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88989U - 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及织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及织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88989U
CN220788989U CN202322376472.4U CN202322376472U CN220788989U CN 220788989 U CN220788989 U CN 220788989U CN 202322376472 U CN202322376472 U CN 202322376472U CN 220788989 U CN220788989 U CN 220788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knitting
section
reed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764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铭伟
倪焕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88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88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及织针,包括安装在针柄表面上的弹簧片本体,弹簧片本体从前向后依次由第一弧形段、水平段、第二弧形段和固定段组成,第一弧形段与针柄之间形成避空腔,第一弧形段尾部与水平段头部之间形成的折弯线Ⅰ倾斜设置,水平段的前端设有远离针柄表面的倾斜折弯部,折弯部的尾部在水平段上形成折弯线Ⅱ。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折弯线Ⅰ后部的水平段前端设有远离针柄表面的倾斜折弯部,且折弯部的尾部在水平段上形成折弯线Ⅱ,这使得水平段的前端轻微张开,与避空腔的尾部相衔接,大大减小了紧密度编织时,簧片受到多个线圈的斜拉对下滑织针产生的阻尼力,充分避免因阻尼而出现漏针现象,保证了织物紧密度编织时翻针移圈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及织针
本专利申请要求2023年08月04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23221020902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横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及织针。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于2022年05月07日向国家专利局递交了一件申请号2022210886377、名称为“一种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改进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现已授权。该专利产品包括弹簧片本体,弹簧片本体从前向后依次由第一弧形段、水平段、第二弧形段和固定段组成,第一弧形段头部、水平段以及固定段均贴合在针柄表面上开设的凹槽底壁上,固定段固定安装在凹槽的后部,第一弧形段与针杆之间形成避空腔,水平段的头部一侧沿自身宽度方向设有外凸部,且外凸部贴合在针柄的拐角台阶处,第一弧形段尾部与水平段头部之间形成的折弯线倾斜设置。该实用新型将折弯线上移,使线圈的牵拉力施加在水平段上,从而在工作时,能够始终保持第一弧形段与针杆所围腔体不变,充分解决现有第一弧形段受线圈拉力变扁的技术问题,大大提高翻针移圈时的成功率和成品率。
虽然上述专利产品在研制时解决了当时织针在使用时所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但后来本发明人在实际生产应用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技术问题,即在进行织物的紧密度编织时,当多个线圈同时套设在织针的簧片上后,多个线圈共同施加的斜拉力就会使簧片紧压在针柄的表面上,致使相对称侧的另一织针沿避空腔插入后,只能硬挤着线圈施加给簧片与针柄之间的压紧力向下运动,以进行翻针移圈作业,如此大的阻力加之对称侧另一织针前部针杆自身的弹性变形,很容易出现漏针的现象,而失误率的增加则严重影响了织针翻针移圈时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及织针,解决织物紧密度编织时,位于避空腔内的相对称侧织针因受到线圈施加在簧片上斜拉力的阻尼而出现漏针的现象,影响翻针移圈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包括安装在针柄表面上的弹簧片本体,所述弹簧片本体从前向后依次由第一弧形段、水平段、第二弧形段和固定段组成,所述第一弧形段与针柄之间形成避空腔,所述第一弧形段尾部与水平段头部之间形成的折弯线Ⅰ倾斜设置,其中,所述水平段的前端设有远离针柄表面的倾斜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尾部在水平段上形成折弯线Ⅱ。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其中,所述折弯部与针柄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5~3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其中,所述折弯部的长度为0.1~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其中,所述折弯线Ⅱ沿簧片自身宽度方向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其中,所述折弯线Ⅱ与折弯线Ⅰ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其中,所述针柄顶端的针钩头部侧面上设有导向斜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其中,所述折弯线Ⅱ沿簧片自身宽度方向水平设置。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包括安装在针柄表面上的弹簧片本体,所述弹簧片本体从前向后依次由第一弧形段、水平段、第二弧形段和固定段组成,所述第一弧形段与针柄之间形成避空腔,其中,所述第一弧形段尾部与水平段头部之间形成的折弯线Ⅰ水平设置;所述水平段的前端设有远离针柄表面的倾斜折弯部,所述折弯部的尾部在水平段上形成折弯线Ⅱ。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织针,其表面上安装有上述结构的翻针簧片。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及织针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除了像发明人先前所申请的专利那样,将第一弧形段尾部与水平段头部之间所形成的折弯线Ⅰ倾斜设置之外,还在水平段的前端设有远离针柄表面的倾斜折弯部,折弯部的尾部在水平段上形成折弯线Ⅱ,这使得水平段的前端轻微张开,与避空腔的尾部相衔接,因此,在进行翻针移圈作业时,当相对称侧的另一织针插入避空腔并沿簧片与针柄所形成的缝隙向下滑动时,该折弯部能够对向下滑动的织针进行顺势引导,使其轻松下滑以进行翻针移圈作业,如此结构大大减小了紧密度编织时,簧片受到多个线圈的斜拉对下滑织针产生的阻尼力,充分避免了因阻尼力而出现的漏针等现象,保证了织物编织时翻针移圈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簧片安装到针柄上,组成织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簧片与针柄连接在一起时的纵向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编织横机中相对称两织针进行翻针移圈作业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将图5所示簧片安装到针柄上,组成织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簧片与针柄连接在一起时的纵向局部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第三种实施例的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及织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包括安装在针柄9表面上的弹簧片本体,针柄9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不在此赘述。弹簧片本体从前向后依次由第一弧形段5、水平段8、第二弧形段2和固定段1组成。第一弧形段5的头部、水平段8以及固定段1均贴合在针柄9表面开设的凹槽底壁上;固定段1通过紧配合或者铆接固定安装在凹槽的后部;第一弧形段5与针柄9之间形成避空腔50,供相对称侧的织针插入以进行移圈编织作业;第一弧形段5尾部与水平段8头部之间形成的折弯线Ⅰ4倾斜设置;水平段8的前端设有远离针柄9表面的倾斜折弯部3,折弯部3的尾部在水平段8上形成折弯线Ⅱ7。
水平段8的前部一侧沿自身宽度方向设有外凸部6,且外凸部6贴合在针柄9的拐角台阶91处,该外凸部6可在翻针移圈时,对线圈进行阻挡,避免线圈继续沿针柄9向后滑移,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翻针,提高作业效率,此种结构现有技术也有,并非本专利的发明点。
本实用新型在折弯线Ⅰ4后部的水平段8前端设有远离针柄9表面的倾斜折弯部3,折弯部3的尾部在水平段8上形成折弯线Ⅱ7,这使得水平段8的前端轻微张开,与避空腔50的尾部相衔接,从而在进行翻针移圈作业时,结合图3和图4,当相对称侧的另一织针(右侧织针)插入左侧织针避空腔50内并沿簧片与针柄9所形成的缝隙向下滑动时,该折弯部3能够对向下滑动的织针进行顺势引导,使其轻松下滑以进行翻针移圈作业,此种结构大大减小了紧密度编织时,簧片受到多个线圈10的斜拉对下滑织针产生的阻尼力,充分避免了因阻尼力而出现的漏针等现象,保证了织物紧密度编织时翻针移圈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将折弯部3与针柄9表面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设计为5~30°,将折弯部3的长度设计为0.1~5mm,当然,此范围之外的其它数值也是可以的,只是与前述数值相比效果会相对差一些,但也能实现相应的功能。
折弯线Ⅱ7沿簧片自身宽度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采用将折弯线Ⅱ7与折弯线Ⅰ4设计成相平行的结构,可以更好地迎合相对称侧织针(图4中右侧织针)插入避空腔50时的倾斜角度,进一步方便其在插入避空腔50后,沿簧片与针柄9所形成的缝隙下滑。
将本实施例中的翻针簧片安装到针柄9的表面上后,便形成第一种结构的织针,如图2和图4所示。
针柄9顶端的针钩92头部侧面上设有导向斜面93,该导向斜面9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对称设置的两个,此种结构能够确保在翻针移圈工作时,参见图4,相对称侧的另一织针(右侧织针)更顺利地插入左侧织针避空腔50内,并沿簧片与针柄9所形成的缝隙向下滑动,避免了受织针生产误差及装配误差等的影响而阻碍翻针移圈时的顺滑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将折弯线Ⅱ7沿簧片自身宽度方向水平设置,这种结构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相应功能,并达到相应的效果,故而也作为一种实施例进行展示。
将本实施例中的翻针簧片安装到针柄9的表面上后,便形成第二种结构的织针,如图6所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二的区别仅在于:如图8所示,除了将折弯线Ⅱ7沿簧片自身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外,还将折弯线Ⅰ4沿簧片自身宽度方向水平设置,这种结构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所示的相应功能,并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同时使得生产难度得以降低,有效的提升了制造的合格率,节约了制造成本,故而也作为一种实施例进行展示。
将本实施例中的翻针簧片安装到针柄9的表面上后,便形成第三种结构的织针。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包括安装在针柄(9)表面上的弹簧片本体,所述弹簧片本体从前向后依次由第一弧形段(5)、水平段(8)、第二弧形段(2)和固定段(1)组成,所述第一弧形段(5)与针柄(9)之间形成避空腔(50),所述第一弧形段(5)尾部与水平段(8)头部之间形成的折弯线Ⅰ(4)倾斜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段(8)的前端设有远离针柄(9)表面的倾斜折弯部(3),所述折弯部(3)的尾部在水平段(8)上形成折弯线Ⅱ(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3)与针柄(9)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5~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3)的长度为0.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线Ⅱ(7)沿簧片自身宽度方向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线Ⅱ(7)与折弯线Ⅰ(4)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9)顶端的针钩(92)头部侧面上设有导向斜面(93)。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线Ⅱ(7)沿簧片自身宽度方向水平设置。
8.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包括安装在针柄(9)表面上的弹簧片本体,所述弹簧片本体从前向后依次由第一弧形段(5)、水平段(8)、第二弧形段(2)和固定段(1)组成,所述第一弧形段(5)与针柄(9)之间形成避空腔(5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弧形段(5)尾部与水平段(8)头部之间形成的折弯线Ⅰ(4)水平设置;
所述水平段(8)的前端设有远离针柄(9)表面的倾斜折弯部(3),所述折弯部(3)的尾部在水平段(8)上形成折弯线Ⅱ(7)。
9.一种织针,其特征在于:表面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翻针簧片。
CN202322376472.4U 2023-08-04 2023-09-01 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及织针 Active CN2207889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020902 2023-08-04
CN202322102090 2023-08-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88989U true CN220788989U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59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76472.4U Active CN220788989U (zh) 2023-08-04 2023-09-01 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及织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889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788989U (zh) 一种新型编织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及织针
CN109052035A (zh) 一种纺织用排线装置
EP1942216B1 (en) Weft knitting machine having movable yarn guide
EP2767626B1 (en) Knitting needle for flat knitting machine
WO2019244068A1 (en) Giver rapier head
ITMI991110A1 (it) Ago per macchine per maglieria
CN217809939U (zh) 一种用于夹芯绷缝的压脚
CN215366226U (zh) 一种织针及包含该织针的针织机
TWI355436B (zh)
TWM633691U (zh) 經編針織機之織針
CN113355799A (zh) 一种织针、包含该织针的针织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3451845B (zh) 全成形电脑针织横机复合针
CN202369772U (zh) 一种改进的舌针
CN211398136U (zh) 一种新材料连接臂用防折弯组件
CN210826588U (zh) 一种横机的复合针
CN217266261U (zh) 一种横机织针的翻针簧片改进结构
CN101144222B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喂纱装置
CN216193132U (zh) 一种编织机针板的改进结构
CN206448040U (zh) 一种面线夹持机构及绣花机
US2366137A (en) Yarn guide means
CN209604366U (zh) 一种隔热罩连接结构
CN211079507U (zh) 一种编织横机用移圈针
CN205451963U (zh) “电子凸轮”摆动式多臂机的专用电磁铁
CN218026668U (zh) 万向导线装置及包含该万向导线装置的线架
CN215854396U (zh) 送纱装置的纱线引导及张力控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