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764047U - 一种车厢厢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厢厢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64047U
CN220764047U CN202322504328.4U CN202322504328U CN220764047U CN 220764047 U CN220764047 U CN 220764047U CN 202322504328 U CN202322504328 U CN 202322504328U CN 220764047 U CN220764047 U CN 2207640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carriage door
block
groove
do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5043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军
卫少康
陈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Junda Xingshu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Junda Xingsh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Junda Xingshu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Junda Xingsh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5043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640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640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640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厢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厢厢门结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一侧开设有矩形缺口,所述矩形缺口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框。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厢门本体上配套设置有两个固定机构,通过转动扭动杆使得两个限位杆相向移动,从而使得限位杆与限位槽分离,当一个厢门本体上一个固定机构进行收缩时,从而便于对厢门本体进行转动,通过选择厢门本体上两个固定机构中的任意一个固定机构进行收缩,便能控制厢门本体的转动方向,从而使得该车厢厢门结构在使用时能根据需要选择厢门本体的打开方向,且当厢门本体出现损坏时,通过将厢门本体上的两个固定机构进行收缩,从而便于对损坏的厢门本体进行拆卸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车厢厢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厢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厢厢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车厢门通常包括两扇对开的左门板和右门板,此外,车厢门板通常为钢结构或复合板结构,其连接方式通常为焊接或紧固件螺接,当车厢厢门因碰撞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变形损坏时,焊接或紧固件螺接的车厢厢门拆卸过程较为繁琐复杂,不便进行拆卸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厢厢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厢厢门结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一侧开设有矩形缺口,所述矩形缺口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框,所述转动框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厢门本体,所述厢门本体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厢门本体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且放置槽与两个圆孔连通,所述厢门本体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两个转动孔,所述转动框内顶面和内底面对应四个圆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厢门本体上配套设置有两个固定机构。
进一步在于,所述转动框的长度与矩形缺口内部的长度相同,且转动框的高度与矩形缺口内部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圆块,且圆块与对应位置处的转动孔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壁设置有两个限位杆,且限位杆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一,所述限位杆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限位槽插接,所述转动槽一的内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二,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壁固连有转动座一,所述转动座一内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移动杆,且移动杆一端的外侧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转动座二,所述转动座二的一端固连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一端固连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转动槽二转动连接。
进一步在于,所述限位杆的直径与圆孔的直径相同,且圆孔的直径与限位槽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在于,所述圆块的一侧固连有扭动杆,所述扭动杆的宽度大于转动孔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块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槽,所述放置槽对应连接块的位置处固连有橡胶块,且橡胶块与对应位置处的圆槽挤压接触。
进一步在于,所述转动框底部与矩形缺口内侧的底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所述矩形缺口一内侧壁两端的底部均开设有矩形槽一,所述转动框一侧两端的底部均开设有矩形槽二,所述矩形槽一一内侧壁的底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二,所述矩形槽二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一,所述转动块二的一端固连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输出端与对应位置处的转动块一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厢门本体上配套设置有两个固定机构,通过转动扭动杆使得两个限位杆相向移动,从而使得限位杆与限位槽分离,当一个厢门本体上一个固定机构进行收缩时,从而便于对厢门本体进行转动,通过选择厢门本体上两个固定机构中的任意一个固定机构进行收缩,便能控制厢门本体的转动方向,从而使得该车厢厢门结构在使用时能根据需要选择厢门本体的打开方向,且当厢门本体出现损坏时,通过将厢门本体上的两个固定机构进行收缩,从而便于对损坏的厢门本体进行拆卸更换,提高了该车厢厢门结构的实用性;
2、通过在转动块二的一端固连有电动推杆,并通过对两个厢门本体进行限位固定,并通过电动推杆,利用电动推杆推动转动块一进行移动,而移动的转动块一使得转动框和两个厢门本体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框一端与地面接触,进而利用转动框和两个厢门本体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搬运货物,使用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动框与转动块一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厢门与固定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厢门与橡胶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200、固定框;201、矩形缺口;202、矩形槽一;210、转动框;211、矩形槽二;212、限位槽;220、转动块一;230、电动推杆;240、转动块二;300、厢门本体;301、放置槽;302、圆孔;303、转动孔;310、橡胶块;400、固定机构;410、限位杆;411、转动槽一;420、推动杆;421、转动槽二;430、连接块;431、圆槽;440、扭动杆;450、圆块;460、转动座一;470、连接杆;480、矩形块;490、转动座二;491、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所示,一种车厢厢门结构,包括固定框200,固定框200的一侧开设有矩形缺口201,矩形缺口20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框210,转动框210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厢门本体300,厢门本体300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圆孔302,厢门本体300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301,且放置槽301与两个圆孔302连通,厢门本体300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两个转动孔303,转动框210内顶面和内底面对应四个圆孔30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212,厢门本体300上配套设置有两个固定机构400,使用时,将固定框200与车厢的尾部固连,并利用固定机构400与限位槽212配合使用便于对厢门本体300进行限位,当一个厢门本体300上一个固定机构400进行收缩时,从而便于对厢门本体300进行转动,通过选择厢门本体300上两个固定机构400中的任意一个固定机构400进行收缩,便能控制厢门本体300的转动方向,从而使得该车厢厢门结构在使用时能根据需要选择厢门本体300的打开方向,且当厢门本体300出现损坏时,通过将厢门本体300上的两个固定机构400进行收缩,从而便于对损坏的厢门本体300进行拆卸更换,提高了该车厢厢门结构的实用性。
转动框210的长度与矩形缺口201内部的长度相同,且转动框210的高度与矩形缺口201内部的高度相同,固定机构400包括连接块430,连接块430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圆块450,且圆块450与对应位置处的转动孔303转动连接,连接块430的外侧壁设置有两个限位杆410,且限位杆410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一411,限位杆410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限位槽212插接,转动槽一411的内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推动杆420,推动杆420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二421,连接块430的外侧壁固连有转动座一460,转动座一460内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移动杆491,且移动杆491一端的外侧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转动座二490,转动座二490的一端固连有矩形块480,矩形块480的一端固连有连接杆470,且连接杆470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转动槽二421转动连接,通过对圆块450和连接块430进行转动,而转动的连接块430带动转动座一460进行移动,移动的转动座一460拉动移动杆491和转动座二490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矩形块480和连接杆470进行移动,而移动的连接杆470拉动两个推动杆420的一端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两个限位杆410相向移动,进而使得限位杆410与限位槽212分离,当一个厢门本体300上一个固定机构400进行收缩时,从而便于对厢门本体300进行转动,而当一个厢门本体300上的两个固定机构400进行收缩时,从而便于对厢门本体300进行拆卸,限位杆410的直径与圆孔302的直径相同,且圆孔302的直径与限位槽212的直径相同,圆块450的一侧固连有扭动杆440,扭动杆440的宽度大于转动孔303的直径相同,利用扭动杆440便于对圆块450进行转动,连接块430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槽431,放置槽301对应连接块430的位置处固连有橡胶块310,且橡胶块310与对应位置处的圆槽431挤压接触,利用橡胶块310和圆槽431配合使用,从而使得连接块430需要一定的力量才能使其进行转动,避免了扭动杆440、圆块450和连接块430因磕碰而发生转动。
转动框210底部与矩形缺口201内侧的底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矩形缺口201一内侧壁两端的底部均开设有矩形槽一202,转动框210一侧两端的底部均开设有矩形槽二211,矩形槽一202一内侧壁的底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二240,矩形槽二211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一220,转动块二240的一端固连有电动推杆230,且电动推杆230输出端与对应位置处的转动块一220固连,通过电动推杆230,利用电动推杆230推动转动块一220进行移动,而移动的转动块一220使得转动框210和两个厢门本体300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框210一端与地面接触,进而利用转动框210和两个厢门本体300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搬运货物,使用更加便捷。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固定框200与车厢的尾部固连,当需要将厢门本体300打开时,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位置处固定机构400上的扭动杆440进行转动,当扭动杆440转动使得圆块450和连接块430进行转动,而转动的连接块430带动转动座一460进行移动,移动的转动座一460拉动移动杆491和转动座二490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矩形块480和连接杆470进行移动,而移动的连接杆470拉动两个推动杆420的一端进行移动,从而使得两个限位杆410相向移动,进而使得限位杆410与限位槽212分离,当一个厢门本体300上一个固定机构400进行收缩时,从而便于对厢门本体300进行转动,通过选择厢门本体300上两个固定机构400中的任意一个固定机构400进行收缩,便能控制厢门本体300的转动方向,从而使得该车厢厢门结构在使用时能根据需要选择厢门本体300的打开方向,且当厢门本体300出现损坏时,通过将厢门本体300上的两个固定机构400进行收缩,从而便于对损坏的厢门本体300进行拆卸更换,提高了该车厢厢门结构的实用性,当需要向车厢内部进行搬运货物时,通过对两个厢门本体300进行限位固定,并通过电动推杆230,利用电动推杆230推动转动块一220进行移动,而移动的转动块一220使得转动框210和两个厢门本体300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框210一端与地面接触,进而利用转动框210和两个厢门本体300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搬运货物,使用更加便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车厢厢门结构,包括固定框(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00)的一侧开设有矩形缺口(201),所述矩形缺口(201)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框(210),所述转动框(210)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厢门本体(300),所述厢门本体(300)顶部的两端均开设有圆孔(302),所述厢门本体(300)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放置槽(301),且放置槽(301)与两个圆孔(302)连通,所述厢门本体(300)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两个转动孔(303),所述转动框(210)内顶面和内底面对应四个圆孔(30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槽(212),所述厢门本体(300)上配套设置有两个固定机构(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厢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框(210)的长度与矩形缺口(201)内部的长度相同,且转动框(210)的高度与矩形缺口(201)内部的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厢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00)包括连接块(430),所述连接块(430)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固连有圆块(450),且圆块(450)与对应位置处的转动孔(303)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430)的外侧壁设置有两个限位杆(410),且限位杆(410)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一(411),所述限位杆(410)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限位槽(212)插接,所述转动槽一(411)的内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推动杆(420),所述推动杆(420)的一端开设有转动槽二(421),所述连接块(430)的外侧壁固连有转动座一(460),所述转动座一(460)内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移动杆(491),且移动杆(491)一端的外侧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转动座二(490),所述转动座二(490)的一端固连有矩形块(480),所述矩形块(480)的一端固连有连接杆(470),且连接杆(470)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转动槽二(421)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厢厢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410)的直径与圆孔(302)的直径相同,且圆孔(302)的直径与限位槽(212)的直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厢厢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块(450)的一侧固连有扭动杆(440),所述扭动杆(440)的宽度大于转动孔(303)的直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厢厢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430)另一侧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圆槽(431),所述放置槽(301)对应连接块(430)的位置处固连有橡胶块(310),且橡胶块(310)与对应位置处的圆槽(431)挤压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厢厢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框(210)底部与矩形缺口(201)内侧的底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所述矩形缺口(201)一内侧壁两端的底部均开设有矩形槽一(202),所述转动框(210)一侧两端的底部均开设有矩形槽二(211),所述矩形槽一(202)一内侧壁的底部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二(240),所述矩形槽二(211)内部的一端通过轴杆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一(220),所述转动块二(240)的一端固连有电动推杆(230),且电动推杆(230)输出端与对应位置处的转动块一(220)固连。
CN202322504328.4U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车厢厢门结构 Active CN2207640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4328.4U CN220764047U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车厢厢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504328.4U CN220764047U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车厢厢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64047U true CN220764047U (zh) 2024-04-12

Family

ID=90601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504328.4U Active CN220764047U (zh) 2023-09-15 2023-09-15 一种车厢厢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640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55447B1 (de) Parallelkinematische Vorrichtung
DE212007000033U1 (de) Faltbarer und tragbarer Rahmen
DE102013001528B3 (de) Spielzeugbausatz
CN220764047U (zh) 一种车厢厢门结构
EP1731056A1 (de) Schirm mit auf einem Standrohr angebrachtem Spanngestell für eine Bespannung
WO2015000635A1 (de) Überflurfördereinrichtung mit traggerüstmodulen
DE102008046573B3 (de) Formwerkzeug für Rotorblätter einer Windkraftanlage
DE10010325A1 (de) Zweiteiliges Transportgestell mit aufgesetzten, einflappbaren Vorrichtungen für flächiges Transportgut
CN112647599A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构件
DE1294632B (de) L-foermig ausgebildete Lastgabel
CN108849109A (zh) 一种收缩折叠式农业大棚
CN207152112U (zh)
CN210025247U (zh) 一种可拼接的折叠式钢筋存放架
CN201723935U (zh) 一种榫接式支架
EP3448768B1 (de) Kiste mit faltbaren seitenwänden und verriegelungsmechanismus im rand
CN110817681B (zh) 一种玻璃原片生产吊装结构
CN112211318A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装配式建筑墙连接装置
CN206938836U (zh) 采用连杆滑块收叠结构的童车
CN206571239U (zh) 一种自动帐篷结构
CN215829632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钢结构支撑架
CN201295036Y (zh) 婴儿床及可收合婴儿床的底框架装置
CN112963003B (zh) 一种建筑结构加固改造施工设备
CN217268341U (zh) 装配式钢桁架
CN220365024U (zh) 一种便于拼接安装的边坡矿山边坡支撑结构
CN220645205U (zh) 装配式建筑整体背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