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5702U -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45702U
CN220845702U CN202322567136.8U CN202322567136U CN220845702U CN 220845702 U CN220845702 U CN 220845702U CN 202322567136 U CN202322567136 U CN 202322567136U CN 220845702 U CN220845702 U CN 220845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water
pipe
sedimentation tank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671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重阳
吴迪
邓根明
倪康祥
张坚明
柏艳艳
廖凤珍
马东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eik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eik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eik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eik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671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45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45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45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包括进水渠、出水渠、两座对称的处理池,两座处理池位于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每座处理池包括一间泵房、两组对称的池组,泵房位于同一座处理池的两组池组之间,每组池组包括依次连通的配水池、进水池、混凝池一、混凝池二、絮凝池、沉淀池,进水渠分别与四个配水池连通,出水渠分别与四个沉淀池的排水槽连通。有益效果是:高密度沉淀池形成两座四池的紧凑布局,占地面积小;进水渠中的污水先流入配水池中,根据连通器原理保证每组池组的进水池能够均匀稳定的进水;方便对各个池组单独进行检修,减少检修造成大规模减产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背景技术
在生活污水处理和工业污水处理中都需要高密度沉淀池对从二沉池中流出的污水进行悬浮物清除,现有的高密度沉淀池存在布局分散导致占地面积大、不便于均匀配水、不便于对单一池组进行停产检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包括进水渠、出水渠、两座对称的处理池,两座所述处理池位于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每座所述处理池包括一间泵房、两组对称的池组,所述泵房位于同一座处理池的两组池组之间,每组所述池组包括依次连通的配水池、进水池、混凝池一、混凝池二、絮凝池、沉淀池,所述混凝池二的底部与絮凝池的底部通过U型管连通,所述进水渠分别与四个配水池连通,所述出水渠分别与四个沉淀池的排水槽连通,所述泵房中安装有污泥排放泵和污泥循环泵,所述污泥排放泵的入口通过排放污泥吸管与沉淀池底部连通,所述污泥循环泵的入口通过循环污泥吸管与沉淀池底部连通,所述污泥循环泵的出口通过循环污泥输送管与U型管靠近絮凝池的一头连通。
其中,所述进水池与混凝池一之间的隔墙底部预埋有进水管,所述进水池中安装有控制进水管流量的进水闸门;所述混凝池一中安装有混凝池搅拌器和混凝剂投加管;所述絮凝池中安装有絮凝池搅拌器和絮凝剂投加管,所述U型管位于絮凝池中的一端安装有布水器;所述沉淀池靠近絮凝池的一侧安装有撇渣器,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与出水渠相垂直的排水槽,所述沉淀池中位于排水槽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一端与排水槽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中位于集水槽的下方安装有斜管,所述沉淀池的中心安装有刮泥机。
其中,所述沉淀池中位于斜管的下方安装有梳齿状的反冲洗气管,所述反冲洗气管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反冲洗出气口。
其中,两座所述处理池之间设置有排渣槽,所述排渣槽槽底的坡度角为7%,两座所述处理池远离排渣槽的一侧设置有排渣井,所述沉淀池上位于撇渣器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至排渣槽或排渣井中的撇渣管,所述排渣井和排渣槽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将浮渣排出的排渣管。
其中,所述出水渠远离沉淀池一侧的中部设有向远离沉淀池方向突出的排水沉井,所述排水沉井与出水渠之间设置有总出水口,所述排水沉井的一侧安装有向提升泵池排水的第一排水管和向后续污水处理设备排水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闸门,所述第二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闸门。
其中,所述出水渠顶部位于总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悬浮物在线测量仪、自动取样仪、总磷在线分析仪、总磷取样泵。
其中,所述出水渠两头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下凹的集水坑,所述出水渠的底部安装有出水渠放空管,所述出水渠放空管上安装有控制出水渠放空管通断的出水渠放空阀,所述集水坑中安装有集水坑排污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两座处理池对称排布在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同一座处理池中的泵房布置在两组池组之间,使高密度沉淀池形成两座四池的紧凑布局,占地面积小;2、在进水池与进水渠之间设置配水池,进水渠中的污水先流入配水池中,根据连通器原理保证每组池组的进水池能够均匀稳定的进水;3、四个池组各自独立的对污水进行处理,方便对各个池组单独进行检修,减少检修造成大规模减产风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高密度沉淀池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D-D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E-E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F-F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G-G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H-H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I-I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进水渠1、出水渠2、处理池3、泵房4、配水池5、进水池6、混凝池一7、混凝池二8、絮凝池9、沉淀池10、进水管11、进水闸门12、混凝池搅拌器13、U型管14、絮凝池搅拌器15、布水器16、撇渣器17、排水槽18、集水槽19、斜管20、刮泥机21、反冲洗气管22、污泥排放泵23、污泥循环泵24、排放污泥吸管25、循环污泥吸管26、循环污泥输送管27、排渣槽28、排渣井29、撇渣管30、排渣管31、排水沉井32、总出水口33、第一排水管34、第二排水管35、第一闸门36、第二闸门37、出水悬浮物在线测量仪38、自动取样仪39、总磷取样泵40、总磷在线分析仪41、集水坑42、出水渠放空管43、出水渠放空阀44、集水坑排污泵45、排水闸门4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包括进水渠1、出水渠2、两座对称的处理池3,两座处理池位于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每座处理池3包括一间泵房4、两组对称的池组,泵房位于同一座处理池的两组池组之间。
两座处理池对称排布在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同一座处理池中的泵房布置在两组池组之间,使高密度沉淀池形成两座四池的紧凑布局,占地面积小。四个池组各自独立的对污水进行处理,方便对各个池组单独进行检修,减少检修造成大规模减产风险。
每组池组包括依次连通的配水池5、进水池6、混凝池一7、混凝池二8、絮凝池9、沉淀池10,进水渠1分别与四个配水池5连通,出水渠2分别与四个沉淀池10的排水槽连通。
在进水池与进水渠之间设置配水池,进水渠中的污水先流入配水池中,根据连通器原理保证每组池组的进水池能够均匀稳定的进水。
进水池6与混凝池一7之间的隔墙底部预埋有进水管11,进水池6中安装有控制进水管11流量的进水闸门12。
混凝池一7中安装有混凝池搅拌器13和混凝剂投加管,混凝池二8的底部与絮凝池9的底部通过U型管14连通。
絮凝池9中安装有絮凝池搅拌器15和絮凝剂投加管,U型管14位于絮凝池9中的一端安装有布水器16。
沉淀池10靠近絮凝池9的一侧安装有撇渣器17,沉淀池10的上部设置有与出水渠2相垂直的排水槽18,排水槽与出水渠之间安装有排水闸门46,沉淀池10中位于排水槽18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集水槽19,集水槽19两侧的槽壁上分别安装一排安装高度能够调整的三角堰板,集水槽19的一端与排水槽18相连通,沉淀池10中位于集水槽19的下方安装有斜管20,沉淀池10的中心安装有刮泥机21;沉淀池10中位于斜管20的下方安装有梳齿状的反冲洗气管22,反冲洗气管22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反冲洗出气口。
泵房4中安装有污泥排放泵23和污泥循环泵24,污泥排放泵23的入口通过排放污泥吸管25与沉淀池10底部连通,污泥循环泵24的入口通过循环污泥吸管26与沉淀池10底部连通,污泥循环泵24的出口通过循环污泥输送管27与U型管14靠近絮凝池9的一头连通。
两座处理池3之间设置有排渣槽28,排渣槽28槽底的坡度角为7%,两座处理池3远离排渣槽28的一侧设置有排渣井29,沉淀池10上位于撇渣器17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至排渣槽28或排渣井29中的撇渣管30,排渣井29和排渣槽28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将浮渣排出的排渣管31。
出水渠2远离沉淀池10一侧的中部设有向远离沉淀池10方向突出的排水沉井32,排水沉井32与出水渠2之间设置有总出水口33,排水沉井32的一侧安装有向提升泵池排水的第一排水管34和向后续污水处理设备排水的第二排水管35,第一排水管34上安装有第一闸门36,第二排水管35上安装有第二闸门37。
出水渠2顶部位于总出水口33处安装有用于检测出水渠内水中的悬浮物含量的出水悬浮物在线测量仪38、用于获取出水渠内水样的自动取样仪39、用于检测出水渠内水中磷含量的总磷在线分析仪41、用于给总磷在线分析仪取样的总磷取样泵40。
出水渠2两头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下凹的集水坑42,出水渠2的底部安装有出水渠放空管43,出水渠放空管43上安装有控制出水渠放空管43通断的出水渠放空阀44,打开出水渠放空阀44能够将出水渠2中的水都通过出水渠放空管43放空;集水坑42中安装有集水坑排污泵45,集水坑排污泵45将集水坑42中积聚的污水排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渠、出水渠、两座对称的处理池,两座所述处理池位于进水渠与出水渠之间,每座所述处理池包括一间泵房、两组对称的池组,所述泵房位于同一座处理池的两组池组之间,每组所述池组包括依次连通的配水池、进水池、混凝池一、混凝池二、絮凝池、沉淀池,所述混凝池二的底部与絮凝池的底部通过U型管连通,所述进水渠分别与四个配水池连通,所述出水渠分别与四个沉淀池的排水槽连通,所述泵房中安装有污泥排放泵和污泥循环泵,所述污泥排放泵的入口通过排放污泥吸管与沉淀池底部连通,所述污泥循环泵的入口通过循环污泥吸管与沉淀池底部连通,所述污泥循环泵的出口通过循环污泥输送管与U型管靠近絮凝池的一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池与混凝池一之间的隔墙底部预埋有进水管,所述进水池中安装有控制进水管流量的进水闸门;所述混凝池一中安装有混凝池搅拌器和混凝剂投加管;所述絮凝池中安装有絮凝池搅拌器和絮凝剂投加管,所述U型管位于絮凝池中的一端安装有布水器;所述沉淀池靠近絮凝池的一侧安装有撇渣器,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置有与出水渠相垂直的排水槽,所述沉淀池中位于排水槽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一端与排水槽相连通,所述沉淀池中位于集水槽的下方安装有斜管,所述沉淀池的中心安装有刮泥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中位于斜管的下方安装有梳齿状的反冲洗气管,所述反冲洗气管的顶部设有若干个反冲洗出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两座所述处理池之间设置有排渣槽,所述排渣槽槽底的坡度角为7%,两座所述处理池远离排渣槽的一侧设置有排渣井,所述沉淀池上位于撇渣器的一端设置有延伸至排渣槽或排渣井中的撇渣管,所述排渣井和排渣槽的底部安装有用于将浮渣排出的排渣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远离沉淀池一侧的中部设有向远离沉淀池方向突出的排水沉井,所述排水沉井与出水渠之间设置有总出水口,所述排水沉井的一侧安装有向提升泵池排水的第一排水管和向后续污水处理设备排水的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一闸门,所述第二排水管上安装有第二闸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顶部位于总出水口处安装有出水悬浮物在线测量仪、自动取样仪、总磷在线分析仪、总磷取样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渠两头的下方分别设有一个下凹的集水坑,所述出水渠的底部安装有出水渠放空管,所述出水渠放空管上安装有控制出水渠放空管通断的出水渠放空阀,所述集水坑中安装有集水坑排污泵。
CN202322567136.8U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Active CN220845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7136.8U CN220845702U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67136.8U CN220845702U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45702U true CN220845702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71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67136.8U Active CN220845702U (zh) 2023-09-20 2023-09-20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45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7962A (zh)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CN100506726C (zh) 钢铁污水混凝沉淀及过滤处理系统
KR101032318B1 (ko) 슬러지 배출이 효율적인 상수 및 하폐수 처리용 경사판 침전지
CN113144681B (zh) 一种净水厂泥处理系统静沉浓缩综合池及脱水工艺
CN220845702U (zh) 一种高密度沉淀池
CN210751432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
CN219072151U (zh) 用于钢铁废水的一体化预处理系统
CN201890787U (zh) 双层压力式一体化除油器
CN218339058U (zh) 周进中出的侧向流沉淀池
CN219689449U (zh) 钢铁废水零排放一体化预处理装置
CN207918576U (zh) 一种水处理自动反冲洗装置
CN211644735U (zh) 一种一体化高效沉淀池污水处理装置
CN220485406U (zh) 一种制水零能耗超滤膜净水设备
CN219333249U (zh) 一种沉淀池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1170017U (zh) 一种工业水厂高效沉淀系统
CN217578502U (zh) 一种矿井水絮凝-周期循环静止沉淀装置
CN211198827U (zh) 一种沉淀系统
CN211471044U (zh) 雨水自动净化装置
CN211471045U (zh) 雨水净化装置
CN217067804U (zh) 一种环保工程用污水治理沉淀池
CN205296381U (zh) 多功能污泥泵房
CN211486676U (zh) 一种沉淀池自动排泥装置
CN219259760U (zh) 小城镇污水集约化深度处理装置
CN208320072U (zh) 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的泥浆沉淀池
CN216537028U (zh) 一种沉淀池的排水系统、沉淀池及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