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4360U - 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及装配式飘窗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及装配式飘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4360U
CN220814360U CN202322371185.4U CN202322371185U CN220814360U CN 220814360 U CN220814360 U CN 220814360U CN 202322371185 U CN202322371185 U CN 202322371185U CN 220814360 U CN220814360 U CN 220814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wall
window
elements
un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7118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玥
李龙彬
吴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itao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itao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itao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itao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7118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4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4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4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及装配式飘窗,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包括第一墙单元、第二墙单元、第三墙单元、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和装饰单元;第一墙单元设置于建筑楼板的外侧;第二墙单元设置于第一墙单元的端部,且与第一墙单元垂直;第三墙单元设置于第二墙单元的第二端;第一连接单元设置于第三墙单元的外侧,并与飘窗结构连接;第二连接单元设置于第三墙单元的内侧;装饰单元的端部与第二连接单元连接。其优点在于,通过在第二墙单元的端部预先设置第三墙单元,并在第三墙单元的侧部分别设置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解决了装配式飘窗窗间墙在安装装饰材料容易产生施工误差导致交接处缝隙过大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及装配式飘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建筑施工节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及装配式飘窗。
背景技术
装配式飘窗
为了达到建筑的超低能耗节能标准,建筑的外墙需要设置较厚的保温板,冷热桥交接处也需填充保温材料,然后将建筑的外立面装饰材料覆盖保温板。如附图1所示,现有的装配式飘窗窗间墙的外立面装饰材料直接凸出于窗间墙设置,外立面装饰材料与窗户的交接处距离较大,需要填充较多的保温材料,同时外立面装饰材料的安装需在施工现场进行定位后安装,容易产生施工误差导致交接处缝隙过大,影响建筑整体的节能性能及立面的完整性。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装配式飘窗窗间墙在安装装饰材料容易产生施工误差导致交接处缝隙过大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及装配式飘窗,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装配式飘窗窗间墙在安装装饰材料容易产生施工误差导致交接处缝隙过大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包括:
第一墙单元,所述第一墙单元设置于建筑楼板的外侧;
第二墙单元,所述第二墙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墙单元的端部,且与所述第一墙单元垂直,所述第二墙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墙单元的端部连接;
第三墙单元,所述第三墙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墙单元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设置;
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三墙单元的外侧,并与飘窗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设置;
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三墙单元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设置;
装饰单元,所述装饰单元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所述装饰单元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三墙单元的外端面共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墙单元包括:
第一墙元件,所述第一墙元件设置于建筑楼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墙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墙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墙单元包括:
两第二墙元件,两所述第二墙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墙单元的第一端、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一墙单元垂直,所述第二墙元件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三墙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墙单元包括:
两第三墙元件,两所述第三墙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墙元件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设置;
两第一槽元件,两所述第一槽元件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墙元件的外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连接;
两第二槽元件,两所述第二槽元件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墙元件的内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
两第一连接元件,两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墙单元的外侧,并与飘窗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
两第二连接元件,两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墙单元的内侧,并与所述装饰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饰单元包括:
装饰元件,所述装饰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墙单元的外侧,所述装饰元件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三墙单元的外端共面;
两第三连接元件,两所述第三连接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装饰元件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覆盖所述第三墙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单元包括:
两防护元件,两所述防护元件分别覆盖所述第三墙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所述保温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保温单元,所述保温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墙单元的外侧、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所述防护单元与所述第三墙单元之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单元包括:
第一保温元件,所述第一保温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墙单元的外侧,并位于所述装饰单元的内侧;
两第二保温元件,两所述第二保温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并位于所述装饰单元的内侧;
两第三保温元件,两所述第三保温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护单元与所述第三墙单元之间。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装配式飘窗,包括:
至少两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
至少一飘窗结构,所述飘窗结构设置于相邻的两所述装配式窗间墙结构之间,并分别与两所述装配式窗间墙结构的所述第二墙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飘窗结构包括:
第一悬挑单元,所述第一悬挑单元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墙单元连接;
第二悬挑单元,所述第二悬挑单元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悬挑单元的下部,并与所述第二墙单元连接;
窗单元,所述窗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悬挑单元与所述第二悬挑单元之间,所述窗单元的侧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及装配式飘窗,通过在第二墙单元的端部预先设置第三墙单元,并在第三墙单元的侧部分别设置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在达到建筑超低能耗的要求的同时使外墙装饰板的施工更加便捷精确,有效避免了因现场施工产生误差导致的接缝过大的情况,解决了装配式飘窗窗间墙在安装装饰材料容易产生施工误差导致交接处缝隙过大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飘窗窗间墙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墙单元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墙单元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墙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单元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单元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饰单元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护单元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温单元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飘窗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飘窗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100、装配式窗间墙结构;
110、第一墙单元; 111、第一墙元件;
120、第二墙单元; 121、第二墙元件;
130、第三墙单元;131、第三墙元件;132、第一槽元件;133、第二槽元件;
140、第一连接单元; 141、第一连接元件;
150、第二连接单元; 151、第二连接元件;
160、装饰单元; 161、装饰元件; 162、第三连接元件;
170、防护单元;171、防护元件;
180、保温单元;181、第一保温元件;182、第二保温元件;183、第三保温元件;
200、飘窗结构;210、第一悬挑单元;220、第二悬挑单元;230、窗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100,包括第一墙单元110、第二墙单元120、第三墙单元130、第一连接单元140、第二连接单元150和装饰单元160。其中,第一墙单元110设置于建筑楼板的外侧;第二墙单元120设置于第一墙单元110的端部,且与第一墙单元110垂直,第二墙单元120的第一端与第一墙单元110的端部连接;第三墙单元130设置于第二墙单元120的第二端,第三墙单元130的侧面不凸出于第二墙单元120的侧面设置;第一连接单元140设置于第三墙单元130的外侧,并与飘窗结构连接,第一连接单元140的侧面不凸出于第二墙单元120的侧面设置;第二连接单元150设置于第三墙单元130的内侧,第二连接单元150的侧面不凸出于第二墙单元120的侧面设置;装饰单元160的端部与第二连接单元150连接,装饰单元160的外侧面与第三墙单元130的外端面共面。
如图3所示,第一墙单元110包括第一墙元件111。其中,第一墙元件111设置于建筑楼板的外侧,第一墙元件111的端部与第二墙单元120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墙元件111与建筑楼板通过预埋件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墙元件111的宽度为1.5m,高度为3.0m,厚度为0.2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墙元件111包括但不限于预制混凝土板。
如图4所示,第二墙单元120包括两第二墙元件121。其中,两第二墙元件121分别设置于第一墙单元110的第一端、第二端,且与第一墙单元110垂直,第二墙元件12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墙单元130、第一连接单元140、第二连接单元150。
具体地,两第二墙元件121分别设置于第一墙元件111的第一端、第二端,且与第一墙元件111垂直。
两第二墙元件121的外侧分别与第一墙元件111的第一端的端面、第二端的端面共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墙元件121与第一墙元件111一体成型。
第二墙元件121的尺寸与第一墙元件11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二墙元件121的高度等于第一墙元件111的高度,第二墙元件121的厚度小于第一墙元件111的宽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墙元件121的长度为0.52m,高度为3.0m,厚度为0.12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墙元件121包括但不限于预制混凝土板。
如图5所示,第三墙单元130包括两第三墙元件131、两第一槽元件132、两第二槽元件133。其中,两第三墙元件131分别设置于第二墙单元120的第二端,第三墙元件131的侧面不凸出于第二墙单元120的侧面设置;两第一槽元件132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三墙元件131的外侧,并分别与第一连接单元140连接;两第二槽元件133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三墙元件131的内侧,并分别与第二连接单元150连接。
具体地,两第三墙元件131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墙元件121的第二端,第三墙元件131的侧面不凸出于第二墙元件121的侧面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墙元件131与第二墙元件121一体成型。
第三墙元件131的中线与第二墙元件121的中线重合设置。
第三墙元件131的尺寸与第二墙元件12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三墙元件131的高度等于第二墙元件121的高度,第三墙元件131的长度小于第二墙元件121的长度,第三墙元件131的厚度小于第二墙元件121的厚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墙元件131的长度为0.08m,高度为1.8m,厚度为0.06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墙元件131包括但不限于预制混凝土墙垛。
第一槽元件132与第二槽元件133对称设置于第三墙元件131的两侧。
第一槽元件132的尺寸与第三墙元件13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一槽元件132的高度等于第三墙元件131的高度,第一槽元件132的长度等于第三墙元件131的长度,第一槽元件132的厚度等于第三墙元件131的第一侧面(外侧面)到第二墙元件121的第一侧面(外侧面)的距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元件132的长度为0.08m,高度为1.8m,厚度为0.03m。
第二槽元件133的尺寸与第三墙元件13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二槽元件133的高度等于第三墙元件131的高度,第二槽元件133的长度等于第三墙元件131的长度,第一槽元件132的厚度等于第三墙元件131的第二侧面(内侧面)到第二墙元件121的第二侧面(内侧面)的距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槽元件133的长度为0.08m,高度为1.8m,厚度为0.03m。
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单元140包括两第一连接元件141。其中,两第一连接元件141分别设置于第三墙单元130的外侧,并与飘窗结构连接,第一连接元件141的侧面不凸出于第二墙单元120的侧面设置。
具体地,两第一连接元件141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三墙元件131的外侧,位于对应第一槽元件132的内部,第一连接元件141的侧面不凸出于第二墙元件121的侧面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141与第三墙元件131的通过螺栓组连接。
第一连接元件141的尺寸与第三墙元件13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一连接元件141的高度等于第三墙元件131的高度。
第一连接元件141的尺寸与第一槽元件132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一连接元件141的截面长度不大于第一槽元件132的长度,第一连接元件141的厚度小于第一槽元件132的厚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141的长度为0.08m,高度为1.8m,厚度为0.03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元件141包括但不限于预制金属连接件。
如图7所示,第二连接单元150包括两第二连接元件151。其中,两第二连接元件151分别设置于第三墙单元130的内侧,并与装饰单元160连接,第二连接元件151的侧面不凸出于第二墙单元120的侧面设置。
具体地,两第二连接元件151分别设置于第三墙元件131的内侧,位于第二槽元件133的内部,第二连接元件151的侧面不凸出于第二墙元件121的侧面设置。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元件151与第三墙元件131的通过螺栓组连接。
第二连接元件151的尺寸与第三墙元件13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二连接元件151的高度等于第三墙元件131的高度,
第二连接元件151的尺寸与第二槽元件133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二连接元件151的截面长度不大于第二槽元件133的长度,第二连接元件151的厚度小于第二槽元件133的厚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元件151的长度为0.08m,高度为1.8m,厚度为0.03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元件151包括但不限于预制金属连接件。
如图8所示,装饰单元160包括装饰元件161和两第三连接元件162。其中,装饰元件161设置于第一墙单元110的外侧,装饰元件161的外侧面与第三墙单元130的外端共面;两第三连接元件162分别设置于装饰元件161的两端,并分别与第二连接单元150连接。
具体地,装饰元件161设置于第一墙元件111的外侧,装饰元件161的外侧面与第三墙元件131的外端共面;两第三连接元件162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连接元件151连接。
装饰元件161的尺寸与第三墙元件13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装饰元件161的厚度不大于第三墙元件131的长度,装饰元件161的宽度小于两第三墙元件131之间的距离。
装饰元件161的尺寸与第三墙元件13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装饰元件161的宽度小于两第三墙元件131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装饰元件161的高度为1.8m,宽度为1.2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装饰元件161包括但不限于中空LOW-E玻璃、金属装饰板、轻质外墙装饰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元件162与第二连接元件151通过螺钉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元件162与装饰元件16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等。
第三连接元件162的外侧面与第二连接元件151的外侧面共面。
第三连接元件162的尺寸与第二连接元件15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三连接元件162的高度等于第二连接元件151的高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元件162的高度为0.3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连接元件162包括但不限于成品金属型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第二墙单元的端部预先设置第三墙单元,并在第三墙单元的侧部分别设置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在达到建筑超低能耗的要求的同时使外墙装饰板的施工更加便捷精确,有效避免了因现场施工产生误差导致的接缝过大的情况,解决了装配式飘窗窗间墙在安装装饰材料容易产生施工误差导致交接处缝隙过大等问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补充实施例。
如图9所示,装配式窗间墙结构100还包括防护单元170。其中,防护单元170覆盖第三墙单元130、第一连接单元140、第二连接单元150设置,并与第三墙单元130、第一连接单元140、第二连接单元150连接。
如图10所示,防护单元170包括两防护元件171。其中,两防护元件171分别覆盖第三墙单元130、第一连接单元140、第二连接单元150设置,并与第一连接单元140、第二连接单元150、保温单元180连接。
具体地,两防护元件171分别覆盖对应的第三墙元件131、第一连接元件141、第二连接元件151设置,并与对应的第一连接元件141、第二连接元件151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元件171与第一连接元件141、第二连接元件151通过螺钉连接。
防护元件171的尺寸与第三墙元件13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防护元件171的高度等于第三墙元件131的高度,防护元件171的宽度大于第三墙元件131的厚度、第一连接元件141的厚度、第二连接元件151的厚度之和。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元件171的高度为3.0m,宽度为0.18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护元件171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型材装饰线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第三墙单元的端部设置防护单元,在隐藏第三墙单元与装饰单元、窗结构的交接缝隙的同时保证了建筑外立面的完整性。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装配式窗间墙结构100还包括保温单元180。其中,保温单元180设置于第一墙单元110的外侧、第二墙单元120的侧面、防护单元170与第三墙单元130之间。
如图11所示,保温单元180包括第一保温元件181、两第二保温元件182和两第三保温元件183。其中,第一保温元件181设置于第一墙单元110的外侧,并位于装饰单元160的内侧;两第二保温元件182分别设置于第二墙单元120的侧面,并位于装饰单元160的内侧;两第三保温元件183分别设置于防护单元170与第三墙单元130之间。
具体地,第一保温元件181设置于第一墙元件111的外侧;两第二保温元件182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墙元件121的第二侧;两第三保温元件183分别设置于对应的防护元件171与对应的第三墙元件131之间。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保温元件181与第一墙元件111通过螺钉连接。
第一保温元件181的尺寸与第一墙元件11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一保温元件181的高度等于第一墙元件111的高度,第一保温元件181的宽度小于第一墙元件111的宽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保温元件181的宽度等于两第二墙元件121之间的距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保温元件181的高度为3.0m,宽度为0.1m,厚度为0.55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保温元件181包括但不限于硬泡聚苯乙烯保温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保温元件182与第二墙元件121通过螺钉连接。
第二保温元件182的尺寸与第二墙元件121的尺寸相匹配。第二保温元件182的高度等于第二墙元件121的高度,第二保温元件182的长度小于第二保温元件182的长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保温元件182的高度为3.0m,长度为0.5m,厚度为0.9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保温元件182包括但不限于硬泡聚苯乙烯保温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保温元件183与第三墙元件131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
第三保温元件183的尺寸与防护元件17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三保温元件183的宽度小于防护元件171的宽度,第三保温元件183的厚度小于防护元件171的厚度,第三保温元件183的高度等于防护元件171的高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保温元件183包括但不限于保温棉。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装饰单元与第一墙单元、第二墙单元之间设置保温单元,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涉及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飘窗。
如图11所示,一种装配式飘窗,包括至少两如实施例1~实施例3所述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100和至少一飘窗结构200。其中,飘窗结构200设置于相邻的两装配式窗间墙结构100之间,并分别与两装配式窗间墙结构100的第二墙单元120、第一连接单元140连接。
如图12所示,飘窗结构200包括第一悬挑单元210、第二悬挑单元220和窗单元230。其中,第一悬挑单元210水平设置,并与第二墙单元120连接;第二悬挑单元220水平设置,且位于第一悬挑单元210的下部,并与第二墙单元120连接;窗单元230设置于第一悬挑单元210与第二悬挑单元220之间,窗单元230的侧部与第一连接单元140连接。
具体地,第一悬挑单元210与第二墙元件121连接;第二悬挑单元220与第二墙元件121连接;窗单元230的侧部与第一连接元件141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悬挑单元210与第二墙元件121通过预埋件连接。
第一悬挑单元210的尺寸与第二墙元件12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一悬挑单元210的长度等于第二墙元件121的宽度,第一悬挑单元210的高度小于第二墙元件121的高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悬挑单元210包括但不限于预制混凝土飘窗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悬挑单元220与第二墙元件121通过预埋件连接。
第二悬挑单元220的尺寸与第一悬挑单元210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第二悬挑单元220的宽度等于第一悬挑单元210的宽度,第二悬挑单元220的长度等于第一悬挑单元210的长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悬挑单元220包括但不限于预制混凝土飘窗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窗单元230与第一连接元件141通过螺栓组连接。
窗单元230的尺寸与第一连接元件141的尺寸相匹配。一般地,窗单元230的高度等于第一连接元件141的高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窗单元230为成品节能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用于飘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墙单元,所述第一墙单元设置于建筑楼板的外侧;
第二墙单元,所述第二墙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墙单元的端部,且与所述第一墙单元垂直,所述第二墙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墙单元的端部连接;
第三墙单元,所述第三墙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墙单元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设置;
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三墙单元的外侧,并与飘窗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设置;
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三墙单元的内侧,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设置;
装饰单元,所述装饰单元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所述装饰单元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三墙单元的外端面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单元包括:
第一墙元件,所述第一墙元件设置于建筑楼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墙元件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墙单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墙单元包括:
两第二墙元件,两所述第二墙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墙单元的第一端、第二端,且与所述第一墙单元垂直,所述第二墙元件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三墙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墙单元包括:
两第三墙元件,两所述第三墙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墙元件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设置;
两第一槽元件,两所述第一槽元件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墙元件的外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连接;
两第二槽元件,两所述第二槽元件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墙元件的内侧,并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包括:
两第一连接元件,两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墙单元的外侧,并与飘窗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元件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
两第二连接元件,两所述第二连接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墙单元的内侧,并与所述装饰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元件的侧面不凸出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单元包括:
装饰元件,所述装饰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墙单元的外侧,所述装饰元件的外侧面与所述第三墙单元的外端共面;
两第三连接元件,两所述第三连接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装饰元件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覆盖所述第三墙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连接;
保温单元,所述保温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墙单元的外侧、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所述防护单元与所述第三墙单元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单元包括:
两防护元件,两所述防护元件分别覆盖所述第三墙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所述保温单元连接;和/或
所述保温单元包括:
第一保温元件,所述第一保温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墙单元的外侧,并位于所述装饰单元的内侧;
两第二保温元件,两所述第二保温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墙单元的侧面,并位于所述装饰单元的内侧;
两第三保温元件,两所述第三保温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防护单元与所述第三墙单元之间。
9.一种装配式飘窗,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装配式窗间墙结构;
至少一飘窗结构,所述飘窗结构设置于相邻的两所述装配式窗间墙结构之间,并分别与两所述装配式窗间墙结构的所述第二墙单元、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式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飘窗结构包括:
第一悬挑单元,所述第一悬挑单元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墙单元连接;
第二悬挑单元,所述第二悬挑单元水平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悬挑单元的下部,并与所述第二墙单元连接;
窗单元,所述窗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悬挑单元与所述第二悬挑单元之间,所述窗单元的侧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连接。
CN202322371185.4U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及装配式飘窗 Active CN220814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1185.4U CN220814360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及装配式飘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71185.4U CN220814360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及装配式飘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4360U true CN220814360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1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71185.4U Active CN220814360U (zh) 2023-09-01 2023-09-01 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及装配式飘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43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6882B2 (en) Structural wall panel system
US20230183968A1 (en) Prefabricated module for obtaining a wall for cladding buildings
KR101035973B1 (ko) 외단열 패널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외단열 시스템
CN111535701A (zh) 一种低能耗建筑外窗结构及安装方法
CN215169181U (zh) 一种内嵌式外窗结构
CN220814360U (zh) 一种装配式窗间墙结构及装配式飘窗
CN211007145U (zh) 一种装配式复合保温墙板
US11230845B2 (en) Building exterior panel and assembly structure thereof
KR200480225Y1 (ko) 열차단성능이 우수한 외장패널 결합용 연결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외장패널 결합구조
CN216340223U (zh) 一种基于无机保温砂浆的膨胀珍珠岩复合墙板及建筑
CN108425472B (zh) 保温墙板及装配式无热桥外围护结构复合墙板
CN213539500U (zh) 一种房屋建筑用屋面板结构
CN213653886U (zh) 一种轻钢龙骨墙板以及插接式墙体
KR20180062064A (ko) 건축 태양광 복합 단열 판넬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1219000A (zh) 保温墙体结构
CN111173154A (zh) 一种钢结构防火结构及其建筑
CN219365132U (zh) 一种保温一体化肋式墙板
CN220849435U (zh) 一种窗转角连接结构及封闭阳台
CN110029759A (zh) 环保节能安全的简易被动房
CN219753548U (zh) 一种无热桥保温隔音安装结构
CN212773233U (zh) 一种超低能耗建筑中无热桥雨蓬
RU211246U1 (ru) Фасадная стеновая панель
CN217652184U (zh)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墙雨水管的安装构造
CN220645649U (zh) 一种门窗安装结构及门窗
KR200479335Y1 (ko) 열차단성능이 우수한 외장마감재 결합용 연결부재를 이용한 외장마감재 결합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