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08833U - 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808833U
CN220808833U CN202322631645.2U CN202322631645U CN220808833U CN 220808833 U CN220808833 U CN 220808833U CN 202322631645 U CN202322631645 U CN 202322631645U CN 220808833 U CN220808833 U CN 220808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leather
fixedly connected
stretching
cushion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6316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官毅
汪华胜
刘波
谭伏文
徐伟
胡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Zhanhong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Zhanhong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Zhanhong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Zhanhong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6316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808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808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808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And Processing Of Natural Fur Or Leath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属于皮革贴合技术领域,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包括:中柱体;滑动组件,滑动组件设有多组,每组滑动组件均包括连接柱、拉伸槽、拉伸柱、拉伸弹簧、两个滑动边条、多个限位块、拉动块、拉动接板、两个接板转轴、柱顶块、两个卡设连块和多个卡设弹簧,拉伸柱设于连接柱的一侧并滑动连接于拉伸槽的圆周侧壁,拉动接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接板转轴的圆周表面,两个卡设连块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卡设弹簧的一侧,该装置将汽车坐垫套的皮革拉伸展开来,通过观察皮革的形状和大小判断皮革和汽车坐垫套的匹配和贴合可能性,提升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质量,同时不需要一直手持,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皮革贴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开号“218287283U”提出了一种无缝皮革贴合装置,包括位于加热仓内的辊压传送带、皮料传送带和工件传送带;加热仓用于加热皮料的熔接层;辊压传送带的后侧安装在枢轴上,前侧与弹压机构连接;皮料传送带与辊压传送带的后侧对接,用于向辊压传送带输送皮料;工件传送带上设有用于嵌套工件的辊轴,辊轴沿辊压传送带的左右侧延伸,其尾部转动安装在工件传送带上;辊压传送带设有辊压工位,工件随工件传送带经过辊压工位,并通过辊轴的旋转贴合皮料。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的辊轴与辊压传送带相配合,该装置能够快速将皮料贴合在工件表面,但还存在只能对固定宽度和大小的皮革进行贴合,需要皮革具有一定的规则形状跟随传送带进行运动,不能使得皮革始终保持展开状态,传送中容易产生褶皱影响贴合质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只能对固定宽度和大小的皮革进行贴合,需要皮革具有一定的规则形状跟随传送带进行运动,不能使得皮革始终保持展开状态,传送中容易产生褶皱影响贴合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包括:
中柱体;
滑动组件,滑动组件设有多组,每组所述滑动组件均包括连接柱、拉伸槽、拉伸柱、拉伸弹簧、两个滑动边条、多个限位块、拉动块、拉动接板、两个接板转轴、柱顶块、两个卡设连块和多个卡设弹簧,所述连接柱设于中柱体的一侧,所述拉伸槽开设于连接柱的一侧,所述拉伸柱设于连接柱的一侧并滑动连接于拉伸槽的圆周侧壁,所述拉伸弹簧固定连接于连接柱的一侧并于拉伸柱的圆周表面滑动,两个所述滑动边条均固定连接于连接柱的一侧,多个所述限位块均固定连接于连接柱的一侧并设于两个滑动边条的相靠近端,所述柱顶块固定连接于拉伸柱的一侧,两个所述接板转轴均转动连接于拉伸柱的一侧,所述拉动接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接板转轴的圆周表面,所述拉动块固定连接于拉动接板的一侧,多个所述卡设弹簧均固定连接于拉动接板的一侧,两个所述卡设连块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卡设弹簧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多个所述柱顶块的一侧分别开设有转动槽,多个所述转动槽的侧壁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多个所述转动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多个所述限位圈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块弹簧,多个所述夹块弹簧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弹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多个所述夹弹块和多个所述限位圈的相靠近端均开设有多个咬合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多个所述连接柱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柱,所述中柱体的圆周表面开设有多个螺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中柱体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控制握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滑动组件设有多组,均朝不同方向设在中柱体的圆周表面,在贴合汽车坐垫套的皮革之前可以将汽车坐垫套的皮革的边缘通过运用胶带或者不易干燥的胶水短暂贴合在多个柱顶块的一侧面,然后按上述步骤调整拉伸柱的伸出长度,以此来将汽车坐垫套的皮革拉伸展开来,通过观察皮革的形状和大小判断皮革和汽车坐垫套的匹配和贴合可能性,提升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质量,提升工序质量,同时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2、本方案中,夹弹块与限位圈会产生夹缝,将汽车坐垫套的皮革夹在夹弹块与限位圈中间,该结构使得在使用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时,不需要通过外物将汽车坐垫套的皮革固定或者黏合在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上,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可以将皮革夹持住,在贴合完成时,拉动夹弹块解除夹持即可,不会对汽车坐垫套的皮革产生任何损坏,也不会黏附任何污渍,提升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中柱体;2、连接柱;3、拉伸柱;4、拉伸弹簧;5、夹弹块;6、咬合齿;7、限位圈;8、控制握手;9、滑动边条;10、限位块;11、拉动块;12、拉动接板;13、接板转轴;14、柱顶块;15、拉伸槽;16、螺纹柱;17、螺纹槽;18、夹块弹簧;19、转动板;20、转动槽;21、卡设弹簧;22、卡设连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包括:
中柱体1;
滑动组件,滑动组件设有多组,每组滑动组件均包括连接柱2、拉伸槽15、拉伸柱3、拉伸弹簧4、两个滑动边条9、多个限位块10、拉动块11、拉动接板12、两个接板转轴13、柱顶块14、两个卡设连块22和多个卡设弹簧21,连接柱2设于中柱体1的一侧,拉伸槽15开设于连接柱2的一侧,拉伸柱3设于连接柱2的一侧并滑动连接于拉伸槽15的圆周侧壁,拉伸弹簧4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的一侧并于拉伸柱3的圆周表面滑动,两个滑动边条9均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的一侧,多个限位块10均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的一侧并设于两个滑动边条9的相靠近端,柱顶块14固定连接于拉伸柱3的一侧,两个接板转轴13均转动连接于拉伸柱3的一侧,拉动接板12固定连接于两个接板转轴13的圆周表面,拉动块11固定连接于拉动接板12的一侧,多个卡设弹簧21均固定连接于拉动接板12的一侧,两个卡设连块22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卡设弹簧21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拉动接板12靠近连接柱2的一端设有勾条,可以卡设在多个限位块10分别与连接柱2固定连接形成的斜槽中,向远离连接柱2的一端拉动拉动块11,与拉动块11固定连接的拉动接板12会被随之向外侧拉动,卡设弹簧21与拉动接板12固定连接,卡设连块22与卡设弹簧21固定连接并都被限制在两个滑动边条9与连接柱2之间,所以向外侧移动的拉动接板12会压缩卡设弹簧21收缩,拉动接板12会向卡设连块22的一侧贴合,继而拉动接板12靠近连接柱2端设有的勾条会从限位块10与连接柱2固定连接形成的斜槽中脱出,随后就能拉动拉动块11,也就拉动与拉动块11固定连接的拉动接板12在两个滑动边条9形成的滑槽中移动,改变拉伸柱3伸出拉伸槽15的长度的长短,待调整完拉伸柱3伸出的长短后松开拉动块11,收缩的多个卡设弹簧21会有弹开的趋势,因为多个卡设弹簧21与卡设连块22固定连接的一侧被限制在两个滑动边条9的内侧,所以预重新弹开恢复的卡设弹簧21会带动拉动接板12向与连接柱2靠近的一侧移动,最终拉动接板12与连接柱2靠近的那端所带的勾条将被重新弹开卡设进限位块10与连接柱2固定连接形成的斜槽中,而拉伸弹簧4始终呈被压缩的状态固定连接在拉伸柱3与连接柱2的相靠近端,所以勾条卡设进斜槽后,会被拉伸弹簧4的张力向远离中柱体1的一侧拉动,使得在没有外力将勾条向远离连接柱2的一侧拉动的情况下,会始终卡设在斜槽中,稳定保持拉伸柱3伸出连接柱2的长度,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的滑动组件设有多组,均朝不同方向设在中柱体1的圆周表面,在使用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贴合汽车坐垫套的皮革之前可以将汽车坐垫套的皮革的边缘通过运用胶带或者不易干燥的胶水短暂贴合在多个柱顶块14的一侧面,然后按上述步骤调整拉伸柱3的伸出长度,以此来将汽车坐垫套的皮革拉伸展开来,通过观察皮革的形状和大小判断皮革和汽车坐垫套的匹配和贴合可能性,随后将该装置向汽车坐垫推动、贴合,提升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度,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可以提升工序质量,同时可以将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放置在汽车坐垫上,不需要一直手持住,然后进行皮革与汽车坐垫间的贴合工作,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5,多个柱顶块14的一侧分别开设有转动槽20,多个转动槽20的侧壁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9,多个转动板1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圈7。
本实施例中:转动板19与转动槽20相匹配,并且转动板19可以在转动槽20内转动,与转动板19固定连接的限位圈7也会随转动板19进行转动,转动槽20是开设于柱顶块14的侧端的,所以不需要将汽车坐垫套的皮革黏合在柱顶块14上,而是将汽车坐垫套的皮革黏合在限位圈7的一侧,在使用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对皮革进行黏合时,不需要注意拉伸柱3向外侧的拉力方向与汽车坐垫套的皮革的伸展方向是否一致,在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上的拉伸柱3对皮革拉伸展开时,如果拉力与褶皱的皮革伸展方向不同,拉力与伸展力方向不同则导致转动板19会带动固定连接的限位圈7在转动槽20内转动,直至转动到拉力与皮革伸展力在同一直线上为止,节省在使用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时的调整时间,提升工作效率,也不会因为拉伸柱3的拉力与汽车坐垫套的皮革张力方向不同导致皮革拉坏、拉裂等。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5,多个限位圈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块弹簧18,多个夹块弹簧18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弹块5。
本实施例中:限位圈7不与转动板19固定连接的一侧开设有圆槽,夹弹块5的中间圆柱的部分的直径与圆槽的直径一致,使得夹弹块5可以在该圆槽的圆周内壁滑动,夹弹块5的两端均比中间宽,使得夹弹块5不会从圆槽中滑出,夹块弹簧18会将夹弹块5弹至贴合在限位圈7的一侧面,通过拉动夹弹块5可以使得夹块弹簧18收缩,而夹弹块5与限位圈7原本贴合的面会产生夹缝,将汽车坐垫套的皮革的边缘放在夹缝中,随后松开夹弹块5,夹块弹簧18会重新将夹弹块5向原本与限位圈7贴合的一面弹,使得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被夹在夹弹块5与限位圈7中间,该结构使得在使用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时,不需要通过外物将汽车坐垫套的皮革固定或者黏合在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上,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可以将皮革夹持住,在贴合完成时,拉动夹弹块5解除夹持即可,不会对汽车坐垫套的皮革产生任何损坏,也不会黏附任何污渍,提升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的实用性。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5,多个夹弹块5和多个限位圈7的相靠近端均开设有多个咬合齿6。
本实施例中:咬合齿6导致夹弹块5与限位圈7贴合的面凹凸不平,并且分别开设的齿槽和突出的齿条是相互匹配的,使得夹弹块5与限位圈7仍然可以咬合,凹凸不平的咬合齿6会增大汽车坐垫套的皮革与夹弹块5和限位圈7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使用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在伸展皮革时,保证汽车坐垫套的皮革不易从夹弹块5和限位圈7之间脱落,提升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的夹持稳定性。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5,多个连接柱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柱16,中柱体1的圆周表面开设有多个螺纹槽17。
本实施例中:螺纹柱16与螺纹槽17相匹配,通过螺纹柱16与螺纹槽17的转动连接可以将滑动组件从中柱体1的圆周表面安装上或者拆除下来,便于携带和收纳,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收纳存放不会占用多余的空间。
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5,中柱体1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控制握手8。
本实施例中:两个控制握手8便于在使用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时,可以两只手分别握住两个控制握手8,方便操作,方便对该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进行移动和换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拉动接板12靠近连接柱2的一端设有勾条,可以卡设在多个限位块10分别与连接柱2固定连接形成的斜槽中,向远离连接柱2的一端拉动拉动块11,与拉动块11固定连接的拉动接板12会被随之向外侧拉动,卡设弹簧21与拉动接板12固定连接,卡设连块22与卡设弹簧21固定连接并都被限制在两个滑动边条9与连接柱2之间,所以向外侧移动的拉动接板12会压缩卡设弹簧21收缩,拉动接板12会向卡设连块22的一侧贴合,继而拉动接板12靠近连接柱2端设有的勾条会从限位块10与连接柱2固定连接形成的斜槽中脱出,随后就能拉动拉动块11,也就拉动与拉动块11固定连接的拉动接板12在两个滑动边条9形成的滑槽中移动,改变拉伸柱3伸出拉伸槽15的长度的长短,待调整完拉伸柱3伸出的长短后松开拉动块11,收缩的多个卡设弹簧21会有弹开的趋势,因为多个卡设弹簧21与卡设连块22固定连接的一侧被限制在两个滑动边条9的内侧,所以预重新弹开恢复的卡设弹簧21会带动拉动接板12向与连接柱2靠近的一侧移动,最终拉动接板12与连接柱2靠近的那端所带的勾条将被重新弹开卡设进限位块10与连接柱2固定连接形成的斜槽中,而拉伸弹簧4始终呈被压缩的状态固定连接在拉伸柱3与连接柱2的相靠近端,所以勾条卡设进斜槽后,会被拉伸弹簧4的张力向远离中柱体1的一侧拉动,使得在没有外力将勾条向远离连接柱2的一侧拉动的情况下,会始终卡设在斜槽中,稳定保持拉伸柱3伸出连接柱2的长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柱体(1);
滑动组件,滑动组件设有多组,每组所述滑动组件均包括连接柱(2)、拉伸槽(15)、拉伸柱(3)、拉伸弹簧(4)、两个滑动边条(9)、多个限位块(10)、拉动块(11)、拉动接板(12)、两个接板转轴(13)、柱顶块(14)、两个卡设连块(22)和多个卡设弹簧(21),所述连接柱(2)设于中柱体(1)的一侧,所述拉伸槽(15)开设于连接柱(2)的一侧,所述拉伸柱(3)设于连接柱(2)的一侧并滑动连接于拉伸槽(15)的圆周侧壁,所述拉伸弹簧(4)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的一侧并于拉伸柱(3)的圆周表面滑动,两个所述滑动边条(9)均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的一侧,多个所述限位块(10)均固定连接于连接柱(2)的一侧并设于两个滑动边条(9)的相靠近端,所述柱顶块(14)固定连接于拉伸柱(3)的一侧,两个所述接板转轴(13)均转动连接于拉伸柱(3)的一侧,所述拉动接板(12)固定连接于两个接板转轴(13)的圆周表面,所述拉动块(11)固定连接于拉动接板(12)的一侧,多个所述卡设弹簧(21)均固定连接于拉动接板(12)的一侧,两个所述卡设连块(22)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卡设弹簧(2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柱顶块(14)的一侧分别开设有转动槽(20),多个所述转动槽(20)的侧壁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9),多个所述转动板(19)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圈(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限位圈(7)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块弹簧(18),多个所述夹块弹簧(18)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夹弹块(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夹弹块(5)和多个所述限位圈(7)的相靠近端均开设有多个咬合齿(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柱(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柱(16),所述中柱体(1)的圆周表面开设有多个螺纹槽(1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柱体(1)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控制握手(8)。
CN202322631645.2U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 Active CN220808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31645.2U CN220808833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631645.2U CN220808833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808833U true CN220808833U (zh) 2024-04-19

Family

ID=90676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631645.2U Active CN220808833U (zh) 2023-09-27 2023-09-27 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808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52135U (zh) 一种海绵生产用收卷装置
CN105253663B (zh) 软片材收卷夹紧装置
CN109592110A (zh) 一种薄膜收集装置
CN220808833U (zh) 一种汽车坐垫套的皮革贴合装置
CN207121258U (zh) 一种高效切捆条机
CN212264191U (zh) 一种硬态管拉拔设备
CN209160158U (zh) 一种三维产品胶带包边机
CN112276776A (zh) 一种铝合金圆管抛光设备
CN107487649A (zh) 一种高效切捆条机
CN108716099B (zh) 一种三角形伞布的裁剪机
CN115490093A (zh) 基于多工位的超高性能铝合金焊丝缠绕设备
CN113178343B (zh) 一种外包膜式薄膜电容器卷绕机
CN108582958A (zh) 泡沫珍珠棉板复合机
CN212334127U (zh) 带状物料加工用物料站
CN209677243U (zh) 一种豆腐皮分离卷布机
CN209701949U (zh) 一种胶片撕片机
CN116902648B (zh) 一种舞蹈道具收纳装置
CN112658726A (zh) 一种圆周状柔性覆盖层抵接夹紧型夹持爪设备
CN208343651U (zh) 泡沫珍珠棉板复合机
CN202625439U (zh) 一种用于卷筒胶印机的衔接装置
CN213674422U (zh) 一种方便卸料的切台机
CN214566344U (zh) 一种塑料编织袋捆绑装置
CN210286144U (zh) 吹膜机的收卷换料架
CN114084732B (zh) 一种用于带离型纸胶带的粘贴工具
CN217350108U (zh) 一种碳纤维布卷材展开铺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