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2798U - 铰链和智能眼镜 - Google Patents

铰链和智能眼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2798U
CN220872798U CN202322503022.7U CN202322503022U CN220872798U CN 220872798 U CN220872798 U CN 220872798U CN 202322503022 U CN202322503022 U CN 202322503022U CN 220872798 U CN220872798 U CN 2208727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fixing
deformation
glasses
deformatio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030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海军
张超
王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030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27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27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27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铰链和智能眼镜,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所述铰链包括铰链主体,所述铰链主体具有形变部以及位于所述形变部两侧的固定部,所述形变部可弹性弯曲形变,以使所述铰链主体具有一所述固定部相对另一所述固定部偏转的偏转状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解决现有智能眼镜外翻时镜腿与眼镜主体之间容易产生缝隙的问题。

Description

铰链和智能眼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铰链和智能眼镜。
背景技术
现有智能眼镜通过转轴实现外翻运动,即实现镜腿和镜框之间的相对运动,但这种结构在实现智能眼镜外翻时,会在镜腿与镜框之间产生缝隙,无论转轴隐藏在镜框还是镜腿中,在外观上依然能看见明显的分件缝隙,外翻角度越大,缝隙越大,从而影响产品的整体性和精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铰链和智能眼镜,旨在解决现有智能眼镜外翻时镜腿与镜框之间容易产生缝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铰链,包括铰链主体,所述铰链主体具有形变部以及位于所述形变部两侧的固定部,所述形变部可弹性弯曲形变,以使所述铰链主体具有一所述固定部相对另一所述固定部偏转的偏转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形变部包括在两所述固定部所处方向上交替设置的第一形变段和第二形变段,所述第一形变段和第二形变段的形变能力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形变段和第二形变段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凹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铰链还包括连接所述形变部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用于与所述形变部同步弯曲形变,以使所述铰链主体处于偏转状态时具有偏转复位的趋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铰链还包括两固定件,两所述固定件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件用于连接与所述铰链连接的外接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嵌设于所述形变部上,所述夹持件沿两所述固定部所处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夹持件的端部凸出于所述固定部,且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铰链主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夹持件端部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夹持件通过所述连接槽连接于所述固定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材质包括钢材、碳纤维或记忆金属。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眼镜,所述智能眼镜包括眼镜主体、镜腿和如上所述的铰链,所述眼镜主体密封连接一所述固定部,所述镜腿密封连接另一所述固定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眼镜主体和镜腿的靠近所述固定部一端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部的外表面齐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具有可弹性弯曲形变的形变部,以及位于所述形变部两侧的固定部的所述铰链主体,使得所述铰链主体在偏转状态时,一所述固定部相对另一所述固定部偏转。当外接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时,两所述固定部连接的两外接件之间也发生相对偏转,通过所述形变部整体弯曲形变,外接件和与之连接的固定部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即避免了外接件偏转时和铰链之间形成缝隙,保持了外接件和铰链之间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眼镜一实施例中铰链主体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眼镜一实施例中铰链主体处于偏转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眼镜一实施例中铰链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眼镜另一实施例中铰链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铰链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铰链 100 铰链主体
110 固定部 120 形变部
121 第一形变段 122 第二形变段
130 连通通道 200 夹持件
300 固定件 310 连接槽
320 连通口 330 安装槽
400 端耳 500 密封圈
20 智能眼镜 21 眼镜主体
22 镜腿 23 柔性电路板
24 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智能眼镜通过转轴实现外翻运动,即实现镜腿和镜框之间的相对运动,但这种结构在实现智能眼镜外翻时,会在镜腿与镜框之间产生缝隙,无论转轴隐藏在镜框还是镜腿中,在外观上依然能看见明显的分件缝隙,外翻角度越大,缝隙越大,从而影响产品的整体性和精细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铰链10。
请参阅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铰链10包括铰链主体100,所述铰链主体100具有形变部120以及位于所述形变部120两侧的固定部110,所述形变部120可弹性弯曲形变,以使所述铰链主体100具有一所述固定部110相对另一所述固定部110偏转的偏转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以所述形变部120未发生形变时,所述铰链主体100所处的状态作为初始状态,此时两所述固定部110均位于第一方向上,即将两所述固定部110所处的方向视为第一方向。而当所述铰链主体100处于偏转状态时,所述形变部120发生弹性弯曲形变,以使一所述固定部110相对另一所述固定偏转,此时所述形变部120的一侧弹性压缩,相对另一侧弹性伸张。
通过设置具有可弹性弯曲形变的形变部120,以及位于所述形变部120两侧的固定部110的所述铰链主体100,使得所述铰链主体100在偏转状态时,一所述固定部110相对另一所述固定部110偏转。当外接件与所述固定部110连接时,两所述固定部110连接的两外接件之间也发生相对偏转,通过所述形变部120整体弹性弯曲形变,外接件和与之连接的固定部110之间的位置保持不变,即避免了外接件偏转时和铰链10之间形成缝隙,保持了外接件和铰链10之间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具体的,所述形变部120包括在两所述固定部110所处方向上交替设置的第一形变段121和第二形变段122,所述第一形变段121和第二形变段122的形变能力不同。所述第一形变段121和第二形变段122中的一者的形变能力可趋近于零,当所述第一形变段121和第二形变段122交替设置时,所述第一形变段121和第二形变段122中的任意一者发生弹性弯曲形变,即可使得所述形变部120整体发生弹性弯曲形变。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形变段121和第二形变段122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凹设。以所述第一形变段121相对第二形变段122凹设为例,由于所述第一形变段121和第二形变段122交替设置,当所述第一形变段121相对第二形变段122凹设时,相邻两所述第二形变段122之间的第一形变段121形成凹槽,增强了所述第二形变段122整体在两所述固定部110所处方向上的形变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铰链主体100呈长方体设置,所述形变部120和固定部110为一体设置,具体的,所述固定部110为所述铰链主体100位于第一方向上的两端面,所述形变部120为所述铰链主体100位于该两端面之间的部分。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铰链10还包括连接所述形变部120的夹持件200,所述夹持件200用于与所述形变部120同步弯曲形变,以使所述铰链主体100处于偏转状态时具有偏转复位的趋势。
通过设置与所述形变部120同步弹性形变的夹持件200,使得所述铰链主体100处于偏转状态时具有朝所述初始状态偏转复位的趋势,当撤除使所述形变部120弯曲形变的外力后,所述形变部120朝反方向偏转复位,以维持所述铰链主体100处于初始状态。以两所述固定部110分别连接镜腿22和眼镜主体21为例,当用户通过镜腿22进行佩戴时,两镜腿22在所述夹持件200的作用下加强了向内偏转的作用力,即加强了镜腿22佩戴时的夹持力,增加了镜腿22佩戴时的稳固性。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铰链10还包括两固定件300,两所述固定件300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所述固定部110,所述固定件300用于连接与所述铰链10连接的外接件。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200嵌设于所述形变部120上,所述夹持件200沿两所述固定部110所处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夹持件200的端部凸出于所述固定部110,且与所述固定组件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夹持件200沿两所述固定部110所处的方向延伸设置,即使得所述夹持件200和形变部120同向延伸设置,当所述形变部120发生弹性弯曲形变时,所述夹持件200发生与所述形变部120同向的弯曲形变,所述夹持件200和形变部120的设置方向一致时,可使得所述夹持件200越容易发生与所述形变部120保持同步的形变,且所述夹持件200形变后储存的形变能量越大,更有利于驱使所述铰链主体100朝初始状态偏转复位。
具体的,所述固定件300朝向所述铰链主体10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夹持件200端部相适配的连接槽310,所述夹持件200通过所述连接槽310连接于所述固定件300。所述夹持件200的两端在两所述固定部110所处的方向上凸出于所述固定部110,且凸出的端部与所述固定件300连接,具体的,所述形变部120可以采用橡胶,硅胶,TPE或TPU等弹性体材料,所述夹持件200的两端可以通过粘接、过盈配合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连接槽310内。所述夹持件200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300后形成一个骨架,再将该骨架放置到模具里进行嵌件注塑或嵌件热压所述弹性体,最后形成完整的所述铰链10。由于所述夹持件200嵌设于所述形变部120内部,所述夹持件200在发生形变时,也同时限制及影响了所述形变部120的形变程度。即可以使得所述夹持件200在两所述固定部110所处的方向上产生规则的变形和弯曲,影响所述形变部120发生形变的两侧面分别进行规则的收缩和伸张,避免所述形变部120受力后出现不均匀的变形。
具体的,所述夹持件200的材质可以设置为镍钛合金或类似于该类合金的记忆金属,使得所述夹持件200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强度,有利于所述铰链主体100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夹持件200增强所述铰链10的整体强度,且维持所述铰链主体100保持初始状态。同理,所述夹持件200的材质也可以设置为钢槽、碳纤维或其他具有类似性能的复合材料等。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主体100呈中空设置形成有贯通两所述固定部110的连通通道130,两所述固定件300背向所述铰链主体10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通通道130连通的连通口320,所述夹持件200嵌设于所述形变部120外表面和所述连通通道130内壁面之间。
所述铰链10通过所述固定件300连接两外接件后,若两外接件之间存在连接部件,可通过所述固定件300上的连通口320穿入所述连通通道130内,实现该连接部件的隐藏安装,提高整体美观性的同时,还可以对该连接部件起到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3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铰链10还包括端耳400,所述端耳400设于所述连通口320处,且连接所述固定件300或夹持件200。
所述端耳400可直接连接所述固定件300,也可以穿过所述连通口320,与所述夹持件200凸出于所述固定部110的端部连接。所述端耳400用于连接与所述铰链10连接的外接件,具体的,所述端耳400上设有螺孔,可通过螺栓或螺钉穿过所述螺孔,连接所述端耳400和外接件,即实现外接件和所述铰链10之间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眼镜20。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眼镜20包括眼镜主体21、镜腿22和如上所述的铰接,所述眼镜主体21连接一所述固定部110,所述镜腿22连接另一所述固定部110。由于本实用新型智能眼镜20包含了上述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铰链主体100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镜腿22相对眼镜主体21处于打开状态,所述铰链主体100处于偏转状态时,所述镜腿22相对眼镜主体21向内或向外偏转。无论所述镜腿22向内还是向外偏转,利用所述形变部120的弹性弯曲形变完成了所述镜腿22的偏转动作,所述镜腿22和眼镜主体21与所述固定部110都保持相对固定,所述镜腿22和与其相邻的固定部110,以及所述眼镜主体21与另一固定部110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避免了所述镜腿22、眼镜主体21和铰链10之间形成缝隙,保持了所述智能眼镜20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更好地佩戴所述智能眼镜20,在所述镜腿22需要相对眼镜主体21向外偏转,切换至外翻状态。当所述铰链10包括有夹持件200,当用户佩戴完成后,由于所述夹持件200使得所述铰链主体100具有朝初始状态偏转复位的趋势,使得所述镜腿22在所述夹持件200的带动下具有朝打开状态偏转复位的趋势,提高了所述镜腿22的夹持力,即提高了所述智能眼镜20佩戴时的稳固性。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铰链10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部110的固定件300,所述眼镜主体21和镜腿22与所述铰链10连接的一端设有容纳腔,所述固定件300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固定件300外周面和容纳腔内壁面之间设有密封圈500,所述固定件300外周面上设有安装所述密封圈500的安装槽330。
通过在所述固定件300外周面和容纳腔内壁面之间设置密封圈500,提高了所述镜腿22、眼镜主体21与所述铰链10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较优的,所述固定件300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纳腔时,所述眼镜主体21和镜腿22的靠近所述固定部110一端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部110的外表面齐平设置,提高了所述智能眼镜20整体的美观性。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主体100呈中空设置形成有贯通两所述固定部110的连通通道130,两所述固定件300背向所述铰链主体10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连通通道130连通的连通口320,所述智能眼镜20还包括穿设于所述容纳腔和连通通道130内的柔性电路板23和散热片24。所述镜腿22和眼镜主体21内设置有其他电子元件,所述柔性电路板23可用于在所述镜腿22和眼镜主体21内的电子元件之间传递信号,所述散热片24可用于提高所述智能眼镜20内部柔性电路板23或其他电子元件的散热能力。同时,由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3置于所述铰链主体100的连通通道130内,所述镜腿22进行偏转时,所述柔性电路板23随着所述形变部120的形变而弯折呈弧形,相比于所述柔性电路板23呈角度弯折,降低了所述柔性电路板23的内部应力,可以提高所述柔性电路板23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以所述形变部120位于所述智能眼镜20外侧的侧面的长度为L1,所述形变部120位于所述智能眼镜20内侧的侧面的长度为L2为例,所述铰链主体100处于初始状态时,设L1为10mm,L2为10mm(L1和L2的长度仅为示意,实际长度不限),若所述镜腿22向外偏转20°,此时所述形变部120发生弹性弯曲形变,使得L1为8.8mm,L2为10.6mm,两所述镜腿22之间可满足的最大佩戴尺寸为208mm。若所述镜腿22向外偏转40°,此时所述形变部120发生弹性弯曲形变,使得L1为7.6mm,L2为11.2mm,两所述镜腿22之间可满足的最大佩戴尺寸为244mm。可通过调整所述形变部120以及所述夹持件200的形变能力,改变所述镜腿22可偏转的最大角度,从而实现所述智能眼镜20适应不同用户的佩戴尺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主体,所述铰链主体具有形变部以及位于所述形变部两侧的固定部,所述形变部可弹性弯曲形变,以使所述铰链主体具有一所述固定部相对另一所述固定部偏转的偏转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包括在两所述固定部所处方向上交替设置的第一形变段和第二形变段,所述第一形变段和第二形变段的形变能力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形变段和第二形变段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凹设。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还包括连接所述形变部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用于与所述形变部同步弯曲形变,以使所述铰链主体处于偏转状态时具有偏转复位的趋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还包括两固定件,两所述固定件分别固定连接于两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件用于连接与所述铰链连接的外接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嵌设于所述形变部上,所述夹持件沿两所述固定部所处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夹持件的端部凸出于所述固定部,且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铰链主体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夹持件端部相适配的连接槽,所述夹持件通过所述连接槽连接于所述固定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材质包括钢材、碳纤维或记忆金属。
9.一种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眼镜主体、镜腿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铰链,所述眼镜主体密封连接一所述固定部,所述镜腿密封连接另一所述固定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主体和镜腿的靠近所述固定部一端的外表面与所述固定部的外表面齐平设置。
CN202322503022.7U 2023-09-14 2023-09-14 铰链和智能眼镜 Active CN2208727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3022.7U CN220872798U (zh) 2023-09-14 2023-09-14 铰链和智能眼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3022.7U CN220872798U (zh) 2023-09-14 2023-09-14 铰链和智能眼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2798U true CN220872798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21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03022.7U Active CN220872798U (zh) 2023-09-14 2023-09-14 铰链和智能眼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27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52736B (zh) 一种带有软质空心结构的汽车进气格栅密封卡条
CN220872798U (zh) 铰链和智能眼镜
CN220872799U (zh) 铰链和智能眼镜
CN107040838B (zh) 头戴耳机支架固定结构及头戴
CN217563928U (zh) 清洁水枪的显示屏安装结构
KR101477040B1 (ko) 안경테와 안경다리의 결합구조
CN209882205U (zh) 接地结构及车用电器箱体
CN221058592U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KR20170130916A (ko) 안경의 결합구조
KR101194979B1 (ko) 안경의 안경다리 연결 구조
CN219799924U (zh) 眼镜和智能产品
CN218525751U (zh) 电子设备
KR101194956B1 (ko) 안경의 안경다리 연결 구조
CN212485649U (zh) 电连接器组合的防水结构
CN220858159U (zh) 一种折叠屏手机保护壳
CN218237562U (zh) 一种炉壳装配结构
CN219779264U (zh) 一种双外壳卧式Type-C母座
CN218919358U (zh) 壳体以及电连接器
CN220985832U (zh) 耳机
CN117311012A (zh) 铰链结构及智能眼镜
CN218334737U (zh) 一种安装结构
CN211238589U (zh) 一种高性能射频漏缆连接器卡接结构及连接器
CN217114920U (zh) 一种二三插陶瓷插座
CN208923453U (zh) 一种连接器接头
CN217134754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