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32213U - 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32213U
CN220832213U CN202322425358.6U CN202322425358U CN220832213U CN 220832213 U CN220832213 U CN 220832213U CN 202322425358 U CN202322425358 U CN 202322425358U CN 220832213 U CN220832213 U CN 2208322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air outlet
air
straigh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4253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君辉
谢玉琪
张焕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any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any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any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any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4253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322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322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322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包括有直筒状机壳,开设有入风口和出风口,形成气体流道;电路板组件、电机风扇组件、加热组件;聚流罩,其衔接在加热组件与出风口之间。聚流罩包括筒状大径区段和弧形导流区段;筒状大径区段的内壁具有减薄壁厚区域,加热组件包括有加热罩壳,加热罩壳至少部分伸入至减薄壁厚区域中;弧形导流区段的竖向截面呈从下至上的向内收缩状,弧形导流区段的纵向截面由后向前呈反弓状;弧形导流区段的前端面具有平直区域,平直区域与直筒状机壳的出风口相互对接。本发明通过聚流罩的设置,形成气流倍增结构,在靠近出风口处起到强效的聚流、导向、增压作用,减少风量风速的损耗,使出风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导流电器的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
背景技术
电吹风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头发的干燥和整形,也可供实验室、理疗室及工业生产、美工等方面作局部干燥、加热和理疗之用,应用非常广泛。
传统的电吹风普遍的结构主要包括两部分,即本体及手柄,且手柄或者与本体一端成一定角度连接(固定连接或铰接),或者与本体中部垂直固定连接,上述两种方式,使得传统电吹风的整体形状类似数字“7”型或字母“T”型;这些电吹风的电机、风道和PCB板布局不合理,影响风速和出风量,损失了电机的功率,而且机身尺寸较大、较复杂,不方便收纳、携带。
电吹风主要的部件大同小异,均包括风机、出风风道、加热元件,依次设置在本体内部空间,还包括有交互界面(如按钮)设置在手柄内,电源线与风机连通,按钮可控制风机的通断电;进一步的,还可以增设线路板,以实现更多功能或精确调温等,电路板可设置于本体内,风机和交互界面可同时设置与手柄内,反之电路板设置于手柄,风机和交互界面设置于本体;无论哪种内部结构的排布方式,均是受限于现有电吹风体积的大小。
为了使得电吹风更易收纳和携带,开始出现了直筒状的电吹风,其造型十分流线,且不具有凸出的结构,具体可参阅专利文献CN212117384U,公开一种吹风棒,仅包括本体部分,本体为圆柱状结构,同时实现手柄的功能,圆柱状结构的顶端设置有交互界面,交互界面以下依次设置有出风风道、加热元件、风机及线路板;出风风道包括出风口、导流结构;圆柱状结构的外壁上开槽,与出风口对应;导流结构为两端开口的筒状,其剖面为鹅颈形;加热元件设置于靠近出风风道导流结构逐渐开放的一端;风机及线路板设置于加热元件下部,交互界面、加热元件及风机均与线路板连接;圆柱状结构的本体下端,设有入风口,供风机吸入空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吹风的整体形状和内部元件的布置方式,体积小,便于收纳和携带,在尽可能缩小体积的前提下优化吹风棒的性能,实现大风量、低噪音。
但是,诸如上述这类专利产品,其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使用效果不佳,例如:1、气体的流动方向为:由底部的侧向进风,转向后向上流动,再由顶部的侧向排出;因此,气流需要经过2次较大的换向,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阻,导致气体流速下降;2、直筒状的电吹风中,内部结构具有凹凸的地方,即容易使得气体流向混乱,形成各种扰流,导致出风效果不佳;3、出风口的尺寸明显小于直筒状的电吹风内部的流道尺寸,因此气流从大径快速转换为小径时,往往会形成扰流,风量损失极大,影响出风效果;4、缺少有效的整体式的导流结构,致使直筒状的电吹风相较于普通的数字“7”型或字母“T”型电吹风,在风力上偏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包括有:
直筒状机壳,其开设有入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入风口位于直筒状机壳的下端且呈环状分布,所述的入风口与出风口之间形成气体流道;
电路板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的气体流道中;
电机风扇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的气体流道中,并位于电路板组件的上方;
加热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的气体流道中,并位于电机风扇组件的上方;
聚流罩,其设置在所述的气体流道中,并衔接在加热组件与出风口之间;
所述的聚流罩包括从下至上依次排布的筒状大径区段和弧形导流区段;
所述筒状大径区段的内壁具有减薄壁厚区域,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有加热罩壳,所述的加热罩壳至少部分伸入至减薄壁厚区域中,以使得所述加热罩壳的内壁与所述弧形导流区段的内壁保持齐平;
所述弧形导流区段的竖向截面呈从下至上的向内收缩状,所述弧形导流区段的纵向截面由后向前呈反弓状;
所述弧形导流区段的前端面具有平直区域,所述的平直区域与直筒状机壳的出风口相互对接。
通过聚流罩的设置,形成气流倍增结构,在靠近出风口处起到强效的聚流、导向、增压作用,减少风量风速的损耗,使出风效果更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出风口处安装有椭圆状的出风导流格栅;
所述的出风导流格栅包括外环壁和内环壁,所述的外环壁与内环壁之间形成环形出风风道;
所述内环壁的内侧为实心密闭区域;
所述的外环壁与内环壁之间还设有若干个均流筋条。
通过出风导流格栅的设置,起到气体导流分叉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乱流,减少噪音。
关于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实心密闭区域向后凸出形成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截面呈三角形。
三角形的导流块,其排布方式下的横截面积由后至前逐渐增大,后端较为尖锐起到破风作用,从而将气体向上下两侧导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组件还包括有若干片呈中心对称的加热片体,相邻的加热片体之间形成加热流道,且所述加热流道与所述气体流道的设置方向一致。
加热片体能够对流过的气体进行加热,此区域中的气体存在冷热混杂的现象,气体分子的活跃度相对冷流更高,因此更容易形成乱流。因此加热片体需要有多个均匀分布,使得各个加热流道内的气体不会相互乱窜,从而被有效的先前输送,当经过加热片体的最前端流出时均已经被完全加热,此时再汇聚成一股总的较为稳定的热流后向着出风口流动。
关于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状大径区段的外壁上凸设有若干个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与减薄壁厚区域相对应。
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筒状大径区段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承受住更大的风压和外部压力,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入风口处设有入风罩,所述入风罩的周侧均布有与气体流道相通的进风孔,且所述的入风罩整体呈方形,边缘处采用圆弧边过渡。
入风罩采用的弧方造型设计,一是减少对气流的阻挡,更好地顺应气流流动方向;二是能够使得在入风罩内后减少进风扰流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路板组件与电机风扇组件之间设有均流环,所述的均流环上开设有若干个蜂窝孔,所述的蜂窝孔与所述气体流道的设置方向一致。
均流环能够抵抗其下端的乱流,均流环上的蜂窝孔,能够对通过的气流进行导向和梳理,以使得通过后气体更流畅地向上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风扇组件包括有高速电机和电机罩,所述的电机罩位于所述的直筒状机壳与高速电机之间并将高速电机包裹,所述电机罩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接触凸点,所述的接触凸点与所述直筒状机壳的内壁相抵;
所述的高速电机与所述的加热组件之间形成无遮挡流道。
无遮挡流道的区域内,上下直通无转角,风量风速损耗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装饰外壳,所述的直筒状机壳位于装饰外壳内;
所述装饰外壳的上部具有缺口,所述的直筒状机壳的出风口位于所述的缺口内,且所述的装饰外壳凸出于直筒状机壳,以形成导流斜面。
导流斜面的设置,配合狭长的出风口形状,在出风口高速气流的带动下,形成康达效应,引导外部气流,从而增加气流量,并可控制其流向,形成更大地出风气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聚流罩与装饰外壳之间设有负离子发生器,且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位于所述的气体流道外,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中包括有负离子发射针,所述的负离子发射针至少部分伸入在聚流罩中。
负离子发生器的设置,能够吹风机形成高速的负离子风流,增加护发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通过聚流罩的设置,形成气流倍增结构,在靠近出风口处起到强效的聚流、导向、增压作用,减少风量风速的损耗,使出风效果更佳。
二、弧形导流区段从下至上、从后向前呈现出全面的收缩状,因此气体流道越接近出风口处的面积越小,进风口面积大于出风口面积,经增压和聚流使风速加大,流向清晰,在不产生的乱流的基础上,起到增压效果,使用者体感更佳。
三、通过减薄壁厚区域的设置,使得加热罩壳的内壁与所述弧形导流区段的内壁保持齐平,从而消除凹凸结构,使得该区域中气流输送过程中无阻挡、无扩散,防止乱流生产,使得出风更加稳定顺畅。
四、对出风导流格栅作了特殊的结构设计,起到气体导流分叉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乱流,减少噪音。三角形的导流块,其排布方式下的横截面积由后至前逐渐增大,后端较为尖锐起到破风作用,从而将气体向上下两侧导流,以避开内侧的实心密闭区域,将风量更多地导向至外侧的环形出风风道。
五、对入风罩、均流环、电机风扇组件和加热组件均作了导流结构设计,形成直线式的无转角的内部气体流道,风量风速损耗小,进出风增压效果明显。
六、装饰外壳的设置,一是能够起到装饰作用,使得整体造型更加美观;二是装饰外壳与直筒状机壳的组合,形成了双层壳体,将热量更好的保留在内部,从而加热效果更佳,且具有更好的隔热作用,使得用户握持时更加舒适。
七、装饰外壳上导流斜面的设置,使得外部气流更易向着环形出风风道处聚拢;另一方面环形出风风道长且窄,因此使得出风口的出风气流能够引导控制了外部气流流向,从而增大了总体风量。
八、负离子发生器的设置,能够吹风机形成高速的负离子风流,不会产生静电,增加护发效果。借助于双壳体的结构,因此为负离子发生器提供了足够的且不占用气体流道的安装空间,布线方式便捷合理利于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及内部气体流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聚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聚流罩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聚流罩的竖向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聚流罩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8是加热组件与聚流罩(虚线部分属于加热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9是均流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出风导流格栅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出风导流格栅的截面示意图及导流示意图。
图12是电机风扇组件的示意图。
图13是入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筒状机壳;101、入风口;102、出风口;2、气体流道;3、电路板组件;301、操作按键;4、电机风扇组件;401、高速电机;402、电机罩;4021、接触凸点;403、无遮挡流道;5、加热组件;501、加热罩壳;502、加热片体;503、加热流道;6、聚流罩;601、筒状大径区段;6011、减薄壁厚区域;6013、加强筋;602、弧形导流区段;6021、反弓状;6021a、转角;6022、平直区域;6023、向内收缩状;7、出风导流格栅;701、外环壁;702、内环壁;703、环形出风风道;703a、出风风道子单元;704、实心密闭区域;7041、导流块;705、均流筋条;8、入风罩;801、进风孔;802、圆弧边;9、均流环;901、蜂窝孔;10、装饰外壳;1011、导流斜面;1012、缺口;11、负离子发生器;1101、负离子发射针;12、线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13,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包括有:直筒状机壳1,其开设有入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所述的入风口101位于直筒状机壳1的下端且呈环状分布,所述的入风口101与出风口102之间形成气体流道2;电路板组件3,其设置在所述的气体流道2中,集成有操作按键301,并与吹风机内的各个用电部件形成电连接,同时与电源连接(例如通过线缆12与市电连接);电机风扇组件4,其设置在所述的气体流道2中,并位于电路板组件3的上方;加热组件5,其设置在所述的气体流道2中,并位于电机风扇组件4的上方。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根据空气动力学模拟吹风机内外的气流流动情况,定制了特殊造型的聚流罩6,具体为:
聚流罩6,其设置在所述的气体流道2中,并衔接在加热组件5与出风口102之间,起到过渡导流作用。进一步的,参照图3~图7,所述的聚流罩6包括从下至上依次排布的筒状大径区段601和弧形导流区段602。
其中,参照图5、图8,所述筒状大径区段601的内壁具有减薄壁厚区域6011,所述的加热组件5包括有加热罩壳501,所述的加热罩壳501至少部分伸入至减薄壁厚区域6011中,以使得所述加热罩壳501的内壁与所述弧形导流区段602的内壁保持齐平。一是加热罩壳501一般为铝合金等耐高温材质制成,聚流罩6一般由塑料制成,因此通过加热罩壳501作为物理结构过渡至聚流罩6,能够防止经加热组件5加热后的热流第一时间近接触聚流罩6,降低聚流罩6被热化变形的几率,以保证聚流罩6形态的稳定性;二是通过减薄壁厚区域6011的设置,使得加热罩壳501的内壁与所述弧形导流区段602的内壁保持齐平,从而消除凹凸结构,使得该区域中气流输送过程中无阻挡、无扩散,防止乱流生产,使得出风更加稳定顺畅。
其中,参照图4~图6,所述弧形导流区段602的竖向截面呈从下至上的向内收缩状6023,所述弧形导流区段602的纵向截面由后向前呈反弓状6021。从而,所述的弧形导流区段602从下至上、从后向前呈现出全面的收缩状,因此气体流道2越接近出风口102处的面积越小,进风口面积大于出风口102面积,经增压和聚流使风速加大,流向清晰,在不产生的乱流的基础上,起到增压效果,使用者体感更佳。优选的,参照图7,所述反弓状6021的区域采用角度为102°~110°之间的转角6021a,形成平滑的弧射风道,减少了转向时风速风压的损耗,以加速出风。
另外,参照图4~图5,所述弧形导流区段602的前端面具有平直区域6022,所述的平直区域6022与直筒状机壳1的出风口102相互对接。在平直区域6022与出风口102进行配合,结构上更加稳定可靠,可以使得配合精度更高且不形成间隙,以消除间隙所带来的分流、乱流的情况产生;同时,也使得出风口102是平直的,使得用户更易操控和使用,相较于传统风扇,可以使得出风口102更近距离地贴合需要使用的吹风区域。
综上,通过聚流罩6的设置,形成气流倍增结构,在靠近出风口102处起到强效的聚流、导向、增压作用,减少风量风速的损耗,使出风效果更佳。
实施例二
由于出风口102处的风量、风压较强,因此若不加以导向,出风相互之间影响会导致部分气流偏斜,进而导致风量风速的损耗。
为了消除缺陷,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优化改进,具体为:参照图10~图11,所述的出风口102处安装有椭圆状的出风导流格栅7;
与现有技术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对出风导流格栅7作了特殊的结构设计,起到气体导流分叉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乱流,减少噪音。具体如下:
所述的出风导流格栅7包括外环壁701和内环壁702,所述的外环壁701与内环壁702之间形成环形出风风道703;所述内环壁702的内侧为实心密闭区域704。其中,内侧实心密闭区域704与外侧环形出风风道703相互搭配,内侧不出风,外侧出风,形成有环形跑道式的出风风道。并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聚风罩内部取消了分流筋等结构,进而使得环形出风风道703上、下、左、右各点位的出风风量、风压、风速更加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环壁701与内环壁702之间还设有若干个均流筋条705,相邻的均流筋条705之间形成独立的出风风道子单元703a,使得各区域出风更加均衡;且将原本统一连通的出风风道进行分叉,能够有效减少乱流,减少噪音。
关于实心密闭区域704的进一步优选结构设置为,所述的实心密闭区域704向后凸出形成导流块7041,所述导流块7041的截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的导流块7041,其排布方式下的横截面积由后至前逐渐增大,后端较为尖锐起到破风作用,从而将气体向上下两侧导流,以避开内侧的实心密闭区域704,将风量更多地导向至外侧的环形出风风道703。
实施例三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直筒状机壳1,优势是能够去形成直线式的无转角6021a的内部气体流道2,为此作了以下几处设置:
一、参照图13,所述的入风口101处设有入风罩8,所述入风罩8的周侧均布有与气体流道2相通的进风孔801,且所述的入风罩8整体呈方形,边缘处采用圆弧边802过渡。入风罩8采用的弧方造型设计,一是减少对气流的阻挡,更好地顺应气流流动方向;二是能够使得在入风罩8内后减少进风扰流现象。
二、参照图9,所述的电路板组件3与电机风扇组件4之间设有均流环9,所述的均流环9上开设有若干个蜂窝孔901,所述的蜂窝孔901与所述气体流道2的设置方向一致。均流环9能够抵抗其下端的乱流,均流环9上的蜂窝孔901,能够对通过的气流进行导向和梳理,以使得通过后气体更流畅地向上流动。
三、参照图12,所述的电机风扇组件4包括有高速电机401和电机罩402,所述的电机罩402位于所述的直筒状机壳1与高速电机401之间并将高速电机401包裹,所述电机罩402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接触凸点4021,所述的接触凸点4021与所述直筒状机壳1的内壁相抵;所述的高速电机401与所述的加热组件5之间形成无遮挡流道403。无遮挡流道403的区域内,上下直通无转角6021a,风量风速损耗小。
四、参照图8,所述的加热组件5还包括有若干片呈中心对称的加热片体502,相邻的加热片体502之间形成加热流道503,且所述加热流道503与所述气体流道2的设置方向一致。
加热片体502能够对流过的气体进行加热,此区域中的气体存在冷热混杂的现象,气体分子的活跃度相对冷流更高,因此更容易形成乱流。因此加热片体502需要有多个均匀分布,使得各个加热流道503内的气体不会相互乱窜,从而被有效的先前输送,当经过加热片体502的最前端流出时均已经被完全加热,此时再汇聚成一股总的较为稳定的热流后向着出风口102流动。
进一步的,参照图5,所述筒状大径区段601的外壁上凸设有若干个加强筋6013,所述的加强筋6013与减薄壁厚区域6011相对应。加强筋6013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筒状大径区段601的结构强度,从而能够承受住更大的风压和外部压力,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实施例四
参照图1~图2,在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本实施例还增加有装饰外壳10,所述的直筒状机壳1位于装饰外壳10内;装饰外壳10的设置,一是能够起到装饰作用,使得整体造型更加美观;二是装饰外壳10与直筒状机壳1的组合,形成了双层壳体,将热量更好的保留在内部,从而加热效果更佳,且具有更好的隔热作用,使得用户握持时更加舒适。
如在先专利文献CN212117384U所示,出风口102在出风时或多或少地能够带动周遭的气体一同向前流动,即形成康达效应。但是受限于其造型结构,其出风口102处的壳体与整体的外壳体保持结构一致,不具有凹凸的导流结构,导致康达效应不明显,出风增压效果一般。
本实施例中,导流斜面1011的设置,配合狭长的出风口102形状,在出风口102高速气流的带动下,形成康达效应,引导外部气流,从而增加气流量,并可控制其流向,形成更大地出风气流。结合已有的零部件结构,所作出的改进为:所述装饰外壳10的上部具有缺口1012,所述的直筒状机壳1的出风口102位于所述的缺口1012内,且所述的装饰外壳10凸出于直筒状机壳1,以形成导流斜面1011。一方面,导流斜面1011的设置,使得外部气流更易向着环形出风风道703处聚拢;另一方面环形出风风道703长且窄,因此使得出风口102的出风气流能够引导控制了外部气流流向,从而增大了总体风量。
实施例五
吹风机在工作中会加热,吹出来的风使头发干燥,而使用中也免不了使用梳子,这样一来头发就很容易产生静电,而静电会使头发变型,弯曲,或翘起。
参照图1~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聚流罩6与装饰外壳10之间设有负离子发生器11,且所述负离子发生器11位于所述的气体流道2外,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11中包括有负离子发射针1101,所述的负离子发射针1101至少部分伸入在聚流罩6中。负离子发生器11的设置,能够吹风机形成高速的负离子风流,不会产生静电,增加护发效果。
借助于双壳体的结构,因此为负离子发生器11提供了足够的且不占用气体流道2的安装空间,布线方式便捷合理利于装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包括有:
直筒状机壳(1),其开设有入风口(101)和出风口(102),所述的入风口(101)位于直筒状机壳(1)的下端且呈环状分布,所述的入风口(101)与出风口(102)之间形成气体流道(2);
电路板组件(3),其设置在所述的气体流道(2)中;
电机风扇组件(4),其设置在所述的气体流道(2)中,并位于电路板组件(3)的上方;
加热组件(5),其设置在所述的气体流道(2)中,并位于电机风扇组件(4)的上方;
聚流罩(6),其设置在所述的气体流道(2)中,并衔接在加热组件(5)与出风口(102)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流罩(6)包括从下至上依次排布的筒状大径区段(601)和弧形导流区段(602);
所述筒状大径区段(601)的内壁具有减薄壁厚区域(6011),所述的加热组件(5)包括有加热罩壳(501),所述的加热罩壳(501)至少部分伸入至减薄壁厚区域(6011)中,以使得所述加热罩壳(501)的内壁与所述弧形导流区段(602)的内壁保持齐平;
所述弧形导流区段(602)的竖向截面呈从下至上的向内收缩状(6023),所述弧形导流区段(602)的纵向截面由后向前呈反弓状(6021);
所述弧形导流区段(602)的前端面具有平直区域(6022),所述的平直区域(6022)与直筒状机壳(1)的出风口(102)相互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风口(102)处安装有椭圆状的出风导流格栅(7);
所述的出风导流格栅(7)包括外环壁(701)和内环壁(702),所述的外环壁(701)与内环壁(702)之间形成环形出风风道(703);
所述内环壁(702)的内侧为实心密闭区域(704);
所述的外环壁(701)与内环壁(702)之间还设有若干个均流筋条(7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实心密闭区域(704)向后凸出形成导流块(7041),所述导流块(7041)的截面呈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组件(5)还包括有若干片呈中心对称的加热片体(502),相邻的加热片体(502)之间形成加热流道(503),且所述加热流道(503)与所述气体流道(2)的设置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大径区段(601)的外壁上凸设有若干个加强筋(6013),所述的加强筋(6013)与减薄壁厚区域(6011)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风口(101)处设有入风罩(8),所述入风罩(8)的周侧均布有与气体流道(2)相通的进风孔(801),且所述的入风罩(8)整体呈方形,边缘处采用圆弧边(802)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组件(3)与电机风扇组件(4)之间设有均流环(9),所述的均流环(9)上开设有若干个蜂窝孔(901),所述的蜂窝孔(901)与所述气体流道(2)的设置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风扇组件(4)包括有高速电机(401)和电机罩(402),所述的电机罩(402)位于所述的直筒状机壳(1)与高速电机(401)之间并将高速电机(401)包裹,所述电机罩(402)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接触凸点(4021),所述的接触凸点(4021)与所述直筒状机壳(1)的内壁相抵;
所述的高速电机(401)与所述的加热组件(5)之间形成无遮挡流道(40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装饰外壳(10),所述的直筒状机壳(1)位于装饰外壳(10)内;
所述装饰外壳(10)的上部具有缺口(1012),所述的直筒状机壳(1)的出风口(102)位于所述的缺口(1012)内,且所述的装饰外壳(10)凸出于直筒状机壳(1),以形成导流斜面(10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流罩(6)与装饰外壳(10)之间设有负离子发生器(11),且所述负离子发生器(11)位于所述的气体流道(2)外,所述的负离子发生器(11)中包括有负离子发射针(1101),所述的负离子发射针(1101)至少部分伸入在聚流罩(6)中。
CN202322425358.6U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 Active CN2208322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5358.6U CN220832213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425358.6U CN220832213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32213U true CN220832213U (zh) 2024-04-26

Family

ID=90748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425358.6U Active CN220832213U (zh) 2023-09-06 2023-09-06 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322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2260B (zh) 一种手持风扇
CN110150824B (zh) 卷发组件及具有其的卷发棒
CN220832213U (zh) 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
JP4338608B2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
CN117322717A (zh) 一种直筒状手持高速吹风机
CN111838936B (zh) 一种吹风机
CN208941150U (zh) 静音感应电吹风
CN220212215U (zh) 一种降噪吹风机的出风分流结构
CN207920915U (zh) 蜗壳、风机及燃气热水器
JP2012019866A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ー
CN101825306A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风箱
CN110594194A (zh) 一种蜗壳及具有该蜗壳的空调器
CN201251217Y (zh) 商用微波炉
CN207975709U (zh) 排烟装置
CN210715313U (zh)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CN211370849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无叶风扇
CN220832223U (zh) 一种吹风棒的大气流增压风道结构
CN208967842U (zh)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CN205593185U (zh) 一种桨叶加热装置
CN220607644U (zh) 吹风机
CN210440297U (zh) 一种带热风功能的无叶风扇
CN219537699U (zh) 吹风机的风道结构及应用其的吹风机
CN212117387U (zh) 一种吹风棒导流装置
CN218154814U (zh) 一种发热快换热效率高的燃气暖风机
CN219206147U (zh) 毛发造型设备用内筒、卷发筒组和毛发造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