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2558U -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2558U
CN220852558U CN202321844920.2U CN202321844920U CN220852558U CN 220852558 U CN220852558 U CN 220852558U CN 202321844920 U CN202321844920 U CN 202321844920U CN 220852558 U CN220852558 U CN 220852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ox body
air
hous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449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德昌
张展
王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449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2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2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25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有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风力驱动部,其被配置为可受控的驱动气流流经水洗净化部;水洗净化部,包括水洗壳体和净化箱体,水洗壳体内部构造有容置净化箱体的容置腔;净化箱体具有上下布置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内设有可旋转产生水幕的甩水件,第二箱体内设有与甩水件驱动连接的驱动器;其中,净化箱体可整体地移入或移出水洗壳体的容置腔。本公开实施例中驱动器也是随净化箱体被一同移动,甩水件和驱动器能够始终保持驱动连接,从而无需如相关技术一样进行重新对位,操作快捷且不易导致零部件损伤的问题。本申请还公开有一种空调器。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导致空气质量问题愈发严峻。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一氧化碳、PM2.5和PM10等,这些大气污染物会通过门窗缝隙等渗入到居民家居环境内,并通过呼吸、皮肤接触、食物或水源污染等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出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健康需求,空气净化器、带净化功能的空调等产品也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采购。
相关技术中,部分厂家推出有一种水洗空调及其水箱组件(公开号CN217236001U),该水箱组件包括水箱和位于水箱内部的水幕形成装置,该水幕形成装置是通过位于水箱下方的风机电机驱动进行运转,以吸取水箱底部的净水,并旋转产生净化水幕。这样,脏污空气在流经净化水幕的过程中,空气污染物被水雾吸附,空气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由于水箱内的净水属于消耗性材料,因此用户需要定期将水箱取出补水;这样在每次取放水箱时,就需要将水幕形成装置重新与风机电机进行对接,操作繁琐且不易精准对位;并且,在操作出现失误时还容易造成电机轴的损伤,影响其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有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装置的水箱拆装设计容易对零部件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第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
风力驱动部,其被配置为可受控的驱动气流流经水洗净化部;
水洗净化部,包括水洗壳体和净化箱体,水洗壳体内部构造有容置净化箱体的容置腔;净化箱体具有上下布置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内设有可旋转产生水幕的甩水件,第二箱体内设有与甩水件驱动连接的驱动器;
其中,净化箱体可整体地移入或移出水洗壳体的容置腔。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箱体为顶部敞口结构;
第二箱体的敞口边缘沿其周向形成有台阶槽,第一箱体的底面边缘沿其周向形成有台阶凸起;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通过台阶槽和台阶凸起构成限位卡持配合。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箱体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柱,各定位柱朝向第一箱体延伸成型;
第一箱体的底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孔,各定位孔与定位柱位置一一对应地设置;定位柱可与定位孔构成插接配合,以对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进行限位。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二箱体的内侧底面设有固定座,固定座用以将驱动器固定于第二箱体;
其中,固定座外周侧具有沿圆周方向和/或径向布设的多个第一加强筋板。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驱动器具有竖向伸入第一箱体内、与甩水件相连接的传动轴;
第一箱体还包括:
容水槽,形成于第一箱体的箱体底部,其用以盛装净化水源;
轴套,其是自第一箱体的箱体底部向上凸起成型、与容水槽相分隔的套筒结构,且轴套的凸起高度大于容水槽的槽高度;传动轴从轴套同轴伸入第一箱体内。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以轴套为中心,第一箱体的底部沿圆周方向和/或径向布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板。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容置于第二箱体中的排污组件,排污组件包括:
排污管,其一端连通于第一箱体的箱底部,另一端连通于排污水泵;
排污水泵,其具有连通至第二箱体外侧的排污端口,排污水泵被配置为可受控地将第一箱体的污水抽取外排。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供电组件,供电组件包括:
第一插电端子,其设于第二箱体的外壁处,第一插电端子的输出端与驱动器电连接;
第二插电端子,其设于水洗壳体的容置腔内且与第一插电端子位置相对应;第二插电端子和第一插电端子可构成供电连接配合。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容置腔的腔壁凹陷形成有供手部伸入以把持净化箱体的槽口。
根据本申请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机体;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是将作为水幕形成装置的甩水件、作为驱动部件的驱动器分别集成安装于净化箱体的不同箱体中,净化箱体可整体地移入或移出空气净化装置;这样在移入/移出过程中,驱动器也是随净化箱体被一同移动,甩水件和驱动器能够始终保持驱动连接,从而无需如相关技术一样进行重新对位,操作快捷且不易导致零部件损伤的问题。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b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主部件拆解图;
图1c是图1a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风力驱动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2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水洗净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水洗净化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3b是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水洗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b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水洗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净化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净化箱体的剖面图;
图5b是图5a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箱体的底面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箱体的底面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水箱组件的示意图;
图8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水箱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模块的示意图;
图9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9b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模块的剖面图;
图9c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软水模块的上盖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风路切换机构的示意图;
图10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风路切换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管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12a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风状态示意图;
图12b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导风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切换导板、枢接轴和驱动器的单独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空气净化装置;
200、风力驱动部;210、风机蜗壳;211、蜗壳旋板;212、蜗壳端板;221、蜗壳进风口;222、蜗壳出风口;231、第一半蜗壳;232、第二半蜗壳;241、第一端板;242、第二端板;251、第一螺接座;252、第二螺接座;253、螺钉件;261、第一耳板;262、第一螺钉;220、叶轮;221、轮毂;222、叶片;
300、水洗净化部;
310、水洗壳体;311、水洗外壳壁;312、水洗内壳壁;3121、槽口;313、盖板;3131、第二耳板;3141、水洗进风口;3142、水洗中间出风口;3143、水洗出风口;
320、净化箱体;321、第一箱体;3211、净化进风口;3212、容水槽;3213、第一固定座;3214、第一加强筋板;3215、轴套;3216、台阶凸起;3217、定位孔;
322、第二箱体;3221、第二固定座;3222、第二加强筋板;3223、台阶槽;3224、定位柱;
323、甩水件;324、加热件;3251、驱动电机;3252、传动轴;3261、排污管;3262、排污水泵;3271、第一插电端子;3272、第二插电端子;
330、软水模块;331、模块外壳;3311、下壳体;3312、上盖;3321、卡钩;3322、卡槽;333、进水端口;334、进水管段;335、滤水出口;336、滤孔板;337、溢水槽;340、送水管;
400、进风切换部;
410、管壳体;411、第一壳侧面;412、第二壳侧面;413、壳底面;414、出风口;415、第一进风口;416、第二进风口;
421、前遮板;422、导风眉板;4221、横板面;4222、斜板面;
431、切换导板;432、枢接轴;433、驱动器;
440、净化滤芯;450、新风管;
500、空调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空气净化装置100,该空气净化装置100可应用于空调器(如柜式空调)等空气调节设备上,以能够实现对空气净化除尘净化等作用。
可选的,如图1和2所示,该空气净化装置10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加设置的风力驱动部200、水洗净化部300和进风切换部400,该空气净化装置100所限定的空气流向为“进风切换部400-水洗净化部300-风力驱动部200”。其中,风力驱动部200在运转时能够产生吸引气流流入/流出空气净化装置100的负压风力,以引导外侧空气进入空气净化装置100。水洗净化部300运行时可在内部形成水幕/水雾,从而在空气流经水洗净化部300的过程中利用水幕/水雾吸附空气中的灰尘、PM2.5等污染物。进风切换部400分别连通室内侧环境和室外侧环境,其可受控切换的使室内侧环境和室外侧环境的任一或者两者与空气净化装置100相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风力驱动部200包括风机蜗壳210和叶轮220,叶轮220可旋转地设置于该风机蜗壳210内部。
结合图2和2a所示,风机蜗壳210包括蜗壳本体以及蜗壳进风口221、蜗壳出风口222。其中,蜗壳本体包括蜗壳旋板211和蜗壳端板212,这里蜗壳旋板211是蜗壳本体外周侧沿设定曲线轨迹周向延伸成型的壳壁部分,蜗壳端板2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蜗壳旋板211的轴线两端,蜗壳旋板211和蜗壳端板212共同围设出蜗壳本体的蜗壳内腔。蜗壳进风口221开设于蜗壳本体的一蜗壳端板212上,该蜗壳端板212位于靠近水洗净化部300的一侧,其用于将来自水洗净化部300的空气引入蜗壳内腔中。蜗壳出风口222开设于蜗壳旋板211上,其用于将蜗壳内腔中的空气送出至外侧环境中。
可选的,蜗壳本体被构造为可拆卸地分体式结构,如图2a所示,其包括第一半蜗壳231和第二半蜗壳232,可拆卸设计能够方便叶轮220装入/移出风机蜗壳210,便于风机蜗壳210的组装以及更换维护。这里,第一半蜗壳231和第二半蜗壳232是以垂直于蜗壳本体轴线中心的平面为分界线,二者共同拼合形成蜗壳本体。第一半蜗壳231由第一半旋板和第一端板241组成,第二半蜗壳232由第二半旋板和第二端板242组成,其中第二半蜗壳232位于靠近水洗净化部300的一侧,蜗壳进风口221开设于其第二端板242上。
可选的,第一半蜗壳231和第二半蜗壳232可通过卡接、螺接、铆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具有连接牢固、拆装快捷等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蜗壳本体沿第一半蜗壳231、第二半蜗壳232的分界线间隔设置有多个螺接组件,各螺接组件包括第一螺接座251、第二螺接座252和螺钉件253。其中,第一螺接座251设于第一半蜗壳231的与第二半蜗壳232对接的分界边缘,第二螺孔座设于第二半蜗壳232的与第一半蜗壳231对接的分界边缘,螺钉件253用于连接第一螺接座251和第二螺接座252,从而使第一半蜗壳231和第二半蜗壳232相固定连接。通过将多个螺接组件间隔设置,可在蜗壳本体周向方向进行多点位固定连接,减少因蜗壳加工形差所导致的缝隙漏风情况,提升蜗壳本体在分界位置的密封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蜗壳出风口222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例如设置1个前出风口,或,1个后出风口,或,2个侧出风口,等。这里蜗壳出风口222的实际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图2示出的实施例中,蜗壳出风口22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蜗壳旋板211相对的两侧壁上,两个蜗壳出风口222分别用于向空气净化模块的两侧送风,实现双向出风,可以扩大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出风覆盖范围、加快净化气流送入室内侧。
可选的,该风机蜗壳210是以轴线作为中点的中心对称结构,两个蜗壳出风口222以中心对称的位置关系进行排布。各蜗壳出风口222自蜗壳旋板211向外倾斜延伸设置,这里蜗壳出风口222的倾斜方向与蜗壳内腔中叶轮220旋转所产生的空气离心趋势方向相一致,从而能够使气流自蜗壳内腔平滑地流向蜗壳出风口222,降低了风机蜗壳210的排风阻力。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蜗壳进风口221的形状呈圆形,其贯穿风机蜗壳210的第二端板242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b所示,叶轮220包括轮毂221和多个叶片222。轮毂221被构造为环形结构,其内部空间是作为叶轮220的进风通道。轮毂221的数量为两个,且同轴间隔设置,两轮毂221之间的空间是作为容置多个叶片222的空间。这里,各叶片222被构造为条形片状结构,其第一端与其中一个轮毂221固定、另一端与另一个轮毂221固定连接。从轮毂221的轴线投影方向上来看,各叶片222沿轮毂221周线等间距间隔设置,并且相对于轮毂221周线倾斜设置,以使空气自叶轮220轴向进入进风通道后,被叶片222驱动沿径向向外侧扩散,并进入叶轮220与蜗壳旋板211之间的蜗壳内腔中。
这里,叶轮220轮毂221的内径大于或等于蜗壳进风口221的内径,以使得流经蜗壳进风口221的空气能够全部进入轮毂221的进风通道中,降低了风机蜗壳210的进风阻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3a所示,水洗净化部300包括水洗壳体310和净化箱体320。水洗壳体310用于限定出空气流经水洗净化部300的风路,以及容置净化箱体320的空间。净化箱体320设置于该空间中。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a和4b,水洗壳体310包括水洗外壳壁311和水洗内壳壁312。水洗外壳壁311包覆于所述水洗内壳壁312的外侧,且二者具有间隔通道,水洗净化部300的至少部分风路设于水洗外壳壁311和水洗内壳壁312之间的间隔通道中。以及,水洗外壳壁311的底部形成有用以气流流入水洗壳体310内的水洗进风口3141,水洗内壳壁312的壁面上贯穿成形有一个或多个水洗中间出风口3142,该水洗中间出风口3142是用以将间隔通道的空气引导进入水洗内壳壁312的内部空间。
可选的,从水洗壳体310的横截面角度来看,水洗壳体310的外轮廓呈前侧近似矩形、后侧近似半圆形的结构形式,该水洗中间进风口是沿水洗壳体310的外周延伸成型,以增加间隔通道与水洗内壳壁312之间的通风路径面积,保证了净化进风量。可选的,水洗外壳壁311和水洗内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以保证水洗壳体310整体的结构强度。
这里,水洗内壳壁312的内部空间构造有容置净化箱体320的容置腔。净化箱体320包括第一箱体321和第二箱体322,第一箱体321和第二箱体322沿上下方向叠加设置,如图5和5a所示。容置腔的前侧敞开,第一箱体321和第二箱体322可经由该敞开侧整体地移入/移出容置腔,以方便对净化箱体320进行补水、清洁维护等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净化箱体320的外轮廓与水洗内壳壁312的轮廓相适配,以在净化箱体320内置于容置腔的状态下,净化箱体320的箱壁与水洗内壳壁312的壁面相贴合,减少漏风间隙的存在。这里,净化箱体320的第一箱体321的外周侧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净化进风口3211,净化进风口3211的开设高度以及延伸长度与水洗内壳壁312的水洗中间出风口3142相对应,净化进风口3211是用于将水洗中间出风口3142输出的气流引导进入第一箱体321内部,从而进行对空气的水洗净化。
可选的,净化进风口321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净化进风口3211沿同一外周线依次间隔设置,净化进风口3211的进风覆盖范围大于或等于水洗中间出风口3142的出风覆盖范围。相邻净化进风口3211之间通过支撑板相分隔,支撑板能够起到抗压、抗变形的作用。可选地,一个或多个支撑板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沿支撑板纵向延伸成型,以保证第一箱体321在开设净化进风口3211后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第一箱体321内设置有甩水件323,该甩水件323在运转时能够在第一箱体321内部行程产生水幕/水雾,以使空气流经第一箱体321的过程中能够被水雾净化除尘。
可选的,甩水件323被构造为锥形筒体结构,其相对于第一箱体321的底面竖直设置,并且锥形筒体的底端口径小于顶端口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箱体321的底部是作为容置净化用水的容水槽3212,其盛装有净化用水。该甩水件323包括位于筒体底端的吸水口以及位于筒体顶端的甩水孔。吸水口设于容水槽3212内,吸水口是作为净化用水进入甩水件323内部空间的进口端,在甩水件323旋转工作时能够自动吸取容水槽3212的净化用水并向筒体顶端输送。甩水孔是作为净化用水从甩水件323内部空间喷射至外侧的出口端,在实施例中,甩水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沿筒体顶端的外周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在甩水件323旋转时能够在360°周向范围内形成水幕,保障了水幕的净化覆盖范围。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箱体321内设置有加热件324,该加热件324是用以受控地对第一箱体321内的水进行加热升温。
可选地,该加热件324的应用工况包括空气净化装置100的自清洁模式。这里,在自清洁模式下启用加热件324工作,可将容水槽3212内的净化用水加热至较高温度状态,这样甩水件323向第一箱体321的箱壁甩出“热水”,能够使得第一箱体321箱壁上粘附的灰尘、泥垢等污垢更容易脱落,从而实现对第一箱体321内壁的清洁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加热件324的类型为PTC加热器。结合图6和6a所示,该PTC加热器包括呈矩形的发热片,该发热片设置于第一箱体321的底壁上,这样发热片在容水槽3212处于最低水量时仍可与箱底的净化用水相接触,避免发热片干烧等情况的出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箱体321的底壁开设有嵌槽,该嵌槽的形状、尺寸与发热片相适配,如嵌槽被构造为矩形槽形式。发热片能够以嵌入形式固定于第一箱体321的底壁上,且发热片上表面与第一箱体321底壁平面相平齐。这样可保证第一箱体321内壁的平滑性,减少容易积存污垢的底面凸起,以便于用于对第一箱体321的清洁。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水幕吸附的灰尘是随液滴滴落至容水槽3212中,空气净化模块工作一段时间后容水槽3212内会积聚较多污水和污垢,因此需要定期排出污水、清洁箱底污垢。
可选的,该嵌槽为贯穿第一箱体321底壁的通槽结构形式,或者,该嵌槽为不贯穿第一箱体321底壁的凹槽结构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a和图7所示,第二箱体322内设置有驱动器,该驱动器与甩水件323驱动连接,其用于驱动甩水件323在第一箱体321内部绕自身轴线方向进行旋转。
可选的,该驱动器的类型包括驱动电机3251,驱动电机3251被配置为可受电力驱动对外输出旋转作用力。在实施例中,该驱动电机3251包括电机本体和传动轴3252。传动轴3252作为中间传动部件,其一端与电机本体连接,另一端与甩水件323连接,以使电机本体通过传动轴3252带动甩水件323进行旋转。
在实施例中,电机本体被设置为轴线平行于竖直方向,且与甩水件323共线。这里,考虑到电机本体运行时所存在的震动问题,第一箱体321和/或第二箱体322对应电机本体的箱壁设置有固定座,该固定座与电机本体相配合以实现对电机本体的固定,从而保证电机本体运行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错位移动等情况。
可选的,固定座包括第一固定座3213和/或第二固定座3221。
其中,结合图6a所示,第一固定座3213设置于第一箱体321的外侧底面上,用以实现电机本体与第一箱体321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机本体外轮廓呈扁平圆柱形,相适配的,第一固定座3213被构造为自第一箱体321外侧底面朝向第二箱体322凸起成型的环形筋板结构,该环形筋板的内径略大于电机本体的外径,以可以利用环形筋板在外周侧对电机本体进行移动限制。
可选的,第一固定座3213外周侧具有沿其外周方向和/或径向布设的多个第二加强筋板3222,第一加强筋板3214是用以增强第一箱体321底面的结构强度,提升对其抵靠的电机本体的抗震抗形变性能。
示例性的,第二加强筋板3222是沿外周方向延伸成型,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这里,第二加强筋板3222被构造为环形,多个第二加强筋板3222分别布设于不同半径的圆周线上,并且与第一固定座3213同轴设置,在图6a示出的示例中沿外周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板3222的数量为2个。又一示例性的,第二加强筋板3222是沿径向方向延伸成型,多个第二加强筋板3222以第一固定座3213的轴线为圆心、呈辐射状的间隔排布。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7a所示,第二固定座3221设置于第二箱体322的内侧底面上,用以实现电机本体与第二箱体322的固定连接。可选的,第二固定座3221被构造为自第一箱体321外侧底面朝向第二箱体322凸起成型的环形筋板结构,该环形筋板的内径略大于电机本体的外径,同样可利用环形筋板在外周侧对电机本体进行移动限制。
类似的,第二固定座3221外周侧具有沿其外周方向和/或径向布设的多个第一加强筋板3214,第一加强筋板3214是用以增强第二箱体322底面的结构强度,提升对其抵靠的电机本体的抗震抗形变性能。这里,第一加强筋板3214的结构形式可参照前文实施例中的“第二加强筋板3222”,在此不作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a,驱动器的传动轴3252平行于竖直方向,并自电机本体处向上伸入至第一箱体321内部。这里,电机本体、传动轴3252和甩水件323三者同轴设置。在第一箱体321的底壁上开设有供传动轴3252伸入的穿孔,穿孔的孔径大于传动轴3252,以减少穿孔边缘与传动轴3252的接触摩擦。
可选的,为避免第一箱体321容水槽3212内的净化用水从传动轴3252穿入位置渗漏至第二箱体322中,本实施例在第一箱体321内还设置有轴套3215,利用轴套3215可使得第一箱体321的穿孔位置高于容水槽3212的液面,因而可防止净化用水的渗漏。
在实施例中,轴套3215是自第一箱体321的箱体底部向上凸起成型、与容水槽3212相分隔的套筒结构,该轴套3215的轴线与电机本体、甩水件323的轴线共线。并且,该轴套3215的凸起高度大于容水槽3212的槽高度,穿孔设置于该轴套3215的顶端位置,以使得传动轴3252从轴套3215顶端的穿孔同轴伸入第一箱体321内。
可选的,轴套3215为顶端半径小、底端半径大的锥形筒形式,可有效增加轴套3215自身的结构强度。这里,轴套3215与第一箱体321为一体成型结构,二者衔接处没有额外缝隙,保证了对第一箱体321的密封性。
在实施例中,轴套3215、电机本体和第一固定座3213同轴设置,因此前文所述的第二加强筋也是以该轴套3215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和/或径向进行布设。第二加强筋的设置同样可提升第二箱体322凸设形成轴套3215后其底壁的结构强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100是将作为水幕形成装置的甩水件323、作为驱动部件的驱动器分别集成安装于净化箱体320的不同箱体中,净化箱体320可整体地移入或移出空气净化装置100;这样在移入/移出过程中,驱动器也是随净化箱体320被一同移动,甩水件323和驱动器能够始终保持驱动连接,从而无需如相关技术一样进行重新对位,操作快捷且不易导致零部件损伤的问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第一箱体321为顶部敞口结构,其顶部敞口对应于风力驱动部200的风机蜗壳210。这里,水洗壳体310还包括盖板313,该盖板313盖设于水洗外壳壁311的顶部并罩设第一箱体321的顶部敞口,该盖板313可起到中间支撑的作用,如图3a所示。
在实施例中,该盖板313的中部开设有水洗出风口3143,水洗出风口3143是用于供净化气流自第一箱体321流向风机蜗壳210。这里,水洗出风口3143的开设位置、开口尺寸及形状与风机蜗壳210的蜗壳进风口221相适配。图4a中,盖板313开设的水洗出风口3143为圆形。
在实施例中,结合图1c,风机蜗壳210的外周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耳板261,各第一耳板261形成有第一主螺孔;相应地,盖板313的顶面上沿周向形成有多个第一副螺孔,各第一副螺孔与第一主螺孔位置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一耳板261的第一主螺孔和盖板313的第一副螺孔可通过第一螺钉262相连接,以实现风机蜗壳210与盖板313的固定连接。
在又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b,盖板313的外周设置有多个第二耳板3131,各第二耳板3131形成有第二主螺孔;相应的,水洗外壳壁311上侧的外周还设有多个螺柱,各螺柱形成有第二副螺孔,各第二副螺孔与第二主螺孔位置一一对应的设置。第二耳板3131的第二主螺孔和螺柱的第二副螺孔可通过第二螺钉相连接,以实现水洗外壳壁311与盖板313的固定连接。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箱体321和第二箱体322通过台阶结构进行叠设。这里,台阶结构能够使两个箱体在周向方向实现限位,限制两个箱体在周向的错位移动。
示例性的,第二箱体322为顶部敞口结构,并且第二箱体322的敞口边缘沿其周向形成有台阶槽3223,第一箱体321的底面边缘沿其周向形成有台阶凸起3216。第一箱体321和第二箱体322通过台阶槽3223和台阶凸起3216构成限位卡持配合,如图5b所示。
可选的,第二箱体322的台阶槽3223的台阶面呈斜面形式,以及第一箱体321的台阶凸起3216的台阶面也呈斜面形式。通过将台阶面构造为斜面形式,可方便第一箱体321和第二箱体322在竖向方向上的组装和拆卸,更快捷地实现对位。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箱体321和第二箱体322通过定位组件进行限位和支撑的作用,该定位组件不仅能够限制两个箱体在周向方向上的错位移动,同时还能够增加第二箱体322内部的抵靠支点数量,以在内部形成对第一箱体321的多点位支撑。
示例性的,结合图6a和7a所示,定位组件包括一组或多组定位柱3224和定位孔3217。其中,定位柱3224设于第二箱体322上并朝向第一箱体321延伸成型,其底端固定于第二箱体322的底壁上,顶端形成有插接柱段,该插接柱段的直径小于定位柱3224的直径。同时,定位孔3217设于第一箱体321的底面,且各定位孔3217与定位柱3224位置一一对应的设置。这里,插接柱段可伸入定位孔3217内,以使定位柱3224和定位孔3217构成插接配合,从而对第一箱体321和第二箱体322进行限位。
可选的,定位柱3224的底端与第二箱体322的底壁螺接固定,拆装方便、连接牢固。
又一可选的,定位柱3224的横截面呈圆形或者六边形。在图7a示出的实施例中,定位柱3224横截面呈六边形。
在又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100还包括排污组件,排污组件用以将第一箱体321与外部相连通,以能够受控地将第一箱体321容水槽3212内的污水向外排出。
在实施例中,排污组件也是容置于第二箱体322中,因而在净化箱体320移入/移出过程中,排污组件也是随净化箱体320被一同移动,第一箱体321和排污组件始终保持水路连通,因而同样不需要重复进行水路对接操作,大大降低了流程繁琐性。
可选地,排污组件包括排污管3261和排污水泵3262。其中,结合图5a和图7所示,排污管3261的一端连通于第一箱体321的箱底部,另一端连通于排污水泵3262,以使第一箱体321容水槽3212内的污水能够沿排污管3261流向排污水泵3262。排污水泵3262具有连通至第二箱体322外侧的排污端口,其被配置为可受控地将第一箱体321的污水抽取外排。在实施例中,排污水泵3262的排污端口至少伸出至第一箱体321的外壁。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空气净化装置100还包括供电组件,该供电组件可连通外部电源,以用于向净化箱体320内的用电部件进行供电。可选的,用电部件包括前文中的驱动器和排污水泵3262。
在实施例中,供电组件包括第一插电端子3271和第二插电端子3272。其中,结合图5所示,第一插电端子3271设于第二箱体322的外壁处,第一插电端子3271的输出端与驱动器、排污水泵3262等用电部件电连接。第二插电端子3272设于水洗壳体310的容置腔内且与第一插电端子3271位置相对应,该第二插电端子3272可与空气净化装置100的供电组件电连接。这里,在净化箱体320置于容置腔状态下,第二插电端子3272和第一插电端子3271可构成供电连接配合。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净化箱体320放入容置腔或者从容置腔中取出,在容置腔的腔壁还形成有供手部伸入以把持净化箱体320的槽口3121,该槽口3121是自容置腔底面的前侧边缘凹陷成型,如图3、3a和4a所示。
这样,在用户需要将净化箱体320从容置腔取出时,可以将手伸入该槽口3121内以托住净化箱体320底部,从而能够更加平稳地将净化箱体320横移出容置腔。同理,在将净化箱体320放入容置腔过程中,该槽口3121同样可起到方便用户承托净化箱体320的作用。
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结合图8和8a,本申请提供有一种水箱组件,该水箱组件包括水箱本体、送水管340和软水模块330。本实施例中水箱本体是具有暂存水或者喷淋净化功能的箱体部件,其内部限定有储水腔,如前文实施例中净化箱体320的第一箱体321,容水槽3212是作为“储水腔”功能,能够储存部分净化用水。送水管340是将外部供水管路与水箱本体相连通,以将外部水源输送至水箱本体。软水模块330设置于送水管340的出水端,出水端位于储水腔的一侧,其用于对水进行过滤软化,以降低流入储水腔的净化用水的杂质含量。
这里,模块外壳331的顶面具有滤水出口335,送水管340的出水端伸入至模块外壳331的底部,以将软水模块330限定为自下而上的滤水流路。如图9b中箭头示出的水流方向。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水箱组件在水箱本体和送水管340之间增设有软水模块330,该软水模块330通过上进水、上出水的结构设计,使得流经软水模块330的水能够沿自下而上的流向被软水材料进行过滤,能够有效清除水源中的钙镁离子等杂质成分,进而可以减少水箱本体在长期使用状态下的水垢量,提升了水箱本体的清洁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9、9a、9b和9c所示,软水模块330包括模块外壳331和填充于模块外壳331内的软水材料。模块外壳331内部构造有水流路,净化用水在流经该水流路时与软水材料相接触混合,利用软水材料自身特性就能够将滤除其中的钙镁离子等杂质,过滤后的净化用水之后从模块外壳331流出,进入水箱本体的储水腔中。
在实施例中,模块外壳331整体外轮廓近似矩形,其包括下壳体3311和上盖3312。这里,下壳体3311限定出容置软水材料的空间,上盖3312可拆卸地卡接于下壳体3311上。可拆卸式设计能够方便用户更换模块外壳331内的软水材料。
可选的,下壳体3311和上盖3312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等形式实现二者的可拆式装配。
如图所示,下壳体3311和上盖3312通过卡扣结构进行连接。卡扣结构包括卡钩3321和卡槽3322,其中卡钩3321形成于上盖3312对应下壳体3311的底面上并向下延伸成型,卡槽3322形成于下壳体3311的内侧壁上。在上盖3312盖设于下壳体3311时,卡钩3321和卡槽3322能够在竖直方向构成止挡配合,以限制上盖3312脱离该下壳体3311。
在实施例中,上盖3312的中部形成有进水端口333,该进水端口333是用以使送水管340的出水端伸入模块外壳331内部。可选的,该进水端口333与送水管340的形状相适配,如图中上盖3312的进水端口333被构造为圆形,且进水端口333外径略小于送水管340内径,进水端口333套接于送水管340出水端。
以及,软水模块330还包括进水管段334,该进水管段334位于下壳体3311内部。进水管段334的一端连接于送水管340的出水端,另一端自上而下地延伸至模块外壳331的底部。进水管段334是用以将来自送水管340的净化用水引流至模块外壳331底部,以限定出“上进水、上出水”的水流路。这里,进水管段334与模块外壳331底部具有供水流出的间隔。
可选地,软水材料填充于进水管段334与下壳体3311内壁之间的空间中;或者,软水材料填充于进水管段334内,并且还填充于进水管段334与下壳体3311内壁之间的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管段334的流路截面积大于送水管340的流路截面积。这样在净化用水自送水管340流入进水管段334后流路面积增大、流速降低,以使净化用水能够以较为平缓的流速流入/流出模块外壳331,延长了净化用水与软水材料的过滤接触时间,提升了滤水效果。
可选地,进水管段334被构造为内管径大于送水管340管径的圆形管,使得S进水>S送水,其中,S进水为进水管段334的流路截面积,S送水为送水管340的流路截面积。又一可选的,进水管段334被构造为横截面呈椭圆形、跑道形的管道形式,且进水管段334的最短径向连线长度大于等于送水管340管径,同样可使得进水管段334的流路截面积大于送水管340的流路截面积。
这里,进水管段334的顶端贴靠于上盖3312的内表面。因此进水管段334与上盖3312之间不会形成漏水缝隙,使净化用水仅能沿进水管段334向下壳体3311底部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模块外壳331的滤水出口335贯穿成型于上盖3312上,其是作为净化用水流出模块外壳331的路径。
可选地,滤水出口335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间隔设置于模块外壳331的顶面上,模块外壳331内的净化用水从多个滤水出口335分散流出,可以有效降低模块外壳331的出水阻力。
如图9c所示的实施例中,滤水出口335的数量为2个,分别对称地设置于上盖3312的进水端口333的两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软水模块330还包括滤孔板336,滤孔板336设置于滤水出口335的滤孔板336处,其用以阻挡软水材料从模块外壳331脱出。在本实施例中,软水材料是以颗粒状、块状等形态填充于模块外壳331内部。净水用水的水流作用会带动软水材料向滤水出口335方向流动,因此为避免软水材料脱离模块外壳331,因此本实施例中增设有滤孔板336,可起到拦截软水材料的效果。
这里,滤孔板336具有多个孔径小于软水材料的颗粒直径的滤孔。因此软水材料无法穿过滤孔,从而被限制在模块外壳331内部空间中。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模块外壳331的顶面凹设有溢水槽337,溢水槽337从滤水出口335朝向水箱本体延伸至顶面周缘。在图9c示出的实施例中,该溢水槽337成型于上盖3312的上表面,其能够起到引导水流流向的作用,特别是在低水量供水或者刚开启供水的时刻,净化用水会优先从该溢水槽337流向水箱本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软水模块330通过插接结构固定于水箱本体的内壁上。利用插接结构可实现软水模块330相对于水箱本体的快捷拆装,方便对软水材料的更换。
这里,插接结构包括插槽和插板。其中,插槽设置于模块外壳331和水箱本体内部的其中一个上,插板设置于模块外壳331和水箱本体内壁的另外一个上。插槽和插板能够实现插接配合。
示例性的,插板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的设置于水箱内壁上,两个插板相互平行的沿竖向延伸成型。插槽的数量也为两个,且成型于模块外壳331的对应水箱内壁的一侧面上,各插槽与插板位置一一对应的设置。
另外,为避免出现容水槽3212内的净化用水浸没软水模块330的情况,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模块外壳331的滤水出口335的竖向高度需要大于容水槽3212的槽高度。这样,至少使得滤水出口335能够始终高于容水槽3212内的水位,从而可使得滤水出口335能够正常出水。并且,容水槽3212长期使用后会存储较多的污水,将滤水出口335设置于较高位置处,也可以防止污垢堵塞滤水出口335的问题发生。
可选的,软水材料的类型为软水树脂。例如,乙烯基树脂、间苯型树脂、酚醛树脂和聚酯树脂等类型。本申请对于具体选用的软水材料类型不作限制。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结合图10所示,进风切换部400包括风路切换机构,该风路切换机构的进风端包括室内进风端和室外进风端,其中室内进风端连通室内侧环境、室外进风端连通室外侧环境,出风端连通水洗净化部300。该风路切换机构能够受控切换的将来自室内进风端的室内侧空气,或者来自室外进风端的室外侧空气,引入空气净化装置100内部。
这里,风路切换结构包括管壳体410和切换导板431,如图10a所示。管壳体410构造有室内进风端、室外进风端和出风端。切换导板431设置于管壳体410内部,其至少用于控制出风端与室内进风端、室外进风端的其中一个相导通,从而实现室内引风和室外引风两种引风形式的切换。
可选的,管壳体410的整体外轮廓呈矩形、圆形、半圆形等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管壳体410的整体外轮廓呈半圆形。结合图10a和11所示,管壳体410包括第一壳侧面411、第二壳侧面412和壳底面413,第一壳侧面411和第二壳侧面412相对设置,第一壳侧面411、第二壳侧面412和壳底面413共同围设形成顶部敞口的半封闭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侧面411为半圆形管壳体410的直形侧壁,第二壳侧面412为该半圆形管壳体410的圆弧形侧壁,且第一壳侧面411的横向两侧边分别与第二壳侧面412的横向两侧边相衔接。这里,管壳体410的横向是指水平线所在方向。同时,壳底面413被构造为半圆形的平板,其外周缘分别与第一壳侧面411、第二壳侧面412的底缘相衔接。
可选的,第一壳侧面411、第二壳侧面412和壳底面413为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有效保证了管壳体410的结构强度以及气密性。
这里,管壳体410的内部限定有中空的进风腔体,并且在管壳体410的壳顶部设有出风口414、第一壳侧面411设有第一进风口415、第二壳侧面412设有第二进风口416。
在实施例中,管壳体410设置于水洗净化部300的下方,且与水洗净化部300的水洗壳体310叠加设置。这里,形成于壳顶部的出风口414是作为“出风端”,其与水洗壳体310的水洗进风口3141相导通。
在本实施例中,管壳体410的整个顶部敞口作为出风口414,以保证管壳体410具有足够的出风面积,降低了管壳体410的出风排风阻力。图10a和11中,该出风口414被限定为第一壳侧面411和第二壳侧面412的顶缘共同围设成的半圆形范围。
可选的,前文实施例中水洗壳体310的外轮廓呈前侧近似矩形、后侧近似半圆形的结构形式,因此形成于水洗壳体310底部的水洗进风口3141的实际范围包括位于前部的矩形进风区和位于后部的半圆形进风区。本公开实施例中管壳体410的相对布置位置是对应于水洗壳体310的后部,因此管壳体410的出风口414是对应于水洗壳体310的半圆形进风区进行气流输送。
为了避免空气从水洗进风口3141的矩形进风区向外泄露,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该管壳体410还包括前遮板421,该前遮板421为形状与矩形进风区相适配的板体,其自第一壳侧面411的顶缘水平向前延伸成型,该前遮板421可用于封挡水洗进风口3141的矩形进风区。
在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415和第二进风口416中的一个为室内回风口,另一个为新风入口。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415作为室内回风口,也即对应于前文中的“室内进风端”。第二进风口416作为新风入口,也即对应于前文中的“室外进风端”。
这里,第一进风口415开设于第一壳侧面411上。可选的,第一进风口415被构造为矩形、圆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形状,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415被构造为近似梯形的形状。
第二进风口416开设于第二壳侧面412上。在实施例中,进风切换部400还包括新风管450,新风管450的一端是连通于室外侧,另外一端是连通于该第二进风口416,以将室外新风引入管壳体410内。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切换导板431枢接于管壳体410的进风腔体内,其通过转动实现对不同引风形式的切换。这里,切换导板431至少可在第一导风状态和第二导风状态进行切换;在第一导风状态下,出风口414与第一进风口415连通且封挡第二进风口416,如图12a所示。在第二导风状态下,出风口414和第二进风口416连通且封挡第一进风口415,如图12b所示。也即在前文实施例中,当切换导板431处于第一导风状态下,风路切换机构是与室内侧连通,用以引入室内回风;当切换导板431处于第二导风状态下,风路切换机构是以室外侧连通,用以引入室外新风。图中箭头示出有各导风状态对应的气流流向。
在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风路切换机构还包括枢转轴432和驱动器433,驱动器433通过枢转轴432与切换导板431驱动连接,用以受控地驱动该切换导板431在上述第一导风状态和第二导风状态之间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枢转轴432设于第一进风口415或第二进风口416的底缘处且沿底缘纵向延伸成型。在图10a示出的实施例中,该枢转轴432设于第一进风口415的底缘处,并且枢转轴432与切换导板431的底边固定连接,以使切换导板431能够随枢转轴432同步转动。这里,管壳体410的壳壁上开设有供枢转轴432穿入进风腔体的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导板431可绕枢转轴432进行上下翻转,从而实现在第一导风状态和第二导风状态进行切换。当切换导板431下翻至贴合导风眉板422的状态时,风路切换机构处于第一导风状态;当切换导板431上翻至贴合第一壳侧面411的状态时,风路切换机构处于第二导风状态。
以及,驱动器433包括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进风口415或第二进风口416的底缘的一端。例如,前述实施例中枢转轴432设于第一进风口415底缘上,相对应的,该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进风口415底缘的一端,并且与该枢转轴432的对应端部驱动连接。
可选的,驱动电机螺接固定于管壳体410的壳壁上,以方便拆装。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1,管壳体410还包括导风眉板422,导风眉板422自第二壳侧面412向第一壳侧面411延伸,导风眉板422能够与管壳体410的其余部分(包括第二壳侧面412和壳底面413)围设形成有对应于第二进风口416的腔体通道。其中,在第一导风状态下,切换导板431搭接于导风眉板422,以封挡腔体通道。
在实施例中,导风眉板422包括横板面4221和斜板面4222。其中横板面4221自第二进风口416的上缘朝向第一壳侧面411延伸,斜板面4222自横板面4221外延边缘斜向下的朝向第一壳侧面411延伸。这里,斜板面4222与管壳体410壳底部的间隔被构造为腔体通道的出风端面,气流经由该出风端面可继续向上流动至管壳体410顶部的出风口414。
在又一些未示出附图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侧面411和第二壳侧面412相邻设置。例如,管壳体410的整体外轮廓呈矩形,第一壳侧面411和第二壳侧面412为垂直相交的两个相邻壳侧面。这里,枢转轴432设于第一壳侧面411和第二壳侧面412的相交边缘处,且沿相交边缘纵向延伸成型,也即在本实施例中,枢转轴432的轴向平行于竖直方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导板431可绕枢转轴432进行左右翻转,从而实现在第一导风状态和第二导风状态切换。
以及,作为驱动器433的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一壳侧面411和第二壳侧面412的相交边缘的一端,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电机设置于该相交边缘的顶端或者底端位置。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风路切换机构还包括净化滤芯440,该净化滤芯440是用于对流经管壳体410的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可选的,该净化滤芯440设置于管壳体410的壳顶部且对应于出风口414设置,这样可在空气流入水洗壳体310之前进行一次净化,以过滤室内回风或室外新风中的部分灰尘、纸屑、砂石等污染物。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有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机体500和如前文任一项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装置100,如图14所示。
结合图所示,该空调器类型为柜式空调。空调机体500包括室内机机壳以及置于室内机机壳内部的换热组件、空气净化装置100。其中,换热组件设置于室内机机壳上部空间中,空气净化装置100设置于室内机机壳下部空间中。
这里,换热组件包括室内换热风道、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扇。室内换热风道具有换热回风口和换热出风口。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扇设置于室内换热风道中,其中室内换热器是用以与流经室内换热器风道的回风气流进行热交换。室内风扇是用以旋转产生驱动气流流经室内换热风道的空气动力。
同时,室内机机壳上还开设有前出风口、侧出风口和后出风口中的一个或多个。空气净化装置100的风力驱动部200的出风端与上述出风口相连通,以实现从前侧、两侧或后侧方向输送净化后的空气。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力驱动部,其被配置为可受控的驱动气流流经水洗净化部;
水洗净化部,包括水洗壳体和净化箱体,水洗壳体内部构造有容置净化箱体的容置腔;净化箱体具有上下布置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内设有可旋转产生水幕的甩水件,第二箱体内设有与甩水件驱动连接的驱动器;
其中,净化箱体可整体地移入或移出水洗壳体的容置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箱体为顶部敞口结构;
第二箱体的敞口边缘沿其周向形成有台阶槽,第一箱体的底面边缘沿其周向形成有台阶凸起;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通过台阶槽和台阶凸起构成限位卡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箱体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柱,各定位柱朝向第一箱体延伸成型;
第一箱体的底面设有一个或多个定位孔,各定位孔与定位柱位置一一对应地设置;定位柱可与定位孔构成插接配合,以对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进行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箱体的内侧底面设有固定座,固定座用以将驱动器固定于第二箱体;
其中,固定座外周侧具有沿圆周方向和/或径向布设的多个第一加强筋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器具有竖向伸入第一箱体内、与甩水件相连接的传动轴;
第一箱体还包括:
容水槽,形成于第一箱体的箱体底部,其用以盛装净化水源;
轴套,其是自第一箱体的箱体底部向上凸起成型、与容水槽相分隔的套筒结构,且轴套的凸起高度大于容水槽的槽高度;传动轴从轴套同轴伸入第一箱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以轴套为中心,第一箱体的底部沿圆周方向和/或径向布设有多个第二加强筋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置于第二箱体中的排污组件,排污组件包括:
排污管,其一端连通于第一箱体的箱底部,另一端连通于排污水泵;
排污水泵,其具有连通至第二箱体外侧的排污端口,排污水泵被配置为可受控地将第一箱体的污水抽取外排。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组件,供电组件包括:
第一插电端子,其设于第二箱体的外壁处,第一插电端子的输出端与驱动器电连接;
第二插电端子,其设于水洗壳体的容置腔内且与第一插电端子位置相对应;第二插电端子和第一插电端子可构成供电连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容置腔的腔壁凹陷形成有供手伸入以把持净化箱体的槽口。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机体;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的空气净化装置。
CN202321844920.2U 2023-07-13 2023-07-13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220852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4920.2U CN220852558U (zh) 2023-07-13 2023-07-13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44920.2U CN220852558U (zh) 2023-07-13 2023-07-13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2558U true CN220852558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39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44920.2U Active CN220852558U (zh) 2023-07-13 2023-07-13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25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136137A (ko) 가습 공기청정기
CN205174677U (zh) 新风机
CN105091299A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模块及其初效滤网安装结构
CN220852558U (zh) 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220507234U (zh) 风路切换机构、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220507235U (zh) 水箱组件、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105098545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模块及其中心连接器
WO2017092141A1 (zh) 挂壁式空调器
CN105402823A (zh) 一种新风机
CN110778535B (zh) 净化空气的无叶风扇及其滤网更换方法
CN108458425A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04786806U (zh) 挂壁式空调器
CN110685941A (zh) 净化空气的无叶风扇
CN102159896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4315574A (zh) 一种集成灶风箱
CN108131315A (zh) 一种实验室管道式排风过滤设备
CN107801411A (zh) 排风机
CN204043117U (zh) 加湿器
JPH07233993A (ja) 換気装置
CN100374786C (zh) 空气净化器
CN110645194A (zh) 净化空气的无叶风扇
CN104976730A (zh) 换气装置及具有其的挂壁式空调器
CN21024176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5042819A (zh) 空调器
CN220187023U (zh) 穿墙式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