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4870U - 一种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4870U
CN220774870U CN202322017262.6U CN202322017262U CN220774870U CN 220774870 U CN220774870 U CN 220774870U CN 202322017262 U CN202322017262 U CN 202322017262U CN 220774870 U CN220774870 U CN 220774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housing
locking
connecting piec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72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青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yao Sine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yao Sine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yao Sine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yao Siney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72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4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4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4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两两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或所述第二连接件互相套设或者插接在一起。本申请采用采用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互相连通,使得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的导线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导线通过的电流相通,并可以根据电路需求,将两根导线连接提高了导线连接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线端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如今接线端子广泛用于电力设备行业、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轨道交通、电梯控制系统,新能源发电等领域,而且有不同类型的端子适用于各个场景。
接线端子包括一绝缘外壳及导电部件,绝缘外壳包裹在导电部件外,导电部件包括固定式导电片和活动式导电片,固定式导电片与活动式导电片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导线的输入/输出端子。有一种带旋转开关的接线端子,两两组合形成导线连接组件,其中,旋转开关与活动式导电片连接,通过操作旋转开关来控制活动式导电片的运动,使活动式导电片向固定式导电片方向运动,并夹紧导线。同时通过将两个这样的接线端子互相连接,进而实现两根导线的电流连接。但是这样两个接线端子连接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两个接线端子连接不够稳定,进而难以根据电路需求,对导线进行分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提高使用效果和实用性能的。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两两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连接件、导线夹持组件和旋转开关;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连接件、所述导线夹持组件和所述旋转开关;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互相插套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均包括插接腔、以及与所述插接腔连通的导线夹持腔;所述导线夹持组件位于所述导线夹持腔内;所述导线夹持组件包括弹性片和传导片,所述弹性片包括一体连接的枢接部、传导部和抵接部;所述枢接部枢接于所述导线夹持腔的内壁上;所述旋转开关旋转安装在所述导线夹持腔的内壁上,所述旋转开关包括一体连接的驱动部以及顶压部,所述顶压部与所述抵接部相互对应抵接,所述抵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部位置对应的凸部;所述传导片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两者结合形成一体或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抵接部位于第一连接件上方或其两者相互抵触,所述第一连接器中的抵接部位于第二连接件上方或其两者相互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内的旋转开关相对于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旋转至第一状态或者第二状态,进而使得旋转开关上的传导部与传导片分开或者紧抵,有助于旋转开关的旋转,对于连接器组件的使用具有省力的作用。同时,采用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互相连通,使得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的导线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导线通过的电流相通。同时,可以根据电路需求,将两根导线连接提高了导线连接使用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两个导电的夹持块,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导电的连接块并夹持在两个所述夹持块中间,所述夹持块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传导片一体连接或者电路导通,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传导片一体连接或者电路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连接件上的两个夹持块将第一连接件上的夹持块连接,进而实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提高了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连接有一个及以上的第一壳体,各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所述传导片一体连接或者所述传导片之间互相电流流通,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所述传导片与各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所述传导片之一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的导线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导线通过的电流相通。同时,可以根据电路需求,增加第一连接器导线连接的数量,进而对导线进行分流,提高了导线连接使用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述第二壳的一侧连接有一个及以上的第二壳体,各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所述传导片电流互相阻断,各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所述传导片几片为一组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所述传导片择一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的多根导线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多根导线通过的电流相通。同时,可以根据电路需求,增加第一连接器导线连接的数量,以及与第二连接器导线连接的数量,进而对导线进行分流,提高了导线连接使用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朝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方向设置有第一锁定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定件配合固定的第二锁定件;所述第一锁定件上设置有锁定条,所述第二锁定件上开设有供所述锁定条插接并固定的锁定槽。
通过将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配合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两两互相连接,进而将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互相连通,使得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的导线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导线通过的电流相通。
可选的,所述锁定条上设置有锁定块,所述第二锁定件位于所述锁定槽卡接所述锁定块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锁定块紧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定条与锁定槽之间的配合,锁定块与定位块相抵,进而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能够连接稳定。
可选的,所述锁定块朝所述锁定槽的移动方向上设有倾斜的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的设计能够使得锁定块能够快速进入锁定槽中,并且相互卡接,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互固定。
可选的,所述旋转开关朝两侧均延伸有旋转柱,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朝所述导线夹持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供旋转柱穿设的旋转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各自旋转柱穿设第一壳体或者第二壳体上的旋转孔中,进而实现各自旋转开关的固定,使得转动旋转开关时,减少旋转开关从导线夹持腔中掉落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旋转开关朝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插接腔的方向设置有易于把持的固定块,各所述固定块上均设置有供使用者把持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采用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导电连接,同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通过开设插接腔与导线连接,并根据电路需求,选择不同的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对导线进行分流,提高了导线连接使用的便利性。
2.本申请采用将第一锁定件和第二锁定件配合使得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两两互相连接,使得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的导线与第二连接器连接的导线通过的电流相通,并且还能提高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的稳定性,减少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分离的概率。
3.本申请采用通过锁定条与锁定槽之间的配合,锁定块与定位块相抵,并通过锁定块上导向面的设计使得锁定块能够快速进入锁定槽中并且相互卡接,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互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4中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5中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6中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7中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旋转开关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第一连接器;21、第一壳体;211、插接腔;212、导线夹持腔;213、固定柱;214、旋转柱;216、固定块;217、缺口;218、旋转孔;219、定位块;22、第一连接件;221、夹持块;23、第一锁定件;231、锁定条;232、锁定块;233、导向面;24、传导片;25、旋转开关;251、驱动部;252、顶压部;3、第二连接器;31、第二壳体;32、第二连接件;321、连接块;33、第二锁定件;331、锁定槽;332、定位块;4、弹性片;41、传导部;42、枢接部;43、抵接部;44、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其中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为一组,并两两对应插接。并且,第一连接器2包括第一壳体21以及安装在第一壳体21内的第一连接件22,第二连接器3包括第二壳体31以及安装在第二壳体31内的第二连接件32。
本申请的实施例1以图1所示,第一壳体21上开设有一个及以上供导线连接的插接腔211,同时第二壳体31上也开设有一个及以上供导线插入的插接腔211。在本申请实施中,第一壳体21设置有三个,第二壳体31同样也设置有三个,并通过插接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多组导线一一对应并且彼此相通。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2以图2所示,其中第一壳体21设置有两个,并各自开设有一个供导线连接的插接腔211。同时,各第一壳体21内的传导片24一体连接或者传导片24之间互相电流流通,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壳体21分流的传导片24均采用一体连接。以及在第二壳体31开设有一个供导线插入的插接腔211,进而实现对一根导线进行分流。同样的,本申请实施例以图所示,三个第一壳体21连接,并在各第一壳体21上开设有一个供导线连接的插接腔211,同时各插接腔211内的传导片24一体连接。以及在第二壳体31开设有一个供导线插入的插接腔211,进而实现对一根导线进行分流。
除此之外,可以根据电路需求,对一导线组的线路进行分流。参照图4为两个实施例2中的第一连接器2与两个第二连接器3相互并列连接,以第一壳体21中的插接腔211内插入两根导线进行分流使得与第二壳体31中的插接腔211(图中未明显示出)。参照图5为二个实施例3中的第一连接器2与二个第二连接器3相互并列连接,以第一壳体21中的插接腔211内插入两根导线进行分流使得与第二壳体31中的插接腔211(图中未明显示出)。
更进一步的是,参照图6和图7,分别为三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2与三个第二连接器3相互并列连接;以及三个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器2与两个第二连接器3相互并列连接,进而实现对不同电路连接的需求。
参照图8和图9,第一壳体21朝第二壳体31的方向设置有第一锁定件23,第二壳体31上设置有与第一锁定件23配合固定的第二锁定件33。通过将第一锁定件23和第二锁定件33配合使得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31两两互相连接,进而将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互相连通,使得与第一连接器2连接的导线与第二连接器3连接的导线通过的电流相通。
另外,第一锁定件23上设置有锁定条231,第二锁定件33上开设有供锁定条231插接并固定的锁定槽331。同时,锁定条231上设置有锁定块232,第二锁定件33位于锁定槽331卡接锁定块232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块332,使得定位块332与锁定块232紧抵,进而使得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31之间能够连接稳定。具体的,锁定块232朝锁定槽331的移动方向上设有倾斜的导向面233。该导向面233的设计能够使得锁定块232能够快速进入锁定槽331中,并且相互卡接,实现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31之间的相互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也可以是与第二锁定件33上连接,第二壳体31与第一锁定件23上连接。
参照图8和图9,第二连接件32上设置有两个导电的夹持块221,第一连接件22上设置有导电的连接块321并夹持在两个夹持块221中间。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32上均设置有与导线连接的传导片24,传导片24与夹持块221或连接块321连接。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将导线与各传导片24连接,再通过夹持块221与连接块321的配合实现传导。同时,第一连接件22上的两个夹持块221将第二连接件32上的连接块321夹持并连接,进而实现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32的连接,进而提高了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32的连接稳定性。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连接件22上设置有两个夹持块221,第二连接件32上设置有连接块321并夹持在两个夹持块221中间。
参照图12和图13,以其中实施例3为例,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31均包括与插接腔211连通的导线夹持腔212以及设置在导线夹持腔212内的导线夹持组件和旋转开关25。其中,导线夹持组件包括弹性片4和传导片24,结合图11,弹性片4包括枢接部42、传导部41和抵接部43,旋转开关25旋转式安装于导线夹持腔212的内壁上;结合图10,旋转开关25包括驱动部251、以及与抵接部43位于对应的顶压部252。其中,抵接部43上设置有与驱动部251位置对应的凸部44,枢接部42枢接于导线夹持腔212的内壁上,具体的,导线夹持腔212的内壁上设置有固定柱213,枢接部42架设在固定柱213上并旋转连接。当旋转开关25相对于第一壳体21或第二壳体31旋转至第一状态时,驱动部251远离凸部44,且顶压部252抵触于抵接部43以使传导部41与传导片24对导线施力而将其夹持;当旋转开关25相对于壳体旋转至第二状态时,顶压部252远离抵接部43,且驱动部251勾住凸部44以驱动弹性片4朝旋转开关25方向旋转而使传导部41远离导线,提高了旋转开关25在第一状态时连接导线的稳定性。
参照图10和图13,旋转开关25朝两侧延伸有旋转柱214,第一壳体21朝导线夹持腔212的两侧均开设有供旋转柱214穿设的旋转孔218;同时,第二壳体31也朝导线夹持腔212的两侧均开设有供旋转柱214穿设的旋转孔218。将各自旋转柱214穿设第一壳体21或者第二壳体31上的旋转孔218中,进而实现各自转杆的固定,使得扳动旋转开关25或者旋转开关25时,减少旋转开关25和旋转开关25从导线夹持腔212中掉落的概率。
另外,第一壳体21位于导线夹持腔212的两侧壁凸设有定位块219,并且旋转开关25的部分位于导线夹持腔212的开口处,使得旋转开关25相对于接线绝缘外壳21旋转使旋转开关25的侧部与定位块219卡位配合,进而在旋转开关25后实现对旋转开关25的定位。
参照图10,旋转开关25朝第一壳体21位于插接腔211的方向设置有易于把持的固定块216,旋转开关25朝第二壳体31位于插接腔211的方向也设置有易于把持的固定块216,各固定块216上均设置有供使用者把持的缺口217,进而有助于把持使得旋转开关25和旋转开关25均从第二状态扳动到第一状态,使得导线能够插入到插接腔211中,使得导线能够与传导片24连接。综上,在本申请中所有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31均为绝缘材质,旋转开关25也为绝缘材质,弹性片4、第一连接件33、第二连接件32和传导片24均为导电材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器(2)与第二连接器(3),所述第一连接器(2)与所述第二连接器(3)两两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器(2)包括第一壳体(21)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21)内的第一连接件(22)、导线夹持组件和旋转开关(25);所述第二连接器(3)包括第二壳体(31)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31)内的第二连接件(32)、所述导线夹持组件和所述旋转开关(25);所述第一连接件(22)与所述第二连接件(32)互相插套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壳体(21)与所述第二壳体(31)均包括插接腔(211)、以及与所述插接腔(211)连通的导线夹持腔(212);
所述导线夹持组件位于所述导线夹持腔(212)内;所述导线夹持组件包括弹性片(4)和传导片(24),所述弹性片(4)包括一体连接的枢接部(42)、传导部(41)和抵接部(43);所述枢接部(42)枢接于所述导线夹持腔(212)的内壁上;
所述旋转开关(25)旋转安装在所述导线夹持腔(212)的内壁上,所述旋转开关(25)包括一体连接的驱动部(251)以及顶压部(252),所述顶压部(252)与所述抵接部(43)相互对应抵接,所述抵接部(43)上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部(251)位置对应的凸部(44);
所述传导片(24)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2)上,两者结合形成一体或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器(2)中的抵接部(43)位于第一连接件(22)上方或其两者相互抵触,所述第一连接器(2)中的抵接部(43)位于第二连接件(32)上方或其两者相互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上设置有两个导电的夹持块(221),所述第一连接件(22)上设置有导电的连接块(321)并夹持在两个所述夹持块(221)中间,所述夹持块(221)与所述第二壳体(31)内的传导片(24)一体连接或者电路导通,所述连接块(321)与所述第一壳体(21)内的传导片(24)一体连接或者电路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1)的一侧连接有一个及以上的第一壳体(21),各所述第一壳体(21)内的所述传导片(24)一体连接或者所述传导片(24)之间互相电流流通,所述第二壳体(31)内的所述传导片(24)与各所述第一壳体(21)内的所述传导片(24)之一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的一侧连接有一个及以上的第二壳体(31),各所述第二壳体(31)内的所述传导片(24)电流互相阻断,各所述第一壳体(21)内的所述传导片(24)至少两片为一组与所述第二壳体(31)内的所述传导片(24)择一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2)朝所述第二连接件(32)的方向设置有第一锁定件(23),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锁定件(23)配合固定的第二锁定件(33);所述第一锁定件(23)上设置有锁定条(231),所述第二锁定件(33)上开设有供所述锁定条(231)插接并固定的锁定槽(331),第一连接件容纳于第一锁定件(23)内,第二连接件容纳于第二锁定件(33)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条(231)上设置有锁定块(232),所述第二锁定件(33)位于所述锁定槽(331)卡接所述锁定块(232)的位置上设置有定位块(332),所述定位块(332)与所述锁定块(232)紧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块(232)朝所述锁定槽(331)的移动方向上设有倾斜的导向面(2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开关(25)朝两侧均延伸有旋转柱(214),所述第一壳体(21)或所述第二壳体(31)朝所述导线夹持腔(212)的两侧均开设有供旋转柱(214)穿设的旋转孔(21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开关(25)朝所述第一壳体(21)或所述第二壳体(31)位于所述插接腔(211)的方向设置有易于把持的固定块(216),各所述固定块(216)上均设置有供使用者把持的缺口(217)。
CN202322017262.6U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20774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7262.6U CN220774870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7262.6U CN220774870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4870U true CN220774870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3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7262.6U Active CN220774870U (zh) 2023-07-28 2023-07-28 一种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48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80399B (zh) 一种智能化仪器仪表数据总线连接器
JP3100036U (ja) ガイドピン係合手段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装置
CN217740824U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组件
CN217485868U (zh) 一种以太网线端连接器
CN220774870U (zh) 一种便于导线连接的连接器组件
CN220774763U (zh) 一种导线连接装置以及导线连接组
CN206379507U (zh) 具有增加夹持力的夹片端子及插头电连接器
CN111817239B (zh) 一种插接箱
US20170256869A1 (en) Wire connectors with binding terminals
CN210517011U (zh) 一种速插式电连接器
CN110391562B (zh) 一种转接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6289092U (zh) 插座
CN101901973B (zh) 用于可充电设备的改进充电接口
CN113507000B (zh)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1740239B (zh) 一种速插式电连接器
CN113352310B (zh) 一种能够换装夹具的工业机器人
CN111064033A (zh) 多适配插头组件及电器
CN212908231U (zh) T型接线端子、电连接器和电气设备
CN219696811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7485774U (zh) 一种以太网信号传输连接器
CN220692540U (zh) 接线面板及配电箱
CN217182465U (zh) 一种高速以太网卧式连接器
CN213584481U (zh) 接线装置和家用电器
TW437128B (en) Power distribution line plug
CN219513432U (zh) 一种接线端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