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66213U - 一种污泥接收斗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接收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66213U
CN220866213U CN202322791409.7U CN202322791409U CN220866213U CN 220866213 U CN220866213 U CN 220866213U CN 202322791409 U CN202322791409 U CN 202322791409U CN 220866213 U CN220866213 U CN 220866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receiving
receiving part
discharg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914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学平
萧李
周马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yi Hongliang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yi Hongliang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yi Hongliang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yi Hongliangy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914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66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66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66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一种污泥接收斗,包括接收部、出料部、直梯。接收部固定于地面上方,接收部前侧面和下端面均开口,接收部前侧面的开口用于接收从卡车上卸下的污泥。出料部设于接收部下端,出料部上端连接接收部下端面的开口,且出料部固定于地面下方,用于污泥出料。直梯设于接收部一端面外,用于司机爬上接收部上端冲刷车斗中剩余污泥。该污泥接收斗便于卡车司机将卡车上装载的污泥进行卸料,接收部的结构还可以减少污泥卸出时散发的气体对周围空气产生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接收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接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泥接收斗。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将污水净化处理后产生的废弃物,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污泥可以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其中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将污泥通过加水混合、搅拌、混凝、压滤、干燥、制粉等工序制成可在火电厂进行掺烧的掺烧粉料。
在将污泥运送到车间进行加工前,需要先接收污泥原料,并储存在位于地面下的暂存筒中,再由污泥泵将污泥运送到车间,然而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可将污泥从卸料的卡车转移到地面下,且可减少污泥卸出时散发气体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污泥接收斗,便于卡车司机将卡车上装载的污泥进行卸料,接收部的结构还可以减少污泥卸出时散发的气体对周围空气产生的影响。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一种污泥接收斗,包括:
接收部,固定于地面上方,接收部前侧面和下端面均开口,接收部前侧面的开口用于接收从卡车上卸下的污泥;
出料部,设于接收部下端,出料部上端连接接收部下端面的开口,且出料部固定于地面下方,用于污泥出料;
直梯,设于接收部一端面外,用于司机爬上接收部上端冲刷车斗中剩余污泥。
进一步,接收部前侧面开口下方成形有护板部。
进一步,接收部后侧面和上端面之间成形有斜面,斜面上贯穿地开设有气孔。
进一步,污泥接收斗还包括排风管,排风管一端设于气孔外端,排风管另一端连接抽气机。
进一步,接收部上端面开设有零件孔。
进一步,污泥接收斗还包括吊设于零件孔下方的摄像头,摄像头的导线穿设于零件孔。
进一步,出料部呈斗型,出料部下端设有延伸部,延伸部一侧开设有板口,板口内滑动配合有开闭板,开闭板一侧设有连接部,用于连接直线推动机构,由直线推动机构控制开闭板开闭延伸部的出料端。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接收部在侧面设置开口,卡车的车斗倾斜后,可将污泥倒入接收部侧面的开口,然后污泥再从出料部竖直落下到暂存筒,在接收污泥时,接收部的各个封闭面可减少污泥卸出时的气体散发量。另外,通过设置排风管,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对空气的污染。
2、在接收部外设置了直梯,工作区域可提供水管,若卡车中的污泥未充分卸出,人员还可以在接收部上使用水管冲刷剩余污泥,使污泥充分卸出。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除直梯、护栏外的整体立体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安装在地面上的位置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接收部、排风管、摄像头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污泥接收斗,包括接收部1、出料部2、直梯3、护栏4、排风管5、摄像头6。
接收部1固定于地面7上方,接收部1前侧面和下端面均开口,在本实施例中,前侧面的方向面向污泥自卸卡车的停车位置,后侧面与前侧面相比,离卡车的停车位置更远,以此区分前侧面与后侧面,接收部1前侧面的开口用于接收从卡车上卸下的污泥,接收部1前侧面开口下方成形有护板部11,用于对卡车限位,防止卡车陷入接收部1,接收部1后侧面和上端面之间成形有斜面12,斜面12上贯穿地开设有气孔13,接收部1上端面开设有零件孔14。
出料部2设于接收部1下端,出料部2上端连接接收部1下端面的开口,且出料部2固定于地面7下方,用于污泥出料,出料部2呈斗型,出料部2下端设有延伸部21,延伸部21一侧开设有板口,板口内滑动配合有开闭板22,开闭板22一侧设有连接部23,用于连接直线推动机构,控制开闭板22开闭延伸部21的出料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3一端开设有螺纹,连接部23通过螺纹与手动螺杆装配。
直梯3设于接收部1一端面外,用于司机爬上接收部1上端冲刷车斗中剩余污泥。
护栏4设于直梯3上端,用于避免人员不慎摔落,护栏4包括护框和栏杆,护框设于直梯3上部的外侧,栏杆设于接收部1上方的三侧,呈U型。
排风管5一端设于气孔13外端,另一端连接抽气机,用于排出接收污泥时产生的部分有毒有害气体,在附图中,为方便表示,未示出完整的排风管5。
摄像头6吊设于零件孔14下方,摄像头6的导线61穿设于零件孔14,且导线61的部分可放置在接收部1上,由于存在摄像头6,因此直梯3的作用还在于,有时污泥可能会飞溅到摄像头,工作人员可以对摄像头6进行检修,在附图中,为方便表示,未示出完整的导线61。摄像头6可用于中控室的工作人员观察污泥接收情况。
以上仅为本申请列举的部分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Claims (7)

1.一种污泥接收斗,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部(1),固定于地面(7)上方,接收部(1)前侧面和下端面均开口,接收部(1)前侧面的开口用于接收从卡车上卸下的污泥;
出料部(2),设于接收部(1)下端,出料部(2)上端连接接收部(1)下端面的开口,且出料部(2)固定于地面(7)下方,用于污泥出料;
直梯(3),设于接收部(1)一端面外,用于司机爬上接收部(1)上端冲刷车斗中剩余污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接收斗,其特征在于,接收部(1)前侧面开口下方成形有护板部(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接收斗,其特征在于,接收部(1)后侧面和上端面之间成形有斜面(12),斜面(12)上贯穿地开设有气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接收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管(5),排风管(5)一端设于气孔(13)外端,排风管(5)另一端连接抽气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接收斗,其特征在于,接收部(1)上端面开设有零件孔(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接收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吊设于零件孔(14)下方的摄像头(6),摄像头(6)的导线(61)穿设于零件孔(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接收斗,其特征在于,出料部(2)呈斗型,出料部(2)下端设有延伸部(21),延伸部(21)一侧开设有板口,板口内滑动配合有开闭板(22),开闭板(22)一侧设有连接部(23),用于连接直线推动机构,由直线推动机构控制开闭板(22)开闭延伸部(21)的出料端。
CN202322791409.7U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污泥接收斗 Active CN220866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91409.7U CN220866213U (zh)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污泥接收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91409.7U CN220866213U (zh)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污泥接收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66213U true CN220866213U (zh) 2024-04-30

Family

ID=90813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91409.7U Active CN220866213U (zh) 2023-10-18 2023-10-18 一种污泥接收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66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14617A (zh) 用于金属3d打印设备的集尘装置及其清理方法
CN220866213U (zh) 一种污泥接收斗
CN213790739U (zh)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除尘装置
US4160632A (en) Apparatus to dispose of fly ash
CN211839534U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
CN212974712U (zh) 一种脱硫装置
CN217650469U (zh) 骨料远程放散和石粉库自动放散系统
CN212024166U (zh) 一种粉料卸料用防飞灰装置
CN203452882U (zh) 一种移动电站废气排放装置
CN208049641U (zh) 一种除尘环保设备
CN213509804U (zh) 一种铁路车辆检修用防水防尘式升降地井
CN214715650U (zh) 一种脱硫装置用喷淋设备
CN216992474U (zh) 一种干粉保温砂浆贮存、搅拌系统
CN218134013U (zh) 一种垃圾焚烧飞灰固化装置
CN206536655U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站除尘系统
CN213323776U (zh) 粗灌真空灌粉机构
CN108929010B (zh) 疏浚泥固化系统
CN215369873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小断面隧洞喷浆上料机
CN220677384U (zh) 一种自动或人工加料的干法固化脱硫剂一体化脱硫系统
CN216042735U (zh) 一种用于高处施工的自动爬升卸料装置
CN214407888U (zh) 一种灯具的防水实验装置
CN220244902U (zh) 一种水泥物料卸车系统
CN210151146U (zh) 转炉三次除尘罩和转炉三次除尘系统
CN216140927U (zh) 一种可移动式火车余煤清理装置
CN217724401U (zh) 移动式消防防汛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