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2290U - 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2290U
CN220892290U CN202321741410.2U CN202321741410U CN220892290U CN 220892290 U CN220892290 U CN 220892290U CN 202321741410 U CN202321741410 U CN 202321741410U CN 220892290 U CN220892290 U CN 220892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heat
boiler
gas
heat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414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Kaiyuan Therm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Kaiyuan Therm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Kaiyuan Therm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Kaiyuan Therm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414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2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2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2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imneys And Flu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设备,提出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燃气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热网回水管道、热网换热管道及热网回流管道;所述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燃气锅炉、烟气间接取热器、锅炉烟气取热器、锅炉烟气再热器及锅炉烟囱;所述燃气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燃气热泵、热泵烟气取热器、热泵烟气再热器及热泵烟囱;本实用新型能够更好地回收锅炉排出烟气的余热;解决了用电负荷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在实现烟气余热深度吸收的同时,基本消除视觉污染的白色烟羽;有效减小了锅炉烟气取热器与热泵烟气取热器的尺寸,降低了投资。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处理设备,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为伸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全国多地实施了“煤改气”项目,燃煤锅炉燃气锅炉成为一种趋势,燃气锅炉的燃烧介质为天然气,天然气的成分绝大部分为烃,燃烧过后的排烟温度约为70℃,露点温度为40-60℃,所以燃气锅炉排烟中的水蒸气含量较高,而烟气中的这部分水蒸气具有可观的汽化潜热;
在“煤改气”项目改造过程中,考虑某些厂区用电负荷不满足生产需求,因此在利用燃气锅炉供热时,需考虑其他驱动热源的热泵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
锅炉外排烟气中的水蒸气排入大气后冷凝,造成冒白烟现象,形成视觉污染;如果仅通过回收烟气中水蒸气汽化潜热,可以将烟气温度降至30℃,但是在部分地区,仍然可以有白色烟羽现象;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同时实现烟气余热深度吸收、消除视觉污染的白色烟羽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通过烟气间接取热器、锅炉烟气取热器、热泵烟气取热器对锅炉烟气和热泵烟气进行直接和间接换热,从而有效地利用了烟气余热,能够更好地回收锅炉排出烟气的余热;同时利用燃气热泵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可以增加厂区的供热负荷,从而解决了在“煤改气”项目改造过程中,用电负荷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通过烟气间接取热器及锅炉烟气取热器来回收锅炉烟气中水蒸气气化潜热或者通过热泵烟气取热器回收热泵烟气,可以将锅炉烟气和热泵烟气温度降至30℃,经过锅炉烟气再热器和热泵烟气再热器将30℃烟气温度升高至50℃,在实现烟气余热深度吸收的同时,基本消除视觉污染的白色烟羽;同时设置有凝结水箱,凝结水箱可以大大解决余热水泵的汽蚀问题,由于凝结水箱具有蓄水功能,有效减小了锅炉烟气取热器与热泵烟气取热器的尺寸,降低了投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燃气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热网回水管道(R1)、热网换热管道(R2)及热网回流管道(R3);
所述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燃气锅炉(1)、烟气间接取热器(3)、锅炉烟气取热器(4)、锅炉烟气再热器(6)及烟囱(8);
所述燃气锅炉(1)的烟气出口侧连通有锅炉烟道(10),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设置于燃气锅炉(1)的烟气出口侧,所述锅炉烟道(10)贯穿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用于吸收燃气锅炉(1)燃烧后烟气中的热量。
所述锅炉烟道(10)穿过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后与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的烟气进口侧连通;
锅炉烟气取热器(4)用于吸收烟气间接取热器(3)的出口的烟气中的热量。
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的烟气出口侧与所述锅炉烟气再热器(6)的烟气进口侧连接,所述锅炉烟气再热器(6)的出口侧与所述锅炉烟囱(8)的下侧连接;
所述燃气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燃气热泵(2)、热泵烟气取热器(5)、热泵烟气再热器(7)及热泵烟囱(9);
所述燃气热泵(2)的烟气出口侧连通有热泵烟道(11);
所述热泵烟道(11)同时与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烟气进口侧连通;
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烟气出气侧与所述热泵烟气再热器(7)下侧的烟气进口侧连通;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用于吸收燃气热泵(2)的出口烟气中的热量。
所述热泵烟气再热器(7)顶部的烟气出口侧与所述热泵烟囱(9)下侧的烟气进口侧连通;
所述热网回水管道(R1)的出水端与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热网回水管道(R1)的进水端与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的出水端连通;
所述热网回流管道(R3)的出水端与所述燃气热泵(2)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燃气热泵(2)的出水端与所述热网回流管道(R3)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热网回流管道(R3)的出水端与所述锅炉(1的回水端连通;
热网回水管道(R1)内通有热网回水,经过烟气间接取热器(3)的换热后,进入到热网换热管道(R2),然后进入到燃气热泵(2),通过燃气热泵(2)提取热量后,通过热网回流管道(R3)再回流入锅炉内。
由于燃气锅炉(1)与燃气热泵(2)为两个不同的设备,两者排烟压力不同,采用同一个烟道系统会造成烟气不能排放,因此燃气锅炉(1)与燃气热泵(2)采用两个烟道系统。
所述锅炉烟气再热器(6)与所述热泵烟气再热器(7)的进水端同时与高温热水管道(R5)连通、出水端同时与低温热水管道(R6)连通。高温热水管道(R5)中流通有110℃高温热水,高温热水用于加热烟气,达到消白的目的,高温热水加热烟气后,温度降低形成低温热水,然后从低温热水管道(R6)流出,最终回流入热网回水。
进一步,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底部连通有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所述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同时与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内介质为锅炉烟气余热水,锅炉烟气余热水与过滤烟气取热器(4)中的余热水混合,形成高温余热水。
进一步,还包括凝结水箱(13)、管道(C)及水箱排水管道(14);
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通过管道(C)与所述凝结水箱(13)连通,所述管道(C)上设置有阀门;
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出水端与所述燃气热泵(2)的进水端通过高温余热水管道(R7)连通;锅炉烟气余热水与过滤烟气取热器(4)中的余热水混合后形成的高温余热水,通过高温余热水管道(R7)流出。
所述低温余热水管道(R8)与所述燃气热泵(2)的出水端连通;
所述管道(C)的进水端一端与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连通、出水端与所述凝结水箱(1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水箱排水管道(14)与所述凝结水箱(13)的排水端连通。
凝结水箱(13)通过水箱排水管道(14)将多余的热水统一排放至化水间,用于系统补水。
进一步,所述低温余热水管道(R8)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及热泵烟气取热器(5)连通。
进一步,所述高温余热水管道(R7)上设置有余热水泵(12)。余热水泵(12)将热泵烟气取热器(5)中的高温余热水管道(R7)内的高温余热水输送至热泵(2),通过热泵(2)的换热,将高温余热水(R7)转换为低温余热水(R8),然后再输送至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和锅炉烟气取热器(4)中。
进一步,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及热泵烟气取热器(5)均为喷淋式直接换热器。
通过水与烟气的直接接触,将烟气中的热量全部由水吸收,最终形成过滤烟气余热水,并通过过滤烟气余热水管道(R4)排出。
进一步,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的底面高出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底面2.5cm。进一步,所述凝结水箱(13)为不锈钢材质水箱。
进一步,所述燃气锅炉(1)为热水锅炉;燃气锅炉(1)的额定供回水温度为110/55℃。
进一步,所述锅炉烟道(10)与所述热泵烟道(11)均为通过δ=5.0mm的304不锈钢钢板支撑的烟道。
进一步,所述锅炉烟囱(8)与热泵烟囱(9)均为双层钢烟囱;
所述双层钢烟囱由3mm厚的316L制成的内层及2mm厚碳钢制成的外层。
进一步,所述锅炉烟囱(8)与热泵烟囱(9)外部均包覆有厚度为100mm的硅酸铝保温棉。
更进一步,所述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高温热水管道(R5)、低温热水管道(R6)、高温余热水管道(R7)、低温余热水管道(R8)均为通过304不锈钢板制成的管道。
进一步,将所述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去掉;
所述高温余热水管道(R7)通过两个分管道分别与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底部及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连通;
将所述管道(C)去掉;
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与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同时连通有溢流管(15),所述溢流管(15)与所述凝结水箱(13)连通。
更进一步,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底部及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底面高度相同。
进一步,将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设置于所述燃气热泵(2)的出气端,所述热泵烟道(11)贯穿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
本实用新型通过烟气间接取热器、锅炉烟气取热器、热泵烟气取热器对锅炉烟气和热泵烟气进行直接和间接换热,从而有效地利用了烟气余热,能够更好地回收锅炉排出烟气的余热;同时利用燃气热泵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可以增加厂区的供热负荷,从而解决了在“煤改气”项目改造过程中,用电负荷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通过烟气间接取热器及锅炉烟气取热器来回收锅炉烟气中水蒸气气化潜热或者通过热泵烟气取热器回收热泵烟气,可以将锅炉烟气和热泵烟气温度降至30℃,经过锅炉烟气再热器和热泵烟气再热器将30℃烟气温度升高至50℃,在实现烟气余热深度吸收的同时,基本消除视觉污染的白色烟羽;同时设置有凝结水箱,凝结水箱可以大大解决余热水泵的汽蚀问题,由于凝结水箱具有蓄水功能,有效减小了锅炉烟气取热器与热泵烟气取热器的尺寸,降低了投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中的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中的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中的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热网回水管道R1;热网换热管道R2;热网回流管道R3;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高温热水管道R5;低温热水管道R6;高温余热水管道R7;低温余热水管道R8;管道C;燃气锅炉1;燃气热泵2;烟气间接取热器3;锅炉烟气取热器4;热泵烟气取热器5;锅炉烟气再热器6;热泵烟气再热器7;烟囱8;热泵烟囱9;锅炉烟道10;热泵烟道11;余热水泵12;凝结水箱13;水箱排水管道14;溢流管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中,见图1,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该系统用于供热热源厂内,供热介质为高温水;包括: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燃气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热网回水管道(R1)、热网换热管道(R2)及热网回流管道(R3);
所述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燃气锅炉(1)、烟气间接取热器(3)、锅炉烟气取热器(4)、锅炉烟气再热器(6)及锅炉烟囱(8);
所述燃气锅炉(1)的烟气出口侧连通有锅炉烟道(10),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设置于燃气锅炉(1)的烟气出口侧,所述锅炉烟道(10)贯穿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用于吸收燃气锅炉(1)燃烧后烟气中的热量。
所述锅炉烟道(10)穿过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后与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的烟气进口侧连通;
锅炉烟气取热器(4)用于吸收烟气间接取热器(3)的出口的烟气中的热量。
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的烟气出口侧与所述锅炉烟气再热器(6)的烟气进口侧连接,所述锅炉烟气再热器(6)的出口侧与所述锅炉烟囱(8)的下侧连接;
所述燃气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燃气热泵(2)、热泵烟气取热器(5)、热泵烟气再热器(7)及热泵烟囱(9);
所述燃气热泵(2)的烟气出口侧连通有热泵烟道(11);
所述热泵烟道(11)同时与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烟气进口侧连通;
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烟气出气侧与所述热泵烟气再热器(7)下侧的烟气进口侧连通;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用于吸收燃气热泵(2)的出口烟气中的热量。
所述热泵烟气再热器(7)顶部的烟气出口侧与所述热泵烟囱(9)下侧的烟气进口侧连通;
所述热网回水管道(R1)的出水端与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热网回水管道(R1)的进水端与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的出水端连通;
所述热网回流管道(R3)的出水端与所述燃气热泵(2)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燃气热泵(2)的出水端与所述热网回流管道(R3)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热网回流管道(R3)的出水端与所述锅炉(1)的回水端连通;
热网回水管道(R1)内通有热网回水,经过烟气间接取热器(3)的换热后,进入到热网换热管道(R2),然后进入到燃气热泵(2),通过燃气热泵(2)提取热量后,通过热网回流管道(R3)再回流入锅炉内。
由于燃气锅炉(1)与燃气热泵(2)为两个不同的设备,两者排烟压力不同,采用同一个烟道系统会造成烟气不能排放,因此燃气锅炉(1)与燃气热泵(2)采用两个烟道系统。
所述锅炉烟气再热器(6)与所述热泵烟气再热器(7)的进水端同时与高温热水管道(R5)连通、出水端同时与低温热水管道(R6)连通;
高温热水管道(R5)中流通有110℃高温热水,高温热水用于加热烟气,达到消白的目的,高温热水加热烟气后,温度降低形成低温热水,然后从低温热水管道(R6)流出,最终回流入热网回水。
进一步,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底部连通有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所述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同时与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进水端连通;所述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内介质为锅炉烟气余热水,锅炉烟气余热水与过滤烟气取热器(4)中的余热水混合,形成高温余热水。
进一步,还包括凝结水箱(13)、管道(C)及水箱排水管道(14);
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通过管道(C)与所述凝结水箱(13)连通,所述管道(C)上设置有阀门;
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出水端与所述燃气热泵(2)的进水端通过高温余热水管道(R7)连通;锅炉烟气余热水与过滤烟气取热器(4)中的余热水混合后形成的高温余热水,通过高温余热水管道(R7)流出。
所述低温余热水管道(R8)与所述燃气热泵(2)的出水端连通;
所述管道(C)的进水端一端与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连通、出水端与所述凝结水箱(1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水箱排水管道(14)与所述凝结水箱(13)的排水端连通;
凝结水箱(13)通过水箱排水管道(14)将多余的热水统一排放至化水间,用于系统补水。
进一步,所述低温余热水管道(R8)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及热泵烟气取热器(5)连通。
进一步,所述高温余热水管道(R7)上设置有余热水泵(12)。余热水泵(12)将热泵烟气取热器(5)中的高温余热水管道(R7)内的高温余热水输送至热泵(2),通过热泵(2)的换热,将高温余热水(R7)转换为低温余热水(R8),然后再输送至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和锅炉烟气取热器(4)中。
进一步,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及热泵烟气取热器(5)均为喷淋式直接换热器。
通过水与烟气的直接接触,将烟气中的热量全部由水吸收,最终形成过滤烟气余热水,并通过过滤烟气余热水管道(R4)排出。
进一步,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的底面高出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底面2.5cm。
进一步,所述凝结水箱(13)为不锈钢材质水箱。
进一步,所述燃气锅炉(1)为热水锅炉。燃气锅炉(1)的额定供回水温度为110/55℃。
进一步,所述锅炉烟道(10)与所述热泵烟道(11)均为通过δ=5.0mm的304不锈钢钢板支撑的烟道。
进一步,所述锅炉烟囱(8)与热泵烟囱(9)均为双层钢烟囱;
所述双层钢烟囱由3mm厚的316L制成的内层及2mm厚碳钢制成的外层。
进一步,所述锅炉烟囱(8)与热泵烟囱(9)外部均包覆有厚度为100mm的硅酸铝保温棉。
更进一步,所述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高温热水管道(R5)、低温热水管道(R6)、高温余热水管道(R7)、低温余热水管道(R8)均为通过304不锈钢板制成的管道。
参见图1,天然气在燃气锅炉内燃烧后,产生了大量烟气,烟气的温度大约为70℃,烟气需通过锅炉烟道10进行外排,为更好的提取烟气中的热量,在锅炉烟道10上设置烟气间接取热器3,烟气被提取部分热量后,进入到锅炉烟气取热器4中继续放热,放热后的烟温为30℃,烟气通过降温可以减少烟气的相对含湿量,30℃烟气经过锅炉烟气再热器6,将烟气温度升至50℃,烟气再热可以降低“白烟”的相对含湿量,使最终的烟气a由锅炉烟囱8排到环境温度时为不饱和烟气,达到烟气消白的目的。
燃气热泵的烟气与燃气锅炉的烟气原理基本相同,烟气需通过热泵烟道11,进入到锅炉烟气取热器5中放热,放热后的烟温经过锅炉烟气再热器7,将烟气温度升至50℃,使烟气b由锅炉烟囱9排出,达到烟气消白的目的。
所述热网回水R1经过烟气间接取热器3,将燃气锅炉1产生的烟气冷却,热网回水R1吸收了烟气中的部分热量,形成了间接换热出水R2。间接换热出水R2经管道流至燃气热泵2,通过热泵2将热水R2再一次提温,最终形成了65℃的锅炉回水R3,此热水进入燃气锅炉的进水口。
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和热泵烟气取热器5中的烟气对低温余热水R8进行直接加热,将20℃的低温余热水R8升温至35℃,其中锅炉烟气取热器4中的余热水通过连通管流至热泵烟气取热器5中,最终形成高温余热水R7。其中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底面必须比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底面高2.5m,保证热泵烟气取热器5中的余热水可以自流到锅炉烟气取热器4中;高温余热水R7通过余热水泵12将水输送到燃气热泵2中,并将高温余热水中的热量进行提取。
所述凝结水箱13同时凝结水箱13与热泵烟气取热器5通过管道连接,并在管道上设置阀门;由于烟气中存在水分,在烟气冷却过程中,余热水的不断增加,需要通过水箱排水14将多余的水统一排放至化水间,用于系统补水。
本实施例可以充分的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达到对烟气消白的目的,并通过凝结水箱与取热器连接,无需在取热器上设置一流光,降低了燃气热泵取热器的高度,最终可以降低整体烟囱的高度。
具体实施例二,见图2,将所述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去掉;
所述高温余热水管道(R7)通过两个分管道分别与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底部及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连通;
将所述管道(C)去掉;
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与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同时连通有溢流管(15),所述溢流管(15)与所述凝结水箱(13)连通。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烟气吸收系统及其烟气再热系统与图1示意的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在赘述。
2、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和热泵烟气取热器5中的烟气对低温余热水R8进行直接加热,将20℃的低温余热水R8升温至35℃,最终形成高温余热水R7。其中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底面与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底面保持齐平,底面高度不小于3m。高温余热水R7通过架空管道至余热水泵12将水输送到燃气热泵2中,并将高温余热水中的热量进行提取。
3、所述凝结水箱(13)此处为收集多余的余热水。通过取热器溢流管15将取热器中多余的冷凝水排放到水箱中,并通过水箱排水14将多余的水统一排放至化水间,用于系统补水。
本实施例在充分的吸收烟气中的热量,达到对烟气消白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解决余热水泵不在取热器附近的问题,需通过余热水的自流,将余热水送至余热水泵处。
更进一步,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底部及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底面高度相同。
具体实施例三,见图3,将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设置于所述燃气热泵(2)的出气端,所述热泵烟道(11)贯穿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的余热回收系统及其烟气再热系统与图2示意的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在赘述。
2、所述天然气在热泵锅炉内燃烧后,产生了大量烟气,烟气的温度大约为70℃,烟气需通过热泵烟道11进行外排,为更好的提取烟气中的热量,在热泵烟道11上设置烟气间接取热器3,烟气被提取部分热量后,进入到热泵烟气取热器5中继续放热,放热后的烟温为30℃,烟气通过降温可以减少烟气的相对含湿量,30℃烟气经过热泵烟气再热器7,将烟气温度升至50℃,烟气再热可以降低“白烟”的相对含湿量,使最终的烟气b由锅炉烟囱9排到环境温度时为不饱和烟气,达到烟气消白的目的。
本实施例将间接取热器设置于燃气热泵的烟道上,相对于锅炉的烟气间接取热器,燃气热泵的烟气取热器可以小很多,这样可以降低投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燃气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热网回水管道(R1)、热网换热管道(R2)及热网回流管道(R3);
所述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燃气锅炉(1)、烟气间接取热器(3)、锅炉烟气取热器(4)、锅炉烟气再热器(6)及锅炉烟囱(8);
所述燃气锅炉(1)的烟气出口侧连通有锅炉烟道(10),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设置于燃气锅炉(1)的烟气出口侧,所述锅炉烟道(10)贯穿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
所述锅炉烟道(10)穿过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后与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的烟气进口侧连通;
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的烟气出口侧与所述锅炉烟气再热器(6)的烟气进口侧连接,所述锅炉烟气再热器(6)的出口侧与所述锅炉烟囱(8)的下侧连接;
所述燃气热泵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燃气热泵(2)、热泵烟气取热器(5)、热泵烟气再热器(7)及热泵烟囱(9);
所述燃气热泵(2)的烟气出口侧连通有热泵烟道(11);
所述热泵烟道(11)同时与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烟气进口侧连通;
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烟气出气侧与所述热泵烟气再热器(7)下侧的烟气进口侧连通;
所述热泵烟气再热器(7)顶部的烟气出口侧与所述热泵烟囱(9)下侧的烟气进口侧连通;
所述热网回水管道(R1)的出水端与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热网回水管道(R1)的进水端与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的出水端连通;
所述热网回流管道(R3)的出水端与所述燃气热泵(2)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燃气热泵(2)的出水端与所述热网回流管道(R3)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热网回流管道(R3)的出水端与所述锅炉(1)的回水端连通;
所述锅炉烟气再热器(6)与所述热泵烟气再热器(7)的进水端同时与高温热水管道(R5)连通、出水端同时与低温热水管道(R6)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底部连通有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所述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同时与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进水端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凝结水箱(13)、管道(C)及水箱排水管道(14);
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通过管道(C)与所述凝结水箱(13)连通,所述管道(C)上设置有阀门;
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出水端与所述燃气热泵(2)的进水端通过高温余热水管道(R7)连通;
所述燃气热泵(2)的出水端连通有低温余热水管道(R8);
所述管道(C)的进水端一端与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连通、出水端与所述凝结水箱(13)的进水端连通,所述水箱排水管道(14)与所述凝结水箱(13)的排水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余热水管道(R8)通过两个分支管道分别与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及热泵烟气取热器(5)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余热水管道(R7)上设置有余热水泵(1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及热泵烟气取热器(5)均为喷淋式直接换热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的底面高出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的底面2.5cm。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结水箱(13)为不锈钢材质水箱;
所述燃气锅炉(1)为热水锅炉;
所述锅炉烟道(10)与所述热泵烟道(11)均为通过δ=5.0mm的304不锈钢钢板支撑的烟道;
所述锅炉烟囱(8)与热泵烟囱(9)均为双层钢烟囱;
所述双层钢烟囱由3mm厚的316L制成的内层及2mm厚碳钢制成的外层;
所述锅炉烟囱(8)与热泵烟囱(9)外部均包覆有厚度为100mm的硅酸铝保温棉;
所述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高温热水管道(R5)、低温热水管道(R6)、高温余热水管道(R7)、低温余热水管道(R8)均为通过304不锈钢板制成的管道。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锅炉烟气余热水管道(R4)去掉;
所述高温余热水管道(R7)通过两个分管道分别与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底部及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连通;
将所述管道(C)去掉;
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与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同时连通有溢流管(15),所述溢流管(15)与所述凝结水箱(13)连通;
所述锅炉烟气取热器(4)底部及所述热泵烟气取热器(5)底面高度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设置于所述燃气热泵(2)的出气端,所述热泵烟道(11)贯穿所述烟气间接取热器(3)。
CN202321741410.2U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 Active CN220892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1410.2U CN220892290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41410.2U CN220892290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2290U true CN220892290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41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41410.2U Active CN220892290U (zh) 2023-07-04 2023-07-04 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2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1637B2 (en) Energy-saving system using electric heat pump to deeply recover flue gas waste heat from heat power plant for district heating
CN107120714A (zh) 一种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用于集中供热或加热锅炉给水的全年化综合利用节能系统
CN107178814A (zh) 一种热电厂锅炉烟气余热用于集中供热的节能系统
JP2014509559A (ja) 熱補償付きボイラーユニットの排気抽出の汚泥乾燥システム
CN109945278A (zh) 一种采用吸收式热泵深度回收烟气余热用于集中供热的节能系统
CN110665952A (zh) 一种节能型有机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系统及方法
CN111256160A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09654895A (zh) 一种高效回收电炉烟气余热的装置及回收方法
CN109945277A (zh) 一种采用电动热泵深度回收热电厂烟气余热用于集中供热的节能系统
CN202328303U (zh) 一种冷凝式防腐蚀燃气/燃油锅炉的余热回收系统
CN102058994B (zh) 一种烟气冷凝干化加热装置及方法
CN86105222A (zh) 利用排烟余热的低压节能复合系统
CN211694962U (zh) 一种燃煤电厂余热回收利用和烟气消白系统
CN210772215U (zh) 烟塔合一的垃圾焚烧电厂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2410550B (zh) 一种冷凝式防腐蚀燃气/燃油锅炉的余热回收系统
CN220892290U (zh) 一种用于燃气锅炉及燃气热泵的烟气消白余热回收系统
CN208703902U (zh) 基于cfb锅炉的烟气余热和排渣余热的利用系统
CN106016835A (zh) 一种多级回收燃气烟气余热的系统
CN212057351U (zh) 一种燃煤机组烟气余热及水分的回收系统
CN215112694U (zh) 基于生物质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全负荷脱硝系统
CN108826269A (zh) 基于cfb锅炉的烟气余热和排渣余热的利用系统
CN108800095B (zh) 一种锅炉连排废水余热利用系统
CN113483347A (zh) 一种烟气余热和水分回收协同消白烟装置的工作方法
CN2791495Y (zh) 锅炉烟囱余热回收器
CN107345656A (zh) 一种利用锅炉烟气余热的蒸汽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