁线圈171产生磁场与否。
电源还可以控制电磁线圈171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
驱动件172可以包括磁铁。这样,产生磁场的电磁线圈171通过电磁感应驱动驱动件172沿移动方向移动。电磁线圈171还可以控制驱动驱动件172移动的驱动力的大小。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驱动件也可以不包括磁铁。此时,驱动件为铁件(例如碳钢件)。电磁线圈能够对驱动件施加吸引力,从而使驱动件沿移动方向移动。
在另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也可以为气缸或者液压缸等直线运动构件。
如图1所示,移动方向平行于杆件的长度方向。由此,踏板制动装置的结构简单。
请继续参考图1,移动部173具有第三复位位置(图1所示的移动部173的位置)。移动部173位于第三复位位置的情况下,第二从动件130位于制动位置。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第四弹性件144。第四弹性件144为弹簧。第四弹性件144的一端连接至第一从动件110。第四弹性件144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移动部173。这样,移动部173离开第三复位位置的情况下,第四弹性件144用于向移动部173施加使移动部173朝向第三复位位置移动的作用力。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移动部173离开第三复位位置时,第四弹性件144处于被拉伸的状态。此时,第四弹性件144对移动部173施加拉力。在此过程中,驱动组件170克服第四弹性件144对移动部173的作用力。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移动部离开第三复位位置的情况下,第四弹性件也可以处于被压缩的状态,以向移动部施加推力。
如图1所示,第二从动件130包括第一部133和第二部134。第一部133位于第一从动件110的一侧。第二部134位于第一从动件110的另一侧。第一部133的长度方向和第二部134的长度方向成夹角。第一部133的一端连接至第二部134的一端。接触部132位于第一部133的远离第二部134的一端。第二部134连接至移动部173。由此,第二从动件130的结构简单。
可以理解,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从动件可以为现有技术的和棘轮配合的棘爪。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前述的踏板制动装置。
本实施方式中,车辆包括前述的踏板制动装置,车辆包括前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当需要通过踏板制动装置向制动组件160施加制动力的情况下(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以及控制器和制动组件160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不能够正常工作),可以转动主动件120,以使主动件120带动从动组件200移动即可对制动组件160施加制动力。
优选地,车辆还包括传感器(未示出)和控制器(未示出)。传感器和制动组件160均电连接至控制器。传感器可以是角度传感器。传感器连接至主动件120,以用于采集主动件120的角度信息。角度信息表示主动件120的转动角度。控制器通过传感器获取角度信息,进而根据角度信息控制制动组件160的工作。
这样,车辆正常行驶(此时,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以及控制器和制动组件160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能够正常工作)时,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主动件120的角度信号,进而控制制动组件160抱紧轮毂或者松开轮毂。
此时,电磁线圈171处于通电状态,电磁线圈171使移动部173保持于离开第三复位位置的位置,进而使第二从动件130保持于离开位置。
当控制器、传感器、控制器和传感器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以及控制器和制动组件160之间的信号传输线路不能够正常工作时,电磁线圈171掉电,电磁线圈171对移动部173的作用力解除。此时,在第四弹性件144的作用下,以及在第三弹性件143的作用下,移动部173移动至第三复位位置,第二从动件130转动至制动位置,以能够通过主动件120控制制动组件160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Claims (15)

1.一种踏板制动装置,所述踏板制动装置用于连接至车辆的制动组件,从而驱动所述制动组件工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包括:
从动组件,所述从动组件用于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车辆,所述从动组件还用于连接至所述制动组件,所述从动组件具有接触部;
主动件,所述主动件用于绕第二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辆,所述主动件具有推动部;
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的方向,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推动部至少部分地重叠,以使所述推动部能够抵靠至所述接触部,从而使所述从动组件移动,进而对所述制动组件施加制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件包括作用件和棘轮,所述作用件固定连接至所述棘轮,所述棘轮绕所述第二轴线可转动,所述作用件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轴线间隔设置,所述棘轮的棘齿包括所述推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棘轮的径向方向,所述作用件延伸至所述棘轮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件具有所述推动部离开所述接触部的第二复位位置,所述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主动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辆,以用于向所述主动件施加使所述主动件朝向第二复位位置转动的作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组件包括:
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一从动件用于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辆,所述第一从动件还用于连接至所述制动组件,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平行;
第二从动件,所述第二从动件具有所述接触部,所述第二从动件绕第三轴线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从动件,以使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推动部分离或者抵接,所述第三轴线和所述第一轴线平行;
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推动部抵接的情况下,所述主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二从动件带动所述第一从动件转动,进而对所述制动组件施加制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同轴设置,并且/或者
所述第三轴线和所述第一轴线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从动件具有第一复位位置,离开所述第一复位位置的所述第一从动件能够向所述制动组件施加所述制动力,所述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所述车辆,以用于向所述第一从动件施加使所述第一从动件朝向第一复位位置转动的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从动件,以用于向所述第二从动件施加使所述第二从动件朝向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推动部抵接的位置转动的作用力。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至所述第一从动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沿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的移动部,所述移动部连接至所述第二从动件,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从动件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推动部分离的位置或者抵接的位置之间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具有所述移动部,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移动方向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一从动件;
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通过电磁感应驱动所述驱动件沿所述移动方向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件为杆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具有第三复位位置,所述移动部位于所述第三复位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推动部抵接,所述踏板制动装置还包括第四弹性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从动件,所述第四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至所述移动部,以用于向所述移动部施加使所述移动部朝向第三复位位置移动的作用力。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从动件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位于所述第一从动件的一侧,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第一从动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部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部的一端,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部的远离所述第二部的一端,所述第二部连接至所述移动部。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踏板制动装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制动组件均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所述传感器连接至主动件,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传感器获取表示所述主动件转动的角度的角度信息,进而根据所述角度信息控制所述制动组件的工作。
CN202322509951.9U 2023-09-14 2023-09-14 踏板制动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220904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9951.9U CN220904941U (zh) 2023-09-14 2023-09-14 踏板制动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9951.9U CN220904941U (zh) 2023-09-14 2023-09-14 踏板制动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904941U true CN220904941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20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09951.9U Active CN220904941U (zh) 2023-09-14 2023-09-14 踏板制动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904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09595B2 (en) Electric parking brake with direct tension feedback
US7410085B2 (en) Electrical drive-in tool
JP2586920B2 (ja) ブレーキ機構の駆動方法及び装置
US20050077782A1 (en) Electrically driven parking brake device
JPS6298032A (ja) クラツチ、可変速駆動装置、ブレ−キ等の連結装置用制御機構
JP5488909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CN114312711B (zh)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及车辆
CN110667535A (zh) 一种适用于人机共驾的自动驾驶车辆通用线控制动装置及制动方法
CN220904941U (zh) 踏板制动装置和车辆
US3358797A (en)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vehicle parking brakes
KR101612274B1 (ko) 전자식 주차 브레이크장치
US11953067B2 (en) Brake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brake assembly
JP4502749B2 (ja) 電動駐車ブレーキ装置および電動駐車ブレーキ装置におけるブレーキパッドの実位置推定方法
JP4618534B2 (ja) 電動ブレーキ装置
KR20150056982A (ko) 전동 브레이크 장치
CN110406517A (zh) 一种重型汽车电子机械制动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1682715B1 (ko) 전자식 제동장치의 주차제동기구
CN103818503B (zh) 可双向旋转电动车转把
JP2018100714A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
CN111807187B (zh) 电梯制动装置及电梯系统
CN116946091A (zh)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双向推进式电子机械制动装置
JPH0238837Y2 (zh)
CN117469322A (zh) 电子机械制动器、用于其的锁止装置和锁止装置控制方法
JPH02266130A (ja) ブレーキ装置
TW202404843A (zh) 馬達驅動之夾持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