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9557U - 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9557U
CN220899557U CN202322694920.5U CN202322694920U CN220899557U CN 220899557 U CN220899557 U CN 220899557U CN 202322694920 U CN202322694920 U CN 202322694920U CN 220899557 U CN220899557 U CN 220899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ate
precooling
groups
fixedly connected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949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国盛
杨礼
田国威
李昊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Keshengrui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Keshengr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Keshengru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Keshengru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949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95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9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9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包括反应釜、冷凝液存储罐、制冷机、输送泵以及回收泵。本实用新型,参与换热后的冷凝液经过回收泵抽出,经换向阀依次送入四组预冷腔,在预冷腔中经过自然冷却以及换热套管接触式换热使得冷凝液预冷,且通过四组预冷腔分别启用以延长预冷时间,提高预冷效果,连续生产时大大降低制冷机的功耗,冷凝作业得以稳定的循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预冷罐中预冷状态的冷凝液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以及液位传感器检测两种方式进行控制输入和输出,控制方式更加智能化,便于应对生产中各种温度突变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冷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甲基硅油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冷凝降温后收集,一般采用带有冷凝装置的反应釜,如市面已有的公开技术中提到,冷凝液循环输送稳定之后,通过进料管向散热输送仓内部注入待冷凝的甲基硅油反应液体,随后工人通过电机控制器开启电机,使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搅拌板进行转动,可以对冷凝液进行搅拌,此时甲基硅油液体将会通过热量交换板与冷凝液进行热量交换,可以对甲基硅油液体进行降温,降温完成之后甲基硅油液体可以从出料管排出,得到甲基硅油成品;
包括上述技术在内的市面常见甲基硅油反应冷凝用的冷凝反应釜,都具有回收冷凝液循环使用的功能,但是其在回收过程中都存在一定弊端:冷凝液循环时换热后没有进行预冷,一般在循环的路径上通过制冷机进行强制降温,制冷机功耗大,且在连续生产中存在制冷速度跟不上冷凝速度的情况,导致冷凝反应釜内温度不稳定,影响产品生产效率和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包括反应釜、冷凝液存储罐、制冷机、输送泵以及回收泵,所述反应釜上壁设置有冷凝液进液管、反应液进液管,所述反应釜下壁设置有冷凝液回收管、甲基硅油出液管,所述冷凝液回收管远离反应釜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预冷罐,所述预冷罐通过支架设置在冷凝液存储罐上方,所述预冷罐由顶盖、底板、外圈板以及内圈板组成且俯视投影呈环状结构,所述预冷罐环状内侧壁且靠近上口位置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外圈板以及内圈板之间设置有呈圆周等分分布的四组隔板,所述外圈板以及内圈板之间通过四组隔板分隔形成四组预冷腔,四组所述预冷腔中均设置有用于对冷凝液自然冷却的预冷结构,所述盖板下壁与预冷罐之间设置有用于分配回收冷凝液的分配结构,所述分配结构与冷凝液回收管远离反应釜的一端贯通,所述预冷罐与冷凝液存储罐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预冷腔液面高度的液位控制结构,所述预冷罐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预冷腔中冷凝液温度的检测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预冷结构包括散热窗、四组换热套管,所述散热窗设置在预冷罐外壁且靠近顶盖处,四组所述换热套管均固定连接在顶盖与底板之间且分别位于四组预冷腔内部,四组所述换热套管均为呈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与预冷腔不连通,四组所述换热套管均为金属材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分配结构包括换向阀、四组分支管,所述换向阀固定连接在盖板下壁,所述换向阀为一进四出电控阀,所述冷凝液回收管远离反应釜的一端贯穿盖板内壁后与换向阀进口端固定连接,四组所述分支管均固定连接在换向阀侧壁且分别与换向阀四处出口贯通,四组所述分支管远离换向阀的一端均贯穿内圈板内壁并分别伸入至四组预冷腔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包括四组液位传感器、回流管,四组所述液位传感器分别固定连接在四组预冷腔内侧壁且均位于预冷腔内部中上位置,四组所述液位传感器水平高度一致,四组所述回流管均固定连接在冷凝液存储罐上壁,四组所述回流管远离冷凝液存储罐的一端均贯穿内圈板内壁并分别伸入至四组预冷腔内部,四组所述回流管位于内圈板和冷凝液存储罐之间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四组温度传感器,四组所述温度传感器均固定连接在内圈板内侧壁,四组所述温度传感器探头部分均贯穿内圈板内壁并分别伸入至四组预冷腔内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冷凝液进液管远离反应釜的一端与制冷机出口端固定连接,所述制冷机进口端通过输送管与冷凝液存储罐出口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泵固定连接在输送管外壁且位于冷凝液存储罐和制冷机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回收泵固定连接在冷凝液回收管外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参与换热后的冷凝液经过回收泵抽出,经换向阀依次送入四组预冷腔,在预冷腔中经过自然冷却以及换热套管接触式换热使得冷凝液预冷,且通过四组预冷腔分别启用以延长预冷时间,提高预冷效果,连续生产时大大降低制冷机的功耗,冷凝作业得以稳定的循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预冷罐中预冷状态的冷凝液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以及液位传感器检测两种方式进行控制输入和输出,控制方式更加智能化,便于应对生产中各种温度突变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的预冷罐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的预冷罐内部结构俯面局部剖视图。
图例说明:
1、反应釜;2、反应液进液管;3、甲基硅油出液管;4、冷凝液进液管;5、冷凝液回收管;6、回收泵;7、冷凝液存储罐;8、预冷罐;9、盖板;10、换热套管;11、隔板;12、散热窗;13、输送泵;14、输送管;15、制冷机;16、换向阀;17、分支管;18、温度传感器;19、液位传感器;20、回流管;21、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包括反应釜1、冷凝液存储罐7、制冷机15、输送泵13以及回收泵6,反应釜1上壁设置有冷凝液进液管4、反应液进液管2,反应釜1下壁设置有冷凝液回收管5、甲基硅油出液管3,冷凝液进液管4远离反应釜1的一端与制冷机15出口端固定连接,制冷机15进口端通过输送管14与冷凝液存储罐7出口端固定连接,输送泵13固定连接在输送管14外壁且位于冷凝液存储罐7和制冷机15之间,回收泵6固定连接在冷凝液回收管5外壁,冷凝液在冷凝液存储罐7中通过输送泵13抽出,送到制冷机15进行制冷,然后通过前道压力顺着冷凝液进液管4送到反应釜1中参与冷凝作业,换热后的冷凝液被回收泵6经冷凝液回收管5从反应釜1中抽出;
冷凝液回收管5远离反应釜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预冷罐8,预冷罐8通过支架设置在冷凝液存储罐7上方,预冷罐8由顶盖、底板、外圈板以及内圈板组成且俯视投影呈环状结构,预冷罐8环状内侧壁且靠近上口位置固定连接有盖板9,外圈板以及内圈板之间设置有呈圆周等分分布的四组隔板11,外圈板以及内圈板之间通过四组隔板11分隔形成四组预冷腔,四组预冷腔可依次单独启用,即预冷分为四段式预冷,将四组预冷腔编号一、二、三、四后,生产初始阶段回收的冷凝液在一号预冷腔预冷,二阶段回收的冷凝液在二号预冷腔预冷,依次启用,四号预冷腔启用的同时,一号预冷腔中冷凝液已经充分预冷,在四号预冷腔停止进液之前,一号预冷腔向冷凝液存储罐7排液,连续生产时上述动作循环进行;
四组预冷腔中均设置有用于对冷凝液自然冷却的预冷结构,预冷结构包括散热窗12、四组换热套管10,散热窗12设置在预冷罐8外壁且靠近顶盖处,四组换热套管10均固定连接在顶盖与底板之间且分别位于四组预冷腔内部,四组换热套管10均为呈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与预冷腔不连通,四组换热套管10均为金属材质,冷凝液进入预冷腔后,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窗12箱外部扩散,同时冷凝液与金属材质的换热套管10外壁接触,通过换热套管10将冷凝液的温度传导到换热套管10中空结构中,换热套管10中空结构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向上升起,带动换热套管10下口常温空气流入,达到无动力循环冷却的目的,经过预冷后的冷凝液再参与循环时,大大降低了制冷机15的功耗;
盖板9下壁与预冷罐8之间设置有用于分配回收冷凝液的分配结构,分配结构包括换向阀16、四组分支管17,换向阀16固定连接在盖板9下壁,换向阀16为一进四出电控阀,冷凝液回收管5远离反应釜1的一端贯穿盖板9内壁后与换向阀16进口端固定连接,四组分支管17均固定连接在换向阀16侧壁且分别与换向阀16四处出口贯通,四组分支管17远离换向阀16的一端均贯穿内圈板内壁并分别伸入至四组预冷腔内部,冷凝液通过换向阀16的控制分别进入四组预冷腔,分配结构与冷凝液回收管5远离反应釜1的一端贯通;
预冷罐8与冷凝液存储罐7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预冷腔液面高度的液位控制结构,液位控制结构包括四组液位传感器19、回流管20,四组液位传感器19分别固定连接在四组预冷腔内侧壁且均位于预冷腔内部中上位置,四组液位传感器19水平高度一致,四组回流管20均固定连接在冷凝液存储罐7上壁,四组回流管20远离冷凝液存储罐7的一端均贯穿内圈板内壁并分别伸入至四组预冷腔内部,四组回流管20位于内圈板和冷凝液存储罐7之间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阀21,冷凝液进入预冷腔时,通过液位传感器19检测液位高度,避免高出散热窗12,到达预设液面高度时即通过换向阀16切换流向,电磁阀21打开后预冷腔中经过预冷的冷凝液顺着回流管20流入冷凝液存储罐7,该流动过程通过设置合适的高度差可不需要使用动力;
预冷罐8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预冷腔中冷凝液温度的检测结构,检测结构包括四组温度传感器18,四组温度传感器18均固定连接在内圈板内侧壁,四组温度传感器18探头部分均贯穿内圈板内壁并分别伸入至四组预冷腔内部,温度传感器18用于检测回收来的冷凝液温度以及预冷后的冷凝液温度,可将信号传递到制冷机15的控制单元,从而更加合理的调整制冷机15的制冷功率。
工作原理:冷凝液在冷凝液存储罐7中通过输送泵13抽出,送到制冷机15进行制冷,然后通过前道压力顺着冷凝液进液管4送到反应釜1中参与冷凝作业,换热后的冷凝液被回收泵6经冷凝液回收管5从反应釜1中抽出,冷凝液通过换向阀16的控制分别进入四组预冷腔,分配结构与冷凝液回收管5远离反应釜1的一端贯通,预冷罐8中四组预冷腔可依次单独启用,即预冷分为四段式预冷,将四组预冷腔编号一、二、三、四后,生产初始阶段回收的冷凝液在一号预冷腔预冷,二阶段回收的冷凝液在二号预冷腔预冷,依次启用,四号预冷腔启用的同时,一号预冷腔中冷凝液已经充分预冷,在四号预冷腔停止进液之前,一号预冷腔向冷凝液存储罐7排液,连续生产时上述动作循环进行,冷凝液进入预冷腔后,散发的热量通过散热窗12箱外部扩散,同时冷凝液与金属材质的换热套管10外壁接触,通过换热套管10将冷凝液的温度传导到换热套管10中空结构中,换热套管10中空结构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向上升起,带动换热套管10下口常温空气流入,达到无动力循环冷却的目的,经过预冷后的冷凝液再参与循环时,大大降低了制冷机15的功耗,冷凝液进入预冷腔时,通过液位传感器19检测液位高度,避免高出散热窗12,到达预设液面高度时即通过换向阀16切换流向,电磁阀21打开后预冷腔中经过预冷的冷凝液顺着回流管20流入冷凝液存储罐7,该流动过程通过设置合适的高度差可不需要使用动力,温度传感器18用于检测回收来的冷凝液温度以及预冷后的冷凝液温度,可将信号传递到制冷机15的控制单元,从而更加合理的调整制冷机15的制冷功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包括反应釜(1)、冷凝液存储罐(7)、制冷机(15)、输送泵(13)以及回收泵(6),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1)上壁设置有冷凝液进液管(4)、反应液进液管(2),所述反应釜(1)下壁设置有冷凝液回收管(5)、甲基硅油出液管(3),所述冷凝液回收管(5)远离反应釜(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预冷罐(8),所述预冷罐(8)通过支架设置在冷凝液存储罐(7)上方,所述预冷罐(8)由顶盖、底板、外圈板以及内圈板组成且俯视投影呈环状结构,所述预冷罐(8)环状内侧壁且靠近上口位置固定连接有盖板(9),所述外圈板以及内圈板之间设置有呈圆周等分分布的四组隔板(11),所述外圈板以及内圈板之间通过四组隔板(11)分隔形成四组预冷腔,四组所述预冷腔中均设置有用于对冷凝液自然冷却的预冷结构,所述盖板(9)下壁与预冷罐(8)之间设置有用于分配回收冷凝液的分配结构,所述分配结构与冷凝液回收管(5)远离反应釜(1)的一端贯通,所述预冷罐(8)与冷凝液存储罐(7)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预冷腔液面高度的液位控制结构,所述预冷罐(8)内部设置有用于检测预冷腔中冷凝液温度的检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结构包括散热窗(12)、四组换热套管(10),所述散热窗(12)设置在预冷罐(8)外壁且靠近顶盖处,四组所述换热套管(10)均固定连接在顶盖与底板之间且分别位于四组预冷腔内部,四组所述换热套管(10)均为呈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与预冷腔不连通,四组所述换热套管(10)均为金属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结构包括换向阀(16)、四组分支管(17),所述换向阀(16)固定连接在盖板(9)下壁,所述换向阀(16)为一进四出电控阀,所述冷凝液回收管(5)远离反应釜(1)的一端贯穿盖板(9)内壁后与换向阀(16)进口端固定连接,四组所述分支管(17)均固定连接在换向阀(16)侧壁且分别与换向阀(16)四处出口贯通,四组所述分支管(17)远离换向阀(16)的一端均贯穿内圈板内壁并分别伸入至四组预冷腔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包括四组液位传感器(19)、回流管(20),四组所述液位传感器(19)分别固定连接在四组预冷腔内侧壁且均位于预冷腔内部中上位置,四组所述液位传感器(19)水平高度一致,四组所述回流管(20)均固定连接在冷凝液存储罐(7)上壁,四组所述回流管(20)远离冷凝液存储罐(7)的一端均贯穿内圈板内壁并分别伸入至四组预冷腔内部,四组所述回流管(20)位于内圈板和冷凝液存储罐(7)之间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阀(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四组温度传感器(18),四组所述温度传感器(18)均固定连接在内圈板内侧壁,四组所述温度传感器(18)探头部分均贯穿内圈板内壁并分别伸入至四组预冷腔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进液管(4)远离反应釜(1)的一端与制冷机(15)出口端固定连接,所述制冷机(15)进口端通过输送管(14)与冷凝液存储罐(7)出口端固定连接,所述输送泵(13)固定连接在输送管(14)外壁且位于冷凝液存储罐(7)和制冷机(1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泵(6)固定连接在冷凝液回收管(5)外壁。
CN202322694920.5U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 Active CN2208995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94920.5U CN220899557U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94920.5U CN220899557U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9557U true CN220899557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13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94920.5U Active CN220899557U (zh) 2023-10-09 2023-10-09 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95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4044A (zh) 一种可分离式防冻缸冰淇淋机
CN112245947A (zh) 基于冷凝珠收集机构的单效外循环浓缩器
WO2020029313A1 (zh) 一种食醋固液一体发酵装置
CN220899557U (zh) 一种可对冷凝液回流收集的冷凝釜
CN111803977A (zh) 一种防粘壁高效减压浓缩装置及其应用
CN218740231U (zh) 高效换热浓缩装置
CN216964390U (zh) 一种乳饮料生产用保温调配罐
CN208365906U (zh) 一种化工原料冷却装置
CN217535958U (zh) 食醋固态发酵设备
CN113755263A (zh) 一种节能酿造啤酒发酵技术
CN115711515A (zh) 一种蛋黄上清液粉制备用冷冻干燥装置
CN210329178U (zh) 一种豆制品生产用脱水冷却保鲜装置
CN207187140U (zh) 一种用于生产三聚磷酸钠的喷雾干燥塔
CN208708631U (zh) 一种可移动卧式冷冻浓缩设备
CN116734572B (zh) 一种低功耗真空干燥装置
CN215270356U (zh) 一种乳制品加工用冷却装置
CN211861683U (zh) 蔬菜漂烫后自动冷却线
CN221005644U (zh) 一种牛蛙速冻定型机
CN220899137U (zh) 一种中药滴丸生产装置
CN2146287Y (zh) 离心式薄膜真空浓缩机
CN219539460U (zh) 一种蔗糖6酯制备用分离下料装置
CN216274032U (zh) 一种螺旋布局循环水冷冷却设备
CN110108069A (zh) 一种变频式高效节能型片冰机
CN214458078U (zh) 一种煮糖结晶罐
CN210411873U (zh) 一种用于垃圾发酵的预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