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8824U - 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 Google Patents

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8824U
CN220898824U CN202322371148.3U CN202322371148U CN220898824U CN 220898824 U CN220898824 U CN 220898824U CN 202322371148 U CN202322371148 U CN 202322371148U CN 220898824 U CN220898824 U CN 220898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dental instrument
shield
cheek
shell de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711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慧敏
万广青
张超群
张琴
姚峻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engya D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711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8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8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88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中壳状牙科器械包括:壳状本体,为一体的壳状且形成有可容纳牙颌多颗牙齿的牙齿收纳腔,以及,设于壳状本体唇侧和/或颊侧的屏挡,所述屏挡为由所述壳状本体的龈端向本颌前庭沟延伸形成的开口朝向牙龈的空腔结构,所述屏挡在唇舌方向上的厚度至少满足:佩戴时,所述屏挡可阻隔唇肌和/或颊肌与对应牙齿的接触。可以在保证屏挡功能的前提下,结构更为简单、使用更为便捷。

Description

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背景技术
错颌畸形是指牙齿、牙弓、颌骨和颅面位置及关系不调,常见症状包括牙列拥挤、牙列间隙、反颌等。大部分错颌畸形是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障碍等,也可在生长发育后因外伤、牙周病等原因造成的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的异常、面部畸形等。
壳状牙齿矫治器是一种治疗错颌畸形的装置,采用安全的弹性透明高分子材料,使矫治过程几乎在旁人无察觉中完成。对于需要颌间关系调整的场景中,需要佩戴带有颌位调整装置的矫治器,而且根据适应症的不同,还需要进行上颌或下颌颌骨的发育促进或生长抑制。现有青少年正畸阶段,一般采用功能矫治器对肌肉阻隔,实现对肌肉的训练和定位,常见的如唇侧屏挡、颊侧屏挡等。
现有一种屏挡通过活动的功能矫治器独立放置于口腔中,佩戴较为麻烦;另有一种一体式屏挡,位于牙齿区域,不仅影响患者的唇闭合、脸部美观性,还影响隐形矫治器对前牙的包裹,无法实现前牙的移动设计。
本申请中的“错颌”、“开颌”、“覆颌”、“颌面”等中的“颌”均为(“牙合”,hé)系生僻字,且由于一般输入法字库中没有该字,在日常中、网络中常作“颌”,本文为阅读方便,也写作“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可以在保证屏挡功能的前提下,结构更为简单、使用更为便捷,缩短矫治周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包括:壳状本体,为一体的壳状且形成有可容纳牙颌多颗牙齿的牙齿收纳腔,以及,设于壳状本体唇侧和/或颊侧的屏挡,所述屏挡为由所述壳状本体的龈端向本颌前庭沟延伸形成的开口朝向牙龈的空腔结构,所述屏挡在唇舌方向上的厚度至少满足:佩戴时,所述屏挡可阻隔唇肌和/或颊肌与对应牙齿的接触。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用于佩戴于用户第一颌的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所述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为如上述的壳状牙科器械,还包括用于佩戴于所述用户第二颌的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包括分别用于佩戴于用户第一颌和第二颌的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和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所述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和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分别如上述的壳状牙科器械,所述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的屏挡设于所述壳状本体的唇侧,所述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的屏挡设于所述壳状本体的颊侧。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改进壳状牙科器械中的屏挡结构,将屏挡设置于牙龈区,保持牙齿区矫治器的包裹,不影响壳状牙科器械的固位力;另外,向牙龈侧延伸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唇颊屏影响唇闭合及美观等问题;将屏挡与壳状本体一体设置,不仅可以阻隔肌肉、将口周肌恢复至合理位置及实现肌肉训练,还能减少其对牙齿正常生长的阻碍作用,同时器械的结构简单,佩戴方便,此外,还可以利用壳状本体设计移动牙齿,在肌肉训练的同时进行排牙。可见,使用本申请中的壳状牙科器械可以在同一佩戴周期中,同时实现肌肉阻隔、肌肉训练、排牙等一系列功能,在正畸设计中综合各功能,使得加快矫治周期,矫治精度高,不容易发生反复。
另外,所述屏挡在垂直向所覆盖的牙龈区高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牙龈垂直向高度的1/3。高度较高的屏挡可以有效阻隔肌肉,以便尽量减少肌肉对牙齿及牙槽骨的施力。
另外,所述屏挡远离牙齿一侧至多到达前庭沟底。尽量减少患者的异物感。
另外,所述屏挡远离牙齿一侧的轮廓与对应位置的前庭沟底的轮廓相吻合。
另外,所述壳状牙科器械设有用于避开系带的避让结构。减少系带对牙科器械的干扰,减少佩戴后的口腔异物感。
另外,所述避让结构为所述屏挡远离牙齿一侧的内凹结构;或者,所述屏挡为多个,所述避让结构为相邻两个屏挡之间的间隔空间。通过内凹和间隔,准确实现系带避让结构。
另外,所述屏挡沿唇舌向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10mm。设置厚度范围,使得屏挡的肌肉阻隔功能准确实施,避免干扰闭唇动作。
另外,所述屏挡在接触唇颊肌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通过设置通孔实现空腔与外侧的透气性,避免空腔内存积唾液。
另外,所述屏挡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患者最小牙齿在近远中向的长度。设置足够长度的屏挡,实现屏挡阻隔准确。
另外,所述屏挡有多个,至少两个相邻的屏挡之间设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在垂直向的高度从靠近屏挡一侧向远离屏挡一侧逐渐降低,所述过渡部在垂直向的最大高度低于所述屏挡的最高高度。实现多个屏挡形成为整体,增加屏挡刚度,准确阻隔肌肉力量。
另外,所述过渡部朝向牙龈侧的轮廓与对应位置的牙龈唇颊侧大致相同,佩戴时,所述过渡部贴附所述对应位置的牙龈。通过覆盖牙龈,增加牙科器械整体包裹力。
另外,所述过渡部在接触唇颊肌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通过设置通孔实现覆盖部位的透气性,避免与牙龈之间积存唾液。
另外,所述屏挡以牙中线呈对称分布。实现肌肉阻隔时,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偏颌。
另外,壳状本体中至少部分牙齿收纳腔与所容纳的对应牙齿的唇颊侧面之间具有为对应牙齿向唇颊侧生长提供空间的第一间隙。通过在牙齿唇颊侧面预留供牙齿唇颊侧向生长的间隙,在颊屏阻隔肌肉的作用下,减少对应牙齿受到的来自唇颊肌的压力,减少对应牙齿受到的生长阻力,实现牙齿向准确位置自然生长。
另外,所述第一间隙小于或等于1mm,大于或等于0.05mm。明确间隙范围,避免间隙过小起不到预留空间的作用,同时避免间隙过大影响矫治器包裹及佩戴。
另外,所述壳状牙科器械设有用于避开系带的避让结构。减少系带对牙科器械的干扰,减少佩戴后的口腔异物感。
另外,所述颊屏沿唇舌向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10mm。设置厚度范围,使得颊屏的肌肉阻隔功能准确实施,避免干扰闭唇动作。
另外,所述颊屏与所连接的牙齿收纳腔的连接位置位于牙龈区,所述颊屏的舌侧面与对应位置的牙齿收纳腔的颊侧外表面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几何尺寸满足:佩戴时,所述颊屏与颊肌接触后,所述颊屏的舌侧面不与所述牙齿收纳腔的外表面接触。
另外,所述颊屏至少覆盖本颌对应位置的牙冠高度的1/2。限定颊屏覆盖高度,准确实现肌肉阻隔作用。
另外,所述第二间隙在唇舌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10mm。
另外,所述颊屏内置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预制的树脂块。增加颊屏牢固度,避免佩戴时损坏。
另外,所述颊屏为由牙齿收纳腔的颊侧面向颊侧凸起形成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与对应牙齿的颊侧面之间设有第三间隙。通过设置第三间隙,限定空腔结构的厚度,使得佩戴后可以阻隔颊侧肌肉与对应牙齿的接触,减少颊侧肌肉对后牙向内的压力,以便后牙在颊舌向正常生长。
另外,所述颊屏向对颌延伸至至少部分覆盖对颌牙冠颊侧面。
另外,所述颊屏还向本颌前庭沟方向延伸,至少覆盖本颌部分牙龈。通过覆盖部分牙龈,实现在受到压力后可以将力分散至多个牙齿的牙龈区,尽量减少对牙齿生长的阻碍。
另外,所述颊屏在近远中向的延伸长度从第一前磨牙的1/2处至最后一颗牙齿的1/2处之间,或者,从第一乳磨牙的1/2处至最后一颗牙齿的1/2处之间。限定一定的长度范围,保证颊肌被足够阻隔,同时避免过长影响舒适度,且后牙最后一颗牙齿和颊肌间距离小,空开该位置进一步减小佩戴时的口腔异物感。
另外,所述壳状牙科器械为佩戴于上颌的壳状牙科器械,还包括设于所述壳状本体后牙区舌侧的上腭弓,所述上腭弓的两端分别部分连接于所述壳状本体;佩戴时,所述上腭弓通过形变诱发后牙区牙齿颊侧向移动。设置上腭弓结构,协助扩弓,便于牙齿实现颊侧移动,控制牙齿间隙。
另外,所述壳状牙科器械为佩戴于上颌的壳状牙科器械,还包括设于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舌侧的用于诱导舌尖从第一位置调整至第二位置的舌突。设置舌突结构,协助舌位调整,便于在正畸时同步训练舌部肌肉,实现舌尖在准确位置放置。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正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壳状牙科器械佩戴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前牙区剖面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前牙区剖面示意图;
图3c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后牙区剖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正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壳状牙科器械中牙颌模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壳状牙科器械中牙颌模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正面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正面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正面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正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C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正面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正面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壳状牙科器械中牙颌模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佩戴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的正面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正面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后牙区剖面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的佩戴示意图;
图24a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正面示意图;
图24b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后牙区剖面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的佩戴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立体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另一种壳状牙科器械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中提及的“前牙区”、“后牙区”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后牙区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前牙区的牙齿包括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
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中提及的“颌平面”根据《口腔正畸学》第6版第83页的定义及确认方式获得,一种是以第一恒磨牙的咬合中点与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点(覆颌或开颌的1/2处)的连线;另一种是由均分后牙颌接触点而得,常使用第一恒磨牙及第一乳磨牙或第一前磨牙的颌接触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
如图1-3、19所示,壳状牙科器械具体包括:壳状本体10,为一体的壳状且形成有可容纳牙颌多颗牙齿的牙齿收纳腔,以及,设于壳状本体10唇侧的屏挡20,所述屏挡20为由所述壳状本体10的龈端向本颌前庭沟延伸形成的开口朝向牙龈的空腔结构,所述屏挡20在唇舌方向上的厚度至少满足:佩戴时,所述屏挡20可阻隔唇肌与对应牙齿的接触。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壳状牙科器械为佩戴于上颌1的矫治器,对应的下颌2可以佩戴矫治器4,也可以不佩戴矫治器4,虽然图示中以佩戴矫治器4为例,但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是否需要佩戴灵活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中的屏挡20在垂直向所覆盖的牙龈区高度H1大于或等于对应牙龈垂直向高度H2的1/2。高度较高的屏挡20可以有效阻隔肌肉,以便尽量减少肌肉对牙齿及牙槽骨的施力。其他实施例中,该高度占比也可以是H1大于等于H2*1/3,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屏挡20远离牙齿一侧至多到达前庭沟底,也就是说,H1最大值为H2,一方面,刺激前庭沟有利于促进牙齿生长,另一方面,避免过高的屏挡20对软组织的刺激,减少患者的异物感。可以理解的是,屏挡20远离牙齿一侧的轮廓201可以与对应位置的前庭沟底的轮廓相吻合。以便与前庭沟的接触更为均匀,且尽量减少对口腔软组织的刺激。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屏挡20沿唇舌向的厚度Lp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10mm。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患者口腔数据设置,也可以根据医生的矫治需求设置,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可见,设置厚度范围,使得屏挡20的肌肉阻隔功能准确实施,避免干扰闭唇动作。
参见图3a,屏挡20和壳状本体10连接处可以具有结构20a,在屏挡20于壳状本体10龈端的连接处呈内凹的弧形过渡结构,该结构一方面可以使得外凸的屏挡20不影响壳状本体10对牙齿的包裹,避免影响固位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屏挡20避免与牙齿的唇侧接触,影响牙齿的正常生长。
进一步说,部分实施例中壳状本体中至少部分牙齿收纳腔与所容纳的对应牙齿的唇颊侧面之间具有为对应牙齿向唇颊侧生长提供空间的第一间隙。通过在牙齿唇颊侧面预留供牙齿唇颊侧向生长的间隙,在屏挡阻隔肌肉的作用下,减少对应牙齿受到的来自唇颊肌的压力,减少对应牙齿受到的生长阻力,实现牙齿向准确位置自然生长。参见图3b和图3c,第一间隙11从对应牙齿的咬合面延伸至龈端。限定间隙的延伸位置,避免对牙齿生长方向进行阻碍。可以理解的是,当牙齿为前牙区牙齿时,咬合面指的是切端a1,第一间隙11从切端a1延伸到龈端b1;当牙齿为后牙区牙齿时,第一间隙11从咬合面的一端a2延伸到龈端b2,同时,后牙区的牙齿收纳腔在咬合面也可设置不要过于贴合牙齿的咬合面,提供牙齿颊侧生长的通道。
另外,所述第一间隙11小于或等于1mm,大于或等于0.05mm,进一步说,第一间隙11可以小于或等于0.5mm,且大于或等于0.05mm,具体如0.5mm、0.6mm或0.8mm,具体可以根据医生的设计需要,不再一一列举。具体的说,唇颊侧的间隙在颊舌向的宽度为L1,明确间隙尺寸,避免间隙过小起不到预留空间的作用,同时避免间隙过大影响矫治器包裹及佩戴。该间隙可以根据佩戴壳状牙科器械的时间周期设定,或者根据对应牙齿的期待唇颊侧生长量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屏挡20在近远中向的长度W1可以大于或等于一个牙齿W2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具体的说,该一个牙齿,可以是患者最小牙齿,也可以是所在牙位的牙齿,所在牙位有多个时,还可以是所在牙位中最小牙齿或者其中任意一个牙齿,另外,部分实施例在限定W1大于等于W2时,也可以大于等于W2的2倍。可以理解的是,设置足够长度的屏挡20,实现屏挡20阻隔准确。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屏挡20有两个,两个屏挡20之间具有间隔W3,以便避让唇系带。可以看出,一实施例中的壳状牙科器械设有用于避开系带的避让结构。以便减少系带对牙科器械的干扰,减少佩戴后的口腔异物感。可以理解的是,屏挡20为多个,该避让结构为相邻两个屏挡之间的间隔空间。
进一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目前的热压膜工艺,具体热压膜成型过程大致包括:基于相应的数字化牙颌模型及一系列中间数字化牙颌模型进行3D打印,制作出前牙区带屏挡模块51的实体牙颌模型5(如图5-6所示),之后用膜片在上述实体的牙颌模型上热压成型的方式得到包含屏挡20及牙齿形状的壳状牙科器械,再之后在所述包含牙齿形状的壳状牙科器械上沿牙龈线或邻近牙龈线处切割,屏挡模块51沿外轮廓切割,从而得到本实施例中能够容纳牙齿的带屏挡20的壳状牙齿矫治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屏挡模块51有一定厚度,所以在压膜过程中,膜片会包裹于屏挡模块51外部,从而自然形成沿模块边缘向内卷曲的边界,从而也能实现本实施例中牙科器械轮廓圆滑。
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壳状牙科器械除了采用上述压膜成型工艺,部分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增材制造工艺进行直接制造,这种方式的工艺步骤包括在设计数字化牙科器械模型时,在基础的数字化牙颌模型上设计屏挡20结构及所需的其他结构,后续在打印阶段一并打印,无需额外工序,一次获得,所得的牙科器械牢固度也好。本实施方式中的增材制造方式可以为SLA(光固化)打印或DLP(数字光处理)打印,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3D打印技术,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可以理解的是,部分实施例中避让结构为屏挡20远离牙齿一侧的内凹结构,结合图4进行说明,屏挡20为一个连续整体,其轮廓201设有内凹结构202,可见,通过上述内凹和间隔,可以准确实现系带避让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屏挡20以牙中线T呈对称分布。实现肌肉阻隔时,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偏颌。
可见,本实施例通过改进壳状牙科器械中的屏挡20结构,将屏挡20设置于牙龈区,保持牙齿区矫治器的包裹,不影响壳状牙科器械的固位力;另外,向牙龈侧延伸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唇颊屏影响唇闭合及美观等问题;将屏挡与壳状本体一体设置,不仅可以阻隔肌肉、将口周肌恢复至合理位置及实现肌肉训练,还能减少其对牙齿正常生长的阻碍作用,同时器械的结构简单,佩戴方便,此外,还可以利用壳状本体设计移动牙齿,在肌肉训练的同时进行排牙。可见,使用本申请中的壳状牙科器械可以在同一佩戴周期中,同时实现肌肉阻隔、肌肉训练、排牙等一系列功能,在正畸设计中综合各功能,使得加快矫治周期,矫治精度高,不容易发生反复。
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本实施方式与上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屏挡20之间设有过渡部205,实现多个屏挡20形成为整体,增加屏挡20刚度,准确阻隔肌肉力量。
结合图7-8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屏挡20有两个,两个相邻的屏挡20之间设有过渡部205,所述过渡部205在垂直向的高度从靠近屏挡20一侧向远离屏挡20一侧逐渐降低,所述过渡部205在垂直向的最大高度低于所述屏挡的最高高度。从图上可以看出过渡部205靠近屏挡20一侧的最大高度H3大于远离屏挡20的中间高度H4,通过过渡部205实现多个屏挡20形成为整体,增加屏挡20刚度,准确阻隔肌肉力量,同时,通过高度渐变的过渡部205实现边缘轮廓的圆弧线条,佩戴时可以减少口腔异物感。进一步说,屏挡20数量除了两个之外,还可以更多,如四个、五个、六个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相邻两个屏挡20之间可以设置过渡部205外,单一屏挡20和壳状本体10连接时,也可设置高度渐变的连接结构206(如图9所示),可以增加屏挡20和壳状本体10之间的连接尺寸,使得屏挡20与壳状本体10的一体性更高,整体刚度更强。
另外,上述过渡部205朝向牙龈侧的轮廓与对应位置的牙龈唇颊侧大致相同,佩戴时,所述过渡部205贴附所述对应位置的牙龈。通过覆盖牙龈,增加牙科器械整体包裹力。
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改进在于:本实施例中屏挡20在接触唇颊肌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通过设置通孔实现空腔与外侧的透气性,避免空腔内存积唾液。
结合图10-11所示,屏挡20在接触唇颊肌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2001。通过设置第一通孔2001实现空腔与外侧的透气性,避免空腔内存积唾液。可以了解的是,口腔内存在唾液,而当口腔内佩戴的器械刺激口腔内侧软组织时,会加快唾液的分泌,所以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唾液积存于屏挡20的空腔结构内,设置通孔使得唾液可以从该通孔中流出,避免积存导致的口腔卫生问题等。
结合图12-13所示,部分实施例中过渡部205在接触唇颊肌的侧壁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2051。通过设置第二通孔2051实现覆盖部位的透气性,避免与牙龈之间积存唾液。过渡部205上的通孔同样可以解决避免唾液积存于过渡部205和软组织之间,避免口腔卫生问题等。
可以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壳状牙科器械由于覆盖至部分牙龈,通过设置通孔可以增加壳状牙科器械的透气性,避免在贴附软组织时,软组织被长时间压迫产生的异物感。
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前述实施方式中壳状牙科器械的屏挡20设于唇侧,而本实施方式中提供多种结构和位置的屏挡20。
具体的说,部分实施例中的屏挡20设于颊侧,具体如图14所示。设置于颊侧的屏挡20,其屏挡20结构与设置于唇侧的屏挡20相类似,所以上述各实施例中提到的屏挡20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均可结合设计,如屏挡20上的通孔结构,无论屏挡20的设置位置是否变化,其与唇颊肌接触的侧壁上均可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阵列式分布的若干个,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又如增设用于避让系带的避让结构,可以设计为内凹结构或间隔结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其保护范围均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上述部分实施例中仅设于唇侧的屏挡20和仅设于颊侧的屏挡20,另外部分实施例中屏挡20的结构还可以包括同时设置于唇侧和颊侧,如图15所示,其单体结构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说,上述壳状牙科器械在采用热压膜工艺进行制造时,其采用的牙颌模型5可以如图16所示。
另外,还需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设置了多个离散的屏挡20,部分设置于唇侧,部分设置于颊侧,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连续设置的整体屏挡20,如设置一个大屏挡20,其近远中向长度大于5个牙齿的长度,使得屏挡20整体性更强,牢固度更高。
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屏挡设于壳状本体的唇侧,所述壳状牙科器械还包括设于后牙区用于阻隔颊肌的颊屏。
具体的说,结合图21、图22和图23所示,部分实施例中颊屏30与所连接的牙齿收纳腔的连接位置位于牙龈区,所述颊屏30的舌侧面301与对应位置的牙齿收纳腔的颊侧外表面101间设有第二间隙31,所述第二间隙31几何尺寸满足:佩戴时,所述颊屏30与颊肌接触后,所述颊屏30的舌侧面301不与所述牙齿收纳腔的外表面101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间隙31可以是均匀宽度的间隙,也可以随牙科器械轮廓变化有宽度变化的间隙,也可以是是宽度从上到下逐渐变宽的间隙,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牙科器械的结构需要变化,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具体的说,上述第二间隙31在颊舌向的宽度L2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10mm。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二间隙31在颊舌向的宽度L2均匀,那宽度L2可以为上述范围内的预设宽度值,如果第二间隙31在颊舌向的宽度L2变化,那宽度L2的变化范围也在上述范围内。
进一步说,本实施方式中的颊屏30在颊舌向的厚度为L4,该厚度L4可以指的是颊屏30唇侧面301与颊侧面302之间的距离,部分实施例中,该厚度L4与第二间隙31在颊舌向的宽度L2之和小于或等于10mm,在保证颊屏30对肌肉阻隔功能时,尽量减小本实施例中壳状牙科器械在口腔内的占位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保证颊屏30对肌肉的阻隔作用,颊屏30的高度至少覆盖本颌对应位置的牙冠高度的1/2。限定颊屏30覆盖高度,准确实现肌肉阻隔作用。具体地说,部分实施例中颊屏30的高度可以覆盖超过本颌牙冠的高度,部分实施例中颊屏30还可以向对颌延伸至至少部分覆盖对颌牙冠颊侧面,再部分实施例中颊屏30还可以向对颌延伸至至少覆盖对颌部分牙龈颊侧面,另外,部分实施例中颊屏30还向本颌前庭沟方向延伸,至少覆盖本颌部分牙龈。通过覆盖部分牙龈,实现在受到压力后可以将力分散至多个牙齿的牙龈区,尽量减少对牙齿生长的阻碍。还可以如本实施方式图示中的颊屏30,不仅覆盖本颌部分牙龈,还覆盖至对颌牙冠颊侧面,其结构和尺寸灵活多变,可以根据患者口腔数据做实际选择,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另外,为了增加颊屏30牢固度,避免佩戴时损坏,本实施方式中的颊屏30内置填充物303,所述填充物303为预制的树脂块。该树脂块可以单独打印制作,加工壳状牙科器械之后,置入颊屏30空腔结构内,也可以在压膜工艺中,将该树脂块与牙颌模型本体组合,压膜完成进行撬膜时,将该树脂块与牙颌模型本体分离,将树脂块留在颊屏30口腔结构内。
继续说明,结合图24a、图24b和图25所示,除了上述结构的颊屏30以外,其他部分实施例中的颊屏30可以为由牙齿收纳腔的颊侧面向颊侧凸起形成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与对应牙齿的颊侧面之间设有第三间隙。也就是说,第三间隙为空腔结构的颊侧内壁301与对应牙齿的颊侧面101之间的间隙,同时后牙区牙齿收纳腔与颊屏30的空腔结构联通。通过设置第三间隙,限定空腔结构的厚度,使得佩戴后可以阻隔颊侧肌肉与对应牙齿的接触,减少颊侧肌肉对后牙向内的压力,以便后牙在颊舌向正常生长。进一步说,该第三间隙沿颊舌向的厚度L3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10mm。设置厚度范围,使得唇颊屏的肌肉阻隔功能准确实施,避免干扰闭唇动作。
另外,本实施例中颊屏30在近远中向的延伸长度从第一前磨牙的1/2处至最后一颗牙齿的1/2处之间,部分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可以从第二前磨牙105至最后一颗牙齿106的1/2处之间。限定一定的长度范围,保证颊肌被足够阻隔,同时避免过长影响舒适度,且后牙最后一颗牙齿和颊肌间距离小,空开该位置进一步减小佩戴时的口腔异物感。可以理解的是,当患者为儿童,牙齿为乳牙时,颊屏30在近远中向的延伸长度从第一乳磨牙的1/2处至最后一颗牙齿的1/2处之间,其牙位不再另行示出。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虽然图示中的颊屏30仅覆盖牙冠区域,实际应用中,颊屏30向对颌的侧面可以向对颌延伸,直至覆盖对颌牙冠的颊侧面,或者,颊屏30远离对颌的侧面也可以向本颌前庭沟方向延伸,至少覆盖本颌部分牙龈。部分实施例中,也可以同时覆盖本颌部分牙龈,以及对颌牙冠,其结构尺寸多种多样,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可见,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多种结构的颊屏30,丰富了本申请壳状牙科器械中颊屏30的实现形式,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拓宽了本申请的应用场景,便于市场推广。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矛盾的前提下,本实施方式中的壳状牙科器械可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其他结构限定相组合,以进一步实现其他结构组合。
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本实施方式中的壳状牙科器械佩戴于上颌,同时,本实施方式中的壳状牙科器械还可以包括设于壳状本体10后牙区舌侧的上腭弓,上腭弓的两端分别部分连接于所述壳状本体10;佩戴时,所述上腭弓通过形变诱发后牙区牙齿颊侧向移动。
具体的说,本实施例中上腭弓40采用的材料可以是和壳状牙科器械相同或相似的高分子材料,在与壳状本体10连接时,可采用粘结、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方式进行制造,如图17所示,其制造工艺与原有壳状牙科器械的加工工艺大致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其他部分实施例中上腭弓40采用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如扩弓簧等,其与壳状本体10连接时,也可以采用粘结、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还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设置。如图18所示,在壳状本体10后牙区的舌侧设置舌钮,扩弓簧包括由单根金属丝弯制形成的弧形骨架,弧形骨架两侧分别弯制形成卡扣,分别卡固于所述壳状主体两侧舌侧的舌钮,以将所述扩弓簧附接于所述壳状主体。另外,该弧形骨架上还可以根据医生需要,设置其他功能元件,如用于舌味引导的舌训练元件,其结构可以与现有舌训练元件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同样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本实施方式中的壳状牙科器械佩戴于上颌,同时,本实施方式中的壳状牙科器械还包括设于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舌侧的用于诱导舌尖从第一位置调整至第二位置的舌突。设置舌突结构,协助舌位调整,便于在正畸时同步训练舌部肌肉,实现舌尖在准确位置放置。
具体的说,结合图26所示,舌突50为向舌体方向凸出的几何结构,舌突50凸设的高度与诱导舌尖从第一位置调整至第二位置的治疗计划吻合,当舌体位置位于非正常位置时,舌突能够调整舌尖至正常位置。
进一步说,本实施方式中壳状本体10前牙区舌侧龈缘或邻近舌侧龈缘处除设置舌突外,还可以在舌突两侧设置加强部501,加强部501跨越腭皱襞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加强部501可以增加舌突和壳状本体的连接面积,增强舌突50与壳状本体的整体性,尽量防止在进行舌尖位置诱导调整时舌尖与舌体矫正部的接触发生形变,从而影响壳状本体沿牙弓方向的形变,导致牙齿的排齐受到影响。
进一步说明,可以将本实施方式中壳状牙科器械中的舌突50,与上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腭弓40组合,形成如图27所示的壳状牙科器械。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如图19所示,具体包括用于佩戴于用户第一颌的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以及用于佩戴于所述用户第二颌的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当第一颌为用户上颌时,第二颌为患者下颌。
具体的说,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可以为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壳状牙科器械,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上可以设置屏挡20结构,也可以不设置屏挡20结构,具体根据用户的矫正需要和医生的要求来确定。
其他部分实施例中,第一颌可以为患者上颌,对应的第二颌为患者下颌,其结构相似,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还需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的后牙区牙齿收纳腔具有将所容纳牙齿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几何结构,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颊侧向。也就是说,将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的后牙区牙齿收纳腔进行扩大设计,使得佩戴后其颊侧与所容纳牙齿的颊侧面间具有空隙,避免阻挡该牙齿在颊舌向上的准确生长。
值得一提的是,另部分实施例中,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的前牙区牙齿收纳腔具有将所容纳牙齿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几何结构,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矢状向向后。可以理解的是,具体设置空隙与否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与矫治计划相关,可以由医生确认,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与上述实施例相比,主要区别在于:上述实施例中佩戴于第一颌的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上可以设置分别覆盖唇侧和颊侧的屏挡;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的屏挡20设于所述壳状本体10的唇侧,同时还包括的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的屏挡20设于矫治器4的颊侧(如图20所示)。使得上下颌牙科器械在同时佩戴结合作用时,可以完整实现阻隔唇肌和颊肌。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以第一颌为上颌,第二颌为下颌举例,其他部分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颌为下颌,第二颌为上颌,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8)

1.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状本体,为一体的壳状且形成有可容纳牙颌多颗牙齿的牙齿收纳腔,以及,设于壳状本体唇侧和/或颊侧的屏挡,所述屏挡为由所述壳状本体的龈端向本颌前庭沟延伸形成的开口朝向牙龈的空腔结构,所述屏挡在唇舌方向上的厚度至少满足:佩戴时,所述屏挡可阻隔唇肌和/或颊肌与对应牙齿的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挡在垂直向所覆盖的牙龈区高度大于或等于对应牙龈垂直向高度的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挡远离牙齿一侧至多到达前庭沟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挡远离牙齿一侧的轮廓与对应位置的前庭沟底的轮廓相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牙科器械设有用于避开系带的避让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结构为所述屏挡远离牙齿一侧的内凹结构;或者,所述屏挡为多个,所述避让结构为相邻两个屏挡之间的间隔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挡沿唇舌向的厚度大于或等于3mm,且小于或等于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挡在接触唇颊肌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挡在近远中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患者最小牙齿在近远中向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挡有多个,至少两个相邻的屏挡之间设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在垂直向的高度从靠近屏挡一侧向远离屏挡一侧逐渐降低,所述过渡部在垂直向的最大高度低于所述屏挡的最高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朝向牙龈侧的轮廓与对应位置的牙龈唇颊侧大致相同,佩戴时,所述过渡部贴附所述对应位置的牙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在接触唇颊肌的侧壁上设有若干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挡以牙中线呈对称分布。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本体中至少部分牙齿收纳腔与所容纳的对应牙齿的唇颊侧面之间具有为对应牙齿向唇颊侧生长提供空间的第一间隙。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挡设于壳状本体的唇侧,所述壳状牙科器械还包括设于后牙区用于阻隔颊肌的颊屏,所述颊屏与所连接的牙齿收纳腔的连接位置位于牙龈区,所述颊屏的舌侧面与对应位置的牙齿收纳腔的颊侧外表面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几何尺寸满足:佩戴时,所述颊屏与颊肌接触后,所述颊屏的舌侧面不与所述牙齿收纳腔的外表面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颊屏至少覆盖本颌对应位置的牙冠高度的1/2。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隙在唇舌向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mm,且小于或等于10mm。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颊屏内置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预制的树脂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屏挡设于壳状本体的唇侧,所述壳状牙科器械还包括设于后牙区用于阻隔颊肌的颊屏,所述颊屏为由牙齿收纳腔的颊侧面向颊侧凸起形成的空腔结构,所述空腔结构与对应牙齿的颊侧面之间设有第三间隙。
20.根据权利要求15或19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颊屏向对颌延伸至至少部分覆盖对颌牙冠颊侧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5或19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颊屏向本颌前庭沟方向延伸,至少覆盖本颌部分牙龈。
22.根据权利要求15或19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颊屏在近远中向的延伸长度从第一前磨牙的1/2处至最后一颗牙齿的1/2处之间,或者,从第一乳磨牙的1/2处至最后一颗牙齿的1/2处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牙科器械为佩戴于上颌的壳状牙科器械,还包括设于所述壳状本体后牙区舌侧的上腭弓,所述上腭弓的两端分别部分连接于所述壳状本体;佩戴时,所述上腭弓通过形变诱发后牙区牙齿颊侧向移动。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3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状牙科器械为佩戴于上颌的壳状牙科器械,还包括设于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舌侧的用于诱导舌尖从第一位置调整至第二位置的舌突。
25.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佩戴于用户第一颌的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所述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为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还包括用于佩戴于所述用户第二颌的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为如所述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壳状牙科器械。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的后牙区牙齿收纳腔具有将所容纳牙齿由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的几何结构,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颊侧向。
28.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用于佩戴于用户第一颌和第二颌的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和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所述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和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分别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3、23、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状牙科器械,所述第一类壳状牙科器械的屏挡设于所述壳状本体的唇侧,所述第二类壳状牙科器械的屏挡设于所述壳状本体的颊侧。
CN202322371148.3U 2023-08-31 2023-08-31 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Active CN220898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1148.3U CN220898824U (zh) 2023-08-31 2023-08-31 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1148.3U CN220898824U (zh) 2023-08-31 2023-08-31 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8824U true CN220898824U (zh) 2024-05-07

Family

ID=90906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71148.3U Active CN220898824U (zh) 2023-08-31 2023-08-31 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88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3270816B2 (en) A dental appliance having an altered vertical thickness between an upper shell and a lower shell with an integrared hinging mechanism to attach an upper shell and lower shell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eating malocclusions
CN110063801B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CN210612259U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KR102202863B1 (ko) 악정형 기능을 겸비한 치아 교정장치
CN111529096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CN107865705B (zh) 一种口腔正畸用的多功能矫正器
JP3242965U (ja) シェル状歯列矯正器具、歯列矯正セット及びシステム
WO2023231904A1 (zh) 一种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N210204955U (zh) 颊屏式隐形磁力功能矫治器
CN114073594A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及设计和制备方法、牙齿矫治套组和系统
CN217938416U (zh) 一种壳状牙科器械及牙齿矫治系统
CN220898824U (zh) 壳状牙科器械及壳状牙科器械套组
CN114052950B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及制备方法
CN213641308U (zh) 一种治疗口腔iii类错颌的功能矫正器
CN220898823U (zh) 壳状牙科器械及矫治系统
CN220109867U (zh) 牙科器械及牙科矫治系统
CN219397673U (zh) 一种正畸矫治器
RU219768U1 (ru) Раковинообразный ортодонтический аппарат
CN219461460U (zh) 颌间关系调整矫治器
CN219021618U (zh) 一种个性化肌功能矫治器
CN216221740U (zh) 一种具有弧面导板的壳状矫治器
CN219680803U (zh) 牙科矫治器及矫治系统
JP7295580B1 (ja) 歯科矯正具
CN215019359U (zh) 矫正系统
CN220001956U (zh) 壳状牙齿矫治器及矫治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