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61012U -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61012U
CN209361012U CN201821198889.9U CN201821198889U CN209361012U CN 209361012 U CN209361012 U CN 209361012U CN 201821198889 U CN201821198889 U CN 201821198889U CN 209361012 U CN209361012 U CN 2093610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bow
fixed part
shoulder
rest device
hold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9888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燕铁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19888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610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610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610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包括固定腰带、安装在固定腰带上的固定部和安装在固定部上用于承托患者肘及前臂的支撑托起部,支撑托起部成型有与固定部安装的卡合结构,固定部成型有用于调整支撑托起部高度的滑行卡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腰带将固定部固定在患者腰部,固定部上安装有可托起患者肘及前臂的支撑托起部,并且支撑托起部的高度可调,可保证肱骨头在肩关节窝内稳定而持久的复位,且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佩戴舒适、治疗作用稳定,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和治疗。

Description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肩关节半脱位治疗领域,特别涉及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背景技术
肩关节半脱位是脑损伤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肩关节半脱位往往在脑损伤早期即可出现。由于患者患侧的冈上肌、三角肌等肩部肌肉张力降低、关节囊松弛,无法抵抗坐或站立时上肢重力的作用而引发肱骨头向前下方滑动而脱离关节盂,造成肩关节的半脱位。研究报道,脑损伤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率在60%至81%,其中超过20%的患者伴有肩痛、肩手综合征以及废用肩等并发症,甚至继发腋神经损害。由于肩部肌肉张力及主动收缩功能较难恢复,从而使得肩关节半脱位难以纠正。因此,脑损伤后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及早期康复治疗对降低脑损伤的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临床中一般使用肩关节吊带作为预防和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辅助工具,其设计原理是通过捆绑上肢近端,上提肱骨头至关节窝内而达到复位效果。由于这种上提的力量比较小,不足以在患者坐或站立时对抗上肢的重力而导致复位效果不佳;另外,因复位不到位导致缺少对关节窝的挤压刺激而起不到治疗的作用,且这种捆绑方式易导致上臂的血液循环障碍而患者产生不适感。因此,肩吊带虽作为脑损伤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并不理想。另外,临床中常见的方法还有三角巾包裹、肌内效贴布贴扎、轮椅扶手加装支撑物、低频电刺激等。研究表明,三角巾包裹除了上提上肢的力量不足外,还容易导致肩关节内收内旋,诱发及加重痉挛,且三角巾的透气性差,不适合夏天使用;肌内效贴扎术由于贴布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提升上肢力量不足,不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固定,操作麻烦且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贴布是一次性使用,长期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而不能普及;轮椅扶手等依托轮椅的支持装置,虽有较好的支撑,但是只局限于坐轮椅时使用,在站立位及体位转移等活动过程中均无法使用;低频电刺激是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或功能性电刺激诱发肌肉主动收缩,而使肩关节复位,但循证依据表明该方法只对早期预防有显著效果,对已发生半脱位的情况及长期治疗的效果较差,且只在治疗时产生作用,非治疗时间无法发挥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与现有的肩关节吊带的固定方式不同,本实用新型是将患者上肢,特别是将肘及前臂向上托起,以达到复位和治疗目的,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支撑稳定以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有利于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和普及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包括固定腰带、安装在固定腰带上的固定部和安装在固定部上用于承托患者肘前臂的支撑托起部,支撑托起部成型有与固定部安装的卡合结构,固定部成型有用于调整支撑托起部高度的滑行卡槽。
进一步,所述支撑托起部包括一个主支撑板和可伸缩长度的辅助支撑结构,卡合结构位于主支撑板上。
进一步,所述辅助支撑结构斜向上伸出。
进一步,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凸起的定位件,固定部上沿平行于滑行卡槽的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个定位槽。
进一步,各所述定位槽位于滑行卡槽中。
进一步,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卡入滑行卡槽的滑杆。
进一步,还包括长度可调的肩带,肩带的一端与固定部安装,肩带的另一端与固定腰带安装。
进一步,所述固定部中布置有可供固定腰带穿过的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滑行卡槽的两端均通过挡板结构封住端口。
进一步,所述滑行卡槽的一端成型有封堵结构,滑行卡槽的另一端通过挡板结构封住端口。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腰带将固定部固定在患者腰部,固定部上安装有可托起患者肘及前臂的支撑托起部,并且支撑托起部的高度可调,可保证肱骨头在肩关节窝内稳定而持久的复位,且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设计支撑托起部中的辅助支撑结构斜向上伸出,便于托住患者的肘及前臂,避免患者因上肢长时间下垂而导致上肢水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佩戴舒适、治疗作用稳定,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肩关节半脱位的预防和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辅助支撑托起结构收缩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辅助支撑托起结构伸出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支撑托起部的主视图;
图6为图5中支撑托起部的左视图;
图7为支撑托起部的结构图;
图8为固定部的主视图;
图9为图8中B-B剖视图;
图10为固定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包括固定腰带、安装在固定腰带上的固定部10和安装在固定部10上用于承托患者肘及前臂的支撑托起部,支撑托起部成型有与固定部10安装的卡合结构,固定部10成型有用于调整支撑托起部高度的滑行卡槽。本实施例中,支撑托起部和固定部10均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
本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固定部10中布置有可供固定腰带穿过的安装孔11,通过固定腰带将固定部10绑在患者的腰上。另外,为防止使用时固定部10因手臂压力而倾斜,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肩带,肩带的一端与固定部10安装,肩带的另一端与固定腰带安装。支撑右手时,肩带跨过左肩,支撑左手时,肩带跨过右肩,从而保证固定部10位置稳定。请注意,附图中并未示出固定腰带和肩带的结构。
本实施例中,根据患者的身高体型,肩带长度可调。因此使用时,不仅可以调整支撑托起部的高度,还可以调整固定部10的高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计为:肩带的两端均安装在固定部10上。此时肩带实质为一套在患者脖子上的吊带,这样也可进一步调整固定部10的位置。
如图2,支撑托起部包括一个主支撑板21和可伸缩的辅助支撑结构,卡合结构位于主支撑板21上。使用时,将患者的手肘放在主支撑板21上即可。辅助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伸缩板22,各伸缩板22伸出后,为依次串联的结构。除末端处的伸缩板22,其他伸缩板22中均成型有可容纳下一个伸缩板22的容纳腔,主支撑板21中也成型有可容纳与之相邻的伸缩板22的容纳腔。各伸缩板22可通过抽拉的方式伸出或缩回,且各容纳腔中布置有卡扣结构来固定对应伸缩板22伸出后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辅助支撑结构设计为在患者身体的前侧斜向上伸出,可防止患者肘及前臂向前滑动。本实施例中,斜向上的角度为10°。这是为了保证对患者肘及前臂稳定的支撑,保证脱位的肩关节完全复位,并防止肘及前臂因下垂而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保证复位的疗效。另外,可视患者前臂的长度来调整辅助支撑结构的伸缩长度。
本实施例中,主支撑板21和各伸缩板22用于托住患者手臂的工作面均为内凹的弧面,可防止患者肘及前臂向侧边滑动和脱出。且弧面翘起的两端构成的平面为斜向上,斜向上的角度为5°。如图5和图6,卡合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卡入滑行卡槽的滑杆24。本实施例中,滑杆2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滑杆24同轴线布置,两个滑杆24分左右布置,滑行卡槽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滑槽单元14,滑杆24卡在对应的滑槽单元14中只具有上下移动的自由度。
卡合结构包括凸起的定位件23,且定位件23位于两个滑杆24的下方。如图8和图9,固定部10上沿平行于滑行卡槽的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个定位槽13,为尽可能准确的调整支撑托起部的高度,各定位槽13为连续分布。本实施例中,各定位槽13位于滑行卡槽中,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计为各定位槽13位于固定部10的表面。
如图4,将定位件23插入定位槽13中,定位件23既具有定位作用,同时也具有对主支撑板21的支撑作用,并借助滑行卡槽对滑杆24的限制,即可固定支撑托起部的位置。以滑杆24为转轴,将主支撑板21向上翻起,即可使定位件23与定位槽13脱离,然后沿着滑行卡槽移动主支撑板21至所需高度重新固定即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8、图9和图10,滑行卡槽的一端成型有封堵结构,滑行卡槽的另一端通过挡板结构12封住端口。本实施例中,挡板结构12为活动挡板,将挡板结构12拆除,即可将卡合结构放置在滑行卡槽中使支撑托起部与固定部10安装,或将卡合结构从滑行卡槽中取出,使支撑托起部与固定部10分离。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计为:滑行卡槽的两端均通过挡板结构12封住端口,两个挡板结构12中至少一个可拆卸。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腰带、安装在固定腰带上的固定部和安装在固定部上用于承托患者肘及前臂的支撑托起部,支撑托起部成型有与固定部安装的卡合结构,固定部成型有用于调整支撑托起部高度的滑行卡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托起部包括一个主支撑板和可伸缩长度的辅助支撑结构,卡合结构位于主支撑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结构斜向上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括凸起的定位件,固定部上沿平行于滑行卡槽的长度方向布置有若干个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位槽位于滑行卡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卡入滑行卡槽的滑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长度可调的肩带,肩带的一端与固定部安装,肩带的另一端与固定腰带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中布置有可供固定腰带穿过的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卡槽的两端均通过挡板结构封住端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行卡槽的一端成型有封堵结构,滑行卡槽的另一端通过挡板结构封住端口。
CN201821198889.9U 2018-07-26 2018-07-26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Active CN2093610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8889.9U CN209361012U (zh) 2018-07-26 2018-07-26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98889.9U CN209361012U (zh) 2018-07-26 2018-07-26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61012U true CN209361012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22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98889.9U Active CN209361012U (zh) 2018-07-26 2018-07-26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610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4110A (zh) * 2018-07-26 2018-11-30 燕铁斌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4110A (zh) * 2018-07-26 2018-11-30 燕铁斌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CN108904110B (zh) * 2018-07-26 2023-08-25 燕铁斌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97877B (zh) 肝胆术后患者使用多功能腹带
CN108904110A (zh)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CN209361012U (zh) 用于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肘及前臂托装置
CN204133658U (zh) 膝关节矫形器
CN205903336U (zh) 脑卒中肩手关节矫形器
CN208552172U (zh) 一种医用手臂固定装置
CN201005772Y (zh) 治疗肋骨骨折的胸廓固定器
CN211067240U (zh) 一种足下垂矫正裤
CN208989291U (zh) 一种带有防护座的下肢牵引器
CN209966702U (zh) 一种骨科多功能体位垫
CN207492852U (zh) 遥控电疗可调节式颈托
CN206239579U (zh) 一种神经外科护理用约束装置
CN209187120U (zh) 下肢皮牵引装置
CN2497754Y (zh) 上肢损伤治疗悬吊带
CN211156916U (zh) 一种用于骨科治疗的腿部固定床具
CN204814641U (zh) 骨科用护理支架
CN217366676U (zh) 一种外科引流袋悬挂腰带
CN211243963U (zh) 一种上肢护理固定托
CN215535385U (zh) 一种可微动的颈胸部支具
CN209316414U (zh) 一种瘫痪患者辅助步行器
CN213250153U (zh) 一种简易骨牵引架
CN212522129U (zh) 一种新型颈托
CN219070851U (zh) 一种肩关节护理支具
CN210250192U (zh) 一种用于膝关节拉伸的矫正器
CN207627458U (zh) 一种康复牵引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09

Address after: 510120 No. 107 Yanjiang West Road, Guangdong, Guangzhou

Patentee after: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Sun Yat 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107 Yanjiang West Road, Guangzhou, Guangdong 510120

Patentee before: Yan Tie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