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09076U - 一种出风口结构、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风口结构、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09076U CN220809076U CN202321834817.XU CN202321834817U CN220809076U CN 220809076 U CN220809076 U CN 220809076U CN 202321834817 U CN202321834817 U CN 202321834817U CN 220809076 U CN220809076 U CN 2208090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assembly
- vehicle
-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出风口结构、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结构对空调风的吹出方向为单一方向的问题。所述出风口结构隐藏于车舱的操控面板处,所述出风口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形成盒状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调风组件和第二调风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调风组件包括风门挡板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风门挡板位于所述盒状结构内,以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调整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调风;其中,所述第二调风组件包括叶片总成和第二驱动组件,以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调整从所述第一调风组件吹出的空调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口结构、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上的空调出风口结构通常为多个,分别设置在车辆的中央控制仪表板位置和靠近侧边车窗的位置。空调出风口结构用于供车载空调的空调风通过,并且在空调风通过的过程中对空调风的方向进行引导,使空调风朝向某个方向偏转,最终使空调风吹至车舱内。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车载空调出风口结构部分凸出车辆的中央控制仪表盘,且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结构中吹出的空调风的方向仅为单一方向,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出风口结构、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结构对空调风的吹出方向为单一方向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口结构,所述出风口结构隐藏于车舱的操控面板处,所述出风口结构包括:
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连接形成盒状结构,其中,所述盒状结构在车辆的第一方向贯通,且一端与车载空调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具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用于向车舱内吹风,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
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调风组件和第二调风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调风组件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调风组件包括风门挡板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风门挡板位于所述盒状结构内,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以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调整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调风;
其中,所述第二调风组件包括叶片总成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叶片总成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均位于所述盒状结构内,所述叶片总成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以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调整从所述第一调风组件吹出的空调风。
可选地,所述出风口结构还包括:
内上盖,与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侧面连接;
内下盖,与所述下壳体靠近所述上壳体的侧面连接;
其中,所述内上盖和所述内下盖连接形成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内具有安装腔室,所述第二调风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室内;
其中,所述安装腔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贯通。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叶片总成包括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齿轮传动件;
其中,在所述内下盖的内侧底壁上设有弧形凸台,所述弧形凸台位于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圆柱齿轮的连接路径上,用于限制所述圆柱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之间的位置偏移。
可选地,所述弧形凸台与所述齿轮传动件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0.1mm。
可选地,所述内上盖朝着所述内下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延伸斜板,所述第一延伸斜板与所述内下盖之间形成所述排风口;
和/或,所述内下盖朝着所述内上盖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延伸斜板,所述第二延伸斜板与所述内上盖之间形成所述排风口;
其中,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所述排风口暴露部分所述叶片总成或不暴露所述叶片总成。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连接至所述盒状结构的侧壁上;
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至与所述电机安装板,且位于所述盒状结构外;
所述风门挡板包括挡板面和位于所述挡板面一侧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长度方向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贯穿所述电机安装板后,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机安装板在靠近所述风门挡板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
其中,所述连接轴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对应的挡条,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结构位于所述连接轴的转动轨迹上,并可与所述挡条进行抵接,以对所述风门挡板的转动进行限位。
可选地,所述叶片总成包括:
上叶片组和下叶片组,所述上叶片组和所述下叶片组均包括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上叶片组和所述下叶片组通过连杆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叶片组其中一个所述叶片的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叶片组中的一个所述叶片的转轴连接,在所述连杆转动时,带动所述上叶片组和所述下叶片组同向偏转;所述齿轮传动件包括圆柱齿轮,所述圆柱齿轮连接于所述连杆的侧面;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半轴齿轮,所述半轴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半轴齿轮与所述圆柱齿轮啮合。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所述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包括出风口结构;
其中,多个上述的出风口结构至少包括位于车舱的操控面板右侧的第一出风口结构、位于车舱的操控面板中部的第二出风口结构和位于车舱的操控面板左侧的第三出风口结构;
所述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还包括: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结构中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连接。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出风口结构,或包括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
采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出风口结构、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方面,从车载空调中吹出的空调风会受到第一调风组件和第二调风组件的综合调节,其最终从排风口吹出的空调风的方向为第一调风组件和第二调风组件引导的矢量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单一方向上对吹出的空调风进行调节的方式,本申请用户可对吹出的空调风进行精度更高的调节,且调节的范围可覆盖大部分角度范围,更好的满足用户使用车载空调的需求。
另一方面,第一调风组件和第二调风组件分别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进行控制,两者独立控制互不干涉,且具有操控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操控面板及排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出风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出风口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内下盖、弧形凸台和防脱限位筋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内下盖、防脱纤维筋、半轴齿轮和圆柱齿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二调节组件的侧视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一调节组件在风门挡板向下偏转时的侧视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一调节组件在风门挡板向上偏转时的侧视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风门挡板、密封软胶的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出风口结构在操控面板上的分布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调风组件;110、第一驱动组件;200、第二调风组件;210、第二驱动组件;220、叶片总成;1、上壳体;2、下壳体;3、内上盖;4、内下盖;5、电机安装板;6、风门挡板;7、连接轴;8、凸起结构;9、第一驱动电机;10、挡条;11、上叶片组;12、下叶片组;13、连杆;14、圆柱齿轮;15、半轴齿轮;16、第二驱动电机;17、弧形凸台;18、第一延伸斜板;19、第二延伸斜板;20、控制面板;21、支架连接螺钉;22、金属弹簧体;23、密封泡棉;24、第一电机安装螺钉;25、第二电机安装螺钉;26、密封软胶;27、操控面板;29、排风口;31、防脱限位筋;321、第一出风口结构;322、第二出风口结构;323、第三出风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车辆上的空调出风口结构通常为多个,分别设置在车辆的中央控制仪表板位置和靠近侧边车窗的位置。空调出风口结构用于供车载空调的空调风通过,并且在空调风通过的过程中对空调风的方向进行引导,使空调风朝向某个方向偏转,最终使空调风吹至车舱内。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车载空调出风口结构部分凸出车辆的中央控制仪表盘,且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结构中吹出的空调风的方向仅为单一方向,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有鉴于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结构对空调风的吹出方向为单一方向的问题,本申请具有如下设置:
参照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车辆的操控面板27及排风口29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出风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出风口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一种出风口结构,所述出风口结构隐藏于车舱的操控面板27处,所述出风口结构包括:
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形成盒状结构,其中,所述盒状结构在车辆的第一方向贯通,且一端与车载空调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具有排风口29,所述排风口29用于向车舱内吹风,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
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组件200,其中,所述第一调风组件100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调风组件包括风门挡板6和第一驱动组件110,所述风门挡板6位于所述盒状结构内,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0的驱动下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以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调整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调风;
其中,所述第二调风组件200包括叶片总成220和第二驱动组件210,所述叶片总成220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10均位于所述盒状结构内,所述叶片总成220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10的驱动下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以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调整从所述第一调风组件100吹出的空调风。
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连接形成盒状结构,盒状结构用作出风口结构的支撑结构,同时,盒状结构也用作容置结构,对出风口结构的其他零部件起到保护的效果。具体地,风门挡板6、叶片总成220和第二驱动电机16均设置在盒状结构内。
盒状结构在第一方向上贯穿,即盒状结构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两个开口,又因为第一方向为车载空调的空调风的流动方向,故从车载空调的出风口吹出的空调风可由盒状结构的一个开口吹入,再从盒状结构的另一个开口吹出,最终吹至车舱内。具体地,供车载空调的空调风吹入的开口与车载空调的出风口连通,供车载空调的空调风吹出的开口为排风口29。
由于空调风会经过盒状结构的内部,故设置在盒状结构内部的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组件200可在空调风经过的过程中对其流动方向进行引导,使其朝向需要的方向偏转。
具体地,第一调风组件100靠近车载空调的出风口设置,故从出风口吹出的空调风会先经过第一调风组件100,第一调风组件100可对空调风进行引导,使空调风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进行偏转。经过第一调风组件100调节后的空调风会再经过第二调风组件200,第二调风组件200再次对空调风进行引导,使空调风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进行偏转。
综上,从车载空调中吹出的空调风会受到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组件200的综合调节,其最终从排风口29吹出的空调风的方向为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组件200引导的矢量和,故从车载空调中吹出的空调风的吹动方向可覆盖大部分角度范围,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精度更高的调节。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车辆的上下方向为车辆的高度方向,即为对空调风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进行调整;上述的车辆的左右方向为车辆的宽度方向,即为对空调风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进行调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为-32°至32°之间,即风门挡板6转动的角度在-32°°至32°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角度范围为-45°至45°之间,即叶片总成220转动的角度在-45°至45°之间。
出风口结构隐藏在车舱的操控面板27处,车舱的操控面板27即为车辆的中央控制仪表板位置,隐藏式的设计为出风口结构贯通车舱的操控面板27,在保证空调风的吹风效果的同时,还更加美观,提高车辆的精致感知。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方面,从车载空调中吹出的空调风会受到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组件200的综合调节,其最终从排风口29吹出的空调风的方向为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组件200引导的矢量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单一方向上对吹出的空调风进行调节的方式,本申请用户可对吹出的空调风进行精度更高的调节,且调节的范围可覆盖大部分角度范围,更好的满足用户使用车载空调的需求。
另一方面,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组件200分别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0和第二驱动组件210进行控制,两者独立控制互不干涉,且具有操控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的优势。
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结构还包括:
支架连接螺钉21,支架连接螺钉21用于将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与出风口骨架连接,出风口骨架设置在车舱的操控面板27处,用于连接盒状结构。
支架连接螺钉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本申请中优选为四个,四个支架连接螺钉21的设置保证了盒状结构与出风口骨架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结构还包括:
金属弹簧体22,金属弹簧体22对支架连接螺钉21起到预安装的效果,便于支架连接螺钉21安装。
为保证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组件200之间的相互独立,便于控制和对空调风的引导,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如下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盒状结构的进风口位置设置有密封泡棉23,其中,密封泡棉23环绕盒状结构的进风口与车辆的风管连接处的边缘分布,并与所述盒状结构与车辆的风管连接处粘接固定。密封泡棉23的设置增强了车载空调的出风口与盒状结构的连接位置的密封性,减少了空调风的漏风量。
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如下设置:
所述出风口结构还包括:
内上盖3,与所述上壳体1靠近所述下壳体2的侧面连接;
内下盖4,与所述下壳体2靠近所述上壳体1的侧面连接;
其中,所述内上盖3和所述内下盖4连接形成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内具有安装腔室,所述第二调风组件200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10均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室内;
其中,所述安装腔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贯通。
内上盖3和内下盖4可连接形成安装壳体,内上盖3和内下盖4形成的安装壳体为叶片总成220提供连接和支撑。安装壳体固定连接在盒状结构内,安装壳体内中空,形成有安装腔室,且安装腔室在第一方向上贯通,即盒状结构在第一方向上同样具有两个开口,两个开口均与安装腔室连通。
安装腔室的两个开口供空调风进入和排出,由于第二调风组件200安装于安装腔室内,故安装壳体的其中一个开口供经过第一调风组件100调整后的空调风进入,经过第二调风组件200的调整,再从安装壳体的另一个开口排出。
安装壳体与盒状结构内固定连接,以保证安装壳体内的零部件的稳定性。具体地,所述出风口结构还包括:
第一卡接件(图中未示出),第一卡接件设置在内上盖3朝向上壳体1的侧面上,内上盖3和上壳体1通过第一卡接件进行定位,内上盖3上还设置有第一固定螺钉,第一固定螺钉贯穿内上盖3和上壳体1,从而使内上盖3和上壳体1实现固定。
第二卡接件(图中未示出),第二卡接件设置在内下盖4朝向下壳体2的侧面上,内下盖4和下壳体2通过第二卡接件进行定位,内下盖4上还设置有第二固定螺钉,第二固定螺钉贯穿内下盖4和下壳体2,从而使内下盖4和下壳体2实现固定。
综上所述,内上盖3上设置有与上壳体1定位的第一卡接件,还具有与上壳体1固定的第一固定螺钉;内下盖4上设置有与下壳体2定位的第二卡接件,还具有与上壳体1固定的第二固定螺钉;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安装壳体与盒状结构之间的固定,保证了其中零部件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内上盖3和内下盖4均采用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参照图3,内上盖3和内下盖4连接形成的安装壳体的一端为排风口29,为提高出风口结构的隐蔽性,且提高排风口29对空调风的聚风效果,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如下设置:
所述内上盖3朝着所述内下盖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延伸斜板18,所述第一延伸斜板18与所述内下盖4之间形成所述排风口29;
和/或,所述内下盖4朝着所述内上盖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延伸斜板19,所述第二延伸斜板19与所述内上盖3之间形成所述排风口29;
其中,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所述排风口29暴露部分所述叶片总成220或不暴露所述叶片总成220。
第一延伸板由内上盖3延伸,第二延伸板由内下盖4延伸,且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均倾斜延伸,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的倾斜延伸方向为相互靠近,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对叶片总成220的结构的遮挡,使用户位于车舱内时只能看到少部分或无法看到叶片总成220的结构,提高了出风口结构的隐蔽性,提高了用户的精致感知。
同时,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对空调风还起到了聚集的效果,配合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组件200对空调风的偏转,使空调风能聚集在排风口29的中间部分吹出,提高了车载空调的扩散能力。
参照图3、图4和图5,其中,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内下盖4、弧形凸台17和防脱限位筋31的俯视图;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内下盖4、防脱纤维筋、半轴齿轮15和圆柱齿轮14的俯视图。
由于第二驱动组件210组件位于安装腔室内,现对第二驱动组件210的具体设置进行描述,如下: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1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6,所述叶片总成220包括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齿轮传动件;
其中,在所述内下盖4的内侧底壁上设有弧形凸台17,所述弧形凸台17位于所述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圆柱齿轮14的连接路径上,用于限制所述圆柱齿轮14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6的动力输出端之间的位置偏移。
第二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与齿轮传动件连接,在启动第二驱动电机16时,第二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转动带动齿轮传动件同时转动,齿轮传动件用于对叶片总成220中的部分零部件进行驱动,从而实现对空调风的偏转的引导。
弧形凸台17固定在内下盖4的底壁上,且弧形凸台17位于齿轮传动件的下方,故在齿轮传动件转动的过程中,弧形凸台17可对齿轮传动件转动过程中向下的移动进行限制,从而对齿轮传动件起到限位的效果。
弧形凸台17的形状为圆弧状,圆弧状的弧形凸台17在保证了对齿轮传动件的限位效果的同时,还节省了材料,符合车辆轻量化的要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如下设置:
所述弧形凸台17与所述齿轮传动件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0.1mm。
一般情况下,所述弧形凸台17在垂直于所述内下盖4的底壁的方向上的尺寸趋近1mm,当然,随着内上盖3与内下盖4之间的间距变大,上述尺寸也可以增大,随着内上盖与内下盖之间的间距变小,上述尺寸也可以减小。
其中,弧形凸台17与内下盖4的底壁之间的间距、弧形凸台17与齿轮传动件之间的间距为齿轮传动件的移动留出了一定余量,但是需要保证弧形凸台17与齿轮传动件之间的间距位于0.1mm的范围内,以减小二者之间的位置偏差。
叶片总成220起到对空调风进行偏转的效果,现对叶片总成22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具有如下设置:
参照图4和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如下设置:
弧形凸台17的周边设置有防脱限位筋31,防脱限位筋31进一步加强了弧形凸台17对齿轮传动件的限位效果。
参照图3、图6和图7,其中,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二调节组件的侧视图。
所述叶片总成220包括:
上叶片组11和下叶片组12,所述上叶片组11和所述下叶片组12均包括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上叶片组11和所述下叶片组12通过连杆13连接,所述连杆13的一端与所述上叶片组11其中一个所述叶片的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叶片组12中的一个所述叶片的转轴连接,在所述连杆13转动时,带动所述上叶片组11和所述下叶片组12同向偏转;所述齿轮传动件包括圆柱齿轮14,所述圆柱齿轮14连接于所述连杆13的侧面;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10还包括半轴齿轮15,所述半轴齿轮15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6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半轴齿轮15与所述圆柱齿轮14啮合。
上叶片组11和下叶片组12均位于安装壳体内的安装腔室中,上叶片组11与内上盖3对应设置,下叶片组12与内下盖4对应设置。上叶片组11中和下叶片组12中均包括多个叶片,多个叶片的转轴同轴设置,多个叶片可在传动下进行同向偏转。其中,上叶片组11和下叶片组12通过连杆13连接,连杆13分别与上叶片组11和下叶片组12的转轴连接,用于联动上叶片组11和下叶片组12。
在连杆1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可分别带动上叶片组11和下叶片组12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进行偏转,从而可对通过的空调风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进行引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上叶片组11中的叶片的数量为多个,本申请中优选为七个,其中,连杆13连接的叶片为图中左数第三个;
下叶片组12中的叶片的数量为多个,本申请中优选为六个,其中,连杆13连接的叶片为图中左数第三个。
齿轮传动件为圆柱齿轮14,圆柱齿轮14固定连接在连杆13的侧面,在连杆13转动时,圆柱齿轮14同时转动。第二驱动电机16的动力输出端上连接有半轴齿轮15,半轴齿轮15与圆柱齿轮14啮合,其中,半轴齿轮15的扇形弧度与第二预设角度适配。在第二驱动电机16启动时,第二驱动电机16的动力输出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可同时带动半轴齿轮15转动,半轴齿轮15转动则带动与其啮合的圆柱齿轮14转动,从而实现对连杆13转动的驱动,进而实现上叶片组11和下叶片组12的偏转。
第二驱动电机16设置于上叶片组11和下叶片组12之间,为实现对第二驱动电机16的固定,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如下设置:
第二驱动组件210还包括第二电机安装螺钉25,第二电机安装螺钉25竖直设置,用于将第二驱动电机16固定在内下盖4的底壁上。
为实现空调风在车辆的上下方向的偏转,需要对第一驱动组件110的驱动,现对第一驱动组件110进行具体描述,具有如下设置:
参照图3、图8和图9,其中,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一调节组件在风门挡板6向下偏转时的侧视图;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一调节组件在风门挡板6向上偏转时的侧视图。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0包括:
电机安装板5,所述电机安装板5连接至所述盒状结构的侧壁上;
第一驱动电机9,所述第一驱动电机9安装至与所述电机安装板5,且位于所述盒状结构外;
所述风门挡板6包括挡板面和位于所述挡板面一侧的连接轴7,所述连接轴7的长度方向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贯穿所述电机安装板5后,与所述连接轴7连接。
电机安装板5垂直内下盖4的底壁设置,电机安装板5为第一驱动电机9的安装提供支撑和固定。具体地,电机安装板5固定连接于盒状结构的一侧的侧壁上。第一驱动电机9安装在电机安装板5背离盒状结构的侧面上,第一驱动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穿过电机安装板5,且第一驱动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与盒状结构中风门挡板6的位置处于同一高度上。
风门挡板6包括挡板面和连接轴7,挡板面与连接轴7固定,挡板面通过连接轴7与盒状结构的两侧壁转动连接。在连接轴7在盒状结构内转动时,会带动挡板面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偏转,从而可对从车载空调的出风口吹出的空调风进行引导。
连接轴7与第一驱动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驱动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转动时,会带动连接轴7同时转动,从而带动挡板面转动。其中,第一驱动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的正向转动和逆向转动可分别驱动挡板面的在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的偏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10还包括第一电机安装螺钉24,第一电机安装螺钉24用于将第一驱动电机9与电机安装板5固定连接。
参照图8和图9,为满足风门挡板6在第一预设角度内进行转动,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如下设置:
所述电机安装板5在靠近所述风门挡板6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8;
其中,所述连接轴7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8对应的挡条10,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结构8位于所述连接轴7的转动轨迹上,并可与所述挡条10进行抵接,以对所述风门挡板6的转动进行限位。
挡条10与风门挡板6一体成型,挡条10用于与凸起结构8配合对风门挡板6的转动进行限制。具体地,凸起结构8位于连接轴7的运动轨迹上,在连接轴7转动带动挡条10转动时,挡条10可移动至与凸起结构8接触设置的位置,对连接轴7的转动进行干涉,使连接轴7无法继续转动,从而实现了对风门挡板6的转动的限位。
本申请中凸起结构8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凸起结构8均位于风门挡板6的转动轨迹上,两个凸起结构8在第一方向上平行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8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块状、圆柱状等形状,只要能与挡条10配合实现对风门挡板6的转动限位均可,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制。
参照图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门挡板6的边缘设有密封软胶26。
密封软胶26的设置使风门挡板6在转动过程中可与盒状结构的侧壁接触,增强了供空调风通过的通道的密封性,避免漏风的情况的发生。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照图11,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所述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包括多个出风口结构;
其中,多个上述的出风口结构至少包括位于车舱的操控面板27右侧的第一出风口结构321、位于车舱的操控面板27中部的第二出风口结构322和位于车舱的操控面板27左侧的第三出风口结构323;
所述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还包括:控制面板20,所述控制面板20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结构中的第一驱动组件110和第二驱动组件210连接。
多个出风口结构的设置增大了车载空调的吹风范围,且使空调风可更均匀的在车舱内扩散。
控制面板20与出风口结构连接,其中,控制面板20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第一驱动组件110和第二驱动组件210连接,具体地,控制面板20可向第一驱动组件11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控制面板20可向第二驱动组件21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一驱动组件110的开启和关闭,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控制第二驱动组件210的开启和关闭。
参照图1,为实现对空调风的多种调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如下设置:
控制面板20上还设置有电源启闭按键、冷暖风调节按键,以及温度调节按键,其中,电源启闭按键用于控制车载空调开启或关闭,冷暖风调节按键用于控制车载空调从制冷到制热之间切换。温度调节按键用于对车载空调的空空调风的温度进行调节,其中,温度调节的范围为16-26℃之间。
控制面板20上还设置有出风左调节按键和出风右调节按键,其中,出风左调节按键和出风右调节按键在被触发后,用于向第一驱动组件11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第一驱动组件110在接收到第一控制信号后,控制叶片总成22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向左或向右偏转。
控制面板20上还设置有出风上调节按键和出风下调节按键,其中,出风上调节按键和出风下调节按键在被触发后,用于向第二驱动组件210发送第二控制信号,第二驱动组件210在接收到第二控制信号后,控制风门挡板6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向上或向下偏转,在风门挡板6向上移动至与其中一个凸起结构8接触设置,或向下移动至与另一个凸起结构8接触设置后,风门挡板6的转动停止,完成对风门挡板6的调节。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出风口结构,或包括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
总体来说,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方面,从车载空调中吹出的空调风会受到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200组件的综合调节,其最终从排风口29吹出的空调风的方向为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组件200引导的矢量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单一方向上对吹出的空调风进行调节的方式,本申请用户可对吹出的空调风进行精度更高的调节,且调节的范围可覆盖大部分角度范围,更好的满足用户使用车载空调的需求。
第二方面,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组件200分别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10和第二驱动组件210进行控制,两者独立控制互不干涉,且具有操控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的优势
第三方面,内上盖3上设置有与上壳体1定位的第一卡接件,还具有与上壳体1固定的第一固定螺钉;内下盖4上设置有与下壳体2定位的第二卡接件,还具有与上壳体1固定的第二固定螺钉;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安装壳体与盒状结构之间的固定,保证了其中零部件的稳定性。
第四方面,第一延伸板和第二延伸板对空调风还起到了聚集的效果,配合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200组件对空调风的偏转,使空调风能聚集在排风口29的中间部分吹出,提高了车载空调的扩散能力。
第五方面,弧形凸台17固定在内下盖4的底壁上,且弧形凸台17位于齿轮传动件的下方,故在齿轮传动件转动的过程中,弧形凸台17可对齿轮传动件转动过程中向下的移动进行限制,从而对齿轮传动件起到限位的效果;且弧形凸台17的形状为圆弧状,圆弧状的弧形凸台17在保证了对齿轮传动件的限位效果的同时,还节省了材料,符合车辆轻量化的要求。
第六方面,挡条10与风门挡板6一体成型,挡条10用于与凸起结构8配合对风门挡板6的转动进行限制。具体地,凸起结构8位于连接轴7的运动轨迹上,在连接轴7转动带动挡条10转动时,挡条10可移动至与凸起结构8接触设置的位置,对连接轴7的转动进行干涉,使连接轴7无法继续转动,从而实现了对风门挡板6的转动的限位。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结构隐藏于车舱的操控面板处,所述出风口结构包括:
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形成盒状结构,其中,所述盒状结构在车辆的第一方向贯通,且一端与车载空调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具有排风口(29),所述排风口(29)用于向车舱内吹风,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
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第一调风组件(100)和第二调风组件(200),其中,所述第一调风组件(100)靠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调风组件(100)包括风门挡板(6)和第一驱动组件(110),所述风门挡板(6)位于所述盒状结构内,并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0)的驱动下在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以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调整从所述出风口吹出的空调风;
其中,所述第二调风组件(200)包括叶片总成(220)和第二驱动组件(210),所述叶片总成(220)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10)均位于所述盒状结构内,所述叶片总成(220)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10)的驱动下在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以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调整从所述第一调风组件(100)吹出的空调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结构还包括:
内上盖(3),与所述上壳体(1)靠近所述下壳体(2)的侧面连接;
内下盖(4),与所述下壳体(2)靠近所述上壳体(1)的侧面连接;
其中,所述内上盖(3)和所述内下盖(4)连接形成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内具有安装腔室,所述第二调风组件(200)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10)均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室内;
其中,所述安装腔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10)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6),所述叶片总成(220)包括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6)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的齿轮传动件;
其中,在所述内下盖(4)的内侧底壁上设有弧形凸台(17),所述弧形凸台(17)位于所述动力输出端与圆柱齿轮(14)的连接路径上,用于限制所述圆柱齿轮(14)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6)的动力输出端之间的位置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凸台(17)与所述齿轮传动件之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0.1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上盖(3)朝着所述内下盖(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延伸斜板(18),所述第一延伸斜板(18)与所述内下盖(4)之间形成所述排风口(29);
和/或,所述内下盖(4)朝着所述内上盖(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延伸斜板(19),所述第二延伸斜板(19)与所述内上盖(3)之间形成所述排风口(29);
其中,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所述排风口(29)暴露部分所述叶片总成(220)或不暴露所述叶片总成(2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10)包括:
电机安装板(5),所述电机安装板(5)连接至所述盒状结构的侧壁上;
第一驱动电机(9),所述第一驱动电机(9)安装至与所述电机安装板(5),且位于所述盒状结构外;
所述风门挡板(6)包括挡板面和位于所述挡板面一侧的连接轴(7),所述连接轴(7)的长度方向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贯穿所述电机安装板(5)后,与所述连接轴(7)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板(5)在靠近所述风门挡板(6)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结构(8);
其中,所述连接轴(7)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结构(8)对应的挡条(10),所述至少一个凸起结构(8)位于所述连接轴(7)的转动轨迹上,并可与所述挡条(10)进行抵接,以对所述风门挡板(6)的转动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总成(220)包括:
上叶片组(11)和下叶片组(12),所述上叶片组(11)和所述下叶片组(12)均包括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所述上叶片组(11)和所述下叶片组(12)通过连杆(13)连接,所述连杆(13)的一端与所述上叶片组(11)其中一个所述叶片的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叶片组(12)中的一个所述叶片的转轴连接,在所述连杆(13)转动时,带动所述上叶片组(11)和所述下叶片组(12)同向偏转;所述齿轮传动件包括圆柱齿轮(14),所述圆柱齿轮(14)连接于所述连杆(13)的侧面;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10)还包括半轴齿轮(15),所述半轴齿轮(15)连接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6)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半轴齿轮(15)与所述圆柱齿轮(14)啮合。
9.一种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出风口结构;
其中,多个上述的出风口结构至少包括位于车舱的操控面板(27)右侧的第一出风口结构(321)、位于车舱的操控面板(27)中部的第二出风口结构(322)和位于车舱的操控面板(27)左侧的第三出风口结构(323);
所述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还包括:控制面板(20),所述控制面板(20)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结构中的第一驱动组件(110)和第二驱动组件(210)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出风口结构,或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34817.XU CN220809076U (zh) | 2023-07-12 | 2023-07-12 | 一种出风口结构、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34817.XU CN220809076U (zh) | 2023-07-12 | 2023-07-12 | 一种出风口结构、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09076U true CN220809076U (zh) | 2024-04-19 |
Family
ID=90709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34817.XU Active CN220809076U (zh) | 2023-07-12 | 2023-07-12 | 一种出风口结构、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09076U (zh) |
-
2023
- 2023-07-12 CN CN202321834817.XU patent/CN22080907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59226B (zh) | 汽车出风口结构 | |
KR100427634B1 (ko) | 차량용 벤트 그릴 | |
CN109882931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1348066B (zh) | 空气通路开闭装置 | |
CN101153733B (zh) | 一种具有上排风的三出风口空调的不对称排风控制方法 | |
CN112177952A (zh) | 风机结构及空调器 | |
CN108626783B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20809076U (zh) | 一种出风口结构、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及车辆 | |
CN111098875B (zh) | 低噪音轨道交通空调机组 | |
CN21628170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563755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179765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662002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WO2020052482A1 (zh) | 横摆叶及具有该横摆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1947292A (zh) | 具有双电机的导风组件及空调 | |
CN215675467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21403218U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1345514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其风道结构 | |
CN220061913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9913396U (zh) | 上出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0061905U (zh) | 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 |
CN220707500U (zh) |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0229376U (zh) | 空调器的出风框组件及空调器 | |
CN114454690B (zh) | 车辆空调出风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3775734U (zh) | 风机结构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