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2197U - 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92197U
CN220892197U CN202322679262.2U CN202322679262U CN220892197U CN 220892197 U CN220892197 U CN 220892197U CN 202322679262 U CN202322679262 U CN 202322679262U CN 220892197 U CN220892197 U CN 220892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
straight line
absorbing device
waste hea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792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平
刘际均
曾祥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Xiangjiang Xingch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Xiangjiang Xingch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Xiangjiang Xingch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Xiangjiang Xingch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792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92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92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92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其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内由上至下设置多个冷却区,所述冷却区设有多个鼓风室和吸风室,所述鼓风室和吸风室间隔设置,所述鼓风室和吸风室通过风机连通,所述鼓风室和吸风室之间设有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弯曲段和多个直线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呈V型分布,所述直线段的进水端低于出水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的直线段为倾斜设置,且直线段的进水端低于出水端,直线段内的气泡很容易由进水端向出水端流动,然后气泡进入弯曲段。通过该结构设计,换热管的内的气泡能够很快排干净,保证了换热管的吸热均匀性,降低了爆管的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过程中需要将高温灰渣冷却到低温,为了回收高温灰渣的余热,有的钢厂开始尝试使用立式冷却窑代替环冷机,该立式冷却窑主体为上下布置的筒体结构的进料仓和炉膛,炉膛是由外保温结构的水冷壁构成的绝热炉膛,炉膛内部设置蒸发器;还有低压强制循环换热器对即将出炉的灰渣进行大流量低温循环水换热,使出口灰渣低于110度。工作时,高温炉渣经过溜管进入上料小车,再提升上料小车将高温炉渣倒入进料仓,然后由进料仓进入炉膛并堆积,将换热管埋在其中,缓慢均匀下移,在热风循环风机的作用下,每级冷却区内的热风在板式鼓风器与板式吸风器之间循环,无外排废气。在热风循环风机的作用下,每级冷却区内的高温气体在板式鼓风器与板式吸风器之间循环,埋在高温炉渣中的换热管中的水吸收热量,逐级冷却高温炉渣。然而,换热管一般为蛇形管,蛇形管的直线段部分为平行于水平面,例如公开号为CN20918153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温矿料均匀透风立式冷却窑余热回收系统。它里面的水管式换热器的直线段平行于水平面。水管式换热管中的水吸收热量时会产生气泡,直线段内的气泡流动性差,容易形成上层为气泡下层为水的结构,气泡的导热性远远小于水的导热性。在炉膛这个高温环境中,很容易出现爆管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炉膛内的换热器的直线段内的气泡流动性差容易出现爆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内由上至下设置多个冷却区,所述冷却区设有多个鼓风室和吸风室,所述鼓风室和吸风室间隔设置,所述鼓风室和吸风室通过风机连通,所述鼓风室和吸风室之间设有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弯曲段和多个直线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呈V型分布,所述直线段的进水端低于出水端。
优选的,所述直线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c,其中,0°<c<5°。
优选的,所述直线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的顶端的直线段的上端固定有多个防磨柱,所述防磨柱倾斜分布在直线段上。
优选的,所述防磨柱与直线段固定的一端为A端,另一端为B端,所述防磨柱的B端位于另一个防磨柱的A端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防磨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磨柱的上端为倒圆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磨住的长度为12-20mm。
优选的,所述防磨柱与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35°-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换热器的直线段为倾斜设置,且直线段的进水端低于出水端,直线段内的气泡很容易由进水端向出水端流动,然后气泡进入弯曲段。由于弯曲段的出水端位于进水端的上方,所以弯曲段内的气泡很容易由弯曲段的进水端向出水端流动,然后进入下一个直线段内。通过该结构设计,换热管的内的气泡能够很快排干净,保证了换热管的吸热均匀性,降低了爆管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炉膛,2.冷却区,3.鼓风室,4.吸风室,5.风机,6.换热管,61弯曲段,62.直线段,7.防磨柱,8.汽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附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包括炉膛1,炉膛1内由上至下设置多个冷却区2,冷却区2设有多个鼓风室3和吸风室4,鼓风室3和吸风室4间隔设置,鼓风室3和吸风室4通过风机5连通,鼓风室3和吸风室4之间设有多个换热管6,换热管6包括多个弯曲段61和多个直线段62,相邻的两个直线段62呈V型分布,直线段62的进水端低于出水端,水由进水端流到出水端。该设置使直线段62为倾斜设置,直线段62内的气泡很容易由进水端向出水端流动,然后进入弯曲段61,由于弯曲段61的出水端位于进水端的上方,所以弯曲段61内的气泡很容易由弯曲段61的进水端向出水端流动,然后进入下一个直线段62内。通过该结构设计,换热管6的内的气泡能够很快排干净,保证了换热管6的吸热均匀性,降低了爆管的几率。
具体的,换热管6内的气泡通过管道进入汽包8内或者以过热蒸汽的形式排出去提供给汽轮机发电。
具体的,炉膛1内由上至下设置了4个冷却区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直线段6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c,其中,0°<c<5°。
具体的,直线段6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该结构设置在方便气泡流通的基础上,可以使换热管6的直线段62的分布尽可能紧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换热管6的顶端的直线段62的上端固定有多个防磨柱7,防磨柱7倾斜分布在直线段62上。防磨柱7抵御住上面的灰渣,下方直线段62承受的灰渣压力变小,相应的摩擦力也变小,从而减缓换热管6的磨损速度,通过该设置防磨柱7能够较好的护住换热管6顶端的直线段62,其次能够增加换热管6的吸热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防磨柱7与直线段62固定的一端为A端,另一端为B端,防磨柱7的B端位于另一个防磨柱7的A端的上方。通过该设置防磨柱7在直线段62上的投影能够连成一条线,从而能够很好的将换热管6的顶端的直线段62护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附图4,防磨柱7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灰渣顺着防磨柱7的两个斜坡向下移动,防磨柱7的两个斜坡能够扩大对换热管6的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防磨柱7的上端为倒圆结构,该设置有效降低对灰渣的摩擦,使灰渣下落的更顺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防磨住的长度为12-2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防磨柱7与直线段62之间的夹角为35°-40°。夹角越大,设置在换热管6上的防磨柱7就能够形成更大的吸热区域。
本实用新型中,换热管6的顶端的直线段62往下的直线段62会受到上方的直线段62的保护,因此不再设置防磨柱7。
本实用新型中,直线段62为倾斜设置,且直线段62的进水端低于出水端,直线段62内的气泡很容易由进水端向出水端流动,然后气泡进入弯曲段61。由于弯曲段61的出水端位于进水端的上方,所以弯曲段61内的气泡很容易由弯曲段61的进水端向出水端流动,然后进入下一个直线段62内。通过该结构设计,换热管6的内的气泡能够很快排干净,保证了换热管6的吸热均匀性,降低了爆管的几率。其次,在换热管6的顶端的直线段62的上端设置防磨柱7,减小了换热器顶端的直线段62受到的摩擦力,从而利于减好缓换热管6的磨损速度,同时还可以增加换热管6的吸热面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膛,所述炉膛内由上至下设置多个冷却区,所述冷却区设有多个鼓风室和吸风室,所述鼓风室和吸风室间隔设置,所述鼓风室和吸风室通过风机连通,所述鼓风室和吸风室之间设有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多个弯曲段和多个直线段,相邻的两个所述直线段呈V型分布,所述直线段的进水端低于出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c,其中,0°<c<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的顶端的直线段的上端固定有多个防磨柱,所述防磨柱倾斜分布在直线段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柱与直线段固定的一端为A端,另一端为B端,所述防磨柱的B端位于另一个防磨柱的A端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柱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柱的上端为倒圆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住的长度为12-2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柱与直线段之间的夹角为35°-40°。
CN202322679262.2U 2023-10-08 2023-10-08 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 Active CN220892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9262.2U CN220892197U (zh) 2023-10-08 2023-10-08 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79262.2U CN220892197U (zh) 2023-10-08 2023-10-08 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92197U true CN220892197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78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79262.2U Active CN220892197U (zh) 2023-10-08 2023-10-08 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921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9957B (zh) 离心式熔融炉渣急冷干式粒化及余热回收发电系统和方法
CN201724568U (zh) 电炉双除尘余热回收装置
CN202530095U (zh) 一种离心式熔融炉渣干式粒化及余热回收发电系统
CN111947127A (zh) 基于气水联合淬化回收钢渣余热发电系统
CN103424004B (zh) 用于电弧炉的集成气体冷却系统
CN201737972U (zh) 氩氧脱碳转炉全燃法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1476716B (zh) 一种工业锅炉排渣余热利用装置
CN220892197U (zh) 一种防磨的余热吸收装置
CN208750745U (zh) 一种基于气固换热的空气灰渣换热装置
CN107654984A (zh) 一种余热锅炉
CN207567275U (zh) 汽化末段烟道强制循环冷却系统
CN201852070U (zh) 烟道式余热锅炉列管换热器
CN201459177U (zh) 一种转炉煤气汽化冷却烟道
CN206398706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管的自然循环水冷系统
CN105588095B (zh) 变空间变流场的烟气余热回收锅炉
CN105864753A (zh) 一种回收循环流化床锅炉底渣高温余热并加热热风的系统
CN105318735B (zh) 一种利用烧结低温余热冷却高炉循环水的装置
CN102809150A (zh) 一种基于外置式换热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方法
CN203037088U (zh) 高温熔融炉渣水淬法余热回收装置
CN202246548U (zh) 干熄焦预热器
CN201344546Y (zh) 一种工业锅炉排渣余热利用装置
CN100397023C (zh) 黄磷废渣载热量及反应尾气发热量的回收与综合利用方法
CN202048820U (zh) 高炉冲渣水专用换热器
CN101892354A (zh) 氩氧脱碳转炉全燃法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CN110631009A (zh) 风水联合循环立式冷渣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