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90262U - 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90262U
CN220790262U CN202322282740.6U CN202322282740U CN220790262U CN 220790262 U CN220790262 U CN 220790262U CN 202322282740 U CN202322282740 U CN 202322282740U CN 220790262 U CN220790262 U CN 220790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lass
frame
air
glass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274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经鑫
褚洪涛
朱雨康
李爽
王绍瑞
秦延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XIONGSHI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XIONGSHI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XIONGSHI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XIONGSHI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274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90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90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90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涉及玻璃幕墙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框架、外层玻璃、内层玻璃、外循环机构、内循环机构以及隐框开启窗机构,所述外层玻璃以及所述内层玻璃均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外层玻璃与所述内层玻璃之间形成空气腔,所述外循环机构、所述内循环机构以及所述隐框开启窗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Description

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幕墙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光电玻璃幕墙是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生态幕墙。在国际上,太阳能电池在建筑物上使用与制造光电玻璃幕墙相结合的发展尤为迅速。
目前,传统的双层隔热玻璃幕墙为封闭式幕墙,两层玻璃之间难以流通空气,当太阳光照射在外层玻璃表面时,会对两层玻璃之间的空气进行加热,使得建筑内部的气温升高。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封闭式幕墙的隔热保温作用较差,增加了空调系统的负荷,进而增加了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本实用新型提供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包括框架、外层玻璃、内层玻璃、外循环机构、内循环机构以及隐框开启窗机构,所述外层玻璃以及所述内层玻璃均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外层玻璃与所述内层玻璃之间形成空气腔,所述外循环机构、所述内循环机构以及所述隐框开启窗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所述外循环机构包括第一进风电动百叶以及第一出风电动百叶,所述外层玻璃下端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外层玻璃上端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电动百叶设置在所述外层玻璃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出风电动百叶设置在所述外层玻璃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夏季时,打开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关闭内循环机构,在阳光的照射下,空气腔内的空气温度逐渐升高,热空气密度较低,使得空气从下至上进行流动,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气流,通过热量交换后从第一出风口排出,由于烟囱效应带走空气腔内的热量,降低了内层玻璃表面的温度,减少了空调制冷的负荷,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耗;冬季时,关闭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开启内循环机构,空气腔中的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逐渐升高,形成温室效应,有效地提高了内层玻璃表面的温度,减少了空调制冷的负荷,降低了能耗。
可选的,所述内循环机构包括第二进风电动百叶、第二出风电动百叶、排风管道以及风机,所述内层玻璃下端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内层玻璃上端开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电动百叶设置在所述内层玻璃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二出风电动百叶设置在所述内层玻璃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一端,所述排风管道设置在所述框架靠近所述第二出风电动百叶的一端,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空气腔通过所述排风管道与所述风机的输入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夏季时,打开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关闭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在阳光的照射下,空气腔内的空气温度逐渐升高,由于烟囱效应带走空气腔内的热量,降低了内层玻璃表面的温度,减少了空调制冷的负荷;冬季时,关闭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打开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开启风机,空气腔中的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逐渐升高,形成温室效应,有效地提高了内层玻璃表面的温度,升温后的空气经过第二出风口以及排风管道进入风机中,风机对建筑物内部进行循环送风,减少了建筑物的采暖费用,提高了能量之间的转换效率,进而降低了能耗;在过渡季节,需要换气时可将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都打开,利用双层幕墙两边的压差和开启的门窗,在幕墙通道内形成气流,进行通风;遇到沙尘较大的天气时,可将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都关闭,防止风沙进入。
可选的,所述第二进风电动百叶以及所述第二出风电动百叶均与所述内层玻璃呈四十五度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采用外循环通风时,开启第一进风电动百叶以及第二出风电动百叶,关闭第二进风电动百叶以及第二出风电动百叶,倾斜设置的第二进风电动百叶以及第二出风电动百叶闭合后形成斜面,为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提供导向作用,使气流的方向发生改变,气流由出风口散出,降低了在空气腔内形成涡流的概率,有利于快速带走内层玻璃上的热量,减少空调制冷的负荷,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耗。
可选的,所述外层玻璃远离所述内层玻璃的一端面上还设置有双面太阳能电池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面太阳能电池板从面板的两侧发电,相比于单面太阳能电池板,太阳光的收集效率更高,进而提高了发电效率,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耗,同时减少了因反射产生的光污染,减弱了热岛效应。
可选的,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板呈百叶状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垂直分布,百叶状分布的发电效率更高,降低了太阳光入射角度改变对发电效率的影响,提高了光电转换率,同时进一步减少了因反射造成的光污染,减弱了热岛效应。
可选的,所述外层玻璃靠近所述内层玻璃的一端面上还设置有导电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层降低了玻璃幕墙上电荷的残留量,使可触摸部位不易出现危险的电压,提高了幕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隐框开启窗机构包括连接件、开启框、风撑、开启扇、外压盖以及内压盖,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开启框设置在所述框架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所述风撑设置在所述开启框上,所述开启扇一端设置在所述风撑上,所述内层玻璃以及所述外层玻璃的一端均设置在所述开启扇的另一端上,所述内层玻璃以及所述外层玻璃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所述框架靠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上,所述密封组件用于对所述框架、所述开启框以及所述开启扇之间的空间进行密封,所述内压盖设置在所述框架靠近所述外层玻璃的一端,所述外压盖设置在所述内压盖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系统的开启窗部分采用隐框结构,这种结构使开启窗不再直接暴露在室外,有利于降低热桥作用,降低了室内外的热量交换,进而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可选的,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以及第三密封条,所述第一密封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启扇靠近所述外层玻璃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条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抵接,所述第二密封条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启扇靠近所述开启框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密封条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启框抵接,所述第三密封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启框靠近所述开启扇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三密封条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启扇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启部分设计使用三种类型的密封条进行密封,形成两层密封空间,起到隔音和缓冲的作用,提高了玻璃安装的密封性以及牢固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外循环机构以及内循环机构的设置,夏季时,打开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关闭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在阳光的照射下,空气腔内的空气温度逐渐升高,由于烟囱效应带走空气腔内的热量,降低了内层玻璃表面的温度,减少了空调制冷的负荷,降低了能耗;冬季时,关闭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打开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开启风机,空气腔中的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逐渐升高,形成温室效应,有效地提高了内层玻璃表面的温度,升温后的空气经过第二出风口以及排风管道进入风机中,风机对建筑物内部进行循环送风,减少了建筑物的采暖费用,提高了能量之间的转换效率,进而降低了能耗。
2.通过第二进风电动百叶以及第二出风电动百叶均与内层玻璃呈四十五度角的设置,当采用外循环通风时,倾斜设置的第二进风电动百叶以及第二出风电动百叶闭合后形成斜面,为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提供导向作用,使气流的方向发生改变,气流由出风口散出,降低了在空气腔内形成涡流的概率,有利于快速带走内层玻璃上的热量,减少空调制冷的负荷,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耗。
3.通过隐框开启窗机构的设置,本系统的开启窗部分采用隐框结构,这种结构使开启窗不再直接暴露在室外,有利于降低热桥作用,降低了室内外的热量交换,进而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隐框开启窗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框架;200、外层玻璃;300、内层玻璃;301、空气腔;400、外循环机构;401、第一进风口;402、第一出风口;410、第一进风电动百叶;420、第一出风电动百叶;500、内循环机构;501、第二进风口;502、第二出风口;510、第二进风电动百叶;520、第二出风电动百叶;530、排风管道;540、风机;600、双面太阳能电池板;700、导电层;800、隐框开启窗机构;810、连接件;820、开启框;830、风撑;840、开启扇;850、外压盖;860、内压盖;870、密封组件;871、第一密封条;872、第二密封条;873、第三密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参照图1,包括框架100、外层玻璃200、内层玻璃300、外循环机构400、内循环机构500以及隐框开启窗机构800,所述外层玻璃200以及所述内层玻璃300均设置在所述框架100上,所述外层玻璃200与所述内层玻璃300之间形成空气腔301,所述外循环机构400、所述内循环机构500以及所述隐框开启窗机构800均设置在所述框架100上。
参照图1,所述外循环机构400包括第一进风电动百叶410以及第一出风电动百叶420,所述内循环机构500包括第二进风电动百叶510、第二出风电动百叶520、排风管道530以及风机540,所述外层玻璃200远离所述内层玻璃300的一端面上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双面太阳能电池板600,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板600呈百叶状分布,所述外层玻璃200靠近所述内层玻璃300的一端面上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导电层700;所述外层玻璃200下端开设有第一进风口401,所述外层玻璃200上端开设有第一出风口402,所述第一进风电动百叶4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层玻璃200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401的一端,所述第一出风电动百叶4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层玻璃200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402的一端,所述内层玻璃300下端开设有第二进风口501,所述内层玻璃300上端开设有第二出风口502,所述第二进风电动百叶5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层玻璃300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501的一端,所述第二出风电动百叶5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层玻璃300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502的一端,所述排风管道5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100靠近所述第二出风电动百叶520的一端,所述风机54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100上,所述空气腔301通过所述排风管道530与所述风机540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进风电动百叶510以及所述第二出风电动百叶520均与所述内层玻璃300呈四十五度角。
夏季时,打开第一进风口401和第一出风口402,关闭第二进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形成外循环通风,在阳光的照射下,空气腔301内的空气温度逐渐升高,热空气密度较低,使得空气从下至上进行流动,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气流,通过热量交换后从第一出风口402排出,由于烟囱效应带走空气腔301内的热量,降低了内层玻璃300表面的温度,减少了空调制冷的负荷,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耗;倾斜设置的第二进风电动百叶510以及第二出风电动百叶520闭合后形成斜面,为从第一进风口401进入的气流提供导向作用,使气流的方向发生改变,气流由出风口散出,降低了在空气腔301内形成涡流的概率,有利于快速带走内层玻璃300上的热量,减少空调制冷的负荷;冬季时,关闭第一进风口401和第一出风口402,打开第二进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形成内循环通风,开启风机540,空气腔301中的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逐渐升高,形成温室效应,有效地提高了内层玻璃300表面的温度,升温后的空气经过第二出风口502以及排风管道530进入风机540中,风机540对建筑物内部进行循环送风,减少了建筑物的采暖费用,提高了能量之间的转换效率,进而降低了能耗;在过渡季节,需要换气时可将第一进风口401、第一出风口402、第二进风口501以及第二出风口502都打开,利用双层幕墙两边的压差和开启的门窗,在幕墙通道内形成气流,进行通风;遇到沙尘较大的天气时,可将第一进风口401、第一出风口402、第二进风口501以及第二出风口502都关闭,防止风沙进入;如此设置,内外循环混合通风型双层幕墙系统综合了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类型双层幕墙系统的优势,可根据需要采取内循环机械通风或外循环自然通风两种通风方式,提高通风效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室内外热量直接交换,减少室内热损失,提高保温隔热性能,降低了能耗。
参照图2,所述隐框开启窗机构800包括连接件810、开启框820、风撑830、开启扇840、外压盖850以及内压盖860,所述密封组件870包括第一密封条871、第二密封条872以及第三密封条873;所述连接件8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100上,所述开启框82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100远离所述连接件810的一端,所述风撑8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开启框820上,所述开启扇840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风撑830上,所述内层玻璃300以及所述外层玻璃200的一端均粘接在所述开启扇840的另一端上,所述内层玻璃300以及所述外层玻璃200的另一端均粘接在所述框架100靠近所述连接件810的一端上,所述内压盖86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框架100靠近所述外层玻璃200的一端,所述外压盖85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内压盖860上,所述开启框820以及所述开启扇840上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一密封条871的一端通过凹槽卡接在所述开启扇840靠近所述外层玻璃200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条871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100抵接,所述第二密封条872的一端通过凹槽卡接在所述开启扇840靠近所述开启框820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密封条872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启框820抵接,所述第三密封条873的一端通过凹槽卡接在所述开启框820靠近所述开启扇840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三密封条873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启扇840抵接。
本系统的开启窗部分采用隐框结构,这种结构使开启窗不再直接暴露在室外,有利于降低热桥作用,降低了室内外的热量交换,进而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在开启部分设计使用三种类型的密封条进行密封,形成两层密封空间,起到隔音和缓冲的作用,提高了玻璃安装的密封性以及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的实施原理为:
夏季时,打开第一进风口401和第一出风口402,关闭第二进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形成外循环通风,在阳光的照射下,空气腔301内的空气温度逐渐升高,形成自下而上的空气流,通过热量交换后从第一出风口402排出;倾斜设置的第二进风电动百叶510以及第二出风电动百叶520闭合后形成斜面,为从第一进风口401进入的气流提供导向作用,降低了在空气腔301内形成涡流的概率;冬季时,关闭第一进风口401和第一出风口402,打开第二进风口501和第二出风口502,形成内循环通风,开启风机540,空气腔301中的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温度逐渐升高,形成温室效应,升温后的空气经过第二出风口502以及排风管道530进入风机540中,风机540对建筑物内部进行循环送风;在过渡季节,需要换气时可将第一进风口401、第一出风口402、第二进风口501以及第二出风口502都打开,利用双层幕墙两边的压差和开启的门窗,在幕墙通道内形成气流,进行通风;遇到沙尘较大的天气时,可将第一进风口401、第一出风口402、第二进风口501以及第二出风口502都关闭,防止风沙进入;本系统的开启窗部分采用隐框结构,这种结构使开启窗不再直接暴露在室外,降低了热桥作用。
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100)、外层玻璃(200)、内层玻璃(300)、外循环机构(400)、内循环机构(500)以及隐框开启窗机构(800),所述外层玻璃(200)以及所述内层玻璃(300)均设置在所述框架(100)上,所述外层玻璃(200)与所述内层玻璃(300)之间形成空气腔(301),所述外循环机构(400)、所述内循环机构(500)以及所述隐框开启窗机构(800)均设置在所述框架(100)上;
所述外循环机构(400)包括第一进风电动百叶(410)以及第一出风电动百叶(420),所述外层玻璃(200)下端开设有第一进风口(401),所述外层玻璃(200)上端开设有第一出风口(402),所述第一进风电动百叶(410)设置在所述外层玻璃(200)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401)的一端,所述第一出风电动百叶(420)设置在所述外层玻璃(200)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402)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机构(500)包括第二进风电动百叶(510)、第二出风电动百叶(520)、排风管道(530)以及风机(540),所述内层玻璃(300)下端开设有第二进风口(501),所述内层玻璃(300)上端开设有第二出风口(502),所述第二进风电动百叶(510)设置在所述内层玻璃(300)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501)的一端,所述第二出风电动百叶(520)设置在所述内层玻璃(300)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502)的一端,所述排风管道(530)设置在所述框架(100)靠近所述第二出风电动百叶(520)的一端,所述风机(540)设置在所述框架(100)上,所述空气腔(301)通过所述排风管道(530)与所述风机(540)的输入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风电动百叶(510)以及所述第二出风电动百叶(520)均与所述内层玻璃(300)呈四十五度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玻璃(200)远离所述内层玻璃(300)的一端面上还设置有双面太阳能电池板(6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太阳能电池板(600)呈百叶状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玻璃(200)靠近所述内层玻璃(300)的一端面上还设置有导电层(7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隐框开启窗机构(800)包括连接件(810)、开启框(820)、风撑(830)、开启扇(840)、外压盖(850)以及内压盖(860),所述连接件(810)设置在所述框架(100)上,所述开启框(820)设置在所述框架(100)远离所述连接件(810)的一端,所述风撑(830)设置在所述开启框(820)上,所述开启扇(840)一端设置在所述风撑(830)上,所述内层玻璃(300)以及所述外层玻璃(200)的一端均设置在所述开启扇(840)的另一端上,所述内层玻璃(300)以及所述外层玻璃(200)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所述框架(100)靠近所述连接件(810)的一端上,密封组件(870)用于对所述框架(100)、所述开启框(820)以及所述开启扇(840)之间的空间进行密封,所述内压盖(860)设置在所述框架(100)靠近所述外层玻璃(200)的一端,所述外压盖(850)设置在所述内压盖(86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870)包括第一密封条(871)、第二密封条(872)以及第三密封条(873),所述第一密封条(87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启扇(840)靠近所述外层玻璃(200)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条(871)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100)抵接,所述第二密封条(872)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启扇(840)靠近所述开启框(820)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密封条(872)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启框(820)抵接,所述第三密封条(87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开启框(820)靠近所述开启扇(840)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三密封条(873)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启扇(840)抵接。
CN202322282740.6U 2023-08-24 2023-08-24 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 Active CN220790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2740.6U CN220790262U (zh) 2023-08-24 2023-08-24 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2740.6U CN220790262U (zh) 2023-08-24 2023-08-24 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90262U true CN220790262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65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2740.6U Active CN220790262U (zh) 2023-08-24 2023-08-24 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902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43149U (zh) 光电热一体化的双层光电幕墙
CN109138146A (zh) 一种低能耗装配式建筑
CN218668062U (zh) 光伏通风一体化围护结构
CN201730353U (zh) 主、被动结合式变色太阳房
CN104775728A (zh) 双层通风保温窗及节能通风空调系统
CN220790262U (zh) 光电节能玻璃幕墙系统
CN106546008B (zh) 一种坡屋面光伏增效及新风预热系统
CN218976645U (zh) 用于建筑通风和供暖的双层光伏屋顶
CN209144984U (zh) 一种低能耗装配式建筑
CN114562764A (zh) 一种建筑烟囱效应自然通风强化系统及方法
CN216475766U (zh)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幕墙系统
CN215167336U (zh) 一种具有发电供热通风换气多功能的黛瓦型太阳能屋顶
CN214886521U (zh) 一种多功能光伏窗
CN101100890A (zh) 与尖顶建筑一体化结合的太阳能利用系统
TW200419117A (en) Solar energ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11447915U (zh) 一种太阳能制冷制热空调房
CN204609698U (zh) 双层通风保温窗及节能通风空调系统
CN208487677U (zh) 一种光伏光热一体机系统
CN101876197B (zh) 采暖降温式变色太阳瓦
CN201567806U (zh) 太阳能集成房屋
Valinejadshoubi et al. Modeling and fabrication of a kinetic solar energy-absorbing window as a green idea for sustainable future buildings
CN200964662Y (zh) 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
CN201191057Y (zh) 机械通风屋面
CN214949573U (zh) 一种低能耗楼宇维护系统
CN220103293U (zh) 一种结合光伏玻璃板、生态墙与太阳能烟囱的混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