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5900U - 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5900U
CN220855900U CN202322341734.3U CN202322341734U CN220855900U CN 220855900 U CN220855900 U CN 220855900U CN 202322341734 U CN202322341734 U CN 202322341734U CN 220855900 U CN220855900 U CN 220855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supporting
guide rod
virtual simulation
multidisciplin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417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莉
夏盈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3417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5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5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5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虚拟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包括试验台、支撑板及转轴,转轴的外侧均转动套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与试验台的顶端竖直固定,其中一组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盘,转轴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的中部穿插有与限位盘相配合的限位组件;试验台的一侧顶端对称设置有两组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设置有防脱块,导向杆的中部设置有夹持组件,导向杆的顶部且位于防脱块及夹持组件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在实际使用时操作者只需根据需要转动支撑板至适应位置,限位组件可与限位盘相配合对支撑板进行快速固定,操作简单且调节速度快,同时解除限位组件的限位,支撑板可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复位。

Description

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虚拟教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
背景技术
虚拟仿真又称为模拟技术和仿真技术,就是用一个系统模仿另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虚拟仿真实际上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此种虚拟世界由计算机生成。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对现代教育的课程开发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且现有的课程开发装置功能实际使用还存在一些缺陷;
经查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4904654U公开了虚拟仿真课程开发系统,此技术中公开了“包括课程开发系统,课程开发系统包括仿真实验台,仿真实验台包括:实验桌、计算机显示屏、支撑块、旋转固定板;实验桌上设有支撑座,支撑座设有支撑柱;计算机显示屏与支撑柱远离支撑座的一端相连接;支撑块设于实验桌上,一对支撑块上均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远离支撑块的一端连接有支撑轴承,支撑轴承与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旋转固定板上插设有第二支撑杆等技术特征,具有对书本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等技术效果”;
但是该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同时拉动推杆及转动转轮才能达到对书本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且调节完成后需要推动推杆对转轮进行限位才能完成书本的固定,这种调节方式操作复杂且无法实现快速复位,同时该装置无法对书本进行夹持,从而容易导致在角度调节时书本发生滑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具有角度调节方便且可对书本进行夹持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包括试验台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两侧均水平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均转动套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试验台的顶端竖直固定,其中一组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盘,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中部穿插有与所述限位盘相配合的限位组件;所述试验台的一侧顶端对称设置有两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设置有防脱块,所述导向杆的中部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导向杆的顶部且位于所述防脱块及所述夹持组件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优选的,所述限位盘为扇形结构,且所述限位盘的外侧等距开设有若干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穿插于所述支撑架中部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贯穿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及拉环,所述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限位槽内部的楔形块,所述限位板及所述套筒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优选的,所述楔形块远离所述导向杆的一侧设置有方向朝下的斜切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优选的,所述导向杆包括弧形部及竖直部,所述竖直部与所述支撑杆的高度相等,所述弧形部的圆心与所述转轴的轴心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弧形部外侧且与所述支撑板抵接的滑套,所述滑套的外侧通过轴承连接有压板,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脱块及所述滑套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实际使用时操作者只需根据需要转动支撑板至适应位置,限位组件可与限位盘相配合对支撑板进行快速固定,操作简单且调节速度快,同时解除限位组件的限位,支撑板可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复位。
2、通过设置夹持组件,可实现在角度调节过程中对书本进行夹持,且压缩弹簧可保证书本倾斜角度越大则压板的挤压力度越大,从而防止书本的滑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持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1、试验台;2、支撑板;3、转轴;4、支撑杆;5、限位盘;501、限位槽;6、支撑架;7、限位组件;701、套筒;702、伸缩杆;703、限位板;704、拉环;705、楔形块;706、拉伸弹簧;8、导向杆;801、弧形部;802、竖直部;9、防脱块;10、夹持组件;1001、滑套;1002、轴承;1003、压板;11、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
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包括试验台1及支撑板2,支撑板2的底部两侧均水平设置有转轴3,转轴3的外侧均转动套设有支撑杆4,支撑杆4与试验台1的顶端竖直固定,其中一组支撑杆4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盘5,转轴3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架6,支撑架6的中部穿插有与限位盘5相配合的限位组件7;试验台1的一侧顶端对称设置有两组导向杆8,导向杆8的一端设置有防脱块9,导向杆8的中部设置有夹持组件10,导向杆8的顶部且位于防脱块9及夹持组件10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1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试验台1上设置有计算机显示屏,支撑板2上设置有放置槽以供书本的放置。
本实施方案中:在实际使用时操作者只需根据需要转动支撑板2至适应位置,限位组件7可与限位盘5相配合对支撑板2进行快速固定,操作简单且调节速度快,同时解除限位组件7的限位,支撑板2可在压缩弹簧11的作用下快速复位;通过设置夹持组件10,可实现在角度调节过程中对书本进行夹持,且压缩弹簧11可保证书本倾斜角度越大则受到的挤压力度越大,从而防止书本的滑落。
如图3所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盘5为扇形结构,且限位盘5的外侧等距开设有若干限位槽501。
本实施例中:限位槽501为矩形结构。
如图4所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组件7包括穿插于支撑架6中部的套筒701,套筒701的内部贯穿有伸缩杆702,伸缩杆702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703及拉环704,伸缩杆702的底端设置有延伸至限位槽501内部的楔形块705,限位板703及套筒701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706。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楔形块705远离导向杆8的一侧设置有方向朝下的斜切面。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6带动伸缩杆702转动,伸缩杆702底端的楔形块705在离开限位槽501时会在拉伸弹簧706的作用下先收缩后伸出,当支撑板2转动至合适位置时,楔形块705深入限位槽501中并防止伸缩杆702反转;当需要对支撑板2复位时,只需拉动拉环704使楔形块705离开限位槽501,支撑板2即可在压缩弹簧11的作用下快速复位。
如图2所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导向杆8包括弧形部801及竖直部802,竖直部802与支撑杆4的高度相等,弧形部801的圆心与转轴3的轴心重合。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的一端与弧形部801及竖直部802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压缩弹簧11一方面可对书本进行挤压,另一方面可保证支撑板2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夹持组件10包括滑动套设于弧形部801外侧且与支撑板2抵接的滑套1001,滑套1001的外侧通过轴承1002连接有压板1003,压缩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防脱块9及滑套100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轴承1002可保证压板1003转动的更加顺畅,支撑板2上未放置书本时将压板1003转动至与转轴3平行,书本放置在支撑板2上后将压板1003转动至与转轴3垂直即可完成挤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书本放置在支撑板2上,转动压板1003对书本进行压紧(压缩弹簧11可保证压板1003与书本始终抵接),根据需要翻转支撑板2,支撑板2通过转轴3在两组支撑杆4上转动,此时转轴3带动支撑架6转动,支撑架6带动伸缩杆702转动,伸缩杆702底端的楔形块705在离开限位槽501时会在拉伸弹簧706的作用下先收缩后伸出,当支撑板2转动至合适位置时,楔形块705深入限位槽501中并防止伸缩杆702反转,压缩弹簧11一方面可对书本进行挤压,另一方面可保证支撑板2的稳定性;当需要对支撑板2复位时,只需拉动拉环704使楔形块705离开限位槽501,支撑板2即可在压缩弹簧11的作用下快速复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包括试验台(1)及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2)的底部两侧均水平设置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外侧均转动套设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与所述试验台(1)的顶端竖直固定,其中一组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设置有限位盘(5),所述转轴(3)的外侧固定设置有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的中部穿插有与所述限位盘(5)相配合的限位组件(7);
所述试验台(1)的一侧顶端对称设置有两组导向杆(8),所述导向杆(8)的一端设置有防脱块(9),所述导向杆(8)的中部设置有夹持组件(10),所述导向杆(8)的顶部且位于所述防脱块(9)及所述夹持组件(10)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5)为扇形结构,且所述限位盘(5)的外侧等距开设有若干限位槽(5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7)包括穿插于所述支撑架(6)中部的套筒(701),所述套筒(701)的内部贯穿有伸缩杆(702),所述伸缩杆(702)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板(703)及拉环(704),所述伸缩杆(702)的底端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限位槽(501)内部的楔形块(705),所述限位板(703)及所述套筒(701)的顶端之间连接有拉伸弹簧(7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705)远离所述导向杆(8)的一侧设置有方向朝下的斜切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8)包括弧形部(801)及竖直部(802),所述竖直部(802)与所述支撑杆(4)的高度相等,所述弧形部(801)的圆心与所述转轴(3)的轴心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10)包括滑动套设于所述弧形部(801)外侧且与所述支撑板(2)抵接的滑套(1001),所述滑套(1001)的外侧通过轴承(1002)连接有压板(1003),所述压缩弹簧(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防脱块(9)及所述滑套(1001)固定连接。
CN202322341734.3U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 Active CN220855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41734.3U CN220855900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41734.3U CN220855900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5900U true CN220855900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74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41734.3U Active CN220855900U (zh) 2023-08-30 2023-08-30 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5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89056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高度、长度的实验桌
CN210950553U (zh) 一种用于网络传播在线视频悬挂结构
CN109363368A (zh) 一种可调节桌板倾斜度的课桌
CN220855900U (zh) 一种多学科虚拟仿真课程开发装置
CN111220398A (zh) 一种汽车轮毂转向耐久模拟装置
CN214000890U (zh) 一种陶瓷花纸用绷网机的导轨支撑装置
CN213424313U (zh) 一种基于普通话教学的互动展示板
CN211578223U (zh) 一种企业管理培训沙盘用移动架
CN211207703U (zh) 一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演示台
CN210535102U (zh) 英语教学词汇展示板
CN209879882U (zh) 一种英语习题练习用辅助架
CN114305014B (zh) 一种用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组合展示设备
CN210515775U (zh) 一种新型法学教学用移动演示装置
CN221153677U (zh) 一种分层展示平台
CN220601124U (zh) 一种采样人员工作进度管理用展示装置
CN218032188U (zh) 一种便于调节固定倾斜度的图形可视化设备
CN217547587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机械设计用绘图装置
CN222232823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加工辅助覆膜设备
CN215076251U (zh) 一种音乐教学辅导装置
CN218768493U (zh) 一种物理实验教学用的斜坡滑块演示装置
CN222233167U (zh) 一种方便折叠收纳的电商培训用演示板
CN222289999U (zh) 一种显示屏组装机用承载台
CN221613499U (zh) 一种液晶曲面显示屏用中框结构
CN220916937U (zh) 一种地图挂放机构
CN214042724U (zh) 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对比演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