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51253U - 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51253U
CN220851253U CN202322297079.6U CN202322297079U CN220851253U CN 220851253 U CN220851253 U CN 220851253U CN 202322297079 U CN202322297079 U CN 202322297079U CN 220851253 U CN220851253 U CN 220851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plate
wall
pipeline
rubb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970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存辉
张学慧
吕海江
张志彬
杨伟超
侯德
苏涛
朴立君
周正聪
张乐一
秦艳军
朱松岭
石瑞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olden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Beijing Hemu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olden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Beijing Hemu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olden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Beijing Hemu Ec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olden Rive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970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51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51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51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包括橡胶圈、两个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均与橡胶圈的内径相对应,两个第一弧形板上下对称设于橡胶圈内且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弧形板左右对称设于两个第一弧形板之间且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适于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锁紧的锁紧结构,两个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之和与橡胶圈的内壁周长相对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用于修复变形管道时的操作简便,可快速完成管道变形的修复,尤其适用于地下小管径变形管道的修复。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或者更准确地说,涉及一种小管径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属于管道修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排水管道在投入运营数年后,由于地面荷载、自身寿命、流体腐蚀和养护不当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不同等级的缺陷(变形或破损),小管径排水管道变形是管道检测中常见的结构性缺陷,也是对管道运行影响最严重的管道缺陷。由于人工无法进入小管径管道进行作业,现有的非开挖修复技术无法直接对小管径管道的变形进行修复,目前对于小管径管道的变形修复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开挖换管;(2)采用水平定向钻机钻导向孔穿过管道变形塌陷部位,然后采用塌陷处理钻头将塌陷部位破坏并向外挤压恢复管道形状,采用短钢管及时支撑,然后再进行非开挖修复;(3)利用顶进挤压设备对管道塌陷变形部位进行处理复位,同时采用预制钢环节节顶进将管道贯通,再进行非开挖修复。另外,公布号为CN114017577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管道置换系统及方法,采用环切钻头对旧管进行破碎,跟随环切钻头移动的顶进装置通过推动新管占据旧管移动前的位置,实现旧管的破碎及新管的置换。然而,这些修复方式均对施工条件和施工设备的要求较高,要么需要地表开挖,要么需要对变形管道两端的检查井进行改造加固以适应施工设备的作业,且施工作业耗时长,已难以适用于当下城市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复杂情形下的管道变形修复。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结构简单,用于修复变形管道时的操作简便,可快速完成管道变形的修复。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包括橡胶圈、两个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均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径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上下对称设于所述橡胶圈内且圆心角相对,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左右对称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之间且圆心角相对,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锁紧的锁紧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之和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周长相对应,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弧长。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橡胶圈的轴向长度相同,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橡胶圈的轴向端面平齐。
优选的,所述橡胶圈的外径与待修复的变形管道的内径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锁紧结构为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端部卡接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内壁上的锁紧弧形板,所述锁紧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内壁的圆弧半径相对应,所述锁紧弧形板的端部向外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呈适于对接的相配合的斜面,所述锁紧弧形板与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斜面构成适于相应侧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斜面端部卡接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锁紧弧形板向外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的1/10。
优选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呈自内向外且自其端部方向向中部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呈适于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的斜面,即呈自内向外且自其中部方向向端部方向倾斜的斜面。
优选的,所述锁紧弧形板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呈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滑过的斜面,即呈自内向外且自其中部方向向端部方向倾斜的斜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中部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圆心角小于180°。
相应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圆心角小于180°。
优选的,各弧形板与所述橡胶圈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粘接或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均为不锈钢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顶推装置在内部向外顶推弧形板对变形管道进行修复,顶推装置的顶推力先作用于弧形板和橡胶圈,再作用于变形管道,由于弧形板与变形管道适形,使变形管道的受力更加均衡(由点受力转变为面受力),不会在修复过程中造成二次损伤,橡胶圈也会在变形管道的修复过程中起到受力缓冲的作用,避免管道受损;
(2)橡胶圈撑圆后,第二弧形板的端部与相应侧的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对接并锁紧固定形成圆环,圆环将橡胶圈紧紧抵在管道的内壁上,可对管道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避免再次变形,同时,橡胶圈还可对变形管道的破损处起到止水作用,避免渗漏;
(3)由于橡胶圈具有可弹性形变的特性,在其撑圆的过程中,通过顶推装置施加适宜范围内的较大的顶推力,可以在不对管道造成损伤或再次变形的情况下(在管道的受力范围内),使同侧的两个锁紧弧形板之间形成可供第二弧形板滑过的足够空间(此时所述橡胶圈压紧形变),有助于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和锁紧固定(形成圆环)的顺利完成,避免在橡胶圈撑圆的过程中锁紧弧形板对第二弧形板造成卡阻,致使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无法对接的情况发生;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用于修复变形管道时的操作简便,无需开挖、钻孔、对管道两端的检查井进行改造加固以及人工进入管道即可完成对管道的变形修复,管道变形修复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尤其适用于地下小管径变形管道(管径≤800mm,变形率≤33%)的修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置于变形管道内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包括顶推装置);
图4是变形管道修复完成后的断面结构示意图(顶推装置未撤出);
图5是图4中Ⅱ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套在千斤顶(顶推装置)上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所有方向性指示(例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不构成对实际使用方向的限定,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包括橡胶圈(或称橡胶管)1、两个第一弧形板2和两个第二弧形板3,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均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径相对应,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内壁的圆弧半径优选相同,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上下对称设于所述橡胶圈内且圆心角相对,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之间留有间距,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左右对称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之间且圆心角相对,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为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中部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与所述第二弧形板连接的橡胶圈部位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之间),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锁紧的锁紧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之和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周长(在不受张力/不被外力拉伸时的周长)相对应,通常可略大于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周长,以便在橡胶圈适度撑大的情形下,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恰好周向对接呈圆环(或称圆筒)形,橡胶圈以一定的张力箍在这个圆环上。
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弧长可以依据实际需要(例如,待修复的管道变形状况)设置,以弧长较长的为第一弧形板,使用时直接由千斤顶撑起。
第一弧形板的弧长(弧形横截线的长度,也就是该弧形板对应于橡胶圈周向上的长度)可以明显大于第二弧形板的弧长,例如,第一弧形板的弧长为橡胶圈内壁周长的40%-46%,第二弧形板的弧长为橡胶圈在撑圆状态下的内壁周长的5%-11%。
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橡胶圈的轴向长度优选相同,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橡胶圈的轴向端面平齐(两个轴向端面均平齐)。
采用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修复变形管道时,将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置于管道内的变形处,再采用顶推装置(例如千斤顶)在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之间向上下方向(必要时,也可以是左右方向或其他径向方向,具体可以依据管道变形状况和作业上的便利确定)顶推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将所述橡胶圈撑圆,所述橡胶圈撑圆的同时对管道的变形处起到撑推作用,使变形管道恢复圆形断面,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在所述橡胶圈的拉动作用下向左右移动,直至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两端与相应侧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对接并锁紧固定,形成圆环,圆环将所述橡胶圈抵在管道的内壁上,起到支撑固定和管道破损处止水的作用。
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可以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径相同,也可以略大于所述橡胶圈的内径(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通常不超过所述橡胶圈的内径10mm),相应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之和可以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周长相同,也可以略大于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周长。优选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略大于所述橡胶圈的内径(此时,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之和略大于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周长),以使当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端部对接并锁紧形成圆环后,圆环能够将所述橡胶圈紧紧抵在管道内壁上,更好地起到对管道的支撑和破损处止水的作用。
所述橡胶圈的外径可以与待修复的变形管道的内径相同,也可以略大于待修复的变形管道的内径,优选所述橡胶圈的外径略大于待修复的变形管道的内径(所述橡胶圈的外径通常不超过待修复的变形管道的内径10mm),此时所述橡胶圈在修复后的管道内留有形变余量,有助于当修复后的管道内壁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时的稳固支撑和止水密封。
所述锁紧结构优选为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端部卡接的卡槽。所述锁紧结构优选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内壁上的锁紧弧形板4,所述锁紧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内壁的圆弧半径相对应(指相同,允许有装配误差),所述锁紧弧形板的端部向外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呈适于对接的相配合的斜面,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两端优选分别呈自内向外且自其端部方向向中部方向倾斜的斜面,相应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呈自内向外且自其中部方向向端部方向倾斜的斜面。如此设置,所述锁紧弧形板与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斜面构成适于相应侧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斜面端部卡接的卡槽,当所述橡胶圈在撑圆的过程中向左右两侧拉动所述第二弧形板,并使所述第二弧形板滑过相应侧的所述锁紧弧形板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斜面端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斜面端部对接,并卡在所述锁紧弧形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斜面构成的卡槽内(即锁紧固定),防止对接处脱开,从而保持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对接后形成的圆环的结构形状稳定,保证对修复后的管道的支撑和止水密封效果。
所述锁紧弧形板向外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的长度优选不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的1/10,以使当通过顶推装置顶推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时(指将所述第一弧形板顶推至所述橡胶圈的内壁上且所述橡胶圈发生压缩弹性形变时),同侧的两个所述锁紧弧形板之间能够形成可供所述第二弧形板滑过的足够空间,避免由于所述锁紧弧形板向外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过长而对所述第二弧形板造成卡阻,导致所述第二弧形板无法与所述第一弧形板对接。
所述锁紧弧形板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优选呈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滑过的斜面,即呈自内向外且自其中部方向向端部方向倾斜的斜面,如此设置,便于所述第二弧形板在所述橡胶圈的拉动作用下滑过相应侧的所述锁紧弧形板,避免卡阻情况的发生。
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圆心角均小于180°,且一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一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圆心角之和等于180°,以使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后能够形成圆环。
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与所述橡胶圈之间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和所述锁紧弧形板均优选为不锈钢板,以保证结构强度。
参见图3、图4和图5,采用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修复变形管道的方式可以为:顶推装置以千斤顶为例,先将千斤顶5置于所述管道变形装置内,千斤顶的延伸方向位于管道变形装置(撑起状态下)的径向,通常可以为竖向,使所述千斤顶的底部抵在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一弧形板2的内壁上(通常周向上可位于该弧形板的中部),所述千斤顶的竖向顶推件的顶端抵在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内壁上(通常周向上可位于该弧形板的中部),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3分别位于所述千斤顶的左右两侧,再将携带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的所述千斤顶置于变形管道6的待修复位置(管道变形位置),通过所述千斤顶的竖向顶推件向上顶推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直至将所述橡胶圈1撑圆并使变形管道在顶推力的作用下恢复圆形断面,所述橡胶圈撑圆的过程中向左右两侧拉动相应侧的所述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向外滑过所述锁紧弧形板4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对接并通过所述锁紧弧形板锁紧固定形成圆环,将所述千斤顶从变形管道内取出,完成变形管道的修复。
如橡胶圈的轴向长度不大,可以采用一个千斤顶,且使该千斤顶在轴向上位于第一弧形板(也就是橡胶圈)的中部,当橡胶圈的轴向长度较大,也可以设置两个千斤顶,两千斤顶在轴向上前后排列,实现较为均衡的受力,一起将两第一弧形板和橡胶圈撑起。
携带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的所述千斤顶可以采用牵引绳通过人工牵拉或机械牵拉的方式拉入变形管道,牵引绳可以在管道缺陷检测的过程中通过CCTV检测机器人从变形管道一端的检查井拉入并从另一端的检查井拉出。
所述千斤顶可以设有左右横向顶推件,当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套在所述千斤顶上后,所述左右横向顶推件的顶推端分别抵在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内壁上。如此设置,在所述橡胶圈撑圆及恢复变形管道的圆形断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所述千斤顶的左右横向顶推件向左右两侧顶推相应侧的所述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在顶推力的作用下,既有助于顺利滑过相应侧的所述锁紧弧形板4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又能够向变形管道的内壁施加横向顶推力,有助于变形管道恢复圆形断面(管道的变形修复)。
必要时,可以在所述千斤顶的底座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车轮(各端分别设置两个或三个车轮),所述管道变形装置套在前后车轮之间的千斤顶上。或者,所述千斤顶固定设于前后两端设有车轮的小车上,所述管道变形装置套在前后车轮之间的千斤顶和小车车体上。如此设置,便于所述千斤顶在变形管道内的行进。小车可以采用遥控小车,无需人工牵拉,采用遥控的方式即可将携带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的所述千斤顶送至变形管道内的待修复处。
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套在所述千斤顶(或所述千斤顶和小车车体)上后,可以通过纤维胶带7缠绕固定,即通过在所述橡胶圈的外壁上缠绕纤维胶带,将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缠紧固定在所述千斤顶(或所述千斤顶和小车车体)上,如此可避免所述千斤顶在变形管道内行进的过程中,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从所述千斤顶上意外脱落。当携带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的所述千斤顶行进至变形管道内的待修复位置后,所述千斤顶作业时会先将纤维胶带撑破,不影响管道修复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见图6,为便于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在所述千斤顶上的固定,所述千斤顶的底座底面上或所述小车的底面上(当所述千斤顶固定设于小车上时)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位于前后两端的车轮之间,所述凹槽为左右方向上的通槽,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的轴向长度相同或大于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的轴向长度,当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套在所述千斤顶上时,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的下部卡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深度优选与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橡胶圈的厚度之和相同。
所述千斤顶的底座或所述小车(当所述千斤顶固定设于小车上时)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千斤顶的竖向顶推件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如此设置,可以在所述千斤顶作业时(竖向顶推件向上顶推时)分散由于竖向顶推件的顶推力造成的所述千斤顶的底部或小车的底部(当所述千斤顶固定设于小车上时)对待修复管道的底部内壁产生的作用力,从而在管道修复的过程中有效防止待修复管道的底部内壁受力过大而造成损坏。
所述千斤顶的底座底面或所述小车的底面(当所述千斤顶固定设于小车上时)优选呈轴向为前后方向的弧形面(或柱形面),既有助于在管道修复的过程中所述橡胶圈的撑圆,又有助于在管道修复的过程中减轻待修复管道的底部内壁受力,避免由于受力过大而造成损坏。所述千斤顶的竖向顶推件的顶端优选也设置成的弧形面(或柱形面、球形面)。所述千斤顶的底座或所述小车(当所述千斤顶固定设于小车上时)上的车轮可以依据现有技术设置成伸缩车轮,当所述千斤顶作业时(竖向顶推件向上顶推时),车轮受压,缩进所述千斤顶的底座内或小车的车体内(当所述千斤顶固定设于小车上时),使所述千斤顶的底座底面或所述小车的底面(当所述千斤顶固定设于小车上时)能够紧贴待修复管道的底部内壁。
所述千斤顶可以依据现有技术设置配套的远程遥控装置,便于人工远程(通常在地面或检查井内)遥控其顶推件执行伸缩动作。
采用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修复变形管道的一种较佳的施工方式为:
(1)封堵、导排水
采用与管径相配合的气囊封堵待修复变形管道的上下游检查井外侧的管道,将待修复变形管道隔离出来,利用水泵将上游管道来水导致下游管道,确保待修复变形管道内无水。对于漏水严重的管道,可以通过地面注浆的方式进行堵水。
(2)清淤
采用高压清洗车和/或吸污车对待修复变形管道进行清淤,清除管底淤积和管壁结垢,采用管道多功能机器人清理管道内的树根、锚杆、混凝土固结物等异物。
(3)管道检测
对待修复变形管道进行封堵、导排水和清淤后,采用CCTV检测机器人对待修复变形管道内的缺陷(变形或破损)位置及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确定管道待修复位置。
(4)管道修复
①将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与所述千斤顶固定在一起;
②将携带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的所述千斤顶移动(通常采用牵引绳牵拉)至变形管道内的待修复位置;
③通过所述千斤顶的顶推件的顶推动作将所述橡胶圈撑圆并使变形管道在顶推力的作用下恢复圆形断面(变形管道复原),此时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并锁紧固定形成圆环,将所述橡胶圈夹在圆环与管道内壁之间,起到稳固支撑和密封止水的作用;
④确认管道变形完全修复后,从管道内撤出所述千斤顶。
管道变形修复完成后,根据需要,可以继续采用相应的非开挖修复方式对管道的其他缺陷进行修复。
在实际的管道变形修复过程中,如果管道的变形管段较长,可以采用多个所述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在轴向上通过首尾依次对接的方式进行修复。
所称橡胶圈可以采用橡胶或其他任意适宜的弹性材料(例如,其他高分子弹性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圈、两个第一弧形板和两个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均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径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上下对称设于所述橡胶圈内且圆心角相对,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左右对称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之间且圆心角相对,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设有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对接锁紧的锁紧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弧形板和两个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之和与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周长相对应,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弧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为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端部卡接的卡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内壁上的锁紧弧形板,所述锁紧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圆弧半径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内壁的圆弧半径相对应,所述锁紧弧形板的端部向外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呈适于对接的相配合的斜面,所述锁紧弧形板与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斜面构成适于相应侧的所述第二弧形板的斜面端部卡接的卡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呈自内向外且自其端部方向向中部方向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径向两端分别呈自内向外且自其中部方向向端部方向倾斜的斜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弧形板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端部呈适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滑过的斜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弧形板向外伸出其所在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相应侧端部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弧长的1/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板的径向外壁的中部与相应侧的所述橡胶圈的内壁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圆心角小于18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弧形板与所述橡胶圈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粘接或螺栓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均为不锈钢板。
CN202322297079.6U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 Active CN220851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7079.6U CN220851253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97079.6U CN220851253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51253U true CN220851253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44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97079.6U Active CN220851253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512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696530B (zh) 一种市政工程管道施工装置
CN111810715B (zh) 非开挖管道更新方法及施工系统
CN109973748B (zh) 一种大口径满管水排水管道封堵系统及封堵方法
CN105889625A (zh) 一种用于顶管施工的组合式钢管中继间设备及施工方法
US75597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ipe reforming and clearing
CN220851253U (zh) 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
CN220623222U (zh) 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设备
CN210151883U (zh) 一种雨污水管道内衬修复机构
CN116951216A (zh) 一种管道变形修复装置及修复方法
CN109707337B (zh) 装配式注浆导管自行止浆装置
CN213478338U (zh) 一种顶管倒退机构
CN215518799U (zh) 一种坡道出土口pc工法桩加固装置
CN215759529U (zh) 一种市政雨污水管道清淤系统
CN109853709B (zh) 一种化粪池开孔器的工作方法
CN209977560U (zh) 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锥形接头
CN207349683U (zh) 六叶内衬模板
CN111963796A (zh) 大口径管道内衬加固结构及维修方法
CN215410816U (zh) 管道封堵气囊引导装置
CN214765999U (zh) 一种用于非开挖修复地下管道的裂管装置
JPH0361792A (ja) 下水管渠等地下管路の故障修正装置を用いた非開削による故障修正工法
CN114321560B (zh) 一种短管内衬修复排水管道的施工方法
CN220216094U (zh) 一种管道整形修复设备
CN218093029U (zh) 超大直径穿湖顶管退管装置
CN215948410U (zh) 水泥排水管防渗漏修复专用凹形内衬预制管
KR102461624B1 (ko) 부단수 공법용 기밀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