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42913U - 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42913U
CN220842913U CN202322814637.1U CN202322814637U CN220842913U CN 220842913 U CN220842913 U CN 220842913U CN 202322814637 U CN202322814637 U CN 202322814637U CN 220842913 U CN220842913 U CN 220842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recovery
disc
attachments
recov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8146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宝宗
马永栋
何福军
沙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nad (tianjin) Port Engineer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nad (tianjin) Port Engineer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nad (tianjin) Port Engineering Ltd filed Critical Bonad (tianjin) Port Engineer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8146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42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42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42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体清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包括:安置底板、两个清扫圆盘、液压驱动机构及回收腔。清扫圆盘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清扫部,用于剥落附着物;液压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清扫圆盘相向转动;回收腔连接于安置底板上,回收腔的回收口朝向被剥落的附着物排出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中在清扫圆盘的排料一侧设置有回收腔,且回收腔的回收口朝向被剥落的附着物排出的一侧。由此,通过清扫圆盘剥落的海生物会被排入回收腔中进行收集。进而可以避免附着物自由散落水中,进而避免外来物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体清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各种海洋设备已被广泛使用。而由于海洋生物具有吸附大型物体生活的习性,且一般海洋设备周围海水温度较正常海水温度高,更利于海洋生物存活,故海洋设备在海水中的部分经常被诸如海藻、贝壳等生物所吸附。对于船舶等移动设备,其水下壳体被覆盖一层不规则的海洋生物后,破坏 了其流线性,从而增加了其航行的阻力,增加了燃油损耗,且降低了机动性能。出于保证生 产安全,降低燃油损耗及其他方面考虑,需要对海洋设备的外壳进行定期的清洗,以去除其上附生的海洋生物。
针对可移到岸上的海洋设备,如中小型船舶的外壳清洗,一般都先将其拖离水面,然后使用高压水枪对附着于其上的物体进行清除。而对于无法进行水上清洗的设备,则只能由潜水员持水下清洗刷进行清洗。如中国发明专利 200410011407 所公布的一种清洗刷装置。及实用新型专利CN 203345181 U所公布的一种水下清洗刷装置。
但是现有的水下清洗装置,再将附着物剥离后,附着物会自由散落水中。由此容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当地生态的问题,进而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包括:
安置底板;
两个清扫圆盘,均转动设置与安置底板上,两个清扫圆盘的间隔小于预设间隔阈值;
清扫圆盘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清扫部,用于剥落附着物;多个清扫部绕清扫圆盘的中心轴线均匀排布;每一清扫部沿均沿清扫圆盘的径向布置,由清扫圆盘的内侧延伸至清扫圆盘的外侧边缘;
液压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安置底板与清扫圆盘相对的一侧,液压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分别与两个清扫圆盘相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清扫圆盘相向转动;
回收腔,连接于安置底板上,回收腔的回收口朝向被剥落的附着物排出的一侧。
进一步的,多个清扫部包括:
多个钢齿排及多个钢刷,钢齿排与钢刷依次交错排布;
钢齿排包括两个呈楔形布置的钢齿子排,两个钢齿子排靠近清扫圆盘外侧边缘处的间距,大于两个钢齿子排靠近清扫圆盘内侧的间距;每一钢齿子排包括多个沿清扫圆盘径向间隔排列的刮齿;
钢刷由多根钢制刷丝构成。
进一步的,刮齿包括:
圆柱形的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清扫圆盘上;以及
椭圆形的齿部,固定设置于固定部的另一端;椭圆形齿部的长轴方向与刮齿所属的钢齿子排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清扫部由多根柔性刷丝构成,柔性刷丝的硬度小于钢制刷丝的硬度。
进一步的,柔性刷丝为尼龙材质。
进一步的,回收腔设置为喇叭状腔体,在回收腔的小端设置有排料口,回收装置还包括:
负压泵,负压泵的抽吸端与回收腔的排料口连通;
集物箱,负压泵的排出端设置于集物箱内,集物箱内设置有滤网。
进一步的,还包括:
连接轴,回收腔转动连接于连接轴上;
多个连接支臂,连接支臂的两个连接端分别与连接轴及安置底板固定连接;以及
多个扭簧支臂,每一扭簧支臂的一端设置于连接轴上,另一端抵设于回收腔的侧壁上,扭簧支臂由弹性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还包括:
缝隙清扫盘,转动设置于安置底板上,液压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还与缝隙清扫盘连接;缝隙清扫盘的结构与清扫圆盘的结构相同;
缝隙清扫盘及两个清扫圆盘成等腰三角形布置,缝隙清扫盘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预设间隔阈值。
进一步的,还包括:
两个作业操作杆,作业操作杆为U型结构,固定设置于安置底板与清扫圆盘相对的一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
扭矩放大盘,连接于液压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清扫圆盘之间,扭矩放大盘的直径大于液压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清扫圆盘的排料一侧设置有回收腔,且回收腔的回收口朝向被剥落的附着物排出的一侧。由此,通过清扫圆盘剥落的海生物会被排入回收腔中进行收集。进而可以避免附着物自由散落水中,进而避免外来物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另外,两个清扫圆盘均转动设置与安置底板上,每一个清扫圆盘上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清扫部。并且两个清扫圆盘会在液压驱动机构的驱动下相向转动。由此,当两个清扫圆盘抵设在船体底部进行转动时,清扫圆盘上的多个清扫部相当于齿轮上的齿,安置底板与船体围合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腔体。进而形成齿轮泵结构,此时位于两个清扫圆盘之间的海水,在两侧清扫部的相对拨动下,向回收口一侧快速挤出,进而形成负压腔。位于清扫圆盘的前侧及底部周围的海水会被吸入该负压腔内。由于,同时由于内外压力的差距,本实用新型中的清扫结构会水压挤压在船体上。同时由于清扫圆盘的前侧与内侧的压力差距,本实用新型中的清扫结构还会在水压的推动下自动向前行走。由此,而无需多余的能量动力来维持清扫结构与船体的贴合状态及前进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清扫圆盘、安置底板及液压驱动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两个清扫圆盘)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两个清扫圆盘+一个缝隙清扫盘)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安置底板;2、清扫圆盘;21、钢刷;22、钢齿排;3、回收腔;4、作业操作杆;51、连接轴;52、连接支臂;53、扭簧支臂;6、液压驱动机构;61、扭矩放大盘;7、集物箱;8、缝隙清扫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并且,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个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垂直、水平……)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能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该回收装置包括:安置底板1、两个清扫圆盘2、液压驱动机构6及回收腔3。
安置底板1为一矩形板体,用于为其他部件提供安置位置。
如图5所示,两个清扫圆盘2均转动设置与安置底板1上,两个清扫圆盘2的间隔小于预设间隔阈值。该预设间隔阈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自定义确定,通常在清扫时刷丝在挤压力的作用下,会向外部延伸,由此需要一定的间隙来提供对应的延伸空间。
清扫圆盘2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清扫部,用于剥落附着物。多个清扫部绕清扫圆盘2的中心轴线均匀排布。每一清扫部沿均沿清扫圆盘2的径向布置,由清扫圆盘2的内侧延伸至清扫圆盘2的外侧边缘。
根据船底附着物的不同,清扫部可以设置为两种形式。
若附着物为附着力较小且较软的海藻等藻类生物,则使用如下形式的清扫部:
具体的,清扫部由多根柔性刷丝构成,柔性刷丝的硬度小于钢制刷丝的硬度。柔性刷丝为尼龙材质。多根尼龙刷丝间隔排布在清扫部对应的区域中,形成清扫刷。
若附着物为附着力较大且坚硬的贝壳等生物,则使用如下形式的清扫部,如图1所示:
具体的,多个清扫部包括:多个钢齿排22及多个钢刷21。且钢齿排22与钢刷21依次交错排布。形成钢齿排22与钢刷21间隔相邻的排布形式。钢刷21由多根钢制刷丝构成。
钢齿排22包括两个呈楔形布置的钢齿子排,两个钢齿子排靠近清扫圆盘2外侧边缘处的间距,大于两个钢齿子排靠近清扫圆盘2内侧的间距。每一钢齿子排包括多个沿清扫圆盘2径向间隔排列的刮齿。
具体的,刮齿包括:
圆柱形的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清扫圆盘2上。以及椭圆形的齿部,固定设置于固定部的另一端。椭圆形齿部的长轴方向与刮齿所属的钢齿子排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将圆形钢筋的一端压扁来制作对应的刮齿。椭圆形的齿部具有更大的刮擦面积,可以刮扫更大的区域。圆柱形的固定部具有更高的抗弯强度,可以防止在刮扫时刮齿发生形变。
该种形式的清扫部的强度及硬度更高,可以刮扫清除贝壳类生物。同时,通过钢齿排22及钢刷21相配合的形式,可以将对应区域中的贝壳剥除后,对残留的附着痕迹进行更加细致的清扫,以提高清扫的干净程度。
如图2所示,液压驱动机构6,固定设置于安置底板1与清扫圆盘2相对的一侧,液压驱动机构6的驱动端与分别与两个清扫圆盘2相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清扫圆盘2相向转动。
具体的,如图2及图3所示,液压驱动机构6的驱动端与清扫圆盘2之间通过扭矩放大盘61连接。扭矩放大盘61的直径大于液压驱动机构6的驱动端的直径。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液压驱动机构6对清扫圆盘2提供的扭矩。
液压驱动机构6可以为液压电机,通过与液压站相连接,来提供驱动力。一方面液压驱动机构6可以避免水下用电的情况,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其扭矩较大可以提供更加充足的驱动力。
另外,两个清扫圆盘2均转动设置与安置底板1上,每一个清扫圆盘2上均固定设置有多个清扫部。并且两个清扫圆盘2会在液压驱动机构6的驱动下相向转动。由此,当两个清扫圆盘2抵设在船体底部进行转动时,清扫圆盘2上的多个清扫部相当于齿轮上的齿,安置底板1与船体围合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腔体。进而形成齿轮泵结构,此时位于两个清扫圆盘2之间的海水,在两侧清扫部的相对拨动下,向回收口一侧快速挤出,进而形成负压腔。位于清扫圆盘2的前侧及底部周围的海水会被吸入该负压腔内。由于,同时由于内外压力的差距,本实用新型中的清扫结构会水压挤压在船体上。同时由于清扫圆盘2的前侧与内侧的压力差距,本实用新型中的清扫结构还会在水压的推动下自动向前行走。由此,而无需多余的能量动力来维持清扫结构与船体的贴合状态及前进状态。
同时,为了使两个清扫圆盘2的工作方式更加像此轮泵,还可以将清扫圆盘2本体设置为齿轮的结构形式,每一个清扫部布置在对应的齿牙上,并延伸至齿牙外侧。且在布置两个清扫圆盘2时,使得两个清扫圆盘2的牙齿相互啮合。
回收腔3,连接于安置底板1上,回收腔3的回收口朝向被剥落的附着物排出的一侧。具体的,回收腔3设置为喇叭状腔体,较大的一端设置为回收口,用于收集剥落的附着物。该回收腔3可以为网兜等收集容器。可以直接在水下使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作业操作杆4。作业操作杆4为U型结构,固定设置于安置底板1与清扫圆盘2相对的一侧。潜水员通过作业操作杆4来控制清扫装置的移动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在清扫圆盘2的排料一侧设置有回收腔3,且回收腔3的回收口朝向被剥落的附着物排出的一侧。由此,通过清扫圆盘2剥落的海生物会被排入回收腔3中进行收集。进而可以避免附着物自由散落水中,进而避免外来物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4所示,在回收腔3的小端设置有排料口,用于与送料管道相连接。
回收装置还包括:负压泵及集物箱7。
负压泵的抽吸端通过送料管道与回收腔3的排料口连通。负压泵的排出端通过送料管道设置于集物箱7内,集物箱7内设置有滤网。
本实施例中,通过负压泵可以将回收腔3中收集到的海生物,及时抽吸至集物箱7内。在使用时集物箱7可以设置在岸上或船体甲板上。由此可以避免被剥落的附着物聚集在水下的回收腔3中,增加清扫装置的移动阻力,更加便于水下作业的进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3至图5所示,该回收装置还包括:连接轴51、多个连接支臂52及多个扭簧支臂53。
回收腔3转动连接于连接轴51上。连接支臂52的两个连接端分别与连接轴51及安置底板1固定连接。每一扭簧支臂53的一端设置于连接轴51上,另一端抵设于回收腔3的侧壁上,扭簧支臂53由弹性材质制成。如图4所示,连接支臂52及扭簧支臂53具可以设置为弧形结构,连接支臂52可以使用强度更高的不锈钢。扭簧支臂53可以使用弹簧钢。
由于,在进行刮扫时为了可以更好的收集被剥落的附着物,所以需要回收腔3的回收口处于某一固定的位置。通常为回收口的上端抵设在船体上,回收口的下端位于安置底板1的下部。由此可以使回收口可以尽量覆盖附着物掉落的区域,以提高收集度。本实施例中,通过扭簧支臂53来使回收腔3一直保持在某一位置。但是,在刮扫清理时,必然会有一部分附着物会残留在船体上。此时,会残留的附着物会对回收口的上端形成阻挡,而扭簧支臂53可以通过自身的形变来使回收腔3逆时针转动一个较小的幅度,以避让残留在船体上的附着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该回收装置还包括:缝隙清扫盘8。
缝隙清扫盘8转动设置于安置底板1上,液压驱动机构6的驱动端还与缝隙清扫盘8连接。缝隙清扫盘8的结构与清扫圆盘2的结构相同。缝隙清扫盘8及两个清扫圆盘2成等腰三角形布置,缝隙清扫盘8的直径大于或等于预设间隔阈值。
缝隙清扫盘8,可以将两个清扫圆盘2分析处残留的附着物清除掉,以提高附着物清理的干净程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置底板;
两个清扫圆盘,均转动设置与所述安置底板上,两个所述清扫圆盘的间隔小于预设间隔阈值;
所述清扫圆盘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清扫部,用于剥落附着物;多个所述清扫部绕清扫圆盘的中心轴线均匀排布;每一所述清扫部沿均沿所述清扫圆盘的径向布置,由所述清扫圆盘的内侧延伸至所述清扫圆盘的外侧边缘;
液压驱动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安置底板与清扫圆盘相对的一侧,所述液压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分别与两个清扫圆盘相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清扫圆盘相向转动;
回收腔,连接于所述安置底板上,所述回收腔的回收口朝向被剥落的附着物排出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清扫部包括:
多个钢齿排及多个钢刷,所述钢齿排与钢刷依次交错排布;
所述钢齿排包括两个呈楔形布置的钢齿子排,两个所述钢齿子排靠近清扫圆盘外侧边缘处的间距,大于两个所述钢齿子排靠近清扫圆盘内侧的间距;每一所述钢齿子排包括多个沿清扫圆盘径向间隔排列的刮齿;
所述钢刷由多根钢制刷丝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齿包括:
圆柱形的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清扫圆盘上;以及
椭圆形的齿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椭圆形齿部的长轴方向与所述刮齿所属的钢齿子排的延伸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扫部由多根柔性刷丝构成,所述柔性刷丝的硬度小于钢制刷丝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刷丝为尼龙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腔设置为喇叭状腔体,在所述回收腔的小端设置有排料口,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
负压泵,所述负压泵的抽吸端与所述回收腔的排料口连通;
集物箱,所述负压泵的排出端设置于所述集物箱内,所述集物箱内设置有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轴,所述回收腔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上;
多个连接支臂,所述连接支臂的两个连接端分别与所述连接轴及安置底板固定连接;以及
多个扭簧支臂,每一扭簧支臂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轴上,另一端抵设于所述回收腔的侧壁上,所述扭簧支臂由弹性材质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缝隙清扫盘,转动设置于所述安置底板上,所述液压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还与所述缝隙清扫盘连接;所述缝隙清扫盘的结构与所述清扫圆盘的结构相同;
所述缝隙清扫盘及两个清扫圆盘成等腰三角形布置,所述缝隙清扫盘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间隔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作业操作杆,所述作业操作杆为U型结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安置底板与清扫圆盘相对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扭矩放大盘,连接于所述液压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清扫圆盘之间,所述扭矩放大盘的直径大于所述液压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的直径。
CN202322814637.1U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 Active CN220842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14637.1U CN220842913U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814637.1U CN220842913U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42913U true CN220842913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73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814637.1U Active CN220842913U (zh) 2023-10-20 2023-10-20 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42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2242728B2 (en) Fish cage screen and cleaning apparatus
CA2988561C (en) Submerged net cleaner
CN108013000B (zh) 半自动船用捕捞设备
CN112517590B (zh) 一种花生秧粉碎用除尘装置
CN100559940C (zh) 网箱水下清污装置
CN113826592B (zh) 海洋渔船捕鱼用防滑型收网装置
CN220842913U (zh) 一种用于船体附着物清理的回收装置
CN115961918A (zh) 一种自洁复合式滤砂管
CN209836950U (zh) 一种用于水电厂机组进水口清污装置
CN106477000B (zh) 一种海面清洁船
CN202767040U (zh) 前收前卸式水面保洁船
CN211322668U (zh) 一种用于渔船的南极磷虾连续性捕捞装置
JP2008018745A (ja) 水中清掃ロボット
CN2882246Y (zh) 网箱水下清污设备
CN216753361U (zh) 一种海洋微塑料拖网装置
CN215245377U (zh) 一种水文水质生态监测一体化浮标
CN214677038U (zh) 一种牦牛养殖用圈舍粪便清理装置
CN212835569U (zh) 一种生态修复用湖泊清淤装置
CN217267737U (zh) 污泥清理装置
CN218644546U (zh) 一种电铲用风泵及风压预警系统
CN219806956U (zh) 一种全回转拖船排烟装置
CN219929654U (zh) 一种旋转式格栅除污机
CN218517334U (zh) 一种粉末清除装置
CN210459141U (zh) 一种小型水电站拦污栅自动清污装置
JPH0649144Y2 (ja) 水草回収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