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71511U - 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71511U
CN220871511U CN202322543897.XU CN202322543897U CN220871511U CN 220871511 U CN220871511 U CN 220871511U CN 202322543897 U CN202322543897 U CN 202322543897U CN 220871511 U CN220871511 U CN 2208715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assembly
tube side
split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4389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洪
王艺锦
张明志
张世红
牟前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raer Cryogen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raer Cryogen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raer Cryogen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raer Cryogen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4389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715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715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715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其技术方案为: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内设置有管程组件,壳体组件的一端连接有管箱组件,管箱组件内设置有管箱分隔板,管箱分隔板将管箱组件分隔成进液腔和出液腔,进液腔上设置有管程进液口,出液腔上设置有管程出液口,管程组件的进口端与进液腔连通,管程组件的出口端与出液腔连通;所述进液腔内设置有若干分流板,若干分流板的一端对管程进液口进行分割,若干分流板的另一端对管程组件的进口端进行分割。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分流式结构换热器。

Description

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管壳式换热器如图5和图6所示。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管箱进液部分基本采用单孔结构,壳程介质进口和出口管也是采用单孔结构。该结构造成换热管与壳体内介质热交换不充分,对热量造成极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热交换效率的分流式结构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内设置有管程组件,壳体组件的一端连接有管箱组件,管箱组件内设置有管箱分隔板,管箱分隔板将管箱组件分隔成进液腔和出液腔,进液腔上设置有管程进液口,出液腔上设置有管程出液口,管程组件的进口端与进液腔连通,管程组件的出口端与出液腔连通;所述进液腔内设置有若干分流板,若干分流板的一端对管程进液口进行分割,若干分流板的另一端对管程组件的进口端进行分割。
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分流板分别将管程进液口和管程组件的进口端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区域,管程介质通过管程进液口后经过分流板进行分流,分流后的管程介质通过分流板的夹层空间导流,使之更均匀的进入管程组件的各换热管,能最大限度的使每根换热管流量一致,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分流板之间分割的管程进液口的比例与分割的管程组件的进口端的比例相同。相邻分流板之间分割的管程进液口区域占管程进液口的总面积的比例、相邻分流板之间分割的管程组件的换热管的数量上换热管的总数的比例相等,从而管程介质进入各换热管的流量相同,保证各换热管的热交换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分流板的弯折部位圆滑过渡。分由于管程进液口与管程组件的进口端的朝向不同,则分流板必须完成才能同时连接管程进液口和管程组件的进口端。分流板的弯折处圆滑过渡时,管程介质能更加平稳地进入换热管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管程进液口和管程组件的进口端的所有换热管均位于最外侧的两块分流板围成的区域内。最外侧的两块分流板起到封闭管程进液口和管程组件的进口端的目的,避免管程介质进入进液腔的其它区域而形成流动死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组件与管箱组件之间连接有管板,管程组件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连接于管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组件内设置有若干分隔板,分隔板与壳体组件的轴线垂直。分隔板将壳体组件分隔成若干独立的区域,在每个独立的区域内,管程介质和壳程介质进行换热,进一步提高介质换热的均匀性,相应提高热交换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组件内设置有介质进口分流管,介质进口分流管上设置有壳程进液口和若干分流进液口,若干分流进液口在若干分隔板分隔的区域均匀分布。壳程介质通过介质进口分流管分流,均匀地进入若干分隔板分隔的区域内,保证各区域之间壳程介质流量相同,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组件的上侧设置有介质出口汇集管,介质出口汇集管上设置有壳程出液口和若干分流出液口,若干分流出液口与若干分隔板分隔的区域一一对应连接。分隔板分隔的各区域内的壳程介质通过介质出口汇集管汇集,从而保证各分隔区域内的壳程介质顺利排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抱箍结构的鞍座,鞍座与壳体组件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鞍座设计为抱箍结构,与壳体组件可拆卸连接;底部安装孔为长条形结构,安装时在长度和宽度方向可进行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组件与管箱组件通过法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分流板分别将管程进液口和管程组件的进口端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区域,管程介质通过管程进液口后经过分流板进行分流,分流后的管程介质通过分流板的夹层空间导流,使之更均匀的进入管程组件的各换热管,能最大限度的使每根换热管流量一致,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分结构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组件;2-管程组件;3-管箱组件;4-分流板;5-分隔板;6-介质进口分流管;7-介质出口汇集管;8-鞍座;11-管板;31-管箱分隔板;32-进液腔;33-出液腔;34-管程进液口;35-管程出液口;61-壳程进液口;62-分流进液口;71-壳程出液口;72-分流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包括壳体组件1,壳体组件1内设置有管程组件2,壳体组件1的一端连接有管箱组件3,管箱组件3内设置有管箱分隔板31,管箱分隔板31将管箱组件3分隔成进液腔32和出液腔33,进液腔32上设置有管程进液口34,出液腔33上设置有管程出液口35,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与进液腔32连通,管程组件2的出口端与出液腔33连通;所述进液腔32内设置有若干分流板4,若干分流板4的一端对管程进液口34进行分割,若干分流板4的另一端对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进行分割。所述壳体组件1与管箱组件3之间连接有管板11,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连接于管板11上。所述壳体组件1与管箱组件3通过法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分流板4分别将管程进液口34和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区域,管程介质通过管程进液口34后经过分流板4进行分流,分流后的管程介质通过分流板4的夹层空间导流,使之更均匀的进入管程组件2的各换热管,能最大限度的使每根换热管流量一致,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所述壳体组件1内设置有若干分隔板5,分隔板5与壳体组件1的轴线垂直。所述壳体组件1内设置有介质进口分流管6,介质进口分流管6上设置有壳程进液口61和若干分流进液口62,若干分流进液口62在若干分隔板5分隔的区域均匀分布。所述壳体组件1的上侧设置有介质出口汇集管7,介质出口汇集管7上设置有壳程出液口71和若干分流出液口72,若干分流出液口72与若干分隔板5分隔的区域一一对应连接。
分隔板5将壳体组件1分隔成若干独立的区域,壳程介质通过介质进口分流管6分流后均匀地进入若干分隔板5分隔的区域内,壳程介质再通过介质出口汇集管7汇集。壳程介质均匀地进入若干分隔板5分隔的区域内,保证各区域之间壳程介质流量相同,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
需要注意的时,相邻分流板4之间分割的管程进液口34的比例与分割的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的比例相同。相邻分流板4之间分割的管程进液口34区域占管程进液口34的总面积的比例、相邻分流板4之间分割的管程组件2的换热管的数量上换热管的总数的比例相等,从而管程介质进入各换热管的流量相同,保证各换热管的热交换效率。
所述分流板4的弯折部位圆滑过渡。分由于管程进液口34与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的朝向不同,则分流板4必须完成才能同时连接管程进液口34和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分流板4的弯折处圆滑过渡时,管程介质能更加平稳地进入换热管内。
为了避免形成流动死区,所述管程进液口34和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的所有换热管均位于最外侧的两块分流板4围成的区域内。最外侧的两块分流板4起到封闭管程进液口34和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的目的,避免管程介质进入进液腔32的其它区域而形成流动死区。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抱箍结构的鞍座8,鞍座8与壳体组件1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鞍座8设计为抱箍结构,与壳体组件1可拆卸连接;底部安装孔为长条形结构,安装时在长度和宽度方向可进行调整。
综上,进液腔32内的分流板4对介质进行分流,能最大限度的使每根换热管流量一致。分隔板5可以将壳体组件1内空间进行分隔形成相对独立单个更小空间,便于介质更加快速且充分置换。介质进口分流管6使壳程介质可以快速且充分的与独立空间内换热管进行热交换并通过介质出口汇集管7快速排放。介质进口分流管6出口方向可以根据需求设计在主管道轴向圆周任意位置,有利于介质在空间内快速循环流动。鞍座8的抱箍结构和底部安装孔为长条形结构,有利于在安装时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壳体组件(1)内设置有管程组件(2),壳体组件(1)的一端连接有管箱组件(3),管箱组件(3)内设置有管箱分隔板(31),管箱分隔板(31)将管箱组件(3)分隔成进液腔(32)和出液腔(33),进液腔(32)上设置有管程进液口(34),出液腔(33)上设置有管程出液口(35),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与进液腔(32)连通,管程组件(2)的出口端与出液腔(33)连通;所述进液腔(32)内设置有若干分流板(4),若干分流板(4)的一端对管程进液口(34)进行分割,若干分流板(4)的另一端对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进行分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分流板(4)之间分割的管程进液口(34)的比例与分割的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的比例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4)的弯折部位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程进液口(34)和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的所有换热管均位于最外侧的两块分流板(4)围成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与管箱组件(3)之间连接有管板(11),管程组件(2)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均连接于管板(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设置有若干分隔板(5),分隔板(5)与壳体组件(1)的轴线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设置有介质进口分流管(6),介质进口分流管(6)上设置有壳程进液口(61)和若干分流进液口(62),若干分流进液口(62)在若干分隔板(5)分隔的区域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的上侧设置有介质出口汇集管(7),介质出口汇集管(7)上设置有壳程出液口(71)和若干分流出液口(72),若干分流出液口(72)与若干分隔板(5)分隔的区域一一对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抱箍结构的鞍座(8),鞍座(8)与壳体组件(1)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与管箱组件(3)通过法兰连接。
CN202322543897.XU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 Active CN2208715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3897.XU CN220871511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43897.XU CN220871511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71511U true CN220871511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3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43897.XU Active CN220871511U (zh) 2023-09-19 2023-09-19 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715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39997U (zh) 一种高效冷凝器及安装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CN106839829B (zh) 双干度分流换热蒸发器
CN101738016A (zh) 一种高效冷凝器及安装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CN101701756A (zh) 平行流蒸发器及其隔流板构造
CN220871511U (zh) 一种分流式结构换热器
CN110864567B (zh) 一种数量变化换热器均衡流量设计方法
CN109539830B (zh) 一种管径变化的管壳式换热器
CN2280271Y (zh) 管壳式多物流换热器
CN210664036U (zh) 管壳式换热器
CN108955319B (zh) 一种箱式换热器
CN210833155U (zh) 一种管箱耦合u形换热管式多管程换热器
CN108827018B (zh) 一种适用于侧向进汽凝汽器管束结构
CN221036952U (zh) 壳管式冷凝器
CN217503990U (zh) 一种用于撬装式甲醇制氢装置的气化过热器
CN215447539U (zh) 一种新型波纹板式换热器
CN220649170U (zh) 一种紧凑型联合支撑式异形热交换装置
CN219829593U (zh) 新型外导流高效换热器
CN211204986U (zh) 壳管换热器
CN219244399U (zh) 一种带有分液功能的端盖结构
CN215598173U (zh) 逆流式壳管换热器
CN220624992U (zh) 无间式换热器
CN219347456U (zh) 两侧进蒸汽的直通道板式换热器
CN217356853U (zh) 低阻高效省煤器
CN212102004U (zh) 一种气相白炭黑反应用聚集器
CN221036955U (zh) 星型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