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7115U - 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7115U
CN220857115U CN202321637084.0U CN202321637084U CN220857115U CN 220857115 U CN220857115 U CN 220857115U CN 202321637084 U CN202321637084 U CN 202321637084U CN 220857115 U CN220857115 U CN 220857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rt
adapter
charging adapter
charging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370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裕捷
刘春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All Things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All Things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All Things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All Things Intern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370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7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7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7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包括第一充电接头、第二充电接头、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第三连接导体、继电器、电路板、电池,电路板中包括芯片模块和与芯片模块连接的漏电保护控制电路;通过第一充电接头、第二充电接头上各端口与继电器、电路板具体连接结构的设置,可以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并利用继电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用户受高压电击。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转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带动相关充电设施行业快速布局和建设,国家与各地政府也鼓励支持发展公共充电设施。目前全球主流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有多种标准,不同标准接口的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之间是可以通过转接头来达到兼容充电功能,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便利性。
但是,现有汽车充电转接头,两个充电接头之间的端口直接通过导线相连,当车主在未断电情况下热拔插时或者出现漏电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无法对用户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具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汽车充电转接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包括第一充电接头和第二充电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与第二充电接头背向设置,并形成容置空间,且在容置空间内设有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第三连接导体、继电器、电路板、电池;电路板中包括欧标CCS COMBO 2及美标CCS COMBO 1 DC快充通讯标准ISO/IEC15118与国标CAN协议通讯握手的芯片模块、与芯片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和与芯片模块连接的漏电保护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充电接头和第二充电接头上分别设有直流电压端口、通信端口、控制端口和接地端口;所述直流电压端口包括DC+端口和DC-端口,第一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通过第一连接导体与第二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连接,第一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通过第二连接导体与继电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三连接导体与第二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信号端与漏电保护控制电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信号端与第一充电接头及第二充电接头上的接地端口连接,芯片模块与电池连接,且芯片模块与第一充电接头的通信端口、控制端口及第二充电接头的通信端口、控制端口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充电转接头还包括壳体,壳体包裹所述容置空间,第一充电接头设置在壳体的一端,第二充电接头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连接臂,连接臂一端设有锁止部,连接臂另一端设有按键部,按键部部分嵌入壳体内,连接臂中部枢接在壳体内,连接臂的一端及锁止部伸出壳体外,且锁止部靠近壳体的另一端设置,位于按键部下侧的壳体上设有开关,开关上侧设有弹片;开关与芯片模块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中还包括充电模块,充电模块与芯片模块连接,且充电模块与电池连接;壳体上设有USB接口,USB接口与芯片模块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复位开关,复位开关上设有指示灯,复位开关与芯片模块连接,壳体上设有与复位开关位置对应的复位按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头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2充电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1充电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1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2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包括第一充电接头、第二充电接头、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第三连接导体、继电器、电路板、电池,电路板中包括芯片模块和与芯片模块连接的漏电保护控制电路;通过第一充电接头、第二充电接头上各端口与继电器、电路板具体连接结构的设置,可以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并利用继电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用户受高压电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充电转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充电转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充电转接头隐藏一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充电转接头隐藏另一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第一充电接头10,第一卡槽11,第二充电接头20;第一连接导体31,第二连接导体32,第三连接导体33,继电器34,第一输出端341,第二输出端342,第一信号端343,第二信号端344,电路板35,电池36;直流电压端口40,DC+端口41,DC-端口42,通信端口50,控制端口60,接地端口70;壳体80,USB接口81,复位按键82,复位开关83;锁止机构90,连接臂91,锁止部92,按键部93,开关94,弹片95。
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5所示,本申请的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包括第一充电接头10和第二充电接头20,所述第一充电接头10与第二充电接头20背向设置,并形成容置空间,且在容置空间内设有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导体31、第二连接导体32、第三连接导体33、继电器34、电路板35、电池36;电路板中包括欧标CCS COMBO 2及美标CCS COMBO 1 DC快充通讯标准ISO/IEC15118与国标CAN协议通讯握手的芯片模块(图中未示出)、与芯片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图中未示出)和与芯片模块连接的漏电保护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充电接头10和第二充电接头20上分别设有直流电压端口40、通信端口50、控制端口60和接地端口70;所述直流电压端口40包括DC+端口41和DC-端口42,第一充电接头10上的DC+端口41通过第一连接导体31与第二充电接头20上的DC+端口41连接,第一充电接头10上的DC-端口42通过第二连接导体32与继电器34的第一输出端341连接,继电器34的第二输出端342通过第三连接导体33与第二充电接头20上的DC-端口42连接;所述继电器34的第一信号端343与漏电保护控制电路连接,继电器34的第二信号端344与第一充电接头10及第二充电接头20上的接地端口70连接,芯片模块与电池36连接,且芯片模块与第一充电接头10的通信端口50、控制端口60及第二充电接头20的通信端口50、控制端口60和接地端口70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接头10与充电桩进行连接,而第二充电接头20则与待充电的车辆进行连接,通过汽车充电转接头可以将充电桩与待充电的车辆连接起来;通过在第一充电接头10和第二充电接头20上分别设有直流电压端口40、通信端口50、控制端口60和接地端口70,并设置电路板,实现电流电压的转换,便于对车辆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充电接头10和第二充电接头20上的各种端口,会根据选用的标准有所变动。例如,第一充电接头10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20上的端口构成CCS2充电接口;或者,第一充电接头10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20上的端口构成CCS1充电接口;或者,第一充电接头10上的端口构成CCS1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20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或者,第一充电接头10上的端口构成CCS2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20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但不限于此。
具体地,为提高充电的稳定性、导通性,第一连接导体31、第二连接导体32、第三连接导体33采用铜合金材质制成。另外,存储模块中存储有控制充电用的程序/协议(ISO/IEC15118-国标CAN),电池36为电路板35中的芯片模块供电,芯片模块可以实现欧标CCSCOMBO 2及美标CCS COMBO 1 DC快充通讯标准ISO/IEC15118与国标CAN协议通讯握手,握手成功之后启动充电。
另外,继电器34可在300A/1000V下工作,当出现车主在未断电情况下热拔插时或者出现漏电时,继电器34将瞬间断开,避免人员受高压电击,起到保护作用。由此,通过第一充电接头10、第二充电接头20上各端口与继电器34、电路板35具体连接结构的设置,可以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并利用继电器34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用户受高压电击。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汽车充电转接头还包括壳体80,壳体80包裹所述容置空间,第一充电接头10设置在壳体80的一端,第二充电接头20设置在壳体80的另一端。
具体地,壳体80由两部分半壳体组合而成,两部分半壳体可通过螺丝等部件固定在一起,壳体80由热塑性塑料制成,但不限于此;通过壳体80的设置,可以将电连接结构设置在位于壳体80内的容置空间中且固定于壳体80上,从而对电连接结构起到固定和保护作用,延长汽车充电转接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1-5所示,所述壳体80上设有锁止机构90,锁止机构90包括连接臂91,连接臂91一端设有锁止部92,连接臂91另一端设有按键部93,按键部93部分嵌入壳体80内,连接臂91中部枢接在壳体80内,连接臂91的一端及锁止部92伸出壳体80外,且锁止部92靠近壳体80的另一端设置,位于按键部93下侧的壳体80上设有开关94,开关94上侧设有弹片95;开关94与芯片模块连接。
其中,锁止机构90中的锁止部92用于与车辆上的限位凹槽配合,以将第二充电接头10和车辆锁扣在一起,防止两者松脱。具体地,开关94可以是微动开关,开关94上设有按钮。
使用时,先将第一充电接头与充电桩连接,再按压锁止机构90中的按键部93,按键部93与弹片95接触并使弹片95发生压缩变形,此时弹片95按压开关94的按钮且连接臂91一端的锁止部92翘起,将第二充电接头20插入车辆的充电端口中,然后松开按键部93,此时开关94被触发,与此同时按键部93在弹片95的作用下向上运动,从而锁止部92向下运动并与车辆上的限位凹槽配合,从而将第二充电接头20和车辆锁扣在一起;当开关94被触发后,如果控制器确认车辆与充电桩之间的握手通信信号没问题后就会开始对车辆进行充电。在充电状态下车辆中的电锁伸出从而压住锁止部92,其他人无法通过按动按键部93使锁止部92翘起,且车主锁车离开后电锁也处于伸出状态。如充电桩断电后,车辆电锁亦不会退回,需车主通过手机或遥控部件解锁车辆方能使电锁退回,从而实现防盗功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电路板35中还包括充电模块(图中未示出),充电模块与芯片模块连接,且充电模块与电池36连接;壳体80上设有USB接口81,USB接口81与芯片模块连接。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电池36中的电量会耗尽,因此,在电路板35中设置充电模块, 通过USB接口81可以对电池36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80内设有复位开关83,复位开关83上设有指示灯(图中未示出),复位开关83与芯片模块连接,壳体80上设有与复位开关83位置对应的复位按键82。具体地,可以通过将复位按键82设置为具有部分透明部分,便于观察指示灯,指示灯可以指示汽车充电转接头的工作状态。
通过复位按键82及复位开关83的设置,在汽车充电转接头的使用过程中,当存储模块内的程序/协议发生程序/协议故障时,通过按压复位按键82从而按动复位开关83可以使程序/协议重启刷新并恢复正常;当通过按压复位按键82也无法实现重启时,可能是汽车充电转接头与车辆不兼容或有其他问题,此时,可以通过在USB接口81中插入16G FAT格式USB 闪存,按压复位按键82,等待至少60秒,如数据下载成功,指示灯将闪烁2-3下。然后,用户可以通过电邮方式将USB 闪存里的数据发送给厂家分析原因。当用户获得合适的程序/协议后,将其存入16G FAT格式USB闪存内,并将上述USB 闪存插入USB接口81中,按压复位按键82,等待30-60秒后,指示灯闪烁2-3下,代表程序/协议升级成功。然后,用户再按压复位按键82进行刷新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充电接头10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槽11。
由于第一充电接头10需要与充电桩进行连接,为了方便充电转接头的拆装,在第一充电接头10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槽11,通过第一卡槽11可方便将第一充电接头10与充电桩进行连接,同时方便将其取下,实现快速换装。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包括第一充电接头10、第二充电接头20、电连接结构,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导体31、第二连接导体32、第三连接导体33、继电器34、电路板35、电池36,电路板35中包括芯片模块和与芯片模块连接的漏电保护控制电路;通过第一充电接头10、第二充电接头20上各端口与继电器34、电路板35具体连接结构的设置,可以对充电过程进行控制,并利用继电器34起到保护作用,避免用户受高压电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 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充电接头和第二充电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与第二充电接头背向设置,并形成容置空间,且在容置空间内设有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导体、第二连接导体、第三连接导体、继电器、电路板、电池;电路板中包括欧标CCS COMBO 2及美标CCS COMBO 1 DC快充通讯标准ISO/IEC15118与国标CAN协议通讯握手的芯片模块、与芯片模块连接的存储模块和与芯片模块连接的漏电保护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充电接头和第二充电接头上分别设有直流电压端口、通信端口、控制端口和接地端口;所述直流电压端口包括DC+端口和DC-端口,第一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通过第一连接导体与第二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连接,第一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通过第二连接导体与继电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三连接导体与第二充电接头上的DC-端口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一信号端与漏电保护控制电路连接,继电器的第二信号端与第一充电接头及第二充电接头上的接地端口连接,芯片模块与电池连接,且芯片模块与第一充电接头的通信端口、控制端口及第二充电接头的通信端口、控制端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充电转接头还包括壳体,壳体包裹所述容置空间,第一充电接头设置在壳体的一端,第二充电接头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连接臂,连接臂一端设有锁止部,连接臂另一端设有按键部,按键部部分嵌入壳体内,连接臂中部枢接在壳体内,连接臂的一端及锁止部伸出壳体外,且锁止部靠近壳体的另一端设置,位于按键部下侧的壳体上设有开关,开关上侧设有弹片;开关与芯片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中还包括充电模块,充电模块与芯片模块连接,且充电模块与电池连接;壳体上设有USB接口,USB接口与芯片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复位开关,复位开关上设有指示灯,复位开关与芯片模块连接,壳体上设有与复位开关位置对应的复位按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的侧壁设有第一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2充电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1充电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1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充电转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CCS2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头上的端口构成GBT充电接口。
CN202321637084.0U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 Active CN220857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7084.0U CN220857115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37084.0U CN220857115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7115U true CN220857115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41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37084.0U Active CN220857115U (zh) 2023-06-27 2023-06-27 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7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22855B1 (ko) 휴대용 충전 케이스 모듈
US9729692B2 (en) Cable with memory
CN206962160U (zh) 一种具身份识别功能的插座
CN112698733A (zh) 一种无线键盘
CN105991801A (zh) 一种可扩展功能的智能终端配件系统
CN201797205U (zh) 多用转接器
KR20210018695A (ko) 이동형 v2l-v2v 충방전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1246112B (zh) 摄像头模组的供电电路、供电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01397975Y (zh) 多功能插座
CN103166287A (zh) 移动电子终端设备的底座
CN220857115U (zh) 一种汽车充电转接头
JP3199822U (ja) 充電ソケット
CN102932506A (zh) 移动终端
CN109888546B (zh) 电子产品的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0027069U (zh) 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充电桩组件
JP3201362U (ja) プラグ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
CN110893789A (zh) 叉车电源装置、叉车充电装置和叉车充电系统
CN220401044U (zh) 一种过载保护的车用充电器
CN217904068U (zh) 充电装置
CN109474047A (zh) 一种背夹电池
CN217522601U (zh) 一种直插式带灯移动电源
CN218159622U (zh) 一种移动硬盘转接结构及移动硬盘
CN218383240U (zh) 电子设备的防拆结构
CN116331012A (zh) 电动汽车及其能够与充电桩电连接的充电接口
CN212724326U (zh) 一种可云端控制的红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