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87539U - 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87539U
CN220887539U CN202322613105.1U CN202322613105U CN220887539U CN 220887539 U CN220887539 U CN 220887539U CN 202322613105 U CN202322613105 U CN 202322613105U CN 220887539 U CN220887539 U CN 220887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injection
pipeline
assembly
sampl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131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泽文
周明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fan Baitai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fan Baitai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fan Baitai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fan Baitai Su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131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87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87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87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涉及水质检测系统技术领域。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所述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包括进样组件和检测组件,所述进样组件包括连通连接的进样口和进样管路,所述进样管路与所述检测组件连通连接;所述进样管路上设置有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用于检测控制进样温度。以改善现行微生物检测法的不足,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质检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生物指标是制药用水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普遍采用的检测手段是通过取样培养的方法来观察判断微生物状况。
培养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方法进行微生物判断在某些方面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培养法耗时较长,一般需要14天的培养时间,检测效率低,对于短效期的无菌制剂,如部分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等,现行的无菌检查法无法保证在产品使用前完成检查,不利于产品的快速放行,也不利于企业及早采取纠正措施。
鉴于上述问题,探索一种快速微生物检测技术,以弥补现行微生物检测法的不足,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是生物医药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以改善现行微生物检测法的不足,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包括进样组件和检测组件,进样组件包括连通连接的进样口和进样管路,进样管路与检测组件连通连接;进样管路上设置有温控组件,温控组件用于检测控制进样温度。
在上述实施过程中,通过进样口进样,待测样品经进样管路流入检测组件内直接进行检测待测样品中的微生物含量,缩短检测时间,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同时,通过在进样管路上设置温控组件,可以检测和控制进入检测系统内的待测样品的温度,一方面,避免待测样品温度过高对检测系统造成损坏,另一方面,提前控制待测样品的温度可以保证后续检测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温控组件和检测组件之间的进样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温控组件和第一控制阀之间的进样管路上连通连接有溢流管路,溢流管路远离进样管路一端设有溢流口。当温控组件检测到进入检测系统内的待测样品的温度过高时,则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即将进样管路关闭,温度过高的待测样品流入溢流管路,并从溢流口排出检测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溢流管路上远离溢流口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二止回阀和溢流阀。当正常检测时,溢流阀关闭,避免待测样品流入溢流管路并从溢流口排出;当温控组件检测到进入检测系统内的待测样品的温度过高时,则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溢流阀开启,温度过高的待测样品流入溢流管路,并从溢流口排出检测系统,第二止回阀避免溢流管路内的待测样品回流至进样管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温控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散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沿远离进样口的方向依次设置。进入进样管路的待测样品先经散热器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待测样品再经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若待测样品的温度仍高于规定温度,则控制第一控制阀关闭,溢流阀开启,即将进样管路关闭,溢流管路开启,温度过高的待测样品流入溢流管路,并从溢流口排出检测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进样组件通过四通阀与检测组件连通连接;进样组件包括在线进样组件和离线进样组件,在线进样组件包括连通连接的在线进样口和在线进样管路,离线进样组件包括连通连接的离线进样口和离线进样管路;在线进样管路与四通阀第一端连通连接,温控组件和第一控制阀设置于在线进样管路上,溢流管路和在线进样管路连通连接,离线进样管路与四通阀第三端连通连接,检测组件与四通阀第四端连通连接。通过控制四通阀的第一端与第四端连通时,即将在线进样组件与检测组件连通,在线进样口与待测样品管路连接,待测样品持续从在线进样口进样,从而进行持续实时的检测。通过控制四通阀的第三端与第四端连通时,即将离线进样组件与检测组件连通,可以从离线进样口进行单次进样,从而对一个待测样品进行单次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线进样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温度传感器与溢流管路和在线进样管路连接处之间的在线进样管路上,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第一控制阀与四通阀之间的在线进样管路上。第一压力传感器对进入进样管路的待测样品进行压力检测,若压力过高,则增加溢流阀开度,使部分待测样品流入溢流管路,并从溢流口排出,以降低进样管路中待测样品的进样量。第二压力传感器继续对经进样管路流入四通阀的待测样品进行压力检测,若压力仍过高,则关闭第一控制阀,以保护检测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离线进样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四通阀第二端连通连接有排废管路,排废管路远离四通阀一端设有排废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排废管路上靠近四通阀一端设有第一止回阀。在线进样时,四通阀的第二端与第三端连通,第一止回阀可以防止排入排废管路的检测完的样品通过四通阀进入离线进样管路;在离线进样时,四通阀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第一止回阀可以防止排入排废管路的检测完的样品通过四通阀进入在线进样管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检测组件远离四通阀一端连通连接有排液管路,排液管路远离检测组件一端与靠近排废口一端的排废管路连通连接。检测完的样品流入排液管路,并排入排废管路,经排废口排出检测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排液管路靠近检测组件依次设置有阻尼器、泵和流量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检测排液管路中样品的流速,如样品流速不在规定流速,则控制泵的功率大小来调节吸力,以控制样品流速达到要求的稳定流速,阻尼器使样品流速更平稳,减小波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排液管路靠近排废管路一端设置有第三止回阀。避免排入排液管路的检测完的样品回流至检测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四通阀第三端还连通连接有清洗组件;清洗组件包括连通连接的清洗进口和清洗管路,清洗管路远离清洗进口的一端与四通阀第三端连通连接。当离线检测完成后,从清洗进口进样清水,清水经清洗管路进入离线进样管路、四通阀、检测组件、排液管路、排废管路,最后从排废口排出,以对检测系统进行清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清洗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的在线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的离线检测状态示意图。
图标:10-在线进样组件;101-在线进样口;102-在线进样管路;103-第一控制阀;20-离线进样组件;201-离线进样口;202-离线进样管路;203-第二控制阀;30-检测组件;301-排液管路;302-阻尼器;303-泵;304-流量传感器;305-第三止回阀;40-温控组件;401-散热器;402-温度传感器;50-溢流管路;501-溢流口;502-第二止回阀;503-溢流阀;60-四通阀;601-排废管路;602-排废口;603-第一止回阀;70-第一压力传感器;80-第二压力传感器;90-清洗组件;901-清洗进口;902-清洗管路;903-第三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培养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检测水中微生物的方法,一般需要14天的培养时间,耗时较长,检测效率低,对于短效期的无菌制剂,无法保证在产品使用前完成检查,不利于产品的快速放行,也不利于及早采取纠正措施。
发明人意图改善现行微生物检测法耗时较长,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如图1-图2所示,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包括进样组件和检测组件30,进样组件包括连通连接的进样口和进样管路,进样管路与检测组件30连通连接;进样管路上设置有温控组件40,温控组件40用于检测控制进样温度。通过进样口进样,待测样品经进样管路流入检测组件30内,检测组件30可以是光电检测器,通过荧光直接检测待测样品中的微生物含量,可以有效缩短检测时间,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同时,通过在进样管路上设置温控组件40,可以检测和控制进入检测系统内的待测样品的温度,一方面,避免待测样品温度过高对检测系统造成损坏,另一方面,提前控制待测样品的温度可以保证后续检测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控组件40和检测组件30之间的进样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103,温控组件40和第一控制阀103之间的进样管路上连通连接有溢流管路50,溢流管路50远离进样管路一端设有溢流口501。当温控组件40检测到进入检测系统内的待测样品的温度过高时,则控制第一控制阀103关闭,即将进样管路关闭,温度过高的待测样品流入溢流管路50,并从溢流口501排出检测系统,以避免温度过高的待测样品流入检测系统内对检测系统造成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溢流管路50上远离溢流口501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二止回阀502和溢流阀503。当正常检测时,溢流阀503关闭,避免待测样品流入溢流管路50并从溢流口501排出;当温控组件40检测到进入检测系统内的待测样品的温度过高时,则控制第一控制阀103关闭,溢流阀503开启,温度过高的待测样品流入溢流管路50,并从溢流口501排出检测系统,第二止回阀502避免溢流管路50内的待测样品回流至进样管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控组件40包括散热器401和温度传感器402,散热器401和温度传感器402沿远离进样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散热器401可以是散热盘管,进入进样管路的待测样品先经散热器401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待测样品再经温度传感器402检测温度,若待测样品的温度仍高于规定温度,则控制第一控制阀103关闭,溢流阀503开启,即将进样管路关闭,溢流管路50开启,温度过高的待测样品流入溢流管路50,并从溢流口501排出检测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样组件通过四通阀60与检测组件30连通连接;进样组件包括在线进样组件10和离线进样组件20,在线进样组件10包括连通连接的在线进样口101和在线进样管路102,离线进样组件20包括连通连接的离线进样口201和离线进样管路202;在线进样管路102与四通阀60第一端连通连接,由于在线进样口101与待测样品管路直接连接进行持续实时进样,无法预先控制待测样品的温度,则将温控组件40和第一控制阀103设置于在线进样管路102上,溢流管路50和在线进样管路102连通连接,以检测和控制流入在线进样管路102的待测样品的温度;离线进样管路202与四通阀60第三端连通连接,离线进样管路202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03,检测组件30与四通阀60第四端连通连接。四通阀60第二端连通连接有排废管路601,排废管路601远离四通阀60一端设有排废口602。
通过控制四通阀60的第一端与第四端连通时,即将在线进样组件10与检测组件30连通进行在线检测,在线进样口101与待测样品管路连接,待测样品持续从在线进样口101进样,从而进行持续实时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
通过控制四通阀60的第三端与第四端连通时,即将离线进样组件20与检测组件30连通进行离线检测,可以从离线进样口201进行单次进样,从而对一个待测样品进行单次检测,可以预先控制待测样品的温度,再进行进样检测,则在离线进样管路202上无需设置温控组件40。由于单次离线检测后,待测样品在检测系统中会有残留,因此,四通阀60第三端还连通连接有清洗组件90;清洗组件90包括连通连接的清洗进口901和清洗管路902,清洗管路902远离清洗进口901的一端与四通阀60第三端连通连接,清洗管路902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903。当离线检测完成后,从清洗进口901进样清水,清水经清洗管路902进入离线进样管路202、四通阀60、检测组件30、排液管路301、排废管路601,最后从排废口602排出,以对检测系统进行清洗,避免待测样品残留在检测系统内对检测系统造成污染,避免对后续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线进样管路102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7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80,第一压力传感器70设置于温度传感器402与溢流管路50和在线进样管路102连接处之间的在线进样管路102上,第二压力传感器80设置于第一控制阀103与四通阀60之间的在线进样管路102上。若进样量过大,则待测样品中的微生物含量较高,检测结果可能会有偏差,则需要控制进样量在合理范围内。第一压力传感器70对进入进样管路的待测样品进行压力检测,若压力过高,则增加溢流阀503开度,使部分待测样品流入溢流管路50,并从溢流口501排出,以降低进样管路中待测样品的进样量。第二压力传感器80继续对经进样管路流入四通阀60的待测样品进行压力检测,若压力仍过高,则关闭第一控制阀103,以保护检测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废管路601上靠近四通阀60一端设有第一止回阀603。在线进样时,四通阀60的第二端与第三端连通,第一止回阀603可以防止排入排废管路601的检测完的样品通过四通阀60进入离线进样管路202,避免对离线进样管路202造成污染;在离线进样时,四通阀60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通,第一止回阀603可以防止排入排废管路601的检测完的样品通过四通阀60进入在线进样管道,避免对在线进样管路102造成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组件30远离四通阀60一端连通连接有排液管路301,排液管路301远离检测组件30一端与靠近排废口602一端的排废管路601连通连接。检测完的样品流入排液管路301,并排入排废管路601,经排废口602排出检测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液管路301靠近检测组件30依次设置有阻尼器302、泵303和流量传感器304。流量传感器304检测排液管路301中样品的流速,如样品流速不在规定流速,则控制泵303的功率大小来调节吸力,以控制样品流速达到要求的稳定流速,阻尼器302使样品流速更平稳,减小波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液管路301靠近排废管路601一端设置有第三止回阀305。避免排入排液管路301的检测完的样品回流至检测组件30,对后续检测造成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包括进样组件和检测组件,所述进样组件包括连通连接的进样口和进样管路,所述进样管路与所述检测组件连通连接;所述进样管路上设置有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用于检测控制进样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和所述检测组件之间的进样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温控组件和所述第一控制阀之间的进样管路上连通连接有溢流管路,所述溢流管路远离所述进样管路一端设有溢流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沿远离所述进样口的方向依次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样组件通过四通阀与所述检测组件连通连接;所述进样组件包括在线进样组件和离线进样组件,所述在线进样组件包括连通连接的在线进样口和在线进样管路,所述离线进样组件包括连通连接的离线进样口和离线进样管路;所述在线进样管路与所述四通阀第一端连通连接,所述温控组件和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在线进样管路上,所述溢流管路和所述在线进样管路连通连接,所述离线进样管路与所述四通阀第三端连通连接,所述检测组件与所述四通阀第四端连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进样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溢流管路和所述在线进样管路连接处之间的所述在线进样管路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控制阀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所述在线进样管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第二端连通连接有排废管路,所述排废管路远离所述四通阀一端设有排废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废管路上靠近所述四通阀一端设有第一止回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远离所述四通阀一端连通连接有排液管路,所述排液管路远离所述检测组件一端与靠近所述排废口一端的所述排废管路连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路靠近所述检测组件依次设置有阻尼器、泵和流量传感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阀第三端还连通连接有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包括连通连接的清洗进口和清洗管路,所述清洗管路远离所述清洗进口的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第三端连通连接。
CN202322613105.1U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 Active CN220887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3105.1U CN220887539U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13105.1U CN220887539U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87539U true CN220887539U (zh) 2024-05-03

Family

ID=90867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13105.1U Active CN220887539U (zh) 2023-09-26 2023-09-26 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875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61470U (zh) 一种用于多糖水解液的黏度检测装置
CN220887539U (zh) 一种水中微生物检测系统
CN213995859U (zh) 一种带有取样功能的石油加工反应釜
CN210572219U (zh) 一种平衡式废气在线检测系统
CN107382787B (zh) 一种车用尿素制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2808259U (zh) 一种工业废水pH、ORP水质分析测量装置
CN215948338U (zh) 一种市政管道末端放水控制装置
CN115386458A (zh) 一种智能控制发酵设备及方法
CN210716976U (zh) 机封冲洗水回收再利用系统
CN113899871A (zh) 一种水质在线监测质控仪的液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12264402B (zh) 一种液固两相流体间歇输送的调节阀防堵装置及方法
CN211697762U (zh) 一种油田生产水在线监测装置
CN213121874U (zh) 一种具有pH值监测和预警的废水检测装置
CN211159588U (zh) 一种外加剂高效智能复配装置
CN114232056A (zh) 电镀金刚线酸洗、除油分析设备
CN207221888U (zh) 一种自动化微反应系统
CN113502877A (zh) 一种市政管道末端放水控制装置
CN210427096U (zh) 一种两相流体系取样回收装置
CN112504506A (zh) 原位在线监测污水处理厂生物池性能的装置及方法
CN219870471U (zh) 一种反应釜取样装置
CN219518393U (zh) 一种过滤牛血清用的陶瓷膜过滤装置
CN216525756U (zh) 一种水质在线监测质控仪的液路系统
CN210595309U (zh) 一种水质监测仪表节水系统
CN214864915U (zh) 一种锂电池新型涂布阀装置
CN221006943U (zh) 自动防堵塞及温控水冷取样管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