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8683U - 电子设备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8683U
CN220798683U CN202321619061.7U CN202321619061U CN220798683U CN 220798683 U CN220798683 U CN 220798683U CN 202321619061 U CN202321619061 U CN 202321619061U CN 220798683 U CN220798683 U CN 220798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late body
flange
electronic equipment
out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90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6190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8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8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86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中,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壳本体和盖板组件;壳本体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边缘的外框,外框和底板共同形成用于供电子设备放置的容置腔,底板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安装口;盖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第一板体和面板体,盖板组件穿设于安装口,固定板安装于底板的内表面,第一板体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板,且位于底板的外表面,面板体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板体远离固定板的一端,面板体用于盖设容置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提升电子设备保护壳中支撑结构的安装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壳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电子设备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来观看视频以及阅读电子书,但是长时间用手拿着便携电子设备进行相应的操作的时候,容易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可能会造成脖子酸痛、手臂劳累或眼睛近视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用户使用便携电子设备的体验。为了解决以上痛点,设计出了一种具有支撑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但是,现有的电子设备保护套的盖板组件的安装稳定性较差,在盖板组件频繁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盖板组件与保护壳分离,导致电子设备保护壳的支撑功能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旨在提升电子设备保护壳中盖板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
壳本体,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边缘的外框,所述外框和所述底板共同形成用于供电子设备放置的容置腔,所述底板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安装口;以及
盖板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第一板体和面板体,所述盖板组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口,所述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底板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板体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且位于所述底板的外表面,所述面板体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端,所述面板体用于盖设所述容置腔。
可选地,所述面板体设有卡位槽,所述外框能够卡接于所述卡位槽,当所述外框卡接于所述卡位槽时,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底板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面板体上设有多个卡位槽,多个所述卡位槽沿所述面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可选地,所述外框用于抵顶于所述面板体用于盖设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并能够在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方向上无级调节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底板外表面的夹角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面板体包括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依次相互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的连接处形成所述卡位槽,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板体贴设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盖设于所述容置腔;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底板呈夹角设置,所述外框抵顶于所述卡位槽。
可选地,所述盖板组件还具有第三状态,于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三板体贴设于所述底板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三板体位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围合呈三角形状。
可选地,所述盖板组件还具有第四状态,于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一板体贴设于所述底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固定板的连接处设有凹槽,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抵顶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围合呈三角形状,所述第一板体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三板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底板包括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所述第一板块和所述第二板块之间形成所述安装口,所述第一板块包括第一底板和凸设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将所述第一底板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挡边和第二板块均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且二者的表面齐平,所述第一挡边均连接于所述外框。
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设有摄像头孔,沿所述摄像头孔的周缘环设有第一支撑凸边,所述第一区域还设有第二支撑凸边,所述第二支撑凸边、所述第一挡边与所述第一支撑凸边三者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凸边和第二支撑凸边与所述第一挡边齐平,所述第二支撑凸边和所述外框之间形成放笔槽,所述外框设有与所述放笔槽连通的推笔口,所述推笔口用于供人手通过以推出所述放笔槽内的笔。
可选地,所述外框、第一挡边、第二挡边、第一支撑凸边和第二支撑凸边为一体成型设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板粘接于所述第二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二板块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与所述外框围合形成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板体贴设于所述第二板块时,所述第一板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底板以及所述外框底部齐平,所述限位槽的边缘设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用于供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面板体的连接部分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固定板是固定在底板的内表面,第一板体位于底板外表面,盖板组件能够变形成具有支撑能力的支撑结构,通过转动底板,以使第一板体和底板间隔以形成夹角,第一板体用于支撑底板,底板能够倾斜设置,此时外框抵顶于面板体或桌面,位于容置腔内的电子设备能够倾斜朝向用户,即第一板体在电子设备的背部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实现支撑的功能,在使用盖板组件支撑壳本体时,第一板体具有远离所述固定板的力,且这个力能够传递至固定板,从而使固定板具有朝向第一板体移动的趋势,但由于固定板固定于底板的内表面,所以这个力能够进一步地让固定板压紧于底板,这样设置使得盖板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从壳本体上脱落,从而提升盖板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保护壳一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保护壳一实施例的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盖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保护壳一实施例与电子设备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保护壳一实施例的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保护壳一实施例的壳本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底板 101 容置腔
11 第一板块 11a 第一挡边
11b 第一底板 111 第一区域
112 第二区域 113 摄像头孔
114 第一支撑凸边 115 第二支撑凸边
12 第二板块 121 限位槽
122 避让口 20 外框
21 推笔口 22 放笔槽
30 盖板组件 31 固定板
32 第一板体 321 凹槽
33 面板体 331 第二板体
332 第三板体 333 卡位槽
40 安装口 50 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保护壳包括壳本体和盖板组件30;壳本体包括底板10和设于底板10边缘的外框20,外框20和底板10共同形成用于供电子设备50放置的容置腔101,底板10设有与容置腔101连通的安装口40;盖板组件30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31、第一板体32和面板体33,盖板组件30穿设于安装口40,固定板31安装于底板10的内表面,第一板体32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板31,且位于底板10的外表面,面板体33可活动地连接于第一板体32远离固定板31的一端,面板体33用于盖设容置腔101。
相关技术中,盖板组件是粘接于保护壳的外表面,在使用的时候,用户的动作会提供一个力以使支撑结构具有朝向远离保护壳移动的趋势,在频繁的使用过程中,支撑结构容易从保护壳的外表面上撕落。电子设备是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固定板31是固定在底板10的内表面,第一板体32位于底板10外表面,盖板组件30能够变形成具有支撑能力的支撑结构,通过转动底板10,以使第一板体32和底板10间隔以形成夹角,第一板体32用于支撑底板10,底板10能够倾斜设置,此时外框20抵顶于面板体33或桌面,位于容置腔101内的电子设备50能够倾斜朝向用户,即第一板体32在电子设备50的背部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实现支撑的功能,在使用盖板组件30支撑壳本体时,第一板体32具有远离所述固定板31的力,且这个力能够传递至固定板31,从而使固定板31具有朝向第一板体32移动的趋势,但由于固定板31固定于底板10的内表面,所以这个力能够进一步地让固定板31压紧于底板10,这样设置使得盖板组件30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从壳本体上脱落,从而提升盖板组件30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以及图5所示,面板体33设有卡位槽333,外框20能够卡接于卡位槽333,当外框20卡接于卡位槽333时,第一板体32与底板10呈夹角设置。
具体来说,外框20的边缘能够设于卡位槽333内,并与卡位槽333的槽底抵顶,从而对壳本体进行卡位,限制电子设备50沿远离第一板体32的方向上移动,使得电子设备50处于一个较好的可视角度,卡位槽333的形状与外框20的形状适配设置,这样设置能够使电子设备50倾斜,可以不用靠人手来维持电子设备50的屏幕朝向,使得电子设备50始终朝向用户,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面板体33上设有多个卡位槽333,多个卡位槽333沿面板体33远离第一板体32的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具体来说,多个卡位槽333在远离第一板体32的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外框20可以卡接于不同的卡位槽333,从而调节电子设备50的放置角度,从而便于用户从不同角度去看电子设备50,这样设置,提升壳本体的可调节角度,增加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灵活性,以提升使用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外框20用于抵顶于面板体33用于盖设容置腔101的一侧,并能够在远离第一板体32的方向上无级调节移动,以使第一板体32与底板10外表面的夹角逐渐增大。
具体来说,外框20和面板体33均采用摩擦系数较大的材质支撑,如:橡胶或硅胶,当外框20抵顶于面板体33的时候摩擦力较大,从而限制外框20在面板体33上的移动,在无外力介入的前提下,外框20相对面板体33固定,但用户可以无级地推动外框20在面板体33上持续移动,以调节壳本体与面板体33的夹角,从而调节平板电脑的显示角度,这样设置,提升壳本体的可调节角度,增加电子设备保护壳的灵活性,以提升使用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面板体33包括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第一板体32、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依次相互活动连接,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的连接处形成卡位槽333,电子设备保护壳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第一状态,第一板体32贴设于底板10,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依次相互活动连接,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的连接处形成卡位槽333,电子设备保护壳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盖设于容置腔101;于第二状态,第一板体32与底板10呈夹角设置,外框20抵顶于卡位槽333。
具体来说,固定板31、第一板体32、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依次柔性连接,第一板体32能够相对固定板31转动,第二板体331相对第一板体32可活动,第三板体332相对第二板体331可转动,第一状态下,第一板体32和第二板体331的连接处包覆于外框20,第二板体331相较第一板体32翻转,以使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盖设于容置腔101,第二状态下,第一板体32连接有第二板体331的一端远离底板10,以使第一板体32与底板10之间夹角逐渐增大,第一板体32对底板10进行支撑,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能够平铺于桌面,外框20的一侧卡接于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的连接处,这样设置能够便于用户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卡位槽333设于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之间,不需要额外设置卡位槽333,因为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具有一定的厚度,二者的连接处的表面略低于二者的上表面,从而形成卡位槽333。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卡位槽333凹设于第三板体332用于盖设容置腔101的一侧,外框20抵顶于第三板体332上的卡位槽333。
在一实施例中,盖板组件30还具有第三状态,于第三状态,第三板体332贴设于底板10的外表面,且第三板体332位于第一板体32和底板10之间,第一板体32、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围合呈三角形状。
具体来说,三角形的结构稳定性好,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向内翻折,以使第三板体332贴设于底板10的外表面,且第三板体332远离第二板体331的一端伸入第一板体32和底板10之间,以抵顶于固定板31与第一板体32的连接处,第二板体331放置于桌面,第一板体32、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共同形成三角形状,第三板体332被限位于底板10与第一板体32内,从而防止第三板体332的移动导致三角形的支撑结构解散。这样设置能够提升对电子设备50的支撑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盖板组件30还具有第四状态,于第四状态,第一板体32贴设于底板10的外表面,第一板体32与固定板31的连接处设有凹槽321,第三板体332远离第二板体331的一端抵顶于凹槽321,第一板体32、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围合呈三角形状,第一板体32位于底板10和第三板体332之间。
具体来说,三角形的结构稳定性好,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向外翻折,以使第一板体32贴设于底板10的外表面,第三板体332抵顶于凹槽321,从而对底板10起到支撑效果,防止底板10朝向第三板体332移动,这样设置能够提升对电子设备50的支撑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6以及图7所示,底板10包括第一板块11和第二板块12,第一板块11和第二板块12之间形成安装口40,第一板块11包括第一底板11b和凸设于第一底板11b的第一挡边11a,第一挡边11a将第一底板11b分成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固定板31固定于第二区域112,第一挡边11a和第二板块12齐平,第一挡边11a连接于外框20。
具体来说,第二板块12包括第二挡边和第二底板,第二挡边设于第二底板靠近安装口40的一侧,第一板体32和固定板31的连接部分穿设于安装口40,固定板31、第一挡边11a、第二挡边和第二底板的上表面齐平设置,且四者的上表面均用于抵接电子设备50的背板以对平板电脑进行支撑,多个部位对平板电脑同时进行支撑,这样设置提升电子设备保护壳对于平板电脑的支撑性能,减少平板电脑和保护壳的间隙使得平板电脑在保护壳内的安装更加稳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底板11b的第一区域111设有摄像头孔113,沿摄像头孔113的周缘环设有第一支撑凸边114,第一底板11b的第一区域111还设有第二支撑凸边115,第二支撑凸边115、第一挡边11a与第一支撑凸边114三者相互间隔设置,第一支撑凸边114和第二支撑凸边115与第一挡边11a齐平,第二支撑凸边115和外框20之间形成放笔槽22,外框20设有与放笔槽22连通的推笔口21,推笔口21用于供人手通过以推出放笔槽22内的笔。
具体来说,第二支撑凸边115位于第一区域111的中间位置,且靠近外框20的边缘,第二支撑凸边115与外框20形成的放笔槽22用于放置平板电脑的触控笔,用户可以将手指伸入推笔口21,从外向内地顶出触控笔,第一底板11b对应平板电脑摄像头的位置设有摄像头孔113,在摄像头孔113的周缘环设有一圈第一支撑凸边114,第一支撑凸边114、第二支撑凸边115和第一挡边11a共同支撑平板电脑,由于平板电脑的摄像头呈凸起状,本实施例设置的第一支撑凸边114能够增加摄像头孔113的厚度,以使平板电脑的摄像头容置于内,防止摄像头高出第一底板11b的外表面,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电子设备保护壳对平板电脑的支撑性能和保护性能,使平板电脑的受力更加均匀,且不会出现由于某部分没有支撑结构而导致平板电脑晃动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外框20、第一挡边11a、第二挡边、第一支撑凸边114和第二支撑凸边115为一体成型设置。
具体来说,外框20、第一挡边11a、第二挡边、第一支撑凸边114和第二支撑凸边115为一体注塑成型设置,这样设置能够节省成本,且能够保证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强度较高。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边11a的两端和第二挡边的两端粘接于外框2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3以及图6所示,固定板31粘接于第二区域112。
具体来说,将固定板31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区域112,这样设置由于粘接稳定性较好,故能够增加固定板31的安装稳定性,且盖板组件30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所施加的力能够使固定板31具有朝向第一底板11b移动的趋势,进一步地使固定板31固定于第一底板11b。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板31粘接于第一挡边11a的侧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板块12背离容置腔101的一侧与外框20围合形成有限位槽121,第一板体32贴设于第二板块12时,第一板体32的表面与第一底板11b以及外框20底部齐平,限位槽121的边缘设有避让口122,避让口122用于供第一板体32和面板体33的连接部分放置。
具体来说,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板体32贴设于第二底板的外表面,且位于限位槽121内,此时第一板体32、第一底板11b、外框20的底部的三者齐平,以使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底部处于平整的状态,这样设置能够保证电子设备保护壳能够平整地放置在桌面上,从而保证处于第一状态的电子设备保护壳的受力均匀,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由于底部的受力不均匀导致更容易损坏,从而提升电子设备保护壳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本体,包括底板(10)和设于所述底板(10)边缘的外框(20),所述外框(20)和所述底板(10)共同形成用于供电子设备(50)放置的容置腔(101),所述底板(10)设有与所述容置腔(101)连通的安装口(40);以及
盖板组件(30),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31)、第一板体(32)和面板体(33),所述盖板组件(30)穿设于所述安装口(40),所述固定板(31)安装于所述底板(10)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板体(32)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板(31),且位于所述底板(10)的外表面,所述面板体(33)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32)远离所述固定板(31)的一端,所述面板体(33)用于盖设所述容置腔(1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体(33)设有卡位槽(333),所述外框(20)能够卡接于所述卡位槽(333),当所述外框(20)卡接于所述卡位槽(333)时,所述第一板体(32)与所述底板(10)呈夹角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体(33)上设有多个卡位槽(333),多个所述卡位槽(333)沿所述面板体(33)远离所述第一板体(32)的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20)用于抵顶于所述面板体(33)用于盖设所述容置腔(101)的一侧,并能够在远离所述第一板体(32)的方向上无级调节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板体(32)与所述底板(10)外表面的夹角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体(33)包括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所述第一板体(32)、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依次相互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板体(331)和所述第三板体(332)的连接处形成所述卡位槽(333),所述电子设备保护壳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板体(32)贴设于所述底板(10),所述第二板体(331)和所述第三板体(332)盖设于所述容置腔(101);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板体(32)与所述底板(10)呈夹角设置,所述外框(20)抵顶于所述卡位槽(33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30)还具有第三状态,于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三板体(332)贴设于所述底板(10)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三板体(332)位于所述第一板体(32)和所述底板(10)之间,所述第一板体(32)、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围合呈三角形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30)还具有第四状态,于所述第四状态,所述第一板体(32)贴设于所述底板(10)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板体(32)与所述固定板(31)的连接处形成有凹槽(321),所述第三板体(332)远离所述第二板体(331)的一端抵顶于所述凹槽(321),所述第一板体(32)、第二板体(331)和第三板体(332)围合呈三角形状,所述第一板体(32)位于所述底板(10)和所述第三板体(332)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包括第一板块(11)和第二板块(12),所述第一板块(11)和所述第二板块(12)之间形成所述安装口(40),所述第一板块(11)包括第一底板(11b)和凸设于所述第一底板(11b)的第一挡边(11a),所述第一挡边(11a)将所述第一底板(11b)分成第一区域(111)和第二区域(112),所述固定板(31)固定于所述第二区域(112),所述第一挡边(11a)和第二板块(12)均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50),且二者的表面齐平,所述第一挡边(11a)均连接于所述外框(2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111)设有摄像头孔(113),沿所述摄像头孔(113)的周缘环设有第一支撑凸边(114),所述第一区域(111)还设有第二支撑凸边(115),所述第二支撑凸边(115)、所述第一挡边(11a)与所述第一支撑凸边(114)三者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凸边(114)和第二支撑凸边(115)与所述第一挡边(11a)齐平,所述第二支撑凸边(115)和所述外框(20)之间形成放笔槽(22),所述外框(20)设有与所述放笔槽(22)连通的推笔口(21),所述推笔口(21)用于供人手通过以推出所述放笔槽(22)内的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20)、第一挡边(11a)、第二挡边、第一支撑凸边(114)和第二支撑凸边(115)为一体成型设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1)粘接于所述第二区域(112)。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块(12)背离所述容置腔(101)的一侧与所述外框(20)围合形成有限位槽(121),所述第一板体(32)贴设于所述第二板块(12)时,所述第一板体(32)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底板(11b)以及所述外框(20)底部齐平,所述限位槽(121)的边缘设有避让口(122),所述避让口(122)用于供所述第一板体(32)和所述面板体(33)的连接部分放置。
CN202321619061.7U 2023-06-21 2023-06-21 电子设备保护壳 Active CN220798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9061.7U CN220798683U (zh) 2023-06-21 2023-06-21 电子设备保护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9061.7U CN220798683U (zh) 2023-06-21 2023-06-21 电子设备保护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8683U true CN220798683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3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9061.7U Active CN220798683U (zh) 2023-06-21 2023-06-21 电子设备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86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57438B1 (en) An electronic device case
US20200015585A1 (en) Multifunctional holder
US2018034064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upporting component
KR20120138429A (ko) 휴대 단말기 보호 케이스
US917956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8762393B (zh) 一种电脑
US20230389684A1 (en) Attachment for a mobile phone case
US20240081009A1 (en) Low profile computer support
JP2012191604A (ja) 支持スタンド
CN220798683U (zh) 电子设备保护壳
KR200459667Y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거치대
US11637579B1 (en) Protective case for electronic device
KR101102464B1 (ko) 보호부와 지지부를 포함하는 휴대용 디지털 기기 케이스
CN215488948U (zh) 多功能电子设备支架
KR20210093839A (ko) 휴대 단말기용 고리 홀더
CN207674040U (zh) 一种车载支架
CN216700059U (zh) 移动终端保护套
CN218390103U (zh) 一种平板电脑保护套
CN209015088U (zh) 一种便于打字的磁吸键盘保护壳套
KR20180001849U (ko) 휴대용선풍기흡착판
CN212970341U (zh) 一种多功能保护装置
CN212929225U (zh) 多功能手机平板支架
CN214122909U (zh) 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键盘皮套
JP3224999U (ja) 電子機器
CN216391102U (zh) 手机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