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67842U -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67842U
CN208967842U CN201821609582.3U CN201821609582U CN208967842U CN 208967842 U CN208967842 U CN 208967842U CN 201821609582 U CN201821609582 U CN 201821609582U CN 208967842 U CN208967842 U CN 2089678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flow
front face
spoiler
bu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095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浩渊
曾卓雄
张永祺
张继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to CN2018216095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678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678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678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包括沿气流方向设置的燃烧室进口(1)、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顺流通道(2),以及燃烧区,所述燃烧区进口处与顺流通道(2)相连通,并设置前隔板与顺流通道内壁面相连接将燃烧区进口处其余部分封闭,所述燃烧区内部固定安装有钝体(4),所述钝体(4)与燃烧区内壁面不接触,并与前隔板形成凹腔(5),所述前隔板记为凹腔前壁面(3),所述凹腔前壁面(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扰流器,所述扰流器包括竖直设置在凹腔前壁面(3)上的导流片(6),以及倾斜安装在导流片(6)上的扰流板(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出口温度分布。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室,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的深入发展,能源的清洁利用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我国明确提出将大型燃气轮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设备(IGCC)作为重点发展的先进高效电力设备之一。
好的燃烧室应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点火性能好、燃烧稳定、流阻损失小、燃烧效率高、出口温度分布均匀、排气污染少、燃料适应性广等基本特征。
驻涡燃烧室(Trapped Vortex Combustor,TVC)是一种新型的燃烧室结构,其在主流来流方向周围设置凹腔,主流流经凹腔会在腔内形成驻涡,起到稳定火焰的作用。燃料与空气以一定的方式注入凹腔内,可起到加强涡强度的作用。但TVC几何机构和进口条件匹配不合适的话,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双涡。
先进驻涡燃烧室(Advanced Vortex Combustor,AVC)是在TVC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钝体稳焰燃烧室,借助钝体间的凹腔形成驻涡来充当稳定的点火源,其主要优势有:结构简单紧凑、长度短;具有较好的燃烧稳定性,对高速来流不敏感;总压损失较小;NO排放较低。但燃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目前存在内置导流片及扰流板的单凹腔驻涡燃烧室和仅内置导流片的先进驻涡燃烧室。而燃烧室内置导流片有助于凹腔内形成稳定的双涡结构,有利于稳定火焰和加强凹腔烟气与主流的掺混。导流片结合扰流板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燃气烟气掺混。为此综合上述构燃烧流动特点,提出将内置导流片及扰流板和钝体相结合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可以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出口温度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气流方向设置的燃烧室进口、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顺流通道,以及燃烧区,所述燃烧区进口处与顺流通道相连通,并设置前隔板与顺流通道内壁面相连接将燃烧区进口处其余部分封闭,所述燃烧区内部固定安装有钝体,所述钝体与燃烧区内壁面不接触,所述钝体与前隔板形成凹腔,所述前隔板记为凹腔前壁面,所述凹腔前壁面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扰流器,所述扰流器包括竖直设置在凹腔前壁面上的导流片,以及倾斜安装在导流片上的扰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钝体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三角形或半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钝体的宽度与凹腔前壁面的高度比为0.6-0.8。
更进一步的,所述钝体的宽度与凹腔前壁面的高度比优选为0.7。
进一步的,所述钝体与凹腔前壁面的距离,即凹腔的长度,与凹腔前壁面的高度比为0.5-0.7。
更进一步的,所述凹腔的长度与凹腔前壁面的高度比优选为0.6。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片竖直设置,一部分伸入凹腔内,另一部分高出顺流通道的内壁面。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片伸入凹腔的长度与凹腔前壁面高度的1/2的比值为0.1-0.4,所述导流片高出顺流通道的内壁面的长度与顺流通道的高度比为0.3-0.5。
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片高出顺流通道的内壁面的长度与顺流通道的高度比优选为0.4。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片与凹腔前壁面的距离与凹腔的长度之比为0.2。
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90°。
更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板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优选为30°。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片高出顺流通道内壁面的一端与燃烧区内壁面形成外侧通道,所述扰流板在外侧通道上的投影面积与外侧通道的截面积之比为12-24%。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室使用的燃料为气体燃料。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燃料为天然气、氢气、煤制燃料气、焦炉煤气、高炉煤气以及合成气。
一部分燃料和空气进入凹腔内形成稳定的双涡结构,有利于稳定火焰及加强燃气掺混;钝体后区域形成回流区,主流气流与凹腔内燃烧产物再掺混,进行二次燃烧,进一步加强燃气烟气的掺混,从而实现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出口温度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安装在燃气轮机压缩机和燃气轮机的透平之间,来自燃气轮机压缩机的燃料和空气预混后进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的烟气进入燃气轮机透平。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流程为:首先来自压缩机的燃料与空气混合气流通过燃烧室进口进入燃烧室,流经进口顺流通道,由导流片分流,一部分经导流片引流进入凹腔,在导流片后方形成稳定的双驻涡结构,一部分从导流片外侧流过,再经扰流板分流,这部分称为主流;凹腔内的燃烧产物气流一部分会沿扰流板流动,与主流气体进行掺混,混合气流在钝体后区域又会形成回流区,加强掺混并进行二次燃烧,形成合适的烟气由燃烧室出口进入燃气轮机透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一部分燃料和空气进入凹腔内形成稳定的双涡结构,有利于稳定火焰及加强燃气掺混;钝体后区域形成回流区,主流气流与凹腔内燃烧产物再掺混,进行二次燃烧,进一步加强燃气烟气的掺混,从而实现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出口温度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内气流的流向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示:
1、燃烧室进口,2、顺流通道,3、凹腔前壁面,4、钝体,5、凹腔,6、导流片,7、扰流板,8、燃烧室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通过合理设置钝体,与燃烧室凹腔前壁面构成凹腔,并在凹腔中形成驻涡,从而形成驻涡燃烧室;然后通过合理设置导流片及扰流板的结构参数,使得燃烧效果达到最佳。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如图1所示,包括沿气流方向设置的燃烧室进口1、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顺流通道2,以及燃烧区,燃烧区进口处与顺流通道2相连通,并设置前隔板与顺流通道2内壁面相连接将燃烧区进口处其余部分封闭,燃烧区内部固定安装有钝体4,钝体4与前隔板形成凹腔5,钝体4与燃烧区内壁面不接触,前隔板记为凹腔前壁面3,凹腔前壁面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扰流器,扰流器包括竖直设置在凹腔前壁面3上的导流片6,以及倾斜安装在导流片6上的扰流板7。钝体4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宽度与凹腔前壁面3的高度比为0.7。钝体4与凹腔前壁面3的距离,即凹腔5的长度,与凹腔前壁面3的高度比为0.6。
导流片6竖直设置,一部分伸入凹腔5内,另一部分高出顺流通道2的内壁面,伸入凹腔5的长度与凹腔前壁面3高度的1/2的比值为0.2,高出顺流通道2的内壁面的长度与顺流通道2的高度比为0.4。导流片6与凹腔前壁面3的距离与凹腔5的长度之比为0.2。扰流板7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30°。导流片6高出顺流通道2内壁面的一端与燃烧区内壁面形成外侧通道,扰流板7在外侧通道上的投影面积与外侧通道的截面积之比为18%。
该燃烧室安装在燃气轮机压缩机和燃气轮机的透平之间,来自燃气轮机压缩机的燃料和空气预混后进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的烟气进入燃气轮机透平。具体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首先来自压缩机的燃料与空气混合气流通过燃烧室进口1进入燃烧室,流经进口顺流通道2,由导流片6分流,一部分经导流片6引流进入凹腔5,在导流片6后方形成稳定的双驻涡结构,一部分从导流片6外侧流过,再经扰流板7分流,这部分称为主流;凹腔5内的燃烧产物气流一部分会沿扰流板7流动,与主流气体进行掺混,混合气流在钝体4后区域又会形成回流区,加强掺混并进行二次燃烧,形成合适的烟气由燃烧室出口8进入燃气轮机透平。
实施例2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包括沿气流方向设置的燃烧室进口1、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顺流通道2,以及燃烧区,燃烧区进口处与顺流通道2相连通,并设置前隔板与顺流通道2内壁面相连接将燃烧区进口处其余部分封闭,燃烧区内部固定安装有钝体4,钝体4与前隔板形成凹腔5,钝体与燃烧区内壁面不接触,前隔板记为凹腔前壁面3,凹腔前壁面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扰流器,扰流器包括竖直设置在凹腔前壁面3上的导流片6,以及倾斜安装在导流片6上的扰流板7。钝体4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宽度与凹腔前壁面3的高度比为0.6。钝体4与凹腔前壁面3的距离,即凹腔5的长度,与凹腔前壁面3的高度比为0.5。
导流片6竖直设置,一部分伸入凹腔5内,另一部分高出顺流通道2的内壁面,伸入凹腔5的长度与凹腔前壁面3高度的1/2的比值为0.1,高出顺流通道2的内壁面的长度与顺流通道2的高度比为0.3。导流片6与凹腔前壁面3的距离与凹腔5的长度之比为0.2。扰流板7与水平设置。导流片6高出顺流通道2内壁面的一端与燃烧区内壁面形成外侧通道,扰流板7在外侧通道上的投影面积与外侧通道的截面积之比为12%。
该燃烧室安装在燃气轮机压缩机和燃气轮机的透平之间,来自燃气轮机压缩机的燃料和空气预混后进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的烟气进入燃气轮机透平。具体的工作流程为:首先来自压缩机的燃料与空气混合气流通过燃烧室进口1进入燃烧室,流经进口顺流通道2,由导流片6分流,一部分经导流片6引流进入凹腔5,在导流片6后方形成稳定的双驻涡结构,一部分从导流片6外侧流过,再经扰流板7分流,这部分称为主流;凹腔5内的燃烧产物气流一部分会沿扰流板7流动,与主流气体进行掺混,混合气流在钝体4后区域又会形成回流区,加强掺混并进行二次燃烧,形成合适的烟气由燃烧室出口8进入燃气轮机透平。
实施例3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包括沿气流方向设置的燃烧室进口1、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顺流通道2,以及燃烧区,燃烧区进口处与顺流通道2相连通,并设置前隔板与顺流通道2内壁面相连接将燃烧区进口处其余部分封闭,燃烧区内部固定安装有钝体4,钝体4与前隔板形成凹腔5,钝体4与燃烧区内壁面不接触,前隔板记为凹腔前壁面3,凹腔前壁面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扰流器,扰流器包括竖直设置在凹腔前壁面3上的导流片6,以及倾斜安装在导流片6上的扰流板7。钝体4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宽度与凹腔前壁面3的高度比为0.8。钝体4与凹腔前壁面3的距离,即凹腔5的长度,与凹腔前壁面3的高度比为0.7。
导流片6竖直设置,一部分伸入凹腔5内,另一部分高出顺流通道2的内壁面,伸入凹腔5的长度与凹腔前壁面3高度的1/2的比值为0.4,高出顺流通道2的内壁面的长度与顺流通道2的高度比为0.5。导流片6与凹腔前壁面3的距离与凹腔5的长度之比为0.2。扰流板7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80°。导流片6高出顺流通道2内壁面的一端与燃烧区内壁面形成外侧通道,扰流板7在外侧通道上的投影面积与外侧通道的截面积之比为24%。
该燃烧室安装在燃气轮机压缩机和燃气轮机的透平之间,来自燃气轮机压缩机的燃料和空气预混后进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的烟气进入燃气轮机透平。具体的工作流程为:首先来自压缩机的燃料与空气混合气流通过燃烧室进口1进入燃烧室,流经进口顺流通道2,由导流片6分流,一部分经导流片6引流进入凹腔5,在导流片6后方形成稳定的双驻涡结构,一部分从导流片6外侧流过,再经扰流板7分流,这部分称为主流;凹腔5内的燃烧产物气流一部分会沿扰流板7流动,与主流气体进行掺混,混合气流在钝体4后区域又会形成回流区,加强掺混并进行二次燃烧,形成合适的烟气由燃烧室出口8进入燃气轮机透平。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气流方向设置的燃烧室进口(1)、平行间隔设置的两个顺流通道(2),以及燃烧区,所述燃烧区进口处与顺流通道(2)相连通,并设置前隔板与顺流通道内壁面相连接将燃烧区进口处其余部分封闭,所述燃烧区内部固定安装有钝体(4),所述钝体(4)与燃烧室内壁面不接触,并与前隔板形成凹腔(5),所述前隔板记为凹腔前壁面(3),所述凹腔前壁面(3)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扰流器,所述扰流器包括竖直设置在凹腔前壁面(3)上的导流片(6),以及倾斜安装在导流片(6)上的扰流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钝体(4)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三角形或半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钝体(4)的宽度与凹腔前壁面(3)的高度比为0.6-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钝体(4)与凹腔前壁面(3)的距离,即凹腔(5)的长度,与凹腔前壁面(3)的高度比为0.5-0.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6)一部分伸入凹腔(5)内,另一部分高出顺流通道(2)的内壁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6)伸入凹腔(5)的长度与凹腔前壁面(3)高度的1/2的比值为0.1-0.4,所述导流片高出顺流通道(2)的内壁面的长度与顺流通道(2)的高度比为0.3-0.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6)与凹腔前壁面(3)的距离与凹腔(5)的长度之比为0.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7)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于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6)高出顺流通道(2)内壁面的一端与燃烧区内壁面形成外侧通道,所述扰流板(7)在外侧通道上的投影面积与外侧通道的截面积之比为12-24%。
CN201821609582.3U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Active CN2089678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9582.3U CN208967842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09582.3U CN208967842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67842U true CN208967842U (zh) 2019-06-11

Family

ID=66756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09582.3U Active CN208967842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678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4393A (zh) * 2018-09-30 2018-12-07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4393A (zh) * 2018-09-30 2018-12-07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54393A (zh)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CN205137451U (zh) 一种强制引射烟气回流的低NOx燃气燃烧器
CN106642109A (zh) 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CN109139297A (zh) 一种用于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组合增强掺混的装置
CN203823810U (zh) 一种带导流片的先进旋涡燃烧室
CN206582843U (zh) 一种燃气采暖热水炉的低氮氧化物燃烧器
CN208967842U (zh) 一种内置扰流器的先进驻涡燃烧室
CN203489263U (zh) 一种富氧燃烧器
CN105927978B (zh) 低氮氧化物燃烧器及采用该燃烧器的燃气热水设备
CN205939146U (zh) 一种新型低NOx燃气燃烧器
CN205065722U (zh) 一种新型节能燃气炉混气装置
CN106322380A (zh) 一种新型稳焰燃烧器
CN206234820U (zh) 燃气热水器用燃烧器
CN1098489A (zh) 煤粉炉可调浓度低负荷自动稳燃及防结渣装置
CN205560746U (zh) 一种低噪音低NOx排放环保节能高效燃气烧嘴
CN208222490U (zh) 分级燃烧低氮燃烧器
CN203595143U (zh) 燃气轮机双燃料燃烧室喷嘴
CN207247203U (zh) 工业燃气窑炉多级配风富氧伴烧专用燃烧器
CN109595551B (zh) 一种浓淡燃烧器
CN203595144U (zh) 一种燃气轮机双燃料燃烧室喷嘴
CN208186342U (zh) 烟气内循环低氮燃烧器
CN203571786U (zh) 一种多调式燃尽风配风器
CN203571731U (zh) 一种燃烧器喷头
CN206419956U (zh) 一种新型稳焰燃烧器
CN205746975U (zh) 一种基于贫油半预混燃烧的天然气低污染燃烧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