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5301U - 一种立体电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电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5301U
CN220895301U CN202322682912.9U CN202322682912U CN220895301U CN 220895301 U CN220895301 U CN 220895301U CN 202322682912 U CN202322682912 U CN 202322682912U CN 220895301 U CN220895301 U CN 220895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magnetic core
heat dissipation
terminal
dimensional i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829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zhe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zhe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zhe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zhen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829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5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5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5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立体电感,包括:磁芯和导体;磁芯设置有贯穿磁芯内部的第一通孔,磁芯具有第一端面;第一导体包括第一端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散热部,第一主体部设置于第一通孔内,第一端部设置于磁芯的外表面,第一端部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第一散热部自第一端部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至第一端面,以与第一端面相贴合。本申请不仅提升了本申请的立体电感的散热能力,还省略了立体电感应用于电路板上或者立体电感组装时操作人员需要额外组装散热片的工序,节约了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电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电感。
背景技术
立体电感包括磁芯和导体,导体设置于磁芯内部且导体的两端部延伸至磁芯的外部以形成两个端子。当立体电感应用于线路板上时,立体电感因通过大电流的交流电产生损耗,立体电感自身温度升高,需要进行对立体电感有效散热以便维持正常运行。尤其随着芯片的功耗越来越大,立体电感所承载的电流也越来越大,相对的损耗和产生的温度也越来越高,以致于立体电感的散热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导致立体电感的使用寿命降低,影响立体电感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散热能力的立体电感。
一种立体电感,包括:
磁芯,设置有贯穿所述磁芯内部的第一通孔,所述磁芯具有第一端面;
第一导体,包括第一端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磁芯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端部用于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自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面,以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一端面的形状和尺寸相一致。
可选的,所述磁芯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之间,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沿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端子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另一端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三端面,所述第一散热部自所述第一端子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体还包括第三散热部,所述第三散热部自所述第一散热部远离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端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三端面。
可选的,所述磁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磁芯还具有第四端面,所述第四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且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之间;
所述立体电感还包括第二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包括第二端部、第二主体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磁芯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端部用于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自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四端面,以与所述第四端面相贴合。
可选的,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四端面的形状和尺寸相一致。
可选的,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三端子自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沿第三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四端子自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另一端沿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三端面,所述第二散热部自所述第三端子远离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四端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体还包括第四散热部,所述第四散热部自所述第二散热部远离所述第三端子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第三端面。
可选的,所述磁芯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磁芯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相贴合,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贴合面合围构成所述第一通孔。
可选的,所述磁芯还包括第三磁芯,所述第三磁芯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三贴合面,所述第二磁芯具有与所述第二贴合面相对设置的第四贴合面,所述第三贴合面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诉第三贴合面和所述第四贴合面相贴合,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四贴合面合围构成所述第二通孔。
本申请通过将第一端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散热部一体设置形成第一导体,不需要额外组装散热片,省略了立体电感应用于电路板上或者立体电感组装时操作人员需要额外组装散热片的工序,就能使得本申请的立体电感在使用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通过第一散热部排出,有效提升了本申请的立体电感的散热能力,使得本申请的立体电感在承载大电流时,也能维持正常运行,还节约了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立体电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导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三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磁芯;11、第一通孔;12、第一端面;13、第二端面;14、第三端面;15、第二通孔;16、第四端面;17、第一磁芯;171、第一贴合面;172、第一通槽;18、第二磁芯;181、第二贴合面;182、第四贴合面;19、第三磁芯;191、第三贴合面;192、第二通槽;2、第一导体;21、第一端部;211、第一端子;212、第二端子;22、第一主体部;23、第一散热部;24、第三散热部;3、第二导体;31、第二端部;311、第三端子;312、第四端子;32、第二主体部;33、第二散热部;34、第四散热部;4、第一方向;5、第二方向;6、第三方向;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立体电感,该立体电感包括磁芯1和第一导体2;磁芯1设置有贯穿磁芯1内部的第一通孔11,磁芯1具有第一端面12;第一导体2包括第一端部21、第一主体部22和第一散热部23,第一主体部22设置于第一通孔11内,第一端部21设置于磁芯1的外表面,第一端部21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第一散热部23自第一端部21的一端沿第一方向4延伸至第一端面12,以与第一端面12相贴合。
本申请通过将第一端部21、第一主体部22和第一散热部23一体设置形成第一导体2,不需要额外组装散热片,省略了立体电感应用于电路板上或者立体电感组装时操作人员需要额外组装散热片的工序,就能使得本申请的立体电感在使用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通过第一散热部23排出,有效提升了本申请的立体电感的散热能力,使得本申请的立体电感在承载大电流时,也能维持正常运行,还节约了人力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44为沿磁芯11的高度方向往下的方向。
参考图1,第一散热部23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端面12的形状和尺寸相一致,以实现第一散热部23对于第一端面12的全覆盖,从而有效增大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
参考图1和图2,磁芯1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13和第三端面14,第一端面12设置于第二端面13和第三端面14之间,第一端部21包括第一端子211和第二端子212,第一端子211自第一主体部22的一端沿第二方向5延伸至第二端面13,第二方向5垂直于第一方向4,第二端子212自第一主体部22的另一端沿与第二方向5相反的第三方向6延伸至第三端面14,第一散热部23自第一端子211远离第一主体部22的一端沿第一方向4延伸至第一端面12。
具体的,第一通孔11的延伸方向为自第二端面13延伸至第三端面14,第一方向4平行于第一通孔11的延伸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5为沿磁芯1的长度方向往左的方向,第三方向6为沿磁芯1的长度方向往有右的方向。
参考图1和图2,第一导体2还包括第三散热部24,第三散热部24自第一散热部23远离第一端子211的一端沿第三方向6延伸至第三端面14。
通过设置有第三散热部24,进一步增大了散热面积,进一步提升了本申请的立体电感的散热能力。
具体地,第三散热部24和第二端子212间隔设置。
参考图1和图3,磁芯1开设有第二通孔15,第二通孔15和第一通孔11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5间隔设置。磁芯1还具有第四端面16,第四端面16与第一端面12相对设置,且设置于第二端面13和第三端面14之间;
立体电感还包括第二导体3,第二导体3包括第二端部31、第二主体部32和第二散热部33,第二主体部32设置于第二通孔15内,第二端部31设置于磁芯1的外表面,第二端部31用于与电路板连接,第二散热部33自第二端部31的一端沿第一方向4延伸至第四端面16,以与第四端面16相贴合。
参考图2和图3,第一导体2和第二导体3分别一体成型而成。
具体地,第一导体2和第二导体3均为金属材质制成,金属材质的导热系数50-415W/(m·K),而立体电感的磁材是铁氧体或合金,导热系数在5W/(m·K)。通过采用金属材质,既能实现通电功能,又能实现散热功能,且金属材质的导热系数远远大于磁芯1,进一步又提升了本申请的立体电感的散热能力。
优选地,本申请的散热部3的材质为红铜,红铜的导热系数高达400W/(m·K),散热能力更佳。
参考图1,第二散热部33的形状和尺寸与第四端面16的形状和尺寸相一致。以实现第一散热部23对于第一端面12的全覆盖,从而有效增大散热面积,提升散热效果。
参考图3,第二端部31包括第三端子311和第四端子312,第三端子311自第二主体部32的一端沿第三方向6延伸至第二端面13,第四端子312自第二主体部32的另一端沿第二方向5延伸至第三端面14,第二散热部33自第三端子311远离第二主体部32的一端沿第一方向4延伸至第四端面16。
参考图3,第二导体3还包括第四散热部34,第四散热部34自第二散热部33远离第三端子311的一端沿第二方向5延伸至第三端面14。
通过设置有第四散热部34,进一步增大了散热面积,进一步提升了本申请的立体电感的散热能力。
具体地,第四散热部34和第四端子312间隔设置。
参考图4和图5,磁芯1包括第一磁芯17和第二磁芯18,第一磁芯17具有与第一端面12相对设置的第一贴合面171,第二磁芯18具有平行于第一端面12的第二贴合面181,第一贴合面171开设有第一通槽172,第一贴合面171和第二贴合面181相贴合,第一通槽172与第二贴合面181合围构成第一通孔11。
具体地,第一端面12位于第一磁芯17上。
具体地,第一通孔11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一主体部22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
参考图6,磁芯1还包括第三磁芯19,第三磁芯19具有平行于第一端面12的第三贴合面191,第二磁芯18具有与第二贴合面181相对设置的第四贴合面182,第三贴合面191开设有第二通槽192,所诉第三贴合面191和第四贴合面182相贴合,第二通槽192与第四贴合面182合围构成第二通孔15。
具体的,第四端面16位于第三磁芯19上。且第四端面16与第三贴合面191相对设置。
具体地,第二通孔15的形状和尺寸与第二主体部32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立体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芯,设置有贯穿所述磁芯内部的第一通孔,所述磁芯具有第一端面;
第一导体,包括第一端部、第一主体部和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一端部设置于所述磁芯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端部用于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散热部自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面,以与所述第一端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一端面的形状和尺寸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二端面和第三端面,所述第一端面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之间,所述第一端部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沿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端子自所述第一主体部的另一端沿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三端面,所述第一散热部自所述第一端子远离所述第一主体部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还包括第三散热部,所述第三散热部自所述第一散热部远离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端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三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磁芯还具有第四端面,所述第四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且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三端面之间;
所述立体电感还包括第二导体,所述第二导体包括第二端部、第二主体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二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端部设置于所述磁芯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端部用于与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散热部自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四端面,以与所述第四端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部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四端面的形状和尺寸相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体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三端子和第四端子,所述第三端子自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沿第三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四端子自所述第二主体部的另一端沿第二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三端面,所述第二散热部自所述第三端子远离所述第二主体部的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第四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体还包括第四散热部,所述第四散热部自所述第二散热部远离所述第三端子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至第三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包括第一磁芯和第二磁芯,所述第一磁芯具有与所述第一端面相对设置的第一贴合面,所述第二磁芯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二贴合面,所述第一贴合面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贴合面和所述第二贴合面相贴合,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贴合面合围构成所述第一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体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还包括第三磁芯,所述第三磁芯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端面的第三贴合面,所述第二磁芯具有与所述第二贴合面相对设置的第四贴合面,所述第三贴合面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诉第三贴合面和所述第四贴合面相贴合,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四贴合面合围构成所述第二通孔。
CN202322682912.9U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立体电感 Active CN220895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82912.9U CN220895301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立体电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82912.9U CN220895301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立体电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5301U true CN220895301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2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82912.9U Active CN220895301U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立体电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53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92246B2 (en) Winding structure of transformer
EP2023388A2 (en) Semiconductor package
CN112219455A (zh) 布线电路基板
JP2014179480A (ja) 磁気デバイス
JP2003518763A (ja) 一体型放熱式抵抗器
WO2014141674A1 (ja) コイル一体型プリント基板、磁気デバイス
CN220895301U (zh) 一种立体电感
CN110958771B (zh) 一种集成电路板以及电子设备
CN209401428U (zh) 一种散热型磁性元器件
CN220895298U (zh) 一种功率电感
JP6393212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8827073U (zh) 智能功率模块和具有其的设备
CN220895297U (zh) 一种功率电感
CN214068544U (zh) 基于多层板的平面变压器
JP6098705B1 (ja) インバータ
CN215988341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源变压器及电源
CN210351934U (zh) 一种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
CN217935202U (zh) 一体化无线充电模块
CN212809991U (zh) 共模电感散热组件和电池总成
CN210778564U (zh) 一种功率半导体
CN111465258A (zh) 用于电子单元的导热插入元件
CN216752528U (zh) 一种控制器及车辆
CN216818330U (zh) 芯片封装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4176040U (zh) 芯片封装结构和电子产品
CN214705676U (zh) 一种电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