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2422U -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2422U
CN220852422U CN202322291132.1U CN202322291132U CN220852422U CN 220852422 U CN220852422 U CN 220852422U CN 202322291132 U CN202322291132 U CN 202322291132U CN 220852422 U CN220852422 U CN 220852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hole
spraying
cool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113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孝洋
王南南
程鹏
孟祥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113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2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2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2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包括换热芯和喷淋系统,喷淋系统用于向换热芯喷水;喷淋系统包括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旋转部和进水部,旋转部包括内腔,进水部为中空的管状结构,进水部的一端为进水口,进水部穿过旋转部的第一通孔伸入到旋转部的内腔中,进水部位于旋转部的内腔内的部分包括出水口;旋转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的中心轴线与进水部的中心轴线不共面,以使得旋转部能够利用从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中喷出的水的反作用力绕进水部旋转。该喷淋装置具有较大的喷淋范围,有利于提升喷淋效果,有利于提升间接蒸发冷却机组的制冷换热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背景技术
通常,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包括喷淋系统和换热芯。在喷淋系统将水喷淋到换热芯上的同时,间接蒸发冷却机组通过风机将室外空气吹过换热芯,再排出到室外,同时室内空气经过换热芯内的管道送回到室内。当水喷淋到换热芯上时,水会迅速蒸发吸热,带走室内空气的热量,这些热量会被室外空气排出到室外,从而实现制冷降温的效果。由于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不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室内空气受到污染,因此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然而,当换热芯喷淋面较大时,喷淋系统可能需要设计复杂的水管结构以及布置大量的喷嘴,并且为了实现更好的喷淋效果,喷嘴孔径通常设计的较小,喷嘴很容易被水垢、杂质堵住,从而影响喷淋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该间接蒸发冷却机组的喷淋装置的旋转部可以绕进水部旋转,从而具有较大的喷淋范围,有利于提升喷淋效果,有利于提升间接蒸发冷却机组的制冷换热能力。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所述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包括换热芯和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用于向所述换热芯喷水;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进水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包括内腔和第一通孔,所述进水部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进水部的一端为进水口,所述进水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入到所述旋转部的内腔中,所述进水部位于所述旋转部的内腔内的部分包括出水口;所述旋转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进水部的中心轴线不共面,以使得所述旋转部能够利用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中喷出的水的反作用力绕所述进水部旋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部可以利用水的反作用力绕所述进水部旋转,从而具有较大的喷淋范围,有利于提升喷淋效果,有利于提升换热芯的制冷换热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旋转喷淋的效果较好,喷水孔的直径可以设置的较大,喷水孔不易被水垢、杂质堵住,从而避免经常性地更换或维修喷淋装置,有利于提升喷淋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淋装置包括旋臂,所述旋臂为中空结构,所述旋臂的内腔与所述旋转部的内腔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位于所述旋臂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喷水孔设置于旋臂上时,从第一类喷水孔喷出的水的反作用力与进水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力矩更大,从而能够提供更大的驱动力来驱动旋转部绕进水部旋转,有利于提升喷淋效果,从而有利于提升换热芯的制冷换热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的轴向与所述旋臂垂直,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的轴向与所述进水部的轴向垂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类喷水孔的轴向与旋臂垂直,且与进水部的轴向垂直,从第一类喷水孔喷出的水的反作用力与进水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力矩更大,能够提供更大的驱动力来驱动旋转部绕进水部旋转,有利于提升喷淋效果,从而有利于提升换热芯的制冷换热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沿所述进水部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分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类喷水孔沿所述进水部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分布,使得旋转部受力均匀,有利于提升喷淋的平稳性,有利于提升喷淋效果,从而有利于提升换热芯的制冷换热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轴承,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进水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所述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通孔处设置轴承,可以润滑进水部和旋转部,有利于旋转部绕进水部旋转,有利于提升喷淋效果,从而有利于提升换热芯的制冷换热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部还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所述进水部还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到所述旋转部之外;所述进水部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到所述旋转部之外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
可选的,进水部的出水口位于所述进水部位于旋转部的内腔中的部分的侧壁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凸台可以限制旋转部沿进水部的轴向移动,从而避免轴承损坏。另一方面,进水部的出水口位于侧壁上,而不是位于进水部的底部,水流不会冲击旋转部的底部,从而避免旋转部受冲击损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部还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所述进水部还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到所述旋转部之外;所述进水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和第二环形凸台,所述旋转部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之间。
可选的,进水部的出水口位于所述进水部位于旋转部的内腔中的部分的侧壁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部可以被第一环形凸台和第二环形凸台卡住,旋转部不能够沿进水部的轴向移动,有利于旋转部绕进水部旋转,有利于提升喷淋效果,从而有利于提升换热芯的制冷换热能力。另一方面,进水部的出水口位于侧壁上,而不是位于进水部的底部,水流不会冲击旋转部的底部,从而避免旋转部受冲击损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类喷水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喷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进水部的中心轴线共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提供旋转部绕进水部旋转的驱动力的喷水孔,还可以设置第二类喷水孔,仅用于扩大喷淋范围,有利于提升喷淋效果,有利于提升换热芯的制冷换热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旋转部包括多个喷水孔,所述多个喷水孔沿所述进水部的中心轴线间隔分布,所述多个喷水孔和所述进水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为锐角、直角或钝角。
应理解,该多个喷水孔可以是第一类喷水孔,也可以是第二类喷水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喷水孔沿进水部的中心轴线间隔分布,且喷水孔和进水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为锐角、直角或钝角。这样,能够扩大喷淋装置的喷淋范围,有利于提升喷淋效果,有利于提升换热芯的制冷换热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淋装置位于所述换热芯的上方。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淋系统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用于承接所述换热芯上流下的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水箱可以承接喷淋装置喷出的水以及从换热芯上流下的水,从而实现水的循环利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喷淋系统还包括水泵和水管,所述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水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用于将水箱中的水泵送至所述喷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装置的纵截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喷淋装置的纵截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装置的喷淋范围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喷淋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淋装置和换热芯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文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诸如“第一”、“第二”、“第三的前缀词,仅仅为了区分不同的描述对象,对被描述对象的位置、顺序、优先级、数量或内容等没有限定作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序数词等用于区分描述对象的前缀词的使用不对所描述对象构成限制,对所描述对象的陈述参见权利要求或实施例中上下文的描述,不应因为使用这种前缀词而构成多余的限制。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多个相同的零部件,附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另外,附图示出的零部件的尺寸和大小仅为示例性的。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间接蒸发冷却机组100包括喷淋系统110和换热芯120。其中,喷淋系统110包括喷淋架111、至少一个喷嘴112、水箱113、水管114、手动截止阀115、水泵116、单向阀117。
水箱113位于换热芯120的下方,水箱113可以用于存储水,并用于承接换热芯120上流下的水。水管114的一端连接至水箱113,水管114的另一端固定于喷淋架111上,并与至少一个喷嘴112连接。水管114的通路上可以设置有手动截止阀115、水泵116、单向阀117。手动截止阀115用于开启或关闭水管通路。单向阀117用于使水管114中的水单向流动,即水管114中的水仅能够从水箱114流向至少一个喷嘴11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水泵116用于将水箱113中的水抽出,并通过水管114泵送到至少一个喷嘴112中,进而将水喷淋到换热芯120上。在重力作用下,喷淋到换热芯120上的水会流入到水箱113中,从而实现水的循环使用。
喷淋架111可以设置于换热芯120的上方,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喷淋到换热芯120上。或者,喷淋架111也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水可以在水泵116提供的压力作用下喷淋到换热芯120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参考图1,喷淋系统110可以配置两台水泵,来应对水泵损坏的突发状况。应理解,根据实际需求,喷淋系统110还可以配置更多的水泵,本申请实施例对水泵的数量不予限定。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和换热芯120。
在间接蒸发冷却机组100的工作过程中,在喷淋系统110将水喷淋到换热芯120上的同时,间接蒸发冷却机组100通过风机将室外空气吹过换热芯120,再排出到室外,同时室内空气经过换热芯120内的管道送回到室内。当水喷淋到换热芯120上时,水会迅速蒸发吸热,带走室内空气的热量,这些热量会被室外空气排出到室外,从而实现制冷降温的效果。由于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不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室内空气受到污染,因此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换热芯120也可以称为空空换热器,用于实现空气-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通常,换热芯120可以由多个管道组成,多个管道之间具有间隙。其中,多个管道内用于传输室内空气,多个管道之间的间隙可以用于传输室外空气。在一些应用中,换热芯120被设计为具有两个风道,一个风道用于传输室内空气,另一个风道用于传输室外空气,例如上述示例中的多个管道和多个管道之间的间隙为换热芯120的两个风道。在换热芯120中,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不接触,二者之间通常被导热材料间隔开,因此换热芯120也被称作间接换热装置。
应理解,换热芯120也可以为其他的间接换热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然而,当换热芯喷淋面较大时,喷淋系统可能需要设计复杂的水管结构以及布置大量的喷嘴,并且为了实现更好的喷淋效果,喷嘴孔径通常设计的较小,喷嘴很容易被水垢、杂质堵住,从而影响喷淋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该间接蒸发冷区机组的喷淋装置在具有较大的孔径的喷水孔的同时,喷淋范围较广,可以实现较好的喷淋效果。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装置20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装置20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的(a)是喷淋装置200的纵截面的示意图。图3的(b)是喷淋装置200的横截面的示意图。其中,沿进水部210的轴向切开喷淋装置200得到的截面为纵截面,横截面可以是垂直于进水部210的轴向的平面。图2、图3所示的喷淋装置200可以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喷嘴112的一个示例性结构。
如图2和图3的(a)所示,喷淋装置200包括进水部210和旋转部220。进水部210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中空的圆柱体结构)。进水部210可以为弯曲的管状结构,也可以为笔直的管状结构,其外径或内径在不同的位置可能不同。下面以进水部210为笔直的管状结构,且各个部分的外径或内径相同为例进行说明。
旋转部220包括内腔,且旋转部2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22。进水部210穿过第一通孔221伸入到旋转部220的内腔中,并穿过第二通孔222伸出到旋转部220之外。也就是说,进水部210被旋转部220分为三部分,其中进水部210的两个端部位于旋转部220之外,进水部210的中间部分位于旋转部220的内腔中。可以理解的是,旋转部220环绕在进水部210的外周,进水部210的外壁和旋转部22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空腔。
旋转部220的形状可以为球形、椭圆体、正方体或长方体等形状,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的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进水部210的外径与第一通孔221、第二通孔222的直径相同或相近。一般,进水部210的外径略大于第一通孔221、第二通孔222的直径,以便于进水部210可以穿过第一通孔221、第二通孔222。并且,进水部210和旋转部220之间的环形空腔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该环形空腔不会在第一通孔221、第二通孔222处漏水。
可选的,第一通孔221、第二通孔222处设置有防漏水结构,例如密封胶圈等。
可选的,第一通孔221、第二通孔222和进水部210的中心轴线重合。
参考图2,进水部210位于旋转部220之外的部分包括进水口211,例如进水口211设置于进水部210的一端;进水部210位于旋转部220的内腔中的部分包括出水口,例如进水部21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出水孔212,该出水孔212连通进水部210的内腔和旋转部220的内腔。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部210的一端为进水口211,另一端封闭,且进水口211与水管114连接。水管114中的水可以从进水口211进入到进水部210的内腔中,再从出水孔212进入到旋转部220的内腔中。
此外,进水部210包括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可以使得旋转部220仅能够绕进水部210旋转,而不能沿进水部210的轴向的移动。例如,参考图2,进水部2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213,第一环形凸台213凸出于进水部210的侧壁,第一环形凸台213位于进水部210远离进水口211的一端。由于进水口211与水管114连接,在重力或水压的作用下,旋转部220可以卡在第一环形凸台213上。
可选的,进水部210、第一通孔221、第二通孔222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部2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213和第二环形凸台,第一环形凸台213和第二环形凸台凸出于进水部210的侧壁,旋转部220位于第一环形凸台213和第二环形凸台之间。
应理解,第一环形凸台213和第二环形凸台是沿进水部210的径向开设的凸台,第一环形凸台213、第二环形凸台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221、第二通孔222的直径。
可选的,第一环形凸台213和第二环形凸台之间的距离与旋转部220沿进水部210的轴向的高度相同或相近。
可选的,第一环形凸台213位于第一通孔221的一端,第二环形凸台位于第一通孔221的另一端,从而卡住第一通孔221,以使得旋转部220可以绕进水部210旋转,而不能沿进水部210的轴向移动。
可选的,第一环形凸台213位于第二通孔222的一端,第二环形凸台位于第二通孔222的另一端,从而卡住第二通孔222,以使得旋转部220可以绕进水部210旋转,而不能沿进水部210的轴向移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凸台213(或第二环形凸台)和进水部21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离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基于上述结构,旋转部220能够绕进水部210的轴向旋转,且不会沿着进水部210的轴向移动。
参考图2和图3,旋转部22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喷水孔,多个喷水孔连通旋转部220的内腔和旋转部220的外部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部220的多个喷水孔包括第一类喷水孔223,第一类喷水孔223的中心轴线和进水部210的中心轴线不共面。可以理解的是,从第一类喷水孔223喷出的水的反作用力与进水部21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力矩不为零,从而可以使得旋转部220绕进水部210旋转,进而增大喷淋装置200的喷淋范围。
参考图3的(b),在旋转部220的横截面上,第一类喷水孔223的轴向和该第一类喷水孔223所在位置处的法向之间的角度不为零。或者,第一类喷水孔223的轴向和旋转部220的径向之间的角度不为零。
应理解,假设将喷淋装置200沿进水部210的中心轴线切开,得到纵截面。则任意一个纵截面不包括第一类喷水孔223的中心轴线,即第一类喷水孔221的中心轴线穿过任意一个纵截面,第一类喷水孔221的中心轴线与任意一个纵截面之间的角度不为零。
应理解,进水部210、第一通孔221或第二通孔222的中心轴线为旋转部220的旋转轴。
需要说明的是,喷水孔的轴向为该喷水孔的出水方向,或者也可以称为该喷水孔的开设方向。旋转部220的侧壁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喷水孔的轴向与喷水孔的出水方向相同,即喷水孔的轴向与从该喷水孔中喷出的水的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部22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类喷水孔223,多个第一类喷水孔223的轴向均朝着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使得每个第一类喷水孔223提供旋转部220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驱动力,从而增大驱动旋转部220旋转的驱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类喷水孔223沿进水部210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分布,使得旋转部220受力均匀,从而有利于提升旋转部220旋转的平稳性。
继续参考图3的(b),旋转部220的多个喷水孔还可以包括第二类喷水孔224。第二类喷水孔224和进水部210的中心轴线共面,即从第一类喷水孔221喷出的水的反作用力与进水部21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力矩为零。因此,第二类喷水孔222仅用于喷水,不提供旋转部220转动的驱动力。
在旋转部220的横截面上,第二类喷水孔224的轴向和该第二类喷水孔224所在位置处的法向重合,或者第二类喷水孔224的轴向和旋转部220的径向重合。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淋装置200的纵截面的示意图。参考图4,旋转部220相对设置有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22,进水部210穿过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22与旋转部220卡合在一起。其中,在第一通孔221的内壁和进水部210之间设置有轴承225。旋转部220在绕进水部210转动时,轴承225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22的内壁和进水部210之间也可以设置有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21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进水部210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开口朝向进水部210,第二凹槽的开口朝向第一通孔221的内壁,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用于安装轴承225。也就是说,轴承225位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
应理解,轴承225可以是滚珠轴承、滑动轴承、深沟球轴承、角接触轴承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予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部210从第一通孔221伸入到旋转部220的内腔中,并从第二通孔222伸出到旋转部220之外。进水部220从第二通孔222伸出到旋转部220之外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213。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喷淋装置的纵截面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旋转部220也可以仅包括第一通孔221,进水部210穿过该第一通孔221伸入到旋转部220的内腔中。进水部210位于旋转部220的内腔中的部分包括出水口212。
在本实施例中,出水口212位于进水部210远离进水口211的一端,即进水部210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21的内壁和进水部210之间设置有轴承225。具体的,第一通孔221的内壁和进水部210的外壁上相对设置有两个凹槽,该两个凹槽用于安装轴承225。由于轴承225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凹槽中,旋转部220可以绕进水部210旋转,而不能沿进水部210的轴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部21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和第二环形凸台,第一环形凸台和第二环形凸台凸出于进水部210的侧壁,旋转部220位于第一环形凸台和第二环形凸台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凸台位于第一通孔221的一端,第二环形凸台位于第一通孔221的另一端,从而卡住第一通孔221,以使得旋转部220可以绕进水部210旋转,而不能沿进水部210的轴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凸台位于第二通孔222的一端,第二环形凸台位于第二通孔222的另一端,从而卡住第二通孔222,以使得旋转部220可以绕进水部210旋转,而不能沿进水部210的轴向移动。
应理解,进水部210和旋转部22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卡合在一起,使得旋转部220仅能够绕进水部210旋转,而不能沿着进水部210的轴向移动。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装置200的喷淋范围的示意图。图6的(a)所示的喷淋范围小于图6的(b)所示的喷淋范围。旋转部220的多个喷水孔可以在进水部210的轴向上间隔分布。喷水孔的轴向与进水部210的轴向之间的角度可以为任意角度。喷水孔的轴向与进水部210的轴向之间的角度可以为锐角、直角或钝角。例如,在图6的(a)中,喷水孔的轴向与进水部210的轴向之间的角度均为锐角,喷淋范围较小;又例如,在图6的(b)中,部分喷水孔的轴向与进水部210的轴向之间的角度为锐角,部分喷水孔的轴向与进水部210的轴向之间的角度为直角,还有部分喷水孔的轴向与进水部210的轴向之间的角度为钝角,喷淋范围较大。
应理解,喷水孔的中心轴线和旋转部220的横截面可以共面,也可以不共面。当喷水孔的中心轴线和旋转部220的横截面共面时,喷水孔的中心轴线与进水部210的中心轴线垂直。
应理解,上述角度为进水部210的进水方向和喷水孔的出水方向之间的夹角。
为增加喷淋装置200的喷淋范围,喷水孔的中心轴线与旋转部220的横截面之间的角度可以不为零。具体的,靠近进水口211一侧的喷水孔可以朝向进水口211的方向开设;远离进水口211一侧的喷水孔可以朝向远离进水口211的方向开设。
应理解,图6所示的喷水孔可以是第一类喷水孔,也可以是第二类喷水孔。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喷淋装置300的结构的示意图。图7的(a)为喷淋装置300的俯视图,图7的(b)为喷淋装置300的纵截面的示意图。图7所示的喷淋装置300可以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喷嘴112的一个示例性结构。
如图7所示,喷淋装置300包括进水部310和旋转部320。进水部310和旋转部320的结构可以参考进水部210、旋转部220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下面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旋转部32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一个旋臂,至少一个旋臂为中空结构,至少一个旋臂的内腔和旋转部320的内腔连通。每个旋臂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喷水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旋臂可以与进水部310的轴向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旋臂上设置的喷水孔可以为第一类喷水孔,也可以为第二类喷水孔。其中,第一类喷水孔的中心轴线与进水部310的中心轴线不共面,使得旋转部320利用从第一类喷水孔喷出的水的反作用力绕进水部310旋转;第二类喷水孔的中心轴线与进水部310的中心轴线共面,从第一类喷水孔喷出的水的反作用力不能够提供旋转部320绕进水部310旋转的驱动力。
需要说明的是,至少一个旋臂和旋转部32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离式结构。至少一个旋臂与旋转部320为分离式结构时,至少一个旋臂和旋转部320为两个不同的部件,二者可以通过卡接、扣合、螺钉、螺栓等方式组装在一起,在需要拆卸的时候二者可被分离。至少一个旋臂和旋转部320为一体式结构时,至少一个旋臂和旋转部320的连接关系无法被分隔,例如至少一个旋臂和旋转部320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加工制成,或者采用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组装制成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间接蒸发冷却机组的喷淋系统工作时,水箱113中的水被水泵116泵送至进水部310,再从进水部310的出水口进入到旋转部320的内腔中,进而进入至少一个旋臂的内腔中,然后再从旋臂上的喷水孔喷出。
以第一旋臂32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旋臂321的内腔与旋转部320的内腔连通。第一旋臂321上设置有第一喷水孔3211,第一喷水孔3211可以为第一类喷水孔,即第一喷水孔3211的中心轴线与进水部310的中心轴线不共面,从而当水从第一喷水孔3211喷出时,水的反作用力可以使得旋转部320绕进水部210的轴向转动,从而增大喷淋装置200的喷淋范围。
应理解,第一旋臂321可以与进水部310的轴向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喷水孔3211的轴向垂直于进水部310的轴向,且垂直于第一旋臂321。这样,从第一喷水孔3211喷出的水的反作用力与进水部31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力矩较大,从而能够提供较大的驱动力来驱动旋转部320绕进水部310旋转。
参考图7,当第一旋臂321上设置有多个喷水孔时,多个喷水孔位于第一旋臂321的同一侧。例如第一旋臂321上设置有第一喷水孔3211和第二喷水孔3212,第一喷水孔3211和第二喷水孔3212位于第一旋臂321的同一侧。这样,第一喷水孔3211和第二喷水孔3212的出水方向朝向同一方向,从而能够提供更大的驱动力来驱动旋转部320绕进水部310旋转。
继续参考图7,当旋转部32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旋臂时,多个旋臂上的喷水孔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分布。例如第一旋臂321上的喷水孔和第二旋臂322上的喷水孔的出水方向均朝向顺时针方向,从而能够提供更大的驱动力来驱动旋转部320绕进水部310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臂上的多个第一类喷水孔沿进水部310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分布。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喷淋装置和换热芯的相对位置的示意图。如图8的(a)所示,喷淋装置可以位于换热芯的上方。如图8的(b)所示,换热芯可以倾斜放置,喷淋装置可以位于换热芯的斜下方。如图8的(c)所示,换热芯可以倾斜放置,喷淋装置可以位于换热芯的斜上方。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喷淋装置和换热芯的位置不予限定,只要喷淋装置能将水喷淋到换热芯上即可。
应理解,当喷淋装置位于换热芯上方时,喷淋装置喷出的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喷淋到换热芯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包括换热芯和喷淋系统,所述喷淋系统用于向所述换热芯喷水;
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进水部和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包括内腔和第一通孔,所述进水部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进水部的一端为进水口,所述进水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入到所述旋转部的内腔中,所述进水部位于所述旋转部的内腔内的部分包括出水口;
所述旋转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进水部的中心轴线不共面,以使得所述旋转部能够利用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中喷出的水的反作用力绕所述进水部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旋臂,所述旋臂为中空结构,所述旋臂的内腔与所述旋转部的内腔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位于所述旋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的轴向与所述旋臂垂直,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的轴向与所述进水部的轴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类喷水孔沿所述进水部的中心轴线中心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还包括轴承,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进水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的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所述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还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所述进水部还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到所述旋转部之外;
所述进水部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到所述旋转部之外的部分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还包括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相对设置,所述进水部还从所述第二通孔伸出到所述旋转部之外;
所述进水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和第二环形凸台,所述旋转部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和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类喷水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类喷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进水部的中心轴线共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包括多个喷水孔,所述多个喷水孔沿所述进水部的中心轴线间隔分布,所述多个喷水孔和所述进水部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为锐角、直角或钝角。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位于所述换热芯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系统还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用于承接所述换热芯上流下的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系统还包括水泵和水管,所述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进水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用于将水箱中的水泵送至所述喷淋装置。
CN202322291132.1U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Active CN220852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1132.1U CN220852422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1132.1U CN220852422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2422U true CN220852422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87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1132.1U Active CN220852422U (zh) 2023-08-24 2023-08-24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2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7086A (zh) 泵装置及泵系统
CN105823254B (zh) 喷射器以及热泵装置
CN220852422U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US11892206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KR101936303B1 (ko) 난류발생에 의한 고효율 열교환유닛
CN209042840U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113503259B (zh)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压缩机及空调
CN207691624U (zh) 电机、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458040U (zh) 一种壳管式换热器
CN114383226B (zh) 一种喷淋装置和蒸发冷却系统
KR101681007B1 (ko) 난류발생수단이 구비된 열교환유닛
KR102177011B1 (ko) 냉각탑용 냉각팬 구동장치 및 냉각탑
KR101702079B1 (ko) 간접증발식 외기 냉방시스템
CN219243981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1695951U (zh) 一种水矢量悬浮雾化冷却装置
CN112302943A (zh) 一种挡油板及压缩机
CN212108663U (zh) 空调器
TWI825529B (zh) 壓縮空氣之凝縮裝置
CN109631155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1650825U (zh) 导流装置及满液式蒸发器
KR100310222B1 (ko) 흡입식 원심 송풍팬을 채용한 냉각탑
KR102597272B1 (ko) 에어컨 실외기의 냉각장치
CN220060037U (zh) 一种喷液结构及离心式压缩机
CN111780294B (zh) 具有喷淋冷却系统的空调机组
CN110500817B (zh) 一种播水换热装置以及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