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10410U - 一种置物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置物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10410U
CN220810410U CN202322769347.XU CN202322769347U CN220810410U CN 220810410 U CN220810410 U CN 220810410U CN 202322769347 U CN202322769347 U CN 202322769347U CN 220810410 U CN220810410 U CN 220810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ip
baffle
throwing port
guide seat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7693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仲晓静
冯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anson Ultras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anson Ultras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anson Ultras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anson Ultras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7693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10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10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10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置物盒,其包括箱体、翻盖、连接件、挡板和阻力构件,箱体设有投物口;翻盖铰接于箱体,翻盖的活动端用于与投物口配合以开启或关闭投物口;连接件与翻盖的活动端铰接;挡板与箱体和连接件均铰接;翻盖、连接件和挡板形成连杆机构,以使挡板的活动端随翻盖的开启而动作、且挡板在翻盖开至设定角度后缩小翻盖与投物口之间的通道;箱体通过阻力构件传力作用于翻盖和/或挡板,以使翻盖的活动端始终具有关闭投物口的趋势、且使置物盒不受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翻盖自动关闭投物口。本申请具有通过翻盖、挡板和连接件三者实现随翻盖开度增大而缩小通道的尺寸的效果,进而可有效阻止通过投物口将箱体内的产品或物品随意取出的不合规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置物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产处理工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置物盒。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置物箱,配备有盖子,但是一般为罩扣形式的箱盖或外开的翻盖,使用者可以随意放置物品或取出物品。目前在工厂产品生产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少量的不合格产品,这些不合格产品需要操作人员对该产品进行隔离处理,以防止这些不合格产品的流出。但现有的置物箱仅能满足容纳和隔离不合格产品的需求,无法阻止使用者将不合格产品取出的错误操作或违规操作。
综上所述,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不具备阻挡功能、不能防止非主动放入物体的错误操作、不能阻止违规将置物箱内部的物体或产品取出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有效阻止使用者将不合格产品取出的错误操作或违规操作,同时实现使用者的有意识的主动正确投入,本申请提供一种置物盒,能阻止将放入的不合格品从投物口随意取出的操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置物盒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置物盒,包括:
箱体,设有投物口;
翻盖,铰接于箱体,翻盖的活动端用于与投物口配合以开启或关闭投物口;
连接件,与翻盖的活动端铰接;
挡板,与箱体和连接件均铰接;挡板设于翻盖开启状态下与投物口相连通的置物侧;翻盖、连接件和挡板形成连杆机构,以使挡板的活动端随翻盖的开启而动作、且挡板在翻盖开至设定角度后缩小翻盖与投物口之间的通道;
阻力构件,箱体通过阻力构件传力作用于翻盖和/或挡板,以使翻盖的活动端始终具有关闭投物口的趋势、且使置物盒不受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翻盖自动关闭投物口。
优选地,箱体包括导向座和具有容纳腔的基体,基体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且与导向座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导向座设于所述开口内并连接于基体,投物口设于导向座上且与容纳腔连通;翻盖设于导向座内且与导向座铰接,导向座或基体上设有用于与挡板连接的铰接座。
优选地,导向座铰接于翻盖的中部,翻盖的第一端与连接件铰接、且自投物口向容纳腔内转动,用于与投物口配合;导向座或基体上设有限位边,用于支撑抵接翻盖的第二端的靠近基体的侧面,翻盖的第二端设于基体的容纳腔外,翻盖关闭投物口的状态下,限位边支撑抵接翻盖的第二端的靠近基体的侧面。
优选地,导向座上还设有限位板,限位板连接于限位边且与限位边呈角度设置,限位板的支出端伸入安装腔内、用于支撑抵接翻盖的第一端朝向安装腔的侧面。
优选地,导向座凸出于基体表面设置;限位边设于导向座的底部,限位边与导向座的侧面之间的间距构成投物口。
优选地,导向座包括4个侧板,4个侧板合围成封闭的矩形,基体的开口和导向座的横截面形状均呈矩形;
和/或,导向座的侧板的外周上还设有翻边,翻边与基体在开口处的腔壁连接。
优选地,箱体与翻盖的中部铰接以形成杠杆结构;
阻力构件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阻力构件均包括但不限于弹性件、磁性件中的至少一种;两组阻力构件分别作用于翻盖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翻盖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受的作用力方向相背,且翻盖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阻力构件的作用下均具有向闭合投物口的所在面的方向转动的趋势。
优选地,挡板设于箱体内;和/或;挡板与箱体的铰接点和翻盖与箱体的铰接点分布于投物口的两相对侧。
优选地,投物口设于箱体的顶面;箱体还设有带门锁的门体。
优选地,连接件和翻盖之间以及连接件和挡板之间均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翻盖、连接件、挡板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导槽,连接轴设于导槽中;
和/或;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铰接于翻盖的端部、另一端铰接于挡板的中部。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置物盒,包括箱体、翻盖、连接件、挡板和阻力构件。其中:箱体上设有投物口。翻盖和挡板均铰接于箱体,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挡板的活动端和翻盖的活动端铰接,以使翻盖、连接件和挡板三者形成连杆机构。翻盖的活动端用于与投物口配合以开启或关闭投物口,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翻盖的打开方式设于外开或内开。
一方面,箱体通过阻力构件传力作用于翻盖和/或挡板,以使翻盖的活动端始终具有关闭投物口的趋势、且使置物盒不受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翻盖自动关闭投物口,也就是说阻力构件能在外力驱动翻盖转动以开启投物口的时候对连杆机构整体提供一定的阻力,仅靠物体自身可能对翻盖和连杆机构产生的作用力并不能驱动翻盖向开启投物口的方向转动,且可通过合理设计阻力构件的阻力大小,有效避免使用者误触或非正常状态下施力于翻盖导致投物口开启的情况发生,进而防止使用者无意识的或非主动的将物品置于翻盖上、将物品投入箱体内的错位操作,实现使用者有意识地、主动地操作翻盖开启投物口的技术效果;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阻力构件对连杆机构的阻力作用,开启翻盖需要人为施加作用力来克服阻力,使得翻盖作为主动动作部件。挡板设于翻盖开启状态下与投物口相连通的置物侧,进而翻盖在受外力开启投物口的过程中,挡板的活动端随翻盖的开启而动作逐渐闭合投物口。在设计的翻盖开盖投物的角度范围内,挡板与投物口没有投影重叠或者挡板和翻盖之间的间距明显大于待置对象的尺寸,不会阻碍物体的投放。直至翻盖的开盖角度大于预设角度后,挡板的活动端封堵翻盖与投物口之间的通道,可以是活动端完全关闭投物口,也可以是活动端封堵部分投物口且活动端与投物口的间距小于待置物的尺寸,或者翻盖的活动端向箱体内移动,挡板堵住翻盖和出口,进而使得在合理开盖角度范围内可顺利向箱体内部投放物品。但当用户试图通过增大翻盖开度、并将手伸入投物口取出不合格品时,翻盖、挡板和连接件将共同作用,缩小投物口或封堵投物口,进而阻止将不合格品从投物口取出的操作。
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的置物盒,本申请提供的置物盒,为了使翻盖转动,必须人为施加一定的作用力来克服阻力,该置物箱用于不合格产品的置放收纳时,不是仅仅依靠不合格品自身的重力或其他可能产生的作用力就可以驱动翻盖打开投物口的非主动的方式,可有效防止使用者的错误操作。同时基于仅投入物品和从箱体内取出物品两个操作所需要开启的翻盖角度不同的原理,通过增设挡板和连接件,使得合理开盖范围内的产品或物品的投放顺利无阻,但能通过翻盖、挡板和连接件三者形成的连杆机构实现随翻盖开度增大而缩小通道的尺寸的作用,进而可以有效阻止通过投物口将箱体内的产品或物品随意取出的不合规操作,防止不合格品的随意流出,保证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置物盒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置物盒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置物盒的导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置物盒的翻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置物盒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置物盒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置物盒关盖状态下的使用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置物盒正常开盖状态下的翻盖、连接件和挡板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置物盒中的挡板封堵翻盖与投物口之间的通道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的置物盒使用时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的置物盒使用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箱体,11-投物口,12-基体,13-导向座,14-限位边,15-限位板,16-铰接座,17-门体,18-门锁,19-翻边;20-翻盖;30-挡板,31-延伸边,32-连接孔;40-连接件,41-导槽,42-连接轴;51-吸引磁铁,52-反推磁铁,60-投物对向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图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置物盒。参照图1-图11,置物盒包括箱体10、翻盖20、连接件40、挡板30和阻力构件。其中:箱体10上设有投物口11。翻盖20和挡板30均铰接于箱体10,连接件40的两端分别与挡板30的活动端和翻盖20的活动端铰接,以使翻盖20、连接件40和挡板30三者形成连杆机构。翻盖20的活动端用于与投物口11配合以开启或关闭投物口11。本实施例并未限定翻盖20的打开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翻盖20的打开方式设于外开或内开。箱体通过阻力构件传力作用于翻盖和/或挡板,以使翻盖的活动端始终具有关闭投物口的趋势、且使置物盒不受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翻盖自动关闭投物口,也就是说阻力构件能在外力驱动翻盖转动以开启投物口的时候对连杆机构整体提供一定的阻力,仅靠物体自身可能对翻盖和连杆机构产生的作用力并不能驱动翻盖向开启投物口的方向转动,且可通过合理设计阻力构件的阻力大小,有效避免使用者误触或非正常状态下施力于翻盖导致投物口开启的情况发生,进而防止使用者无意识的或非主动的将物品置于翻盖上、将物品投入箱体内的错位操作,实现使用者有意识地、主动地操作翻盖开启投物口的技术效果;
正是由于阻力构件对连杆机构的阻力作用,开启翻盖需要人为施加作用力来克服阻力,使得翻盖20作为主动动作部件,挡板30设于翻盖20开启状态下与投物口11相连通的置物侧,进而翻盖20在受外力开启投物口11的过程中,挡板30的活动端随翻盖20的开启而动作逐渐闭合投物口11。在设计的翻盖20开盖投物的角度范围内,挡板30与投物口11没有投影重叠,或者挡板30和翻盖20之间的间距明显大于待置对象的尺寸,不会阻碍物体的投放。直至翻盖20的开盖角度大于预设角度后,挡板30的活动端封堵翻盖20与投物口11之间的通道,可以是活动端完全关闭投物口11,也可以是活动端封堵部分投物口11且活动端与投物口11的间距小于待置物的尺寸,或者翻盖20的活动端向箱体10内移动,挡板30堵住翻盖20和出口,进而使得在合理开盖角度范围内可顺利向箱体10内部投放物品。但当用户试图通过增大翻盖20开度、并将手伸入投物口11取出不合格品时,翻盖20、挡板30和连接件40将共同作用,缩小投物口11或封堵投物口11,进而阻止将不合格品从投物口11取出的操作,此处的封堵并不是指完全密封,只要能使产品无法掉进去、手臂不能再继续深入操作取出物品为基准即可。
相比于现有的置物盒,本实施例提供的置物盒,如图7-图11所示,为了使翻盖转动,必须人为施加一定的作用力来克服阻力,该置物箱用于不合格产品的置放收纳时,不是仅仅依靠不合格品自身的重力或其他可能产生的作用力就可以驱动翻盖打开投物口的非主动的方式,可有效防止使用者的错误操作。同时基于仅投入物品和从箱体10内取出物品两个操作所需要开启的翻盖20角度不同的原理,通过增设挡板30和连接件40,使得合理开盖范围内的产品或物品的投放顺利无阻,但能通过翻盖20、挡板30和连接件40三者形成的连杆机构实现随翻盖20开度增大而缩小通道的尺寸的作用,进而可以有效阻止通过投物口11将箱体10内的产品或物品随意取出的不合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投物口11和翻盖20的设置位置以及翻盖20的开盖方式均未做限定。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投物口11和翻盖20可以设于顶面或侧面,翻盖20可以采用外开和内开的方式,挡板3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于箱体10外或箱体10内部。当翻盖20采用内开的形式时,可以实现单手投物,相比于外开开盖和拆卸式开盖的方式,省去了开盖和关盖等直接影响生产操作节拍的多余动作,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感和效率。
为了便于组装制作,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图3所示,箱体10包括导向座13和具有容纳腔的基体12,基体12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且与导向座13相匹配的开口,导向座13设于开口内并连接于基体12,投物口11设于导向座13上且与容纳腔连通;翻盖20设于导向座13内且与导向座13铰接,导向座13或基体12上设有用于与挡板30连接的铰接座16,进而可以先将导向座13、翻盖20、连接件40和挡板30预先组装在一起,而后再整体与基体连接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翻盖20可以以门框与门体的配合方式设于导向座13上。当翻盖20采用外开的形式设于箱体10顶面或侧面、采用内开的形式设于箱体10的侧面时,翻盖20的复位可以依靠翻盖20的自重和阻力构件的作用力等。
为了兼顾翻盖20的开盖操作和复位,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导向座13铰接于翻盖20的中部,翻盖20的第一端与连接件40铰接、且自投物口11向容纳腔内转动;导向座13或基体12上设有限位边14,用于支撑抵接翻盖20的第二端的靠近基体12的侧面,翻盖20的第二端设于基体12的容纳腔外,也即采用内开的方案,翻盖20的第一端朝安装腔内动作,第二端在安装腔外绕铰接点转动。此时通过合理设计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转臂长度比值或者重量比值,可以使翻盖20在第一端、第二端以及阻力构件的相互作用实现向内开盖和自动复位。
为了限制翻盖20和挡板30的转动角度范围,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7-图11所示,导向座13上还设有限位板15,限位板15连接于限位边14且与限位边14呈角度设置,限位板15的支出端伸入安装腔内,在翻盖20向内打开至设定角度时限位板15支撑抵接翻盖20的第一端朝向安装腔的侧面。
为了方便放置物品,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向座13凸出于基体表面。限位边14设于导向座13的底部,限位边14与导向座13的侧面之间的间距构成投物口11。翻盖20关闭所述投物口11的状态下,翻盖20置于限位边14和导向座13的侧面合围成的空间内。优选地,翻盖20关闭所述投物口11的状态下,翻盖20的远离容纳腔的外侧面低于导向座的顶面,即导向座位于限位边上方的部分的高度大于翻盖20的厚度,以使翻盖20沉设于导向座内。
为了便于导向座13与基体12的连接组装,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向座13的周向设有用于与基体12在开口处的腔壁连接的翻边19。
为了进一步优化导向座13与连杆机构的各部件组装,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限位边14设于导向座13的底部;铰接座16凸出设于导向座13的底面,进而可以预想将导向座13、翻盖20、连接件40和挡板30连接在一起,后续只需将导向座13和基体12连接固定即可。
本申请对翻盖20开盖后的复位的原理不做限定,也未限定挡板30的设置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对翻盖20、连杆和挡板30三者的动作和设置位置做合理设计,也可以实现翻盖20在阻力构件作用下的自动复位、关闭投物口11的效果。比如翻盖20与箱体10采用门与门框的配合方式并采用外开的方案, 翻盖20在关闭投物口11的状态下,第一端搭接于箱体10,进而限制翻盖20的极限位置,翻盖20开盖后可在自重和阻力构件的作用下回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箱体10可以铰接于翻盖20的中部、翻盖20采用内开的方案,此时通过位于外部的翻盖20的配重端的自身重量或者外加结构的重量以及阻力构件使翻盖20回位,配重端与箱体10接触进而限制翻盖的极限位置。
翻盖采用上述的回位方案可能会影响置物盒的整体重量和外观,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主要由翻盖的第一端自身结构以及阻力构件对翻盖的第一端的作用力实现自动回位,能有效控制第二端的长度,控制整体的尺寸和重量。
本申请对阻力构件的具体实施方案不做限定,比如阻力构件可以为与箱体10和翻盖20均铰接的气缸,气缸的无杆腔中设置弹簧,弹簧两端分别作用于缸壁和活塞,进而在翻盖20开盖过程中活塞杆随动伸长或缩短,即弹簧被拉伸或被压缩,投物操作完成后,在弹簧的自身作用下活塞杆带动翻盖20复位。
以本实施例中箱体10与翻盖的中部铰接以形成杠杆结构的开盖方式为例,箱体10与翻盖的中部铰接以形成杠杆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阻力构件可以仅作用于翻盖的第一端。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阻力构件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阻力构件均包括但不限于弹性件、磁性件中的至少一种;两组阻力构件分别作用于翻盖(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翻盖(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受的作用力方向相背,且翻盖(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阻力构件的作用下均具有向闭合投物口(11)的所在面的方向转动的趋势,进而同时作用于翻盖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便于翻盖的回位。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阻力构件包括同极性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反推磁铁52和相反极性的两个及两个以上吸引磁铁51;两个及两个以上反推磁铁52为一组,两个及两个以上吸引磁铁51为一组。反推磁铁52作用于导向座13和翻盖20的第一端,吸引磁铁51作用于导向座13和翻盖20的第二端。磁力克服翻盖20自身的重力,保证无外力作用下翻盖20能自动关闭投物口11。本实施例中,2个反推磁铁52分别设于限位板15和翻盖20的第一端,且靠近翻盖20与导向座13的铰接位置,翻盖20上的反推磁铁52与限位板15的反推磁铁52的相斥,这种布置方式,保证了翻盖20在无外力作用下在接近限位板15时能被限位板15自动推开,确保翻盖20恢复关闭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反推磁铁和吸引磁铁可以是“永久磁铁”与“非永久磁铁”。永久磁铁可以是天然产物,又称天然磁石,也可以由人工制造。非永久性磁铁例如电磁铁,只有在某些条件下才会出现磁性,只要能满足使用要求、实现所需的技术效果即可。
为了美观以及避免挡板30阻碍,本实施例中,挡板30设于箱体10内,避免挡板30动作对使用者造成伤害,也使翻盖20、连接件40均位于箱体10内。优选地,挡板30设有延伸边31,用于与连接件40铰接配合的连接孔32设于延伸边31上。
为了使置入顺畅,顺利滑入挡板30与箱体10的铰接点和翻盖20与箱体10的铰接点分布于投物口11的两相对侧,进而挡板30和翻盖20相对且倾斜方向相同,使得投物过程中,物品或产品能顺利下滑。
优选地,投物口11设于箱体10的顶面,能有效利用产品自身的重量,减少使用者推动翻盖20所需的作用力,便于使用者操作。
为了进一步防止将产品取出的错误操作,箱体10上还设有带门锁18的门体17,进而仅允许有权限的人打开置物盒、处理内部的物品和产品,投物口11、导向座13均可以设于门体17上,或者门体17与投物口11设于箱体10的不同面上。
为了合理设计连杆机构的运行轨迹,有效控制连杆机构所占用的空间,连接件40和翻盖20之间以及连接件40和挡板30之间均通过连接轴42转动连接;翻盖20、连接件40、挡板3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导槽41,连接轴42设于导槽41中。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连接件40为一体式结构的连杆,连接件40的一端铰接于翻盖20的端部、另一端铰接于挡板30的中部。连杆上一端设有安装连接轴42的轴孔和长腰形轴孔,长腰形轴孔即为导槽41。
如图7-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置物盒的实施原理为:
当用户需要将不合格品从箱体10顶面的投物口11放入置物盒内时,将不合格产品置于箱体10顶面的翻盖20,利用不合格品的重量和用户主动的推动力的共同作用,克服翻盖20上的吸引磁铁51与导向座13上的吸引磁铁51的互相吸引力,推动翻盖20绕导向座13转动、翻盖20的第一端伸入容纳腔。
不合格品沿翻盖20表面滑动,然后进入箱体10内部。
用户撤掉对翻盖20的主动推力,翻盖20上的反推磁铁52与限位板15上的反推磁铁52相互排斥,推动翻盖20的第一端绕导向座13反向转动,实现翻盖20闭合。
当用户试图通过投物口11取出不合格品时,翻盖20、阻挡板30和连杆将共同作用,缩小投入口,阻止不合格品通过投物口11取出。同时,导向座13上的限位边14延伸至靠近导向座13与翻盖20铰接的位置处,封闭了投物对向口60的空间,阻止不合格品通过此空间取出。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置物盒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只需要用户主动地将不合格品放至翻盖20的第一端上方并主动施加作用力推动翻盖20的第一端向容纳腔转动,即可完成不合格品的投放,而不是仅仅依靠不合格品自身的重力就可以打开的非主动的方式,防止错误操作。用户撤去作用力后,在反推磁铁52和吸引磁铁51的作用下,翻盖20可自动复位,无需进行开盖和关盖动作,可以减少的多余操作,节约了操作时间,可以有机会提高生产节拍。
2、采用翻盖20、连接件40和挡板30联动结构,当用户试图通过投物口11取出不合格品时,翻盖20、阻挡板30和连杆将共同作用,缩小投入口,阻止将箱体10内部的不合格品通过投物口11取出的操作。且除投物口11外,箱体10整体为封闭式结构,箱体10上设有有门体17和锁具,以允许有权限的使用者关闭或打开取料口,能进一步有效避免不合格产品的违规取出,防止不合格品的随意流出,保证生产质量。
3、采用反推磁铁52和吸引磁铁51的复位方案,为了使翻盖20转动,必须施加一定的作用力来克服磁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不合格品自身的重力就可以打开的非主动的方式,用户在投放之前可再次确认投放的是否为正确的物品或产品,防止非主动的错误投放操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置物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设有投物口(11);
翻盖(20),铰接于箱体(10),翻盖(20)的活动端用于与投物口(11)配合以开启或关闭投物口(11);
连接件(40),与翻盖(20)的活动端铰接;
挡板(30),与箱体(10)和连接件(40)均铰接;挡板(30)设于翻盖(20)开启状态下与投物口(11)相连通的置物侧;翻盖(20)、连接件(40)和挡板(30)形成连杆机构,以使挡板(30)的活动端随翻盖(20)的开启而动作、且挡板(30)在翻盖(20)开至设定角度后缩小翻盖(20)与投物口(11)之间的通道;
阻力构件,箱体(10)通过阻力构件传力作用于翻盖(20)和/或挡板(30),以使翻盖(20)的活动端始终具有关闭投物口的趋势、且使置物盒不受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翻盖(20)自动关闭投物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物盒,其特征在于,箱体(10)包括导向座(13)和具有容纳腔的基体(12),基体(12)上设有与容纳腔连通且与导向座(13)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导向座(13)设于所述开口内并连接于基体(12),投物口(11)设于导向座(13)上且与容纳腔连通;翻盖(20)设于导向座(13)内且与导向座(13)铰接,导向座(13)或基体(12)上设有用于与挡板(30)连接的铰接座(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置物盒,其特征在于,导向座(13)铰接于翻盖(20)的中部,翻盖(20)的第一端与连接件(40)铰接、且自投物口(11)向容纳腔内转动,用于与投物口配合;导向座(13)或基体上设有限位边(14),用于支撑抵接翻盖(20)的第二端的靠近基体(12)的侧面,翻盖(20)的第二端设于基体(12)的容纳腔外,翻盖关闭投物口的状态下,限位边支撑抵接翻盖(20)的第二端的靠近基体(12)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置物盒,其特征在于,导向座(13)上还设有限位板(15),限位板(15)连接于限位边(14)且与限位边(14)呈角度设置,限位板(15)的支出端伸入安装腔内、用于支撑抵接翻盖(20)的第一端朝向安装腔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置物盒,其特征在于,导向座(13)凸出于基体(12)表面设置;限位边(14)设于导向座(13)的底部,限位边(14)与导向座(13)的侧面之间的间距构成投物口(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置物盒,其特征在于,导向座(13)包括4个侧板,4个侧板合围成封闭的矩形,基体(12)的开口和导向座(13)的横截面形状均呈矩形;
和/或,导向座(13)的侧板的外周上还设有翻边(19),翻边(19)与基体(12)在开口处的腔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置物盒,其特征在于,箱体(10)与翻盖(20)的中部铰接以形成杠杆结构;
阻力构件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阻力构件均包括但不限于弹性件、磁性件中的至少一种;两组阻力构件分别作用于翻盖(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翻盖(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受的作用力方向相背,且翻盖(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阻力构件的作用下均具有向闭合投物口(11)的所在面的方向转动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置物盒,其特征在于,挡板(30)设于箱体(10)内;和/或;挡板(30)与箱体(10)的铰接点和翻盖(20)与箱体(10)的铰接点分布于投物口(11)的两相对侧。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置物盒,其特征在于,投物口(11)设于箱体(10)的顶面;箱体(10)还设有带门锁(18)的门体(17)。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置物盒,其特征在于,连接件(40)和翻盖(20)之间以及连接件(40)和挡板(30)之间均通过连接轴(42)转动连接;翻盖(20)、连接件(40)、挡板(30)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导槽(41),连接轴(42)设于导槽(41)中;
和/或;连接件(40)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件(40)的一端铰接于翻盖(20)的端部、另一端铰接于挡板(30)的中部。
CN202322769347.XU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置物盒 Active CN220810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69347.XU CN220810410U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置物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769347.XU CN220810410U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置物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10410U true CN220810410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704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769347.XU Active CN220810410U (zh) 2023-10-16 2023-10-16 一种置物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104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537341S1 (en) Dual opening round container lid
US5062671A (en) Door latch for a computer housing
CN100558605C (zh) 自动开盖机构
US6564428B2 (en) Compound hinge
US9752374B2 (en) Assembly having liftable lid and movable hinge module thereof
CN1971974A (zh) 电池盖结构
CA2475706A1 (en) Child-resistant flip-top dispensing closure and package
CN101012711B (zh) 一种磁性锁扣及一种使用该磁性锁扣的钱箱
KR101682139B1 (ko) 도어용 경첩
CN220810410U (zh) 一种置物盒
CN202055672U (zh) 用于旋转式门体的闭门装置和具有其的冰箱
JP2012526209A (ja) 安全ドアストッパー
CN108413667B (zh) 一种冰箱用碎冰结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14909051A (zh) 一种开启后限位的铰链
CN102331142A (zh) 冰箱门装置及冰箱
CN211794322U (zh) 一种开关装置及电子烟
CN2696022Y (zh) 电脑面板
EP3741905B1 (en) Door assembly of laundry treatment device and laundry treatment device
KR101323599B1 (ko) 힌지장치
CN208239967U (zh) 电子设备可闭合散热孔结构
CN109373685B (zh) 冰箱
CN205458097U (zh) 用于饮水设备的储物柜和饮水设备
JP2004521715A5 (zh)
CN209429826U (zh) 防护盖板弹出机构
CN203433578U (zh) 一种支撑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清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