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28077U - 拔柱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拔柱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28077U
CN220828077U CN202322665926.XU CN202322665926U CN220828077U CN 220828077 U CN220828077 U CN 220828077U CN 202322665926 U CN202322665926 U CN 202322665926U CN 220828077 U CN220828077 U CN 220828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spanning
columns
retaining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659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强
马洪步
庞庆
刘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da Commercial Planning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da Commercial Planning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da Commercial Planning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da Commercial Planning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659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28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28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28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拔柱支撑结构,适于支撑待拔柱建筑,待拔柱建筑包括楼板、若干结构柱以及若干结构梁,结构柱和结构梁适于支撑楼板,结构柱包括拟拔柱和位于拟拔柱两侧的保留柱,拟拔柱适于在拔柱支撑结构成型后移除,保留柱适于继续支撑楼板,结构梁包括一根贯穿拟拔柱和保留柱的保留梁;拔柱支撑结构包括:两组立柱组,分别与两根保留柱固定连接并适于支撑楼板;跨越梁组,与保留梁平行设置,跨越梁组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立柱组固定连接并适于支撑楼板。本发明利用两组立柱组分担跨越梁组的支撑作用力,实际施工时无需对原有的保留柱、保留梁进行破坏,维持了待拔柱建筑原有的结构传力体系。

Description

拔柱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拔柱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结构拔柱技术是建筑改造时常用的改造方法,可以改变平面和空间布局,拓展使用空间,满足商业改造的需求,因此广泛用于商业综合体升级改造中。具体而言,在工程楼房加固改造工程中,会将楼层框架的部分结构柱拆除,形成无柱大空间建筑平面。
结构拔柱技术中常采用的方法为增大原梁截面加固法,即在原有结构梁的基础上进行加固,改变原有结构梁的内部钢筋结构,将新旧梁结构浇筑混凝土重新成型,形成更大的结构梁以代替待拔的结构柱对建筑进行支撑。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施工时需要大面积破坏原有结构梁的结构形式,导致建筑原来的传力体系被破坏,因此需要在楼层间搭设多个诸如脚手架一类的支撑结构对楼面进行支撑回顶,以维系建筑原来的传力体系,如此不仅存在较大施工风险,而且步骤繁琐、工期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拔柱支撑结构,以解决目前采用的拔柱方式中,需要大面积破坏原有结构梁的结构形式,存在较大施工风险,而且步骤繁琐、工期长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拔柱支撑结构,适于支撑待拔柱建筑,所述待拔柱建筑包括楼板、若干结构柱以及若干结构梁,所述结构柱和所述结构梁适于支撑所述楼板,所述结构柱包括拟拔柱和位于所述拟拔柱两侧的保留柱,所述拟拔柱适于在所述拔柱支撑结构成型后移除,所述保留柱适于继续支撑所述楼板,所述结构梁包括一根贯穿所述拟拔柱和所述保留柱的保留梁;所述拔柱支撑结构包括:两组立柱组,分别与两根所述保留柱固定连接并适于支撑所述楼板;跨越梁组,与所述保留梁平行设置,所述跨越梁组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立柱组固定连接并适于支撑所述楼板。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拔柱支撑结构,通过在拟拔柱两侧的两根保留柱外侧设置两组立柱组,配合与保留梁平行设置的跨越梁组共同对楼板提供支撑作用,利用两组立柱组分担跨越梁组的支撑作用力,实际施工时无需对原有的保留柱、保留梁进行破坏,维持了待拔柱建筑原有的结构传力体系,降低了施工风险,并且无需在楼层间搭设多个诸如脚手架一类的支撑结构对楼面进行支撑回顶,简化了施工步骤,从而解决了目前采用的拔柱方式中,需要大面积破坏原有结构梁的结构形式,存在较大施工风险,而且步骤繁琐、工期长的问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留柱包括第一保留柱和第二保留柱,所述立柱组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跨越梁组包括位于所述保留梁两侧的第一跨越梁和第二跨越梁;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保留柱的两侧;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保留柱的两侧;所述第一跨越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跨越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在对应保留柱两侧均固定连接两根立柱,配合两根跨越梁形成双梁结构,通过四立柱双梁结构形成的组合支撑结构,对楼板产生足够的支撑作用以代替拟拔柱对楼板的支撑作用,待组合支撑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直接用水钻等工具切除拟拔柱即可。双梁的结构形式相当于采用两根梁分担荷载,故截面高度相对较小,可有效节省净高。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跨越梁与所述保留梁由钢筋混凝土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跨越梁与所述保留梁由钢筋混凝土层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将第一跨越梁、第二跨越梁分别与保留梁由钢筋混凝土层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组合支撑结构对待拔柱建筑的支撑效果,确保待拔柱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跨越梁内设置有第一梁拉筋,所述钢筋混凝土层设置有植入所述保留梁侧壁的第一抗剪拉筋,所述第一梁拉筋与所述第一抗剪拉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跨越梁内设置有第二梁拉筋,所述钢筋混凝土层设置有植入所述保留梁侧壁的第二抗剪拉筋,所述第二梁拉筋与所述第二抗剪拉筋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在第一跨越梁一侧,第一跨越梁与保留梁通过第一梁拉筋与钢筋混凝土层中的第一抗剪拉筋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跨越梁、钢筋混凝土层和保留梁形成一体化连接结构;在第二跨越梁一侧,第二跨越梁与保留梁通过第二梁拉筋与钢筋混凝土层中的第二抗剪拉筋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跨越梁、钢筋混凝土层和保留梁形成一体化连接结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梁拉筋与所述第一抗剪拉筋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梁拉筋与所述第二抗剪拉筋一体成型。
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梁拉筋与第一抗剪拉筋一体成型,第二梁拉筋与第二抗剪拉筋一体成型的设置,使得在保留梁一侧植入的第一抗剪拉筋兼做第一跨越梁的第一梁拉筋,在保留梁另一侧植入的第二抗剪拉筋兼做第二跨越梁的第二梁拉筋。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跨越梁内还设置有沿所述第一跨越梁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一跨越筋,所述第一跨越筋的两端分别植入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所述第二跨越梁内还设置有沿所述第二跨越梁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二跨越筋,所述第二跨越筋的两端分别植入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
有益效果:在第一跨越梁一侧,第一跨越梁内部设置有若干横跨第一跨越梁的第一跨越筋,确保第一跨越梁灌注混凝土成型的结构强度,并且将若干第一跨越筋的两端分别植入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进行锚固,从而将第一跨越梁固定连接在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在第二跨越梁一侧,第二跨越梁内部设置有若干横跨第二跨越梁的第二跨越筋,确保第二跨越梁灌注混凝土成型的结构强度,并且将若干第二跨越筋的两端分别植入第二立柱和第四立柱进行锚固,从而将第二跨越筋固定连接在第二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结构梁还包括与所述保留梁交叉设置的若干次梁,所述第一跨越梁和所述第二跨越梁的标高均高于若干所述次梁的标高,所述第一跨越筋适于由若干所述次梁上方穿过,所述第二跨越筋适于由若干所述次梁上方穿过。
有益效果:设置第一跨越梁和第二跨越梁的标高均高于若干次梁的标高,在实际施工时便于第一跨越筋或第二跨越筋从若干次梁的上方穿过,避免第一跨越梁和第二跨越梁的施工对原有的若干次梁造成破坏,确保待拔柱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留梁两侧的所述楼板设置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跨越梁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二跨越梁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中。
有益效果:通过在楼板设置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以便与设置第一跨越梁和第二跨越梁,确保第一跨越梁和第二跨越梁与楼板稳定连接并对楼板提供支撑作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跨越梁与所述次梁相交处连接有抗剪吊筋,所述第二跨越梁与所述次梁相交处连接有抗剪吊筋。
有益效果:在第一跨越梁、第二跨越梁与次梁相交处设置抗剪吊筋,确保交叉连接处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跨越梁和所述第二跨越梁的标高比若干所述次梁的标高高出50mm-100mm。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拔柱支撑结构适于支撑的待拔柱建筑的水平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拔柱支撑结构的水平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拔柱支撑结构的拟拔柱处的竖直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拔柱支撑结构的另一水平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楼板;101、安装槽;
2、结构柱;201、拟拔柱;202、保留柱;2021、第一保留柱;2022、第二保留柱;
3、结构梁;301、保留梁;302、次梁;
4、立柱组;401、第一立柱;402、第二立柱;403、第三立柱;404、第四立柱;
5、跨越梁组;501、第一跨越梁;5011、第一梁拉筋;5012、第一跨越筋;5013、第一梁箍筋;502、第二跨越梁;5021、第二梁拉筋;5022、第二跨越筋;5023、第二梁箍筋;
6、钢筋混凝土层;601、第一抗剪拉筋;602、第二抗剪拉筋;603、封闭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图4,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拔柱支撑结构,如图1-图3所示,拔柱支撑结构适于支撑待拔柱建筑,待拔柱建筑包括楼板1、若干结构柱2以及若干结构梁3。
结构柱2和结构梁3适于支撑楼板1,结构柱2包括拟拔柱201和位于拟拔柱201两侧的保留柱202,拟拔柱201适于在拔柱支撑结构成型后移除,保留柱202适于继续支撑楼板1,结构梁3包括一根贯穿拟拔柱201和保留柱202的保留梁301。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待拔柱建筑的由一根梁结构和若干柱结构组成的一段组合结构中,包括了拟拔柱201,拟拔柱201两侧的保留柱202以及贯穿拟拔柱201和保留柱202的保留梁301,本实施例中利用拔柱支撑结构对上述保留柱202和保留柱202进行加固,重构待拔柱建筑在这部分建筑结构的结构传力体系,以达到拔柱支撑结构代替拟拔柱201支撑作用的目的,在重构拔柱支撑结构后即可将拟拔柱201移除,从而形成无柱大空间建筑平面。
进一步地,在一段组合结构中可以包括多根拟拔柱201,确保重构拔柱支撑结构具有足够结构强度即可。
拔柱支撑结构包括:两组立柱组4和跨越梁组5。
两组立柱组4分别与两根保留柱202固定连接并适于支撑楼板1;跨越梁组5与保留梁301平行设置,跨越梁组5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立柱组4固定连接并适于支撑楼板1。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在两根保留柱202外侧均设置固定连接的立柱组4,利用立柱组4对楼板1提供支撑作用,并且设置固定连接在两组立柱组4之间的跨越梁组5,配合两组立柱组4共同对楼板1提供支撑作用,利用两组立柱组4配合一组跨越梁组5的组合支撑结构,对楼板1产生足够的支撑作用以代替拟拔柱201对楼板1的支撑作用,待立柱组4和跨越梁组5达到设计强度后,直接用水钻等工具切除拟拔柱201即可。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就立柱组4的设置形式不做限制,立柱组4能够对楼板1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即可,因此立柱组4中可包括多根立柱结构件,当然位于拟拔柱201两侧的立柱结构件需要对应设置,同时跨越梁组5中也可包括多根横梁结构件,固定连接在对应设置的两根立柱结构件之间。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多根立柱结构件对称分布在对应保留柱202的两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拔柱支撑结构属于对现有建筑结构的施工改进,因此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理解为以钢筋绑扎配合混凝土浇筑,具体操作方式遵循建筑作业标准。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柱支撑结构,通过在拟拔柱201两侧的两根保留柱202外侧设置两组立柱组4,配合与保留梁301平行设置的跨越梁组5共同对楼板1提供支撑作用,利用两组立柱组4分担跨越梁组5的支撑作用力,实际施工时无需对原有的保留柱202、保留梁301进行破坏,维持了待拔柱建筑原有的结构传力体系,降低了施工风险,并且无需在楼层间搭设多个诸如脚手架一类的支撑结构对楼面进行支撑回顶,简化了施工步骤,从而解决了目前采用的拔柱方式中,需要大面积破坏原有结构梁的结构形式,存在较大施工风险,而且步骤繁琐、工期长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保留柱202包括第一保留柱2021和第二保留柱2022,立柱组4包括第一立柱401、第二立柱402、第三立柱403和第四立柱404,跨越梁组5包括位于保留梁301两侧的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第一立柱401和第二立柱402固定连接在第一保留柱2021的两侧;第三立柱403和第四立柱404固定连接在第二保留柱2022的两侧;第一跨越梁50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立柱401和第三立柱403固定连接;第二跨越梁50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立柱402和第四立柱404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2、图3所示,在对应保留柱两侧均固定连接两根立柱,配合两根跨越梁形成双梁结构,通过四立柱双梁结构形成的组合支撑结构,对楼板1产生足够的支撑作用以代替拟拔柱201对楼板1的支撑作用,待组合支撑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直接用水钻等工具切除拟拔柱201即可。双梁的结构形式相当于采用两根梁分担荷载,故截面高度相对较小,可有效节省净高。
进一步地,固定连接在第一保留柱2021两侧的第一立柱401和第二立柱402可直接利用加大截面法进行加固,新增第一立柱401和第二立柱402落至基础或者在以下各层缩进处理,确保待拔柱建筑的结构稳定性。第三立柱403和第四立柱404处的设置方式同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跨越梁501与保留梁301由钢筋混凝土层6固定连接,第二跨越梁502与保留梁301由钢筋混凝土层6固定连接。
具体地,将第一跨越梁501、第二跨越梁502分别与保留梁301由钢筋混凝土层6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提高组合支撑结构对待拔柱建筑的支撑效果,确保待拔柱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与保留梁301通过钢筋混凝土层6合并形成一个倒凹型截面结构,配合立柱结构共同对楼板1提供支撑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第一跨越梁501内设置有第一梁拉筋5011,钢筋混凝土层6设置有植入保留梁301侧壁的第一抗剪拉筋601,第一梁拉筋5011与第一抗剪拉筋601固定连接;第二跨越梁502内设置有第二梁拉筋5021,钢筋混凝土层6设置有植入保留梁301侧壁的第二抗剪拉筋602,第二梁拉筋5021与第二抗剪拉筋602固定连接。
具体地,在第一跨越梁501一侧,第一跨越梁501与保留梁301通过第一梁拉筋5011与钢筋混凝土层6中的第一抗剪拉筋601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跨越梁501、钢筋混凝土层6和保留梁301形成一体化连接结构;在第二跨越梁502一侧,第二跨越梁502与保留梁301通过第二梁拉筋5021与钢筋混凝土层6中的第二抗剪拉筋602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跨越梁502、钢筋混凝土层6和保留梁301形成一体化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钢筋混凝土层6的内部周向设置有封闭箍筋603,配合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层6。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第一梁拉筋5011与第一抗剪拉筋601一体成型,第二梁拉筋5021与第二抗剪拉筋602一体成型。
具体地,通过第一梁拉筋5011与第一抗剪拉筋601一体成型,第二梁拉筋5021与第二抗剪拉筋602一体成型的设置,使得在保留梁301一侧植入的第一抗剪拉筋601兼做第一跨越梁501的第一梁拉筋5011,在保留梁301另一侧植入的第二抗剪拉筋602兼做第二跨越梁502的第二梁拉筋5021。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第一跨越梁501内还设置有沿第一跨越梁501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一跨越筋5012,第一跨越筋5012的两端分别植入第一立柱401和第三立柱403;第二跨越梁502内还设置有沿第二跨越梁502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二跨越筋5022,第二跨越筋5022的两端分别植入第二立柱402和第四立柱404。
具体地,在第一跨越梁501一侧,第一跨越梁501内部设置有若干横跨第一跨越梁501的第一跨越筋5012,确保第一跨越梁501灌注混凝土成型的结构强度,并且将若干第一跨越筋5012的两端分别植入第一立柱401和第三立柱403进行锚固,从而将第一跨越梁501固定连接在第一立柱401和第三立柱403之间;在第二跨越梁502一侧,第二跨越梁502内部设置有若干横跨第二跨越梁502的第二跨越筋5022,确保第二跨越梁502灌注混凝土成型的结构强度,并且将若干第二跨越筋5022的两端分别植入第二立柱402和第四立柱404进行锚固,从而将第二跨越筋5022固定连接在第二立柱402和第四立柱404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跨越梁501的内部周向设置有第一梁箍筋5013,配合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一跨越梁501;第二跨越梁502的内部周向设置有第二梁箍筋5023,配合浇筑混凝土形成第二跨越梁50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结构梁3还包括与保留梁301交叉设置的若干次梁302,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的标高均高于若干次梁302的标高,第一跨越筋5012适于由若干次梁302上方穿过,第二跨越筋5022适于由若干次梁302上方穿过。
具体地,设置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的标高均高于若干次梁302的标高,在实际施工时便于第一跨越筋5012或第二跨越筋5022从若干次梁302的上方穿过,避免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的施工对原有的若干次梁302造成破坏,确保待拔柱建筑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保留梁301两侧的楼板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第一跨越梁501设置在第一安装槽101中,第二跨越梁502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02中。
具体地,通过在楼板1设置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以便与设置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确保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与楼板1稳定连接并对楼板1提供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开槽施工时需要避开原有的若干次梁302,避免若干次梁302造成破坏,确保待拔柱建筑的结构稳定性造成破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跨越梁501与次梁302相交处连接有抗剪吊筋,第二跨越梁502与次梁302相交处连接有抗剪吊筋。
具体地,在第一跨越梁501、第二跨越梁502与次梁302相交处设置抗剪吊筋,确保交叉连接处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的标高比若干次梁302的标高高出50mm-100mm。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拔柱支撑结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拟拔柱201两侧的楼板1进行开槽,具体为开设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施工时需要避开原有的若干次梁302。
步骤二:在拟拔柱201相邻的两根保留柱202的均新增结构柱2,具体为在第一保留柱2021的两侧新增第一立柱401和第二立柱402,在第二保留柱2022的两侧新增第三立柱403和第四立柱404,按加大截面法进行加固,新增第一立柱401、第二立柱402、第三立柱403和第四立柱404落至基础或者在以下各层缩进处理。
步骤三:绑扎新增跨越梁组5的钢筋,新增跨越梁组5具体为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的顶标高比原若干次梁302标高高出约50mm-100mm,便于第一跨越筋5012或第二跨越筋5022从若干次梁302的上方穿过,将第一跨越筋5012的两端分别植入第一立柱401和第三立柱403进行锚固,将若干第二跨越筋5022的两端分别植入第二立柱402和第四立柱404进行锚固,在第一跨越梁501、第二跨越梁502与次梁302相交处设置抗剪吊筋。
步骤四:在保留梁301两侧植入第一抗剪拉筋601和第二抗剪拉筋602,第一抗剪拉筋601兼做第一跨越梁501的第一梁拉筋5011,第二抗剪拉筋602兼做第二跨越梁502的第二梁拉筋5021,再通过在保留梁301两侧的第一跨越梁501、第二跨越梁502的缝隙区域增设封闭箍筋603,配合浇筑形成的钢筋混凝土层6将第一跨越梁501、第二跨越梁502与保留梁301保留梁合并形成一个倒凹型截面结构。
步骤五:同时浇筑两组立柱组4和跨越梁组5的混凝土,立柱组4具体为第一立柱401、第二立柱402、第三立柱403和第四立柱404,跨越梁组5具体为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形成新增双梁跨越拟拔柱的重构结构传力体系。
步骤六:两组立柱组4和跨越梁组5达到设计强度后,直接用水钻等工具切除拟拔柱201。
步骤七: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的顶标高比原若干次梁302标高高出约50mm-100mm的位置采用建筑做法进行处理。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拔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适于支撑待拔柱建筑,所述待拔柱建筑包括楼板(1)、若干结构柱(2)以及若干结构梁(3),所述结构柱(2)和所述结构梁(3)适于支撑所述楼板(1),所述结构柱(2)包括拟拔柱(201)和位于所述拟拔柱(201)两侧的保留柱(202),所述拟拔柱(201)适于在所述拔柱支撑结构成型后移除,所述保留柱(202)适于继续支撑所述楼板(1),所述结构梁(3)包括一根贯穿所述拟拔柱(201)和所述保留柱(202)的保留梁(301);
所述拔柱支撑结构包括:
两组立柱组(4),分别与两根所述保留柱(202)固定连接并适于支撑所述楼板(1);
跨越梁组(5),与所述保留梁(301)平行设置,所述跨越梁组(5)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所述立柱组(4)固定连接并适于支撑所述楼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留柱(202)包括第一保留柱(2021)和第二保留柱(2022),所述立柱组(4)包括第一立柱(401)、第二立柱(402)、第三立柱(403)和第四立柱(404),所述跨越梁组(5)包括位于所述保留梁(301)两侧的第一跨越梁(501)和第二跨越梁(502);
所述第一立柱(401)和所述第二立柱(40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保留柱(2021)的两侧;
所述第三立柱(403)和所述第四立柱(40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保留柱(2022)的两侧;
所述第一跨越梁(50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401)和所述第三立柱(403)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跨越梁(5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立柱(402)和所述第四立柱(40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拔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越梁(501)与所述保留梁(301)由钢筋混凝土层(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跨越梁(502)与所述保留梁(301)由钢筋混凝土层(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拔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越梁(501)内设置有第一梁拉筋(5011),所述钢筋混凝土层(6)设置有植入所述保留梁(301)侧壁的第一抗剪拉筋(601),所述第一梁拉筋(5011)与所述第一抗剪拉筋(601)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跨越梁(502)内设置有第二梁拉筋(5021),所述钢筋混凝土层(6)设置有植入所述保留梁(301)侧壁的第二抗剪拉筋(602),所述第二梁拉筋(5021)与所述第二抗剪拉筋(60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拔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拉筋(5011)与所述第一抗剪拉筋(60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梁拉筋(5021)与所述第二抗剪拉筋(602)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拔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越梁(501)内还设置有沿所述第一跨越梁(501)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一跨越筋(5012),所述第一跨越筋(5012)的两端分别植入所述第一立柱(401)和所述第三立柱(403);
所述第二跨越梁(502)内还设置有沿所述第二跨越梁(502)长度延伸方向设置的若干第二跨越筋(5022),所述第二跨越筋(5022)的两端分别植入所述第二立柱(402)和所述第四立柱(4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拔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梁(3)还包括与所述保留梁(301)交叉设置的若干次梁(302),所述第一跨越梁(501)和所述第二跨越梁(502)的标高均高于若干所述次梁(302)的标高,所述第一跨越筋(5012)适于由若干所述次梁(302)上方穿过,所述第二跨越筋(5022)适于由若干所述次梁(302)上方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拔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留梁(301)两侧的所述楼板(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01)和第二安装槽(102),所述第一跨越梁(50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101)中,所述第二跨越梁(502)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02)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拔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越梁(501)与所述次梁(302)相交处连接有抗剪吊筋,所述第二跨越梁(502)与所述次梁(302)相交处连接有抗剪吊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拔柱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越梁(501)和所述第二跨越梁(502)的标高比若干所述次梁(302)的标高高出50mm-100mm。
CN202322665926.XU 2023-09-28 2023-09-28 拔柱支撑结构 Active CN220828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5926.XU CN220828077U (zh) 2023-09-28 2023-09-28 拔柱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65926.XU CN220828077U (zh) 2023-09-28 2023-09-28 拔柱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28077U true CN220828077U (zh) 2024-04-23

Family

ID=90728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65926.XU Active CN220828077U (zh) 2023-09-28 2023-09-28 拔柱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28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61992A (en) Composite steel/concrete column
CN103046645B (zh) 一种大跨度预制整浇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057321B (zh) 整体钢平台模架超大承载力附墙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02418425A (zh) 现浇加腋梁的预制整浇房屋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20828077U (zh) 拔柱支撑结构
CN113123516A (zh) 梁板一体化的预制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412099A (zh) 全厚度后埋钢筋连接式混凝土预制板及连接方法
CN117513791A (zh) 拔柱支撑结构
CN206902987U (zh) 一种带顶柱的t型剪力墙
CN215977672U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
CN202831219U (zh) 一种大跨度预制整浇结构
CN215670918U (zh) 用于高边坡框格梁的操作架
CN115653121A (zh) 一种梁端加腋型钢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施工方法
CN214423706U (zh) 一种插拔纵向肋条式隔音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CN211340847U (zh) 逆作法中地下结构的预制梁
CN210164103U (zh) 混合式预制多腔钢筋混凝土墙、地下空间结构体系
CN111827348A (zh) 一种地铁支撑梁的施工方法
CN111485630A (zh) 框架结构建筑及施工方法
CN220225728U (zh) 砌体结构与新增楼板的连接结构
CN110984367A (zh)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CN115075572B (zh) 穿孔锚固搭接连接结合的型钢混凝土墙梁节点的施工方法
CN215858253U (zh) 一种混凝土楼板立柱节点连接构造
CN212224198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pc房屋单元
CN218508665U (zh) 一种装配式先张法预应力梁柱连接节点
CN212453080U (zh) 框架结构建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