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8053U - 次级组件、直线电机、电磁悬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次级组件、直线电机、电磁悬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8053U
CN220798053U CN202322314598.9U CN202322314598U CN220798053U CN 220798053 U CN220798053 U CN 220798053U CN 202322314598 U CN202322314598 U CN 202322314598U CN 220798053 U CN220798053 U CN 220798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tructure
assembly
assembly body
utility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145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斌
郭佳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145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8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8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8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ear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次级组件、直线电机、电磁悬架及车辆,次级组件,包括:组件本体;以及螺旋齿,所述螺旋齿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上,所述螺旋齿设置为螺旋结构,所述螺旋齿沿所述组件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安装结构上设置有永磁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将安装结构设置为螺旋结构,螺旋的安装结构形成有斜槽,使得安装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起到斜槽效应,降低了移动阻力,使得直线电机平滑输出推力,提高了直线电机的运行稳定度,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次级组件、直线电机、电磁悬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次级组件、直线电机、电磁悬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对驱动电池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磁阻电机由于其具有功率密度高、调速范围宽、效率高、体积小等优点,电动汽车通常采用直线电机。
现有技术中,其中,初级组件是直线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次级组件存在输出载力波动较大、运行不稳定、噪声大、输出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次级组件、直线电机、电磁悬架及车辆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次级组件,包括:
组件本体;
以及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上,所述安装结构设置为螺旋结构,所述安装结构沿所述组件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结构上设置有永磁体。
可选地,所述永磁体设置为螺旋结构,且所述永磁体沿所述组件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磁条以及第二磁条,所述第一磁条与所述第二磁条在所述组件本体1的径向方向上极性相反。
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远离所述组件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齿槽,所述齿槽用于容纳所述永磁体。
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沿所述组件本体的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设置有齿槽,所述齿槽用于容纳所述永磁体。可选地,所述安装结构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组件本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安装结构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的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直线电机,包括初级组件以及第一方面所述的次级组件,所述初级组件与所述次级组件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磁悬架,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直线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第三方面所述的电磁悬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安装结构设置为螺旋结构,螺旋的安装结构形成有斜槽,使得安装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起到斜槽效应,降低了移动阻力,使得直线电机平滑输出推力,提高了直线电机的运行稳定度,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次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次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次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图6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直线电机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9为图8沿B-B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次级组件;1、组件本体;2、安装结构;21、齿槽;3、第一磁条;4、第二磁条;02、初级组件;03、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次级组件01。应用于例如直线电机。直线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推广应用到空调、机械设备、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
如图1-图3所示,次级组件包括:
组件本体1;
以及安装结构2,所述安装结构2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1上,所述安装结构2设置为螺旋结构,所述安装结构2沿所述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结构2上设置有永磁体。
如图1-图3所示,次级组件包括组件本体1以及安装结构2。其中,组件本体1例如为动子铁芯。安装结构2例如为动子齿。安装结构2设置为螺旋结构且设置于组件本体1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组件本体1例如设置为圆杆型结构。安装结构2设置于组件本体1上。具体来说,安装结构2设置于组件本体1的外表面。安装结构2凸出于组件本体1的外表面。安装结构2设置为螺旋结构,安装结构2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设置于组件本体1的外表面,且安装结构2沿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组件本体1例如设置为圆筒型结构,组件本体1内部开设有容纳腔,且该容纳腔沿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贯穿组件本体1设置。安装结构2设置于组件本体1上。具体来说,安装结构2设置于组件本体1的内表面。且安装结构2凸出于组件本体1的内表面。安装结构2设置为螺旋结构。安装结构2通过螺旋缠绕方式设置于组件本体1的内表面,且安装结构2沿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安装结构2上设置有永磁体。具体来说,永磁体设置于安装结构2远离组件本体1的一侧表面。永磁体例如通过粘胶固定、卡接固定等方式与安装结构2连接。
永磁体采用永磁材料加工而成。其中,永磁材料又称“硬磁材料”。也即一经磁化即能保持恒定磁性的材料。本实用新型中的永磁体例如可以采用铝镍钴系永磁合金、铁铬钴系永磁合金、永磁铁氧体、稀土永磁材料和或合永磁材料。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安装结构2设置为螺旋结构,螺旋的安装结构2形成有斜槽,使得安装结构2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起到斜槽效应,降低了移动阻力,使得直线电机平滑输出推力,提高了直线电机的运行稳定度,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安装结构2上设置永磁体,有利于提高输出转矩,使得直线电机平滑输出推力,提高了直线电机的运行稳定度,进而提高了直线电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设置为螺旋结构,且所述永磁体沿所述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
优选地,永磁体设置为螺旋结构。永磁体例如为设置为一个完整的结构。永磁体缠绕于安装结构2上,且永磁体与安装结构2一起沿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永磁体设置为螺旋结构,有利于提高永磁体的磁性,进而提高了次级组件的输出转矩。使得直线电机平滑输出推力,提高了直线电机的运行稳定度。进而提高了直线电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永磁体包括第一磁条3以及第二磁条4,所述第一磁条3与所述第二磁条4的在所述组件本体1的径向方向上极性相反。
永磁磁铁包括在组件本体1的径向方向上极性相反的第一磁条3与第二磁条4。具体来说,第一磁条3靠近安装结构2一端的极性为N极,第二磁条4靠近安装结构2一端的极性为S极。在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上,第一磁条3设置于第二磁条4的左侧。第一磁条3与第二磁条4依次间隔设置于安装结构2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磁条3与第二磁条4均设置为螺旋结构,第一磁条3与第二磁条4并排设置于安装结构2上,且第一磁条3与第二磁条4之间设置有间隙。第一磁条3与第二磁条4随安装结构2同步缠绕于组件本体1上。第一磁条3与第二磁条4的极性相反,以在安装结构2上形成正负交替排布的磁场。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第一磁条3与第二磁条4例如设置为圆环结构,永磁体设置有多个,多个永磁体沿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永磁体包括极性相反的第一磁条3以及第二磁条4,第一磁条3与第二磁条4沿组件本体1的轴向依次间隔设置,以在安装结构2上形成正负交替排布的磁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2远离所述组件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齿槽21,所述齿槽21用于容纳所述永磁体。
如图2及图3所示,安装结构2的一端与组件本体1连接,安装结构2远离组件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齿槽21。安装结构2远离组件本体1的一侧例如为安装结构2的周侧。齿槽21的开口朝向远离组件本体1的一侧。齿槽21用于容纳永磁体。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安装结构2上开设齿槽21,以将永磁体嵌设于齿槽21内,完成永磁体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安装结构2上设置齿槽21以安装永磁体,有利于提高磁条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直线电机的载力输出。此外,在安装结构2上设置齿槽21以安装永磁体,还有利于减小次级组件的整体体积,实现结构的小型化与轻量化。
当然,永磁体也可以例如通过粘贴方式设置在安装结构2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2包括沿所述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设置有齿槽21,所述齿槽用于容纳所述永磁体。
在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上,安装结构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侧及第二侧与组件本体1的表面之间形成有夹角。第一侧及第二侧上均设置有齿槽21。齿槽21例如设置于安装结构2的第一侧与第二侧表面。当然,齿槽21例如嵌设于安装结构2的第一侧与第二侧内。
第一侧上开设的齿槽21与第二侧上开设的齿槽21的开口朝向相反的方向。第一侧及第二侧上开设的齿槽21内分别设置有永磁体。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上开设的齿槽21内设置的永磁体及第二侧上开设的齿槽21内设置的永磁体的极性相反。具体来说,第一侧上开设的齿槽21内设置的永磁体靠近组件本体1的一侧极性为N极。第二侧上开设的齿槽21内设置的永磁体靠近组件本体1的一侧极性为S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结构2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1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组件本体1例如设置为圆杆型结构。安装结构2设置于组件本体1的外表面。安装结构2凸出于组件本体1的外表面。安装结构2设置为螺旋结构,安装结构2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设置于组件本体1的外表面,且安装结构2沿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组件本体1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安装结构2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1的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组件本体1例如设置为圆筒型结构,组件本体1内部开设有容纳腔,且该容纳腔沿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贯穿组件本体1设置。安装结构2设置于组件本体1上。具体来说,安装结构2设置于组件本体1的内表面。且安装结构2凸出于组件本体1的内表面。安装结构2设置为螺旋结构。安装结构2通过螺旋缠绕方式设置于组件本体1的内表面,且安装结构2沿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中对安装结构2与组件本体1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安装结构2的设置位置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直线电机,包括初级组件02以及如上所述的次级组件01,所述初级组件02与所述次级组件01相对设置。
如图4-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直线电机包括初级组件02和如上所述的次级组件。次级组件设置于初级组件02的内部。
其中,如图4所示,次级组件包括组件本体1以及设置于组件本体1外周的安装结构2。组件本体1例如设置为圆杆型结构。如图5及图6所示,安装结构2设置于组件本体1上。具体来说,安装结构2设置于组件本体1的外表面。安装结构2凸出于组件本体1的外表面。安装结构2设置为螺旋结构,安装结构2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设置于组件本体1的外表面,且安装结构2沿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
如图7所示,初级组件02设置为一体结构,初级组件02设置为圆筒状。初级组件02内部形成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沿初级组件02的轴向方向贯穿初级组件02。次级组件01放置于该第一腔体内,初级组件02与次级组件01相对设置,次级组件01可相对于初级组件02移动。
此外,初级组件02内设置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沿初级组件02的周向设置。第二腔体用于容纳绕组03。
当然,初级组件02还可以设置为分体结构。初级组件02包括齿部、轭部以及连接筋。齿部设置于轭部的内部。轭部设置为例如筒状。轭部内设置有沿自身轴向贯穿轭部的空腔。该空腔用于容纳齿部。轭部的截面例如设置为圆形,当然,轭部的截面也可以设置为矩形等规则多边形,还可以设置为不规则多边形。
齿部设置有至少两个,多个齿部之间并排设置。其中,多个齿部沿齿部的厚度方向依次排列。其中,多个齿部间隔设置,连接筋设置于该间隙内,连接筋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齿部固定连接。且间隙形成用于放置绕组03的容纳空间。
齿部设置于轭部的内部,且齿部与轭部之间卡接配合。需要说明的是,齿部与轭部之间的卡接配合为可拆卸卡接配合。也就是说,齿部与轭部之间包括连接为一体的连接状态。齿部与轭部之间包括彼此分离的分离状态。本实用新型中对齿部与轭部之间卡接配合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8-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直线电机包括初级组件02和如上所述的次级组件。初级组件02设置于次级组件的内部。
其中,如图9所示,次级组件包括组件本体1以及安装结构2。组件本体1例如设置为圆筒型结构,组件本体1内部开设有容纳腔,且该容纳腔沿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贯穿组件本体1设置。安装结构2设置于组件本体1上。具体来说,安装结构2设置于组件本体1的内表面。且安装结构2凸出于组件本体1的内表面。安装结构2设置为螺旋结构。安装结构2通过螺旋缠绕方式设置于组件本体1的内表面,且安装结构2沿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
如图9所示,初级组件02设置于次级组件的内部,初级组件02内部设置有绕组03,绕组03环绕初级组件02设置。绕组03设置有至少两个,多个绕组03沿初级组件0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磁悬架,包括如上所述的直线电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电磁悬架。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次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件本体(1);
以及安装结构(2),所述安装结构(2)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1)上,所述安装结构(2)设置为螺旋结构,所述安装结构(2)沿所述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
所述安装结构(2)上设置有永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设置为螺旋结构,且所述永磁体沿所述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磁条(3)以及第二磁条(4),所述第一磁条(3)与所述第二磁条(4)在所述组件本体(1)的径向方向上极性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次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2)远离所述组件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齿槽(21),所述齿槽(21)用于容纳所述永磁体。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次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2)包括沿所述组件本体(1)的轴向方向分布的第一侧及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设置有齿槽(21),所述齿槽(21)用于容纳所述永磁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2)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1)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次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安装结构(2)设置于所述组件本体(1)的内表面。
8.一种直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初级组件(02)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次级组件(01),所述初级组件(02)与所述次级组件相对设置。
9.一种电磁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线电机。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悬架。
CN202322314598.9U 2023-08-24 2023-08-24 次级组件、直线电机、电磁悬架及车辆 Active CN220798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4598.9U CN220798053U (zh) 2023-08-24 2023-08-24 次级组件、直线电机、电磁悬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14598.9U CN220798053U (zh) 2023-08-24 2023-08-24 次级组件、直线电机、电磁悬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8053U true CN220798053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5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14598.9U Active CN220798053U (zh) 2023-08-24 2023-08-24 次级组件、直线电机、电磁悬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80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46467A (en) Axial airgap DC motor
US9577502B2 (en) Transverse flux permanent magnet rotatory device
US7382067B2 (en) Linear actuator
CN103795168A (zh) 永磁体转子及其方法
CA2585877A1 (en) Traction drive for elevator
CN1787332A (zh) 短磁路混合励磁开关磁阻电机
KR20140136597A (ko) 구동모터의 회전자
CN1293695C (zh) 一种圆筒形永磁磁阻式直线电机
EP4117153A2 (en) Salient pole-type hybrid excitation motor
CN116094220A (zh) 转子组件
US6980072B2 (en) Linear actuator, and pump and compressor devices using the actuator
CN220798053U (zh) 次级组件、直线电机、电磁悬架及车辆
CN108757731A (zh) 一种永磁体轴向磁化的径向轴向三自由度磁轴承
CN210518073U (zh) 一种新型高功率密度爪极永磁电机
CN101741213A (zh) 圆筒形永磁直线电机
US6700286B2 (en) Stator structure of reciprocating motor
CN104137400A (zh) 电机
CN103840586B (zh) 永磁外转子轮毂电机
EP4086470B1 (en) Magnetic suspension bearing,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US20180115209A1 (en) Permanent manget synchronous motor and method assembling same
CN110556995A (zh) 一种新型高功率密度爪极永磁电机
CN220915137U (zh) 初级组件、直线电机及车辆
CN112087079A (zh) 带有软材料层的永磁体
CN220798048U (zh) 次级组件、直线电机、电磁悬架及车辆
CN116094272B (zh) 一种基于模块化动转子的两自由度电机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