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64662Y - 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64662Y CN200964662Y CNU2006200436149U CN200620043614U CN200964662Y CN 200964662 Y CN200964662 Y CN 200964662Y CN U2006200436149 U CNU2006200436149 U CN U2006200436149U CN 200620043614 U CN200620043614 U CN 200620043614U CN 200964662 Y CN200964662 Y CN 20096466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ermal
- arrest
- building
- solar energy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20—Solar thermal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由于与建筑尖顶一体化结合的装置的集热或集光组件板除了安装在该建筑尖顶的向阳坡面上,还设置在该建筑尖顶向阳坡面以外包括背阳坡面的其他坡面上或是其他坡面的上方,使得该装置的太阳能集能板能在建筑组件水平上与平改坡后的建筑尖顶形成外观良好的一体化结合,并能在现有平改坡后的建筑尖顶上大幅度扩大太阳能集能板的安装设置面积,并且,还由于装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可在该建筑的向阳立面上配置安装,因而可进一步扩大太阳能集能板在该建筑上的配置安装,可达到足够与该建筑所需的太阳能利用装置输出功率相匹配的程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太阳能利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包括太阳能光热或光电利用系统或装置,其推广应用主要是为了解决使用常规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应用越来越向着与建筑一体化包括建筑屋顶一体化结合而成为建筑屋顶结构的组件的方向发展,成为当代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标志,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建筑屋顶一体化结合的其基本要求是:使得该装置尽可能与建筑屋顶结构最大程度地一体化结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屋面构成太阳能利用集热组件板的安装面积,扩大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功能与输出能力及应用范围,尽可能减少装置对建筑室内面积的占用,造型上与现有城市建筑的内外风格保持相和谐一致,且降低配置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造价,其中,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与已建尖顶建筑的事后补救一体化结合已成为一个瓶劲性的难题。
现有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在已建建筑屋顶上采用的一体化结合设置方式有二种:第一种方式是在建筑平顶上架高设置,典型的如真空集热管太阳能热水系统或装置在建筑平顶上方的水平架高设置,由于中高层建筑屋顶上风载大,真空集热管的保温条件变差,产生输出热效率下降的问题,此外,这种太阳能利用装置与已建建筑一体化结合设置的方式还不能解决建筑屋顶节能的问题,于是又产生了第二种方式:典型的是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集能板作为组件附着设置在已建建筑尖顶外侧的坡面上,装置设备则在室内安装设置。由于普通太阳能集能板要求向阳设置,所以,建筑尖顶可利用的安装面积变得不足,由于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产生的功率输出能力是其应用价值的决定因素,使这种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应用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其中,对于采用平板式集能器时,此种设置方式可能还会产生的一个问题是给顶层的室内环境带来较大的热影响,由此安装设置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后的顶层室内空间中往往不适于居住,或是往往还需要另行改造或设置通风及散热条件,增加了运行中常规能源的消耗与成本。随着建筑节能进程的不断深化发展,现有住宅建筑的平改坡节能工程已逐渐展开,平顶住宅建筑经平改坡后可大幅度降低室外环境对屋顶的影响,对建筑节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平改坡后屋顶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集能板可安装面积也几乎下降了一半,总体功率输出能力随之下降,使得其适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对于已建住宅建筑平改坡后要求系统或装置的太阳能集能板除了能与建筑尖顶形成外观良好的一体化结合,还能在建筑尖顶上大幅度扩展太阳能集能板的安装设置面积,在保持集能板安装热效率正常发挥的条件下,达到足够与该建筑所需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输出功率相匹配的程度,并满足对平改坡尖顶一体化结合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应用功能升级需求。因此,现有技术还不能满足当代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有必要进行较大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与现有建筑平改坡尖顶一体化结合的技术方案,使得该装置的太阳能集能板能在建筑组件水平上与平改坡后的建筑尖顶形成外观良好的一体化结合,并能在现有平改坡后的建筑尖顶上大幅度扩大太阳能集能板的安装设置面积,并且,还可进一步扩大太阳能集能板在该建筑上配置安装,在保持安装热效率正常的条件下达到足够与该建筑所需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输出功率相匹配的程度,满足这种与平改坡尖顶一体化结合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应用功能升级需求,且能降低装置的配置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已有的建筑尖顶结构与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集热或集光组件板安装在该建筑尖顶的向阳坡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还可设置在该建筑尖顶向阳坡面以外包括背阳坡面的其他坡面上、或是设置在其他坡面的上方并构成一个或以上的受阳面,并且,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还可在该建筑的向阳立面上安装,与该建筑尖顶设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共同构成该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集能器群。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还可设置在其他坡面的上方并构成一个或以上的受阳面是包括在向阳坡面后外延设置一个受阳面、或是在向阳坡面后另行设置一个或以上的受阳面,所述的受阳面包括直接受阳光照射的坡面或平面。所述的直接受阳光照射的坡面或平面中除采用现有技术的真空管式集热器组件板外,还包括采用平板式的、或是平板-真空管式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所述的构成建筑尖顶背阳坡面的集热或集热集光组件板系采用可任意角度安装设置的三维太阳能集热或集热集光组件板。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装置、太阳能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装置,其中,太阳能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装置中可兼容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或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装置,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装置可兼容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三者间构成建筑屋顶安装组件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板部分相同。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配套设备可设置在建筑尖顶所构成的顶层平面上,其中,太阳能光热利用装置中还带有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可经支架支承后设置在建筑尖顶结构之外、背阳屋顶坡面的上方。所述的所述的太阳能光热利用装置的集热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其循环连接的管道可经集热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单元的侧向型材边条或箱底板处引出与连接。所述的设置在该建筑尖顶以外的其他坡面上方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与建筑尖顶坡面间形成的夹合风道处可设有风力发电机。所述的构成建筑尖顶结构坡面的两侧设有边墙,边墙上除了可设有通风窗外还可设有通风装置。所述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当采用平板式的或是平板-真空管式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时,由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构成的建筑屋顶坡面的顶端处可水平设置清洗喷水孔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这种与建筑尖顶一体化结合的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集热或集光组件板除了安装在该建筑尖顶的向阳坡面上,还设置在该建筑尖顶向阳坡面以外包括背阳坡面的其他坡面上、或是设置在其他坡面的上方并构成一个或以上的受阳面,使得该装置的太阳能集能板能在建筑组件水平上与平改坡后的建筑尖顶形成外观良好的一体化结合,并能在现有平改坡后的建筑尖顶上大幅度扩大太阳能集能板的安装设置面积,并且,还由于装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可在该建筑的向阳立面上配置安装,与该建筑尖顶设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共同构成该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集能器群,因而可进一步扩大太阳能集能板在该尖顶建筑上的配置安装,在保持足够受光安装角度和太阳能集能板热效率正常发挥的条件下,可达到足够与该尖顶建筑所需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输出功率相匹配的程度,满足这种与平改坡尖顶一体化结合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应用实现从热水输出到制冷输出功能升级的同时使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配置成本也得到大幅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的配用平板式或平板-真空管式集热器的尖顶与后延架空式受阳平面组合的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的配用真空管式集热器的尖顶与后延架空式受阳坡面组合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的尖顶与后延架空式受阳坡面组合的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的配用真空管式及平板式集热器的尖顶与后延架空式受阳平面组合的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不对称尖顶的向阳坡面与背阳坡面同时安装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的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的尖顶与非连续后延架空式受阳坡面组合及室外散热装置设置的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的尖顶与平顶的复合顶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的另一种尖顶与平顶的复合顶包括其向阳坡面、背阳坡面及向阳立墙面上同时安装集热或集光板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的带围墙的对称尖顶的向阳坡面、背阳坡面及向阳立墙面上同时安装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的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建筑尖顶外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上端设置清洗喷水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建筑屋顶结构与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参见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由建筑尖顶与其组件式集热或集光板坡面1、设备安装平面2、建筑水箱3、向阳坡面两侧边墙及通风窗4、露天或半露天平顶三面的安全围合墙5、坡面清洗喷水孔管6、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配套设备7、避雷装置8、散热风道9、组件式集热或集光受阳面10、墙面式三维集热器11、风力发电机12等组成,其中,组件式集热或集光板坡面1包括向阳坡面101和背阳坡面102。
所述的建筑是包括至少带有一个向阳坡面的住宅公寓、或是多层住宅楼宇、或是中高层住宅楼宇等建筑。装置的建筑屋顶结构是尖顶或是复合顶,其中,尖顶可是如图5、图6、图7所示的单一尖顶,或是如图1、图2、图8所示的复式尖顶,复合顶可是如图3所示的尖顶与平顶组成的复合顶,复合顶还可以是如图3、图4所示的尖顶与平顶的复合顶,复合顶中露天平顶部分的三面可按图3、图4所示设置安全围合墙5。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集热或集光组件板安装设置在该建筑尖顶的向阳坡面101上,所述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还设置在该建筑尖顶向阳坡面以外的其他坡面上或是其他坡面的上方,并且,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还可在该建筑的向阳立面上安装,与该建筑屋顶设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共同构成该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集能器群。
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太阳能光热或光电利用装置或系统,所述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中包括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或装置、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系统或装置、太阳能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系统或装置。三者间,太阳能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系统或装置中可兼容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或装置或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系统或装置,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系统或装置可兼容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或装置,三者间构成建筑屋顶结构向阳坡面结构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部分相同。所述的太阳能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系统或装置可兼容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或装置或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系统或装置、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系统或装置可兼容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是指前者的功能中包含了后者的功能,且前者可通过后者增加配套设备后进行升级而形成,其构成建筑屋顶结构坡面结构的集热板部分相同,不需要进行更换。
如图6、图8所示,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除了构成建筑尖顶外坡面的组件外,还可设置在包括背阳坡面的其他坡面的上方并构成一个或以上的受阳面,其中,包括在向阳坡面后外延设置一个受阳面10、或是如图7所示在向阳坡面后另行设置一个或以上的受阳面10,所述的受阳面包括直接受阳光照射的坡面或平面。这种受阳面的设置美观性是解决太阳能利用装置与已建尖顶建筑一体化结合的关键之一,参见图1至图10给出了符合这种与已建尖顶建筑一体化结合美观性要求的实施例。
所述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中构成该建筑屋顶结构的坡面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可以是透光的或非透光的利用空气或液流循环换热的光热板、或是光电板、或是光热光电复合板,或者是上述各种集热板或组件板间的组合,其中,光热板、或是光电板、或是光热光电复合板可以采用真空管式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或平板式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或是平板-真空管式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当构成集热或集热集光板的形式采用平板式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或是平板-真空管式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板时,如图10所示,构成该建筑尖顶结构的坡面顶端处可水平设置清洗喷水孔管6,以定期与定时地对向阳坡屋面的集热板或组件板冲洗灰尘,以利于提高采光或集热效率。
构成建筑尖顶的坡面1包括向阳坡面101与背阳坡面102,所述的直接受阳光照射的坡面或平面中除采用现有技术的真空管式集热器组件板外,还包括采用平板式的、或是平板-真空管式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由于建筑顶层的风载大,采用现有技术的真空管式集热器组件板中真空集热管的保温条件变差,会产生输出热效率下降的问题,为此,可以采用同样具有接收阳光自跟踪性的、且保温性能更高的平板-真空管式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对于风载不大的低层建筑顶部,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采用平板式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
构成背阳坡面的的集热或集热集光组件板系采用可任意角度安装设置的高效三维太阳能集热或集热集光板或集热集光式混合集热器组件板;所述的在该建筑的向阳立面上配置安装的集热或集光板可是墙面式集热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对此可参见中国专利ZL022155217.2《一种太阳能热水器》中的墙面式平板三维集热器、ZL02264999.9《一种透明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中的真空管三维集热器、ZL200420023657.1《调温式平板透明光伏混合集热器》中集热集光式混合集热器、ZL200420090394.6《采用玻璃集热管结构的平板集热器》中平板-真空管式集热器等相关专利所公开的各种功能的太阳能集能器与介绍。
根据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不同用途,以下通过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之一由建筑尖顶与其组件式集光板坡面1、设备安装平面2、建筑水箱3、向阳坡面两侧边墙及通风窗4、坡面清洗喷水孔管6、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配套设备7、避雷装置8、散热风道9、组件式集热或集光受阳面10、墙面式三维集热器11、风力发电机12等组成,其中,太阳能利用装置采用太阳能光电装置,组件式集光板坡面1包括向阳坡面101和背阳坡面102,配套设备7包括的控制装置、蓄电池组和逆变器等设置在组件式集光板坡面1下顶层的室内顶层平面2上。
按图1、图2所示,该建筑屋顶结构是尖顶,其太阳能光电装置的集光板是组成该建筑尖顶结构的组件,安装在该建筑尖顶结构的向阳坡面101上。尖顶还可是如图所示的复式尖顶,在向阳坡面101的上方通过架设一个组件式的集热或集光受阳面10,用以作为屋顶光电板可安装面积的补充,该集热或集光受阳坡面上端还可设置清洗喷水孔管6。
如图8所示,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集光板在建筑尖顶结构外设置构成该建筑尖顶结构的坡面时,该建筑尖顶结构坡面外侧的顶端与中间处的集热器组件板下方可设置供散热风道9,空气流从风道下进入后沿坡面夹道上升流动,经风道上流出,由此,可以减少集热器产生的热量通过顶层向室内辐射与传导;构成建筑屋顶结构的向阳坡面内的两侧可设有边墙,向阳坡面屋顶内的边墙上可设有通风窗洞4,窗洞中还可设有风机,经通风窗洞及风机对屋顶阁层进行透气换热,除此之外,也可通过在背阳坡面上设置排气换热装置如通风器配合边墙通风窗洞进行透气换热,并可减少太阳能光电装置的屋顶集光板及配套设备发热对建筑顶层环境的热影响。与建筑屋顶结构一体化的太阳能光电集成装置用于向该建筑提供太阳能发电解决建筑内的照明与电器常规能源替代供应。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之二由建筑尖顶与其组件式集热或集光板坡面1、设备安装平面2、建筑水箱3、向阳坡面两侧边墙及通风窗4、露天或半露天平顶三面的安全围合墙5、坡面清洗喷水孔管6、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配套设备7、避雷装置8、组件式集热或集光受阳面10、墙面式三维集热器11、风力发电机12等组成,其中,太阳能利用装置采用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组件式集热或集光板安装坡面1包括向阳坡面101和背阳坡面102;设置在组件式集热或集光板安装坡面1内的配套设备用701表示,设置在露天的配套设备用702表示。
太阳能中央热水集成装置的集热板可在建筑屋顶结构的向阳坡面上安装或是在向阳坡面上及背阳坡面上同时安装,前者如图1及图2所示,后者如图3、图4、图5及图9所示。参见图1至图4所示,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如太阳能中央热水集成装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除了构成建筑尖顶外坡面的组件外,还可设置在包括背阳坡面的其他坡面的上方并构成一个或以上的受阳面,其中包括在向阳坡面后外延设置一个受阳面、或是在向阳坡面后另行设置一个或以上的受阳面,受阳面包括直接受阳光照射的坡面或平面。所述的外延设置是指将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集热或集热集光组件板经支架等支承后,如图2至图4等所示,设置在建筑尖顶之外或之后的上方、或是背阳屋顶坡面102的上方,该组件式的受阳面的周围还可设置镜反射板进行集光加强。如图4所示,与建筑屋顶结构一体化的太阳能中央热水集成装置还可带有墙面上悬置或竖置安装的墙面式集热或集热集光构件或组件板,墙面式集热或集热集光构件或组件板与构成向阳的坡面结构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同属于该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
建筑尖顶坡面及受阳面上的组件式集热或集热集光板除了采用真空管式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外还可采用适于低层建筑屋顶的平板式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或是适于中高层建筑屋顶的平板-真空管式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太阳能中央热水集成装置的集热板,其循环连接的管道可经集热板单元的侧向型材边条或箱底板处引出与连接,以利于屋面组件的安装维护及保温和增进外观。
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采用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时,其基本配套设备7除了包括循环与控制装置、水箱、辅助加热装置、储能水箱,所述的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还包括散热装置,配套设备7如水箱(包括加热水箱和储热水箱)、循环与控制装置、辅助加热装置可设置在建筑尖顶顶层的平面上2,该散热装置702可分别如图4和图6所示经支架支承后设置在建筑尖顶结构之外、背阳屋顶坡面的上方或可设置在露天顶层平面上。
所述的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包括太阳能-热泵中央热水系统或装置,其中,所述的热泵包括电热泵和燃气热泵,除了热泵外还可包括燃气或是燃油等辅助能源加热炉和热电储能等配套设备。同样,所述的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系统或装置包括太阳能-热泵中央热水与采暖系统,二者间,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系统可兼容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二者间构成建筑屋顶结构坡面结构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部分相同。
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实施例之三由建筑尖顶与其组件式集热或集光板坡面1、设备安装平面2、建筑水箱3、向阳坡面两侧边墙及通风窗4、露天或半露天平顶三面的安全围合墙5、坡面清洗喷水孔管6、太阳能利用系统的配套设备7、避雷装置8、组件式集热或集光受阳面10、墙面式三维集热器11、风力发电机12等组成,其中,太阳能利系统或装置是太阳能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装置,组件式集热或集光板安装坡面1包括向阳坡面101和背阳坡面102,设置在组件式集热或集光板安装坡面1内的配套设备用701表示,设置在露天或半露天的配套设备用702表示。
太阳能利用装置采用太阳能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装置时,其基本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板或与集热组件板、循环与控制装置、水箱、辅助加热装置、中高温储能水箱、储能装置、空调散热装置、吸收式热水制冷机组,其水箱包括加热水箱和储热水箱。所述的室外配套设备设置在背阳的露天平顶面上是指:装置的水箱和中高温储能水箱可设置在向阳坡面屋顶内的平顶屋面上,装置的辅助加热装置可设置在向阳坡面外侧的露天平顶面上,装置的制冷机组也可设置露天平顶屋面上,装置的可散热装置设置在露天平顶屋面上或背阳坡面屋顶的最外侧边缘端。
所述的太阳能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系统或装置包括太阳能-热泵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装置,其中,除了热泵外还可包括燃气或是燃油等辅助能源加热炉和热电储能等配套设备。太阳能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装置中可兼容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或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装置,三者间构成建筑屋顶结构坡面结构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部分相同。参见图4及图9所示,与建筑屋顶结构一体化的太阳能热水与空调(制冷)集成装置还可带有墙面上悬置或竖置安装的墙面式三维集热器构件或组件板11,墙面式集热或集热集光构件或组件板与构成坡面结构的集热板同属于所述的太阳能光热利用装置。与建筑屋顶结构一体化的太阳能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装置用于向该建筑提供太阳能热水与空调(制冷)以解决该建筑内的生活与空调等能耗的常规能源替代供应。
按图1、图5、图8所示,该建筑屋顶结构可以采用尖顶或是复合顶,其太阳能太阳能热水与空调(制冷)装置的集热或集热集光板是组成该建筑屋顶结构的组件,在该建筑尖顶结构外设置构成该建筑尖顶结构的坡面1。如采用尖顶还可是如图1所示的复式尖顶,在背阳坡面102的上方通过架设设置一个组件式的集热或集热集光受阳面10,用以作为屋顶集热或集热集光板可安装面积的补充。
按图1所示,所述的在该建筑尖顶向阳坡面以外、包括背阳坡面的其他坡面上方设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与该建筑尖顶坡面间形成的夹合风道处可设有风力发电机12。太阳能集热组件板受阳面设置在屋面时承受较大的风载,因此需要对外延或高架设置的太阳能集热组件板安装固定进行可靠的抗风加固,同时也可采用进一步充分利用太阳能集热组件板受阳面因设置在屋面时承受较大的风载而产生的聚风效果,所设的风力发电装置与太阳能利用装置进行昼夜互补供能。
如图3、图4所示,为了便于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的安全,背阳的露天平顶的三面可设有女儿墙5,同时也增强了下方视线遮挡效果与与建筑顶层外观的改善。背阳的平顶上可带有排水槽,太阳能收集屋面板组件的下沿可水平设置引水道。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可进一步与该建筑所属的地下设置的埋地式地源热泵或地下储能液库式地源热泵进行组合,达到100%完全解决该建筑所需全部建筑能耗的零能耗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
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提高方向:太阳能光热利用装置的循环与控制装置、水箱(包括加热水箱和储热水箱)、辅助加热装置、中高温储能水箱、空调散热装置,制冷机组等配套设备也因设置在顶层的室内或室外平面上,会对顶层下楼层的室内热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一定的隔热保温等措施包括对顶层地面等的隔热措施进行处理,由此也会产生一定的设置和运行成本,还需要进一步考虑降低成本。
Claims (10)
1.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已有的建筑尖顶结构与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集热或集光组件板安装在该建筑尖顶的向阳坡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还可设置在该建筑尖顶向阳坡面以外包括背阳坡面的其他坡面上、或是设置在其他坡面的上方并构成一个或以上的受阳面,并且,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还可在该建筑的向阳立面上安装,与该建筑尖顶设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共同构成该太阳能利用系统或装置的集能器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还可设置在其他坡面的上方并构成一个或以上的受阳面是包括在向阳坡面后外延设置一个受阳面、或是在向阳坡面后另行设置一个或以上的受阳面,所述的受阳面包括直接受阳光照射的坡面或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接受阳光照射的坡面或平面中除采用现有技术的真空管式集热器组件板外,还包括采用平板式的、或是平板-真空管式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成建筑尖顶背阳坡面的集热或集热集光组件板系采用可任意角度安装设置的三维太阳能集热或集热集光组件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包括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装置、太阳能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装置,其中,太阳能中央热水与空调制冷装置中可兼容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或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装置,太阳能中央热水与采暖装置可兼容太阳能中央热水装置,三者间构成建筑屋顶安装组件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板部分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利用装置的配套设备可设置在建筑尖顶所构成的顶层平面上,其中,太阳能光热利用装置中还带有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可经支架支承后设置在建筑尖顶结构之外、背阳屋顶坡面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太阳能光热利用装置的集热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其循环连接的管道可经集热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单元的侧向型材边条或箱底板处引出与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置在该建筑尖顶以外的其他坡面上方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与建筑尖顶坡面间形成的夹合风道处可设有风力发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成建筑尖顶结构坡面的两侧设有边墙,边墙上除了可设有通风窗外还可设有通风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当采用平板式的或是平板-真空管式的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时,由集热或集光或集热集光组件板构成的建筑屋顶坡面的顶端处可水平设置清洗喷水孔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0436149U CN200964662Y (zh) | 2006-07-04 | 2006-07-04 | 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6200436149U CN200964662Y (zh) | 2006-07-04 | 2006-07-04 | 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64662Y true CN200964662Y (zh) | 2007-10-24 |
Family
ID=38868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62004361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64662Y (zh) | 2006-07-04 | 2006-07-04 | 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64662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1259A (zh) * | 2009-03-19 | 2010-09-22 | 威海芳林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太阳能风能与建筑一体化系统 |
CN102705926A (zh) * | 2012-01-05 | 2012-10-03 | 王全龄 | 一种屋顶板太阳能集热器一体式热泵空调 |
-
2006
- 2006-07-04 CN CNU2006200436149U patent/CN20096466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1259A (zh) * | 2009-03-19 | 2010-09-22 | 威海芳林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太阳能风能与建筑一体化系统 |
CN102705926A (zh) * | 2012-01-05 | 2012-10-03 | 王全龄 | 一种屋顶板太阳能集热器一体式热泵空调 |
CN102705926B (zh) * | 2012-01-05 | 2017-02-08 | 王全龄 | 一种屋顶板太阳能集热器一体式热泵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129040Y (zh) | 节能环保建筑 | |
CN103245018B (zh) | 带有遮阳、发电和消声的分体式蒸发空调机组 | |
CN102505811B (zh) | 太阳能光伏屋顶系统 | |
CN105649198A (zh) | 一种建筑节能光伏系统 | |
CN201326251Y (zh) | 一种具有保温供热光伏发电功能的幕墙 | |
CN202578028U (zh) | 太阳房 | |
CN101100890A (zh) | 与尖顶建筑一体化结合的太阳能利用系统 | |
CN200964662Y (zh) | 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 | |
CN1808001A (zh) | 无人值守机房(或基站)控温空调的节电方法 | |
CN200982056Y (zh) | 建筑屋顶式太阳能利用装置 | |
CN101100891A (zh) | 与建筑屋顶结构一体化的太阳能利用集成系统 | |
CN207881085U (zh) |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 |
CN110905234A (zh) | 一种基于光伏的绿色环保住宅 | |
CN201539024U (zh) | 一种房屋通风系统 | |
CN215407014U (zh) | 一种分布式光伏坡屋面与建筑一体化施工结构 | |
CN211850159U (zh) | 一种新型节能建筑墙体 | |
CN216475766U (zh) |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幕墙系统 | |
CN101493264A (zh) | 屋顶太阳能集热装置 | |
CN111862772A (zh) | 一种基于近零能耗技术的建筑小屋模型及安装方法 | |
CN113216470A (zh) |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幕墙 | |
CN215858681U (zh) | 一种光伏屋顶 | |
CN212847389U (zh) | 基于近零能耗技术的建筑小屋模型 | |
CN221505166U (zh) | 一种室内空气调节装置 | |
CN113152806B (zh) | 一种具有发电供热通风换气多功能的黛瓦型太阳能屋顶 | |
CN215563560U (zh) | 一种绿色低能耗的高层建筑外墙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704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