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9163U - 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9163U
CN220769163U CN202320998577.0U CN202320998577U CN220769163U CN 220769163 U CN220769163 U CN 220769163U CN 202320998577 U CN202320998577 U CN 202320998577U CN 220769163 U CN220769163 U CN 220769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eat
sliding seat
rebound
s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9857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9857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9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9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9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反弹器包括安装座、滑移座、摆动控制机构、第一弹性控制组件及第二弹性控制组件;滑移座的抵接端滑动连接于安装座;滑移座相对于安装座具有初始位置、按压极限位置及反弹位置;摆动控制机构活动连接于安装座和滑移座之间,摆动控制机构能够使滑移座锁止于初始位置及初始位置至按压极限位置之间;第一弹性控制组件连接于滑移座和安装座之间,以用于在滑移座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按压极限位置时,对滑移座产生阻力;第二弹性控制组件用于提供滑移座由按压极限位置移动至反弹位置的弹性力。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头前端表面的把手易容易在车辆快速行驶的过程中意外弹开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反弹器是一种常用的配件,尤其是在车辆的把手安装结构中,通过安装反弹器能够通过按压方便地将车辆的把手弹出使用,不使用把手时,能够通过按压使把手回到初始位置。
但是对于安装于车辆的车头前端的外表面的把手来说,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由于车速较快,车头前端表面会受到风压的影响,虽然风对车头前端表面的压力不大,但是往往会对把手产生按压的力,以使把手触碰到反弹器,反弹器立即动作将把手弹开,从而对车辆行驶过程的风阻产生影响,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头前端表面的把手易容易在车辆快速行驶的过程中意外弹开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弹器,应用于车辆的把手组件中,所述把手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头前端,所述反弹器包括:
安装座;
滑移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滑移座具有抵接端;所述滑移座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具有初始位置、按压极限位置及反弹位置;
摆动控制机构,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滑移座之间,在所述滑移座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移动过程中,所述摆动控制机构的滑移端能够相对于所述滑移座沿预设轨迹滑动,所述摆动控制机构能够使所述滑移座锁止于所述初始位置及所述初始位置至所述按压极限位置之间;
第一弹性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滑移座和所述安装座之间,以用于在所述滑移座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按压极限位置时,对所述滑移座产生阻力;及
第二弹性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滑移座和所述安装座之间,以用于提供所述滑移座由所述按压极限位置移动至所述反弹位置的弹性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移座包括第一滑移部及第二滑移部,所述第一滑移部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滑移部的一延伸端形成所述抵接端,所述第二滑移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另一延伸端,且偏移所述第一滑移部的中轴线设置;所述第一弹性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所述另一延伸端;所述摆动控制机构的滑移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部;所述第二弹性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部,并位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侧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控制组件包括呈螺旋状的第一弹簧件,所述第一弹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部与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一弹簧件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延伸轴线共线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呈螺旋状的第二弹簧件,所述第二弹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部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件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延伸轴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移部开设有沿所述预设轨迹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包括相互连通成环状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靠近所述抵接端设置的连接位置形成用于卡接所述摆动控制机构的滑移端的弯折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远离所述抵接端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以用于使所述滑移端能够由所述第一导向槽移动至所述第二导向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控制机构包括摆杆和弹性控制结构,所述摆杆的一端形成与所述滑移座滑动配合的所述滑移端,所述摆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弹性控制结构连接于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以用于使所述摆杆的滑移端绕所述摆杆的另一端摆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控制结构为扭簧结构,所述扭簧结构连接于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具有敞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滑移座、所述摆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一弹性控制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控制组件均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并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敞开口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本申请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组件,用于安装于车辆的车头架体前部,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把手结构、容置壳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反弹器,所述把手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置壳;所述反弹器连接于所述容置壳,且所述反弹器的所述抵接端能够与所述把手结构抵接,以推动所述把手结构转动;所述容置壳用于与所述车头架体连接。
本申请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头架体及如上述的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安装于所述车头架体的前部。
本申请的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中,滑移座能够相对于安装座移动至初始位置、按压极限位置及反弹位置,滑移座的抵接端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按压极限位置时,需要移动预设距离,通过设置摆动控制机构使滑移座能够锁止于初始位置,通过设置第一弹性控制组件,使第一弹性控制组件在滑移座由初始位置向按压极限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对滑移座产生阻力,同时滑移座的抵接端需要移动预设距离,通过摆动控制机构与第一弹性控制组件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滑移座能够在初始位置和按压极限位置之间被限制打开,使得本反弹器的抵接端在受到风压时不易被打开,使得安装了本反弹器的把手组件起到了防误开的效果。
另外,第二弹性控制组件能够使滑移座由按压极限位置移动至反弹位置,第二弹性控制组件独立于第一弹性控制组件设置,能够使滑移座相对于安装座在三个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第一弹性控制组件和第二弹性控制组件各自进行主导控制,以保证本反弹器的运行平稳和运行可靠,保证了安装了本反弹器的把手组件的防误开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视图;
图3是图1的轴测图;
图4是图3的爆炸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反弹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把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把手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把手组件中把手结构被反弹器推出时或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座;11、容置空间;12、隔板结构;121、第一限位结构;13、壳体;14、盖体;2、滑移座;21、第一滑移部;22、第二滑移部;23、抵接端;24、导向槽;241、第一导向槽;242、第二转导向槽;243、弯折槽;25、第一容置区域;26、第二容置区域;3、第二弹性控制组件;4、摆动控制机构;41、摆杆;42、弹性控制结构;43、滑移端;5、第一弹性控制组件;6、第二限位结构;7、把手组件;71、容置壳;72、把手结构;721、握持体;722、密封壳;73、反弹器;74、转动机构;8、前围饰板;9、车头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部”、“下部”、“朝上”、“竖直”、“水平”、“底”、“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弹器73,应用于车辆的把手组件7中,把手组件7设置于车辆的车头前端,反弹器73包括安装座1、滑移座2、摆动控制机构4、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及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其中,安装座1可形成安装槽或安装空间,以供滑移座2滑动;滑移座2沿第一预设方向滑动连接于安装座1,滑移座2具有用于抵接外部部件的抵接端23;滑移座2相对于安装座1具有初始位置、按压极限位置及反弹位置;摆动控制机构4活动连接于安装座1和滑移座2之间,在滑移座2相对于安装座1移动过程中,摆动控制机构4的滑移端43能够相对于滑移座2沿预设轨迹滑动,摆动控制机构4能够使滑移座2锁止于初始位置并能够锁止于初始位置至按压极限位置之间;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连接于滑移座2和安装座1之间,以用于在滑移座2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按压极限位置时,对滑移座2产生阻力;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连接于滑移座2和安装座1之间,以用于提供滑移座2由按压极限位置移动至反弹位置的弹性力。
具体地,安装座1可采用板状结构或块状结构或架体结构,安装座1还可以采用壳体状结构,例如,参照图5所示,安装座1包括壳体13和盖体14,壳体13开设有具有敞开口的容置空间11,滑移座2、摆动控制机构4、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和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均与安装座1的壳体13连接,并容置于壳体13的容置空间11内,盖体14盖设于敞开口并与壳体13可拆卸连接。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安装座1还包括隔板结构12,隔板安装于容置空间11内,并与壳体13固定连接,滑移座2能够相对于隔板结构12滑动;隔板结构12上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121,第一限位结构121用于在滑移座2移动至按压极限位置时对滑移座2进行限位,使得滑移座2无法继续沿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第一限位结构121可为形成与隔板结构12上的限位凸起或限位抬肩。
安装座1或安装座1的壳体13上形成有滑移通道,滑移通道可以为槽体结构,滑移座2滑动连接于安装座1的滑移通道内。
滑移座2为用于直接顶接把手组件7以打开把手组件7的结构,滑移座2具有外凸于安装座1的抵接端23,抵接端23能够直接与把手组件7进行接触,并对把手组件7施加顶接力,以推动把手组件7移动或转动。
滑移座2能够相对于安装座1移动至三个位置,分别为初始位置、按压极限位置及反弹位置,其中,初始位置指滑移座2移动至抵接端23的收缩位置,即滑移座2移动至抵接端23不能推动把手组件7移动的位置,此时把手组件7未进行移动和转动,把手组件7处于扣合或隐藏的状态。
设定滑移座2的抵接端23朝向远离安装座1移动的方向为第一预设方向,反弹位置指滑移座2的抵接端23相对于初始位置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了预设距离的位置,预设距离的范围可为3mm-6mm,在反弹位置,滑移座2的抵接端23外凸出安装座1的长度增加,以使得抵接端23能够顶接把手组件7,以推动把手组件7移动或转动。
按压极限位置为滑移座2由初始位置移动至反弹位置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位置,反向按压滑移座2的抵接端23,其中,反向指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抵接端23反向移动至按压极限位置,可理解的是,此时,抵接端23外凸于安装座1的长度相较于初始位置时的长度减小;在此极限位置时,滑移座2能够从摆动控制机构4上解锁,撤销反向按压力,滑移座2的抵接端23能够沿第一预设方向相对于安装座1移动,以移动至反弹位置。
摆动控制机构4连接在安装座1和滑移座2之间,摆动控制机构4的与滑移座2连接的位置形成滑移端43,摆动机构的与安装座1连接的一端可与安装座1转动连接,以使得滑动座在相对于安装座1移动的过程中,摆动控制机构4的滑移端43能够始终与滑移座2保持连接,可理解的是,滑动座在相对于安装座1移动的过程中,滑移端43会在滑移座2上沿预设轨迹滑动,预设轨迹可具有多种曲线形状,但是预设轨迹需为封闭或环状的曲线形状,故滑移端43能够由初始位置沿预设轨迹返回初始位置,以完成一个反弹并回到初始位置的整个过程,并能够进行重复操作。
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主要用于在滑移座2的抵接端23由初始位置向按压极限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对滑移座2产生阻力,阻力可以为弹性阻力,阻力的大小决定了需要对反弹器73施加的反向按压力的大小,通过设定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的阻力大小,使车辆在高速形式过程中,风压产生的压力大小不足以推动滑移座2的抵接端23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按压极限位置。另外,通过合理设计初始位置至按压极限位置之间的距离,结合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的阻力设计,使得车辆外表面受到的风压不易触发反弹器73动作。
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主要用于使滑移座2相对于安装座1由按压极限位置移动至反弹位置。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与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为两个独立的弹性结构,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主要在滑移座2由初始位置向按压极限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对滑移座2产生阻力,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主要在滑移座2由按压极限位置移动至反弹位置过程中对滑移座2产生拉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滑移座2能够相对于安装座1移动至初始位置、按压极限位置及反弹位置,滑移座2的抵接端23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按压极限位置时,需要移动预设距离,通过设置摆动控制机构4使滑移座2能够锁止于初始位置,通过设置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使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在滑移座2由初始位置向按压极限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对滑移座2产生阻力,同时滑移座2的抵接端23需要移动预设距离,通过摆动控制机构4与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滑移座2能够在初始位置和按压极限位置之间被限制打开,使得本反弹器73的抵接端23在受到风压时不易被打开,使得安装了本反弹器73的把手组件7起到了防误开的效果。
另外,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能够使滑移座2由按压极限位置移动至反弹位置,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独立于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设置,能够使滑移座2相对于安装座1在三个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和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各自进行主导控制,以保证本反弹器73的运行平稳和运行可靠,保证了安装了本反弹器73的把手组件7的防误开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滑移座2包括第一滑移部21及第二滑移部22,第一滑移部21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第一滑移部21的一延伸端形成抵接端23,第二滑移部22连接于第一滑移部21的另一延伸端,且偏移第一滑移部21的中轴线设置;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连接于第一滑移部21的另一延伸端;摆动控制机构4的滑移端43滑动连接于第二滑移部22;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连接于第二滑移部22,并位于第一滑移部21的侧向。
具体地,第一滑移部21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成杆状,第一滑移部21的延伸至安装座1外的延伸端即为抵接端23。
第二滑移部22呈板状,第二滑移部22与第一滑移部21错位设置,以使得第一滑移部21与第二滑移部22之间围设形成用于容置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的第一容置区域25和用于容置第二弹性组件的第二容置区域26,第一容置区域25和第二容置区域26在滑移座2上位于相对角设置的位置,第二容置区域26位于第一滑移部21的偏离其中轴线的侧向;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连接于安装座1和第一滑移部21的与抵接端23相背离的端部(即第一滑移部21的另一延伸端),第二弹性组件连接于安装座1和第二滑移部2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滑移座2设计为第一滑移部21和第二滑移部22组合的形式,使得第一弹性组件能够直接作用于直接接受反向按压力的第一滑移部21,能够直接对第一滑移部21产生反向移动阻力;使得第二弹性组件直接作用于与摆动控制机构4的滑移端43直接连接的第二滑移部22,使第二滑移部22与摆动控制机构4的滑移端43形成相互运动,使得滑移座2的运动更加平稳,各部分结构布设的更加合理,便于反弹器73的组装和拆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4所示,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包括呈螺旋状的第一弹簧件,第一弹簧件连接于第一滑移部21与安装座1的壳体13之间,第一弹簧件的中轴线与第一滑移部21的延伸轴线(或称中轴线)共线或共轴设置。
具体地,第一弹簧件可采用螺旋弹簧,第一弹簧件的一端与安装座1的壳体13固定连接,第一弹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滑移部21抵接或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弹簧件的中轴线与第一滑移部21的中轴线共线设置,使得第一滑移部21在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有利于提高第一滑移部21及滑移座2移动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4所示,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包括至少一个呈螺旋状的第二弹簧件,第二弹簧件连接于第二滑移部22和安装座1的壳体13之间,第二弹簧件的中轴线平行于第一滑移部21的延伸轴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弹簧件采用螺旋弹簧,第二弹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安装座1的壳体13,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移部22;参照图1-4所示,第二弹簧件设有两个,各第二弹簧件之间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二弹簧件的中轴线平行于第一滑移部21的中轴线,使得第二弹簧件产生的弹力方向平行于第一滑移部21的延伸方向,使得第一滑移部21的移动更加顺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二滑移部22开设有沿预设轨迹延伸的导向槽24,导向槽24包括相互连通成环状的第一导向槽241和第二导向槽242,第一导向槽241与第二导向槽242的靠近抵接端23设置的连接位置形成用于卡接摆动控制机构4的滑移端43(以下简称滑移端43)的弯折槽243。
具体地,第一导向槽241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导向槽242呈弯曲状延伸,第一导向槽241与第二导向槽242具有两个连接位置,一个连接位置靠近抵接端23,靠近抵接端23的连接位置形成弯折槽243,滑移端43能够限位或锁止于弯折槽243内,弯折槽243具有预设的弯折长度,以使得滑移座2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按压极限位置的过程中,滑移端43均限位在弯折槽243内不能脱出。
滑移座2处于初始位置时,摆动控制机构4的滑移端43卡接在弯折槽243内,并且在滑移座2的抵接端23由初始位置移动至按压极限位置之前,弯折槽243均能对滑移端43进行限位,使得滑移端43不能进入第一导向槽241内。
滑移座2由按压极限位置移动至反弹位置的过程中,滑移端43在第一导向槽241内移动;滑移座2由反弹位置移动至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滑移端43由第一导向槽241进入第二导向槽242,并在第二导向槽242内滑动,以再次卡接于弯折槽243内,此时滑移座2回到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槽24能够对滑移端43的移动进行限位和导向,以使控制摆动控制机构4的滑移端43在滑移座2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始终与滑移座2连接,并能够沿着导向槽24返回至弯折槽243内,使得滑移座2的整个往复移动过程更加平稳、顺畅,提高滑移座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和图5所示,第一导向槽241与第二导向槽242的远离抵接端23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6,以用于使滑移端43能够由第一导向槽241移动至第二导向槽242。
具体地,第二限位结构6可以为设置于第一导向槽241槽底的楔形凸起,楔形凸起的上表面倾斜设置,倾斜方向为沿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外凸,以使得滑移端43沿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楔形凸起对滑移端43不形成限位阻挡,在滑移端43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楔形凸起对滑移端43形成限位阻挡,以使得滑移端43由第一导向槽241进入第二导向槽242。
在本设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限位结构6,从而使得滑移端43能够顺利由第一导向槽241转向进入第二导向槽242,使滑移端43顺利由反弹位置返回至初始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所示,摆动控制机构4包括摆杆41和弹性控制结构42,摆杆41的一端形成与导向槽24滑动配合的滑移端43,摆杆4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安装座1的壳体13;弹性控制结构42连接于摆杆41的另一端,以用于使摆杆41的滑移端43脱离弯折槽243而进入第一导向槽241。
具体地,弹性控制结构42为扭簧,扭簧连接于摆杆41的另一端与安装座1之间,以使得滑移座2在相对于安装座1移动时,扭簧使得摆杆41的滑移端43侧向摆动以进入第一导向槽24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摆动控制机构4采用摆杆41与扭簧连接,通过扭簧对摆杆41施加弹性力,使得摆杆41能够绕其与安装座1的连接位置进行侧向摆动,从而使摆杆41的滑移端43能够由弯折槽243进入第一导向槽241,扭簧对摆杆41的侧向摆动提供了动力,使得滑移座2能够由初始位置进入按压极限位置,并顺利进入反弹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把手组件7,用于安装于车辆的车头架体9前部,参照图6-8所示,把手组件7包括把手结构72、容置壳71及上述实施例中的反弹器73,把手结构72转动连接于容置壳71,并能够部分或全部容置于容置壳71的容置腔内;反弹器73连接于容置壳71上,且反弹器73的滑移座2的抵接端23能够与把手结构72抵接,以推动把手结构72转动;容置壳71用于与车头架体9固定连接。
具体地,把手结构72具有握持体721,握持体721用于操作者在进行攀爬时手部进行抓握。
把手结构72与容置壳71之间可通过转动机构74连接,以使得把手结构72相对于容置壳7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第一位置为把手结构72容置于容置壳71的容置腔内或与容置壳71抵接或贴靠的位置,第二位置为把手结构72的握持体721位于容置腔外或与容置壳71远离以形成间隔空间以能够被握持的位置。
反弹器73安装于容置壳71的容置腔内,反弹器73能够在握持体721朝向容置腔内部移动时,反向推出握持体721转动以与容置壳71远离进而形成间隔空间,以便于被握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使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在滑移座2由初始位置向按压极限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对滑移座2产生阻力,同时滑移座2的抵接端23需要移动预设距离,通过摆动控制机构4与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得滑移座2能够在初始位置和按压极限位置之间被限制打开,使得本反弹器73的抵接端23在受到风压时不易被打开,使得安装了本反弹器73的把手组件7起到了防误开的效果。
另外,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能够使滑移座2由按压极限位置移动至反弹位置,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独立于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设置,能够使滑移座2相对于安装座1在三个位置之间的移动过程中,第一弹性控制组件5和第二弹性控制组件3各自进行主导控制,以保证本反弹器73的运行平稳和运行可靠,保证了安装了本反弹器73的把手组件7的防误开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参照图9所示,车辆包括车头架体9及如上述实施例中的的把手组件7,把手组件7安装于车头架体9的前部,其中,车头架体9又可称为车身钣金或白车身总成。
具体地,参照图7和图8及图9所示,车头架体9上安装有前围饰板8,前围饰板8安装于车辆的车头架体9前部,前围饰板8上开设安装孔,把手结构72能够穿过安装孔进而与容置壳71连接,前围饰板8用于遮挡于容置壳71的前部;容置壳71与车头架体9连接,把手结构72能够外凸于前围饰板8,也能够隐藏于前围饰板8的安装孔内。
把手结构72还包括密封壳722,密封壳722连接于握持体721或与握持体721一体成型,密封壳722与前围饰板8的外表面曲率相同,以使把手结构72位于第一位置时,密封壳722能够遮挡于容置空间11,并与前围饰板8的外表面匹配。
密封壳722呈壳板状,使密封壳722与前围饰板8的外表面曲率保持一致,故在握持体721容置在前围饰板8后方的空间内时,密封壳722遮盖在前围饰板8的安装孔的孔口位置,密封壳722与前围饰板8的外表面保持平齐,使得前围饰板8的外表面形成完整的表面,从外部看不到隐藏的把手结构72,使得前围饰板8的外表面更加美观,一致性更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反弹器73,使得把手组件7的打开更加便捷,打开时,只需轻轻按压即可将把手组件7中的握持体721,反弹器73将握持体721从前围饰板8的表面向外推出,进而通过手动翻转握持体721,即可使握持体721翻转至第二位置,操作更加便捷、省力。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反弹器,应用于车辆的把手组件中,所述把手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车头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弹器包括:
安装座;
滑移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滑移座具有抵接端;所述滑移座相对于所述安装座具有初始位置、按压极限位置及反弹位置;
摆动控制机构,活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滑移座之间,在所述滑移座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移动过程中,所述摆动控制机构的滑移端能够相对于所述滑移座沿预设轨迹滑动,所述摆动控制机构能够使所述滑移座锁止于所述初始位置及所述初始位置至所述按压极限位置之间;
第一弹性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滑移座和所述安装座之间,以用于在所述滑移座由所述初始位置移动至所述按压极限位置时,对所述滑移座产生阻力;及
第二弹性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滑移座和所述安装座之间,以用于提供所述滑移座由所述按压极限位置移动至所述反弹位置的弹性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座包括第一滑移部及第二滑移部,所述第一滑移部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滑移部的一延伸端形成所述抵接端,所述第二滑移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另一延伸端,且偏移所述第一滑移部的中轴线设置;所述第一弹性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所述另一延伸端;所述摆动控制机构的滑移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部;所述第二弹性控制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部,并位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侧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控制组件包括呈螺旋状的第一弹簧件,所述第一弹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滑移部与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一弹簧件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延伸轴线共线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控制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呈螺旋状的第二弹簧件,所述第二弹簧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滑移部和所述安装座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件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滑移部的延伸轴线。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反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移部开设有沿所述预设轨迹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包括相互连通成环状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靠近所述抵接端设置的连接位置形成用于卡接所述摆动控制机构的滑移端的弯折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远离所述抵接端的连接位置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以用于使所述滑移端能够由所述第一导向槽移动至所述第二导向槽。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反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控制机构包括摆杆和弹性控制结构,所述摆杆的一端形成与所述滑移座滑动配合的所述滑移端,所述摆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弹性控制结构连接于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以用于使所述摆杆的滑移端绕所述摆杆的另一端摆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控制结构为扭簧结构,所述扭簧结构连接于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之间。
9.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反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开设有具有敞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滑移座、所述摆动控制机构、所述第一弹性控制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控制组件均与所述安装座连接,并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敞开口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10.一种把手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于车辆的车头架体前部,所述把手组件包括把手结构、容置壳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反弹器,所述把手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置壳;所述反弹器连接于所述容置壳,且所述反弹器的所述抵接端能够与所述把手结构抵接,以推动所述把手结构转动;所述容置壳用于与所述车头架体连接。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头架体及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把手组件,所述把手组件安装于所述车头架体的前部。
CN202320998577.0U 2023-04-27 2023-04-27 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20769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8577.0U CN220769163U (zh) 2023-04-27 2023-04-27 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98577.0U CN220769163U (zh) 2023-04-27 2023-04-27 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9163U true CN220769163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17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98577.0U Active CN220769163U (zh) 2023-04-27 2023-04-27 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9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97528B2 (en) Rail assembly for furniture
JP4415221B2 (ja) 可動な家具部分のための閉鎖装置および/または引込み装置
WO2006000851A3 (de) Pistole mit abzugsvorrichtung
US20210094448A1 (en) Backrest locking mechanism and child safety seat therewith
US4170042A (en) Readily releasable powered visor-and-lock assembly for helmet
CN210598539U (zh) 一种车用把手结构
CN220769163U (zh) 反弹器、把手组件及车辆
CN110219528A (zh) 一种车用把手结构
CN110079978B (zh) 按压式门锁的凸轮组件、按压式门锁以及洗衣机
CN107448068B (zh) 一种箱包锁及采用该锁的箱包
CN211795340U (zh) 一种抽屉弹出结构
CN101886656A (zh) 按钮吸盘机构
CN214126519U (zh) 一种牵引器按键助锁助启结构
CN110658088B (zh) 一种钢制板材的抗撞击测试工装
CA2317682A1 (en) Improved lock mechanism
CN212307493U (zh) 一种食物夹
JP4133115B2 (ja) 引戸錠
CN219687447U (zh) 前围板组件及车辆
CN213698609U (zh) 一种安全锤
CN217137247U (zh) 一种具有反弹功能的立式滑轨
CN205063549U (zh) 一种防盗锁的天地片结构
CN215622220U (zh) 一种用于前轮定向的机构
CN114190665B (zh) 手动打耳洞枪
CN217374788U (zh) 折叠器及具有其的滑板车
CN217849636U (zh) 耳机充电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