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74578U - 储能机柜及储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储能机柜及储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74578U
CN220774578U CN202321902320.7U CN202321902320U CN220774578U CN 220774578 U CN220774578 U CN 220774578U CN 202321902320 U CN202321902320 U CN 202321902320U CN 220774578 U CN220774578 U CN 220774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bin
compartment
energy storage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023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书强
张创
王勇灵
李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igital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023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74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74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74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机柜及储能系统,储能机柜包括柜体、柜门、第一隔板、功率变换模块和多个电池包;柜体包括开口,柜门用于闭合开口,柜门和柜体围设形成容纳腔,第一隔板固定于柜体内,第一隔板用于将容纳腔分隔为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第一隔板用于在柜门闭合开口时与柜门密封连接;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中的一个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多个电池包,多个电池包沿第一方向排列。本申请中,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之间的隔离性较好,将功率变换模块和电池包分别安装于两个不同仓室内,降低了功率变换模块和电池包之间的相互影响,保证了储能机柜的正常工作,提高了储能机柜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储能机柜及储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能机柜及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储能装置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靠性以及能量密度,目前逐步应用于大规模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等领域中,用于解决发电间歇性波动较大的问题。一般地,为了节约储能装置的占地面积以及便于储能装置的安装布置,通常将电池和功率变换部件均集成于储能装置的箱体内。然而,功率变换部件发热量大可能会使电池升温而影响电池寿命。且在对储能装置进行散热时冷凝水容易滴落至功率变换部件,或者在电池着火时储能装置中的消防冷却液接触功率变换部件,引起电气安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机柜及储能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机柜,所述储能机柜包括柜体、柜门、第一隔板、功率变换模块和多个电池包;所述柜体包括开口,所述柜门用于闭合所述开口,所述柜门和所述柜体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隔板固定于所述柜体内,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与所述柜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仓室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功率变换模块,所述第一仓室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所述多个电池包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中,第一隔板将储能机柜的容纳腔分隔形成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柜门闭合开口时,第一隔板与柜门密封连接,提高了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之间的隔离性。一方面,将功率变换模块和电池包分别安装于隔离性较好的两个仓室内,减少了功率变换模块和电池包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一隔板能够较好地阻隔功率变换模块产生的热量对电池包的影响,也能够较好地阻隔电池包所在仓室内的冷却工质、冷凝水及消防水对功率变换模块的影响,保证了电池包和功率变换模块的正常工作,提高了储能机柜的安全性能。
另一方面,多个电池包沿第一方向排布,以及多个电池包与功率变换模块沿第一方向排布,可缩小储能机柜沿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的尺寸,储能机柜占用空间较小,便于储能机柜的安装布置且可以满足高能量密度的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能机柜还包括液冷机组,所述液冷机组固定于所述柜门,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所述液冷机组收容于所述第一仓室或者所述第二仓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液冷机组设置在柜门上,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储能机柜的内部空间,以减小储能机柜的尺寸。另一方面,将液冷机组设置在柜门上、且将多个电池包和功率变换模块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柜体内,储能机柜的各种部件摆放有序,便于对储能机柜进行维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能机柜包括第二隔板和风液换热器,所述风液换热器与所述液冷机组连通,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一仓室分隔为第一子仓和第二子仓,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与所述柜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风液换热器,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外两个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功率变换模块,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外两个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所述液冷机组收容于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其中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储能机柜的容纳腔分隔形成第一子仓、第二子仓和第二仓室,由于柜门闭合开口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与柜门密封连接,第一子仓、第二子仓和第二仓室之间的隔离性较好,减少了风液换热器、功率变换模块和多个电池包之间的相互影响,保证储能机柜正常工作,且提高了储能机柜1的安全性能。
另外,风液换热器与液冷机组分体设置,一方面,减小了液冷机组的体积,使得液冷机组更容易与功率变换模块或多个电池包收容于同一个仓内,以缩小储能机柜的尺寸。另一方面,风液换热器与环境接触面积增大,更有利于与环境进行热交换,提高了风液换热器和液冷机组对功率变换模块和多个电池包等发热部件的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仓用于收容所述风液换热器,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功率变换模块,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所述液冷机组收容于所述第二子仓或者所述第二仓室。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子仓位于储能机柜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用于供风液换热器与外界热交换的通风孔可以开设在柜体的顶板上。储能机柜的顶部遮挡物较少,将通风孔开设在顶板上更有利于提高风液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在一实施方式中,还可在柜门或者柜体的三个侧板上开设通风孔,以增加第一子仓的进风量,加快风液换热器与外界换热。
另外,将液冷机组固定于柜门朝向第二子仓或者第二仓室的区域,第二子仓或者第二仓室的容纳空间较大,使得柜门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收容于第二子仓或者第二仓室内,即液冷机组与功率变换模块或者与多个电池包位于同一个仓内,可充分利用储能机柜的内部空间,以缩小储能机柜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子仓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所述第二仓室用于收容所述功率变换模块,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所述液冷机组收容于所述第二子仓。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液冷机组固定在柜门朝向第二子仓的区域内,以使得柜门闭合时液冷机组位于体积较大的第二子仓。一方面,第二子仓具有较大的空间可用于收容液冷机组,储能机柜的内部空间充分利用,有利于减小储能机柜的体积。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子仓沿第一方向的尺寸较大,液冷机组可以通过增大沿第一方向的尺寸从而缩小沿第三方向的尺寸,从而减小储能机柜沿第三方向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液冷机组沿第三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子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投影内,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柜门。柜门闭合时,液冷机组能够顺利收容于第二子仓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仓室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子仓的高度、且小于所述第二子仓的高度。第二子仓具有较大的容量,可以用于收容更多电池包,以提高储能机柜的能量密度。第二仓室具有中等的容量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有助于辅助电池包实现储存电能、提供电能的功能。第一子仓具有较小的体积,以便于缩小储能机柜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能机柜包括第二隔板和液冷机组,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一仓室分隔为第一子仓和第二子仓,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与所述柜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液冷机组,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外两个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功率变换模块,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外两个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
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机柜分隔形成三个仓,三个仓分别用于收容液冷机组、多个电池包、功率变换模块,这种排布方式缩小了储能机柜的尺寸,特别是缩小了储能机柜沿第三方向的尺寸。另外,由于柜门闭合开口时,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与柜门密封连接,第一子仓、第二子仓和第二仓室之间的隔离性较好,减少了液冷机组、功率变换模块和多个电池包之间的相互影响,保证储能机柜正常工作,且提高了储能机柜的安全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子仓用于收容所述液冷机组,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功率变换模块,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所述储能机柜还包括风液换热器,风液换热器位于所述液冷机组内。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液换热器和液冷机组集成一体,便于风液换热器和液冷机组组装且安装至第一子仓内。风液换热器和液冷机组位于第一子仓内,用于供风液换热器与外界热交换的通风孔可以开设在柜体的顶板上。储能机柜的顶部遮挡物较少,将通风孔开设在顶板上更有利于提高风液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子仓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所述储能机柜还设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子仓,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排液孔与所述第一隔板的距离小于所述排液孔与所述第二隔板的距离。第二仓室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当第二子仓积聚有冷却工质、冷凝水或者消防水时,冷却工质、冷凝水或者消防水可通过排液孔排出至第二子仓外,以避免冷却工质、冷凝水或者消防水继续影响储能机柜的正常工作。排液孔更靠近第一隔板设置,有利于排液。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能机柜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收容于所述第一子仓内;所述柜体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所述风扇、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一隔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顶板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顶板。通过设置风扇,以加快空气流速,提高风液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柜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沿第二方向相对排布,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柜门沿第三方向相对排布,所述柜门与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互相垂直;所述第一隔板的四条侧边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柜门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隔板的四条侧边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柜门密封连接。
第一隔板的四条侧边与柜门和柜体的三个侧板密封连接,增强了第一子仓和第二子仓之间的隔离性,减少了第一子仓内的器件和第二子仓内的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二隔板的四条侧边与柜门和柜体的三个侧板密封连接,增强了第二子仓和第二仓室之间的隔离性,减少了第二子仓内的器件和第二仓室内的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柜体还包括底板,所述顶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柜门朝向所述柜体的一侧设有三个第一密封条和两个第二密封条,所述三个第一密封条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所述三个第一密封条分别抵接至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底板,以使所述柜门与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底板密封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密封条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于所述三个第一密封条的两侧,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所述两个第二密封条分别抵接至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以使所述柜门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密封连接。
三个第一密封条和两个第二密封条的设置增加了第二子仓的密闭性、第二仓室的密闭性,且还增加了第二子仓和第二仓室之间的隔离性,以减小第二子仓内的器件和第二仓室内的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减小了功率变换模块和多个电池包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保证储能机柜正常工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所述储能系统包括供电源、负载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储能机柜,所述供电源与所述功率变换模块连接并通过所述功率变换模块给所述多个电池包充电;所述负载与所述功率变换模块连接,所述多个电池包通过所述功率变换模块给所述负载供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打开状态的前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打开状态的前视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8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机组、风液换热器和冷板之间管道连接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机组、风液换热器和冷板之间的换热路线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打开状态的前视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打开状态的前视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打开状态的前视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处于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本文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结构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结构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为方便理解,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英文简写和有关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DC:Direct Current,即直流电。DC-DC表示直流电转直流电,即输入直流电、输出直流电。
AC:Alternating Current,即交流电。AC-DC表示交流电转直流电,DC-AC表示直流电转交流电,AC-AC表示交流电转交流电。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系统1的示意图。储能系统1包括供电源30、负载20和储能机柜10。储能机柜10包括电池包100和功率变换模块200。供电源30与功率变换模块200连接且通过功率变换模块给电池包100充电。功率变换模块200与负载20连接,电池包100通过功率变换模块200给负载20供电。
其中,储能系统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电池包100。电池包100用于储存电能以及给负载20供电。功率变换模块200为能够实现功率转换功能的模块。功率变换模块200能够实现DC-DC转换、AC-AC转换、AC-DC转换、DC-AC转换中至少一种功能。示例性的,功率变换模块200可以包括变流器或者其他功率变换器件。其中,变流器包括整流器(AC-DC)、逆变器(DC-AC)、交流变流器(AC-AC)、直流变流器(DC-DC)。功率变换模块200用于将电池包100输出的电能转化为负载20所需的直流电或者交流电。
负载20可以为交通工具、通信基站、家用及工业储能设备等任意以储能机柜10为电源的用电设备。示例性的,在一实施方式中,功率变换模块200能够实现AC-DC转换。电池包100输出的直流电经过功率变换模块200转化为交流电后用于生活生产用电。或者功率变换模块200能够实现AC-AC转换和AC-DC转换。电池包100输出的直流电依次经过AC-AC转换、AC-DC转换后用于生活生产用电。
供电源30可以为市电、发电机、太阳能、风能、电池等。功率变换模块200可以用于接收供电源30提供的电能且将所接收的电能进行功率转换后以给电池包充电。
在一实施方式中,功率变换模块200具有AC-DC转换和DC-AC转换功能。示例性的,功率变换模块200包括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储能变流器为DC-AC双向变流器。供电源30为电网31(如图1所示),功率变换模块200连接电网31和电池包100,功率变换模块200将电网31提供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后给电池包100充电。电池包100输出的直流电也能通过功率变换模块200转化为交流电后重新馈入电网31。在一实施方式中,功率变换模块200还包括DC-DC转换功能,电池包100输出的直流电先通过DC-DC转换升压后,再通过AC-DC转换为交流电后馈入电网31。
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池包100可以在市电电价较低时进行充电,在市电电价较高时给负载20供电,以减少电费的消耗。在一实施方式中,在用电较为宽松的低谷期时,电网31中多余的电能可通过功率变换模块200储存至电池包100。在用电较为紧张的高峰期时,电池包100的电能通过功率变换模块200重新馈入电网31或者直接给负载20供电。从而充分利用电能资源,降低用电成本。
在一实施方式中,供电源30为光伏板32(如图1所示)。储能机柜10与光伏板32连接,光伏板32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经过功率变换模块200进行功率转化后给电池包100充电。其中,光伏板32可以通过储能机柜10与电网31连接,将产生的电能并网。光伏板32也可以通过储能机柜10与负载20连接,将产生的电能为负载20供电。在一实施方式中,当光伏板32输出的电能超出电网31的需求或者负载20对电能的需求时,储能机柜10可通过功率变换模块200将光伏板32产生的多余的电能储存至电池包100内。当光伏板32输出的电能小于电网31的需求或者负载20对电能的需求时,电池包100通过功率变换模块200将所储存的电能馈入电网31或给负载20供电。
在一实施方式中,储能机柜10还能用于给车辆供电。电池包100输出的直流电经过功率变换模块200转化后给相应的车载负载20供电。其中,车载负载20包括压缩机、电池加热模块、座椅加热模块、动力系统、仪表盘、控制显示屏、车灯、USB接口中的至少一种。在一实施方式中,储能机柜10还能通过给充电桩供电而给车辆供电。
下面详细介绍本申请中的储能机柜10。
请参阅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图2和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10处于打开状态的立体图。图3和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10处于打开状态的前视图。图4和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10处于关闭状态的侧视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机柜10,储能机柜10包括柜体310、柜门320、第一隔板331、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柜体310包括开口,柜门320用于闭合开口,柜门320和柜体310围设形成容纳腔,第一隔板331固定于柜体310内,第一隔板331用于将容纳腔分隔为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一仓室340和第二仓室350,第一隔板331用于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与柜门320密封连接。第一仓室340和第二仓室350中的一个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200,第一仓室340和第二仓室350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多个电池包100,多个电池包100沿第一方向X排列。
其中,多个电池包100用于储存电能或提供电能。功率变换模块200用于实现功率转换。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均位于同一个储能机柜10内,储能机柜10采用一体化设计,储能机柜10的尺寸紧凑、占地面积小、能量密度高、功能集成度高。
柜门320可相对柜体310打开或者闭合。柜门320相对柜体310闭合时,柜门320与柜体310沿第三方向Z排布,柜门320覆盖柜体310的开口,使得储能机柜10的容纳腔相对外界隔离,柜门320和柜体310共同用于保护容纳腔内的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一般地,储能机柜10处于工作状态时,柜门320相对柜体310闭合,储能机柜10处于关闭状态。储能机柜10处于非工作状态如检修时,柜门320相对柜体310打开,此时储能机柜10处于打开状态。当柜门320相对柜体310打开时,可通过开口对柜体310内的器件进行检修或者自开口安装器件至柜体310内。
第一隔板331用于分隔容纳腔,第一仓室340和第二仓室350的排布方向垂直于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柜体310和柜门320的排布方向。当柜门320相对柜体310闭合时,第一隔板331沿第三方向Z朝向柜门320的一侧与柜门320密封连接(如图3和图6所示),使得第一仓室340和第二仓室350之间的隔离性更好。
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分别收容于第一仓室340和第二仓室350中的不同仓室内。在一实施方式中,功率变换模块200收容于第二仓室350内、且多个电池包1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内(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功率变换模块2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内、且多个电池包100收容于第二仓室350内(如图5、图6和图7所示)。
由于功率变换模块200和电池包100收容于两个不同的仓室内,且两个不同的仓室之间隔离性较好,功率变换模块200运行时产生大量热量将功率变换模块200所在仓室内的空气升温,第一隔板331将功率变换模块200所在仓室内的热空气阻隔,以防止功率变换模块200所在仓室内的热空气进入电池包100所在仓室而影响电池包100的使用寿命。
一般地,电池包100在工作时会发热,对电池包100进行散热时,冷却工质泄漏或者是电池包100所在仓室可能凝结有冷凝水。由于第一隔板331的阻隔,电池包100所在仓室内的冷凝水或者冷却工质难以进入功率变换模块200所在仓室,以防止功率变换模块200短路,提高了储能机柜10的安全性能。
一般地,储能机柜10包括多个电池包100,多个电池包100位于同一个仓室内。多个电池包100的能量密度较大,为了预防电池包100着火风险,通常会在储能机柜10配备消防装置。本申请中,将消防装置安装至多个电池包100所在仓室内,消防装置喷洒的消防水用于灭火时,第一隔板331可阻隔消防水进入功率变换模块200所在仓室而引起电气安全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10(如图2和图5所示),储能机柜10包括第一隔板331,第一隔板331将储能机柜10的容纳腔分隔形成第一仓室340和第二仓室350。柜门320闭合开口时,第一隔板331与柜门320密封连接,提高了第一仓室340和第二仓室350之间的隔离性。一方面,将功率变换模块200和电池包100分别安装于隔离性较好的两个仓室内,减少了功率变换模块200和电池包100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一隔板331能够较好地阻隔功率变换模块200产生的热量对电池包100的影响,也能够较好地阻隔电池包100所在仓室内的冷却工质、冷凝水及消防水对功率变换模块200的影响,保证了电池包100和功率变换模块200的正常工作,提高了储能机柜10的安全性能。
另一方面,多个电池包100沿第一方向X排布,以及多个电池包100与功率变换模块200沿第一方向X排布,可缩小储能机柜10沿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的尺寸,储能机柜10占用空间较小,便于储能机柜10的安装布置且可以满足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其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互相垂直。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X为储能机柜10的高度方向,第二方向Y为储能机柜10的宽度方向,第三方向Z为储能机柜10的深度方向。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10在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的尺寸均较小,减少了储能机柜10的占用空间。
在一实施方式中,储能机柜10还包括电池控制模块及功率配电模块。电池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多个电池包100的充电和放电。功率配电模块用于分配电能。电池控制模块及功率配电模块与功率变换模块200共同位于同一个仓室内。示例性的,功率变换模块200位于第一仓室340时,电池控制模块和功率配电模块也位于第一仓室340。功率变换模块200位于第二仓室350时,电池控制模块和功率配电模块也位于第二仓室35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10中,将电池控制模块、功率配电模块和功率变换模块200均集成于同一个仓室内,储能机柜10的功能集成度高,减少储能机柜10安装布置时所接入的线路。且储能机柜10模块化设计,便于储能机柜10的组装。另外,电池控制模块和功率配电模块与多个电池包100通过第一隔板331隔离,一方面,减少了电池控制模块和功率配电模块产生的热量对电池包100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电池包100所在仓室内的冷却工质、冷凝水及消防水对电池控制模块和功率配电模块的影响,提高了储能机柜10的安全性能,保障储能机柜10稳定工作。
在一实施方式中,储能机柜10还包括声光报警、烟雾传感器、CO传感器等消防部件。声光报警、烟雾传感器、CO传感器等消防部件与电池包100位于同一个仓室内,用于发出警报和监测仓室内电池包100的状态。
请参阅图3和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储能机柜10还包括液冷机组400,液冷机组400固定于柜门32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或者第二仓室350。液冷机组400用于冷却多个电池包100和功率变换模块200。柜门320相对柜体310打开时,液冷机组400位于第一仓室340和第二仓室350外。
在一实施方式中,功率变换模块2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内,多个电池包100收容于第二仓室350内,液冷机组400固定于柜门32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此时,液冷机组400与功率变换模块200沿第三方向Z排布。
在一实施方式中,功率变换模块2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内,多个电池包100收容于第二仓室350内,液冷机组400固定于柜门32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二仓室350(如图7所示)。此时,液冷机组400与多个电池包100的整体沿第三方向Z排布。
在一实施方式中,功率变换模块200收容于第二仓室350内,多个电池包1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内。液冷机组400固定于柜门32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如图4所示)。此时,液冷机组400与多个电池包100的整体沿第三方向Z排布。
在一实施方式中,功率变换模块200收容于第二仓室350内,多个电池包1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内。液冷机组400固定于柜门32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二仓室350。此时,液冷机组400与功率变换模块200沿第三方向Z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液冷机组400设置在柜门320上,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储能机柜10的内部空间,以减小储能机柜10的尺寸。另一方面,将液冷机组400设置在柜门320上、且将多个电池包100和功率变换模块200沿第一方向X设置在柜体310内,储能机柜10的各种部件摆放有序,便于进行维护。若液冷机组400直接固定于第一仓室340或者第二仓室350内,示例性的,液冷机组400与多个电池包100共同固定于第一仓室340,第一仓室340内各种部件较为拥挤,对液冷机组400与多个电池包100进行维护时,操作空间小。本申请提供的储能机柜10将液冷机组400固定于柜门320,储能机柜10各种部件合理摆放,便于对储能机柜10进行检修。
在一实施方式中,储能机柜10还包括冷板420(图2中未示出,请参阅图8b),冷板420与液冷机组400连通。冷板420能够接收液冷机组400提供的温度较低的冷却工质。冷板420内温度较低的冷却工质与电池包100和功率变换模块200换热,以冷却电池包100和功率变换模块200。温度较低的冷却工质吸收电池包100和功率变换模块200的热量后转变为温度较高的冷却工质。温度较高的冷却工质在液冷机组400内被冷却为温度较低的冷却工质重新输送至冷板420。如此循环,以冷却电池包100和功率变换模块200。
在一实施方式中,冷板420可位于电池包100内以及位于功率变换模块200内(如图8a所示)。液冷机组400与电池包100内和功率变换模块200内的冷板420通过管道连通。管道在靠近柜门320与柜体310的连接处,管道不会妨碍柜门320的关闭和打开,使得柜门320的关闭和打开更加方便。
在一实施方式中,功率变换模块200也可通过风冷冷却。示例性的,储能机柜10给功率变换模块200提供温度较低的空气,温度较低的空气与功率变换模块200换热,温度较低的空气吸收功率变换模块200的热量,以使功率变换模块200降温。
参阅图2至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储能机柜10包括第二隔板332和风液换热器410,风液换热器410与液冷机组400连通,第二隔板332用于将第一仓室340分隔为第一子仓341和第二子仓342,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沿第一方向X排布,第二隔板332用于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与柜门320密封连接。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中的一个用于收容风液换热器410,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中的另外两个中的一个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200,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中的另外两个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多个电池包10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中的其中一个。
其中,风液换热器410用于冷却液冷机组400内的冷却介质。在一实施方式中,风液换热器410与储能机柜10外的空气换热,风液换热器410内温度较高的冷却工质被冷却为温度较低的冷却工质,温度较低的冷却工质传输至风液换热器410内以用于冷却冷板420传输至风液换热器410内的温度较高的换热介质。
请参阅图8b,图8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机组400、风液换热器410和冷板420之间的换热路线示意图。在一实施方式中,液冷机组400内包括三条流路。其中,第一流路401连通冷板420,第一流路401用于给冷板420输送温度较低的冷却工质、且接收冷板420排出的温度较高的冷却工质。第一流路401内温度较高的冷却工质可通过与第二流路402换热而转为温度较低的冷却工质。第三流路403连通风液换热器410,第三流路403用于给风液换热器410输送温度较高的冷却工质、且接收风液换热器410排出的温度较低的冷却工质。第三流路403内的温度较低的冷却工质与第二流路402换热后转变为温度较高的冷却工质。第二流路402内的冷却工质在与第一流路401换热时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冷却工质与第三流路403换热时又放出热量。如此循环,以冷却储能机柜10内的发热部件。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流路401和第二流路402之间、第二流路402和第三流路403之间可通过换热板430换热(如图8b所示)。
储能机柜10的容纳腔被分隔为三个仓,风液换热器410、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分别位于不同仓内。在一实施方式中,柜体310包括顶板314和底板315,顶板314、第二隔板332、第一隔板331和底板315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第一子仓341位于顶板314和第二隔板332之间。第二子仓342位于第二隔板332和第一隔板331之间。第二仓室350位于第一隔板331和底板315之间。
由于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第二隔板332与柜门320密封连接(如图4和图7所示),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之间的隔离度较好,避免了三个仓之间的互相影响。
一般地,风液换热器410由于需要与外界空气换热,风液换热器410所在仓室需要与外界连通。风液换热器410所在仓通过隔板与其他两个仓分隔,以避免外界环境通过风液换热器410所在仓影响其他两个仓内器件的正常工作,同时也避免风液换热器410所在仓内的热气进入其他两个仓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隔板331和第二隔板332将储能机柜10的容纳腔分隔形成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由于柜门320闭合开口时,第一隔板331和第二隔板332均与柜门320密封连接,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之间的隔离性较好,减少了风液换热器410、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之间的相互影响,保证储能机柜10正常工作,且提高了储能机柜10的安全性能。
另外,相较于风液换热器410集成于液冷机组400内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液换热器410与液冷机组400分体设置,一方面,减小了液冷机组400的体积,使得液冷机组400更容易与功率变换模块200或多个电池包100收容于同一个仓内,以缩小储能机柜10的尺寸。另一方面,风液换热器410与环境接触面积增大,更有利于与环境进行热交换,提高了风液换热器410和液冷机组400对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等发热部件的散热效率。
参阅图2至图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仓341用于收容风液换热器410,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中的一个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200,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多个电池包10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二子仓342或者第二仓室350。
在一实施方式中,储能机柜10还设有通风孔411(如图6所示),风液换热器410通过通风孔411与外界环境换热。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子仓341位于储能机柜10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通风孔411可以开设在顶板314上。一般地,储能机柜10的顶部遮挡物较少,将通风孔411开设在顶板314上更有利于提高风液换热器410的换热效率。本申请中,还可在柜门320或者柜体310的三个侧板上开设通风孔411,以增加第一子仓341的进风量,加快风液换热器410与外界换热。
另外,一般地,沿第一方向X,功率变换模块200的尺寸和多个电池包100总的尺寸均大于风液换热器410的尺寸。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液冷机组400固定于柜门320朝向第二子仓342或者第二仓室350的区域,使得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二子仓342或者第二仓室350内,即液冷机组400与功率变换模块200或者与多个电池包100位于同一个仓内,可充分利用储能机柜10的内部空间,以缩小储能机柜10的尺寸。
在一实施方式中,储能机柜10还包括风扇412。风扇412用于驱动外界空气进入第一子仓341内且吹向风液换热器410。通过设置风扇412,以加快空气流速,提高风液换热器410的换热效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风扇412收容于第一子仓341内(如图3和图6所示),柜体310包括顶板314,顶板314、风扇412、第二隔板332和第一隔板331沿第一方向X排列,顶板314设有通风孔411,通风孔411沿第一方向X贯穿顶板314。其中,沿第一方向X,通风孔411的投影与风扇412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风扇412的投影与风液换热器41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风扇412正对风液换热器410和通风孔411,更有利于风液换热器410的快速换热。
在一实施方式中,顶板314、风扇412、风液换热器410、第二隔板332和第一隔板331沿第一方向X排列。风扇412更靠近通风孔411,便于驱动第一子仓341内的空气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
在一实施方式中,风扇412也可固定于顶板314的通风孔411内(如图9所示)。沿第一方向X,风扇412的投影与风液换热器41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实施方式中,风扇412也可位于第一子仓341外(如图10所示),风扇412、顶板314、风液换热器410、第二隔板332和第一隔板331沿第一方向X排列。沿第一方向X,风扇412的投影与通风孔411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通风孔411的投影与风液换热器410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请参阅图11,在一实施方式中,风液换热器410也可收容于第二子仓342,第一子仓341和第二仓室350中的一个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200,第一子仓341和第二仓室350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多个电池包10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一子仓341或第二仓室350。此时,通风孔411可开设在柜门320或者柜体310的三个侧板上。风液换热器410和风扇412沿第三方向Z或者第二方向Y排布。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相隔一个第二子仓342,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的距离较远,更加减少了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之间的相互影响。
请参阅图12,在一实施方式中,风液换热器410也可收容于第二仓室350,第一子仓341和第二子仓342中的一个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200,第一子仓341和第二子仓342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多个电池包10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一子仓341或第二子仓342。此时,通风孔411可开设在底板315、柜门320或者柜体310的三个侧板上。风液换热器410和风扇412沿第三方向Z或者第二方向Y排布。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位于储能机柜10的较高处。当储能机柜10周围水位上涨时,由于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等重要器件位于较高处,可防止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等重要器件的损坏。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子仓342用于收容多个电池包100,第二仓室350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20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二子仓342。一般地,为了提升储能机柜10的能量密度,储能机柜10内设有数量较多的电池包100,多个电池包100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较大,用于收容多个电池包100的第二子仓34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也较大。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液冷机组400固定在柜门320朝向第二子仓342的区域内,以使得柜门320闭合时液冷机组400位于体积较大的第二子仓342。一方面,第二子仓342具有较大的空间可用于收容液冷机组400,储能机柜10的内部空间充分利用,有利于减小储能机柜10的体积。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子仓342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较大,液冷机组400可以通过增大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从而缩小沿第三方向Z的尺寸,从而减小储能机柜10沿第三方向Z的尺寸。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子仓342沿第一方向X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液冷机组400沿第一方向X的高度。柜门320闭合时,液冷机组400能够顺利收容于第二子仓342内。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液冷机组400沿第三方向Z的投影位于第二子仓342沿第三方向的投影内。柜门320闭合时,液冷机组400能够顺利收容于第二子仓342内。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第一方向X,第二仓室350的高度大于第一子仓341的高度、且小于第二子仓342的高度。其中,第二子仓342、第二仓室350和第一子仓341沿第一方向X的高度依次减小。第二子仓342具有较大的容量,可以用于收容更多电池包100,以提高储能机柜10的能量密度。第二仓室350具有中等的容量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200,有助于辅助电池包100实现储存电能、提供电能的功能。第一子仓341具有较小的体积,以便于缩小储能机柜10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储能机柜10还设有排液孔360(如图2所示),排液孔360连通第二子仓342,沿第一方向X,排液孔360与第一隔板331的距离小于排液孔360与第二隔板332的距离。排液孔360用于将第二子仓342内的液体排出至第二子仓342外。示例性的,当第二子仓342积聚有冷却工质、冷凝水或者消防水时,冷却工质、冷凝水或者消防水可通过排液孔360排出至第二子仓342外,以避免冷却工质、冷凝水或者消防水继续影响储能机柜10的正常工作。另外,排液孔360更靠近第一隔板331设置,有利于排液。
在一实施方式中,储能机柜10还设有排液管361(如图2所示),排液管361固定于柜体310。排液管361的一端连通排液孔360,排液管361的另一端朝向底板315设置。排液管361用于引导第二子仓342内的液体流出,且排液管361的出口朝下,也可避免外界灰尘、水汽等通过排液管361和排液孔360进入第二子仓342内。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子仓342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200,第二仓室350用于收容多个电池包10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二仓室350。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柜体3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311、第二侧板312和第三侧板313,第一侧板311和第三侧板313沿第二方向Y相对排布,第二侧板312与柜门320沿第三方向Z相对排布,柜门320与第一侧板311沿第三方向Z的侧边转动连接,第二方向Y、第三方向Z、第一方向X互相垂直。第一隔板331的四条侧边分别用于与第一侧板311、第二侧板312、第三侧板313和柜门320密封连接。第二隔板332的四条侧边分别用于与第一侧板311、第二侧板312、第三侧板313和柜门320密封连接。
其中,柜体310呈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柜门320与第一侧板311沿第三方向Z远离第二侧板312的侧边转动连接。柜门320与第一侧板311转动连接,使得柜门320打开与关闭更加方便。
第一隔板331和第二隔板332均呈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第一隔板331和第二隔板332均具有四条侧边。第一隔板331的四条侧边与柜门320和柜体310的三个侧板密封连接,增强了第一子仓341和第二子仓342之间的隔离性,减少了第一子仓341内的器件和第二子仓342内的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二隔板332的四条侧边与柜门320和柜体310的三个侧板密封连接,增强了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之间的隔离性,减少了第二子仓342内的器件和第二仓室350内的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柜体310还包括底板315,顶板314、第二隔板332、第一隔板331和底板315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柜门320朝向柜体310的一侧设有三个第一密封条321和两个第二密封条322,三个第一密封条321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列,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三个第一密封条321分别抵接至第二隔板332、第一隔板331和底板315,以使柜门320与第二隔板332、第一隔板331和底板315密封连接。两个第二密封条322沿第二方向Y间隔排列于三个第一密封条321的两侧,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两个第二密封条322分别抵接至第一侧板311和第三侧板313,以使柜门320与第一侧板311和第三侧板313密封连接。
其中,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沿第三方向Z的投影位于三个第一密封条321和两个第二密封条322所围设形成的区域内,三个第一密封条321和两个第二密封条322的设置增加了第二子仓342的密闭性、第二仓室350的密闭性,且还增加了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之间的隔离性,以减小第二子仓342内的器件和第二仓室350内的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减小了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保证储能机柜10正常工作。
另外,第一子仓341沿第三方向Z靠近柜门320的端面未被密封条密封。第一子仓341收容的为风液换热器410,风液换热器410需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第一子仓341沿第三方向Z靠近柜门320的端面不需要密封。
在一实施方式中,三个第一密封条321也可分别固定至第二隔板332、第一隔板331和底板315沿第三方向Z靠近柜门320的一端,两个第二密封条322分别固定至第一侧板311和第三侧板313沿第三方向Z靠近柜门320的一端。在柜门320闭合时,三个第一密封条321和两个第二密封条322均抵接至柜门320。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Y,第一密封条321的长度等于第一侧板311和第三侧板313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方向X,三个第一密封条321中距离最远的两个第一密封条321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隔板332与底板315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第二方向Y,两个第二密封条322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侧板311和第三侧板313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方向X,第二密封条322的长度等于第二隔板332与底板315之间的距离。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侧板311沿第三方向Z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电池包100和液冷机组400沿第三方向Z的长度之和。柜门320闭合时,液冷机组400和电池包100均能够收容于第二子仓342内。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储能机柜10处于关闭状态的侧视图。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储能机柜10包括第二隔板332和液冷机组400,第二隔板332用于将第一仓室340分隔为第一子仓341和第二子仓342,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沿第一方向X排布,第二隔板332用于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与柜门320密封连接。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液冷机组400,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中的另外两个中的一个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200,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中的另外两个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多个电池包100。
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在一实施方式中,液冷机组400、多个电池包100、功率变换模块200分别收容于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第二仓室350内。液冷机组400、多个电池包100、功率变换模块200沿第一方向X排列。
在一实施方式中,液冷机组400、功率变换模块200、多个电池包100分别收容于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第二仓室350内。液冷机组400、功率变换模块200、多个电池包100沿第一方向X排列。
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机柜10分隔形成三个仓,三个仓分别用于收容液冷机组400、多个电池包100、功率变换模块200,这种排布方式缩小了储能机柜10的尺寸,特别是缩小了储能机柜10沿第三方向Z的尺寸。另外,由于柜门320闭合开口时,第一隔板331和第二隔板332均与柜门320密封连接,第一子仓341、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之间的隔离性较好,减少了液冷机组400、功率变换模块200和多个电池包100之间的相互影响,保证储能机柜10正常工作,且提高了储能机柜10的安全性能。
请参阅图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仓341用于收容液冷机组400,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中的一个用于收容功率变换模块200,第二子仓342和第二仓室350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多个电池包100。储能机柜10还包括风液换热器410,风液换热器410位于液冷机组400内。本申请实施例中,风液换热器410和液冷机组400集成一体,便于风液换热器410和液冷机组400组装且安装至第一子仓341内。
请参阅图13,在一实施方式中,储能机柜10还包括风扇412。风扇412收容于第一子仓341内,顶板314、风扇412、第二隔板332和第一隔板331沿第一方向X排列。顶板314设有通风孔411,通风孔411沿第一方向X贯穿顶板314。风扇412正对液冷机组400和通风孔411,更有利于液冷机组400内风液换热器410的快速换热。同时,储能机柜10的顶部遮挡物较少,将通风孔411开设在顶板314上更有利于提高液冷机组400内的风液换热器410的换热效率。本申请中,还可在柜门320或者柜体310的三个侧板上开设通风孔411,以增加第一子仓341的进风量,加快风液换热器410与外界换热。
在一实施方式中,顶板314、风扇412、液冷机组400、第二隔板332和第一隔板331沿第一方向X排列。风扇412更靠近通风孔411,便于驱动第一子仓341内的空气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
在一实施方式中,风扇412也可位于第一子仓341外或者固定于顶板314的通风孔411内。
请参阅图14,在一实施方式中,储能机柜10包括第一仓室340和第二仓室350,液冷机组400和风液换热器410均固定于柜门320,在柜门320闭合时,液冷机组400和风液换热器410中的一个收容于第一仓室340,液冷机组400和风液换热器410中的另一个收容于第二仓室350。示例性的,储能机柜10只有两个仓室,液冷机组400和多个电池包100位于第一仓室340,风液换热器410和功率变换模块200位于第二仓室350。
请参阅图15,在一实施方式中,液冷机组400内集成有风液换热器410,液冷机组400固定于柜门32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或者第二仓室350。本申请实施例中,储能机柜10只有两个仓室,储能机柜10中不设有第二隔板332。液冷机组400和风液换热器410集成于一体,共同固定于柜门320且收容于第一仓室340或者第二仓室350。
在一实施方式中,功率变换模块200收容于第二仓室350(如图15所示),多个电池包1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
在一实施方式中,功率变换模块200收容于第一仓室340,多个电池包100收容于第二仓室350,在柜门320闭合开口时,液冷机组400收容于第二仓室350。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系统1,储能系统包括供电源30、负载20和如上所述的储能机柜10,供电源30与功率变换模块200连接并通过功率变换模块200给多个电池包100充电;负载20与功率变换模块200连接,多个电池包100通过功率变换模块200给负载20供电。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储能机柜及储能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机柜包括柜体、柜门、第一隔板、功率变换模块和多个电池包;
所述柜体包括开口,所述柜门用于闭合所述开口,所述柜门和所述柜体围设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隔板固定于所述柜体内,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将所述容纳腔分隔为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仓室和第二仓室,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与所述柜门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仓室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功率变换模块,所述第一仓室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所述多个电池包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机柜还包括液冷机组,所述液冷机组固定于所述柜门,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所述液冷机组收容于所述第一仓室或者所述第二仓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机柜包括第二隔板和风液换热器,所述风液换热器与所述液冷机组连通,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一仓室分隔为第一子仓和第二子仓,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与所述柜门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风液换热器,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外两个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功率变换模块,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外两个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所述液冷机组收容于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其中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仓用于收容所述风液换热器,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功率变换模块,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所述液冷机组收容于所述第二子仓或者所述第二仓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仓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所述第二仓室用于收容所述功率变换模块,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所述液冷机组收容于所述第二子仓;其中:
所述液冷机组沿第三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子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投影内,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柜门;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仓室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子仓的高度、且小于所述第二子仓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机柜包括第二隔板和液冷机组,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一仓室分隔为第一子仓和第二子仓,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第二隔板用于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与所述柜门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液冷机组,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外两个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功率变换模块,所述第一子仓、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外两个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仓用于收容所述液冷机组,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功率变换模块,所述第二子仓和所述第二仓室中的另一个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
所述储能机柜还包括风液换热器,风液换热器位于所述液冷机组内。
8.根据权利要求4-5、7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仓用于收容所述多个电池包,所述储能机柜还设有排液孔,所述排液孔连通所述第二子仓,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排液孔与所述第一隔板的距离小于所述排液孔与所述第二隔板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4-5、7中任一项所述的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机柜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收容于所述第一子仓内;所述柜体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所述风扇、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一隔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顶板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顶板。
10.根据权利要求4-5、7任一项所述的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沿第二方向相对排布,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柜门沿第三方向相对排布,所述柜门与所述第一侧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侧边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互相垂直;
所述第一隔板的四条侧边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柜门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隔板的四条侧边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柜门密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能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还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顶板、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
所述柜门朝向所述柜体的一侧设有三个第一密封条和两个第二密封条,所述三个第一密封条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列,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所述三个第一密封条分别抵接至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底板,以使所述柜门与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底板密封连接;
所述两个第二密封条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列于所述三个第一密封条的两侧,在所述柜门闭合所述开口时,所述两个第二密封条分别抵接至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以使所述柜门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密封连接。
12.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包括供电源、负载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储能机柜,所述供电源与所述功率变换模块连接并通过所述功率变换模块给所述多个电池包充电;所述负载与所述功率变换模块连接,所述多个电池包通过所述功率变换模块给所述负载供电。
CN202321902320.7U 2023-07-19 2023-07-19 储能机柜及储能系统 Active CN220774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2320.7U CN220774578U (zh) 2023-07-19 2023-07-19 储能机柜及储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02320.7U CN220774578U (zh) 2023-07-19 2023-07-19 储能机柜及储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74578U true CN220774578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2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02320.7U Active CN220774578U (zh) 2023-07-19 2023-07-19 储能机柜及储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745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97287A (zh) 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CN212751901U (zh) 一种集装箱式储能系统
WO2021058832A2 (en) Containerized electric power supply
WO2024087882A1 (zh) 增补电柜和储能电站
CN215644795U (zh) 一种户外储能电池柜
EP4191734A1 (en) Battery rack, energy storage apparatus,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CN220774578U (zh) 储能机柜及储能系统
CN211456721U (zh) 一种集装箱式移动储能系统
CN211744062U (zh) 储能电池集装箱
CN218274889U (zh) 一种电池储能集装箱
CN114759471A (zh) 一种户外柜储能系统
CN208508335U (zh) 一种光伏供电管理柜
CN220106656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储能设备
CN217426880U (zh) 一种储能系统
CN218919149U (zh) 一种具备消防功能的储能电池插箱
CN218448100U (zh) 储能系统和储能电站
CN220934208U (zh) 一种储能户外柜
CN215819133U (zh) 高密bbu收容柜
CN218975573U (zh) 一种组合式模块化储能系统
CN215772655U (zh) 一种交直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装置
GB2587618A (e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containerized power supply
CN116916601A (zh) 电源模块及储能系统
CN214176133U (zh) 一种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储能集装箱
CN220731665U (zh) 集装箱式储能电池仓
CN216872097U (zh) 一种低能耗分立式储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