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2984U - 内装式加强结构及屏类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内装式加强结构及屏类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72984U CN220872984U CN202322685937.4U CN202322685937U CN220872984U CN 220872984 U CN220872984 U CN 220872984U CN 202322685937 U CN202322685937 U CN 202322685937U CN 220872984 U CN220872984 U CN 2208729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inforcing
- reinforcing plate
- lower cover
- built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3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内装式加强结构及屏类设备,属于屏类设备技术领域,其中,内装式加强结构包括:下盖,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加强板,嵌设连接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加强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可拆连接,所述加强板的前边沿和后边沿均连接有朝上弯折设置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呈左右延伸设置,加强板与下盖连接为一体、构成下盖模组,加强板的连接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的稳固强度,第一加强筋的设置可增强加强板在左右方向上的稳固强度,从而提高下盖模组的抗变形强度,有利于减小或阻隔下盖受压形变后对屏模组的压力,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屏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内装式加强结构及屏类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广告、网游、手游、动漫及网教等行业的发展与广泛的普及应用,在电磁手写行业,手绘屏(亦称数位屏)也得以广泛应用,台式手绘屏也成为平面设计师、插画师、动漫师等专业用户的主要工具。
台式手绘屏的工作状态分为立式和卧式,工作时,手绘屏受使用者手部的压力,易导致下壳受压形变并顶到屏模组,使得屏模组的显示出现波纹、斑纹等显示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内装式加强结构,包括,下盖,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加强板,嵌设连接于安装槽,加强板的下表面与安装槽的底面可拆连接,加强板的前边沿和后边沿均连接有朝上弯折设置的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呈左右延伸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下盖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安装槽可供加强板、屏模组、电控板等元件的安装,加强板嵌设连接于安装槽,且加强板的下表面与安装槽的底面可拆连接,以使得加强板与下盖连接为一体、构成下盖模组,加强板的连接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的稳固强度,提升下盖模组的抗变形强度,加强板的前边沿和后边沿均连接有朝上弯折设置的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呈左右延伸设置,第一加强筋的设置可增强加强板在左右方向上的稳固强度,从而提高下盖模组的抗变形强度,有利于减轻或阻隔下盖受压形变后对屏模组的压力,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加强筋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第二片体与加强板呈直角布置,第一片体朝上呈倾斜设置,第一片体的下边沿与加强板的边沿连接,第一片体的上边沿与第二片体的下边沿连接。
第一加强筋包括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且第二片体与加强板呈直角布置,第一片体朝上呈倾斜设置,第一片体的下边沿与加强板连接,第一片体的上边沿与第二片体连接,即加强板、第一片体和第二片体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第一加强筋通过第一片体与第二片体弯折而成,有利于增强第一加强筋的抗变形强度,有利于增强加强板在左右方向上的稳固强度,加强板与下盖连接为下盖模组后,有利于减小下盖模组的受压形变幅度,以减小下盖模组对屏模组的压力,从而减小屏模组受下盖模组形变的影响,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强板的左边沿和右边沿均连接有朝上弯折设置的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呈前后延伸设置。
加强板的左边沿和右边沿均连接有朝上弯折设置的第二加强筋,且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呈前后延伸设置,第二加强筋的设置可增强加强板在前后方向上的稳固强度,从而提高下盖模组的抗变形强度,有利于减轻或阻隔下盖受压形变后对屏模组的压力,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加强筋与加强板呈直角布置;和/或,
第一加强筋的弯折高度大于第二加强筋的弯折高度。
可选的,第二加强筋与加强板呈直角布置,通过第二加强筋与加强板的连接,有利于提高加强板与下盖连接后的稳固强度,增强下盖模组在前后方向上的抗变形强度,有利于减轻下盖模组受压力的形变幅度,从而减小或阻隔下盖模组对屏模组的压力,以确保屏模组的正常显示,避免屏模组产生波纹、斑纹的显示问题的出现;可选的,第一加强筋的弯折高度大于第二加强筋的弯折高度,两条第一加强筋分别对应下盖的前边框和后边框设置,第一加强筋可用于与上盖抵接,以提高上盖的稳固强度,第二加强筋的弯折高度小于第一加强筋的弯折高度,有利于避免第二加强筋对电控板、屏模组的容置造成阻碍的问题出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螺纹件,加强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安装槽的底面设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螺纹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后与第一连接柱螺纹连接。
具体的,加强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适配的,安装槽的底面设有第一连接柱,组装时,使用者可将第一螺纹件穿过第一安装孔后与第一连接柱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件的连接作用下,以实现加强板与下盖的可拆连接,以使得加强板与下盖连接为一体、构成下盖模组,以增强下盖模组的稳固强度和抗变形强度,从而减小下盖模组受压后的形变幅度,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通过第一螺纹件与第一连接柱的连接较为简单、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安装槽的底面设有多个朝上延伸的防呆定位柱,加强板上设有多个与防呆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防呆定位柱穿设于定位孔。
具体的,为了避免作业人员错误安装的问题出现,该安装槽的底面设有多个朝上延伸的防呆定位柱,适配的,加强板上设有多个定位孔,防呆定位柱与定位孔对应设置;组装时,使用者可将防呆定位柱穿设于定位孔,以确保加强板与下盖按照预设的位置实现定位,以便于实现加强板与下盖的固定连接,且通过防呆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安装错误而产生的次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该内装式加强结构的安装质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屏支架和第二螺纹件,下盖的底面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第二安装孔,加强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穿设于第二安装孔,屏支架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二螺纹件穿过第三安装孔后与第二连接柱螺纹连接。
考虑到手绘屏在立式和卧式工作状态的使用需求,该内装式加强结构还包括屏支架和第二螺纹件,下盖的底面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第二安装孔,适配的,加强板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连接柱,加强板与下盖固定连接后,以使得第二连接柱穿设于第二安装孔内,然后使用者可将第二螺纹件穿过第三安装孔后与第二连接柱螺纹连接,以实现屏支架与下盖的稳定连接,且螺纹连接的方式较为稳定、可靠;相较于传统通过热熔螺母配合螺丝,以实现屏支架与下壳连接的方式而言,该内装式加强结构通过第二连接柱与第二安装孔的配合,以形成可供第二螺纹件连接的支撑点,有利于减少多次热压的成本,提高生产和组装效率,且有利于降低热熔螺母易脱落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上盖,上盖与下盖可拆连接,且第一加强筋的上端与上盖的下端抵接。
具体的,内装式加强结构还包括上盖,上盖与下盖可拆连接,且第一加强筋的上端与上盖的下端抵接,即第一加强筋可对上盖起支撑作用,有利于提高上盖的抗按压强度,减轻屏模组受上盖或下盖的影响,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前方第一加强筋延伸至下盖的前边框处,后方第一加强筋延伸至下盖的后边框;和/或,
安装槽的底面连接有多条交叉设置的隔条,加强板的下表面与隔条的上端抵接,加强板的下表面与安装槽的底面设有间隙。
可选的,前方第一加强筋延伸至下盖的前边框处,后方第一加强筋延伸至下盖的后边框处,通过前后两条第一加强筋的设置,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前边沿和后边沿的抗按压强度,有利于避免应用该内装式加强结构的屏类设备因前后边框的按压而引起的损坏、或显示问题;可选的,安装槽的底面连接有多条交叉设置的隔条,隔条的设置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的稳固强度,有利于减小下盖模组受压而导致的形变幅度,从而减小下盖模组对屏模组的压力,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加强板的下表面与隔条的上端连接,加强板的下表面与安装槽的底面设有间隙,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的散热性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屏类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示的内装式加强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类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下盖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安装槽可供加强板、屏模组、电控板等元件的安装,加强板嵌设连接于安装槽,且加强板的下表面与安装槽的底面可拆连接,以使得加强板与下盖连接为一体、构成下盖模组,加强板的连接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的稳固强度,提升下盖模组的抗变形强度,加强板的前边沿和后边沿均连接有朝上弯折设置的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呈左右延伸设置,第一加强筋的设置可增强加强板在左右方向上的稳固强度,从而提高下盖模组的抗变形强度,有利于减轻或阻隔下盖受压形变后对屏模组的压力,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在组装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示出的内装式加强结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的加强板的结构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的加强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的下盖的结构示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的下盖与屏支架连接的结构示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的上盖与下盖连接的结构示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的上盖与下盖连接的结构示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的上盖与下盖连接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下盖;110、安装槽;120、第一连接柱;130、防呆定位柱;140、第二安装孔;150、隔条;
200、加强板;210、第一加强筋;211、第一片体;212、第二片体;220、第二加强筋;230、第一安装孔;240、定位孔;250、第二连接柱;
310、第一螺纹件;320、第二螺纹件;
400、屏支架;410、第三安装孔;
500、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11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及屏类设备,通过结构设计,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的抗变形强度,降低屏模组受下盖模组的影响,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
可以理解的是,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包括:上盖500、下盖100和加强板200。该内装式加强结构应用于屏类设备,以增强屏类设备的下盖100的抗变形强度。
参见图2和图7,具体的,下盖100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110,安装槽110可供加强板200、屏模组、电控板等元件的安装,加强板200可呈平板状,加强板200嵌设连接于安装槽110,且加强板200的下表面与安装槽110的底面可拆连接,以使得加强板200与下盖100连接为一体、构成下盖模组。
参见图1和图2,加强板200的连接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的稳固强度,提升下盖模组的抗变形强度,加强板200的前边沿和后边沿均连接有朝上弯折设置的第一加强筋210,第一加强筋210的两端呈左右延伸设置,第一加强筋210的设置可增强加强板200在左右方向上的稳固强度,从而提高下盖模组的抗变形强度,对于屏类设备而言,有利于减小或阻隔下盖100受压形变后对屏模组的压力,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
参见图2、图5和图6,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强筋210包括第一片体211和第二片体212,第一片体211和第二片体212均呈平板状,加强板200、第一片体211和第二片体212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第一片体211朝上呈倾斜设置,第一片体211的下边沿与加强板200的边沿连接,第一片体211的上边沿与第二片体212的下边沿连接。
参见图1、图3和图4,第一加强筋210通过第一片体211与第二片体212弯折连接而成,有利于增强第一加强筋210的抗变形强度,有利于增强加强板200在左右方向上的稳固强度,加强板200与下盖100连接为下盖模组后,有利于减小下盖模组的形变幅度,进而减小下盖模组对屏模组的压力,从而减小屏模组受下盖模组形变的影响,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
参见图1和图3,具体的,前方第一加强筋210延伸至下盖100的前边框处,后方第一加强筋210延伸至下盖100的后边框,通过前后两条第一加强筋210的设置,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前边沿和后边沿的抗按压强度,有利于避免应用该内装式加强结构的屏类设备因前后边框的按压而引起的损坏、或显示问题。
参见图5和图6,可以理解的是,加强板200的左边沿和右边沿均连接有朝上弯折设置的第二加强筋220,第二加强筋220的两端呈前后延伸设置。第二加强筋220的设置可增强加强板200在前后方向上的稳固强度,从而提高下盖模组的抗变形强度,有利于减轻或阻隔下盖100受压形变后对屏模组的压力,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加强筋210、第二加强筋220和加强板200为同一板材通过折弯工艺形成,有利于提高第一加强筋210、第二加强筋220和加强板200的连接稳定性,且加工较为简单、可靠,无须额外设计成型模具。
参见图5和图6,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片体212与加强板200呈直角布置,第二加强筋220与加强板200呈直角布置,且第一加强板200的弯折高度大于第二加强筋220的弯折高度。
第二加强筋220与加强板200呈直角布置,通过第二加强筋220与加强板200的连接,有利于提高加强板200与下盖100连接后的稳固强度,增强下盖模组在前后方向上的抗变形强度,有利于减小下盖模组受压力的形变幅度,从而减小或阻隔下盖模组对屏模组的压力,以确保屏模组的正常显示,避免屏模组产生波纹、斑纹的显示问题的出现。
第二片体212与加强板200呈直角布置,两条第一加强筋210分别对应下盖100的前边框和后边框设置,第一加强筋210可用于与上盖500抵接,以提高上盖500的稳固强度,第二加强筋220的弯折高度小于第一加强筋210的弯折高度,有利于避免第二加强筋220对电控板、屏模组的容置造成阻碍的问题出现。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可以理解的是,该内装式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一螺纹件310,加强板20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30,安装槽110的底面设有第一连接柱120,第一螺纹件310穿过第一安装孔230后与第一连接柱120螺纹连接。
参见图2,组装时,使用者可将第一螺纹件310穿过第一安装孔230后与第一连接柱120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件310的连接作用下,以实现加强板200与下盖100的可拆连接,以使得加强板200与下盖100连接为一体、构成下盖模组,以增强下盖模组的稳固强度和抗变形强度,从而减小下盖模组受压后的形变幅度,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通过第一螺纹件310与第一连接柱120的连接较为简单、可靠。
具体的,第一螺纹件310为螺钉、第一连接柱120为螺丝柱,通过第一螺纹件310与第一连接柱120的螺纹连接,可便捷地实现加强板200与下盖100的连接稳定性,第一连接柱120与下盖100为一体成型制件。
参见图2、图5、图6和图7,具体的,加强板200上设有多个呈平面分布的第一安装孔230,适配的,安装槽110的底面设有多个呈平面分布的第一连接柱120,第一连接柱120与第一安装孔230一一对应设置,配合多个第一螺纹件310,可实现加强板200与下盖100的多点连接,以提高加强板200与下盖100的连接稳定性,通过加强板200的设置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的稳固强度。
参见图2、图5、图6和图7,可以理解的是,具体的,为了避免作业人员错误安装的问题出现,该安装槽110的底面设有多个朝上延伸的防呆定位柱130,适配的,加强板200上设有多个定位孔240,防呆定位柱130与定位孔240对应设置;组装时,使用者可将防呆定位柱130穿设于定位孔240内,以确保加强板200与下盖100按照预设的位置实现定位,以便于实现加强板200与下盖100的固定连接,且通过防呆定位柱130与定位孔240的配合,有利于减少或避免安装错误而产生的次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该内装式加强结构的安装质量。
参见图5和图6,具体的,定位孔240可设置为条形孔,以便于实现防呆定位柱130与定位孔240的对接,且通过多组防呆定位柱130与定位孔240的插接,以使得加强板200按照预设的位置与下盖100实现连接。
参见图8,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手绘屏在立式和卧式工作状态的使用需求,该内装式加强结构还包括屏支架400和第二螺纹件320,下盖100的底面设有与安装槽110连通的第二安装孔140,适配的,加强板200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连接柱250,加强板200与下盖100固定连接后,以使得第二连接柱250穿设于第二安装孔140内。
然后使用者可将第二螺纹件320穿过第三安装孔410后与第二连接柱250螺纹连接,以实现屏支架400与下盖100的稳定连接,且螺纹连接的方式较为稳定、可靠。
参见图2和图6,相较于传统通过热熔螺母配合螺丝,以实现屏支架400与下壳连接的方式而言,该内装式加强结构通过第二连接柱250与第二安装孔140的配合,以形成可供第二螺纹件320连接的支撑点,有利于减少多次热压的成本,提高生产和组装效率,且有利于降低热熔螺母易脱落的风险。
具体的,第二螺纹件320为螺钉、第二连接柱250为铆钉螺母柱,通过第二螺纹件320与第二连接柱250的螺纹连接,可便捷地实现屏支架400与下盖100的连接稳定性,第二连接柱250可与加强板200为一体成型制件,下盖100对应第二安装孔140处设有柱套,第二连接柱250穿设于柱套。
参见图2和图6,具体的,加强板200上设有多个呈平面分布的第二连接柱250,适配的,下盖100的底面设有多个呈平面分布的第二安装孔140,第二连接柱250与第二安装孔140一一对应设置,适配的,屏支架400设有多个与第二安装孔140对应的第三安装孔410,配合多个第二螺纹件320,可实现屏支架400与下盖100的多点连接,以提高屏支架400与下盖100的连接稳定性。
参见图9、图10和图11,可以理解的是,上盖500呈方框状,上盖500与下盖100可拆连接,且第一加强筋210的上端与上盖500的下端抵接,即第一加强筋210可对上盖500起支撑作用,有利于提高上盖500的抗按压强度,减小屏模组受上盖500或下盖100的影响,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
参见图2和图7,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槽110的底面连接有多条交叉设置的隔条150,隔条150的设置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的稳固强度,有利于减小下盖模组受压而导致的形变幅度,从而减小下盖模组对屏模组的压力,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加强板200的下表面与隔条150的上端连接,加强板200的下表面与安装槽110的底面设有间隙,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的散热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屏类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其中,下盖100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110,安装槽110可供加强板200、屏模组、电控板等元件的安装,加强板200嵌设连接于安装槽110,且加强板200的下表面与安装槽110的底面可拆连接,以使得加强板200与下盖100连接为一体、构成下盖模组,加强板200的连接有利于增强下盖模组的稳固强度,提升下盖模组的抗变形强度,加强板200的前边沿和后边沿均连接有朝上弯折设置的第一加强筋210,第一加强筋210的两端呈左右延伸设置,第一加强筋210的设置可增强加强板200在左右方向上的稳固强度,从而提高下盖模组的抗变形强度,有利于减轻或阻隔下盖100受压形变后对屏模组的压力,以确保屏模组的稳定显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内装式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盖(100),设有开口朝上的安装槽(110);
加强板(200),嵌设连接于所述安装槽(110),所述加强板(200)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槽(110)的底面可拆连接,所述加强板(200)的前边沿和后边沿均连接有朝上弯折设置的第一加强筋(210),所述第一加强筋(210)的两端呈左右延伸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210)包括第一片体(211)和第二片体(212),所述第二片体(212)与所述加强板(200)呈直角布置,所述第一片体(211)朝上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片体(211)的下边沿与所述加强板(200)的边沿连接,所述第一片体(211)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二片体(212)的下边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00)的左边沿和右边沿均连接有朝上弯折设置的第二加强筋(220),所述第二加强筋(220)的两端呈前后延伸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220)与所述加强板(200)呈直角布置;和/或,
所述第一加强筋(210)的弯折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加强筋(220)的弯折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纹件(310),所述加强板(20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30),所述安装槽(110)的底面设有第一连接柱(120),所述第一螺纹件(310)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230)后与所述第一连接柱(120)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0)的底面设有多个朝上延伸的防呆定位柱(130),所述加强板(200)上设有多个与所述防呆定位柱(130)对应的定位孔(240),所述防呆定位柱(130)穿设于所述定位孔(2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支架(400)和第二螺纹件(320),所述下盖(100)的底面设有与所述安装槽(110)连通的第二安装孔(140),所述加强板(200)的下表面设有第二连接柱(250),所述第二连接柱(250)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40),所述屏支架(400)设有第三安装孔(410),所述第二螺纹件(320)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410)后与所述第二连接柱(250)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500),所述上盖(500)与所述下盖(100)可拆连接,且所述第一加强筋(210)的上端与所述上盖(500)的下端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装式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方所述第一加强筋(210)延伸至所述下盖(100)的前边框处,后方所述第一加强筋(210)延伸至所述下盖(100)的后边框;和/或,
所述安装槽(110)的底面连接有多条交叉设置的隔条(150),所述加强板(200)的下表面与所述隔条(150)的上端抵接,所述加强板(200)的下表面与所述安装槽(110)的底面设有间隙。
10.屏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内装式加强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85937.4U CN220872984U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内装式加强结构及屏类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685937.4U CN220872984U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内装式加强结构及屏类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72984U true CN220872984U (zh) | 2024-04-30 |
Family
ID=90806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685937.4U Active CN220872984U (zh) | 2023-09-28 | 2023-09-28 | 内装式加强结构及屏类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72984U (zh) |
-
2023
- 2023-09-28 CN CN202322685937.4U patent/CN22087298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25405B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20872984U (zh) | 内装式加强结构及屏类设备 | |
CN206948480U (zh) | 一种电视框架及电视 | |
CN208587365U (zh) | 电视外壳卡合结构 | |
CN209911864U (zh) | 交互智能平板的玻璃安装结构及交互智能平板 | |
CN202127460U (zh) | 窄边框平板电视 | |
CN205546288U (zh) | 一种控制器的固定结构 | |
CN211186266U (zh) | 一种键盘板安装组件和桌上升降平台 | |
CN100446555C (zh) | 具有两种支承方式的平板电视机 | |
CN207571665U (zh) |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计算机机箱 | |
CN2867761Y (zh) | 平板电视机的壁挂、底座连接装置 | |
CN109199130B (zh) | 烹饪器具 | |
CN219122901U (zh) | 一种带旋转功能的超薄显示产品 | |
CN209462769U (zh) | 一种前框以及显示器 | |
CN221137303U (zh) | 一种主板固定结构及打印机 | |
CN220274014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显示屏 | |
CN205427381U (zh) |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器或液晶电视机 | |
CN208036161U (zh) | 一种用于汽车标牌的卡扣结构 | |
CN208836286U (zh) | 电视机六合一盖板结构 | |
CN221039974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数字键盘 | |
CN214064512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led显示屏 | |
CN213861466U (zh) | 具有塑胶接口板的票据打印机 | |
CN215008017U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用机械键盘结构 | |
CN210440814U (zh) | 一种east水冷控制柜的安装固定结构 | |
CN210428391U (zh) | 一种窄边框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