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5140U - 帐篷 - Google Patents

帐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5140U
CN220815140U CN202322646212.4U CN202322646212U CN220815140U CN 220815140 U CN220815140 U CN 220815140U CN 202322646212 U CN202322646212 U CN 202322646212U CN 220815140 U CN220815140 U CN 220815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tent
frame
supporting frame
sid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462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井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obik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obik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obik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obik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462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5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5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5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帐篷,帐篷包括:帐篷本体;套筒;以及框架;所述帐篷本体具有:顶部;左侧部和右侧部,所述左侧部和所述右侧部与所述顶部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顶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设置于所述左侧部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第二套筒,设置于所述右侧部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第三套筒,设置在顶部上;第四套筒,设置在顶部上;所述框架穿过套筒,用于将所述帐篷本体支承于展开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帐篷在长宽比上实现自由调整,提升帐篷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帐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帐篷。
背景技术
在户外活动中,人们经常需要用到帐篷。现有的用于露营等的帐篷搭建后帐篷主体俯视时基本呈方形,在长、宽比上无法自由调节,这种帐篷存在舒适度不够的问题。
由此可见,能否基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帐篷,改进帐篷内用户的舒适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帐篷,提高帐篷内用户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帐篷,
帐篷本体;
套筒;以及
框架;
所述帐篷本体具有:顶部;左侧部和右侧部,所述左侧部和所述右侧部与所述顶部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顶部的左右两侧;
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设置于所述左侧部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第二套筒,设置于所述右侧部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第三套筒,设置在顶部上;第四套筒,设置在顶部上;
所述框架穿过套筒,用于将所述帐篷本体支承于展开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基本上相互平行。
优选地,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支承框架、第二支承框架、两个第三支承框架、第四支承框架、营柱;
所述第一支承框架,其呈向下的U字状且穿过所述第一套筒;
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其呈向下的U字状且穿过所述第二套筒;
所述第三支承框架,其呈向下的V字状;
所述第四支承框架,其呈向下的U字状且穿过所述第四套筒;
所述营柱,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承框架连接且穿过所述第三套筒。
优选地,所述营柱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三支承框架形成突出部;
所述顶部设有扣环,所述扣环套入所述突出部。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承框架的V字状的V字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所述第四支承框架交错,且交错位置通过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优选地,还包括:
架构带,所述架构带位于帐篷底部且连接所述框架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左侧部具有至少一种门片,所述门片能够打开使所述左侧部形成与其他帐篷进行连接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右侧部远离顶部的一端中部具有绳连接件,所述绳连接件与绳连接使所述右侧部的表面形成排水道。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1.由于使用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且使用框架穿过套筒支承帐篷本体,使得帐篷可以长宽比上实现自由调整,提升帐篷的舒适度。
2.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相互平行能够更方便地进行帐篷的搭建。
3.通过U字状、V字状的支承框架将帐篷本体支承于展开,不仅能够方便地搭建帐篷,同时能够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4.通过顶部扣环套入突出部,进行帐篷搭建,提高了帐篷搭建的便捷程度,提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5.第三支承框架与第二支承框架、第四支承框架交错,并且对交错位置进行固定,能够使搭建好的帐篷更加稳固。
6.利用架构带搭建帐篷使得帐篷搭建更加方便,也更加稳固。
7.通过门片形成需要形状大小的开口,使得帐篷可以与其他帐篷方便地进行连接。
8.在右侧部远离顶部的一端的中部位置设置绳连接件,利用绳连接件与绳连接使右侧部经过绳拉伸后形成排水道,避免了积水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帐篷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帐篷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帐篷的第三支承框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帐篷与其他帐篷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帐篷的右侧部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帐篷本体;2第一套筒;3第二套筒;4第三套筒;5第四套筒;6第一支承框架;7第二支承框架;8组合框架;9第四支承框架;10右侧部;11第三支承框架;12营柱;13扣环;14固定装置;15门片;16绳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绝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下,参照图1-图5对本发明的帐篷进行说明。
图1-图5所示的帐篷具备:帐篷本体1;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第三套筒4;第四套筒5;第一支承框架6;第二支承框架7;组合框架8;第四支承框架9;右侧部10;第三支承框架11;营柱12;扣环13;固定装置14;门片15;绳连接件16。帐篷本体1使用尼龙塔夫绸等具有防水性的布料。
如图1所示,帐篷主体1具有顶部、左侧部、右侧部,第一套筒2位于左侧部与顶部的连接处,第二套筒3位于右侧部与顶部的连接处,第三套筒4、第四套筒5在顶部上,且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第三套筒4、第四套筒5基本上相互平行。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第三套筒4、第四套筒5使用尼龙塔夫绸等具有防水性的布料。
如图2-3所示,第一支承框架6、第二支承框架7、组合框架8、第四支承框架9,用于将所述帐篷本体支承于展开状态。第一支承框架6、第二支承框架7、组合框架8、第四支承框架9分别穿过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第三套筒4、第四套筒5,实现对帐篷本体的支承。组合框架8,由三部分拼接而成,两端为V字状第三支承框架11,中间的连接部件为营柱12,且营柱12穿过V字状第三支承框架11形成突出部。第一支承框架6、第二支承框架7、第四支承框架9呈向下的U字状,第二支承框架7、第四支承框架9分别与V字状第三支承框架11的两边形成交错,使用固定装置14将交错的部位固定起来,固定装置14可以是粘扣带等。扣环13,位于顶部边缘,且在第三套筒所在延长线上,将扣环13套入突出部,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帐篷搭建。
此外,为了方便帐篷搭建具有架构带,架构带位于帐篷底部用于连接框架的两端,并且帐篷设有架构带收纳袋。架构带是一种帮助搭建帐篷的胶带。具体来说,当通过将安装在帐篷主体的底部的销穿过框架的两端部而将帐篷本体从地面升起时,架构带可以防止帐篷主体被弯曲的框架的弹力向外侧方向拉伸(展开)。
如图4所示,左侧部具有两种门片15,将门片15卷起即可形成帐篷连接的开口,将其他帐篷与之对接完成帐篷的连接,不同种门片用于不同型号帐篷的连接。
如图5所示,右侧部10远离顶部的一端中部具有绳连接件16,绳连接件16与绳连接使所述右侧部10的表面形成排水道,绳连接件16可以为环状部件等。
上述实施例的各方式以及设计变形例中的构成帐篷的各结构要素的素材、形状、尺寸、数量以及配置等是对其一例进行的说明,只要能够实现同样的功能,则能够任意地进行设计变更。上述实施例的各方式以及设计变更例只要不彼此矛盾,就能够相互组合。
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8)

1.一种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
帐篷本体;
套筒;以及
框架;
所述帐篷本体具有:顶部;左侧部和右侧部,所述左侧部和所述右侧部与所述顶部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顶部的左右两侧;
所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设置于所述左侧部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第二套筒,设置于所述右侧部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第三套筒,设置在顶部上;第四套筒,设置在顶部上;
所述框架穿过套筒,用于将所述帐篷本体支承于展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其中,
所述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四套筒基本上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其中,
所述框架包括:第一支承框架、第二支承框架、两个第三支承框架、第四支承框架、营柱;
所述第一支承框架,其呈向下的U字状且穿过所述第一套筒;
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其呈向下的U字状且穿过所述第二套筒;
所述第三支承框架,其呈向下的V字状;
所述第四支承框架,其呈向下的U字状且穿过所述第四套筒;
所述营柱,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承框架连接且穿过所述第三套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帐篷,其中,
所述营柱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三支承框架形成突出部;
所述顶部设有扣环,所述扣环套入所述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帐篷,其中,
所述第三支承框架的V字状的V字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所述第四支承框架交错,且交错位置通过固定装置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架构带,所述架构带位于帐篷底部且连接所述框架的两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其中,
所述左侧部具有至少一种门片,所述门片能够打开使所述左侧部形成与其他帐篷进行连接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其中,
所述右侧部远离顶部的一端中部具有绳连接件,所述绳连接件与绳连接使所述右侧部的表面形成排水道。
CN202322646212.4U 2023-09-28 2023-09-28 帐篷 Active CN220815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6212.4U CN220815140U (zh) 2023-09-28 2023-09-28 帐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46212.4U CN220815140U (zh) 2023-09-28 2023-09-28 帐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5140U true CN220815140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79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46212.4U Active CN220815140U (zh) 2023-09-28 2023-09-28 帐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5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66223B2 (en) Collapsible frame
KR200312123Y1 (ko) 보강구조를 갖는 접철식 천막
JP4705112B2 (ja) 三方天幕を備えた組立て形テント
US4709718A (en) Tent fly apparatus and method
US4537210A (en) Shelter
US20110253185A1 (en) Canopy for umbrellas
US7614415B1 (en) Collapsible structure with integrated sleeve junction
CN220815140U (zh) 帐篷
US6138700A (en) Wind shelter
US4881565A (en) Sunshade
US7290552B1 (en) Portable awning
US5327927A (en) Tents for screening the sunlight
CN109106264A (zh) 一种便携式户外厕所及其安装方法
CN212317626U (zh) 遮阳棚支架及遮阳棚
CN220815141U (zh) 帐篷
KR101504586B1 (ko) 텐트 겸용 우산
KR20100128873A (ko) 천막 연결장치
CN220849051U (zh) 天幕帐篷
KR102470310B1 (ko) 재난 원터치 파티션
US20180320403A1 (en) Off-ground tent
CN201894260U (zh) 一种多用方形伞
KR102263652B1 (ko) Suv 차량용 원터치 도킹 텐트
KR102363455B1 (ko) 원터치형 방풍매트
CN219826390U (zh) 一种组合式帐篷
KR20180118439A (ko) 탈부착 그늘막으로 사용공간을 극대화한 텐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