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5263U - 一种新型光纤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光纤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5263U
CN220855263U CN202322848383.5U CN202322848383U CN220855263U CN 220855263 U CN220855263 U CN 220855263U CN 202322848383 U CN202322848383 U CN 202322848383U CN 220855263 U CN220855263 U CN 220855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ssembly
optical fiber
spa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483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巧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ingfe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ingfe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ingfe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ingfeng Optical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483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52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5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5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包括与光纤接口进行配合的壳体和与光纤进行连接的插芯;所述插芯装配于壳体内部;插芯内设置有内空间;插芯的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穿过壳体处于壳体外部,且连接端上设置有开孔供光纤进入内空间与插芯连接;插芯的连接端穿过壳体处于壳体外部,进而使得光纤无需进入壳体即可与插芯连接配合;即使在插芯受到作用力回缩且光纤跟随插芯回缩时,光纤也不会接触到壳体的内壁造成光纤弯曲导致光纤损坏或断裂,使得插芯回缩不易损坏光纤。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光纤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接头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光纤接头。
背景技术
光纤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可作为传导光的介质;光纤接头则是用来连接光纤线缆的物理接口,可以将两根光纤永久地或可分离开地联结在一起,并有保护部件的接续部分,光纤接头是光纤的末端装置。
市面上常见的光纤接头在与光纤组装后,光纤接头的壳体和压接管固定在一起,而光纤需要穿过压接管进入壳体与壳体内的插芯进行连接配合;同时,在一些光纤接头的壳体内部还设置有一定的空间,光纤还需要穿过该空间才能够与插芯进行连接配合;光纤接头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插芯回缩的情况,而插芯回缩会造成光纤跟随插芯回缩,然后容易抵接于壳体内部空间的内壁和压接管的内壁,造成光纤弯曲导致光纤损坏或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插芯不易回缩、插芯回缩不易损坏光纤的一种新型光纤接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包括与光纤接口进行配合的壳体和与光纤进行连接的插芯;所述插芯装配于壳体内部;插芯内设置有内空间;插芯的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穿过壳体处于壳体外部,且连接端上设置有开孔供光纤进入内空间与插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内芯;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装配空间,插芯装配于装配空间中;在外壳的一端设置有装配入口,内芯装配于装配入口处;内芯上设置有第一通过孔,连接端穿过第一通过孔处于壳体外部。
进一步的,在外壳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出口;所述插芯的另一端为接触端,所述接触端从装配出口中露出。
进一步的,插芯可活动的装配于装配空间中;在装配空间靠近装配出口一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上设置有第二通过孔,接触端的直径小于第二通过孔的内径;在插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直径小于装配空间的内径,并且限位块的直径大于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的内径。
进一步的,插芯处于装配空间的区域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限位块处于插芯靠近接触端的位置;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限位块和内芯,且限位块在弹簧的作用下抵接于阻挡块。
进一步的,所述内芯包括装配部和接触部,所述装配部设置于接触部的一侧;外壳套设在装配部上,外壳设置装配入口的一端抵接于接触部;装配部的外表面抵接于装配空间的内表面,在装配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装配块,并在外壳上设置有与装配块匹配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块远离接触部的一侧为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装配部呈环状,其内部设置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与装配空间和第一通过孔相通;所述第一通过孔设置于接触部上;安装空间的内径大于弹簧的直径和限位块的直径;弹簧的一端处于安装空间中,并抵接于接触部。
进一步的,在外壳上设置有弹片,弹片的两端分别为安装端和调节端;所述安装端与外壳的外表面连接,且弹片与外壳的外表面之间存在夹角;调节端朝向装配入口;弹片采用可进行一定程度形变的材料。
进一步的,包括内设置有配合空间的压接管;压接管的一端与接触部远离装配部的一侧连接;连接端穿过第一通过孔进入配合空间内;压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压接管入口供光纤进入配合空间;
压接管的轴向长度为a;弹簧极限展开限位块抵接于阻挡块时,插芯穿过第一通过孔处于壳体外部的长度为b;弹簧极限压缩时,插芯穿过第一通过孔处于壳体外部的长度为c;b<a≤c。
进一步的,还包括尾套,所述尾套套设在压接管上;尾套内设置有尾套空间,压接管处于尾套空间内;所述尾套空间与配合空间相通;在尾套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尾套入口,供光纤进入尾套空间、配合空间和内空间;所述尾套采用软材质。
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插芯的连接端穿过壳体处于壳体外部,进而使得光纤无需进入壳体即可与插芯连接配合;即使在插芯受到作用力回缩且光纤跟随插芯回缩时,光纤也不会接触到壳体的内壁造成光纤弯曲导致光纤损坏或断裂,使得插芯回缩不易损坏光纤。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通过孔的设置,实现插芯的连接端穿过壳体处于壳体外部,使得插芯回缩不易损坏光纤;同时,壳体包括外壳和内芯,且内芯装配于外壳的装配入口处,使得本实用新型装配时可以先将插芯插入第一通过孔,再将内芯与外壳进行装配;使得插芯的装配更为方便快捷。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装配出口的设置使得插芯的接触端从装配出口中露出,进而实现与光纤接口的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插芯可活动的装配于装配空间中;插芯在装配过程中出现装配失误时,插芯可以尽量的通过自身与其他结构接触时受到的作用力产生活动,进而尽量避免与其他结构之间出现力量较大的碰撞导致插芯受损;通过阻挡块上设置的第二通过孔实现插芯的接触端从装配出口中露出;通过限位块的设置,防止插芯在活动时从装配空间中掉出,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弹簧的设置,使得插芯在通过自身活动避免与其他结构之间出现力量较大的碰撞后,通过弹簧的复位效果使插芯回到与光纤接口配合的位置,尽量避免影响到与光纤接口的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弹簧的设置支撑插芯,使其不易出现回缩的情况;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操作过程中,不易出现光纤随插芯回缩造成光纤弯曲、损坏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装配块和装配孔的设置,使得外壳和内芯之间的装配更为牢固和稳定;同时,装配块远离接触部的一侧为斜面,进而便于装配块进入装配孔实现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装配部的设置,使得内芯与外壳的配合更为紧密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弹片的设置实现本实用新型与光纤接口之间的安装和拆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压接管的设置对插芯从处于壳体外部的连接端进行保护;同时,由于光纤的端部进入插芯的内空间与插芯连接,当插芯带动光纤出现回缩时,光纤与插芯连接一端在插芯的支撑下不易出现弯曲,进而尽可能防止光纤抵接于压接管的内壁,造成光纤弯曲导致光纤损坏或断裂;同时,当弹簧极限压缩时插芯穿过第一通过孔处于壳体外部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压接管的轴向长度,进一步的降低光纤与压接管内壁接触的可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尾套的设置进一步保护光纤和插芯,尽可能的防止其两者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面图。
图3为壳体与插芯配合的结构图。
图4为外壳的剖面图。
图5为内芯的结构图。
图6为内芯的剖面图。
图7为插芯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
1.壳体;2.插芯;3.外壳;4.内芯;5.弹簧;6.压接管;7.尾套;21.内空间;22.连接端;23.开孔;24.接触端;25.限位块;31.装配空间;32.装配入口;33.装配出口;34.阻挡块;35.第二通过孔;36.装配孔;37.弹片;38.安装端;39.调节端;41.第一通过孔;42.装配部;43.接触部;44.装配块;45.安装空间;61.配合空间;62.压接管入口;71.尾套空间;72.尾套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7所示,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包括与光纤接口进行配合的壳体1和与光纤进行连接的插芯2;所述插芯2装配于壳体1内部;插芯2内设置有内空间21;插芯2的一端为连接端22,连接端22穿过壳体1处于壳体1外部,且连接端22上设置有开孔23供光纤进入内空间21与插芯2连接;插芯2的连接端22穿过壳体1处于壳体1外部,进而使得光纤无需进入壳体1即可与插芯2连接配合;即使在插芯2受到作用力回缩且光纤跟随插芯2回缩时,光纤也不会接触到壳体1的内壁造成光纤弯曲导致光纤损坏或断裂,使得插芯2回缩不易损坏光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外壳3和内芯4;所述外壳3内设置有装配空间31,插芯2装配于装配空间31中;在外壳3的一端设置有装配入口32,内芯4装配于装配入口32处;内芯4上设置有第一通过孔41,连接端22穿过第一通过孔41处于壳体1外部;通过第一通过孔41的设置,实现插芯2的连接端22穿过壳体1处于壳体1外部,使得插芯2回缩不易损坏光纤;同时,壳体1包括外壳3和内芯4,且内芯4装配于外壳3的装配入口32处,使得本实用新型装配时可以先将插芯2插入第一通过孔41,再将内芯4与外壳3进行装配;使得插芯2的装配更为方便快捷。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3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出口33;所述插芯2的另一端为接触端24,所述接触端24从装配出口33中露出,进而实现与光纤接口的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插芯2可活动的装配于装配空间31中;插芯2在装配过程中出现装配失误时,插芯2可以尽量的通过自身与其他结构接触时受到的作用力产生活动,进而尽量避免与其他结构之间出现力量较大的碰撞导致插芯2受损。
在本实施例中,在装配空间31靠近装配出口33一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阻挡块34;所述阻挡块34上设置有第二通过孔35,接触端24的直径小于第二通过孔35的内径;通过阻挡块34上设置的第二通过孔35实现插芯2的接触端24从装配出口33中露出;在插芯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限位块25,所述限位块25的直径小于装配空间31的内径,并且限位块25的直径大于第一通过孔41和第二通过孔35的内径,通过限位块25的设置,防止插芯2在活动时从装配空间31中掉出,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插芯2处于装配空间31的区域上还套设有弹簧5;所述限位块25处于插芯2靠近接触端24的位置;弹簧5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限位块25和内芯4,且限位块25在弹簧5的作用下抵接于阻挡块34;通过弹簧5的设置,使得插芯2在通过自身活动避免与其他结构之间出现力量较大的碰撞后,通过弹簧5的复位效果使插芯2回到与光纤接口配合的位置,尽量避免影响到与光纤接口的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弹簧5的设置支撑插芯2,使其不易出现回缩的情况;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操作过程中,不易出现光纤随插芯2回缩造成光纤弯曲、损坏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芯4包括装配部42和接触部43,所述装配部42设置于接触部43的一侧;外壳3套设在装配部42上,外壳3设置装配入口32的一端抵接于接触部43;装配部42的外表面抵接于装配空间31的内表面,在装配部42的外表面设置有装配块44,并在外壳3上设置有与装配块44匹配的装配孔36;通过装配块44和装配孔36的设置,使得外壳3和内芯4之间的装配更为牢固和稳定;所述装配块44远离接触部43的一侧为斜面,进而便于装配块44进入装配孔36实现装配;所述装配部42呈环状,其内部设置有安装空间45,安装空间45与装配空间31和第一通过孔41相通;所述第一通过孔41设置于接触部43上;安装空间45的内径大于弹簧5的直径和限位块25的直径;弹簧5的一端处于安装空间45中,并抵接于接触部43;通过装配部42的设置,使得内芯4与外壳3的配合更为紧密。
在本实施例中,在外壳3上设置有弹片37,弹片37的两端分别为安装端38和调节端39;所述安装端38与外壳3的外表面连接,且弹片37与外壳3的外表面之间存在夹角;调节端39朝向装配入口32;通过弹片37的设置实现本实用新型与光纤接口之间的安装和拆卸配合;弹片37采用可进行一定程度形变的材料,一般情况下,弹片37采用塑料制成,在一些其他的方式中也可以采用金属等其他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内设置有配合空间61的压接管6,通过压接管6的设置对插芯2从处于壳体1外部的连接端22进行保护;压接管6的一端与接触部43远离装配部42的一侧连接;连接端22穿过第一通过孔41进入配合空间61内;压接管6的另一端设置有压接管入口62供光纤进入配合空间61;由于光纤的端部进入插芯2的内空间21与插芯2连接,当插芯2带动光纤出现回缩时,光纤与插芯2连接一端在插芯2的支撑下不易出现弯曲,进而尽可能防止光纤抵接于压接管6的内壁,造成光纤弯曲导致光纤损坏或断裂;压接管6的轴向长度为a;弹簧5极限展开限位块25抵接于阻挡块34时,插芯2穿过第一通过孔41处于壳体1外部的长度为b;弹簧5极限压缩时,插芯2穿过第一通过孔41处于壳体1外部的长度为c;b<a≤c;当弹簧5极限压缩时插芯2穿过第一通过孔41处于壳体1外部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压接管6的轴向长度,进一步的降低光纤与压接管6内壁接触的可能。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尾套7,所述尾套7套设在压接管6上;尾套7内设置有尾套空间71,压接管6处于尾套空间71内;所述尾套空间71与配合空间61相通;在尾套7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尾套入口72,供光纤进入尾套空间71、配合空间61和内空间21;所述尾套7采用软材质,一般情况下尾套7采用橡胶制成;通过尾套7的设置进一步保护光纤和插芯2,尽可能的防止其两者受损。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均属于现有技术,故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光纤接口进行配合的壳体和与光纤进行连接的插芯;所述插芯装配于壳体内部;插芯内设置有内空间;插芯的一端为连接端,连接端穿过壳体处于壳体外部,且连接端上设置有开孔供光纤进入内空间与插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内芯;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装配空间,插芯装配于装配空间中;在外壳的一端设置有装配入口,内芯装配于装配入口处;内芯上设置有第一通过孔,连接端穿过第一通过孔处于壳体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的另一端设置有装配出口;所述插芯的另一端为接触端,所述接触端从装配出口中露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其特征在于,插芯可活动的装配于装配空间中;在装配空间靠近装配出口一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上设置有第二通过孔,接触端的直径小于第二通过孔的内径;在插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沿其周向设置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直径小于装配空间的内径,并且限位块的直径大于第一通过孔和第二通过孔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其特征在于,插芯处于装配空间的区域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限位块处于插芯靠近接触端的位置;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限位块和内芯,且限位块在弹簧的作用下抵接于阻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包括装配部和接触部,所述装配部设置于接触部的一侧;外壳套设在装配部上,外壳设置装配入口的一端抵接于接触部;装配部的外表面抵接于装配空间的内表面,在装配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装配块,并在外壳上设置有与装配块匹配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块远离接触部的一侧为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部呈环状,其内部设置有安装空间,安装空间与装配空间和第一通过孔相通;所述第一通过孔设置于接触部上;安装空间的内径大于弹簧的直径和限位块的直径;弹簧的一端处于安装空间中,并抵接于接触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外壳上设置有弹片,弹片的两端分别为安装端和调节端;所述安装端与外壳的外表面连接,且弹片与外壳的外表面之间存在夹角;调节端朝向装配入口;弹片采用可进行一定程度形变的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设置有配合空间的压接管;压接管的一端与接触部远离装配部的一侧连接;连接端穿过第一通过孔进入配合空间内;压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压接管入口供光纤进入配合空间;
压接管的轴向长度为a;弹簧极限展开限位块抵接于阻挡块时,插芯穿过第一通过孔处于壳体外部的长度为b;弹簧极限压缩时,插芯穿过第一通过孔处于壳体外部的长度为c;b<a≤c。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型光纤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套,所述尾套套设在压接管上;尾套内设置有尾套空间,压接管处于尾套空间内;所述尾套空间与配合空间相通;在尾套远离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尾套入口,供光纤进入尾套空间、配合空间和内空间;所述尾套采用软材质。
CN202322848383.5U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新型光纤接头 Active CN2208552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48383.5U CN220855263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新型光纤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48383.5U CN220855263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新型光纤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5263U true CN220855263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82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48383.5U Active CN220855263U (zh) 2023-10-24 2023-10-24 一种新型光纤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52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37768A1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JP5271536B2 (ja) 現場取付け可能な光ファイバコネクタ
US8459880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s, cabl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US4684205A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 with compensating mechanism
US20030095754A1 (en) Optical connector
US20060177182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component and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EP3685202B1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s and connectorized cable assembly with collapsing cantilevered gasket
CA3171567A1 (en) Connector and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assembly
EP0128768A3 (en) Optical fiber coupling apparatus
WO2011014148A1 (en) Fiber optic connectors, cabl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02707391A (zh) 可监控的现场安装光纤活动连接器的方法和装置
CN220855263U (zh) 一种新型光纤接头
CN111505773B (zh) 一种加固性防转的扩束光纤接触件
CN111367025B (zh) 光纤连接器及其插针
US5450514A (en) Optical waveguide terminating sleeve usable with optical waveguide connectors
US8628253B2 (en) Optical connector that compensates for longitudinal shifting of optial fiber core relative to a housing of the connector, and a method
US20210271029A1 (en) Sealed optical cabl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0927889B (zh) 一种一次对接的光纤插头连接器及组件
GB2468442A (en) Method of installing a Subscriber Connection (SC) optical fibre connector
CN117590528B (zh) 多芯光纤连接器及连接装置
CN219162425U (zh) 一种快接式光纤滑环
CN220289906U (zh) 一种具有周向自动对位功能的lc光纤连接器
CN219302717U (zh) 扩束光纤组件
JP2013246446A (ja) 曲げ不感性ファイバを備えるケーブル用の光コネクタ
CN114035281A (zh) 一种光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