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33385U - 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33385U CN220833385U CN202322206977.6U CN202322206977U CN220833385U CN 220833385 U CN220833385 U CN 220833385U CN 202322206977 U CN202322206977 U CN 202322206977U CN 220833385 U CN220833385 U CN 2208333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tient
- cylinder
- hip
- leg
- lif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10000001508 ey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10000001105 femoral arter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2640 perineum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06010011985 Decubitus ulcer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08000004210 Pressure Ulcer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14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1104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1328 arterial occlu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17 xiphoi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36790 Productive cough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709 eyebro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92 genitali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7 kne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7939 mictur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928 nasal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13 oxy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685 pulmona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41 respir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794 sputu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802 sput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4891 sympto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包括:支撑架、床体、称重组件、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髋腿悬吊件和支撑气枕,支撑架安装于床体上,称重组件安装于支撑架,支撑架可操作地带动称重组件移动,头部悬吊件可操作地固定患者的头部,胸颈悬吊件可操作地固定患者的胸部,髋腿悬吊件固定患者的髋部和腿部,支撑气枕放置于床体上并支撑患者腿部。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提供了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通过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髋腿悬吊件和支撑气枕的配合,使得患者在俯卧位时,患者的颊部、胸部和髋腿部等均与床体脱离,从而避免因长期挤压而导致产生压疮,且便于其他护理装置的使用,以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具有呼吸重症的患者,俯卧位可显著改善肺氧合,且不至于产生明显的副作用。但在俯卧位通气时也有一定的局限,现有的俯卧位通气治疗大多为将患者翻转至俯卧位,而病床的床垫为平整结构,患者俯卧位时,腹部和会阴部长期处于压迫状态,影响患者的舒适性,长时间俯卧位,患者的颊部、男性生殖器、髂嵴、容易出现压疮,且患者俯卧位时患者面部朝下,对于人工气道的患者,尤其气管切开者,呼吸机的管道放置不方便,对于不能下床小便的患者,排泄物处理装置的放置不方便,护理起来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包括:
支撑架、床体、称重组件、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髋腿悬吊件和支撑气枕,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床体上,所述称重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所述支撑架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称重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头部悬吊件、所述胸颈悬吊件和所述髋腿悬吊件均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称重组件上,所述头部悬吊件可操作地固定患者的头部,所述胸颈悬吊件可操作地固定患者的胸部,所述髋腿悬吊件可操作地固定患者的髋部和腿部,所述头部悬吊件、所述胸颈悬吊件和所述髋腿悬吊件可操作地带动患者沿竖直方向移动,并使得患者与所述床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所述支撑气枕放置于所述床体上并支撑患者腿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四升降杆组,每一所述升降杆组的下端均安装于所述床体上,所述称重组件的下端安装于四所述升降杆组的上端,四所述升降杆组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称重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升降杆组均包括:升降主杆、升降副杆和升降气缸,所述升降主杆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床体上,所述升降主杆的上端开设有一开口,所述升降主杆具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沿所述升降主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升降气缸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升降副杆的下端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升降副杆的下端与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称重组件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升降副杆的上端,所述升降气缸可操作地带动所述升降副杆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称重组件包括:固定框、四竖杆、吊钩、若干连接带、称重传感器和移动架,四所述竖杆的上端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框上,四所述竖杆的下端分别安装于四所述升降副杆的上端,所述称重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框上,所述吊钩的上端安装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上,所述吊钩具有一钩部,所述移动架可移动地安装于四所述竖杆上,每一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均与所述钩部连接,每一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移动架连接,所述头部悬吊件、所述胸颈悬吊件和所述髋腿悬吊件均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移动架上。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架包括:四套环、三第一连接板和两第二连接板,每一所述套环均滑动套设于对应的一所述竖杆上,四所述套环、三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两所述第二连接板共同形成一“日”字型框架,三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平行设置,两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平行设置,两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头部悬吊件、所述胸颈悬吊件和所述髋腿悬吊件均可移动地安装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悬吊件包括:面罩主体、第一驱动气缸、第一滑板、两第一绑带和第一伸缩气缸,所述面罩主体上开设有两眼部通孔、口鼻通孔和两耳部通孔,两所述眼部通孔分别与患者的双眼相正对,所述口鼻通孔与患者的鼻子和嘴巴相正对,两所述耳部通孔分别与患者的双耳相正对,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安装于位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的一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滑板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第一滑板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滑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板的下表面,两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面罩主体的两端连接,两所述第一绑带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可操作地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胸颈悬吊件包括:胸颈托罩主体、若干震动振子、震动垫片、第二驱动气缸、第二滑板、两第二绑带和第二伸缩气缸,所述胸颈托罩主体上开设有两上肢通孔和两乳房通孔,患者的双臂可操作地穿过两所述上肢通孔,两所述乳房通孔分别与患者的双乳相正对,所述震动垫片安装于所述胸颈托罩主体靠近患者的一表面上,若干震动振子均设置于所述震动垫片内,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安装于位于两第二连接板中部的一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滑板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第二滑板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板的下表面,两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胸颈托罩主体的两端连接,两所述第二绑带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可操作地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髋腿悬吊件包括:髋部罩体、两腿部托罩、第三驱动气缸、第三滑板、四第三绑带和第三伸缩气缸,两所述腿部托罩的一端均安装于所述髋部罩体的一侧,所述髋部罩主体和两所述腿部托罩呈“╥”字型设置,所述髋部罩体的一侧开设有一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患者的膀胱部相正对,所述髋部罩体的另一侧开设有一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于患者的会阴部相正对,两所述腿部托罩相互靠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股动脉通孔,两所述股动脉通孔呈长条状设置,所述第三驱动气缸安装于位于两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的一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三滑板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三驱动气缸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第三滑板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滑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三伸缩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三滑板的下表面,其中两所述第三绑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髋部罩体的两端连接,另两所述第三绑带的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腿部托罩的另一端,四所述第三绑带的另一端均安装于所述第三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三伸缩气缸可操作地沿竖直方向移动。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安装于所述床体的一端,四所述升降气缸、所述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三驱动气缸和所述第三伸缩气缸均与所述控制面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提供了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通过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髋腿悬吊件和支撑气枕的配合,使得患者在俯卧位时,患者的颊部、胸部和髋腿部等均与床体脱离,从而避免因长期挤压而导致产生压疮,且便于其他护理装置的使用,以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的移动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的面罩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的胸颈托罩主体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的髋部罩体和腿部托罩的主视图。
附图中:1、床体;2、升降主杆;3、升降副杆;4、升降气缸;5、容置腔;6、固定框;7、竖杆;8、吊钩;9、连接带;10、称重传感器;11、移动架;12、套环;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面罩主体;16、第一驱动气缸;17、第一滑板;18、第一伸缩气缸;19、眼部通孔;20、口鼻通孔;21、耳部通孔;22、胸颈托罩主体;23、第二驱动气缸;24、第二滑板;25、第二伸缩气缸;26、乳房通孔;27、上肢通孔;28、髋部罩体;29、腿部托罩;30、第三驱动气缸;31、第三滑板;32、第三伸缩气缸;33、第一避让槽;34、第二避让槽;35、股动脉通孔;36、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示出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包括:
支撑架、床体1、称重组件、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髋腿悬吊件和支撑气枕,支撑架的下端安装于床体1上,称重组件安装于支撑架的上端,支撑架可操作地带动称重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和髋腿悬吊件均可移动地安装于称重组件上,头部悬吊件可操作地固定患者的头部,胸颈悬吊件可操作地固定患者的胸部,髋腿悬吊件可操作地固定患者的髋部和腿部,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和髋腿悬吊件可操作地带动患者沿竖直方向移动,并使得患者与床体1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支撑气枕放置于床体1上并支撑患者腿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通过支撑架带动称重组件移动,使得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和髋腿悬吊件均放置于床体1的上表面,并调节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和髋腿悬吊件在称重组件上的位置,以使得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和髋腿悬吊件与患者对应的部分匹配,然后将患者俯卧放置于床体1上,并使得患者的头部放置于头部悬吊件上,胸颈部放置于胸颈悬吊件上,髋腿部放置于髋腿悬吊件上,在通过支撑架带动称重组件移动,进而带动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和髋腿悬吊件移动,最终使得患者与床体1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并通过支撑气枕对患者的双臂肘部或膝盖部等部位进行支撑。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支撑架包括:四升降杆组,每一升降杆组的下端均安装于床体1上,称重组件的下端安装于四升降杆组的上端,四升降杆组可操作地带动称重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升降杆组均包括:升降主杆2、升降副杆3和升降气缸4,升降主杆2的下端安装于床体1上,升降主杆2的上端开设有一开口,升降主杆2具有一容置腔5,容置腔5沿升降主杆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开口与容置腔5连通,升降气缸4安装于容置腔5内,升降副杆3的下端滑动安装于容置腔5内,升降副杆3的下端与升降气缸4的输出端连接,称重组件的下端安装于升降副杆3的上端,升降气缸4可操作地带动升降副杆3沿竖直方向移动。进一步地,通过四升降杆组的单独升降,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称重组件的两端和两侧的水平高度,以使得患者处于合适的俯卧位。具体的,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每一升降主杆2内的升降气缸4,带动升降副杆3沿竖直方向移动即可。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容置腔5的内壁开设有若干凹槽,每一凹槽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升降副杆3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凸起,每一凸起均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每一凸起可滑动地设置于对应的一凹槽内。进一步地,凸起和凹槽的配合使得升降副杆3的升降更为稳定。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称重组件包括:固定框6、四竖杆7、吊钩8、若干连接带9、称重传感器10和移动架11,四竖杆7的上端均安装于固定框6上,四竖杆7的下端分别安装于四升降副杆3的上端,称重传感器10安装于固定框6上,吊钩8的上端安装于称重传感器10上,吊钩8具有一钩部,移动架11可移动地安装于四竖杆7上,每一连接带9的一端均与钩部连接,每一连接带9的另一端均与移动架11连接,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和髋腿悬吊件均可移动地安装于移动架11上。进一步地,通过吊钩8和称重传感器10的配合,由于移动架11可移动地安装于四竖杆7上,通过吊钩8和称重传感器10的配合,以对移动架11整体进行称重,从而对患者进行称重,无需移动患者即可对患者进行称重,以确定患者的身体状况等,便于后续护理和治疗。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移动架11包括:四套环12、三第一连接板13和两第二连接板14,每一套环12均滑动套设于对应的一竖杆7上,四套环12、三第一连接板13和两第二连接板14共同形成一“日”字型框架,三第一连接板13相互平行设置,两第二连接板14相互平行设置,两第二连接板14的长度方向沿床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和髋腿悬吊件均可移动地安装于两第二连接板14上。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头部悬吊件包括:面罩主体15、第一驱动气缸16、第一滑板17、两第一绑带和第一伸缩气缸18,面罩主体15上开设有两眼部通孔19、口鼻通孔20和两耳部通孔21,两眼部通孔19分别与患者的双眼相正对,口鼻通孔20与患者的鼻子和嘴巴相正对,两耳部通孔21分别与患者的双耳相正对,第一驱动气缸16安装于位于两第二连接板14的一端的一第一连接板13上,第一滑板17的一侧安装于第一驱动气缸16的输出端上,第一驱动气缸16可操作地带动第一滑板17沿床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滑板17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第二连接板14上,第一伸缩气缸18安装于第一滑板17的下表面,两第一绑带的一端分别与面罩主体15的两端连接,两第一绑带的另一端安装于第一伸缩气缸18的输出端上,第一伸缩气缸18的输出端可操作地沿竖直方向移动。进一步地,两眼部通孔19和口鼻通孔20避免了对患者的双眼和口鼻的挤压,且便于患者通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患者的双眼与两眼部通孔19相正对,口鼻与口鼻通孔20相正对,双耳穿过两耳部通孔21,然后将两绑带的另一端安装于第一伸缩气缸18的输出端上,从而使得面罩主体15完成对患者的头部的包裹固定。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两眼部遮挡片,两眼部遮挡片安装于面罩主体15远离患者的一表面,两眼部遮挡片可操作地将两眼部通孔19打开或关闭。进一步地,面罩主体15远离患者的一表面设置有两魔术母贴,两魔术母贴沿两眼部通孔19的周向设置,每一眼部遮挡片的一表面均设置有一魔术子贴,每一眼部遮挡片可操作地通过魔术子贴和魔术母贴的配合将两眼部通孔19打开或关闭。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胸颈悬吊件包括:胸颈托罩主体22、若干震动振子、震动垫片、第二驱动气缸23、第二滑板24、两第二绑带和第二伸缩气缸25,胸颈托罩主体22上开设有两上肢通孔27和两乳房通孔26,患者的双臂可操作地穿过两上肢通孔27,两乳房通孔26分别与患者的双乳相正对,震动垫片安装于胸颈托罩主体22靠近患者的一表面上,若干震动振子均设置于震动垫片内,第二驱动气缸23安装于位于两第二连接板14中部的一第一连接板13上,第二滑板24的一侧安装于第二驱动气缸23的输出端上,第二驱动气缸23可操作地带动第二滑板24沿床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滑板24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第二连接板14上,第二伸缩气缸25安装于第二滑板24的下表面,两第二绑带的一端分别与胸颈托罩主体22的两端连接,两第二绑带的另一端安装于第二伸缩气缸25的输出端上,第二伸缩气缸25可操作地沿竖直方向移动。进一步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将患者的双臂穿过两上肢通孔27,并使得患者的双乳与两乳房通孔26相正对,避免对患者双乳的挤压,且当胸颈托罩主体22完成对患者的固定时,震动垫片与患者的胸部和背部接触,可根据实际情况,使得震动振子与外部装置连接,并控制震动振子的打开,通过震动振子对患者进行排痰,气管通孔便于呼吸机管道的放置。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两背部固定片,两背部固定片的一端分别与胸颈托罩主体22的两端连接,两背部固定片的另一端可操作地相互连接或打开。进一步地,两背部固定片使得胸颈托罩主体22对患者的固定效果更好。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胸颈托罩主体22的两侧均呈弧形设置。进一步地,胸颈托罩主体22靠近患者喉部的一侧呈弧形设置以为其他医疗设备让位,例如呼吸机管道等,便于医护人员的护理,胸颈托罩主体22的另一侧呈弧形设置以避开患者的剑突处,以避免挤压患者的剑突处,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两胸部遮挡片,两胸部遮挡片安装于胸颈托罩主体22远离患者的一表面,两胸部遮挡片可操作地将两乳房通孔26打开或关闭。进一步地,胸颈托罩主体22远离患者的一表面设置有两魔术母贴,两魔术母贴沿两乳房通孔26的周向设置,每一胸部遮挡片的一表面均设置有一魔术子贴,每一胸部遮挡片可操作地通过魔术子贴和魔术母贴的配合将两乳房通孔26打开或关闭,以适用于不同性别的患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髋腿悬吊件包括:髋部罩体28、两腿部托罩29、第三驱动气缸30、第三滑板31、四第三绑带和第三伸缩气缸32,两腿部托罩29的一端均安装于髋部罩体28的一侧,髋部罩主体和两腿部托罩29呈“╥”字型设置,髋部罩体28的一侧开设有一第一避让槽33,第一避让槽33与患者的膀胱部相正对,髋部罩体28的另一侧开设有一第二避让槽34,第二避让槽34于患者的会阴部相正对,两腿部托罩29相互靠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股动脉通孔35,两股动脉通孔35呈长条状设置,第三驱动气缸30安装于位于两第二连接板14的另一端的一第一连接板13上,第三滑板31的一侧安装于第三驱动气缸30的输出端上,第三驱动气缸30可操作地带动第三滑板31沿床体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三滑板31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第二连接板14上,第三伸缩气缸32安装于第三滑板31的下表面,其中两第三绑带的一端分别与髋部罩体28的两端连接,另两第三绑带的一端分别安装于腿部托罩29的另一端,四第三绑带的另一端均安装于第三伸缩气缸32的输出端上,第三伸缩气缸32可操作地沿竖直方向移动。进一步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髋部罩体28的两侧均呈圆弧形设置以形成第一避让槽33和第二避让槽34,每一与腿部托罩29相连接的两第三绑带的一端均具有两绑带分带,且两绑带分带分别与腿部托罩29的一端的两侧连接,以使得腿部托罩29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半包围式支撑,以增强患者的舒适性,第一避让槽33用于避开患者的膀胱部,第二避让槽34用于避开患者的会阴部,以避免对患者的膀胱部和会阴部造成挤压,同时两腿部托罩29上的股动脉通孔35用于避开患者的股动脉处,以便于医护人员其他医疗设备的使用。更进一步地,通过调节第一伸缩气缸18、第二伸缩气缸25和第三伸缩气缸32,从而调节患者头部、胸颈部和髋腿部的位置,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通过第一驱动气缸16、第二驱动气缸23和第三驱动气缸30调节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和髋腿悬吊件的位置,以适用于身高不同的患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膀胱遮挡片,膀胱遮挡片安装于髋部罩体28远离患者的一表面,膀胱遮挡片可操作地将第一避让槽33打开或关闭。进一步地,髋部罩体28远离患者的一表面设置有魔术母贴,魔术母贴沿第一避让槽33的周向设置,每一膀胱遮挡片的一表面均设置有一魔术子贴,每一膀胱遮挡片可操作地通过魔术子贴和魔术母贴的配合将第一避让槽33打开或关闭,以增加或减小髋部罩体28与患者膀胱部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两股动脉遮挡片,两股动脉遮挡片安装于两腿部托罩29远离患者的一表面,两股动脉遮挡片可操作地将两股动脉通孔35打开或关闭。进一步地,两腿部托罩29远离患者的一表面分别设置有一魔术母贴,魔术母贴沿股动脉通孔35的周向设置,每一股动脉遮挡片的一表面均设置有一魔术子贴,每一股动脉遮挡片可操作地通过魔术子贴和魔术母贴的配合将两股动脉通孔35打开或关闭,以增加或减小两腿部托罩29与患者双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性,或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若干硅胶垫片,若干硅胶垫片分别安装于面罩主体15靠近患者的一表面、胸颈托罩主体22靠近患者的一表面和髋部罩体28靠近患者的一表面。进一步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面罩主体15靠近患者的一表面、胸颈托罩主体22靠近患者的一表面和髋部罩体28靠近患者的一表面设置若干硅胶垫片,例如患者的眉骨处、下颌处、脸颊部、肩部等位置,以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两第二连接板14相正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长条槽,每一长条槽均沿第二连接板14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滑板17的两端、第二滑板24的两端和第三滑板31的两端分别滑动设置于两长条槽内。进一步地,每一长条槽的下侧的内壁均设置有一导轨,导轨沿长条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滑板17的两端、第二滑板24的两端和第三滑板3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滚轮,每一滚轮均滚动设置于对应的一长条槽内。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还包括:控制面板36,控制面板36安装于床体1的一端,四升降气缸4、称重传感器10、第一驱动气缸16、第一伸缩气缸18、第二驱动气缸23、第二伸缩气缸25、第三驱动气缸30和第三伸缩气缸32均与控制面板36连接。进一步地,通过控制面板36控制四升降气缸4、称重传感器10、第一驱动气缸16、第一伸缩气缸18、第二驱动气缸23、第二伸缩气缸25、第三驱动气缸30和第三伸缩气缸32,以便于实时调节装置的高度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床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头部避让孔和一髋部避让孔,头部避让孔与患者的头部正对设置,髋部避让孔与患者的髋部正对设置。进一步地,头部避让孔和髋部避让孔使得患者在俯卧位时避免了面部和膀胱部与床体1的挤压,提高患者的舒适性,更进一步,还包括两支撑板,以根据实际情况打开或遮挡头部避让孔和髋部避让孔,例如患者平躺时通过两支撑板将头部避让孔和髋部避让孔关闭,使得患者平躺更为舒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床体、称重组件、头部悬吊件、胸颈悬吊件、髋腿悬吊件和支撑气枕,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床体上,所述称重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所述支撑架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称重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头部悬吊件、所述胸颈悬吊件和所述髋腿悬吊件均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称重组件上,所述头部悬吊件可操作地固定患者的头部,所述胸颈悬吊件可操作地固定患者的胸部,所述髋腿悬吊件可操作地固定患者的髋部和腿部,所述头部悬吊件、所述胸颈悬吊件和所述髋腿悬吊件可操作地带动患者沿竖直方向移动,并使得患者与所述床体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所述支撑气枕放置于所述床体上并支撑患者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四升降杆组,每一所述升降杆组的下端均安装于所述床体上,所述称重组件的下端安装于四所述升降杆组的上端,四所述升降杆组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称重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升降杆组均包括:升降主杆、升降副杆和升降气缸,所述升降主杆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床体上,所述升降主杆的上端开设有一开口,所述升降主杆具有一容置腔,所述容置腔沿所述升降主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开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所述升降气缸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升降副杆的下端滑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升降副杆的下端与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称重组件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升降副杆的上端,所述升降气缸可操作地带动所述升降副杆沿竖直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组件包括:固定框、四竖杆、吊钩、若干连接带、称重传感器和移动架,四所述竖杆的上端均安装于所述固定框上,四所述竖杆的下端分别安装于四所述升降副杆的上端,所述称重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固定框上,所述吊钩的上端安装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上,所述吊钩具有一钩部,所述移动架可移动地安装于四所述竖杆上,每一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均与所述钩部连接,每一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移动架连接,所述头部悬吊件、所述胸颈悬吊件和所述髋腿悬吊件均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移动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包括:四套环、三第一连接板和两第二连接板,每一所述套环均滑动套设于对应的一所述竖杆上,四所述套环、三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两所述第二连接板共同形成一“日”字型框架,三所述第一连接板相互平行设置,两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平行设置,两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头部悬吊件、所述胸颈悬吊件和所述髋腿悬吊件均可移动地安装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悬吊件包括:面罩主体、第一驱动气缸、第一滑板、两第一绑带和第一伸缩气缸,所述面罩主体上开设有两眼部通孔、口鼻通孔和两耳部通孔,两所述眼部通孔分别与患者的双眼相正对,所述口鼻通孔与患者的鼻子和嘴巴相正对,两所述耳部通孔分别与患者的双耳相正对,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安装于位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的一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滑板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驱动气缸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第一滑板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滑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一伸缩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板的下表面,两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面罩主体的两端连接,两所述第一绑带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伸缩气缸的输出端可操作地沿竖直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颈悬吊件包括:胸颈托罩主体、若干震动振子、震动垫片、第二驱动气缸、第二滑板、两第二绑带和第二伸缩气缸,所述胸颈托罩主体上开设有两上肢通孔和两乳房通孔,患者的双臂可操作地穿过两所述上肢通孔,两所述乳房通孔分别与患者的双乳相正对,所述震动垫片安装于所述胸颈托罩主体靠近患者的一表面上,若干震动振子均设置于所述震动垫片内,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安装于位于两第二连接板中部的一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二滑板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驱动气缸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第二滑板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滑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板的下表面,两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胸颈托罩主体的两端连接,两所述第二绑带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伸缩气缸可操作地沿竖直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髋腿悬吊件包括:髋部罩体、两腿部托罩、第三驱动气缸、第三滑板、四第三绑带和第三伸缩气缸,两所述腿部托罩的一端均安装于所述髋部罩体的一侧,所述髋部罩主体和两所述腿部托罩呈“╥”字型设置,所述髋部罩体的一侧开设有一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与患者的膀胱部相正对,所述髋部罩体的另一侧开设有一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避让槽于患者的会阴部相正对,两所述腿部托罩相互靠近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股动脉通孔,两所述股动脉通孔呈长条状设置,所述第三驱动气缸安装于位于两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的一所述第一连接板上,所述第三滑板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三驱动气缸可操作地带动所述第三滑板沿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三滑板的两端分别滑动安装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三伸缩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三滑板的下表面,其中两所述第三绑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髋部罩体的两端连接,另两所述第三绑带的一端分别安装于所述腿部托罩的另一端,四所述第三绑带的另一端均安装于所述第三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三伸缩气缸可操作地沿竖直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安装于所述床体的一端,四所述升降气缸、所述称重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伸缩气缸、所述第二驱动气缸、所述第二伸缩气缸、所述第三驱动气缸和所述第三伸缩气缸均与所述控制面板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06977.6U CN220833385U (zh) | 2023-08-16 | 2023-08-16 | 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206977.6U CN220833385U (zh) | 2023-08-16 | 2023-08-16 | 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33385U true CN220833385U (zh) | 2024-04-26 |
Family
ID=90773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206977.6U Active CN220833385U (zh) | 2023-08-16 | 2023-08-16 | 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33385U (zh) |
-
2023
- 2023-08-16 CN CN202322206977.6U patent/CN2208333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658065C (en) | Helmet for artificial respiration without the aid of face masks or tracheal tubes, with improved wearability | |
AU2014302065A1 (en) | Posit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a patient under anesthesia | |
CN220833385U (zh) | 一种辅助俯卧位通气悬吊装置 | |
CN115590701A (zh) | 一种重症护理用患者护理辅助支撑装置 | |
CN211131947U (zh) | 俯卧位手术患者头部及上肢固定托 | |
CN110403794A (zh) | 俯卧位手术患者头部及上肢固定托 | |
CN210521333U (zh) | 一种耳鼻喉科用的手术台 | |
CN215081255U (zh) | 一种可粘贴式轴线翻身枕 | |
CN215778731U (zh) | 一种无痛支气管镜操作下的抬颌辅助工具 | |
CN209883698U (zh) | 一种眼科玻璃体切割术后坐立行走的头部枕垫装置 | |
CN210698137U (zh) | 一种支气管镜术固定床 | |
CN209361012U (zh) |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 |
CN218899864U (zh) | 一种手部约束器 | |
CN215900273U (zh) | 一种上肢术后辅助抬高装置 | |
CN216796581U (zh) | 一种新型的术后换药服 | |
CN219662130U (zh) | 一种体位垫 | |
CN215307830U (zh) | 一种乳腺甲状腺手术床 | |
CN209951688U (zh) | 一种俯卧位通气头部多功能支具 | |
CN218943636U (zh) | 一种上肢检查保护装置 | |
CN221013735U (zh) | 一种重症患者俯卧位呼吸治疗辅助器械 | |
CN213607309U (zh) | 一种新型前臂吊带 | |
CN218010239U (zh) | 一种乳腺癌术后两用托枕 | |
CN221181291U (zh) | 一种适用于无创通气的可调节式减压垫 | |
CN215459039U (zh) | 一种用于开放气道的装置 | |
CN109602232A (zh) | 用于辅助睡眠的枕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